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pheus微见
探讨现代生活中熟视无睹的细节

Album
主播:
秦旷、回声场ECHOCAST
出版方:
Rimbaud
订阅数:
38686
集数:
37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保持对细节的敏感、思考和洞察。思考媒介、技术、商业、设计对个人生活与社会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厘清暗流,努力提供可内化的结构化知识。 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时代,留下一些坚固和持久的东西。 微信:KingCrimson_ 添加请备注来意
Orpheus微见的创作者...
秦旷
回声场ECHOCAST
Orpheus微见的音频...

034-一种没有边界感的AI,正在被大力推广

* 大模型跳出虚拟对话框进入真实世界,将如何影响人? * AI手机一句指令点2000杯咖啡是怎么做到的? * Agent高速狂飙时,刹车片装好了吗? * 当AI直接参与甚至否决我们的行动,我们如何与AI共存? 「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AI短期的能力,又低估AI长期的能力」,就像我们总会高估「让渡隐私」换来的短期技术便利,又低估「隐私」对于人的长期价值。 「Orpheus微见」第34期,「AI的细节」系列观察之三,将从狂飙中的「全民接入大模型」与「AI手机Agent」的隐私和边界感、以及背后的工程原理和技术商业伦理出发,再一次思考那个像幽灵一样反复出现又俗不可耐的问题——AI会取代人吗?那些不能取代的又是什么?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大模型进入物理空间 00:00 全民接入DeepSeek 02:10 2025,Agent元年? 05:04 从深蓝到GPT,AI的边界一直在向前推 07:20「人们总是倾向于高估AI短期的能力,又低估AI长期的能力」 08:00 AI Chatbot远不是AI 09:26 马斯克与DOGE: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私人权利和公共治理之间的关系 11:32 裤兜里的AI手机 二 \ Agent的刹车片 16:56 AI手机做的3件不同的事 23:04 AI自己点2000杯饮料 27:08 AI自动驾驶的两条技术路线 27:23 意图框架 Intents Framework 30:52 纯视觉理解 Pure Vision-Based GUI Agent 35:28 两种方案各自的优缺点 36:58 两种方案如何「学会看见」? 39:16 给残障人士开发的功能,如何被用到了我的手机上? 42:00 应急车道不是快车道,更不是超车道 三 \ 狂飙背后的商业逻辑 45:27 AI黎明前的混战,手机、半导体与APP的「三国演义」 48:33 AI时代有AI时代的原生硬件,智能手机确实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49:29 AI as OS VS AI as Applications 50:40 AI时代的流量入口争夺战,存在吗? 53:48 我们面对AI手机的隐私讨论,只是AI时代的一个开始,因为未来我们肯定会面对装着更多摄像头、跳出屏幕进入到真实生活的机器人与具身智能 四 \ 软件不存在2.0:以人驱动的商业组织不存在? 55:06 如果AI能满足一切商业需求 56:43 Satya:(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将走向终结、CRUD 59:24 但软件只是商业能力(客户需求满足能力)的载体,例如我们不可能否认Spotify是一家音乐公司 1:01:55 为什么越是高速飙车,越需要冷静 1:02:50 我们有权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去再一次看清楚:我们从技术再一次借到新能力的同时,又再一次让渡和交换出去了什么 全面接入DeepSeek,从政务、通信到手机、汽车…… AI手机3类主要功能 2000杯饮料的背后,餐是AI点的,却还是需要人制作和配送 训练AI熟悉APP页面与操作流程(来源AutoGLM) 纯视觉方案工作原理 某手机厂商规划的AI应用发展阶段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AutoGML: Autonomous Foundation Agents for GUIs * Google Policy: Use of the Accessibility Service API * 手机迎来DeepSeek时刻 * AI接管手机,拿走了你多少隐私?5款AI手机测评 * 第一财经:大模型催化AI手机进化,如何让个人隐私不“裸奔” * 微软CEO Satya 预言:软件将走向终结 * 《There Is No Software》Kittler Friedrich * 《群体性孤独》Sherry Turkle * 效率还是帝国?马斯克的“敌意收购”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 Apple Intelligence / Anthropic Claude3.5 / Llama / Gemini / 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 MS-DOS / Spotify / Cursor / Sky Larkin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66分钟
10k+
1个月前

033-进度条为何让我们越来越急?如何戒除信息过载?

* 「进度条」和电子媒介如何让我们越来越急? * 从诗歌到黑胶、电影、播客、「一次性内容」……媒介会过时吗? * 倍速播放到底好不好? * 信息过载就只是信息时代的专属吗? * 欢迎尝试用AI总结本期节目 柏拉图《斐德罗篇》中记录到,苏格拉底模拟了一段阿蒙神对透特神的批评: 「你发明的文字,使习字人的心灵患上健忘症,因为他们不再使用自己的记忆……文字不能帮助记忆,只能帮助回忆。你传授给学生的也不是真理……他们能记住许多东西,但学不到任何东西;他们表面上看似什么都懂,但实际上什么也不懂……」 如果我们抹去这段话中「文字」这一对象,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段话也能用来批评倍速播放的视听媒体、甚至是DeepSeek等生成式AI Chatbot对我们知识获取方式的改变、以及其所引发的信息过载。由此可见,媒介进化所引发的对信息过载的反思,可能并不完全是我们这代人的崭新遭遇。 「Orpheus微见」第33期,「现代病系列」第7期,将与播客脑放电波一起探讨倍速时代与信息过载:我们是否有机会通过回看诗歌、文字、小说、电影、黑胶到播客、流媒体等等信息载体的发展,从不同形态的媒介进化史中,重新理解信息过载,发掘出倍速时代和信息过载的真相和解法? 现代病系列:信息过载 | 囤积癖 | 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倍速是一种「瘾」? 00:09 大家都在倍速听播客? 03:14 信息过载与倍速播放信息损耗的悖论 06:28 语速快/听速快就等于大脑反应快? 07:48 倍速播放与抑郁症 09:09 从机械加速键到虚拟进度条:我们的加速能力都是媒介技术给的 13:40 但内在的加速需求可能是与一直存在的 19:17 你还会重复多次观看同一个内容吗? 20:24「一次性内容」:用加速这种廉价方式对待廉价内容 二 \ 媒介的「加速史」 21:37 信息过载不是信息时代的专属?苏格拉底如何「吐槽」文字? 24:04 文字就是一种早期「信息技术」:第一次用于记录大脑思想的信息溢出 26:06 电视时代老派知识分子对文字的怀旧 27:57 媒介进化让信息传播速率几何级增长:从文字及书写材料简化、连笔、字母化,到科举制的运转效率,古埃及的抄书奴隶与印刷机 33:29 我们不是在「打字」,而是在「选字」 33:46 早期报纸高效传播假新闻、短视频高效传播情绪 36:06 人脑阈值未必有较大突破,但对工具的使用可以让更多信息「流过」我们 39:18「文字可能是最早的外挂存储芯片,计算机可能是外挂的CPU」 39:29 相比于单纯批判或拥抱一种新媒介,如何找到它最合适的使用方式更重要 三 \ 是内容太长了?还是我们更没耐心了? 41:35 后摇滚(Post Rock)、黑胶唱片、与短视频推荐算法 43:53 媒介如何改变人的时间观念? 47:12 超长的播客凭什么能在碎片和倍速时代成为更流行? 54:00 谈长内容的独特价值及播客AI总结 1:00:00 电影过时了吗? 1:06:28 像读小说一样跳着看电影合理吗 1:10:02 媒介会过时吗?一种内容形式作为日常生活 VS 作为品味的区别 四 \ 我们的大脑究竟能装下多少? 1:17:10 人脑信息处理速率仅约10b/s(一个汉字编码约16bit) 1:20:30 今天的媒介会主动往我们大脑里灌东西 1:24:00 哪些信息是值得优先留下的?刘慈欣《乡村教师》的启发 1:26:38信息的意义、知行合一、取关标题党! 1:28:53 没有绝对的浪费时间,给自己留出冗余空间 1:31:38 应该利用媒介给我们减少负担,而不是增加负担 1:33:49 让时间平衡,与信息和解 1:35:02 倍速的正面意义研究,哪些场合倍速也没问题? 1:38:37「只知道是不够的,必须要会应用,只有意愿也是不够的,必须要行动」 微信语音也能倍速播放了! 历史上的“新旧媒体”与“信息过载”:古埃及文字的字体简化及书写材料变化 电影市场情况变化(2025可能会好一点) ▶ 本期嘉宾 * 托马斯白 脑放电波主播,资深科技营销人,前XR创业公司CMO,科技媒体特约作者 * Nixon 脑放电波主播,XR产品经理,前科技媒体记者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帝国与传播》哈罗德·伊尼斯 * 《斐德罗篇》柏拉图 *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 加州理工关于大脑带宽研究《The Unbearable Slowness of Being: Why do we live at 10 bits/s?》 * 华中科大结合眼动的研究《教学微视频的播放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 沙特的调研《Accelerated media and mental health: A descriptive study among Saudi general population》 * 《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变化》哈特穆特·罗萨 * 《社会的构成》吉登斯 * 脑放电波往期节目《解构信息过载》 * 秦旷提及的播客单集《与胡翼青老师漫谈 | 媒介如何决定我们的世界?“媒介本体论”的可能性》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阿蒙神 Amun,埃及神话中的造物主、众神之王 / 透特神 Thoth,智慧神、月亮神,发明了书写与文字 /《伊利亚特》/ 斯特里波 Striboi /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 一起见微知著 * 本期福利:微见媒介研习系列中的单集《二维码》入选小宇宙编辑部×小红书about编辑部 2020-2024中文播客单集精选100以及播客专刊《还好,我喜欢听播客》,欢迎了解;参与本期评论互动有机会获得小红书官方赠书一本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99分钟
13k+
2个月前

032-囤积癖与肥胖基因:为何我们总买没用的东西?

* 为什么我们总是舍不得扔东西? * 囤积为何从保护生存、变为危害生存? * 为什么说「人类天生就是最肥胖的生物」? * 我们的基因与肉体,又能否克服极度的过剩? 「生物进化」教会我们囤积的技能、以抵御风险,「社会进化」又带给我们过剩的资源、累积风险,而在过剩的新常态下,我们不得不在囤积与消耗之间、理性与欲望之间、外物与内心之间不断小心翼翼地平衡。 「Orpheus微见」第32期,「现代病系列」第6期,将尝试溯源「囤积」的生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意义,以及近年涌现的「数字囤积 Digital Hoarding」的逻辑,进而继续思考,当囤积在几百万年来帮助我们克服过「物资匮乏」之后,面对「过剩」的我们,又该用什么来克服「精神匮乏」? 本期转文字内容 请点此访问「Orpheus微见」公众号 现代病系列:囤积癖 | 拖延与时间焦虑 | 拒绝困难 | 被污名化的内向 | 数字脆弱性 | 消失的故乡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囤积而生 囤积而死 00:10 饿死于过剩的纽约富豪兄弟 02:54 北欧三国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04:20 我家的囤年货现状 100斤肉起步 06:48 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与囤零食DNA 09:06 啮齿动物的防腐技术和囤积本能 12:38 囤积与多巴胺、神经系统 二 \ 囤积有地位 囤积有风险 14:12 巴塔耶:耗费与囤积的经济逻辑 15:33 苏俄工业化与马歇尔计划 18:05 社会地位直接体现在对物资的支配权 18:39 舟山渔场的系统性风险 20:57「对资产的估值是为了确定人的地位」 三 \ 囤积有形 囤积无形 22:14 塑料袋袋袋相传 啤酒瓶瓶瓶稳稳 26:16 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普通人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靠自己做的,而不是买的 30:00 工业化、商品化、生产-消费的分裂 34:14「买」是最廉价、也是最昂贵的压力消解方式 35:58 人为制造、意识不到的社会系统性焦虑 37:00 花再多的钱,也填不了内心的空虚 38:09 洪浩《我的东西》:「物统治人」的具象体现 42:03 鲍德里亚《物体系》:物成套出现、对符号价值的占有 43:10 30双鞋还不够穿?所谓的「细分市场」 47:10 侵蚀精神的「数字囤积」:囤满8个硬盘照片的奇怪患者 49:20 我的4400G工作资料是怎样炼成的? 56:00 臃肿的相册与吃灰的社交媒体收藏夹 57:44「数字化」≠无形,一切你看得见看不见的信息都有实体与经济成本 59:28「禀赋效应」 四 \ 囤脂进化智慧 囤脂退化认知 1:02:17 人类是最肥胖的物种 1:06:12 在食物链低位的类人猿敲骨吸髓,意外进化出更强的大脑 1:09:43 能源与智能的广泛迷因 1:10:33 我们所有的禀赋都为应对匮乏而进化,却在过剩的时代变成软肋 1:11:32 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内外物质过剩、自己攻击自己 1:12:39 内脏脂肪每+1kg,认知能力老化2.6岁 五 \ 在匮乏中学会囤积 在过剩中反思囤积 1:13:45 过剩,是一种新的匮乏,一种精神的匮乏、判断力和主动性的匮乏 1:18:23 如果哪天我死了,我一生的价值一定不取决于我消耗和占有过多少,而是我曾经创造和改变了什么;当一切想要占有和消耗的欲望都能「理所当然」地被满足的时候,这种「理所当然」反而需要被一直追问 1:19:45 即便囤积是人的本能、吃甜食和囤脂肪也是人的本能,但这类本能绝对不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能;利用智慧适应环境变化、找到更高质量的生存方式,才是我们最根本的本能,可以帮助我们,在克服过物资的匮乏之后,帮助我们再次战胜精神的匮乏 科利尔兄弟囤积了120吨物资的豪宅 网络常见的专业团队清理老人家庭囤积的视频(来自马俐管家) 北欧三国向民众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仓鼠的颊囊(仓鼠之所以叫仓鼠) 洪浩《我的东西-No.5 2002年的5000件垃圾》 细分需求的兴起与无数种鞋子 第一位数字囤积症患者的家 同样杂乱囤积 虚拟数字资产的实体——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之一:廊坊润泽大数据中心,占地13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千亿 敲断的骨骼化石 ▶ 参考资料及延展阅读 * 《The Oxford Handbook: Hoarding And Acquiring》[美]Randy O. Frost, Gail Steketee * 《被诅咒的部分》[法]乔治·巴塔耶 * 《估值原理》周洛华 * 《大转型》[英]卡尔·波兰尼 *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英]E.P.汤普森 * 《我的东西》(视觉艺术作品)洪浩 * 《物体系》[法]让·鲍德里亚 * 《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让·鲍德里亚 * 《THE HOLY BIBLE》Manic Street Preachers 《THE HOLY BIBLE》的专辑封面由美国艺术家Jenny Saville创作,上面的三联画人物是她的一位肥胖朋友 * 科利尔兄弟:是我们拥有物,还是物拥有我们? * 北欧多国发布战争生存手册 * 《Hoading: Buried Alive 囤积:活埋》系列纪录片 纪录片中典型的囤积景象 * 第一例数字囤积病例记录原文 * 胖者生存:肥胖婴儿是人类大脑进化的关键 * Jessica Thompson播客分享:为什么是吃脂肪和骨髓让我们成为了人 * 脂肪而非肉类,可能是导致古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原因 * 新加坡机构肥胖影响亚洲人认知功能的研究 ▶ 提及的部分专有名词 科利尔兄弟 Collyer brothers / 明尼苏达饥饿实验 Minnesota Starvation Experiment / 颊囊 / 梅里安袋鼠鼠 Merriam's kangaroo rat / 鼠兔 / 酚类化合物 / 中脑边缘通路 mesolimbic pathway, reward pathway / 夸富宴 / 马歇尔计划 / 费雪·布莱克 Fischer Black / Martine J van Bennekom / 数字囤积症 Digital Hoarding / 脏数据 Dirty Data / 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 理查德·塞勒 Richard Thaler / 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 杰西卡·汤普森 Jessica Thompson ▶ 一起见微知著 * TEDx外滩年度大会 [点击报名]:12月22日,彭凯平、伊能静、陈楸帆等现场聊「时间」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83分钟
64k+
4个月前

03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 大流行之后,世界变「小」了吗? * 为什么声音能更清晰记录我们的存在? * 以及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Orpheus微见」第31期,「声音之旅 The Music Journey」系列第7期,在1年后回归。这是一期工作量巨大的「声音纪录片」,记录了疫情散去之后我第一次出国看演出、一路上偶遇很多声音、创造一个又一个回响的故事。我也花了很长时间来整理一路上录制的各种声音,终于把这期节目制作出来,希望能用声音的力量,也给你带来回响。 听友群已开通: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感谢百年护嗓品牌龙角散对本期节目的支持】龙角散是全球知名的咽喉健康护理品牌,拥有200多年的历史。旗下产品涵盖咽喉药、润喉糖、服药辅助果冻等。全系列产品均为天然草本配方,温和护嗓,持久清润,秋冬换季,提前备好龙角散,守护身边人咽喉健康。 【日常养护三大系列】🔵龙角散草本无糖润喉片系列:专为老师、播主等高频用嗓人群定制,小粒形态、方便含着讲话,木糖醇无糖配方,0负担持久润嗓;🟢龙角散草本粉末夹心润喉糖系列:独特夹心结构,草本硬糖外壳搭配龙角散粉末夹心,一糖双味,清润加倍;🟣龙角散颗粒糖系列:小条包装,0蔗糖配方,一撕一倒,即刻润嗓。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龙角散特惠进行中。 【本期福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一个你的关于「回响」的故事,本周五晚抽20个有意思有共鸣的评论,我和龙角散一起给你送上一份龙角散无糖润喉片。 ▶ STRUCTURE & TIMELINE 一 \ 新开始:世界变小了吗? 00:12 相比讲道理,其实我更喜欢讲故事 01:44 被定在小地方太久后,和世界的联系也会变弱吗? 02:39 裸辞能爽多久? 04:00 一场突然的海外演唱会 二 \ 大阪:那些念念不忘的声音,终不会错过 05:48 机场广播的蹩脚普通话 09:40 金属演出现场的装扮 11:05 一个意外:演出可能看不成了 13:00 演出前英语和日语的混杂聊天 17:58 离开我们的亲人,都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我突然顿悟,臆想和信念的区别,仅仅是它能不能引着我穿越黑暗和迷茫,达到我们的目标。 20:40 突然的失声 23:18 时间炸弹 三 \ 东京:有声可循,便不会迷失东京 26:00 Lost in Translation:东京不可名状 29:1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早已在认识之前就已经形成,只是在相互认识的那一刻像开盲盒一样被重新揭开了而已,而每次见面,又像是重新拆开盲盒,接收一个新的惊喜。 31:40 去卡拉OK捕捉风 34:09 唱歌配龙角散很不错 36:30 天空树、乌萨奇、下北泽、天井栈敷 四 \ 冲绳:去探索,世界会给你回响 40:48 即使是伫立几百年不变的建筑,也并不会一直站在那里等你。 44:33 在琉球寻找中国的影子 48:37 福州园、海的音阶、三味线的再一次回响 53:3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54:15 留下你的回响🎁 人间椅子巡演@大阪Umeda Trad 大阪的其他切片:Time Bomb唱片店、音乐烤吧、刀郎餐厅 东京高円寺、卡拉OK、風をあつめて 东京天空树、下北泽、天井栈敷 天空树上600米高空的吉伊卡哇&猫咪小八(应该没认错吧?) 那霸波上宫、福州园东治堂、关公、随处可见的石狮子 那霸 孔庙站 到了 冲绳博物馆 朝鲜国王致琉球国王国书 琉球人的汉语教材《百姓官话》 首里城守礼之邦大门 日落下的首里城 福州园中的島唄表演 ▶ 本期部分专有名词 音乐相关:人間椅子 / Slayer / Metallica / Black Sabbath / Jimi Hendrix / Ride / 盯鞋-Shoegaze(一种音乐风格)/ My Bloody Valentine / きのこ帝国 /《星空の導き》(人间椅子现场的歌)/ Wire《Dot Dash》(伦敦朋克乐队的作品)/ 戸川純 /《諦念プシガンガ》/ Happy End《風をあつめて》/ 天井栈敷 / 島唄(琉球民谣)/ 比嘉いづみ 其他:桁架桥 / 斋心桥 / Loppi(取票机) / 梅田 / Umeda Trad(Livehouse) / ニュアンス-nuance / Time Bomb(唱片店)/《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 首里城 / 国际通 / 波上宫 / 福州园 ▶ 一起见微知著 * 节目周边:主播设计的挎包,感谢支持 * 听友群:添加微信 KingCrimson_ 备注「微见」即可拉群 * 社交媒体:公众号 / 微博 / 小红书 * 欢迎收听回声场ECHOCAST其他节目:在场证明 | Why for Jazz | 别想好 | 城市余数City remainder | 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 | 城市瞭望塔 | 声音切片

58分钟
10k+
5个月前
Orpheus微见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