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02 对话罗丹妮:图书市场断崖式下滑,真实的体感如何?

四年前,在单向空间·东风店的一个玻璃屋子里,丹妮和吴琦试着录了一期播客。那是在《把自己作为方法》出版后的春天,题目叫“为什么今天仍然需要出版业”。 起初,主播吴琦想把这档以书为名的播客「螺丝在拧紧」当作一本书来做,与同行、同辈、同仁一起分享文化工作中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然而,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社会公共问题涌来,「螺丝」在设定路线的延长线上越拧越远,意外地一直做到了今天。 现在,「螺丝在拧紧」已经做了 100 多期。在今年开启“返场”专题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最标准意义上的返场:节目第 0 期的嘉宾,编辑罗丹妮。刚度过一个平淡的 423 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出版的寒冬里,他们重新回到了关于“书”的对话——也是回到了关于在下沉的环境里如何面对自我怀疑、保持工作动力的对话: 丹妮谈到这两年对图书市场的感受,“跟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相比,并没有特别不同”,而“今天整体的感受是大家都没有心劲儿了,有点糊弄事儿”;同时,作为陪伴单读迈入出版业的老朋友(👈 点击了解单读书系),她也和我们讲述了这几年心态的转变,从说自己“始终是学生心态”,到如今认为不能因此自我感动,“自己的方法真的只是自己的方法”。 最终,即使两位编辑都意识到,在判断何为“好东西”或“真东西”时,行业的规则未必站在他们这边,丹妮也对出版行业保持着更大尺度的乐观:“我们所经历的处境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我不相信在这个状态里面不会有好的东西发生……一切都在孕育的感觉。” 04:43图书市场断崖式下滑,真实的体感如何? 12:20吴琦:媒体工作与出版工作节奏不同,但吸引我们的正是它们共同的部分 20:12“今天整体的感受是大家都没有心劲儿了,有点糊弄事儿” 25:09丹妮:有时候最残酷的领导是我们自己 28:03“走了很远,发现自己并没有出发” 36:32如何面对自己的好学生心态? ——吴琦:现在看待卷子的眼光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我可以在卷子上画一个鬼脸,也接受卷子被老师打回来 ——丹妮:无法克服学生心态,那就自己选择做哪张考卷43:38做书,是要做“好东西”还是“真东西”? 51:41“当一个人愿意把真实透露出来时,其实不那么伤人” 1:12:06豆瓣上越来越多零评论的作品,但想写的人始终在写 1:25:07“把自己作为方法”缺少一个主语? 1:36:22论养狗与做书的共通之处:严肃但幸福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吴琦著 《单读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吴琦主编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苦尽柑来遇见你》(2025),导演:[韩] 金元锡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罗丹妮 @Rodenny 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凭着爱,苏芮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许婉欣

94分钟
4k+
1天前

Vol. 101 对话耿军:想拍一部人与人互相高看一眼的电影

几天前,一位香港记者在闲谈时问主播吴琦,内地的图书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明明看起来书的品类很多,各种榜单和奖项也不断......” 这让他意识到,当我们关注文艺行业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那些浮出水面的东西。“我们想看历史的变化的时候,可能要去看那些没有获得机会、没有被出版的书,或者那些在出版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的书,以及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与观众直接见面的电影。” 「螺丝在拧紧」今年决定开启“多元电影时刻”专题。这里的多元电影,指的不仅是有先锋的形式或者当下的题材的电影,也包含那些受到喜爱但不容易被观看的电影。 在这个“电影已死”变成老生常谈,而想看的电影无迹可寻的吊诡时刻,我们请来了耿军导演,请他谈谈他的新作《漂亮朋友》。这部讲述东北中年男女的同性之爱的电影去年获得了四项金马奖,却只在台北、高雄、东京等地参加了一些影展。 (电影《漂亮朋友》剧照) 然而,不论是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还是在他的电影里,耿军都为我们带来了一种“不能解释的乐观”。他爱开玩笑,也爱讲故事,他用幽默又扎实的讲述,回应了我们对电影的种种疑惑——当一部电影很多人想看却看不到,导演怎么回应这些声音?参加作为“直男”创作者,如何理解并表达中年同性恋群体的故事?怎么看待文艺电影在今天的环境里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乐观?在节目的尾声,耿军导演带我们回到了电影《东北虎》的结尾,主人公回忆起自己十九岁时得的那场重感冒,妈妈跟他说,“我们一起挺过今天,明天可有意思了,未来可好了”。他说:妈妈说的“明天可有意思了,未来可好了”,不就是我们的现在吗? (电影《漂亮朋友》剧照) 01:14“我们决定不仅要聊电影,还要多聊” 09:36 耿军:疫情期间,我想拍一部人与人之间信任、尊重、拥抱,互相高看一眼的电影 16:27 吴琦:回到了偷感更重的文艺创作方式 19:05 电影有很多人想看却看不到,导演怎么回应? 34:34异性恋团队拍同性故事,如何走进角色的内心? 44:14 每一句废话,都是对一个好角色的损伤 53:49 面对成功,“高兴半个月得了” 60:23 在剧组里,越抹不开说的越要说清楚,“心里贼坦然” 68:14 耿军:我不愿意把拍电影描绘得特别悲观,因为悲观就在眼前 75:50 吴琦:总有导演得不到电影票,但他们都对当时的社会发出过声音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作品 《东北虎》(2021),导演:耿军 《锤子镰刀都休息》(2013),导演:耿军 《轻松 + 愉快》(2017),导演:耿军 《青年》(2009),导演:耿军 《烧烤》(2004),导演:耿军 《漂亮朋友》(2024),导演:耿军 《鬼子来了》(2000),导演:姜文 《在一起》(2010),导演:赵亮 《最爱》(2011),导演:顾长卫 《年少日记》(2023),导演:卓亦谦 《乘船而去》(2023),导演:陈小雨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耿军_GengJun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别绝望,陈筱舒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许婉欣

79分钟
9k+
2周前

Vol.100 对话李沁云:精神分析,可以再次养育自己吗

在过年回家的旅途中,主播吴琦读了《心的表达》这本书。这本关于精神分析的书给他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它把处理个人的经验妥善地放入了求取新知的框架之内。春节之后,他决心要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我想听她说话”。 在「螺丝在拧紧」录制之前,李沁云已经是吴琦在豆瓣上关注了十多年的“老朋友”。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从心理系毕业后转入文学系,在任教期间又决定进入临床心理学的领域,目前在美国波士顿做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候选人。 在中国,心理咨询的能见度正在上升。但在具体的理解上——心理咨询能提供什么?精神分析在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流派?分析师与来访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多数人仍然一头雾水,甚至心底有隐隐的抗拒。 这期节目里,李沁云带我们走进了她真实的精神分析师生涯,坦言“咨询师并非全知全能,而是带着自己的挣扎与处境工作”。她也认真地告诉我们,在治愈与被治愈的过程中,分析师与受访者双方都有可能获得超预期的收获:精神分析不仅仅是认识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更是“一场心与心的奇遇”。 在交谈的过程中,吴琦说自己“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走进了分析室”。在这个令人忧郁的早春,希望这期节目能像一张长沙发,给你一小片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空间。 不过,春天的好消息是:「螺丝在拧紧」100 期了!正值第 100 期关注成长创伤与心理健康,我们也在上海组织了一场早春见面会,邀请你来到线下,与主播一起谈谈生命中的磨损与焕新(文末扫码报名)。 04:16在国内的语境里,如何认知“精神分析”? 04:50李沁云:精神分析是一场心与心的奇遇 07:20“我本来是想当作家的”,但是…… 14:22要成为精神分析师,必须接受精神分析? 17:51来访者需要了解自己的咨询师吗? 24:40精神分析师的共情是否有边界? 28:07精神分析的三个目标: ——认识你自己 ——拓宽人的内心空间 ——有活力去爱 38:38人生中三个普遍性的创伤时刻 40:19创伤令人孤独,但关系让爱流动 55:58“要实现心灵的成长,就是帮助自己内心的孩子长大成人” 58:11“难得糊涂”的文化里,直面深渊的理由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心的表达》,李沁云著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李沁云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 螺丝春日见面会(扫码报名!上海见~) |本期音乐| Falling You,曾可妮 / 都智文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许婉欣

70分钟
24k+
4周前

Vol.99 对话胡安焉、贾行家:身处社会丛林,适者生存,还是拒不交出?

在《生活在低处》里,胡安焉写下了自己在南方开女装店时,与一位有精神问题的女顾客的会面。她走进他的店面,没有进入试衣间,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连套上了三条牛仔短裤。 “我的眼睛也湿了,眼泪随时要夺眶而出……”他写道,“从她的脸上,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她就是另一个我——惊慌,恐惧,孤独,委屈,被人不怀好意地围观,腿上还挂着三条牛仔短裤——只不过我还有力气遮掩,她却只能就这么袒露出来……” 这个故事,以及他在这期节目开头分享的另一个故事,促使胡安焉反思有意义的生活应当追求些什么。写作和阅读会是答案吗?还是通向答案的许多条路之中,容易被误认为答案的那一条? 这是贯穿本期「螺丝在拧紧」与「大望局」的串台节目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隐隐地探向生活的“低处”——也可以说是“深处”:在恶意四涌的环境里,你要在多大程度上“适者生存”,多大程度上“拒不交出”?你如何面对自己偶然暴露的、连自己也不知道的一面?柔弱真的与智慧相伴而行吗? 01:17 自我介绍之前,先各讲一个故事—— 胡安焉:在医院门前,处于“特殊状态”的两位妇女 吴琦:那个买水果的大姐,成了有名的“鸭腿阿姨” 07:51 只要把头低下,总有人比你的处境更艰难 20:14 ‍‍在南方开女装店,“你必须要学会口腹蜜剑” 31:18‍‍《我在北京送快递》总被误以为是一个“喜欢文学的快递员”的故事 33:56‍‍ 三个“天问”: 你们正在过什么样的生活?你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生活是什么? 39:56‍‍‍‍ 胡安焉:真正“低物欲”的人,不会有“低物欲”的概念 43:11‍‍‍ 吴琦:所谓“社会化”的过程,根本没有帮助你克服恐惧,反而不断为恐惧增加新的内容 49:13‍‍ 贾行家:隐居生活的困难,在于斩断被别人需要的需要 59:51‍‍“仿佛这一生是偷来的、赚来的,所以当中经历的所有痛苦和欢乐,都是不应得但得到的东西” 1:04:40 你是否曾暴露出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 1:08:50“很多人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肮脏,才不停地讴歌母亲” 1:10:44 阅读与写作,对一个人的意义是什么? 1:25:39 最后,去读书吧! |工具箱|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生活在低处》,胡安焉著 《我在北京送快递》,胡安焉著 《一件小小的好事》,[美]雷蒙德·卡佛著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 J. D. 塞林格著 《九故事》,[美] J. D. 塞林格著 《人,岁月,生活》,[苏联]爱伦堡著 《悲伤与理智》,[美] 约瑟夫·布罗茨基著 《词与物》,[法]米歇尔·福柯著 《我不想保持正确:拉图尔对塞尔的五次访谈》,[法] 米歇尔·塞尔 、[法] 布鲁诺·拉图尔著 《把自己作为方法》,项飙、吴琦著 《篮球飞人》,[日]井上雄彥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里斯本丸沉没》(2024),导演:方励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Today, Tom Odell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鸣谢| 大望局播客(制作人:温蒂)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李天漪

106分钟
32k+
2个月前

Vol.98 对话陆晔:爱真的需要勇气,去面对无能为力的时刻

过年好!先送上主播的祝福:新年大吉,获得自由。 这周五也是情人节。在爱面前,吉利话好像都不足够了。这是因为爱无谓吉利不吉利,反而充满着迷人的灰度吗? 但吴琦也发现,在今天的互联网上,关于爱的表达要么是极度的、单纯的渴望,要么是完全的批判和放弃。在呼声中返场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一针见血地评论道:爱就是会让我们受伤。 本期「螺丝在拧紧」,我们鼓起勇气,去谈论爱情中那些无能为力、事与愿违的时刻。对爱情的认知正在变化吗?为什么爱情的灰度正在消失?为什么即便爱情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它仍然是有意义的? “因为人生虚无,我们才需要绚烂的光华,才需要那相遇的一瞬间。” 这场对话里不仅有关于爱的理论,也有关于爱的文艺与思潮、故事与实践。或多或少,每个人都已然是爱的主体——不只是绩效主体,也不只是权力关系的客体。那么,理解与拓宽爱、通过爱理解与拓宽自我,也许是逃离时代性自恋与焦虑的一条羊肠小径。 本期节目是小宇宙情人节 IP 企划「爱的非标准答案」系列节目之一,感谢香奈儿 5 号香水对于本次企划的特别支持。 也欢迎收听「爱的非标准答案」系列的其他节目,继续探讨爱的多元与复杂。 04:03 陆晔:整个社会正在变得情感化,但又有那么多年轻人拒绝爱 14:17 从苏联电影《第四十一》到法国电影《广岛之恋》,那些塑造一代人爱情观的故事 19:59“我第一次意识到,情感的私人性和社会议题的公共性无法完全同构” 22:02 吴琦:关于爱情的论调,要么是极度的渴望,要么是完全的放弃 30:45 绩效社会让爱情陷入危机? 38:32“爱就是会让我们受伤” 39:59 从韩炳哲到巴迪欧:爱是反叛,是双人舞 58:43“你不能想象一种完全清洁的、没有异质性的关系” 1:01:16《五点见》:爱情关系包含着对自我的理解 1:14:00 爱情无解,“能共舞一段已经很好了”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窗外》,琼瑶著 《罗密欧与朱丽叶》,[英] 莎士比亚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爱欲之死》,[德] 韩炳哲著 《爱的多重奏》,[法] 阿兰·巴迪欧 / 尼古拉·张著 《正常人》,[爱尔兰] 萨莉·鲁尼著 《布鲁克林》,[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著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与电视剧 《摘苹果的时候》(1971),导演:[朝鲜] 金英浩 《更高原则》(1960),导演:[捷克] 伊里·克列伊契克 《第四十一》(1956),导演:[苏联] 格利高利·丘赫莱依 《广岛之恋》(1959),导演:[法] 阿伦·雷乃 《风流一代》(2024),导演:贾樟柯 安托万系列,包含《四百击》(1959)《安托万与柯莱特》(1962)《偷吻》(1968)《婚姻生活》(1970)《爱情狂奔》(1979),导演:[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谈话中提到的音乐 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 Leonard Cohen Don't Cry, Guns N' Roses Pale Blue Eyes,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陆晔@beauty_valley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79分钟
11w+
2个月前

Vol.97 在破产书店迎新年:终于不再自己吓自己~

去年四月,我们「螺丝在拧紧」的主播吴琦做客同公司播客「破产书店」时,其精神状态令同事发问:好好的吴琦,怎么就“疯”了? 2024 年哗地过去,两台播客再次相遇时,对面的主播小青和 DiDi 忍不住再次关心:还好吗?这一年,大家的精神状态都还好吗? 吴琦的回答是,他有了一种“游戏的心态”。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主流的游戏、一些令人被动竞争的游戏、一些由不得你拒绝的游戏……你也不能一口气拒绝所有游戏,只能去寻找替代性的游戏。 “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明了好多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才可以‘相对安全’地度过这一生。”‍‍‍ 他(故意地)引用了一本书的标题。去年年末,《单读 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集结了各个国家“面孔崭新”的写作者,几经周折才出版。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新的文化与市场环境,吴琦与编辑部的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发现,“游戏”,或许可以成为创作、工作和生活的共同隐喻。 节目的最后,三位主播也玩起了「螺丝在拧紧」的标志性游戏:愉悦清单!来猜猜,“电动车”“攀岩”“拥抱工作上的成绩”分别是谁的愉悦清单?(了解两台主播的朋友们,还用猜吗?) 00:33 同事见面,忍不住笑出声来 02:10 吴琦:疫情之后,世界该怎么转还是怎么转,瞩目的人受到更多的瞩目,边缘的人变得更加边缘 03:57 什么是这一年大家精神状态的总和? ——请看《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 05:35 新一代写作者,对主流这套真的受够了 08:40“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明了好多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才可以‘相对安全’地度过这一生” 10:25 当我们用游戏来形容工作: 小青:离职的同事说,“摆在我面前的,好比一局死了的连连看” 吴琦:既然在游戏里积累了大量金币,何苦自己吓自己~ DiDi:工作这游戏,也要先攒命? 19:52“2024 过一天是一天” 25:39 真游戏:扫雷、劲舞团、动森…… 29:38 单机游戏 VS 联机游戏,你怎么选? 55:15主播们珍藏的“自己和自己玩的游戏”清单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单读 39·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吴琦编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涙のメカニズム,‍戸川純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刘美辰 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李天漪

66分钟
12k+
3个月前

Vol.96 对话陈碧:无差别杀人事件频发,谁的问题?

“最近这一两年发生的无差别杀人案件,我们的讨论潜入了地下,变成了私人之间的讨论,没有变成一种公共言说。”陈碧说。 去年年末,珠海与无锡的无差别杀人事件相继发生。大多数人仅能从警情通报中得知具体的伤亡数字与杀人者的基本情况。为什么对无差别杀人案件的讨论没有变成公共言说?针对恶性案件,我们需要什么角度与程度的公共言说? 本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证据法博士、副教授陈碧,请她来讲一讲在无差别杀人案中,我们如何理解个人问题与社会责任的纠葛。 他们谈到,“怪自己”还是“怪社会”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无差别杀人案件中,也存在于未成年犯罪、自杀事件,以及广泛的生活困境之中。“当犯错的小孩不怪社会怪自己,社会应该汗颜,应该愧疚。” 这一期节目,我们从个体犯罪与社会病症之间的关系说起,在刑法学与社会学的参照系中,放置普通人的正义直觉与同理之心。 02:30 陈碧:没错,我确实对犯罪感兴趣 03:56 上世纪 90 年代,第一次听说“无差别杀人” 09:33 为什么无差别杀人者往往选择小孩、女性和老人作为对象? 11:08 为什么最近一两年,我们不敢公开讨论无差别杀人案了? 18:40 “是不是我们的安全感过于稀薄了” 28:42 吴琦:当社会“病了”,不同的社会部门能够做什么? 34:15 引入未成年犯罪的视角:个人问题 VS 社会工程 38:38 “当犯错的小孩不怪社会怪自己,社会应该汗颜,应该愧疚” 46:22 那些没有选择报复社会,而选择了结自己的小孩,他们的悲剧难道和社会没有关系吗? 48:06 当没有得到挽救的受害者成为加害者 55:30 “普通人的正义空间”,不仅存在于法律中 56:09 论曼吉奥尼枪杀保险公司 CEO 案—— 陈碧:现代的法治就是要压制人们内心的爽感 吴琦:有必要警惕自己那些充满确信、正义满满的时刻 1:13:04 刑侦影视作品哪家好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正义的回响》,陈碧著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和电视剧 《开端》(2022),导演:孙墨龙、刘洪源、算 《我是刑警》(2024),导演:惠楷栋 《重案六组》(2001—2011,共 5 季),导演:徐庆东 《犯罪现场调查》(2000—2015,共 15 季),导演:[美] 安东尼·E·祖克尔等 《犯罪心理》(2005—2024,共 17 季),导演:[美] 查尔斯·海德、[美] 克里斯·朗等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Shape Of My Heart, Sting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李天漪

85分钟
57k+
3个月前

Vol.95 胡续冬的巴西之旅:从二逼文艺青年到普通中年

2003 年夏末,诗人胡续冬“胡子”作为巴西大学的访问教师开启了在巴西利亚的生活。这期间,他每周在专栏上更新着自己经历的奇葩事,形成了《去他的巴西》这本书。 二十年后——胡子去世三年后,这本已然绝版的书以《去您的巴西》的新名字再版,把胡子在遥远国度亲历的那个热烈年代带回我们身边。本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邀请胡子的妻子阿子、他在巴西任教时的朋友小李,通过一场满是小事和趣事的故事会,回味那段让胡子成为胡子的时间。 阿子说:“不去巴西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胡子。”胡子也在书的后记中盘点巴西对他的改变:“我多少有些像费尔南多·佩索阿一样,在自己的灵魂中发明出了另外一个我:一个外挂哈哈大笑内置 inner peace 的普通中年。” 小李更在节目中感叹,虽然书里不少片段仍令人笑得前仰后合,但这次重读和追忆,却让他们发现了胡子表面热闹之下的寂寞。这些文字是胡子面对“而立之年的到来、好友的辞世、写作的变异、感情生活的转折”跳起的“文字桑巴”,属于这段又荒谬又治愈的岁月的内心之舞。 胡子去世后,阿子托小李的夫人将胡子的一部分骨灰留在了巴西;这三年过去,她开玩笑说自己“摆正了心态,把自己当作一个文学遗产处理人”,于是我们又有机会,借由书和这期播客,一起看看他心里那个特别的巴西。 1:49 二十年后,《去您的巴西》再版背后的故事 15:49 胡子骑车去巴西利亚机场? 巴西官员的衣服上印着“猪”? ——多年之后重看这些奇葩事,依然好笑 20:11 为什么巴西对胡子那么重要? 23:32 胡子是如何从“二逼”文艺青年变成“外挂哈哈大笑,内置 inner peace 的普通中年”的 25:03 阿子&小李:现在才觉得,当年的胡子还是很寂寞的 26:42 在一个像外星人基地的城市,怀抱对第三世界的爱 41:25 胡子全年龄段交友的社交法宝是什么? 44:35 吴琦:胡子在书里经常赞美女性,你不会打他吗? 阿子:他就是很“猥琐”,只不过是坦荡的“猥琐” 小李:他是多语言、跨文化、触类旁通的“猥琐” 46:15 在巴西利亚大学,可以合法地不上 30% 的课? 1:01:40 胡子的一部分骨灰,永远地留在了巴西 1:05:03 阿子:终于接受了文学遗产处理人的新身份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去您的巴西》,胡续冬著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红海行动》(2018),导演:林超贤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Garota De Ipanema,Tom Jobim Sandalia de Prata,Joao Gilberto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李天漪

68分钟
13k+
3个月前

Vol.94 对话姚璐:我看到的中东女性,没有放弃日常生活

“你们那边的女人竟然可以不做饭吗?” 作为一名行走在中东的异国女性,姚璐常常被问这个问题。去中东之前,她在新闻里读到的大多是持续多年的战火、令人心惊的死亡数字、振臂一呼式的反抗。“我特别想要知道动荡之下的个体,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维持一种日常生活。” 在中东,姚璐作为沙发客住进了三十几个陌生的家庭,非常少见地进入了中东人(尤其是中东女性)衣食住行的日常场景。她看着她们熟练地做饭,兴奋地打扮黑袍之下的自己,悄悄地为更好的生活做准备……并且对姚璐在上海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这一期「螺丝在拧紧」,主播吴琦请来新书《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的作者姚璐,了解一位成长在时代上升期的大城市女性,如何对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的日常生活产生兴趣,并带着充足的信心与准备踏上了常人认为危险万分的旅程。 “写这本书会让你用新的眼光去看待所谓自由这回事吗?” “我会发现人是很渺小的,但是人不是什么都不可以做的。” 不论是在中东女性的“秘密生活”里,还是在作者姚璐无畏的讲述里,这期播客最终力图发现的,也许是某种在时代的动荡里保持心气的日常之法——这是矛盾的,却是不多的希望所在。 1:30 旅途的起点:想看见新闻之外的中东 12:30 中东之行的准备: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 15:24 在中东,想交流比能交流更重要 19:25 吴琦:周围会有人劝说你不要去中东吗 姚璐:没有人强力地劝说我,因为知道劝说也没用 23:01“进入沙发主的家庭内部,你会更多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他自己的,这是我觉得当沙发客不一样的地方” 29:35 新闻里中东女性的遭遇,与书中更有希望的女性的故事,是一件事的两面吗? 39:45“你们那边的女人竟然可以不做饭吗?” 43:38“选择性无视”是人在极端状况下的求生本能 51:10 当宏大的东西无法改变,我们真的什么都不能做吗?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姚璐著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Ya Rayah(亚拉亚),achid Taha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天漪

67分钟
65k+
4个月前

Vol.93 对话淡豹:为什么我们需要民族志的眼光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生活在写作之中”无疑是一个很美的题目。当围绕着鲍德温做翻译工作的主播吴琦,发现自己的朋友兼同行淡豹翻译了一本围绕契诃夫讲民族志写作的书,且这本书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书名时,一期「螺丝在拧紧」便开张了。 在这期意外地严肃的节目里,淡豹从翻译《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的冲动说起,联系起对詹姆斯·伍德、乔治·佩雷克、安妮·艾尔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等作家的阅读(当然还有契诃夫),不仅表明了一位多线程文本生产者的志趣,也潜在地团结起多种文本的读者,描摹出某一种社科与文学之间的通道——《生活在写作之中》的作者纳拉扬称其为“具有民族志风格的写作”。 淡豹说,“我觉得深入生活的细节,还是为了发展人对问题的认识,可能文学读者会批评我,但我是这么追求的吧”。 有一点是确定的,不论你是听完这期节目还是读完这本书,你都不会再对契诃夫毫无兴趣,如果你在开始时是这样的话。在节目开始时,吴琦问,“真的有人可以生活在写作之中吗?”在节目结尾时,淡豹感叹,“要严肃地生活,很费力的,逆水行舟”。但契诃夫与他所实践的那种民族志式的写作,不论作为一份职业,还是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本里,也许都能成为我们共同的向导,指向一种不放弃寻求意义的生活。 02:58 淡豹:翻译《生活在写作之中》,并没有让我“成为一名译者” 04:53 ——真的有人可以生活在写作之中吗? ——人类学、民族志与写作是什么关系? 11:49 社科写作背后的普世愿望:解开今日生活的难题 13:45“读契诃夫让我对生活的面貌产生了更多感情,同时莫名其妙地有了更多忍耐” 19:16“故事”与“处境”之分:对有民族志风格的写作者来说,个人生活在共享的经验模式之中 34:01 为什么安妮·埃尔诺坚称自己是“非虚构”? “因为这些是真的,所以我要求你作为读者,也像我一样重视阶层关系的紧迫性” 44:24 吴琦:翻译鲍德温的时候,我在想那些溢出了单一文体的写作,是不是更能搅动阅读的世界? 淡豹:外部世界不重要,但我们应该非常有意识地去使用词语来定义自己,并主动地给词语含义 50:08 我们在不自觉地渴望具有民族志风格的作品吗?(以及,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为什么是一本民族志?) 1:03:11 反对纯净,欢迎杂糅:“去掉一个标签,怎么可能呢?多加一点,一团混战” 1:06:48 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写作对你来说有多必要?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与文章 《单读 28·明亮的时刻》,吴琦(主编) 《生活在写作之中:与契诃夫一同磨砺民族志技艺》, [美] 基伦·纳拉扬 《我的奋斗》, [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被遗弃的日子》,[意] 埃莱娜·费兰特 《漫游在雨中池塘》,[美] 乔治·桑德斯 《萨哈林旅行记》, [俄] 契诃夫 《忧郁的热带》,[法]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W 或童年回忆》,[法] 乔治·佩雷克 《物》,[法] 乔治·佩雷克 《人生拼图版》,[法] 乔治·佩雷克 《女儿》,淡豹,收录于《美满》 《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 [南非] J.M. 库切 《拉维尔斯坦》, [美] 索尔·贝娄 《蒙田随笔》, [法] 蒙田 《回归故里》, [法] 迪迪埃·埃里蓬 《四合如意》 ,张怡微 《去海拉尔》,王咸 《姚内奇》, [俄] 契诃夫 《海鸥》, [俄] 契诃夫 《三姐妹》, [俄] 契诃夫 《亲爱的》, [俄] 契诃夫 《什么是契诃夫所说的生活》,[英] 詹姆斯·伍德,收录于《真看》 《吻》, [俄] 契诃夫 《昆虫志:人类学家观看虫虫的26种方式》,[美]休·莱佛士 《石头记:一位人类学家关于沉积、断裂和失落的遐想》,[美]休·莱佛士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淡豹@静静的顿猴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Talk Show Host (Explicit), Radiohead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78分钟
23k+
4个月前

Vol.92 对话黄骥:不想生产蛊惑性的话语

金马奖出炉的前夕,「螺丝在拧紧」请来了去年以电影《石门》获得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剪辑两项大奖的导演黄骥。当主播吴琦问起拿奖之后的想法,黄骥的回答是:审慎。 “我每天都希望自己不要生产有蛊惑性的、有煽动性的,或者充满希望的、有哲思性的话语去影响别人。” 《石门》由黄骥和丈夫大塚龙治共同执导,这部电影与《笨鸟》和她先前导演的《鸡蛋和石头》一起,构成了“中国女性三部曲”序列。她选择影像作为创作媒介,并且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阻力为切入点,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文字的审慎使用。她的电影因此聚焦于未经总结的日常生活,透过文字的迷雾来描写社会运转的真相。 吴琦说,“看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我常常有一种强烈的失真感”。黄骥的电影是一种异类,它在主流的电影产业之外,甚至也在艺术片的类型逻辑之外。但对于导演和观众个人而言,这样的电影留存了我们熟悉但对其失言的真实;对今天的媒体环境而言,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是为数不多的接近“真问题”的方法。 02:30 《石门》很难被看到,但它是很重要的文本 09:02 “中国女性三部曲”:对女性和留守儿童的压迫是日常的 11:12 黄骥:金马之后,我不想成为某种代言人 16:15 “我每天都希望自己不要生产有蛊惑性的、有煽动性的,或者充满希望的、有哲思性的话语去影响别人” 19:35黄骥:文字容易为人所用,影像更能具体地流传吴琦:语言的脉络中都有前提和代价,都有某种程度的规训 33:14“我也不能贩卖我的反叛……你不知道别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40:43 ——为什么对自然教育、影像教育有热情? ——因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教育。 45:15 “公共媒介上流传的东西,一定被总结、筛选和包装过” 48:20 如何接近真实?观察、咀嚼、校准 55:52 ——与伴侣一起创作,可以更好地面对伤痛的经验吗? ——那些经验不是一人的创伤,而是群体性的遭遇 1:11:01 后疫情时代,更大的困境是心理困境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单读 28·明亮的时刻》,吴琦(主编),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 《石门》(2022),导演:黄骥、大塚龙治 《笨鸟》(2017),导演:黄骥、大塚龙治 《鸡蛋和石头》(2012),导演:黄骥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1922),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J. Flaherty)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黄骥Filmmaker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本期音乐| ずっと ずっと ずっと(永远的永远),羊毛とおはな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83分钟
13k+
5个月前

Vol.91 对话声东击西:美国精英的做事与作秀之辩

“你不要用这些抽象的话语来绑架我,我想做事情。” 主播吴琦在新一期节目里这样感叹。我们已经走出那个进步主义的纯真年代,在今天谈做事情,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层层的包装、重重的条件。什么样的主体还有充足的金钱、人力与空间,推动那些所谓“好”的改变? 基金会也许是答案之一。播客「声东击西」的主播徐涛最近在美国先后参加了盖茨基金会与克林顿基金会的活动,这两场由前世界首富与前美国总统组织的慈善大会,给她带来了不少冲击。 富豪的慈善,是在作秀吗?在这一期「螺丝在拧紧」里,主播吴琦与徐涛从这两场大会说起,走进慈善与公益机构注意力的争夺、企业化的运作、抽象的话语背后,做事情的目的与逻辑。 徐涛说,“我们总想实现超出我们自己的东西”,即便只是做出微小的努力。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总会有人在做事;同样地,只要我们足够关心,在名利场千里之外,也有足够大的事业在等待着人的参与。 04:40慈善大会就是一场注意力争夺战 13:35大型会议究竟为了什么:解决问题、堆积问题,还是满足看名人的愿望? 19:17徐涛:名人作秀,大家才会关注遥远的事情 24:16基金会如何超越政治的边界,施加影响? 31:20“精英的游戏”“富豪避税”……慈善家如何看待批评? 43:22徐涛:盖茨基金会分配钱的逻辑,类似于投资人逻辑 吴琦:皮村文学小组的维系不靠善心,而靠相互成就 50:30“你不要用抽象的话语绑架我,我想做事情” 1:01:21“一定要做一些超出自我的东西,才能得到满足” 1:06:31媒体都是拿钱办事? 1:06:31吴琦:希望做事的人可以相遇在一块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The Foundation: A Great American Secret,[美] Joel L. Fleishman,PublicAffairs 《活出生命的意义》,[奥] 维克多·弗兰克,华夏出版社 -谈话中提到的影视剧 《初创玩家》(WeCrashed,2022),导演:约翰·里夸(John Requal)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乔希·夏皮罗(Josh Shapiro,1973-), 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现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 马特·达蒙(Matt Damon,1970-),演员,编剧,制片人 卡玛拉·黛维·哈里斯 (Kamala Devi Harris,1964-),美国民主党籍政治家,现任美国副总统、美国参议院议长 乔恩·巴蒂斯特(Jon Batiste,1986-),美国歌手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1924-),美国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第 39 任美国总统 安德鲁·卡耐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苏格兰裔美国实业家、慈善家,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1967-),硅谷天使投资者,Linkedln、Inflection AI 联合创始人 埃隆·里夫·马斯克(Elon Reeve Musk,1971-),企业家,慈善家,SpaceX 创始人,X 公司董事长,Tesla 首席执行官 伊扎克·拉宾(Yitzhak Rabin‎,1922-1995),以色列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两度出任以色列总理 袁凌,作家,媒体人 范雨素,作家 袁越(土摩托),科普作家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纽约布赖恩公园(New York Bryant Park),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中心 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美国最大的市立公共图书馆 戴维营,又称瑟蒙特海军支援设施(The Naval Support Facility Thurmont),是美国总统的专属休假地,位于美国马里兰州 -谈话中提到的社会组织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是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资助的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比尔、希拉里和切尔西·克林顿基金会,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于第二任期结束时成立的基金会 水组织(water.org),由马特·达蒙创立的关注水保护的公益组织 皮村文学小组,成立于 2014 年,是爱好文学的工友与文化志愿者共同交流、分享文学、艺术的兴趣小组,出版有作品集《劳动者的星辰》 云山保护,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长臂猿保护的保护机构,关注天行长臂猿的栖息地恢复以及食性和取食行为,致力于通过野外调查、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保护行动,抢救性地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 猫盟(Chinese Felid Conservation Alliance,CFCA),由生态爱好者和科学家共同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以科学保护中国 12 种本土野生猫科动物为目标,是国内猫科动物调查和保护经验最丰富的团队之一 阿拉善SEE,中国首家以社会责任(Society)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生态(Ecology)为目标的环保公益机构 让候鸟飞, 以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主题的专项基金,旨在保护中国野生鸟类栖息地的安全和完整,通过搭建中国护鸟网络和公众护鸟响应中心,对正在发生的伤害问题进行调查与干预,协助促进修订立法,完善执法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5 年,专注于中国家政工群体赋能服务与创新就业支持的专业型公益组织 -谈话中提到的媒体/频道节目 NPR(National Public Radi),成立于 1970 年,美国一家获公众赞助及部分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非商业性媒体机构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国主要的公共媒体机构,其营运资金主要来自于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知识点 WWDC(Worldwide Developers Conference),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西南偏南( South By Southwest,SXSW),30 年前为美国德州奥斯汀当地举办的先锋小众音乐节,1995 年前后,SXSW 团队将逐渐兴起的互联网、电影艺术加入到议程当中,成为以交互技术为核心的北美科技盛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每年举行的会议,汇集了全球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讨论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99 公益日,是腾讯公益自 2015 年起联合公益慈善类组织、企业、名人、媒体和用户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 🎁螺丝听友限时福利 由「声动活泼」出品的全新付费播客 「跳进兔子洞第三季」现已上线。原价 79 元,10 月 31 日前订阅「螺丝在拧紧」的听友可以以 68 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优惠限时两周。正片节目已全部上线,欢迎收听!点击链接即可了解,你可以在节目主页查看节目简介、预告和第一集正片免费试听。 |互动方式|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本期音乐| Ain't Got No, Nina Simone v Groovefinder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赛德 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欧梦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64分钟
22k+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