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跳出虚拟对话框进入真实世界,将如何影响人? * AI手机一句指令点2000杯咖啡是怎么做到的? * Agent高速狂飙时,刹车片装好了吗? * 当AI直接参与甚至否决我们的行动,我们如何与AI共存?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AI短期的能力,又低估AI长期的能力」,就像我们总会高估「让渡隐私」换来的短期技术便利,又低估「隐私」对于人的长期价值。 「Orpheus微见」第34期,「AI的细节」系列观察之三,将从狂飙中的「全民接入大模型」与「AI手机Agent」的隐私和边界感、以及背后的工程原理和技术商业伦理出发,再一次思考那个像幽灵一样反复出现又俗不可耐的问题——AI会取代人吗?那些不能取代的又是什么?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大模型进入物理空间 00:00 全民接入DeepSeek 02:10 2025,Agent元年? 05:04 从深蓝到GPT,AI的边界一直在向前推 07:20「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AI短期的能力,又低估AI长期的能力」 08:00 AI Chatbot远不是AI 09:26 马斯克与DOGE: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私人权利和公共治理之间的关系 11:32 裤兜里的AI手机 二 \ Agent的刹车片 16:56 AI手机做的3件不同的事 23:04 AI自己点2000杯饮料 27:08 AI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 27:23 意图框架 Intents Framework 30:52 纯视觉理解 Pure Vision-Based GUI Agent 35:28 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36:58 两种方案如何「学会看见」? 39:16 给残障人士开发的功能,如何被用到了我的手机上? 42:00 应急车道不是快车道,更不是超车道 三 \ 狂飙背后的商业逻辑 45:27 AI黎明前的混战,手机、半导体与APP的「三国演义」 48:33 AI时代有AI时代的原生硬件,智能手机确实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49:29 AI as OS VS AI as Applications 50:40 AI时代的流量入口争夺战,存在吗? 53:48 我们面对AI手机的隐私讨论,只是AI时代的一个开始,因为未来我们肯定会面对装着更多摄像头、跳出屏幕进入到真实生活的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四 \ 软件不存在2.0:以人驱动的商业组织不存在? 55:06 如果AI能满足一切商业需求 56:43 Satya:(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将走向终结、CRUD 59:24 但软件只是商业能力(客户需求满足能力)的载体,例如我们不可能否认Spotify是一家音乐公司 1:01:55 为什么越是高速飙车,越需要冷静 1:02:50 我们有权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去再一次看清楚:我们从技术再一次借到新能力的同时,又再一次让渡和交换出去了什么 全面接入DeepSeek,从政务、通信到手机、汽车…… AI手机3类主要功能 2000杯饮料的背后,餐是AI点的,却还是需要人制作和配送 训练AI熟悉APP页面与操作流程(来源AutoGLM) 纯视觉方案工作原理 某手机厂商规划的AI应用发展阶段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AutoGML: Autonomous Foundation Agents for GUIs * Google Policy: Use of the Accessibility Service API * 手机迎来DeepSeek时刻 * AI接管手机,拿走了你多少隐私?5款AI手机测评 * 第一财经:大模型催化AI手机进化,如何让个人隐私不“裸奔” * 微软CEO Satya 预言:软件将走向终结 * 《There Is No Software》Kittler Friedrich * 《群体性孤独》Sherry Turkle * 效率还是帝国?马斯克的“敌意收购”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 Apple Intelligence / Anthropic Claude3.5 / Llama / Gemini / 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 MS-DOS / Spotify / Cursor / Sky Larkin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进度条」和电子媒介如何让我们越来越急? * 从诗歌到黑胶、电影、播客、「一次性内容」……媒介会过时吗? * 倍速播放到底好不好? * 信息过载就只是信息时代的专属吗? * 欢迎尝试用AI总结本期节目 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记录到,苏格拉底模拟了一段阿蒙神对透特神的批评: 「你发明的文字,使习字人的心灵患上健忘症,因为他们不再使用自己的记忆……文字不能帮助记忆,只能帮助回忆。你传授给学生的也不是真理……他们能记住许多东西,但学不到任何东西;他们表面上看似什么都懂,但实际上什么也不懂……」 如果我们抹去这段话中「文字」这一对象,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段话也能用来批评倍速播放的视听媒体、甚至是DeepSeek等生成式AI Chatbot对我们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以及其所引发的信息过载。由此可见,媒介进化所引发的对信息过载的反思,可能并不完全是我们这代人的崭新遭遇。 「Orpheus微见」第33期,「现代病系列」第7期,将与播客脑放电波一起探讨倍速时代与信息过载: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回看诗歌、文字、小说、电影、黑胶到播客、流媒体等等信息载体的发展,从不同形态的媒介进化史中,重新理解信息过载,发掘出倍速时代和信息过载的真相和解法? 现代病系列:信息过载 | 囤积癖 | 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倍速是一种「瘾」? 00:09 大家都在倍速听播客? 03:14 信息过载与倍速播放信息损耗的悖论 06:28 语速快/听速快就等于大脑反应快? 07:48 倍速播放与抑郁症 09:09 从机械加速键到虚拟进度条:我们的加速能力都是媒介技术给的 13:40 但内在的加速需求可能是与一直存在的 19:17 你还会重复多次观看同一个内容吗? 20:24「一次性内容」:用加速这种廉价方式对待廉价内容 二 \ 媒介的「加速史」 21:37 信息过载不是信息时代的专属?苏格拉底如何「吐槽」文字? 24:04 文字就是一种早期「信息技术」:第一次用于记录大脑思想的信息溢出 26:06 电视时代老派知识分子对文字的怀旧 27:57 媒介进化让信息传播速率几何级增长:从文字及书写材料简化、连笔、字母化,到科举制的运转效率,古埃及的抄书奴隶与印刷机 33:29 我们不是在「打字」,而是在「选字」 33:46 早期报纸高效传播假新闻、短视频高效传播情绪 36:06 人脑阈值未必有较大突破,但对工具的使用可以让更多信息「流过」我们 39:18「文字可能是最早的外挂存储芯片,计算机可能是外挂的CPU」 39:29 相比于单纯批判或拥抱一种新媒介,如何找到它最合适的使用方式更重要 三 \ 是内容太长了?还是我们更没耐心了? 41:35 后摇滚(Post Rock)、黑胶唱片、与短视频推荐算法 43:53 媒介如何改变人的时间观念? 47:12 超长的播客凭什么能在碎片和倍速时代成为更流行? 54:00 谈长内容的独特价值及播客AI总结 1:00:00 电影过时了吗? 1:06:28 像读小说一样跳着看电影合理吗 1:10:02 媒介会过时吗?一种内容形式作为日常生活 VS 作为品味的区别 四 \ 我们的大脑究竟能装下多少? 1:17:10 人脑信息处理速率仅约10b/s(一个汉字编码约16bit) 1:20:30 今天的媒介会主动往我们大脑里灌东西 1:24:00 哪些信息是值得优先留下的?刘慈欣《乡村教师》的启发 1:26:38信息的意义、知行合一、取关标题党! 1:28:53 没有绝对的浪费时间,给自己留出冗余空间 1:31:38 应该利用媒介给我们减少负担,而不是增加负担 1:33:49 让时间平衡,与信息和解 1:35:02 倍速的正面意义研究,哪些场合倍速也没问题? 1:38:37「只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会应用,只有意愿也是不够的,必须要行动」 微信语音也能倍速播放了! 历史上的“新旧媒体”与“信息过载”:古埃及文字的字体简化及书写材料变化 电影市场情况变化(2025可能会好一点) ▶ 本期嘉宾 * 托马斯白 脑放电波主播,资深科技营销人,前XR创业公司CMO,科技媒体特约作者 * Nixon 脑放电波主播,XR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帝国与传播》哈罗德·伊尼斯 * 《斐德罗篇》柏拉图 *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 加州理工关于大脑带宽研究《The Unbearable Slowness of Being: Why do we live at 10 bits/s?》 * 华中科大结合眼动的研究《教学微视频的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 沙特的调研《Accelerated media and mental health: A descriptive study among Saudi general population》 * 《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变化》哈特穆特·罗萨 * 《社会的构成》吉登斯 *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解构信息过载》 * 秦旷提及的播客单集《与胡翼青老师漫谈 | 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阿蒙神 Amun,埃及神话中的造物主、众神之王 / 透特神 Thoth,智慧神、月亮神,发明了书写与文字 /《伊利亚特》/ 斯特里波 Striboi /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一起见微知著 * 本期福利:微见媒介研习系列中的单集《二维码》入选小宇宙编辑部×小红书about编辑部 2020-2024中文播客单集精选100以及播客专刊《还好,我喜欢听播客》,欢迎了解;参与本期评论互动有机会获得小红书官方赠书一本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为什么我们总是舍不得扔东西? * 囤积为何从保护生存、变为危害生存? * 为什么说「人类天生就是最肥胖的生物」? * 我们的基因与肉体,又能否克服极度的过剩? 「生物进化」教会我们囤积的技能、以抵御风险,「社会进化」又带给我们过剩的资源、累积风险,而在过剩的新常态下,我们不得不在囤积与消耗之间、理性与欲望之间、外物与内心之间不断小心翼翼地平衡。 「Orpheus微见」第32期,「现代病系列」第6期,将尝试溯源「囤积」的生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意义,以及近年涌现的「数字囤积 Digital Hoarding」的逻辑,进而继续思考,当囤积在几百万年来帮助我们克服过「物资匮乏」之后,面对「过剩」的我们,又该用什么来克服「精神匮乏」? 本期转文字内容 请点此访问「Orpheus微见」公众号 现代病系列:囤积癖 | 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囤积而生 囤积而死 00:10 饿死于过剩的纽约富豪兄弟 02:54 北欧三国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04:20 我家的囤年货现状 100斤肉起步 06:48 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与囤零食DNA 09:06 啮齿动物的防腐技术和囤积本能 12:38 囤积与多巴胺、神经系统 二 \ 囤积有地位 囤积有风险 14:12 巴塔耶:耗费与囤积的经济逻辑 15:33 苏俄工业化与马歇尔计划 18:05 社会地位直接体现在对物资的支配权 18:39 舟山渔场的系统性风险 20:57「对资产的估值是为了确定人的地位」 三 \ 囤积有形 囤积无形 22:14 塑料袋袋袋相传 啤酒瓶瓶瓶稳稳 26:16 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普通人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靠自己做的,而不是买的 30:00 工业化、商品化、生产-消费的分裂 34:14「买」是最廉价、也是最昂贵的压力消解方式 35:58 人为制造、意识不到的社会系统性焦虑 37:00 花再多的钱,也填不了内心的空虚 38:09 洪浩《我的东西》:「物统治人」的具象体现 42:03 鲍德里亚《物体系》:物成套出现、对符号价值的占有 43:10 30双鞋还不够穿?所谓的「细分市场」 47:10 侵蚀精神的「数字囤积」:囤满8个硬盘照片的奇怪患者 49:20 我的4400G工作资料是怎样炼成的? 56:00 臃肿的相册与吃灰的社交媒体收藏夹 57:44「数字化」≠无形,一切你看得见看不见的信息都有实体与经济成本 59:28「禀赋效应」 四 \ 囤脂进化智慧 囤脂退化认知 1:02:17 人类是最肥胖的物种 1:06:12 在食物链低位的类人猿敲骨吸髓,意外进化出更强的大脑 1:09:43 能源与智能的广泛迷因 1:10:33 我们所有的禀赋都为应对匮乏而进化,却在过剩的时代变成软肋 1:11:32 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内外物质过剩、自己攻击自己 1:12:39 内脏脂肪每+1kg,认知能力老化2.6岁 五 \ 在匮乏中学会囤积 在过剩中反思囤积 1:13:45 过剩,是一种新的匮乏,一种精神的匮乏、判断力和主动性的匮乏 1:18:23 如果哪天我死了,我一生的价值一定不取决于我消耗和占有过多少,而是我曾经创造和改变了什么;当一切想要占有和消耗的欲望都能「理所当然」地被满足的时候,这种「理所当然」反而需要被一直追问 1:19:45 即便囤积是人的本能、吃甜食和囤脂肪也是人的本能,但这类本能绝对不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能;利用智慧适应环境变化、找到更高质量的生存方式,才是我们最根本的本能,可以帮助我们,在克服过物资的匮乏之后,帮助我们再次战胜精神的匮乏 科利尔兄弟囤积了120吨物资的豪宅 网络常见的专业团队清理老人家庭囤积的视频(来自马俐管家) 北欧三国向民众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仓鼠的颊囊(仓鼠之所以叫仓鼠) 洪浩《我的东西-No.5 2002年的5000件垃圾》 细分需求的兴起与无数种鞋子 第一位数字囤积症患者的家 同样杂乱囤积 虚拟数字资产的实体——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廊坊润泽大数据中心,占地13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千亿 敲断的骨骼化石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The Oxford Handbook: Hoarding And Acquiring》[美]Randy O. Frost, Gail Steketee * 《被诅咒的部分》[法]乔治·巴塔耶 * 《估值原理》周洛华 * 《大转型》[英]卡尔·波兰尼 *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英]E.P.汤普森 * 《我的东西》(视觉艺术作品)洪浩 * 《物体系》[法]让·鲍德里亚 * 《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让·鲍德里亚 * 《THE HOLY BIBLE》Manic Street Preachers 《THE HOLY BIBLE》的专辑封面由美国艺术家Jenny Saville创作,上面的三联画人物是她的一位肥胖朋友 * 科利尔兄弟:是我们拥有物,还是物拥有我们? * 北欧多国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 《Hoading: Buried Alive 囤积:活埋》系列纪录片 纪录片中典型的囤积景象 * 第一例数字囤积病例记录原文 * 胖者生存:肥胖婴儿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关键 * Jessica Thompson播客分享:为什么是吃脂肪和骨髓让我们成为了人 * 脂肪而非肉类,可能是导致古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原因 * 新加坡机构肥胖影响亚洲人认知功能的研究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科利尔兄弟 Collyer brothers / 明尼苏达饥饿实验 Minnesota Starvation Experiment / 颊囊 / 梅里安袋鼠鼠 Merriam's kangaroo rat / 鼠兔 / 酚类化合物 / 中脑边缘通路 mesolimbic pathway, reward pathway / 夸富宴 / 马歇尔计划 / 费雪·布莱克 Fischer Black / Martine J van Bennekom / 数字囤积症 Digital Hoarding / 脏数据 Dirty Data / 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 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 杰西卡·汤普森 Jessica Thompson ▶ 一起见微知著 * TEDx外滩年度大会 [点击报名]:12月22日,彭凯平、伊能静、陈楸帆等现场聊「时间」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大流行之后,世界变「小」了吗? * 为什么声音能更清晰记录我们的存在? * 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Orpheus微见」第31期,「声音之旅 The Music Journey」系列第7期,在1年后回归。这是一期工作量巨大的「声音纪录片」,记录了疫情散去之后我第一次出国看演出、一路上偶遇很多声音、创造一个又一个回响的故事。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整理一路上录制的各种声音,终于把这期节目制作出来,希望能用声音的力量,也给你带来回响。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感谢百年护嗓品牌龙角散对本期节目的支持】龙角散是全球知名的咽喉健康护理品牌,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旗下产品涵盖咽喉药、润喉糖、服药辅助果冻等。全系列产品均为天然草本配方,温和护嗓,持久清润,秋冬换季,提前备好龙角散,守护身边人咽喉健康。 【日常养护三大系列】🔵龙角散草本无糖润喉片系列:专为老师、播主等高频用嗓人群定制,小粒形态、方便含着讲话,木糖醇无糖配方,0负担持久润嗓;🟢龙角散草本粉末夹心润喉糖系列:独特夹心结构,草本硬糖外壳搭配龙角散粉末夹心,一糖双味,清润加倍;🟣龙角散颗粒糖系列:小条包装,0蔗糖配方,一撕一倒,即刻润嗓。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龙角散特惠进行中。 【本期福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一个你的关于「回响」的故事,本周五晚抽20个有意思有共鸣的评论,我和龙角散一起给你送上一份龙角散无糖润喉片。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新开始:世界变小了吗? 00:12 相比讲道理,其实我更喜欢讲故事 01:44 被定在小地方太久后,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变弱吗? 02:39 裸辞能爽多久? 04:00 一场突然的海外演唱会 二 \ 大阪:那些念念不忘的声音,终不会错过 05:48 机场广播的蹩脚普通话 09:40 金属演出现场的装扮 11:05 一个意外:演出可能看不成了 13:00 演出前英语和日语的混杂聊天 17:58 离开我们的亲人,都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我突然顿悟,臆想和信念的区别,仅仅是它能不能引着我穿越黑暗和迷茫,达到我们的目标。 20:40 突然的失声 23:18 时间炸弹 三 \ 东京:有声可循,便不会迷失东京 26:00 Lost in Translation:东京不可名状 29:1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早已在认识之前就已经形成,只是在相互认识的那一刻像开盲盒一样被重新揭开了而已,而每次见面,又像是重新拆开盲盒,接收一个新的惊喜。 31:40 去卡拉OK捕捉风 34:09 唱歌配龙角散很不错 36:30 天空树、乌萨奇、下北泽、天井栈敷 四 \ 冲绳:去探索,世界会给你回响 40:48 即使是伫立几百年不变的建筑,也并不会一直站在那里等你。 44:33 在琉球寻找中国的影子 48:37 福州园、海的音阶、三味线的再一次回响 53:3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54:15 留下你的回响🎁 人间椅子巡演@大阪Umeda Trad 大阪的其他切片:Time Bomb唱片店、音乐烤吧、刀郎餐厅 东京高円寺、卡拉OK、風をあつめて 东京天空树、下北泽、天井栈敷 天空树上600米高空的吉伊卡哇&猫咪小八(应该没认错吧?) 那霸波上宫、福州园东治堂、关公、随处可见的石狮子 那霸 孔庙站 到了 冲绳博物馆 朝鲜国王致琉球国王国书 琉球人的汉语教材《百姓官话》 首里城守礼之邦大门 日落下的首里城 福州园中的島唄表演 ▶ 本期部分专有名词 音乐相关:人間椅子 / Slayer / Metallica / Black Sabbath / Jimi Hendrix / Ride / 盯鞋-Shoegaze(一种音乐风格)/ My Bloody Valentine / きのこ帝国 /《星空の導き》(人间椅子现场的歌)/ Wire《Dot Dash》(伦敦朋克乐队的作品)/ 戸川純 /《諦念プシガンガ》/ Happy End《風をあつめて》/ 天井栈敷 / 島唄(琉球民谣)/ 比嘉いづみ 其他:桁架桥 / 斋心桥 / Loppi(取票机) / 梅田 / Umeda Trad(Livehouse) / ニュアンス-nuance / Time Bomb(唱片店)/《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 首里城 / 国际通 / 波上宫 / 福州园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几百上千年前的广告,都在卖什么? * 为什么早期印刷广告能让人无条件相信? * 广告到底是怎么对我们的心智起作用的? * 在媒介信任危机下,商业如何与公众重建共识? 「Orpheus微见」第30期,「消费透镜」系列第6期,我们将透过「广告」这面商业世界的镜子,从印刷术、电视技术、算法、AI等媒介技术演化的角度,发现一段未曾被注意到的「另类商业史」,并层层追问:当大众越来越聪明、对广告行为越来越排斥时,商业和企业能否重建信任? 「消费透镜」系列节目旨在贴近日常消费活动,通过现象分析和追根溯源,透视各种消费行为及营销宣传,揭开「需求」制造过程,回归理性行动。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AI颠覆内容制造,但这种事以前就没有吗? 00:02 1372个AI养成账号,屠版小红书 03:10 南宋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卖假药广告 05:07 报纸广告、世界第一家广告公司、镭射香烟 07:39 为什么以前的人们愿意无条件相信印刷广告 09:20 电视、Slogan、方便面特拍、超真实 13:05 为什么内容创作越来越逼真,大众对广告的信任却越来越低了? 二 \ 媒介形态与受众信任态度 16:47 国内外社交媒体信任度排名:社交、算法与隐私 22:19 广告体验反过来影响平台可信度? 27:28 文字、事实、产品功能与价格 29:22 图像、价值观、Slogan与明星广告主题曲 33:40 离我越“近”的,越有「人」参与的,越让我相信 43:47 今天还能让聪明的消费者们愿意相信的广告,至少做了这三件事 三 \ 广告是商业和人性的一面镜子 46:01 独立分化出的广告产业,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副产品 47:10 但数字经济又颠覆了广告的根基 47:59 广告不再是产品被生产后的宣传,而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一部分 49:42 可信的广告很稀缺,为消费者节约时间、精力和情绪成本 51:54 本期推荐作品: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开头提到的聊天截图(真实性存疑,仅作为现象参考) 《眼药酸图》南宋 古登堡与古登堡印刷机 各种含镭产品的广告:镭面霜、镭片、镭水等 方便面中不存在的大块牛肉:它为什么不算是“假”的? 国内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的信任感调查排名(Source:国内 国外) 影响用户对平台信任感的主要因素:安全/社区/合法性/广告相关性/广告体验 熟人口碑影响与广告互动参与度 ▶ 参考资料及相关作品 * 爱德曼信任晴雨表调查报告 * 增长黑盒微信朋友圈用户研究报告 * eMarketer社交平台信任度调查 * What Most Affects US Social Media Users'Trust i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 《BrandingTrust: Advertising and Trademark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Jennifer Black *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 ▶ 本期部分专有名词 古登堡 / Cope Bros / JWT /《普令泰因克广告法案》/ LinkedIn / Pinterest / Social Marketing / Direct Marketing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时间客观存在吗? * 我们能否脱离隐喻表达时间? * 拖延为何是一个典型的隐喻? * 调整时间视角可以改善拖延吗?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πάντα ῥεῖ」(Everything Flows/一切都在流动) 2500多年前,处在不同环境、不同文明、不同语言之下的两位哲人,几乎同时想到用「水流」描述时间和万物的变化,巧合背后有哪些必然的理由?我们又能如何从中找到线索,理解今天普遍存在的时间焦虑? 维特根斯坦说「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Orpheus微见」第29期,我们直接从语言和隐喻来重新理解时间。 现代病系列: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我们无法脱离隐喻谈时间 00:05 两句2500年前的格言 02:35 轴心时代与人对自身活动的第一次反思 07:23 一些熟视无睹的隐喻:时、分、上周、去年…… 09:58 超越不了的光速 脱离不了的隐喻 二 \ 时间隐喻的来源和冲突 14:12 三种时间感受 15:17 时间的顺序和方向隐喻 17:04 为何不同语言中,未来在前/后、上/下、左/右还能是冲突的 19:34 时间运动的参照物:「国庆快到了」/「快到国庆了」 24:25 为什么玛雅语泽塔尔方言把明年叫做「上年」 28:09 时间方向与读写方向的关系 30:27 纪年表、农垦与与日月 三 \ 为什么技术越高效,我们越匆忙? 34:47 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生产天花板 38:14 生产效率神话 41:50「时间就是金钱」、珍妮纺纱机、北美独立和技术战 47:36 工业革命、工作伦理、时间成为买卖的标的物 52:30 货币、电报、火车与世界标准时间系统 56:05 信息传播0成本让时间连贯性消失 四 \ 以拖延隐喻调节拖延 1:00:44 各种对拖延的误解与误用 1:03:21 历史与文化视角:拖延并非坏事 1:04:16 尼罗河的泛滥、拉美人的「明天」 1:08:07 裴多菲与The Lazy Woman运动 1:11:07 西塞罗演讲和《哈姆雷特》 1:15:07 津巴多时间观量表:调整对时间的态度、影响思维和行动 1:16:46 拖延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隐喻 1:22:05 找回浪费时间和产生焦虑之间丢失的环节 1:26:06 找到自己的时间系统:走出隐喻与「效率神话」 1:32:05 本期作品推荐 轴心时代与精神革命的时间与上下文 时间、运动、距离与观察者的视角和状态有关 不同视角下产生的不同时间前后方位隐喻 玛雅泽塔尔部族生活在山区 泽塔尔山地农业生态系统 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从右往左的读写方式 从左到右的历史纪年表(圣经大事件)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时间简史》 * 《Time, Metaphor, and Language》 * 《拖延心理学》 * 《时间的香气》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 《奇云:媒介即存有》 * 《货币哲学》 * Time doesn't flow like a river. So why do we feel swept along? * Why do metaphors of space help us understand time * 时间焦点对前后方向上内隐时空映射的影响:汉族与羌族对比研究 *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 Piers Steel * 绝对时间并不存在? * With the Future Behind Them(艾玛拉人的时空观研究) * Associations Among Health Behaviors and Time Perspective in Young Adults * I'm Outta Time - Oasis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赫拉克利特 Heraclitus / 雅斯贝斯 Karl Jaspers / 艾玛拉人 Aymarapeople / 玛雅语泽塔尔方言 Mayan language Tzeltal / 纪年表 Chronology / 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 马克思·韦伯 Max Weber / 格奥尔格·齐美尔 Georg Simmel / 希罗多德 Herodotus / 裴多菲 Sándor Petőfi《帕尔帕托先生》Pató Pál / Piers Steel / 西塞罗 Marcus Tullius Cicero / 马克·安东尼 Marcus Antonius / 菲利普·津巴多 Philip Zimbardo / ZTPI - 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我们所立足的城市,一直在持续「消失」,有的因全民大型工程被拆除、沉入江底,有的因发展和增长、在体内无声地新陈代谢。 这些「熟视无睹」的消失,又会给城市中的我们带来哪些从未意识到的冲击和迷茫? 而我们是否还有机会,从消失的城市中,找回我们曾经来到这里的期待和缘由,以缓解今日大城市中无处不在的「现代病」? 现代病系列: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 本期节目为 中文播客节PodFest China2024 现场工作坊主题分享 * 特别感谢JustPod与城市考古的邀请与筹备 ▶ 本期分享人 * 徐明 「城市考古」文化项目创始人 * yuhao「在场证明」主播 * 秦旷 「Orpheus微见」主播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消失的城市:物质性的消失与新陈代谢式的消失 01:00 那些小时候的城市印象与消失的城市 03:00 物质性消失:三峡工程、丰都、奉节等「江城」 12:40 新陈代谢式消失:翻天覆地的太原与进步主义 19:00 信息爆炸的东京:一座靠肉眼无法阅读、理解和讲清的城市 二 \ 消失的我们:现代化、数字化与「无根性」 27:10 现代化与城市化:「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31:00 数字化:内爆与群体性孤独 三 \ 找回「消失的我们」:为什么人需要归属感和空间记忆? 34:40 具身性/肉体性与无根性 38:15 我是谁?如果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很难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38:50 通过一些“小游戏”重新认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40:50 假设得更极端一点,假如把我们「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拿掉,会变成怎样? 44:35 去连接、去创造、去留存 ▶ 推荐及参考作品 * 《江城》[美]彼得·海斯勒(何伟) * 《乡愁》[法]芭芭拉·卡森 * 《博闻强记的富内斯》[阿根廷]博尔赫斯 * 《群体性孤独》[美]雪莉·特克尔 * 《空间的产生》[法]亨利·列斐伏尔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美]马歇尔·伯曼 * 《现代性》汪民安 * 《玩乐时间 Play Time》[法/意]雅克·塔蒂 * 《迷失东京 Lost inTranslation》[美/日]索菲亚·科波拉 ▶ 背景音乐 * 《子囈》作曲/制作 白水 四川宜宾艺术家 * 《淹没》作曲/制作 秦旷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我给微见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除了Happy Friday,这类网络基础设施宕机还会产生哪些影响? * Crowd Strike凭什么能让系统冲突?Windows不会阻止吗? * 未来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该如何面对和承受这种脆弱性? 「Orpheus微见」第28期,快评一下2024年7月19日微软Windows蓝屏事件,一个我一直隐约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已有很多专业人士称本次事件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网络基础设施瘫痪,而这个事件会给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和启发?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 Happy Friday之外:航空、医疗、金融瘫痪 * 事件的深层原因和矛盾:我们如何信任和控制我们无法理解的复杂系统? * 基特勒的「后现代巴别塔」 * 生成式AI的决策黑盒 * 历史上的空难也不得以付出类似代价来换取进步 * 我们能如何面对这种逃避不了的「脆弱性」?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Microsoft Outage Cause Azure Crowdstrike * 《软件不存在》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你是I人还是E人? * 人的性格可以变化吗? * 内向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 世界上有什么事物不能被分类? 我们一直在苦于给自己找到一个分类,当找到答案后,又苦于跳出这个分类的笼子,于是答案和笼子不断交替,成了一对永恒轮回。 「Orpheus微见」第27期,我们从心理学史的角度,挖出「内向/外向」「MBTI」等概念是如何形成、流行,又是怎么在今天被误用的?这些误用,又如何剥夺了我们正确的自我认知?我相信,准确地指出那些暂时被伪装和隐藏的歧视,是对抗歧视的第一步。 现代病系列: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天生爱分类 0:01 你是E人还是I人? 0:46 答案与笼子 交替轮回 1:45 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定义 4:45 奥斯特瓦尔德:制造氮肥和天才 分类色彩和人性 14:08卡尔·荣格:心理类型 内倾外倾 二 \ 心理测量与MBTI的流行 18:56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格量表 22:32 妈妈的职业规划:四类性格类型 27: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善测量 注册商标 30:40 心理类型搭上商业快车 32:08 取个好名字:从INTP到建筑师 35:10 产品化:加入心理学「正规军」 39:20 加个好设计:卡通小人儿们是怎么来的 42:18 三个社会思潮、一些误解、一些阴暗的历史 三 \ 内向是怎么被污名化的 49:35 一些自己最近「E变I」的经历 55:50 蝴蝶效应和「柏林墙」 57:18 内向与互动受阻 58:45 典型的歧视:为什么这个社会总要求内向者变外向,却从不会要求外向者变内向? 1:01:30 一些关于职场外向倾向的心理学实验 1:06:15 内向与沟通能力 1:07:44 商业效率的需求 1:08:26 内向与权力关系 1:09:40 权利上位者总在训练结构性的服从文化 四 \ 谁有资格定义我是谁? 1:14:40 各种类型有高低之分吗? 1:17:04 MBTI的原初设计目的是自救 1:17:52 关于分类和「我是谁」的时代局限性 1:19:30 让被分类的人,自我奴役,自动地执行统治者的意志 1:20:49 福柯:人所有的实际斗争,都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我们是谁? 三联生活周刊:福柯逝世40周年专刊 一些招聘职位描述 一些韩流MBTI meme 一些典型的对人格分的误用滥用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How Katharine Briggs ushered in the era of self-help by formalizing the experience of self-discovery * The First Personality Test Was Developed During World War I * The Myers-Briggs Company wants to bring personality tests to work * Dionysians And Appollonians: Letter from Albert Szent GYÖRGYI TO SCIENCE * 《Große Männer: Studien zur Biologie des Genies》Wilhelm Ostwald * Lexical Hypothesis 词汇学假设:一种认为性格特征会成为群体语言的一部分,或者更重要的性格特征更有可能以单词的形式被编码到语言中的心理学理论假设 * 《心理类型》卡尔·荣格 * 《自我技术》米歇尔·福柯 * Perceptions of intelligence in leaderless groups: The dynamic effects of shyness and acquaintance * A framework of negative responses to introversion at work ▶ 本期部分专有名词 亚里士多德 / 索绪尔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 《伟人们:关于天才的生物学研究》Große Männer: Studien zur Biologie des Genies / 心理统计学 Psychographics / 卡尔·荣格 / 弗洛伊德 / 威廉·冯特 / 威廉·詹姆斯 / 罗伯特·伍德沃思 / 精神神经质量表 Psychoneurotic Inventory / Lyman Briggs / Katherine Cook Briggs / Isabel Briggs Myers / 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 David Keirsey / 咨询心理学家出版社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PP / 职业心理学出版社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Press, OPP / The Myers-Briggs Company / Neris Analytics / 16 Personalities / Mallory McCord / Dana Joseph / Delroy Paulhus / Kathy Morgan / 结构功能主义 / 希波克拉底 / 米歇尔·福柯 /《主体与权力》/《自我技术》/ 罗兰·巴特 ▶ 微见往期引用福柯的单集 02-珍宝海鲜舫与巴黎圣母院 | 07-语言:临床医学与语言分类 | 09-二维码:生命政治 | 22-不:规训与惩罚 | 26-自拍:自我技术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本期节目是在刚刚结束的「2024 PodFest China中文播客大会」现场随机采访录制,我们遇到了很多听友和主播,并问了这个有些脑洞的问题。 当然,这种事情不太可能发生,但我们也不妨偶尔从这种角度思考一下: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无论我们的下意识是认为可以不上班放心睡个大觉了,或者觉得会进入一种末日生存模式,事实上都是在从各自的面向,说出了对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期待。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00:00 假如全球互联网瘫痪三天,你会做什么? 01:05 小熊 | 小宇宙的朋友 01:59 任宁 | 迟早更新、别来年鉴、恰恰小报、Tezo 03:26 现场听友艾维 | 金融从业者 05:26 现场听友C哥 | 咨询从业者 07:11 Jean Chen | 加密厨房 08:04 范米扬 | 迷因电波 09:20 仙草 | 不把天聊si 12:57 Trace | 小房间、Disc Joker 16:28 李诺 | 在读、太男了 20:50 现场偶遇的微见听友小王 | 互联网从业者 22:23 姝琦&朱峰 | 津津乐道播客网络、科技乱炖 等等 36:16 感谢大家!本期留下你的想法赠送微见周边1份 最后再次特别感谢 PodFest 和 JustPod 的邀请,以及主持人yuhao和大维的现场组织。近期微见还会发布我们在本届 PodFest工作坊环节 的特别分享,敬请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微见周边:主播设计的包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 | 日间散步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自拍如何诱发自杀? * 早产和镜子为何产生自恋? * 客观、真实、准确的影像究竟存在吗? * 人无法亲眼看见自己的全身到底意味着什么? 本期节目转文字稿会陆续发布在 公众号「Orpheus微见」 「Orpheus微见」第26期,「媒介研习」系列第8期,我们将从影像技术发展史和精神分析来挖掘一个很抽象但每日熟视无睹的问题:「人无法亲眼看见自己的全身,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这样的「宿命」又会如何通过自拍、镜子等“倒影”,塑造我们的自我认知、审美与自恋情结? 微见《媒介研习》系列入选2023小宇宙播客大赏年度专题策划,欢迎收听往期内容:语言 | 屏幕 | 二维码 | 表情包 | 噪音 | 气味 | 信息流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自拍、水面、镜子 00:01 每日自拍200张后自杀 04:22 自拍、水面等所有反光的媒介 05:55 纳西索斯Narcissus与自恋Narcissism 06:54 镜子的魔力 二 \ 反射技术 12:14 照相术的发明与第一张自拍照 14:40 照相门槛降低 16:39 1966 宇航员如何与地球自拍 18:56 1999 首款前置摄像手机 21:16 平成卡哇伊文化和滤镜的原型:プリクラ大头贴 23:27「Selfie」是怎么被发明的? 26:48 四个底层技术:微电子、通信、存储、显示 27:49 iPhone 4前置摄像头与FaceTime的发布 32:47 底层技术之上生长出的社交应用与图像帝国 三 \ 变脸技术 34:59 大量自拍行为集中爆发:卡戴珊、坎爷、奥巴马、王俊凯…… 36:25 滤镜和修图 38:47 上镜「Photogenic」是谁发明的? 40:15 有客观的「上镜」吗:两个心理学实验 41:50 镜头畸变、Snapchat畸形症与疯狂的整形浪潮 46:40 反垄断、颜色失真、雪莉卡与AI美黑滤镜 51:43 P图、审美、看不见自己的「宿命」 55:42 生成式AI自拍、自我客体化 四 \ 超越宿命 56:47 婴儿镜子实验 57:40 拉康 镜子阶段 理想自我 我即他者 1:01:00「宿命」背后的「宿命」:所有人都是早产儿? 1:04:37 人类换取智慧的代价 1:06:20 网络假手实验 1:08:26 躯体变形障碍与控制不住的连续整形 1:12:33 电子媒介、图像混乱、不平等的对比 1:13:58「美」是什么? 1:16:18 重新对焦、超越宿命 不同设备/距离造成的镜头畸变 Snapchat畸形症与整形手术风潮 美黑滤镜 雅克·拉康 假手实验(Body Transfer Illusion / 橡胶手错觉)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镜子、父亲、女人与疯子:拉康的精神分析世界》 王润晨曦 / 张涛 / 陈劲骁 * 《导读拉康》 [英]肖恩·霍默 * 《嫉妒与社会》 [德]赫尔穆特·舍克 * 《奇云》 [美]约翰·杜海姆·彼得斯 * 43: 像风像雨又像云 不可理论 * 精神分析篇03:镜子阶段 维生素E * Selfie addict took TWO HUNDRED a day - and tried to kill himself when he couldn't take perfect photo Danny Bowman * 200 Selfies A Day To Mental Health Campaigning Danny Bowman访谈 * 第一款太空手持相机 * How do“selfies”impact adolescents' well-being and body confidence? * Selfie Obsession: The Rise of Social Media Narcissism * 你上镜吗? * Differences in face memory forthe self and others 上镜选择实验 * Choosingface: The curse of self in profile image selection 上镜选择实验 * Australian man 'invented the selfie after drunken night out' 自拍词汇的发明 * Could selfies be pushing more Americans to plastic surgery? 镜头畸变与整形手术 * Snapchat dysmorphia Snapchat畸形症 * How Kodak's Shirley Cards Set Photography's Skin-Tone Standard 柯达雪莉卡 * 韩炳哲 | 福柯的困境 辩证地理解自我技术 * Why Humans Give Birth to Helpless Babies 早产 * Body Transfer Illusion 假手实验 / 橡胶手错觉 ▶ 本期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Danny Bowman / 纽卡斯尔 / Narcissus 纳西索斯 / Narcissism 自恋 / Karlheinz Bartels 巴特尔思 / Lohrer Schloss am Main 美茵河畔洛尔城堡 / Neidoptik 嫉妒光学 / Lothar Franz von Schönborn 洛塔尔·弗兰茨·冯·舍恩伯尔恩 / John Durham Peters / 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 路易·达盖尔 / 银版摄影法 / Robert Cornelius / Kodak Brownie 柯达布朗尼 / Game Boy Camera / Buzz Aldrin 巴兹·奥尔德林 / New Space Walk Camera / 京瓷VP-210 / Daniel Henderson / Intellect / Apple Newton / Print Club プリクラ PuriKura (大头贴)/ Nathan Hope / FaceTime / Samuel Goldwyn 萨缪尔·戈德温 / Tijion Esho / Snapchat Dysmorphia Snapchat畸形症 / Shirley Page / Jean-Luc Godard 让·吕克·戈达尔 / Bill Pyne / Remini / Henri Wallon 亨利·瓦隆 / Jacques Lacan 雅克·拉康 / Arthur Rimbaud 阿蒂尔·兰波 /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 躯体变形障碍 ▶ 一起见微知著 * 活动预告:2024 年 5 月 18 日至 19 日,「声量 The Power of Voice」将在阿那亚举办,Orpheus微见将与数十个知名播客随机对谈,欢迎关注,点击了解详情。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 当AI翻车,会造成多大风险? * 如何在技术和社会层面,与AI建立互信? * AI时代,“信任”将演化出新的社会定义吗? * 当我们“信任”AI时,我们到底信的是什么? 4月9日,马斯克在播客采访中预估“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两年内实现”,如果该评估成立,留给我们准备技术应用规则和社会心态的时间的确不多了。「Orpheus微见」第25期,我们邀请到2023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周俊老师探讨了一个站在当下尤为关键的问题: 当AI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场景能力都强于人类的时候,我们能如何让AI更可被信任、尽可能消除这一“强大机器”的负面风险,在各种关键产业和场景尽可能安全、可控地落地和释放AI价值? 本期嘉宾 周俊 * 2023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得主 * 蚂蚁集团智能引擎技术事业部副总裁 * 蚂蚁集团AI创新研发部NextEvo语言与机器智能负责人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GenAI急速发展,是否正脱离人的信任? 00:05 本期嘉宾介绍及话题介绍 02:19 大众传媒与业内研究:巨大感知差异 06:20 除了写字画画,AI如果在关键领域失信将造成哪些巨大风险?自动驾驶、金融、人脸识别…… 14:33 为什么可信问题是GenAI落地最关键的问题? 二 \ 人与AI如何建立信任?系统中谁能为人代言? 15:45 各大AI企业对可信AI等领域的研究 17:28 蚂蚁NextEvo及周俊团队的研发方向及获奖项目 19:07 将AI的能力应用到社会和市场的公平性中 24:42 越是容错度低、重要性高的关键领域,越需确保AI落地可信度 25:08 国内与国外:基础研发到底掉队了吗? 30:35 小插曲:沉迷于研究大模型,周俊忘记去英国领奖 36:13 小语言模型,让每个人手机等设备中的AI也能更可信? 三 \ AI时代,“信任”的定义会再次被刷新吗? 38:15「可信」带来的公平性,让更多群体可以理解AI、从AI受益 43:27 「信任」之于AI,到底意味着什么? 44:58 信任的量化、标准化、动态化、情境化、去中心化,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任 51:49《骇客帝国》和《真实的人类》:人对AGI的天然信任隐忧 53:38 建立规则、拉近立场、训练能力 58:28「信任」之于AI时代的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从歃血为盟到建立社会契约、金融体系再到今天 1:05:13 人的信任标准终归还是在人,人的怀疑催生AI时代的信任基石 1:08:26 是否相信AI,就是是否相信人类自己,以及人类的未来 Surfshark数据:AI事故增长15倍 数学家吴文俊先生 蚂蚁AI创新研发部NextEvo团队获CIKM2023最佳论文 英剧《真实的人类HUMANS》 最近AI识别毒蘑菇App盛行,但也出错导致有人误吃中毒 ▶ 相关内容及延展阅读 《调查显示近12年由AI造成的事故暴涨15倍》 《蚂蚁集团周俊:大模型产业落地,关键是解决可信问题》 《大幅提升用户行为表征通用性,蚂蚁新模型CIKM2023最佳应用论文奖》 《Robust User BehavioralSequence Representation via Multi-scale Stochastic Distribution Prediction》(周俊团队获奖最佳论文) 《王俊秀:比人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契约信任》 《现代社会契约论》 《社会心态理论》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Q* / Hallucinate 幻觉 / 金融机器学习平台 / CMU(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耐基梅隆大学 / CIKM学术会议(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主办)/ DeepMind / 王俊秀 / 齐美尔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 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