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 抖音买断一首歌大概多少钱?
  • 短视频给音乐创作和传播带来哪些影响?
  • 现象级“神曲”的出现有哪些要素?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流量如何颠覆音乐产业?

「Orpheus微见」第三期,主播秦旷邀请资深音乐人及制作人崔龙阳、视频编导Martin一起,从“神曲”的变迁分析背后影响流行音乐变化的某些原因。也欢迎阅读我去年的一篇文章《算法冲击品味》,探讨了音乐与媒介的关系,较于本期播客更冷静、纯粹。

德彪西曾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它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因此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音乐创作值得被解放和“平权”,如今,它也不应被限制在商业化制作的流水线上。

贝多芬曾说:“音乐应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 贝多芬所在的年代,音乐还不是大众化商品,我们今天没必要讨论音乐该不该成为商品,它已经是且不可逆了。但如今,音乐不应该只是商品,我们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个事实,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那些非商品化的音乐。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近期“神曲”分享

00:21 本场趣味精华剪辑

00:58 开场及嘉宾介绍、主题介绍

03:56 热歌风评被害原因推测:歌、听众、甲方,谁的问题?

06:16 另两个游戏宣传主题曲

10:53 普通人的听歌需求心态

12:36 音乐不是人类刚需 媒介只是资本的管道

二 \ 算法与流量冲击创作与品味

13:45 模式化写歌更容易火吗

14:55 “神曲”的短视频基因

16:20 算法“杀死”大段器乐Solo

17:31 “赛博朋克结构主义”

18:41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偏好 但是也有大浪淘沙和传承

21:22 阿黛尔谈“为抖音写歌”

22:27 一个美国独立噪音盯鞋是怎么变成抖音神曲的

25:06 短视频解构一切严肃性

三 \ 那些给抖音写神曲的人都赚到钱了吗

29:32 猜猜看(纯收歌成本/抖音平台方自制成本)

31:54 为什么大家普遍觉得音乐质量在下降

36:26 一个正常音乐人的大概收入是?

38:46 大概多少比例的音乐人投身抖音神曲创作?多少真赚钱了?

39:44 音乐艺术造诣高就能写出抖音神曲吗?

44:18 总结一下抖音神曲出现的要素

四 \ 字节跳动进军音乐APP及尾声

48:37 推测一下会产生什么影响

54:16 算法推荐会在多大程度上取代人自己探索音乐的需求

57:30 音乐专辑推荐:近年哪些作品叫好又叫座?

1:03:26 总结:创作门槛降低的同时,音乐不应只被以消费品的角色呈现

▶ 本期提到的部分专有名词

Riff / 不在场 / 素材音乐(Library Music)/《无间道》/ Lo-fi / 字节跳动 汽水音乐 / Spotify / Apple Music /《NBA LIVE 07》/ 夏瀚宇 - 《Moon》(编曲、制作 - 崔龙阳)/ Shoegaze / Dreampop

【发现】模仿拉潘姆以相对词表形式对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的经典归纳,主播对两个时代的流行音乐特征进行提炼与对比,发现以下较明显的冲突:

▶ 嘉宾及主播介绍

▶ 一起见微知著

微信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Apple Podcast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等多平台同名

主播...
秦旷
回声场ECHOCAST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Peaceminusue
2年前 上海
2
1:02:19 sgbb没有解散!哈哈哈
呸呸_OTP4
2年前
3
专门去网易云听了崔龙阳的歌,不好听,感觉不到艺术
大问题
2年前
3
算法不是中性的,其隐含了商业价值权衡取舍的判断,但算法本身没有加害意图。 健康的市场,是每个人能从他们的审美需求出发找到自得其乐的作品。我们需要的是喜欢梦幻卡通去迪士尼,喜欢惊险刺激去欢乐谷,喜欢音乐特效、电影IP去环球影城。真正的问题是劣币驱逐良币,一首神曲挤占了所有的注意力,同时创作人的生存空间被商业逻辑挤压,不得不投身到抖音神曲的角逐。因此,表达受限、选择单一,创作市场被抖音垄断这才是抖音的罪。 小众音乐受众面狭窄,哪怕圈出个自留地专做同温层平台,其商业价值也难以支撑形成一个能够抗衡抖音的商业帝国。知乎早年坚守,如今为了流量不得不转型下沉。算法只是商业逻辑实现的工具,与其骂算法不如骂资本市场的粗暴狭隘。
HD725317z
2年前
4
35:49 港台地区的音乐制作传统跟一定程度对短视频的不适应 注定有一大批人数不少且消费能力不差的听众愿意为制作精良(昂贵)的流行音乐买单 从而以一种市场化的标杆同时引领大华语区的好音乐的审美 而时不时往内地跑也能上综艺填补昂贵音乐的制作费用以及满足内地对好音乐有审美/怀旧需求的一二线城市听众的需求 但内地市场化的方向是音乐制造成本下行 加上对于潜在热歌版权的买断 对于内地流行歌手/乐队/幕后制作来说 即使是身处北上广深 除非逆流而上 要不然短期内就看不到能够长期出产叫好又叫座音乐的人材
小胖她帕比
2年前
4
不光音乐,对这种“潮流”保持警惕;尽量做到:了解,不沉溺;感觉嘉宾在市场和追求之间已经找到了平衡点👍
兔兔兔毛毛人
2年前
4
来了来了 评论区思辨浓度好高 学习了
大问题
2年前
5
音乐性艺术性文化性式微? 一部分原因这是用户市场下沉的结果(叠加短平快的短视频逻辑)。二十年前十年前的流行音乐究竟是属于大众还是小众的?属于农村还是城市的?2010年城乡人口比例才将将接近1:1,直到如今还可见中部农村传唱着岳父偷媳妇的民歌,能够体认二十年前R&B雷鬼摇滚的流行元素又多少不是来自起码小康,起码拥有播放设备的城市家庭? 《学猫叫》、《芒种》很可能就是乡土中国真实市场的选择,有根基也有生命力,只不过十年前二十年前乡土是隐形噤声,光缆铺设和网络平台的基建才让他们被看到得以发出声音。真实的问题是地域、阶层发展的裂隙在这二十年间不是在弥合而是撕裂扩大,更不用谈在审美上追求共识。
自我审察
2年前
5
迅速听完了
Risky1205
2年前
5
我发现我天然地对时长很长的曲子好奇,好奇它要怎么编排能填满十几、几十分钟(以前听过一个后摇乐队一首歌109分钟😂)。而且这样的曲子更像在讲故事,比如Pink Floyd的echoes。
秦旷
2年前
6
这期聊的大部分内容都跟孤勇者没关系,举不举这个案例都成立,但它太有代表性了,所以我把它放到了标题中。看到一些朋友对我们讨论孤勇者进行集中的challenge,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影响其他人理解后面的内容,所以补充一些信息,关于孤勇者我坚持的观点还是一样的。我不咋玩儿游戏,但是工作原因和LPL和EDG有过很深度的业务合作,我就进入各位《英雄联盟》玩家和《双城之战》观众的立场来梳理一下逻辑: 1. 双城之战的出品方、引进方就是腾讯游戏、拳头(腾讯全资控股)、腾讯视频。 2. 双城之战是腾讯泛娱乐产物之一,是拳头寻求腾讯的支持下做出的内容,服务于英雄联盟游戏推广、塑造玩家的归属感、认同感、强化对游戏在文化层面的认知。 3. 孤勇者服务于双城之战即使服务于腾讯游戏,不然说不通呀,不然这首歌写出来是为爱发电?还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吸引玩家+动画观众?吸引玩家+动画观众即是服务于腾讯游戏,转换成业务的关键指标即是动画的收视率、游戏产品的活跃度活跃时长和用户增长,再变成英雄联盟和腾讯游戏的品牌口碑,从这些看来,这首“商业产品”是很商业成功的。 4. 陈奕迅、钱雷、唐恬是为谁办事儿?只能是腾讯游戏。 5. 关于传播,@ROTundra 最后提到猛男版新宝岛,这个案例很有意思,但逻辑上和我们讨论的不完全在一个维度。猛男版新宝岛也是写给一个电影的,但自然发酵产生了猛男版跳舞的结果,所以我自然不会拿猛男跳舞去倒推创作动机,但可以且应该拿片方的需求去倒推。所以需要澄清的是,节目中没有拿传播结果(即小朋友爱唱,经常拍抖音)去倒推,而是从商业的角度,即腾讯找了这么一群人,为游戏衍生品出了这么一首歌,以及这首歌旋律本身很洗脑的特点,来倒推甲方的需求,我认为这个是成立的。第三点,腾讯肯定会明里暗里推广这首歌。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下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1zzadHrGHtk1jPLn2zCTJg 6. 结论:孤勇者的创作根目的是推广游戏,天生自带商业传播属性和潜力,这是作品的目的使然,也是甲方的要求使然,但也因为这些目的和要求,使得陈奕迅、钱雷、唐恬都未展现出他们应该有的创作水平。但是这不妨碍大众买单,不妨碍它很好地服务于动画及游戏推广,这是基本的商业逻辑,在这方面他很商业成功。但是出圈之后,必然会产生“冲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试图去推敲这些“冲突”的原因。 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一些朋友用“搞错成游戏推广曲”几个字就能概括的,也希望你能看完,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更好理解和接受? 播客和文字两种体裁,两种表达和媒介载体,各有各的优劣势,节目一带而过的内容,我打字补充。刚开始学做播客,被编辑选中推荐,很开心、也有些惶恐,要负责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价值而不是缺少内涵的口水战。谢谢各位时间听了这期节目!其实我更喜欢前两期,感兴趣的话可以听下,完全不一样。
念白_hwzo
2年前
6
05:01 唐恬小姐姐真的很励志
月亮岛
2年前
7
28:29 我听了《垃圾》那一期哈哈哈哈哈
HUSH
2年前
7
16:29 想到之前听过pinkpantheress的专,每首歌就1分多的时长。一看歌手简介是在tiktok上开始上传歌曲后渐渐火起来的,传播平台反过来影响了制作歌曲的时长,更易传播了
刘二狗子
2年前
9
19:37 怎么还直接扫射00后呢?真行啊现在孤勇者不是小学生唱的吗?00后都有研毕的了建议某个主播好好注意措辞
壮哉小钰
2年前
12
我感觉基本上还是没有逃脱这个路子——为什么我写的歌或者剧本不火?因为我追求艺术性,观众就是追求爽。华语作者面对着这么广泛的受众,有鉴赏力的人很多,就算只在小众圈里火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如果不火的话,现实一点儿说,可能在艺术性方面也没做到极致。
闪光橘
2年前
12
24:32 笑死天哪竟然是这个,作为一个没听过原曲的人,一听那一段只能想到各种流泪表情包梗图和一些模糊的搞笑视频出糗反转的感觉。因为之前也稍微搜罗了一些“梗曲”要用,发现原曲真的千奇百怪,有很多和梗使用场景没半毛钱关系,甚至很严肃,也有一部分是日本acg用的配乐,是有一些明确的情绪/使用场景的。 下过一些特别喜欢的作品的OST,有很多短小的曲子就是以一些作品的场景/情绪命名,或者是一些不知所云的标题和哈哈,很多也很好听。 之前也稍微有意识到音乐在这个时代很多时候都是别的内容的附庸,伴随品,觉得有点难过,但有些脱离了甲方/一开始的使用场景,独立出来也是很好听的作品,我会一直记着的。
咕噜噜喽
2年前
17
咋说呢 不火的歌不代表有艺术性。。。
方方芳芳
2年前
19
太精英主义视角了。你怎么知道人家乐队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当作伴随性作用而广泛传唱呢
RedFT
2年前
43
(之前的被删了,暂时搁置是谁删的议题,修改了几个字重发一下) 09:32 孤勇者的部分我有不同的看法。 1.《孤勇者》是2021年在Netflix上52个国家收视率登顶的影视剧集——《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双城之战》的背景故事改编自英雄联盟,而英雄联盟是一款游戏,这是孤勇者跟[游戏]这个标签唯一的关联,它并不是游戏推广曲,它首先是一个[评价很高的热门影视剧的主题曲]。 2,英雄联盟作为一款pc客户端游戏在当下手游为王的时代,几乎不会有多少20岁以下的年轻人去玩了,更别提是小学生群体,《孤勇者》当下的传播局面跟小学生玩不玩游戏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3.这首歌的传播显然经历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随着影视剧的火热,在以18-30岁用户为主的b站中传播。2021年b站《孤勇者》的mv播放量已经突破千万,二创视频层出不穷,到来这个阶段,他的传播跟游戏甚至跟影视剧内容已经关系不大,它的传播更多是由歌曲中[二创潜质]所决定,此时,《孤勇者》的身份是[b站热门音乐][b站热门meme]。 2)第二阶段就是当下《孤勇者》的局面,但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半年,拿当下传唱群体的特质,传播平台的特质去反推这首半年前火过的歌的创作动机和所谓的甲方诉求,是否有点刻舟求剑了? 4.基于当下流行音乐口水歌满天的现状,我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调式作曲,如果一只乌鸦能够在煤堆里被人一眼看见,肯定不是因为颜色。 5.作为以主角命运和内心独白为作词动机的影视剧主题曲而言,《孤勇者》的歌词对于它的目标群体——影视剧观众来说,传达意象很丰富也与影视剧的情绪很贴合,如果脱离歌词的背景和受众去讨论歌词是否“空洞”,那么这种讨论本身是否也有点“空洞”了呢? 6.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当你在b站看到热门视频[猛男版新宝岛]时,你不能拿菲律宾人的舞蹈动作去分析日本歌曲,更不能拿b站的1亿播放量,去反推日本乐队的创作动机。
HD398372s
2年前
44
非常认同!算法再强大,也无法最终把控我们对音乐的偏好。我们可以选择不做随风摆荡的芦苇,而做能思想的芦苇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