夏丽巴人

Album
主播:
犀利财经
出版方:
犀利财经
订阅数:
625
集数:
14
最近更新:
3周前
播客简介...
互联网大厂里的人,都是怎样的状态?当年有哪些八卦?转型的,中年危机的,创业的……找有趣的人聊个天,一起寻找生活的松弛感
夏丽巴人的创作者...
夏丽巴人的节目...

14. 从卖单品到卖空间:设计如何驱动家居、家电、家装一体化融合?|对话红星美凯龙朱家桂

夏丽巴人

家居行业如何穿越周期、构建独立增长曲线?红星美凯龙正以一场深刻的自我重构给出答案。 本期节目,我们对话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执行总裁朱家桂,他将解构“三家新生态”战略,详解如何从“卖单品”的传统逻辑,跃迁至以设计为核心的“卖空间”新模式,实现家居、家电与家装的无界融合。 同时,节目将深入探讨“人车家”一体化构想如何成为新的战略延长线,以及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企业如何寻找并坚守确定性。 这不仅是红星美凯龙的商业进化论,也是对未来人居消费场景的一次前瞻性思考。 Shownotes 00:00 三家新生态:解构红星美凯龙的平台战略 · 核心战略“三家新生态”:将家居、家电、家装三个赛道进行一体化整合,以应对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 “家电家居一体化”是过去五年间的重大突破,其背后是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和产品本身的前置化、套系化融合趋势。 10:13 从单品到空间:以设计为核心,串联空间和场景 · 经营逻辑转变:从过去卖沙发的“单品逻辑”,转变为以设计师为连接器,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空间逻辑”。 · 战略支点“M+设计中心”:将好设计作为商场的新流量入口,用设计方案串联起平台内的所有产品品类。 · 战略延长线“人车家”:将新能源汽车定义为“移动的电器”和“移动的家”,探索其与家庭储能、智能场景的联动可能。 21:16 穿越周期:重资产模式下的商户与用户运营之道 · 运营逻辑的改变:通过引入电器、汽车、设计等新品类,增加商户生态的多样性,从而提升商场的综合产品竞争力。 · 核心目标:运营的本质是用户运营,核心是提升客单价与到店频次。 · 行业共识的形成:家电巨头纷纷在美凯龙开设场景式家庭店,印证了“三家一体化”已从初步探索走向燎原之势,成为行业共同奔赴的方向。 32:21 行业深度融合:产品终将被场景取代 · 融合的本质:真正的场景化不是产品的简单堆砌,而是要求产品在研发底层逻辑上为空间做出改变,例如冰箱的散热设计。 · 平台价值的体现:美凯龙通过将家居、建材、电器三个行业的从业者置于同一场域,倒逼并加速了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 市场定位的取舍:面对电商的竞争,美凯龙坚守中高端定位,不做“极致性价比”,而是为目标人群提供完整的消费空间解决方案。 43:54 寻找确定性:红星美凯龙的未来蓝图与长期主义 · 穿越不确定性:过去是确定性的增长,今天要在众多不确定性中,找到“行业融合、生态丰富、用户增长”等少数确定性,并坚定地走下去。 · 未来画像:致力于成为“最懂中国人居的综合服务平台”,让消费者形成“找设计、买电器、买家具、买建材,到红星美凯龙”的目的地心智。 · 核心能力的构建:服务是所有战略的最后一环,也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像组织能力一样,在经营过程中一步步地建立和成长。 感谢收听,相应的深度文章,可以微信公众号关注“犀利财经”。 也欢迎关注“犀利科技”的视频号,后续会有更多精彩视频发布。

49分钟
24
3周前

13. 拒绝百万元大单,只做“反共识”的AI员工:语核科技CEO翟星吉的创业“滑跪”哲学

夏丽巴人

摘要: 是什么让一位95后CEO主动降薪、放弃安稳,投身AI创业浪潮?语核科技创始人翟星吉,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仅24岁的“特种兵”团队,为企业打造能替代重复性脑力劳动的“数字员工”。 他们拒绝百万元大单,坚持做“难而正确”的反共识产品,并在一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这一期播客,你将听到他如何高效寻找技术合伙人,以及他那套既有理想主义者的笃定,又能在瞬间承认不足、快速迭代的“滑跪”哲学。 shownotes 00:42 语核科技:为企业打造替代脑力劳动的数字员工 · 创始人翟星吉受GPT的“Aha moment”启发,致力于用大模型认知智能替代重复性脑力劳动。 · 核心产品是面向企业的Agent数字员工,旨在解放“996”和“007”的生产力,让员工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 04:27 个人成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为成长主动降薪 · 翟星吉认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职业生涯早期,搭上高增长的“大船”是其快速成长的关键。 · 语录:“我永远要的是一种成长的状态,不断的打破自己,不断的迭代的一种状态。” 11:41 创业基因:反共识的选择与寻找技术合伙人的高效路径 · 创业需要做出反共识的选择,因为当风口成为共识时,机会已不属于普通创业者。 · 为启动创业项目,翟星吉在职期间每晚工作至凌晨三四点,通过在GitHub上寻找热门项目作者,高效链接到了技术合伙人池光耀。 19:12 “一拍即合”:理想主义者的同频共振 · 翟星吉与合伙人首次线上交流一小时,不谈商业合作,只聊对技术、产品和未来的疯狂想法,凭信念感与激情打动对方。 · 次日立即线下见面后,双方迅速决定成立公司,体现了理想主义创业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与信任。 23:28 从C端到B端:一次代价高昂的认知学费 · 早期产品CopyAsk虽在短期内吸引近10万用户,但因面向大学生市场导致商业模式不成熟,成为创业路上的“学费”。 · 团队为已付费用户持续提供服务,体现了创业的责任感,并在此后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商业模式探索期。 26:00 奇绩创坛:从“野路子”到系统化创业 · 陆奇博士和奇绩创坛为团队带来了系统性的创业方法论,帮助他们思考创业本质:人的能力与愿景是否匹配。 · 创业初心并非简单的为了名利,而是源于内在驱动力,即使没有奇绩的投资,创业也势在必行。 33:10 团队画像:招募拥有“CEO”特质的特种兵 · 语核科技团队平均年龄仅24岁,招聘标准极高,要求员工具备极客精神、理想主义和极强的综合素质。 · 翟星吉坦言“就是在招CEO”,早期团队最宝贵的财富是人,坚持招募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40:02 认知迭代:从跟不上到领先行业半年 · 团队保持极快的认知迭代速度,从最初跟不上陆奇博士的分享,到在垂直领域认知领先行业三到六个月。 · 快速迭代源于深入产业一线实践,翟星吉坚信“创业者永远应该比投资人更专业”。 42:18 数字员工:重构企业生产力而非“打补丁” · 数字员工的价值在于直接为业务结果负责(Result as a Service),能清晰计算ROI,而非传统软件提供支撑价值。 · 翟星吉认为传统数字化思维是用AI为旧流程“打补丁”,而语核的思路是直接重构工作流,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 51:22 战略选择:从大客户定义标准,降维打击市场 · 语核选择先与头部大客户合作,意在定义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再将成熟方案降维应用到中小企业。 · 创业初期曾刻意避开依赖过往资源的to B业务,体现了团队追求产品本身价值的初心,而非短期变现。 54:24 护城河:交叉认知优势与年轻的创造力 · 语核最大的护城河是“认知”,团队兼具制造业业务、企业数字化和AI产品三重深度理解,形成独特的交叉优势。 · 翟星吉认为大模型时代,创造力比学术背景更重要,年轻人没有历史包袱,这正是创业最适合的年龄。 1:04:25 经营哲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百万元级”订单 · 语核主动拒绝金额巨大但偏离产品核心价值的项目,坚持只赚客户为Agent核心能力认同的钱。 · 这种“取舍”源于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对长期价值的追求,是95后、00后创业者区别于上一代的显著特征。 1:11:04 创业者特质:精力旺盛,战略性“偷懒”与“滑跪”精神 · 翟星吉认为自己精力旺盛、擅长团队赋能,能从日常事务抽身,聚焦战略,这是他适合创业的重要原因。 · 他被朋友形容为“滑跪”,表达时极为笃定,但一旦发现错误,又能立刻放下身段迅速调整,在自信和开放间取得平衡。 1:25:16 走出迷茫:在至暗时刻,从失败和阅读中汲取养分 · 回顾过去的失败项目,翟星吉认为教训虽惨痛,但快速复盘、吸取经验让他获得成长,从不内耗。 · 在长达半年的战略迷茫期,他通过大量阅读和与上百位客户深度交流,最终加工并提炼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1:44:23 给年轻人的建议:选择朝阳行业,加入有理想的团队 · 对年轻人最重要的建议是选择一个有巨大潜力的朝阳行业,并在大的机会面前,选择有理想有追求的团队。 · 语录:“其实没有人真正的想躺平,只是他们不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这件事了。所以说还是要有信心,对未来要有信心。” 1:47:10 终局思考:AI应用进入落地阶段,中国与世界同台竞技 · AI行业已从理论研究转向应用落地,创业的关注点从“学术大牛”转向“产业一线的年轻人”。 · 在AI应用层,世界优质供给只在中国和美国,中国创业者已具备与全球顶尖团队同台竞技甚至更优的能力。 感谢收听,欢迎评论! 后续也会有视频更新,可以到微信搜索“犀利科技”或“犀利财经”,或者到B站搜索“夏丽巴人”,欢迎关注。

111分钟
71
1个月前

12.泡泡玛特的Labubu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说AI的泡沫是“啤酒泡”?存量时代为什么一定效率为王?|对话嘉御资本卫哲

夏丽巴人

简介 AI是啤酒泡,Web3.0是肥皂泡? 风靡全球的泡泡玛特,背后竟是“低成本试错”的互联网打法? 中国品牌出海的下个机遇,藏在“AI+硬件”的结合里? 从增量到存量,企业如何靠效率活下去?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他回到他的中学母校——上海的“神仙中学”上外附中。在论坛活动间歇,我们抽空录制了这期播客,虽然时间不长,但分享依然精彩。 当所有人都在狂欢,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为何冷静地谈论“效率”?这一期播客,听卫哲一语道破AI、新消费与出海的底层逻辑,收获穿越周期的清醒与远见。 Shownotes 00:41 决胜AI时代:为何“用得起”是关键? · 任何技术普及都遵循“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路径,而最终决胜点在于“用得起”,这决定了技术的普惠程度。 · 卫哲以亲身经历类比:30年前的“大哥大”价格昂贵,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今天的手机则是人人拥有的工具,核心差异就在于成本。 · 中国AI的发展不应模仿美国的“高举高打”,而应走出一条以效率为先、解决“用得起”问题的独特道路,国产大模型DeepSeek就是典型案例。 05:54 存量经济时代,效率是企业的生命线 · 当下的中国已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企业经营的重心必须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效率。 · 增量时代像开车不在乎油耗,因为加油站(资本)又多又近;存量时代油(资本)少了、贵了,必须先控制油耗(效率)。 08:35 AI是啤酒泡,Web3.0是肥皂泡 · 卫哲认为AI存在泡沫,但它是“啤酒泡”,下面有实体经济结合,而Web3.0则是没有实体支撑的“肥皂泡”。 · “啤酒泡”的产生源于空的行业杯子和倒得快的酒,投资人可以容忍20-30%的泡沫,但要警惕80%泡沫的“黑店”。 10:46 AI如何颠覆教育?从“给答案”到“教提问” · AI将从两个层面革命教育行业:实现“有教无类”(教育平权)和“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达到古代教育的最高境界。 · 面对AI,教育本身的核心挑战是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 卫哲举例:他和分析师用同一个大模型,效果差异巨大,关键在于他提出的问题更全面、水平更高,这源于阅历、经验和提问能力。 13:13 揭秘泡泡玛特:IP帝国的效率法则 · 卫哲澄清市场误解: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后期并不缺钱,嘉御资本的投资是基于为其搭建会员体系等价值赋能后获得的机会。 · Labubu的爆火是“三个出圈”的结果:产品出圈(从盲盒到挂件)、人群出圈(吸引中年女性)、国家出圈(海外先火)。 · 泡泡玛特持续打造爆款的秘诀是“低成本试错”:用潮流玩具展“公测”IP,用自动贩卖机和快闪店测试开店点位,本质是效率为王。 21:48 如何投中年轻人?相信数据,放下权威 · 投资人看不懂泡泡玛特很正常,关键在于要相信年轻人和他们产生的数据,放下自己的权威感和路径依赖。 · 卫哲以投资潮玩二手交易平台“千岛”为例,在团队和身边中年人都不了解的情况下,他发现00后都知道,这让他坚定了投资信心。 · 投资年轻人的消费,要相信数据,相信年轻人,相信年轻人产生的数据。 24:03 中国企业出海的4.0时代:AI+硬件 · 卫哲将出海模式迭代为四个版本:1.0中外通用型(安克创新)、2.0海外专属型(房车储能)、3.0非消费品出海、4.0 AI与中国硬件结合。 · 4.0时代的核心逻辑是“三步走”:让不带电的产品带电,让带电的产品带芯片,让带芯片的产品带算法,最终实现智能化。 · 卫哲“带货”AI天文望远镜Seestar,所有硬件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是出海的新机遇。 28:17 机器人与新硬件:技术拐点与成本拐点的博弈 · AI眼镜等新硬件目前尚未成熟,仍在等待电池续航等技术拐点和“用得起”的成本拐点。 · 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已接近拐点,但技术能力仍需突破,预计2-3年内能走进家庭。 · 机器人领域只投“大脑”(算法与软件),为什么投了穹彻智能? 30:21 投资哲学:不做猎手做农夫,不投风口投趋势 · 曾因用户体验问题否决了SHEIN的早期投资,虽然错过,但并不后悔。 · 嘉御资本从不投风口或窗口,只投不可逆的“趋势”,因为风会停,窗会关。 · 投资准则是“看好看懂帮上忙”,宁可不做资本的猎手,也要做资本的农夫,陪伴企业一起成长,比如逆势进入医疗行业。 33:18 新消费观:“价性比”优于“性价比” · 性价比是“同样性能比谁便宜”,导致恶性价格战;价性比是“价格不变,持续提升性能”,为消费者创造更高价值。 · 沪上阿姨,为什么坚守12元价格带。 34:37 AI驱动的未来三大预测 · 卫哲认为AI是生产力的大革命,而互联网更多是生产关系的变革,AI将带来更深刻、长期的影响。 · 三个预测:三年内手机APP减半,十年内每周工作时间少于四天,二十年内人类平均寿命达100岁。 · 面对AI浪潮形成的行业共识,最大的风险在于为了追逐技术而“不惜代价”,忽略效率。 37:15 自我迭代与传承:找短板与做“老师” · 卫哲的自我驱动力源于“找短板”和“做大部分人不敢做的决定”。 · 他给自己的KPI是:让新一代合伙人在40岁时,管理规模超过自己40岁时的水平,目前已有两个团队“毕业”。 40:49 人生三要素与识人术:悟性、靠谱、运气好 · 他认为,一个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的人不可取,而一个总说自己运气好的人,则懂得谦逊,不会把自己太当回事。 欢迎大家订阅评论,后续会有更多精彩内容更新。 如果要看视频,也可以到微信搜索“犀利财经”或“犀利科技”,后续会有视频更新上线。

43分钟
99+
3个月前

11.串台|刘强东点燃外卖战火!临近618,京东、美团、阿里进入即时零售新牌局

夏丽巴人

简介: 大家好,我是苗夏丽。这一期播客是4月30日受邀到【力见不止商业】的播客,和老朋友又聊了下。 同步更新的有点晚了,不过随着电商进入618的电商大促时间,接下来估计依然将是一场“群战”的格局。 这两天,最近特别感慨的是,5月10日淘宝日,马云、蔡崇信等一众高管纷纷亮相,也让市场变得热闹起来,而刘强东穿着猪猪侠的t恤走在日本街头,背后还印着京东外卖的二维码,也让外界觉得市场越来越有趣了。 所以,还是把这期串台的播客,同步进来,也许对618战局的分析,能有一些背景上的分析助力。 这一期聊天的是: 陶力:南方财经上海新闻中心副主任/21世纪报道消费新闻中心主任 王如晨:夸克点评创始人 苗夏丽:新闻晨报互联网工作室负责人/犀利财经主理人 shownotes: 00:06 开场:互联网外卖战再起,刘强东高调入局 · 刘强东的高调姿态和新颖的公众沟通方式,标志着互联网巨头开始释放更积极的竞争信号。“学的开始讲话了更多了,这是个好的信号。” 02:53 互联网“下半场”:京东的战略转向与即时零售的必要性 · 互联网行业早在几年前就进入“下半场”,即时零售成为新战场。 · 京东入局即时零售是“必须要做的一个选择” 06:19 京东过往即时零售困境与美团闪购的强势崛起 · 京东收购的达达上市后业绩不佳、持续亏损,最终被京东私有化。 · 美团闪购则表现强劲,已实现盈利,对京东构成压力。 07:44 京东反击的底气:供应链、物流与达达整合 · 京东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沉淀多年的电商供应链和自建的干线物流到末端配送体系,以及对达达的整合。 · 刘强东当年力排众议重金投入物流建设,奠定了京东在品质保障和配送效率上的基础,这是其挑战即时零售的底气所在。 10:35 京东重拾生鲜业务,外卖作为流量跳板 · 外卖是京东获取流量和现金流的“踏板”,为后续拓展生鲜等更多即时零售品类做铺垫和用户心智渗透,京东具备冷链等基础设施优势。 13:08 电商巨头的新战场:京东的增长焦虑与AI故事的缺失 · 在阿里聚焦AI、拼多多发力海外的背景下,京东面临增长压力。 · 此次外卖之战被喻为“古典之战”,资本市场对其未来想象力存疑。 15:27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聚焦基础设施,物流利润凸显 · 京东物流已贡献集团利润的显著部分,即时零售将进一步带动物流业务增长,这才是京东真正的利润增长点。 17:17 即时零售三国杀:京东、美团、饿了么的补贴与战略 · 饿了么宣布投入百亿补贴,王如晨认为此举不易,关键看补贴如何落地,单纯C端补贴效果有限;市场格局或趋向三足鼎立。 21:26 京东1000万日单的挑战:用户体验与商户系统整合 · 京东短期内通过补贴拉升订单量显著,但补贴停止后的用户留存和向多品类转化是巨大考验,后台服务和算法能力亟待提升。 25:57 运营能力比拼:美团的用户粘性与京东的流量短板 · 美团通过多样化场景和高频服务(如单车)有效激活APP使用,用户粘性强;京东APP的运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27:57 京东“品质外卖”的差异化与补贴策略的可持续性 · 京东订单密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单均亏损,但达到盈亏平衡点仍有难度。 · 京东主打“品质外卖”或为一种差异化和成本可控的策略,避免全面开战。 30:51 行业背景:餐饮竞争加剧与刘强东的精准卡位 · 线下餐饮业态本身竞争激烈,线上平台加剧了这一趋势,商户对美团等平台积怨已久,为京东提供了切入点。 · 刘强东选择在零售企业倒闭潮后、关注就业和内需的节点出击,精准把握了社会情绪和政策风向。 33:41 骑手社保难题:京东的承诺与美团的压力 · 许多外卖员因成本和流动性问题不愿缴纳社保,刘强东承诺为百万骑手缴社保,无疑给美团带来巨大压力。 · 需区分全职与兼职骑手,京东的承诺若能覆盖百万新增全职骑手将是巨大投入,但也利用了政策对零工经济保障的关注。 38:20 刘强东的“兄弟”叙事与公关策略:从精英回归草根 · 刘强东近期与程维等会面、强调“兄弟情谊”,是通过柔性方式传递力量和战略意图,重塑其个人品牌。 · 刘强东从美国归来后的精英形象一度使其与基层疏离,如今重拾“兄弟”叙事,回归其更得心应手的“舒适区”。 44:24 美团的克制与刘强东的破釜沉舟 · 美团在此轮竞争中表现克制,未选择激烈情绪对抗。 · 刘强东此次以高调姿态和积极人设面对公众和战略转型,是深思熟虑后的“需要很大勇气”的决定。 48:09 刘强东的同理心与战略切入点 · 刘强东的宿迁状元、人大社会学背景及创业经历,使其对底层有深刻同理心和生存本能,精准打击商家高佣金和骑手缺保障两大美团软肋。 · 美团也喊冤表示外卖利润微薄,高佣金背后是餐饮业的整体困境,京东规模化后也可能面临类似问题。 51:24 平台经济新阶段:合规、责任与价值回归 · 平台经济已进入合规转型期,企业需在技术投入和社会责任间寻求平衡,回避的问题必须正视。 · 美团等平台一直在优化治理,但在AI浪潮和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其努力易被忽视,刘强东的挑战使其处境微妙。 54:34 王兴的沉稳与美团的潜在变革 · 王兴近年言论减少,心态或有变化,面对社会性话题,打法需调整;美团应稳健展现行动和业绩,而非陷入口水仗。 57:39 美团的护城河:供给能力与大众点评的生态价值 · 美团的两大壁垒:强大的商家供给能力和大众点评的用户内容生态,后者通过“必吃榜”等对行业影响深远。 · 回顾王兴早年“四纵三横”理论,指出大众点评在信息和社区层面为美团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和社交基础,是平台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01:00:19 “榜单经济”的威力:大众点评的内容护城河 · 美团“黑珍珠”等榜单的推出,强调其不以盈利为目的,却成功构建了内容与商家联动的生态,这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 · 大众点评的部分价值类比于小红书的种草功能,但大众点评与美团交易闭环的结合使其更具商业价值。 01:04:06 领导风格与人才梯队:王兴的体系与刘强东的个人英雄主义 · 王兴是深度思考的“理科生”,注重系统和逻辑,美团人才梯队明显;刘强东更像“文科生”,个人色彩浓厚,京东人才梯队相对模糊。 · 京东通过分拆上市将高管分散,虽削弱母体人才集中度,但也形成了庞大生态;刘强东对达达私有化后的直接掌控也体现其一号位决策力。 01:12:33 商户选择的本质:订单为王,京东的流量激活潜力 · 商家最终选择平台的标准是能否带来持续订单和收益,而非单纯佣金高低,这与当年淘宝面临拼多多竞争的逻辑相似。 · 京东外卖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APP用户活跃度和使用频次,通过高频外卖带动低频电商销售,盘活流量,降低整体获客成本。 01:16:51 即时零售的复杂性:服务标准化与线下管理难题 · 线下配送会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京东在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时间打磨服务能力和商户认可度。 01:20:05 终局展望:零售本质不变,承诺兑现是关键 · 未来电商与服务平台的界限将更模糊,前端体验趋同,后端能力形成差异化,零售本质——效率、成本、体验不变。 · 无论竞争如何,最终能让消费者、骑手、商家等生态参与者都受益,并兑现承诺,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欢迎大家订阅、留言哦。

82分钟
99+
3个月前
夏丽巴人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