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空间 | 心理咨询师的聊天室
个人成长的泛心理学播客

Album
主播:
第11号芝麻粒
出版方:
第11号芝麻粒
订阅数:
2,013
集数:
51
最近更新:
6天前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个人成长的泛心理学播客,陪你一起重新养育自己,学习如何给自己理解、接纳和爱,更加温柔的对待自己、他人和世界。 播客主理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硕士,前互联网+心理公司“简单心理”咨询事业部的管理者,现全职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4岁半猫咪的麻麻,100%的I人,喜欢探索人性,喜欢独处,喜欢一对一深度关系,伯乐优势靠前,热衷于成就人的成长和幸福。
安心空间 | 心理咨询师的聊天室的创作者...
安心空间 | 心理咨询师的聊天室的音频...

E21.对谈重希:不用做到很多,其实也够了!普通人的普通自由职业

从独立摄影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视角,聊聊要个人执业,从哪里开始?干货满满!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本期主题:我和重希自由职业的故事 想要聊自由职业这件事的起源,是因为我们一位听友伙伴,Summer的评论区许愿话题,同时,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有分享欲望的一个话题。 我在决定个人职业之前,别的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执业的分享,包括在我真的开始后,知道别人初期也度过了焦虑和无助的阶段,他们又都有什么好办法,真的是对我很有帮助的。 约着重希,真实地聊一聊支撑我们开启自由职业的过程,也许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也许可以给想做又不敢做的伙伴一些参考与启发。 本期对谈嘉宾:重希 ENFJ,湖南妹子,五岁半女孩的妈妈,出道三年的家庭摄影师,曾经的互联网市场人和北师大心理学硕士。king of 辣椒,公园20分钟理论坚定拥护者。 * 小红书账号:拍照的重希 * 联系方式WX:chongxiphoto 嘉宾往期对谈播客: * E5. 访谈重希:这才是我喜欢的照片——女性家庭摄影师; * E6. 对谈重希:大厂辞职-全职带娃-自由职业,最鲁莽的选择&最不后悔的选择 内容摘要: 00:51 本期播客缘起 03:49 快问快答 04:22 怎么产生了做“自由职业”的念头? 08:24 在占星和摄影中选择了摄影 13:08 万事俱备,却犹豫害怕: * 离开众人安全选择,独自“出列”的恐惧 * 真的要为自己选择负责,如果失败了,就不再有借口,直面自己不行的恐惧 15:31 第一选项是迫切地回归安全的“轨道” 17:57 人际支持的力量: * 1、已经成功的榜样的认可和无私的分享 * 2、另一半的全力支持 23:03 空窗期后求职的不易,以及成为妈妈后,对工作中的“无意义”更不耐受 29:43 家庭摄影师,迈上自由职业的第一步:有什么就先发什么,「做」比「完美」重要 31:26 摄影职业的特殊性,作品能直观展现你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 32:13 从拍摄女儿开始,到拍摄身边的妈妈朋友和她们的孩子,到收取低费的早鸟低价拍客片,逐渐起步 35:19 自由职业的难点: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发现不懂如何管理——先意识到这件事不容易,从小事开始,而不是指责自己不行 37:10 分享心理咨询师刚刚开始自由职业的迷惘 —— 如何开始写免费的科普文章,不要批判自己,每天一点点虽然慢,但也能做成 44:32 摄影师的难点:爆款其实是无法复制的——学会管理客户的预期 52:33 自由职业的难点:没单的时候的焦虑——去追问自我,追问初心 56:10 自由职业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客源从哪里来? * 心理咨询师的客源渠道分享 57:34 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媒体渠道——能开始做,坚持做,永远比做大、做全、做流行更重要 1:03:09 重希分享摄影的客源渠道: * 1、小红书和朋友圈就足够了; * 2、摄影朋友撞档期也会相互推荐; * 3、同行也会地推:但重希觉得需要谨慎考虑!有时候匹配更重要 1:05:12 自媒体能够放大匹配的优势 1:08:13 顺应人性,找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 1:09:10 经济压力1:前期没有收入 ——需要存款与家人支持,更难的是无人问津时的自我怀疑 1:14:04 经济压力2:做好收入起伏的心理预期 —— 收获自由,也要耐受不确定 1:19:56 孤独:自由职业尤其个人独立执业,就没有同事群体了 —— 但你可以通过上课收获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1:24:43 自由职业,对宝妈是否真的更加友好? —— 家里有自由职业,最感恩的是另一半 1:27:32 就是会承担更多家庭事务 1、有热爱的自由职业的价值观+主动选择更多承担 vs 被迫承担家庭事务+被迫自由职业填补家用 感受大不同 2、对于更多承担的家庭事务,另一半的态度决定很多。尊重并看见你的价值 vs 轻视和不尊重你的付出,感受大不同 1:29:38 当工作只被放在整个生活图景的一小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常常提醒自己,我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干货,成为独立摄影师的预算和体力储备】 1:30:24 买摄影设备预算在1-1.5w买设备,电脑另外算 1:30:48 学习课程的预算在5k左右。重希推荐:七七摄影艺术社 & 家庭日记 1:33:17 摄影对体力、精力要求很高 1:36:54 结尾:也许听完更沮丧,觉得自由职业不适合自己?——但这也是一种收获! == == 哇,我们真的掏心掏肺聊了好多啊。但感觉估计也还是不能展开很多细节,如果你有更多好奇,欢迎提问。当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听的感受,与我们交流! 最后,还是感谢听到最后的你 ~❤~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98分钟
99+
6天前

E20. 对谈Julia:“我们也曾害怕失败”,斩断‘失败’与‘自我否定’的锁链

说出失败的经验,会感觉到困难和羞耻,但分享会让我们获得疗愈,并逐渐消解这份羞耻!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那些印象深刻的“失败”的故事 内容摘要: 03:06 故事1:初中晚会,我的独舞节目被淘汰,遭男老师外貌羞辱,过载的羞耻与难堪的情绪让那时我无法消化,只能假装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10:21 故事2:Julia小升初考试的失败,让她很多年都无法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也不敢在任何时候放松。 14:46 小时候的失败体验,一直到年纪很大,才磕磕碰碰地摸索中,慢慢能够学会换一个视角看待当时的失败。 17:58 和越亲近的人,越不敢暴露失败和脆弱?——其实失败与脆弱中的真实是真正好的亲密关系中很重要的链接。 22:49 故事3:试管备孕中的失败:1、试管的失败不等于失败的女人;2、没有绝对清晰的因果关系,所以不要责怪自己;3、不必羞耻的好时代,因为分享而收获到理解与安慰 30:43 故事4:Julia的遗传高度近视,是我保护眼睛的失败吗? 37:06 很多所谓“失败”都有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归咎于个人努力是极其不公平的 40:09 就像成功没有单一标准一样,失败也没有!每个人可以定义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主流单一视角下的成败。 43:31 故事5:「我经常考砸,却没有在学业上的失败感」 VS 「Julia常年前三,却一直笼罩在对失败的恐惧中」,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54:56 故事6:Julia的2岁半的孩子参加比赛得了最后一名,但是他骄傲得说:“我觉得自己很棒,我这次没有摔跤!” 1:02:03 成败的定义权要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他人随意评断。 1:03:59 故事7:大学的社团话剧表演中的舞蹈被差评,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学着回击,现在又回如何回应和宽慰那个时候的自己。 1:07:53 人需要有自己坚定的内在价值观,才能够不被外部的恶意负面评价击垮。 1:09:27 故事8:北大做实习咨询师回复BBS咨询时被攻击,是其他同行的确认和肯定,让我更快地不收负面心情的影响。 1:10:59 能够带给你积极反馈的关系,都是非常宝贵的支持系统。 1:13:01 故事9:曾经对面试失败的狼狈,直面自己的青涩与不成熟——了解面试官的视角后,就了解了面试的本质,再也不怕面试了。 1:22:57 如果可能,时不时聊一聊失败,本身就是对失败的恐惧的脱敏。 1:24:07 总结: 失败感从何而来? * 1、将失败过度狭窄地归因于自身的“人格失败”,而不是可以改善的“行为失败”以及复杂的系统结构性因素。 * 2、把身份认同过度绑定外部评价。 我们可以怎么办? * 1、调整认知,把行为的失败与人格失败断开,行为的失败是我们总结经验进步的收获。 * 2、用“自我同情”替代“自我攻击”,接纳人的有限性,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3、用课题分离的方法,把他人评价还给他人。 * 4、做一些小的失败练习,写失败日记,把转念的过程写下来。 * ——我们过去的模式是一定会反复重现的,所以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转念,才能够帮助我们去对失败感脱敏。 * 5、寻找能够给自己正面反馈的人际支持,远离否定指责你的人。 ==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听的感受,与我们交流! 最后,还是感谢听到最后的你 ~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87分钟
99+
2周前

Vol.030 假选择,真控制:认识「为你好」的内疚牢笼,让「我想要」不再等于自私 | 读书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你不必是一朵花》,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 · -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4 内容摘要: * 01:05 关于书名的“错误”,一些有趣的自我觉察 * 02:22 父亲与孩子的对话:看似给了选择,其实没有选择 * 04:33 假“民主”的危害性——导致孩子内在混乱,只能通过否定自我真实感受来调和认知冲突 父母只是觉得这么做会让自己体会到我是好爸爸好妈妈的安全感或者自我满足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坦然地直面自己的欲望与需要,不能为自己的面子买单,而是要孩子主动通过“懂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这样一来,既成全了内心“我可是让孩子自己选”的好爸爸好妈妈的满足感,又成全了希望给孩子换新鞋来确保自己不会被其他人指指点点的私心。 这种既要又要的状态,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最混乱与痛苦的。父母把自己内在的冲突通过丢给孩子的方式解决,而孩子内在的真实感受,就只有被否定和篡改一条路可以选。 孩子内心明明喜欢玩具,但喜欢玩具,又在父母口中等同于自私、不懂事,等于给父母添麻烦。——我们反复提到的,孩子为了存活,天然会去适应甚至讨好自己的父母。所以为了解决自己内在的冲突,孩子只能认同父母的语言,觉得我的难受和痛苦都是因为我不够好,反而会为自己的想要玩具的真实欲望感觉到羞耻、内疚和不应该。 * 09:22 外婆为什么不内耗?她有她明确的行事准则 上一节中,外婆之所以出手,是因为她以她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了解,知道虽然打孩子普遍,但是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知道不应该打孩子,打孩子不对的。所以如果自己去反映,把事情闹大,家长为了自己的声誉是大概率能够有所收敛的。那么外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她知道自己不能够做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能让孩子少挨点打,她觉得也是足够有价值的。所以她会很坚定地去做,哪怕自己要承担一些代价。 而这种非常隐形的伤害,外婆知道以当时的社会认知,无法在大面和社会舆论上形成共识——这样做对孩子不好,这么做非常不对。那么,自己去和父母理论,并不能真的给孩子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外婆虽然难过,虽然不忿,但也会拉着作者不做无用功。 * 12:44 外婆对自身与时代有限性的接纳: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也不要小看一小步的意义。 * 18:05 外婆从不说:“我都是为你好。”而是常常说:“我总是会先走的。为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能够更加放心的离开。” 我自己的故事中的课题分离:“爸爸妈妈,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为了你们自己,如果顺便可以让我搭上顺风车,我是很感激的。但如果你们做一件事很累很辛苦,全然是为了我,我觉得就不要做了。因为那会给我非常大的压力,也就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了。”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收听时的感受或者共鸣,或者写下你的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23分钟
99+
3周前

Vol.029 微光不灭 —— 和“外婆”学做自己的守护者 | 读书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3 内容摘要: * 01:32 外婆如何“多管闲事”的两个小故事。 * 03:18 她是践行了她的价值观了,但事情的后果却由她的家人在为她承担,这样的英雄主义,是白莲花自我感动吗? 外婆说“让我怎么跟妹妹赔礼道歉都值得”—— 是的,这么做的确连累的了家人,但当我们明白这么做的意义重大就去坚决地做,然后承担连累家人的后果,去尽力弥补家人就好了。 * 04:35 外婆总替最弱小的孩子说话,这么做是否又无奈又无用?毕竟孩子为了生存,必须依附于父母,一时的帮助,有时候换来的是父母变本加厉的伤害。 如果身处这样的黑暗中,哪怕有一丝微光,也会感到至少一点点温暖吧。那如果这样的微光越来越多,是不是原本的黑暗甚至都会被驱散很多。——勿以善小而不为! 如果这些微光,能够在孩子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这样即使一时孩子走脱不了,却能够坚信自己不该被这样对待。那只要孩子长大,他就有机会逃离,尽力经营自己,努力成长,无论是好好读书,还是学一门手艺,都有可能抓住一切机会,从低能量的沼泽中,挣扎着活出自己。 * 05:57 面对殴打孩子而毫无反思的父母,孩子需要经历理想化破灭的哀悼,才能真正成长: 1、认清和哀悼,父母也许缺乏甚至没有爱人的能力。父母确实给了生命,但由于父母的成长局限性,父母的认知有限,父母的能量有限,他们终其一生在竭力应对自己并不觉察到的创伤与生存焦虑。他们的需要会从身边人身上索取,他们的情绪会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而孩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承受者。 2、确认和接纳自己被爱的需要的正当与合理性,你本就值得和应该被好好的爱,好好的对待。你所有需要都是没有错的。只是现实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也是真实的,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和需要落空的难过相处,如何拓展自己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和方法。 而父母之所以否定我们的需要,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父母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满足不了我们需要的挫败,所以会通过否定需要的方式,来保护他们不用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3、学着放下从父母这边获得爱与支持的期待,因为这不是他们有能力而不为,而是他们自己不知道幸福为何物,当然也就无暇顾及你的幸福。 提醒自己,停止去下意识觉得,如果自己再做得如何好一些,父母就能够爱我了。这个信念是每个孩子下意识获得掌控感和希望感的自我保护。当我们长大了,需要明白这在过去安慰过我,但在现实无效。真正更效的方式,努力向外寻找,转而向其他有爱的人寻求爱与帮助。 * 09:10 不要用这是【我的问题vs你的问题】的追责思考方式,而是想【我们vs问题】的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 12:02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可以拒绝成为曾经的父母,不让自己走上熟悉却可怕的老路,将家庭教育的创伤终结在我们这一代。你有权利也有能力拒绝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这很燃,却也理想化。不要把他当做要求,否则绝大的压力会压垮我们。而是把它当做目标,而在追逐这个目标中的每一小步,都已然有巨大的意义。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收听时的感受或者共鸣,或者写下你的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16分钟
99+
1个月前
安心空间 | 心理咨询师的聊天室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