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注定枯燥无意义吗? * 为何说「重复」既是人造的幻想,也是理性的根基? * 如何理解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中的「重复」? * 如何在日常破解枯燥「重复」带来的精神内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今天是Orpheus微见在小宇宙上线一周年, 我们请回了第一期的嘉宾 小崔(音乐人Lorne Cui 去年发行了首张电子音乐专辑《Major Glitch》) 和《在场证明》主播、建筑设计师yuhao 一起聊聊这一年我们对「重复」的经历和思考。 「重复」是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生物细胞分裂、时间轮回、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从文字、美术、音乐,到设计、建筑、城市;从远古陶罐上重复的螺纹,到现代流水线的工业制品、流水线的电视节目,再到后现代重复的口水歌、短视频、无限病毒复制的符号…… 理解重复,就是在理解人创造的意义,以及什么是价值,价值从哪里来。 本期音乐纯享版:关于音乐的各种重复创作手法,可以在我新开的音乐电台《声音切片》听到各种各样的重复,感受重复带来的变化和生命力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过去一年我们的重复与突破 00:07 嘉宾介绍和为什么聊「重复」 06:16 荒谬的重复与无处不在的重复性工作 09:53 yuhao:做播客以自救 裸辞逃离重复 14:14 小崔:枯燥工作夹缝中诞生的新专辑 18:10 秦旷:增加输入和输出 播客打破壁垒 二 \ 重复的意义、价值与创造 22:46 重复创作与AIGC 29:36 重复与绘画:丁乙的十字 32:42 重复给我自由:规律、理性的由来 37:14 给重复加一个时间维度:达利欧与周期 39:02 重复是人局限性和幻想的产物 三 \ 重复与不同形式的创作 43:15 从古典时代、工业时代到后现代:重复的奢侈到泛滥 47:28 安迪沃霍与大芬油画村:思想和技术的加速分裂 51:45 有突破的重复才创造价值 52:40 音乐与建筑中的重复 从古希腊神话中的Orpheus说起 55:13 随便聊到了丰都 56:5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黑格尔、谢林等对艺术中的重复分析 1:05:56 随便聊到了基督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11:12「古典时代的艺术家都是思想家」 1:13:12 音乐是一种利用重复创造预期再打破预期的艺术 四 \ 重复相关的作品 1:16:23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识到一切不可重复是一场精神浩劫 1:20:26 谢德庆《打卡》:用血肉之躯见证重复和差异的力量 1:22:04 加缪《西西弗神话》、德勒兹《差异与重复》的共有张力:无意义的重复到底有什么意义 1:26:22 King Crimson《Discipline》:极度重复中的细微差异之美 1:28:52 哈罗德·雷米斯《土拨鼠之日》:在重复中定义秩序和意义 五 \ 面对重复枯燥的工作我们可以怎么做 1:33:52 拓宽眼界 为重复找到动机和主动性 1:35:19 切换视角 理解重复带来的变化 1:38:05 聚焦细节 改善每次重复中的不足 预计重复的结果是什么 1:40:12 弱化意义 行动带来对重复的改变——安迪沃霍、大芬村、土拨鼠:人生观是多元的,你可以选择安迪沃霍式的利用重复突破,也可以像土拨鼠一样没心没肺地无视意义 1:42:44 尾声:回声场和《声音切片》的创建 细胞分裂 马家窑旋涡纹陶器与凯尔特三条腿螺纹 丁乙《十示》 福特汽车与流水线(福特制) 重复的商品 重复的建筑物 重复的流行文化符号 安迪沃霍《金宝汤罐头》 大芬油画村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瑞·达利欧总结的经济周期《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谢德庆《笼子》《打卡》 电影《土拨鼠之日》 ▶ 相关作品及内容 《哥德堡变奏曲》巴赫 《火鸟组曲》斯特拉文斯基 《差异与重复》德勒兹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西西弗神话》加缪 《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瑞·达利欧 《绘画反对图像》汪民安 播客节目《音乐为什么好听?》别想好 播客节目《重复之美》声音切片 ▶ 背景音乐 《But Beautiful (Full Album)》Jimmy Raney 《Aruarain Dance》Nujabes 《Discipline》King Crimson 《Breadcrumb Trail》Slint ▶ 本期嘉宾及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本期节目为关注到4月19日MINI在上海车展因派发冰淇淋引发大规模负面舆情后的紧急加更,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并呼吁大家避免过度转发和传播两位涉事员工的相关信息及视频片段,如果您有心理咨询经验和资质欢迎联系我,我们准备尝试联系两位涉事员工并提供一些主动的心理疏导。 26:58 字少事大,关于保护两位涉事女员工的内容从这开始 好的品牌公关应该在舆论漩涡中去真正做一些缝补割裂、扭转偏见,让全世界、全社会变得更好的事情。 有时候他就像送出一个冰淇淋那么简单,但难点在于,要把冰淇淋送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上才能给人玫瑰手留余香。 现代公关不是单纯的赞美或是粉饰,而是通过凝聚共识来创造价值,这也是我一直在我的工作中想要去做得更好的事情。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00:06 事件快速回顾 02:26 舆情和公关危机的类型 06:11 撞上了民族主义的枪口 08:57 不同国家的民族意识来源 12:15 为何“崇洋媚外”绝不可碰? 14:32“MINI”和“宝马MINI”的形象区别 19:00 如何正视民族主义? 22:18“反歧视”拥有矫枉过正的特权吗? 23:35 到底应该反对什么? 28:52 U形锁与网络暴力 30:05 保护两位女员工 31:04 我对品牌公关的看法 ▶ 相关内容 * 《生活在现代社会,就是现代人了吗?》 * 《宝马公关真的很蠢吗?》 ▶ 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现代生活中,我们的情绪表达被压制了多少? * 人见人爱的表情包会取代文字吗? * 使用表情包可能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 为什么表情包是用后现代反抗后现代? * 当表情脱离肉体,我们的感情将更丰沛还是枯萎? 「Orpheus微见」第十一期,「媒介研习」系列第四期,今天我们一起“让灵魂脱离肉体”,探索我们如何“数字化”我们的情绪,并任由它们在虚拟世界中任意生长。而这个我们每天都要使用无数次的表情包又会如何影响、塑造和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本期转文字稿已发布,表情包匹配更完整,欢迎配合使用。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表情包与表情 01:15 葛优躺躺赢759万 02:13 会算数的马 05:26 当被剥夺了情绪沟通是什么样的? 08:40 非语言沟通研究 二 \ 表情包是怎么被逼出来的? 11:10 情绪被数字化剥夺后留下的裂缝 12:40 1980s :-) (^_^) 14:01 1990-2000s 图标化 15:00 2010s 年度词汇😂和文化冲突 三 \ 为什么我们非用表情包不可? 17:40 达尔文、进化论、古玛雅人的雕像 19:57 索绪尔、符号学、非语言符号传播 21:39 Meme、传播要素、电子屏幕 24:50 亚洲表情包三巨头 四 \ 表情包解构了什么? 26:20 什么是“解构主义”? 28:42 德里达与二战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3:50 2016帝吧FB表情包大战 37:10 个性化、圈层归属感、狂欢理论 40:55 平权:冲破逻各斯中心主义 五 \ 表情包让我们更枯萎还是丰沛? 45:10 模糊与曲解 48:00 审丑与极端 49:50 个人意图与法律责任 51:19 懈怠深度思考 53:00“前人的沟通,真特喵的浪漫啊!” 55:00 本期书籍推荐:一本德国“快餐哲学” 聪明的汉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全球表情研究 古玛雅人雕塑表情研究 汉代说唱俑 德里达 emoji中左轮手枪被替换成水枪 ▶ 相关作品 《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达尔文 《现代性与大屠杀》鲍曼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韩炳哲 ▶ 参考资料 《表情包:表情背后的文化症候》 《Sixteen facial expressions occur in similar contexts worldwide》 《什么是逻各斯中心主义》 《解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是解构主义?》 《张小龙公开课:微信十年产品思考》 ▶ 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音乐可以怎样多次改变一个人的发展轨迹? * 多次的巧合是否就意味着必然? 「Orpheus微见」第十期,主播将从自己十多年前的几个和音乐相关、微小但令人诧异的真实经历说起,回顾无处不在的音乐和声音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人格和成长路径。 A good poem helps to change the shape of the universe. 一首好诗,帮助改变了宇宙的形状。—— 狄兰·托马斯 英国威尔士诗人 希望你也可以从中听见共鸣,听见力量。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一点难得的闲聊 00:12 十期的一个小回顾 01:28 小宇宙分类功能 二 \ 几段穿越时空的成长 02:35 15年前的冬日 出租车电台失而复得 09:40 Forgive & Forget的词源 11:23 震中来的同学 13:38 阿姆斯特丹的机场酒吧 17:18 砸烂鄙视链 19:52 Alternative Rock 另类摇滚 24:06 Goodbye Michael Jackson 25:40 220块钱的吉他 27:13 疯狂街头传教士 30:00 摇滚、哲学、政治学,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解法 31:00 在英国挥舞苏联国旗 三 \ 未来是加速变化的 内心是坚定的 34:01 英国脱欧公投 35:15 New Art Riot的预言 37:01 让人坚定的声音 给人治愈的音乐现场 家里的打口带 我的第一把吉他 《Hit轻音乐》 Amsterdam Leeds Manic Street Preachers现场@Leeds 威尔士与苏联国旗 Coldplay现场@Manchester 英国脱欧公投分布情况 ▶ 本期提到的一些专有名词 维珍唱片 / 后朋克 Post Punk / 新浪潮 New Wave / 《HIT轻音乐》/ Nicky Wire / Richey Edwards / NME ▶ 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二维码如何将虚拟和现实串联? * 为何人读不懂的二维码成了机器向人的延伸? * 「生命档案化」为何抹杀人之个性? * 人与新技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共存? 「Orpheus微见」第九期,「媒介研习」系列第三期,今天我们来尝试读懂这个人类靠肉眼没法读懂的「奇形怪状」——二维码。 二维码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用机器扫,媒介不再直接为人服务,技术系统在人类社会中「生长」出无数个接口,从此不仅有「媒介是人的延伸」,机器正悄悄开始向人体延伸…… 控制、融合、全盘虚拟化与数字永生,我们将进化得更全知全能?还是会沦为技术的附庸? 本期节目转文字稿已在公众号「Orpheus微见」发布,欢迎配合使用。其他相关文章 《滥用红码是数字时代的全景敞视监狱》。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后绿码时代的反思 00:39 二维码曾是我们的「命」 02:00 「控制」是二维码的天生特质 二 \ 二维码的发明与机制 03:00 日本汽车工业与条形码的局限 05:12 二维码机制:古老东方的神秘力量 06:55 不属于人的符号:把商品标签贴在人身上 三 \ 生命档案化与数据化 09:10 二维码大举入侵与人的物化 10:24 权力的语言:档案、人的数据化 13:10 档案与二维码管理的两个共同特征 14:06 福柯:生命政治对个人的漠视 17:30 美丽新世界 18:37 马尔库塞:单面人 20:47 小结:将万物编入系统后的范式转移 四 \ 走向全能与永生? 22:35 人为什么要追求动态媒介 24:40 二维码VS NFC的超高兼容与超低成本 25:30 东京地铁 26:25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28:16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29:50 墓志码 31:32 如何不做技术的附庸 32:39 二维码之父原昌宏对现状的感想 33:41 结尾书籍与音乐推荐 对节目的想法 二维码之父原昌宏 东京地铁二维码同步开门系统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之上海博物馆第101件展品《二维码》 《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 二维码祭祀 ▶ 相关作品 《安全、领土与人口》福柯 《生命政治的诞生》福柯 《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 《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 《消费社会》鲍德里亚 《黑客帝国》 《黑镜》 《上载新生》 《万神殿》 ▶ 本期提到的其他专有名词 日本电装公司 / 原昌宏 / QR Code – Quick Response Code / ASCII(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UNICODE / 麦克卢汉 / 动态媒介 Dynamic Medium / NFC –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张一兵(张异宾)/ ChatGPT ▶ 本期主要参考资料 * 《数字时代的生命政治》蓝江 * 《“码之城”:人与技术机器系统的共创生》孙玮 李梦颖 ▶ 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屏幕如何生产幻想,颠覆认知体系与符号系统? * 两次美国总统大选如何被新媒介技术改写? * 1983传奇年代,屏幕如何将所有产业变为疯狂造星的娱乐业? * 为什么屏幕开始成为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 我们如何才能走出屏幕,触摸真实? 「Orpheus微见」第八期,「媒介研习」系列第二期,我们来解剖一下这个当代人每天都要盯着看10小时以上黑色镜子Black Mirror。从屏显技术发展史到屏幕的欲望幻想生成机制,从两次美国总统大选到Michael Jackson经典专辑与MV《Thriller》…… 屏幕越来越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变成编织信息茧房的温床,甚至将我们与真实体验完全隔绝。它一面面向人,连接人,连接生活世界,另外一面链接硬件和网络,链接一个无形的操控着我们所有人的系统。而我们又该如何走出这个充满隐形操控的系统?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屏幕上刷屏的2022 00:38 屏幕上刷屏的2022 01:45 三位今年去世的演员 04:55 屏幕使社会认知与符号系统混乱 06:08 屏幕的拆解与两面性:连接人与系统 二 \ 屏显技术极简史 09:29 屏幕改变人类认知与行为方式、组织模式 10:06 1895 电影 10:55 1925 电视 12:33 1960s 触屏与超薄液晶屏 14:05 1970s OLED与个人电脑 14:49 1990s 智能触屏手机 三 \ 屏幕制造额外的幻象与欲望 16:33 Television乐队 17:03 1960年美国人的电视消费 17:41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肯尼迪VS尼克松 幻象的对决 21:08 屏幕如何制造额外的幻象与欲望 25:00 拉康与齐泽克:欲望幻象理论 27:12 鲍德里亚:符码操控理论 28:48 鲍德里亚对现实和虚拟的四层划分:拟像 仿真 超真实 32:18「俄乌战争从未发生」? 34:38 齐泽克与电影 35:38 屏幕剥削的产生 四 \ 屏幕幻象的操控和剥削 40:25 1980年美国人的电视消费 41:13 1983传奇年代:世界首个商业MTV 42:18 1983年的中国:首届央视春晚、《水浒》、金庸 43:15 1983年的足球:从首届世界杯直播到首个英超商业转播合同 46:00 乔丹与NBA 46:22 屏幕、娱乐业的崛起与广告的诱导和操控 48:40 刷短视频 49:33 面对处心积虑设计的幕后虚空陷阱 53:21 电梯、网约车、外卖员:无处不在的屏幕大爆炸,无孔不入的赛博控制 55:00 《黑镜》Black Mirror 57:57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VS希拉里 更隐蔽的精神控制 1:01:05 信息过剩和能力丧失:鲍德里亚的三层屏幕化 五 \ 对未来的悲观预测 1:03:23 把屏幕投到你脑子里:对元宇宙的思考 1:03:58「你从技术获得多少能力,就必然要让渡多少自然的能力」 1:04:46 Sherry Turkle三本书《The Second Self》《Life on the Screen》《Alone Together》的悲观曲线 1:07:15 结语与《楚门的世界》:找回目标 走出屏幕 1:09:39 结尾书籍与音乐推荐:关于屏幕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陆树铭 / 李靖飞 / 鲁伯海格 / 罗比·考特拉尼 / 屏性媒介 / 卢米埃兄弟 / 约翰·贝尔德 / 阴极射线管CRT (Cathode Ray Tube) /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 / 乔治·海尔迈耶 / 液晶显示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OL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 施乐奥拓 / Television电视乐队 / WBBM电视工作室 / 阿兰·施罗德 / 能指 所指 / 拉康 / 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鲍德里亚 / 拟像 / 仿真 / 超真实 / DreamWork梦工厂 / 靳东 / 《Screened Out》/ 二向箔 / MV (Music Video) / Telstar-1 电视之星1号 / 迈克尔·乔丹 /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符码 / 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黑镜(Black Mirror)》/ Wordo (数字卡通熊的名字) / Twitter / Facebook / 剑桥分析 / Sherry Turkle 《The Second Self》《Life on the Screen》《Alone Together》/ 《楚门的世界》/ 斐济 约翰·贝尔德与世界上第一台电视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俄乌战争中无人机精确制导轰炸掩体中的士兵 Michael Jackson 《Thriller》 Telstar-1 电视之星1号卫星与足球 外卖员背上的广告屏 黑镜S1E2 《楚门的世界》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 主播介绍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我们可以说出我们想不出来的事物吗? * 是什么决定了“不可说的我们应保持沉默”? * 什么语言中计数只有1和2? * 我们又能如何利用语言的局限,跳出语言的桎梏? 「Orpheus微见」第七期,在聊了六期泛音乐文化之后,我将开启S2「媒介研习」系列:第一集先从人类最重要的媒介——“语言”聊起。 语言帮助我们认知世界,也限制了认知拓展,我们看清语言和自身局限后,应如何利用语言,体验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本期内容我将讲述作为一个语言爱好者多年来的观察和思考,尝试浅析语言学的皮毛,回答一些普适性的问题。本期节目也已转为文字稿《你说的每句话真是你想说的吗?如何跳出语言的桎梏?》,可配合使用。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媒介研习系列介绍及我们对语言的基础理解 00:06 搞笑混剪 00:42 关于「媒介研习」系列与语言 02:14 从意大利面拌42号混凝土开始 05:08 对「语言」的定义发展:舌头、编解码、世界 08:35 语言的编解码:先有感知后有语言 10:28 语言及认知路径的形成:中日英三语中“冷”的词源对比 二 \ 语言的四类局限 13:12 发现语言对认知的所产生的局限 14:10 局限一:生理性和物理性客观局限 15:10 皮拉罕语和齐曼语:数字只有1和2,颜色只有黑白红 16:35 罗托卡特语:音素最少的臃肿语言 18:50 南岛语族:难以被点亮的语言技能树 20:03 局限二:语言产生于人的偶发和变化中的需求 21:30 现代化与工业化催生大量新生词汇 22:33 局限三:不同语言的变化的偶然性及隔阂 24:20 亨廷顿与《文明的冲突》 25:00“宗教”的定义:意识形态冲突的鸡同鸭讲 28:00 局限四:语言成为权力的代言者 28:28 海德格尔与福柯:“话说人” 30:40 语言的局限部分的小结 三 \ 如何利用语言的局限跳出桎梏 31:15 通过局限性认清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2:08 途径一:利用差异性打开理解世界的新视角,拓宽认知边界 32:33 日语:微妙景观 34:50 蒙古:云的形状和羊的毛色 35:30 爱斯基摩:雪 35:50 中日韩“鱼类名词”对比 36:53“XX鱼”的造词习惯带给重庆人的语言陷阱 38:30 敏感度、认知与世界观 39:17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齐曼人计数能力的研究 40:48 电影《降临》:外星语言习得与超验认知 41:40 途径二:语言作为非常实用有效的工具 42:03 电影《风语者》:印第安语言与加密通信 43:28 精神分析:通过语言看见心灵 44:22 途径三:意识到语言不代表全部,将语言世界及真实世界相结合 44:48 撕破“隔膜体验”和拟像 45:37 下楼看刺眼的夕阳 46:35 将语言付诸实践并内化知识能力 47:15 跳出桎梏部分的小结 四 \ 尾声与本期推荐 48:13 关于片头离谱对话的理解:语言是多元而精彩的 49:30“我们也可以跳出自我,跳出偏见去理解语言的可能性,这也是在探索我们自己的思维和认知的可能性,探索当我们打破单一语言的隔膜和栅栏之后,这个世界能有多么丰富而精彩” 50:00 语言研习工具、书籍、视频、音乐专辑等推荐(详见shownotes下一趴) 52:45 欢迎加群呀(加VX: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 53:05 结束曲欣赏—万能青年旅店《郊眠寺》:新语言、旧语言,该怎样回答不眠的时间?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知识搅拌机》延边刺客 /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 维特根斯坦 / 莫尔斯码 / 皮拉罕人 Pirahã / 提斯曼或齐曼人Tsimane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罗托卡特语 / 夏威夷语 / 音素 / 铬(Chrome)/ 海德格尔 / 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古学》/《临床医学的诞生》/《创世纪》/ 巴别塔 /《文明的冲突》亨廷顿 / 闪米特 / 木漏れ日(komorebi)/ 風薫る(kazekaoru)/ 蝉時雨(semishigure)/ 鮪(maguro)/ 치(tea)/ 어(ko/o)/ Benjamin Pitt /《降临》/《风语者》/ 纳瓦霍人 / 阿帕切语 /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 拉康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语言学的邀请》/《哲学研究》/《普通语言学教程》/《疾病的隐喻》/ 乔姆斯基福柯世纪之辩 / 播客:维生素E经济学与哲学知识分享 / 播客:FreeSpirit | 随心所欲 语音查询网站1:yue.forvo.com 语音查询网站2:globalrecordings.net 英语词源查询网站:www.etymonline.com 维特根斯坦:语言和世界 “寒”字的由来 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 南岛语族分布 齐曼人老太太面对10以内的简单计数也一脸懵逼 铬色(Chrome) 木漏れ日(komorebi) 《降临》 《风语者》 1971年福柯与乔姆斯基辩论 ▶ 主播介绍 * 关于本期内容的其他经历:非常喜欢学语言,英语雅思7日语N1,其他还学过一点点俄语和德语,但失败了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itsmillie @浮水沉烟 两位听友在我策划过程中提供建设性建议。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摇滚乐真的可以影响国际政治? * 哪首经典摇滚是写给戈尔巴乔夫的? * 苏联第一场摇滚音乐节是谁办的? * 柏林墙倒塌的背后伴随着哪首英国摇滚? 「Orpheus微见」第六期,我Solo聊聊刚刚去世的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另一个身份——摇滚乐迷,以及他和摇滚乐的诸多意想不到的关联。 摇滚不可能是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的根本原因,但却给那段风起云涌历史垫上了一支支人类独有的“浪漫”BGM。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克里姆林宫的西德来客 00:26 写给戈尔巴乔夫的摇滚歌曲 03:25 苏联的第一场摇滚音乐节筹办始末 05:40 发明苏式汉堡与米格战斗机- 红三代主办人的传奇家庭 二 \ 戈尔巴乔夫的朝鲜改革同志 08:00 苏政府为媒体和摇滚松绑前苏联乐迷如何听摇滚? 10:07 苏联的朝鲜族摇滚教父、普京的老乡 11:31 тусовка/tusovka/聚集 12:24 站在柏林墙西侧的宝爷 14:34 1600万观众的莫斯科Monster of Rock音乐节 三 \ 摇滚到底能影响什么? 15:26 摇滚到底能影响什么? 16:05 Ozzy Osbourne谈物资匮乏的苏联 17:22 策略游戏《文明6》中的摇滚乐队与综合国力 18:42 819事件 20:33 苏联共青团写给维克多·崔的悼词 四 \ 裸辞后的戈尔巴乔夫 22:50 主要干三件事 23:49 戈尔巴乔夫录制绝版唱片 24:30 戈尔巴乔夫的生日慈善音乐会 25:05 戈尔巴乔夫的“摇滚精神” 五 \ 专辑与书推荐&尾声 26:25 一本美国学者的国关史著作 30:05 一队俄罗斯“老炮”的爱国摇滚 32:14 立了一个Flag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Scorpions(蝎子乐队)/ 尼克松 / Klaus Mine / Doc McGhee(多克·麦吉)/ Stas Namin(斯塔斯·纳敏)/ 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 Ozzy Osbourne / Mötley Crüe / Skid Row / 阿纳斯塔斯·米高扬 / 米高扬炸肉排 / 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 米格战斗机 / Victor Tsoi(维克多·崔)/ Кино(Kino/电影乐队)- Хочу перемен(改变)/ тусовка(tusovka/聚集)/《1999:不战而胜》/ 勃兰登堡门 / Monster of Rock音乐节 /《Free to Rock》/ 亚佐夫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奇科夫 /《共青团真理报》/50 Years Rock Festival / 伦敦皇家艾伯特音乐厅 / 萨缪尔·亨廷顿 - 《文明的冲突》/ Любэ (Lube) – Комбат 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接见Scorpions并获赠金唱片与7万美元版税 Scorpions蝎子乐队 1987年《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苏联对摇滚乐开始开放 维克多·崔与Kino乐队及“维克多·崔墙” DB与柏林墙 1991年莫斯科Monster of Rock音乐节 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大寿慈善音乐会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Любэ (Lube) – Комбат ▶ 主播介绍 * 关于本期内容的其他经历:其实我本科还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国家安全学……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是什么迷幻惊魂唱片店差点把我吓死? * 我们买唱片的时候买的究竟是什么? * 唱片的符号价值已经压倒功能价值? * 国内还剩多少家唱片店?搞综合文化场所会是未来吗? 「Orpheus微见」第五期,主播哈哈与刘大夫继续聊近十多年来逛的那些唱片店:有的迷幻惊悚、有的温馨感人!并尝试以小见大,从不同故事和唱片收藏的心得中,总结一些关于音乐的不同载体形式,给每一个听众带来哪些不同体验与情感寄托,以及如何打破对“载体形式”的执念,探讨唱片店在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2010唱片店惊魂 00:18 本期介绍以及和上一期的关联 02:07 重庆打口地图 03:08 重庆 雅兰电子城:疯狂传教士 07:53 上海 2046:「碎瓜」与「碎嘴」 二 \ 最近逛过的唱片店 10:05 唱片店数量断崖式下降 10:26 巴塞罗那Discos Revolver:硬汉的精心分类与装陈 11:48 深圳 旧天堂:小众音乐聚集地 12:48 坎特伯雷 Canterbury Rock:独自守店的老爷爷 16:00 济南 唱片老板的家:金属党的友谊 17:31 厦门 厦大北门:在家训孩子偷钱 18:10 全国唱片店数量锐减 20:38 唱片店还可以做什么 21:24 深圳 肥脸唱片:络绎不绝的年轻人 三 \ 今天 我们为什么还要买唱片? 24:37 提问 24:55 偶遇一张罕见日本前摇黑胶的联想:符号价值远超功能 28:00 音乐一定需要一个物理载体吗?我是怎样对执念释怀的 29:00 实体专辑作为不只是音乐的综合文艺作品 30:05 唱片收藏与佛学 30:56 唱片对回忆的记录与唤起 32:15 收藏唱片作为一种使命 四 \ 专辑与书推荐&尾声 33:24 刘大夫最“尖”的唱片:一个日本重迷幻、一个比利时自由爵士 38:22 哈哈最“尖”的唱片:一个日本前卫迷幻 39:25 一本尼克松记述流行音乐文化入侵的书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结尾推荐) 雅兰电子城 / 沙中路30号/ 同学电脑 / 岑建勋 / 电影《2012》/ 电影《两杆大烟枪》/ 2046(唱片店)/ Discos Revolver / Guns N’ Roses枪炮与玫瑰 / Kiss / 旧天堂书店 / 户川纯 / 高円寺百景 / 三上宽 / Canterbury Scene(坎特伯雷之声)/ 肯特郡 / Soft Machine(软机器)/ Hatfield And the North(哈特菲尔德与北方)/ Camel / Caravan/ High Tide – Sea Shanties / 肥脸唱片 / B10 Livehouse / 四人囃子 – 一触即発 / Tool – 10000 Days /《City Pop》/ 理查德 · 尼克松 《1999:不战而胜》 《两杆大烟枪中》Nick Moran从地下赌场负债50万英镑后起身离场 Smash Mouth 碎嘴乐队 巴塞罗那 Discos Revolver唱片店 深圳 旧天堂 坎特伯雷 Canterbury Rock 深圳 肥脸唱片(线上店可以搜同名公众号及微店) 四人囃子 – 一触即発 Tool - 10000 Days Neptunian Maximalism 《City Pop》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B站@请按时服音药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潮汕人与“废塑料”如何改写中国摇滚与流行音乐? * 打口、扎眼、原盘……如何辨别真假CD?什么样的黑胶唱片更值得买? * “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的区别带来什么变化? * 以及嘉宾为何突然现场喷鼻血? 「Orpheus微见」第四期,主播秦旷邀请阿野(野声宝库)和刘大夫(请按时服音药)从各自淘碟经历聊起追溯找歌史考古30年 从打口磁带、CD、步步高复读机、音乐杂志、MTV、随身听、流媒体App……回顾近三十年普通音乐爱好者们的听歌找歌媒介渠道、设备、乃至心态的变化,以及“打口碟”这个看似“卑微”的废塑料如何不经意间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开出一片充满生机的花丛。 “媒介即讯息”,音乐媒介影响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介质带给我们不同的听觉与文化经验。音乐还会越来越好吗?这个答案可能一部分蕴含在声音媒介和信息技术之中。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打口碟与淘碟经历回忆 00:06 本场趣味精华剪辑 00:55 开场及嘉宾介绍、主题介绍 02:25 嘉宾回溯买唱片和听歌的最早回忆 06:58 出身卑微的打口碟 11:53 《1999年不战而胜》打口碟与意识形态入侵 13:13 潮汕人的“商业智慧” 二 \ 音乐筛选和传播媒介的拓展 14:30 MTV、音像城、音乐杂志 21:24 老式转盘CD机、卡座式磁带播放器、初代MP3播放器、Walkman CD播放器、步步高复读机、iTouch&iPod 24:41 “我连那个冰棍我都舍不得吃,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拿来买CD了” 25:49 VeryCD/电驴与共享精神 26:30 阿野小时候在音像城抢试听位听歌,找哥哥帮忙用电脑下载MP3“他下啥我听啥”,千千静听 27:56 在磁带播放器前忍不住撒尿的小孩儿 30:19 按专辑体系化分类音乐的网站出现:谷歌音乐、豆瓣、虾米等 31:48 极其Cult的P2P音乐资源搜索引擎Soulseek 32:47 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流媒体移动端APP对听歌找歌习惯的影响以及与过去的不同 36:38 创作者的小心意 - Hidden Track 38:14 专辑概念的消解,流媒体播放器时间轴上的标点,intro和前奏就不重要了吗? 39:18 信息匮乏的时代,我们会给任何作品很大的耐心 40:09 什么话题让刘大夫在录制现场当场喷鼻血??? 41:48 “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对人的影响 三 \ 唱片选购指南:什么值得买 43:07 唱片真伪与品相的的辨识独门秘籍 46:02 生产环节影响大?生产厂商哪家强? 49:19 更多细节:印刷、码、文字与人物细节、盘面、闻味道 53:50 下期预告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张大力 /《1999年不战而胜》/ 胆机 / TME /《通俗歌曲》/《我爱摇滚乐》/ rockyear.cn(现已无法访问)/《Hit轻音乐》/《重型音乐》/《哥特时代》/ 啥啥啥 / VeryCD 电驴 / Mansun -《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 Winamp / 豪杰超级解霸 / 豆瓣 / 虾米 / Spotify / Soulseek / 《网友》/ Hidden Track / Intro(前奏)/ IFPI(码) 我爹的打口磁带 打口CD 深圳华强北的潮汕人发烧设备及唱片店——音乐:改变生活 / 诚赢天下! 左下是胆机 《Hit轻音乐》 《我爱摇滚乐》 这个点儿想干嘛,前奏就不值得听了吗 Soulseek VeryCD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播客《野声宝库》 * B站@黑胶盒子 * B站@请按时服音药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抖音买断一首歌大概多少钱? * 短视频给音乐创作和传播带来哪些影响? * 现象级“神曲”的出现有哪些要素?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流量如何颠覆音乐产业? 「Orpheus微见」第三期,主播秦旷邀请资深音乐人及制作人崔龙阳、视频编导Martin一起,从“神曲”的变迁分析背后影响流行音乐变化的某些原因。也欢迎阅读我去年的一篇文章《算法冲击品味》,探讨了音乐与媒介的关系,较于本期播客更冷静、纯粹。 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它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因此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音乐创作值得被解放和“平权”,如今,它也不应被限制在商业化制作的流水线上。 贝多芬曾说:“音乐应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 贝多芬所在的年代,音乐还不是大众化商品,我们今天没必要讨论音乐该不该成为商品,它已经是且不可逆了。但如今,音乐不应该只是商品,我们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个事实,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那些非商品化的音乐。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近期“神曲”分享 00:21 本场趣味精华剪辑 00:58 开场及嘉宾介绍、主题介绍 03:56 热歌风评被害原因推测:歌、听众、甲方,谁的问题? 06:16 另两个游戏宣传主题曲 10:53 普通人的听歌需求心态 12:36 音乐不是人类刚需 媒介只是资本的管道 二 \ 算法与流量冲击创作与品味 13:45 模式化写歌更容易火吗 14:55 “神曲”的短视频基因 16:20 算法“杀死”大段器乐Solo 17:31 “赛博朋克结构主义” 18:4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偏好 但是也有大浪淘沙和传承 21:22 阿黛尔谈“为抖音写歌” 22:27 一个美国独立噪音盯鞋是怎么变成抖音神曲的 25:06 短视频解构一切严肃性 三 \ 那些给抖音写神曲的人都赚到钱了吗 29:32 猜猜看(纯收歌成本/抖音平台方自制成本) 31:54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音乐质量在下降 36:26 一个正常音乐人的大概收入是? 38:46 大概多少比例的音乐人投身抖音神曲创作?多少真赚钱了? 39:44 音乐艺术造诣高就能写出抖音神曲吗? 44:18 总结一下抖音神曲出现的要素 四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及尾声 48:37 推测一下会产生什么影响 54:16 算法推荐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自己探索音乐的需求 57:30 音乐专辑推荐:近年哪些作品叫好又叫座? 1:03:26 总结:创作门槛降低的同时,音乐不应只被以消费品的角色呈现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Riff / 不在场 / 素材音乐(Library Music)/《无间道》/ Lo-fi / 字节跳动 汽水音乐 / Spotify / Apple Music /《NBA LIVE 07》/ 夏瀚宇 - 《Moon》(编曲、制作 - 崔龙阳)/ Shoegaze / Dreampop 【发现】模仿拉潘姆以相对词表形式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经典归纳,主播对两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特征进行提炼与对比,发现以下较明显的冲突: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网易音乐人页面 崔龙阳 * 代表作:《跳楼歌》 《夏天物语》 《焚舟纪》 《Moon》 《暮色燃烧》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 巴黎圣母院重建为何选了“新中式”设计? * 圆明园为什么不重建? * 乐谱是古代的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 * 什么遗产可以被毁灭,文化和物能否永垂不朽? 「Orpheus微见」第二期,我单人上阵,从符号学与语言学(低配版)讲讲那些历史上的人类奇观如何在毁灭和重生之间“反复横跳”,走向不朽; 并尝试理解: * 文化和文物应该被以什么方式对待、保留和传承 * 文化传承中,意识形态、商业和文化三者的冲突如何调解 * 如何对待抽象的艺术和观念,理解他们和人的关系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香港珍宝舫的璀璨与毁灭 00:13 一个小新闻 01:02 70年代的天价可乐 02:05 皇宫变鬼城 二 \ 巴黎圣母院大火与重建 02:35 雨果的“摧残” 03:09 忒修斯之船:巴黎圣母院还是不是巴黎圣母院 06:08 巴黎圣母院的“新中式”重建方案 09:23 扯淡:如果鲍德里亚、福柯、巴特在世,将如何评论巴黎圣母院大火 12:22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 13:45 总结:维护或是抛弃,是重建或是“摆烂”? 三 \ 真迹与仿品 14:48 重建就是“仿品”吗:能指与所指 18:11 王羲之的《兰亭序》 19:15 有形与无形文艺作品的留存 19:32 古代乐谱以及“人传人”:分布式存储和区块链 21:19 录音技术压制乐器演奏者的想象力 22:00 欣赏一下晋代古琴曲《酒狂》及其爵士版 四 \ 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 25:04 “一幅画被画出时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商品化” 26:10 总结:聊这些有什么用 27:00 尾声:推荐一张美国融合爵士/前卫摇滚专辑、一本法国人描写日本的散文集 29:27 太惨了:这次录音录了3次才成功 求支持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加粗项为主播结尾推荐) 周星驰 - 食神 / 李小龙 - 龙争虎斗 / 007铁金刚大战金枪客 / 全智贤 - 夺宝联盟 / 首里城 / 雨果 / 普鲁塔克 / 忒修斯之船 / 霍布斯 / 亚里士多德 / 金阁寺 / 马克龙 / 巴黎心跳 Paris Heartbeat - 蔡泽宇、李思蓓 / 鲍德里亚 / 指涉 / 福柯 / 罗兰巴特 / 索绪尔 / 能指 (Signifier) / 所指 (Signified) / 意指作用 / 兰亭序 - 王羲之 / 冯承素 / 褚遂良 / 酒狂 - 阮籍 / 宫 商 角 徵 羽 / 竹林七贤 / 《符号帝国》- 罗兰巴特 / 柏青哥(パチンコ) / 俳句 香港珍宝海鲜舫 巴黎心跳 Paris Heartbeat 金阁寺 大火中的琉球首里城 兰亭序 - 冯承素摹本 清代昆曲记谱(左页) 柏青哥 松尾芭蕉俳句: 花の雲 (Hana no kumo / 花如云) 鐘は上野か (Hane wa ueno ka / 钟声来自上野?) 浅草か(Asakusa ka / 还是浅草?) ▶ 主播介绍 * 关于本期内容的其他经历:从小画画,高中差点艺考 * 个人乐队 The Rabbit Catcher * 个人公众号 Orpheus微见 ,欢迎关注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