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21 听众问答:怎么写觉察日记,每天自我疗愈、消除内耗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经历了动荡的一个多月的大迁徙,我终于又安顿下来,回来做播客咯~这期来填一个之前答应听众伙伴会分享的坑: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写疗愈的觉察日记的! 内容索引: 00:21 归来闲聊,跟大家分享一下,消失的一个多月我都经历些了什么~ 01:53 本期话题引入 02:10 准备时遇到的卡点,以及如何觉察和解决问题 03:54 写觉察日记的背景,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 05:31 具体写法举例1 - 2022年4月13日那天我的觉察日记 10:23 步骤拆解:1、确认感受和情绪 13:12 2、识别情绪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评价、批判,以及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14:09 3、用更合理的念头去替换不合理信念,做出转化和调整 14:37 4、列出自己可以做一些什么去改善发现的问题 14:58 例子2 - 关于拖延与焦虑的觉察日记,安顿好焦虑提醒我们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好计划 16:21 关键提示:不要提前在脑内评判内心的声音是否不合理、没必要、太幼稚等等,否则就什么都写不出来,且很难起作用 20:40 针对不能努力完成的不合理任务的自我调整 23:08 总结 24:13 Tips 1: 第一次做觉得困难是很正常的,也许一开始有心理咨询师的陪伴去梳理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25:15 Tips 2:差点忘了,觉察日记最后,可以加上对自己的肯定与鼓励,相信我,这个感觉会非常好的! 如果你对这次分享的觉察日记有任何感触、反馈或者疑问,欢迎评论区告诉我哦~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26分钟
1k+
11个月前

Vol.020 #何洁生气 | 被拒绝不代表你不好,友谊中的课题分离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这期来迟钝的追一个好像已经过去了的热点,就是“何洁生气”的热搜。因为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可以和大家聊聊交友中的课题分离。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内容索引: 00:16 话题引入以及一点求胜欲声明 01:00 事件经过 03:56 热搜与舆论 04:27 【理解】何洁为什么生气?也许是因为一再被拒绝的羞辱感我 05:48 【理解】战斗是何洁保护自尊的应对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带来的伤害 07:54 【深度分析问题】不合理的交友信念——如果一个人不愿意和我交朋友,说明我不好我不值得被喜欢 08:30 信念的副作用:讨好、付出,以争取好的分数,无法接受别人不喜欢自己 09:02 理解自我的敏感,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成长为这样 10:51 识别“未经检视的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影响,重新学习更优的信念帮助自己改变副作用过大的应对模式 11:48 交友中课题分离新信念: ①没有人能够被所有人喜欢; ②对一个人的初步好感与对方无关,是我们自己的投射而已。反之,他人喜欢我们与否与我们无关,是他们的想象而已。 15:26 事件的后续,尚雯婕姐姐的自白完成了课题分离 17:01 学会课题分离,明白“被拒绝不等于我不好”,把别人的议题还给对方,也不再为此感到被羞辱 18:18 在面试情境的举一反三,一起练习课题分离 如果你对课题分离的话题感兴趣,也许第18期节目《Vol.018 减轻内耗系列: 学会课题分离,把别人的还给别人,自己的留给自己》也会对你有帮助哦~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22分钟
99+
1年前

Vol.019 不敢停下来!疗愈潜意识里的无助小孩,重学松弛和相信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这期和大家聊聊挺常见的“不敢停下来”的恐惧,以及我是如何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自己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内容索引: 01:13 话题引入:聊聊我们对停下来的恐惧 02:47 【第一步】识别恶性循环的旧模式,识别恐惧以及感受背后的内部语言 04:50叙述与外化的作用和意义 06:13 【第二步】探索和理解自己的模式是怎么来的,目的在于唤起自我接纳与心疼 08:01 “一旦停下就很危险”的剧本,也许具有东亚高竞争社会环境的普遍性 09:04 “过去的我也会这样”—— 这是很普遍也是很正常的习得的模式,请不要为此而感到羞耻 11:09 即便是再有伤害的旧模式,也是曾经保护着我们的生存的英雄 11:29 缺失的安全感:人是可以从照料、爱与陪伴中复原的 12:04 总结问题所在,介绍改变的原理 13:25 【第三步】引入理想化父母的角色来重新养育自己,建立关爱、促进成长、有支持性的新模式 14:24 【对话实操示范】试着和焦虑的内在父母声音对话——你可以代入自己的名字,试着感觉是在和自己对话哦~ 17:15 刚开始可能说不出话时的万能句子:我现在确实还不会,但我会陪着你一起寻找和学习的 18:18 【对话实操示范】试着和内在脆弱无助的小朋友对话 21:51 我们很多人都不会如何具体的“爱自己”,甚至连最基础的身体照顾都完全没有概念 22:54 爱自己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照料好自己的身体,而这并不容易 24:45 【对话实操示范】回应关于娱乐、放松的需要——别害怕,允许自己,尝试体会到“够了”和“满足”的感觉,就不会恐惧自己永远“玩不够”了 28:30【对话实操示范】非常关键的一步:陪伴直面难题,提供真正的支持、帮助与鼓励 29:45 在充分倾听陪伴与鼓励下,你是否和我一样重新感觉到了“自己又可以了”? 31:25 给自己时间去有意识的累积理想化父母的内在声音素材!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33分钟
99+
1年前

E6.对谈重希:大厂辞职-全职带娃-自由职业,最鲁莽的选择&最不后悔的选择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从大厂辞职当全职妈妈,又在两年后选择自由职业,听听她的人生故事。 本期对谈嘉宾:重希 ENFJ,湖南妹子,四岁半女孩的妈妈,出道两年的家庭摄影师,曾经的互联网市场人和北师大心理学硕士。king of 辣椒,公园20分钟理论坚定拥护者。 * 小红书账号:拍照的重希 * 联系方式WX:chongxiphoto 本期内容精彩索引: 01:58 “从生娃到现在的5年像一团充满痛苦与迷惘的雾”,女性就是容易为生育做出在职场中退出的决策。 02:53 年轻气盛的自己,对养育孩子所要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挑战,缺乏真正的体感。 04:25 无法被共情理解的哺乳酷刑,啼笑皆非又辛酸狼狈的哺乳“战袍”。 08:08 母乳喂养的睡眠剥夺 09:48 24小时不下班,一直stand by待命的紧张 10:20 夫妻是育儿战友,白天全职带娃,你和他一样需要休息。So“不要分房睡!不好分房睡!不要分房睡!” 11:38 从未有过的孤独,仿佛孩子把妈妈困在家里,进行了社交剥夺。 12:51 “母职惩罚”引发的对第一次对男性的敌意——切身体会到男性的既得利益。 15:22 一个已经非常顾家且参与育儿的老公,依然只在参与与帮助,妈妈往往被默认是育儿的第一责任人。 18:10 如何让育儿不成为“哑巴亏”?女性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伟大的工作,并需要争取在家庭内部沟通获得价值的肯定,以及更重要的“经济回报”。 20:39 这个社会并没有给“养育人类下一代”这份神圣的工作以合理的地位与回报。 21:30 这代父母对身心健康的追求,对阻断代际创伤的传递所作出的努力。 22:00 付出与挑战之下,在被强行突破的人际距离体验中,意外收获疗愈。 26:40 “孩子还未被教条污染,她帮助我打破很多束缚与规则”。 28:19 当成年人普遍对自己的内在小孩严苛和厌恶时,呈现的现象就是社会对孩子的包容度变得很低。 29:56 重回职场半年,消失的两年让重回职场变得不容易。 30:50 再次离开职场,“我知道这次我走了就几乎再也回不来了”。 34:40 选择自由独立家庭摄影师的职业后的困难:1、收入不稳定的焦虑;2、获客难点,小红书渠道运营难题,陷入自我怀疑。 35:52 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不确定,时运总是有好有坏,面对高峰和低谷都更淡然处之:在接商单“无人问津”的低谷,换个角度看就是“自由”的高峰,既可以多陪孩子,也可以多做学习、练习与创作。 36:54 摄影是重希找到的,可以一直做到老,因为个人创造性而不可被轻易替代的职业。 37:17 如何确认与坚定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职业的? * 照片被看到和传播,收入有肉眼可见的增长; * 真的被客户认可,开始有口碑客户; * 及时辛苦,但心理上真的收获了快乐和满足; * 开始拥有自己的作品,“这就是属于你的”。 38:52 区别于上班的收获:你会对你创造的东西所最终达到的价值有实感。 39:38 区别于上班的收获:时间确实可以由你自己控制与安排,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在你认为无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没有无意义的检查、无需再显得忙碌并加班、没有无意义的会议。 40:04 当在跨越了对于 “一切需要自己负责,不再旱涝保收”的恐惧后,开始体会到自身能力与收入的增长的时候,将会获得全新的自由与安全感。 42:33 自由职业的成功探索,打开了人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打破曾经作为女性收到的很多规训。 43:28 读研做摄影师,是不是浪费?“读书、曾经的经历带来的是克服困难的经验、擅长学习的佐证,因而拥有更多探索各种选择的勇气,于是世界会越来越大,而不是选择余地越来越小。” 45:35 妈妈视角,希望让孩子看到的自己和作品,活成自己与孩子的骄傲。 * 名词解释:恒河猴实验,小猴子和两个假的猴子妈妈关在一起生活。一个铁丝猴子妈妈身上绑了奶瓶可以让小猴子喝奶,一个绒布妈妈身体里放着加热的装置,所以是温暖的好像有体温的。实验人员观察发现,小猴子虽然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奶,但是是依偎在绒布妈妈这里获得依恋的。 祝我们都能活成自己喜欢、满意和骄傲的样子! (这是重希送我和虎虎的照片,因为时间仓促,属于随手之作。但我还挺喜欢的,你们觉得呢~ XD)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47分钟
99+
1年前

E5. 访谈重希:这才是我喜欢的照片——女性家庭摄影师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家庭摄影师是一份怎样的工作?女性摄影师的视角是怎么样的? 本期对谈嘉宾:重希 ENFJ,湖南妹子,四岁半女孩的妈妈,出道两年的家庭摄影师,曾经的互联网市场人和北师大心理学硕士。king of 辣椒,公园20分钟理论坚定拥护者。 * 小红书账号:拍照的重希 * 联系方式WX:chongxiphoto 本期内容精彩索引: 01:48 嘉宾介绍 03:00 家庭摄影师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03:59 妈妈陪伴孩子最多,却留下了最少的照片 04:41 愿意为妈妈多修两张照片,因为她不仅是妈妈也是她自己 06:32 摄影记录,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看见 07:55 一次“糟糕” 的影楼亲子照片体验 09:37 需求的匹配很重要:好的影楼偏重精致的、正式的、周正的、区别于日常的场景装造;家庭摄影师偏重情感的、互动的、故事性的、贴近日常的情境和装扮。 11:56 你的感受在摄影过程中非常重要,摄影服务的成果不仅仅是最后的照片,而是整个相处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到被拍摄者能够打开自己的整个过程。 13:34 关系的建立,如何舒服的进入被拍摄者的家。 15:00 投入与孩子的互动,父母往往更容易忘记相机,自然呈现。 15:53 摄影是一场提前精心设计 + 临场灵感捕捉的抓拍。 19:31 选择独立摄影师的拍摄体验的好处是包含了在拍摄前可以对摄影师有丰富的了解,对需求的细致讨论,是人与人的相处与碰撞。 21:39 一些被男性摄影师拍摄的,糟糕的摄影体验,摄影与被摄影中的权力关系。 24:42 女性觉醒与消费选择权,女摄影师的缺乏与女性摄影从业的优势。 27:08 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才可能有满意的拍摄体验。(什么情况不适合找家庭摄影师) 28:20 找家庭摄影师拍摄多少钱?会比影楼贵很多吗?——独立摄影师的价格成长史,定价的心理挣扎,以及珍惜还在新手探索期的独立摄影师的低价名额。 38:54 并不是价格更高的就一定更好,摄影师亲自教你如何争取新出道摄影师的低价甚至免费名额。 39:58 拍摄是一场合作:摄影师也期待自己的时间被尊重,期待遇到会提前收拾等配合度高的客户,能够把时间花在摄影合作,而不是家政收拾屋子。 41:51 如果提前有充裕时间慢慢收拾,把这个过程当做是很好的为自己拍照做一些灵感准备与策划的过程。 42:49 重提匹配:如果你希望照片是样片的效果就要为此做一些准备;摄影师害怕的是毫无准备却什么都要。 以下是几张重希的作品,想看更多欢迎去她的小红书~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44分钟
99+
1年前

E4.对谈Julia:肯定家务的价值,表达与沟通,在家里达成家务的价值的共识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关于做家务,真的有很多复杂的感受 本期对谈嘉宾:老朋友Julia 本科清华,硕士北大,后转行心理咨询,于2021年获得北师大心理咨询硕士学位。35岁央企裸辞,不做打工人3年多,目前是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一位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一个糊涂虫、好吃鬼和拖延怪。 本期内容索引: 00:30 前情提要:一些不顺利但被疗愈的录制剪辑过程 05:29 对谈正片: 由于正片内容聊得比较…难以索引,本期就不具体索引了(咳咳…)以下是内容摘要,包括但不限于: 1、为什么家务容易带来负面感受? * 低价值感; * 成果不易被看见; * 不被认可和尊重; * 做了没有成就感,不做却被评价与指责…… 2、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实际费时费力也并不容易的家务 * 比如,“买买买”实际是采购类的家务,而采购本身的劳动价值往往被忽视,甚至误解为消费娱乐; * 又比如,家务中的情绪劳动:买不仅仅是买的举动,还包括决策后果的承担等付出…… 3、社会文化、原生家庭在家务上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 * 女性在家务分工上,下意识承担更多责任与义务; * 女性主张讨论再分工也并不是容易的事; * 聊到我们作为不同女性会收到原生家庭里家务的不同模板,从而对家务有着不同的观感 ——但似乎,也总是女性在聊这些,因为女性往往受到了对家务的更多要求和期待; * 男女刻板印象,对男性也是不公的对待,如果男性爱好家务却反而被轻视或鄙夷; * 男女分工的不公平的显性化还远远不够; * 家务的困境在于无法得到工资这样的可见的社会认可…… 4、一些可行的家务再分配的原则 * 据各自的擅长分配; * 如果对某方面有更多需要与要求,在这方面就做更多; * 善用工具,用多样的工具和科技机器,解放劳动力…… 5、增加沟通,更多表达的意义与价值 * 没有意识到与没有表达时,女性在默默承受很多隐形的工作; * 把隐形家务可见化,并告诉没有做的哪一方很重要; * 从认同旧的脚本轻易否定掉自己做家务的价值,到赋能与赋予足够的价值…… 6、如何促进在家务上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 * 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承载力的边界,及时表达,让对方参与承担,从而更好协调劳动资源,相互配合; * 在对方也有体验的时候,往往才能切身体会到家务的价值; * 达成共识,表达边界,表达不舒服,提出需要,是亲密与信任的结果,而不是与亲密冲突的事…… 7、怎么做能让家务不再是烦心事? * 在家庭中达成共识,为家务赋予更高的价值,如在一定范围内为自己创造一个幸福的家,一个良好的生活品质; * 无论男女,能够做好家务都值得被肯定价值; * 家务的价值在家庭内部被充分尊重,以及在可能范围内充分参与与分担; * 达成共识不逃避,维持日常的家务并不难,只要用心都能学会; * 也没有一定公平的分工,而是各自在分工中感到满意,往往是以亲密关系的信任基础为前提; * 如果我们只是兼职家务者,请对自己和他人宽容; * 不对做了家务的人挑剔和指责; * 善用不同工具来帮助自己,越来越好用、省力、安全; * 享受家务的前提是,身心都有能量与空间,没有空间就不要勉强自己,达成共识,只要不是涉及安全问题,那么都很累的时候就都休息就好啦~ ❤ 以上~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57分钟
99+
1年前

Vol.018 减轻内耗系列: 学会课题分离,把别人的还给别人,自己的留给自己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接着上期原生家庭的话题,讲到有一些父母是比较控制和入侵的,那么这些痛苦并不是我们放下期待,就能够帮到自己的。那今天想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咨询中的概念叫做“课题分离”,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内耗的痛苦。 00:18 讲「课题分离」话题的起因 01:41 借用一个原生家庭的案例(案例来源自b站up全嘻嘻与武志红老师的对话) 03:51 区分一部分痛苦是生活本身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 04:42 学会识别哪一部分痛苦,是次生的内耗带来的 06:47 课题分离可以帮助减轻次生痛苦,减轻内耗 08:08 如何做课题分离呢?——站在不同人的不同立场上去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需要,而不是把行为和情绪吃进来 08:59 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猜测到的可能的妈妈的人生课题 12:34 站在亲戚的立场上,猜测到的可能的他们的人生课题 14:11 回归自己的立场,理解自己的困难,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寻找新的资源 17:28 总结: * 没有课题分离就会产生混淆,把他人的情绪和指责吃进来,产生内耗; * 学会课题分离,可以找到边界,产生更大的心理空间,从而拒绝对指责的认同。 * 具体操作:通过站在每个人的立场去猜测理解他们情绪行为背后的机制,把对方的课题还给对方。 * 两个小提示:①学会课题分离并不消除生活本身的痛苦,但会减轻内耗与无力感,带来主观能动性。②关系的困扰,能做的只有自己的部分。课题分离是帮助我们找到自己能够努力的边界的重要一环。 以上就是这期内容的全部了。希望能够带给你一点启发和帮助。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欢迎你点赞、订阅和转发给更多伙伴,或者把你真实的感受和反馈写评论或者发邮件私信告诉我知道。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21分钟
1k+
1年前

Vol.017 平时情绪稳定的成熟人,过年回家一和父母聊天就破大防

Hi,伙伴们~ 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这是一期单口,又一次和大家聊聊原生家庭的那些事。从春节回来第一期我想着也许会有一些伙伴刚刚经历和父母聊天聊着聊着破大防的体验。想着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来聊一聊我想到对我很有帮助的一些收获,也许可以让正好心里正很不是滋味的你获得一些温暖的、疗愈的能量。 本期内容摘要: 00:17 话题引子 01:59 理解和接纳自我:与父母的关系本就是最难的挑战,处得很艰难才是普罗大众的常态,而能处得很好的反倒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 06:10 一个带来转化、和解与疗愈的重要视角:意识到父母不是不爱我们,而是他们的成长局限让他们没有爱人的能力。 06:24 对父母的下意识期待背后是对爱的渴望与需要 07:32 痛苦来源于误以为父母本应该可以做到,但因为不爱不愿意做到 09:39 困于原生家庭,被爱的需要无法被看到和满足 10:30 认知转变:意识到父母的成长局限,父母的爱的能力的局限 11:18 在关系的复杂维度上,找到与父母链接爱的方式 12:40 需要都是正义和合理的,重要的是如何创造性的去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14:15 *为什么有时候觉得聊原生家庭感觉无用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15分钟
99+
1年前

E3.对谈Julia:“一生不得休息的国人”-聊聊休息的恐惧与羞耻

Hi,伙伴们。这里是播客「安心空间」—— 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为什么我们不允许自己放松与休息? 本期嘉宾:老朋友Julia 本科清华,硕士北大,后转行心理咨询,于2021年获得北师大心理咨询硕士学位。35岁央企裸辞,不做打工人3年,目前是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一位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一个糊涂虫、好吃鬼和拖延怪。 本期内容索引: 00:29 话题引子:“一生不得休息的国人” 02:47 进入休假依然保持了“高效完成任务”的工作惯性 06:59 觉察为什么如此紧绷难以休息的探讨:1、对被嫌弃、批评与指责的害怕、抗拒与回避;2、对未来威胁的焦虑、恐惧与不安 12:09 信心与淡定来自: * “把握当下”、“不怕失败”、“信任自己有能力调整” * 我本身过得舒服,比我实现了目标要重要,如果目标太痛苦那就不适合,就换一个 * 打破竞争的叙事,你不需要和任何人比较,因为所有人都在各自人生不同的轨道上 15:33 转变发生的契机是“挫折”和“失败”,一个必经的痛苦旅程是不可回避的人的局限性 * 卷到了自己的极限,是挫败促进了思考:我真正喜欢和需要的是什么? * 全能自恋的破灭,勇敢面对个人的局限性 21:33 一个反向操作:从迎合外界标准到寻找“认同与接纳真我”的人 * 能够反向操作的基础是对真实自我的接纳 24:33 东亚文化中对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成功文化 26:00向儿童学习,他们还保有大人已经忘记的事情:我是谁,并我和自己在一起 28:04 对父母的焦虑与恐惧的理解,东亚文化中现实的人口资源带来的强竞争的必然性 31:06 从“三和大神”聊到,父母对脱序的焦虑与恐惧也许反而导向孩子的脱序与无意义 37:16 理解到是缺乏安全感带来分别心,会带来一种“需要感受到我与我害怕的人不同”的心理 * “不安”正在驱使人们付出极端高昂的代价,比如因为恐惧未来的生存的危险,而忽视孩子正在失去当下活着的意义感的危险 * 为什么我老公身上没有慌乱?源自于他的安全感,那些他人的评价与事情的失败更少影响自我认同 * 糟糕的事情就是会发生,请不要等同于“我很糟糕” 44:57 像小朋友那样学会“失败本身就是正常的”,人本来就是在不断重复和失败中偶尔成功的 47:21 一个亲子互动的例子:孩子打翻东西,妈妈从怒吼改变为和孩子一起承担,是因为面对和接纳了人都会犯错没关系 * 在妈妈愤怒中有两个僵住的、无力的小孩:一个是妈妈真实的孩子,一个是妈妈内在的小孩 52:19 后记: * 此时此刻的觉察:对比两次播客录制,此刻真实的我更重要还是做一个好的我更重要 * 接纳带来自由——人生一些重要的学习往往是感受与心里共鸣留下的东西,而不是用脑袋或者笔记记录的那些 * 跟着感觉走,接纳,你怎么做都可以是对的:今天选题的转变 * 咨询师也并不是能与父母完美相处的人,两代人依然会有冲突,并不是必须完美解决才是标准答案 只有我们意识到,其实没有唯一正确完美的答案,并不是必须达到什么才可以的时候,才会有对自己的放松和接纳,才能解除紧绷焦虑的诅咒。人生的路本就艰难,本就充满挫折、失控与不确定,起起落落中,我们一起慢慢的学习如何不再被恐惧情绪推着盲目陷入焦虑与忙碌,而是对自己的关怀和鼓励中,去勇敢面对,去做好自己能做的那个部分! 本期互动反馈请求: 1、现在播客是用腾讯会议录制的,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像效果不太好。我这边内录因为软件原因一直声音缺频,Julia录的音质就差了,而且会有回音。哎呀……还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有才华的听众伙伴们有知道的,能不能给我评论区支个招。 2、同时,如果你对播客有什么反馈,一定要在评论区告诉我呀!真的很重视反馈。ღ(・ᴗ・ )提前比心! 接下来两周就过年休假咯!祝大家龙年大吉,顺遂安康!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明年见咯~❤

64分钟
99+
1年前

E2.访谈Julia:35岁央企裸辞3年 | 从脱轨到旷野到世界,从恐惧到接纳到期待

Hi,伙伴们。我是心理咨询师徐林,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本期对谈主题: 邀请嘉宾Julia,分享自己35岁从央企裸辞的裸辞离开以及之后3年的心路历程与生活体验。聊聊在那些焦虑、恐惧、迷惘的时刻,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本期嘉宾:Julia 本科清华,硕士北大,后转行心理咨询,于2021年获得北师大心理咨询硕士学位。35岁央企裸辞,不做打工人3年,目前是一个1.5岁孩子的妈妈,一位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一个糊涂虫、好吃鬼和拖延怪。 Shownotes: 03:47 决定裸辞的心路历程 12:12 离职后的害怕、彷徨、后悔时刻 17:52 心态上的变化 21:12 父母对体制的认同对子女的不同影响 26:33 父母对“脱轨”的不理解 28:00 进入体制是学历教育的惯性 28:52 裸辞与其说是一个决定,不如说是一个特别的机遇 31:36 什么是现在觉得重要的事——是这些抵御了裸辞后的焦虑与恐惧 32:09 1、生理上的自我照顾,感受自我,好好吃饭睡觉,主动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32:35 2、放下“假自体”,做喜欢的事,只说发自内心的话,给自己空间重新和让自己舒服和喜欢的朋友建立联系,从关系中获得滋养 36:40 3、接纳自我,接纳焦虑、恐惧与迷惘,才有空间直面、理解和放下,收获爱与安定 39:52 4、去除标签与束缚,从冒名顶替综合征中解脱 42:20 关于不后悔的时刻?——其实是慢慢变化生活在一个新的状态里,并没有某个高光时刻 47:40 如何看待留在体制内?—— 每个人、每个时间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选择,这个决定并非生死攸关,不管怎样都不会非常可怕 50:21 东亚文化教育中剥夺与自己感受的链接 51:50 觉察和留意,我们做到的这些重要的事背后的幸运和特权 1:01:45 后记: * 讲讲本期播客的一些录制意外,剪辑工作量翻倍!!!(掐人中)好在救回来啦~ * 分享第一次做主持人的经验,真的是紧张成了结巴!hhhhh * 对好友Julia的感谢 ❤ * 升华一下本期播客的初衷和意义,希望你我都可以爱自己这一颗普通的小星星!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67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