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音乐口味受先天影响?揭开声音的深层文化结构 | 创刊期

* 不同人之间音乐口味的巨大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 大调、八度、五声音阶……不同文明主流音乐中调式区别之根源又是什么? * 无调性音乐和极端音乐有什么创作目的? * 人能通过开拓声音的可能性挖掘出多少自身潜能? 「Orpheus微见」播客创立第一期,主创哈哈邀请好朋友音乐制作人刘老师,从声音和音乐背后的文化结构开聊,随意发想声音与人、与人性和情感的关联。 文化结构指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三层结构,即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 通过层层剖析,我们希望揭开声音中隐藏得最深的那一层魅力。 如果听完本期播客你还想了解更多,欢迎阅读我的公众号文章《中国人在明朝算出的十二平均律 改写人类音乐的可能性》,并试听体验更多“非十二平均律”音乐。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开场及引入 00:16 部分全场亮点 00:54 创建播客和第一期的想法&嘉宾介绍 02:26 本期节目的出发点:刘老师多年前的一篇博文 二 \ 声音和音乐的文化结构 03:52 从一首拉印象主义钢琴曲展开的画面、情绪、文化联想 07:06 理解特殊的音乐需要长期训练和文化习惯,就像学习一门语言 10:18 德彪西创作Arabesque的背景和我们对该乐曲的浅析 13:55 艺术表现形式背后的社会思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我认知 18:52 从十二平均律到传统乐器制作对调式和音乐审美体系形成的思考 22:04 以媒介研究的角度分析乐器对于人的意义:发声器与情绪放大器/情感细节描绘 24:30 一些刻入人类基因的生理性音乐/声音偏好,人通过对声音的探索打破自我认知局限 30:12 和The Smashing Pumpkins的奇遇 33:48 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和联想有没有一个“固定”的客体存在 36:27 “也应该有人去探讨把调式摧毁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这是在探索人的情感的边界” 三 \ 人探索声音的可能性探索 37:26 从最早的重金属“一点儿也不重”聊到通过设备、技术对音乐变革的贡献 40:16 电子音乐的意义 - 打破人类依靠空气震动发声的桎梏 43:38 关注那些被忽略的声音 44:18 从《春琴抄》这一变态故事聊如果人看不见,那声音意味着什么 四 \ 文化与音乐创作&音乐与书籍推荐&尾声 45:55 刘老师的工作创作状态与音乐世界观思考 47:14 刘老师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时是怎么被文化影响的 47:44 哈哈的推荐:一个美国另类乐队、一个日本前摇乐队、一本日本小说、一本学术著作 50:00 刘老师的推荐:两张电子音乐专辑 ▶ 本期提到的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钱穆 · 拉威尔 · 印象主义 · 德彪西 · 海顿 · Radiohead · 莫奈 · Arabesque · Arpeggio (琶音) ·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 巴洛克 · 巴赫 · 十二平均律 · 《理解媒介》 · 麦克卢汉 · 碎南瓜 · The Smashing Pumpkins · Tonight, Tonight · Fender Blender · Jimi Hendrix · Fuzz · Harmonizator (by Publio Delgado) · Amon Tobin · Piece of Paper · 《春琴抄》 · 三味线 · 谷崎润一郎 · 美狂乱 - 五蘊 · Drum n' Bass · Dubstep · Skrillex · Hollow Knight (空洞骑士) - Christopher Larkin · Chamber Music (室内乐) · Symphony (交响乐) Arabesque · 阿拉伯风藤蔓花纹 节目中提及的碎瓜乐队专辑封面↑ Outer Edges - Noisia 《春琴抄》谷崎润一郎著 竺家荣译(译者为我的大学老师) ▶ 主播及嘉宾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哈哈(秦旷)和刘老师是重庆某县同乡,6年前通过某重庆摇滚交流群认识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52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