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在拧紧
分享同代人彼此激励共同冒险的旅程

Album
主播:
57不拧紧
出版方:
吴琦
订阅数:
30.57万
集数:
107
最近更新:
2周前
播客简介...
「螺丝在拧紧」是单读主编吴琦的播客。在剧烈的社会转型中,我们继续提出问题,展开对话,以独立的洞察,创造新的文化空气,和同代人一起,完成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 当旧标准开始松动,螺丝也往新的方向拧。在“小地方“、“愉悦清单”等专题节目中,我们邀请朋友一起散步,分享一手的生命经验,共同寻找未来的希望,以及更宽松、正直、值得一过的生活。
螺丝在拧紧的创作者...
螺丝在拧紧的音频...

Vol. 105 对话项飙、戴锦华:附近是世界的解药吗?

你是否了解过父母的故事?能否讲清楚自己所在学校或公司的环境?你认识那个“讨人厌的邻居”吗?当项飙把这些问题抛给牛津的学生,他们虽然对身边的事讲不清楚,却能一下子跳到对全球难民问题、气候危机的叙述。 这个发现让项飙开始了基于“附近”与“陌生人”的学术与社会工作。当我们在网络同温层里建立社群,邻里、朋友甚至家人慢慢变成了陌生人,“附近”——我们与周遭的亲近和联系——正在“陌生化”。 于是我们问:世界与我,到底是谁出了问题?一种让人们回归附近的呼唤似乎正在撬动着个人主义的困境,但附近真的是世界的解药吗? 本期「螺丝在拧紧」与「项飙:你好,陌生人」共创,主播吴琦与《你好,陌生人》作者、人类学家项飙,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一起,再一次走近那些为我们提供解释,也往往激发更深刻的困惑的概念:“附近”“陌生化”“没有主义的个人”“把自己作为方法”,这些充满能量的语言,能够提供的是立竿见影的解法、浪漫化的想象,还是某种对既有生活的搅动? 本期节目是「螺丝在拧紧」的“多谈谈未来”系列播客企划的第一期,希望我们能由此出发,直面生活中的陌生与不安,谈谈正共同走入的未来。“多谈谈未来”系列活动正在筹备中,我们期待更多品牌/机构/平台/媒体/书店/学术酒吧等合作方加入共创,和我们一起重新理解今天的世界,欢迎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05:53 为什么鼓励大家观察身边的陌生人? 14:42 戴锦华:网络社区,算是“附近”吗? 18:30 项飙:“附近”不是网友,是你讨厌的邻居 23:53 愧疚、自怜、不服、不甘、不配、爱无能……我们在“陌生化”自己吗? 27:38 吴琦:年轻人选择自杀,问题在“我”还是在社会? 43:40 “一个黑格尔,一个本雅明,簇拥着杀马特向我走来” 52:02 我们都不同意精致利己主义的提法 56:10 吴琦:经受了毒打,却仍要“把自己作为方法”? 01:03:02 每一次焦虑,都是世界在叩问你(这太浪漫了吗?) 01:09:38 戴锦华:直面现实不仅为了照见自我,也要在关系中建立接续的人类共同体 01:25:47 “不需要人文社科”,正说明它们仍然携带着力量和威胁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你好,陌生人》,项飙、刘小东、何袜皮、李一凡、刘悦来、沈志军、贾冬婷、段志鹏著《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吴琦著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熊文纶邱

90分钟
38k+
2周前

Vol.104 当手机再次进化,未来会怎样?

就像电影《火车进站》初次放映时吓走了一批观众,现在 DeepSeek 写的诗、Sora 生成的画也时不时引发惊呼:我们引以为傲的事,机器人也能做到了? 我们对技术发展的态度,总是在忧虑与乐观之间摇摆。一方面,我们忧虑 AI 将取代人类创作者。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了降低创作的门槛,手机成为强大的、开放的创作工具。创作之外,技术的迭代也直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AI 结合手机摄影,能辅助残障人士感知陌生的街道环境、拍摄女儿的毕业典礼,而移动影像的多方位发展,能让未来的眼科患者用手机把眼睛拍清楚,使线上问诊更加方便。 这些例子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在对技术的批评之外,是否还有兼具反思性与建设性的视角?从工程师等科技从业者的角度看来,他们的工作是否能推动技术往普惠、平权的方向发展?技术是否能在改善多数人的生活的同时,也解决少数人的问题? 在 vivo 的支持下,本期「螺丝在拧紧」请来了三位视角迥异,但在科技相关行业拥有一线经验的对谈者:科幻创作者、科幻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vivo 影像技术工程师李伟,以及 vivo 信息无障碍营销实践者李梦竺。他们从 AI 对人类创作者的冲击谈起,谈及手机摄影的普惠价值,慢慢逼近科技话题背后关于“人”的核心命题。 一位开发者说,技术的意义或许在于帮助更多人“被看见”;而一位作家提醒我们:表达的核心,始终在于“我到底想说什么”。通过这场对谈,我们希望寻找一种不盲目乐观也不轻易迷茫的方式,去理解这个值得忧虑的积极时刻。 04:29 螺丝第一次迎来了“工程师” 06:56 姬少亭:现在的 AI 还没有超出我的预期 08:49 “这是个值得人类文化创作者忧虑的时刻” 20:21 为什么说科幻的骨子就是乐观的? 31:28 李梦竺:技术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情感的放大器 34:45 “技术白痴”如何理解手机摄影背后的技术? ——算法、光学、传感器、芯片…… 43:39 姬少亭:技术是一面让人类再发现自我的镜子 47:20 李伟:AI 时代,怎么把表达的自由还给用户? 59:09 技术平权,除了“做不到”,更多的时候是“不敢做” 01:08:38 为何用技术去解决少数人的问题同样重要? 01:16:15 最让你兴奋的技术 & 最想让手机做到的事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烧火工》,刘慈欣 著 -谈话中提到的艺术作品 《高原上的义诊》(2021),摄影:王旭 《游者多未惧》(2022),导演:张小鲨 《如果可以》(2021),导演:刘宽 《高速公路》(2022),导演:张中臣 《奇迹》(2011),导演:是枝裕和 《好好说再见》(2025),导演:张弛、王崑琳 《火车进站》(1896),导演:[法]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法] 路易斯·卢米埃尔 |关于「vivo」| 在视听语言日趋与文字同等重要的时代,手机正在成为新的影像书写工具重塑我们的观看方式,创作者的意义也被重构。vivo相信在当下,移动影像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人性化的专业影像技术,赋予每个人表达和创作的自由空间。通过移动影像、AI 算法、MR 混合现实再到未来的具身机器人,vivo 科技通往的未来,不止关乎那些雄伟的、宏大的叙事和变革,更是关乎每一个人。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 @姬AI-SF 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熊文纶邱

92分钟
11k+
4周前

Vol. 103 对话陈以侃:别人的人生,又厉害又快乐?

一个看上去严肃的人,会为了什么感到开心? 在播客上谈论自己的事,是一件既亲密又令人忐忑的事情——尤其当一个人并不以展示个人生活为志业,而是用“轻佻”的态度和“文雅”的文字工作与外界沟通。经过多次邀约,主播吴琦终于请到了作家、译者和书评人陈以侃。“我想说,这样明显的轻佻背后,一定有什么高明的东西潜藏着。”吴琦说。 这位在大众眼里一向严肃、专注又略显神秘的嘉宾坦言,来「螺丝在拧紧」聊天让他“非常非常恐惧”。到底是什么使很少公开谈论自己的陈以侃接受了这次邀约?吴琦将如何窥探一个严肃之人背后的生活?他真的会在翻译工作中找到快乐吗?怎么面对“不如改行”的念头? 还有那个看似简单但直击灵魂的问题:最近过得还高兴吗? 两个日常就会分享好书好作家的人,在聊了一轮看球赛、学吉他、设定“番茄钟”之后,最后还是“说着说着又回到工作”。正如吴琦所说,发现自己与欣赏的人在生活中共享的部分,不论是生活小事还是为文学惊叹的瞬间,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连 01:41“找一个严肃的人,让他来表演放松” 04:09 陈以侃:聊天的话题是我自己,让我非常非常恐惧来到螺丝 05:03 灵魂之问——最近过得还高兴吗? 20:03 “需要一点皮糙肉厚,去抵抗那种随时而来的不如改行的感觉” 29:21 吴琦:夸奖对你来说有用吗? ——陈以侃:我内心剧场里红脸的欢呼和白脸的恶评都比外部来得更加激烈 32:44 是什么让陈以侃觉得今天可以多说一点? 40:07“这集螺丝播出的时候,我会把小宇宙卸掉” 54:45 说着说着又说回了工作! 57:06 终于能讲讲喜欢的歌手、剧集和综艺了 01:01:17 吴琦:不能总把爱书的人描绘成生命中只有书 01:10:30“在不断灰头土脸和往后退中,发现自己能干什么” 01:18:50 文学之愉悦:我们在别人的身上多活片刻,那个片刻就是挣来的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观看之道》,约翰·伯格著 《真东西》,收录于《黛茜·密勒》,[美] 亨利·詹姆斯著 《一生之敌》(The War of Art),[美] 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著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热点》(2025),导演:[日] 水野格、山田信义、松田健斗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陈以侃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The Blower's Daughter,Damien Rice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熊文纶邱

84分钟
26k+
1个月前

Vol. 102 对话罗丹妮:图书市场断崖式下滑,真实的体感如何?

四年前,在单向空间·东风店的一个玻璃屋子里,丹妮和吴琦试着录了一期播客。那是在《把自己作为方法》出版后的春天,题目叫“为什么今天仍然需要出版业”。 起初,主播吴琦想把这档以书为名的播客「螺丝在拧紧」当作一本书来做,与同行、同辈、同仁一起分享文化工作中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然而,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公共问题涌来,「螺丝」在设定路线的延长线上越拧越远,意外地一直做到了今天。 现在,「螺丝在拧紧」已经做了 100 多期。在今年开启“返场”专题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最标准意义上的返场:节目第 0 期的嘉宾,编辑罗丹妮。刚度过一个平淡的 423 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出版的寒冬里,他们重新回到了关于“书”的对话——也是回到了关于在下沉的环境里如何面对自我怀疑、保持工作动力的对话: 丹妮谈到这两年对图书市场的感受,“跟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相比,并没有特别不同”,而“今天整体的感受是大家都没有心劲儿了,有点糊弄事儿”;同时,作为陪伴单读迈入出版业的老朋友(👈 点击了解单读书系),她也和我们讲述了这几年心态的转变,从说自己“始终是学生心态”,到如今认为不能因此自我感动,“自己的方法真的只是自己的方法”。 最终,即使两位编辑都意识到,在判断何为“好东西”或“真东西”时,行业的规则未必站在他们这边,丹妮也对出版行业保持着更大尺度的乐观:“我们所经历的处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不相信在这个状态里面不会有好的东西发生……一切都在孕育的感觉。” 04:43图书市场断崖式下滑,真实的体感如何? 12:20吴琦:媒体工作与出版工作节奏不同,但吸引我们的正是它们共同的部分 20:12“今天整体的感受是大家都没有心劲儿了,有点糊弄事儿” 25:09丹妮:有时候最残酷的领导是我们自己 28:03“走了很远,发现自己并没有出发” 36:32如何面对自己的好学生心态? ——吴琦:现在看待卷子的眼光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我可以在卷子上画一个鬼脸,也接受卷子被老师打回来 ——丹妮:无法克服学生心态,那就自己选择做哪张考卷43:38做书,是要做“好东西”还是“真东西”? 51:41“当一个人愿意把真实透露出来时,其实不那么伤人” 1:12:06豆瓣上越来越多零评论的作品,但想写的人始终在写 1:25:07“把自己作为方法”缺少一个主语? 1:36:22论养狗与做书的共通之处:严肃但幸福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吴琦著 《单读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吴琦主编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苦尽柑来遇见你》(2025),导演:[韩] 金元锡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罗丹妮 @Rodenny 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凭着爱,苏芮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许婉欣

94分钟
24k+
3个月前
螺丝在拧紧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