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立摄影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视角,聊聊要个人执业,从哪里开始?干货满满!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本期主题:我和重希自由职业的故事 想要聊自由职业这件事的起源,是因为我们一位听友伙伴,Summer的评论区许愿话题,同时,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有分享欲望的一个话题。 我在决定个人职业之前,别的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执业的分享,包括在我真的开始后,知道别人初期也度过了焦虑和无助的阶段,他们又都有什么好办法,真的是对我很有帮助的。 约着重希,真实地聊一聊支撑我们开启自由职业的过程,也许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也许可以给想做又不敢做的伙伴一些参考与启发。 本期对谈嘉宾:重希 ENFJ,湖南妹子,五岁半女孩的妈妈,出道三年的家庭摄影师,曾经的互联网市场人和北师大心理学硕士。king of 辣椒,公园20分钟理论坚定拥护者。 * 小红书账号:拍照的重希 * 联系方式WX:chongxiphoto 嘉宾往期对谈播客: * E5. 访谈重希:这才是我喜欢的照片——女性家庭摄影师; * E6. 对谈重希:大厂辞职-全职带娃-自由职业,最鲁莽的选择&最不后悔的选择 内容摘要: 00:51 本期播客缘起 03:49 快问快答 04:22 怎么产生了做“自由职业”的念头? 08:24 在占星和摄影中选择了摄影 13:08 万事俱备,却犹豫害怕: * 离开众人安全选择,独自“出列”的恐惧 * 真的要为自己选择负责,如果失败了,就不再有借口,直面自己不行的恐惧 15:31 第一选项是迫切地回归安全的“轨道” 17:57 人际支持的力量: * 1、已经成功的榜样的认可和无私的分享 * 2、另一半的全力支持 23:03 空窗期后求职的不易,以及成为妈妈后,对工作中的“无意义”更不耐受 29:43 家庭摄影师,迈上自由职业的第一步:有什么就先发什么,「做」比「完美」重要 31:26 摄影职业的特殊性,作品能直观展现你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 32:13 从拍摄女儿开始,到拍摄身边的妈妈朋友和她们的孩子,到收取低费的早鸟低价拍客片,逐渐起步 35:19 自由职业的难点: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发现不懂如何管理——先意识到这件事不容易,从小事开始,而不是指责自己不行 37:10 分享心理咨询师刚刚开始自由职业的迷惘 —— 如何开始写免费的科普文章,不要批判自己,每天一点点虽然慢,但也能做成 44:32 摄影师的难点:爆款其实是无法复制的——学会管理客户的预期 52:33 自由职业的难点:没单的时候的焦虑——去追问自我,追问初心 56:10 自由职业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客源从哪里来? * 心理咨询师的客源渠道分享 57:34 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媒体渠道——能开始做,坚持做,永远比做大、做全、做流行更重要 1:03:09 重希分享摄影的客源渠道: * 1、小红书和朋友圈就足够了; * 2、摄影朋友撞档期也会相互推荐; * 3、同行也会地推:但重希觉得需要谨慎考虑!有时候匹配更重要 1:05:12 自媒体能够放大匹配的优势 1:08:13 顺应人性,找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 1:09:10 经济压力1:前期没有收入 ——需要存款与家人支持,更难的是无人问津时的自我怀疑 1:14:04 经济压力2:做好收入起伏的心理预期 —— 收获自由,也要耐受不确定 1:19:56 孤独:自由职业尤其个人独立执业,就没有同事群体了 —— 但你可以通过上课收获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1:24:43 自由职业,对宝妈是否真的更加友好? —— 家里有自由职业,最感恩的是另一半 1:27:32 就是会承担更多家庭事务 1、有热爱的自由职业的价值观+主动选择更多承担 vs 被迫承担家庭事务+被迫自由职业填补家用 感受大不同 2、对于更多承担的家庭事务,另一半的态度决定很多。尊重并看见你的价值 vs 轻视和不尊重你的付出,感受大不同 1:29:38 当工作只被放在整个生活图景的一小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常常提醒自己,我想过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干货,成为独立摄影师的预算和体力储备】 1:30:24 买摄影设备预算在1-1.5w买设备,电脑另外算 1:30:48 学习课程的预算在5k左右。重希推荐:七七摄影艺术社 & 家庭日记 1:33:17 摄影对体力、精力要求很高 1:36:54 结尾:也许听完更沮丧,觉得自由职业不适合自己?——但这也是一种收获! == == 哇,我们真的掏心掏肺聊了好多啊。但感觉估计也还是不能展开很多细节,如果你有更多好奇,欢迎提问。当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听的感受,与我们交流! 最后,还是感谢听到最后的你 ~❤~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说出失败的经验,会感觉到困难和羞耻,但分享会让我们获得疗愈,并逐渐消解这份羞耻!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那些印象深刻的“失败”的故事 内容摘要: 03:06 故事1:初中晚会,我的独舞节目被淘汰,遭男老师外貌羞辱,过载的羞耻与难堪的情绪让那时我无法消化,只能假装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10:21 故事2:Julia小升初考试的失败,让她很多年都无法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高兴,也不敢在任何时候放松。 14:46 小时候的失败体验,一直到年纪很大,才磕磕碰碰地摸索中,慢慢能够学会换一个视角看待当时的失败。 17:58 和越亲近的人,越不敢暴露失败和脆弱?——其实失败与脆弱中的真实是真正好的亲密关系中很重要的链接。 22:49 故事3:试管备孕中的失败:1、试管的失败不等于失败的女人;2、没有绝对清晰的因果关系,所以不要责怪自己;3、不必羞耻的好时代,因为分享而收获到理解与安慰 30:43 故事4:Julia的遗传高度近视,是我保护眼睛的失败吗? 37:06 很多所谓“失败”都有复杂的结构性问题,归咎于个人努力是极其不公平的 40:09 就像成功没有单一标准一样,失败也没有!每个人可以定义属于自己的成功,而不是主流单一视角下的成败。 43:31 故事5:「我经常考砸,却没有在学业上的失败感」 VS 「Julia常年前三,却一直笼罩在对失败的恐惧中」,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54:56 故事6:Julia的2岁半的孩子参加比赛得了最后一名,但是他骄傲得说:“我觉得自己很棒,我这次没有摔跤!” 1:02:03 成败的定义权要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交给他人随意评断。 1:03:59 故事7:大学的社团话剧表演中的舞蹈被差评,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学着回击,现在又回如何回应和宽慰那个时候的自己。 1:07:53 人需要有自己坚定的内在价值观,才能够不被外部的恶意负面评价击垮。 1:09:27 故事8:北大做实习咨询师回复BBS咨询时被攻击,是其他同行的确认和肯定,让我更快地不收负面心情的影响。 1:10:59 能够带给你积极反馈的关系,都是非常宝贵的支持系统。 1:13:01 故事9:曾经对面试失败的狼狈,直面自己的青涩与不成熟——了解面试官的视角后,就了解了面试的本质,再也不怕面试了。 1:22:57 如果可能,时不时聊一聊失败,本身就是对失败的恐惧的脱敏。 1:24:07 总结: 失败感从何而来? * 1、将失败过度狭窄地归因于自身的“人格失败”,而不是可以改善的“行为失败”以及复杂的系统结构性因素。 * 2、把身份认同过度绑定外部评价。 我们可以怎么办? * 1、调整认知,把行为的失败与人格失败断开,行为的失败是我们总结经验进步的收获。 * 2、用“自我同情”替代“自我攻击”,接纳人的有限性,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3、用课题分离的方法,把他人评价还给他人。 * 4、做一些小的失败练习,写失败日记,把转念的过程写下来。 * ——我们过去的模式是一定会反复重现的,所以需要持续的刻意练习、转念,才能够帮助我们去对失败感脱敏。 * 5、寻找能够给自己正面反馈的人际支持,远离否定指责你的人。 ==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听的感受,与我们交流! 最后,还是感谢听到最后的你 ~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你不必是一朵花》,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 · -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4 内容摘要: * 01:05 关于书名的“错误”,一些有趣的自我觉察 * 02:22 父亲与孩子的对话:看似给了选择,其实没有选择 * 04:33 假“民主”的危害性——导致孩子内在混乱,只能通过否定自我真实感受来调和认知冲突 父母只是觉得这么做会让自己体会到我是好爸爸好妈妈的安全感或者自我满足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没有坦然地直面自己的欲望与需要,不能为自己的面子买单,而是要孩子主动通过“懂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这样一来,既成全了内心“我可是让孩子自己选”的好爸爸好妈妈的满足感,又成全了希望给孩子换新鞋来确保自己不会被其他人指指点点的私心。 这种既要又要的状态,其实对孩子来说是最混乱与痛苦的。父母把自己内在的冲突通过丢给孩子的方式解决,而孩子内在的真实感受,就只有被否定和篡改一条路可以选。 孩子内心明明喜欢玩具,但喜欢玩具,又在父母口中等同于自私、不懂事,等于给父母添麻烦。——我们反复提到的,孩子为了存活,天然会去适应甚至讨好自己的父母。所以为了解决自己内在的冲突,孩子只能认同父母的语言,觉得我的难受和痛苦都是因为我不够好,反而会为自己的想要玩具的真实欲望感觉到羞耻、内疚和不应该。 * 09:22 外婆为什么不内耗?她有她明确的行事准则 上一节中,外婆之所以出手,是因为她以她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了解,知道虽然打孩子普遍,但是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知道不应该打孩子,打孩子不对的。所以如果自己去反映,把事情闹大,家长为了自己的声誉是大概率能够有所收敛的。那么外婆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她知道自己不能够做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能让孩子少挨点打,她觉得也是足够有价值的。所以她会很坚定地去做,哪怕自己要承担一些代价。 而这种非常隐形的伤害,外婆知道以当时的社会认知,无法在大面和社会舆论上形成共识——这样做对孩子不好,这么做非常不对。那么,自己去和父母理论,并不能真的给孩子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外婆虽然难过,虽然不忿,但也会拉着作者不做无用功。 * 12:44 外婆对自身与时代有限性的接纳: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也不要小看一小步的意义。 * 18:05 外婆从不说:“我都是为你好。”而是常常说:“我总是会先走的。为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能够更加放心的离开。” 我自己的故事中的课题分离:“爸爸妈妈,你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为了你们自己,如果顺便可以让我搭上顺风车,我是很感激的。但如果你们做一件事很累很辛苦,全然是为了我,我觉得就不要做了。因为那会给我非常大的压力,也就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了。”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收听时的感受或者共鸣,或者写下你的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3 内容摘要: * 01:32 外婆如何“多管闲事”的两个小故事。 * 03:18 她是践行了她的价值观了,但事情的后果却由她的家人在为她承担,这样的英雄主义,是白莲花自我感动吗? 外婆说“让我怎么跟妹妹赔礼道歉都值得”—— 是的,这么做的确连累的了家人,但当我们明白这么做的意义重大就去坚决地做,然后承担连累家人的后果,去尽力弥补家人就好了。 * 04:35 外婆总替最弱小的孩子说话,这么做是否又无奈又无用?毕竟孩子为了生存,必须依附于父母,一时的帮助,有时候换来的是父母变本加厉的伤害。 如果身处这样的黑暗中,哪怕有一丝微光,也会感到至少一点点温暖吧。那如果这样的微光越来越多,是不是原本的黑暗甚至都会被驱散很多。——勿以善小而不为! 如果这些微光,能够在孩子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这样即使一时孩子走脱不了,却能够坚信自己不该被这样对待。那只要孩子长大,他就有机会逃离,尽力经营自己,努力成长,无论是好好读书,还是学一门手艺,都有可能抓住一切机会,从低能量的沼泽中,挣扎着活出自己。 * 05:57 面对殴打孩子而毫无反思的父母,孩子需要经历理想化破灭的哀悼,才能真正成长: 1、认清和哀悼,父母也许缺乏甚至没有爱人的能力。父母确实给了生命,但由于父母的成长局限性,父母的认知有限,父母的能量有限,他们终其一生在竭力应对自己并不觉察到的创伤与生存焦虑。他们的需要会从身边人身上索取,他们的情绪会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而孩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承受者。 2、确认和接纳自己被爱的需要的正当与合理性,你本就值得和应该被好好的爱,好好的对待。你所有需要都是没有错的。只是现实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也是真实的,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和需要落空的难过相处,如何拓展自己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和方法。 而父母之所以否定我们的需要,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父母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满足不了我们需要的挫败,所以会通过否定需要的方式,来保护他们不用感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3、学着放下从父母这边获得爱与支持的期待,因为这不是他们有能力而不为,而是他们自己不知道幸福为何物,当然也就无暇顾及你的幸福。 提醒自己,停止去下意识觉得,如果自己再做得如何好一些,父母就能够爱我了。这个信念是每个孩子下意识获得掌控感和希望感的自我保护。当我们长大了,需要明白这在过去安慰过我,但在现实无效。真正更效的方式,努力向外寻找,转而向其他有爱的人寻求爱与帮助。 * 09:10 不要用这是【我的问题vs你的问题】的追责思考方式,而是想【我们vs问题】的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式,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 * 12:02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时,可以拒绝成为曾经的父母,不让自己走上熟悉却可怕的老路,将家庭教育的创伤终结在我们这一代。你有权利也有能力拒绝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这很燃,却也理想化。不要把他当做要求,否则绝大的压力会压垮我们。而是把它当做目标,而在追逐这个目标中的每一小步,都已然有巨大的意义。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收听时的感受或者共鸣,或者写下你的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2 内容摘要: * 相比较告诉孩子一个都是兔子的童话王国,我更愿意告诉孩子这是一个有兔子也有老虎的真实世界,并且教会孩子如果身为兔子,需要学会如何生存。 * “以德报怨”是讲给“上位者”听的:理解人性底层规律,而不是一上来就用道德约束自己。 * 不要指责自己的过去,不要觉得我自己自我设限才导致了我被欺负。 * 当我们知道了原来忍让和牺牲,并不会被尊重,相反有边界的拒绝反而可能收获正眼相看的尊重的人性规律的时候,我们要做得就是,以我们成年人的心智,重新带着我们自己学会我们小时候没机会学的拒绝就好了。 * 回忆小时候被欺凌的经历。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有什么感受或者共鸣,或者写下你的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一起读《我的外婆从不内耗》,学习「理想化父母」,来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主题:读书分享——《我的外婆从不内耗》1 内容索引: 00:26 闲聊:关于“懈怠”的接纳,不自我苛责,才能轻松重启 04:38 新的尝试:读书分享 05:41 为什么选这本书?——理想化父母的学习素材 06:33 在分享具体内容前,先分享读书方法 —— 用这个方法,让有阅读障碍的我能把书看下去: 1、不把读书当做任务,不做笔记,不用记忆,0压力开始; 2、只是去和书交流,真实地与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一起,开启弹幕看书模式。 10:50 1、【P1 】理想化的父母:人生的安全感来自,小时候天大的事,到了理想化父母那里,都能轻松化解 13:19 2、【P3】人生的加法逻辑和减法逻辑:加法逻辑一开始就承认和直面了无常,人生本充满变数,总有失败与挫折才是常态和基准线,在此之上都才会去珍惜、感恩,并为此开心、庆幸。 16:17 自我理解减法逻辑怎么来的,理想化父母要怎么做? 17:40 3、【P4】面对失败的态度 18:31 4、【P4-5】 我们没有学过的理想化父母会”教“给我们的家庭课 19:51 5、【P7】 理想化父母会蹲下来理解孩子,提供帮助,不讲道理,而是以身作则 21:31 理解自我指责怎么来的,理想化父母要怎么做? 23:00 6、【P11-24】在恶劣的人际环境中,面对校园霸凌怎么办? 26:47 不要滥用你的善良!善良需要锋芒和方法,也需要被用在对的地方,而不是自我束缚、自我绑架的枷锁。 28:43 了解人性,利用人性,来自我保护;专注自我成长——因为成长能够穿越一些糟糕的人际关系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有什么感受或者共鸣,写下你的疗愈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点。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直面“体检报告”中的红色箭头,从否认、逃避、责怪,到最终接受现实,为自己的健康负起责任的疗愈心路历程。 - - -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 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本期对谈嘉宾:戴戴 985出品的心理咨询师一枚,爱在美食中体会“人情冷暖”,也在山河湖海间感受“情绪暗流”。珍视每一次心灵相遇的奇妙时刻,也享受平日里的烟火日常。自由而不漂泊,温柔也有锋芒。 本期内容Highlight: 02:25 减肥动机——不是身材焦虑,戴戴对自己曾经的身材也十分接纳 06:18 后知后觉发现身体的健康警报 10:08 我们真的把健康的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吗?我们与身体的断联 13:15 愤怒地责怪和嫌弃身体,其实背后是害怕和无助——直面害怕,反而涌起对身体的怜惜和自我照顾的意愿 19:07 人就是很容易反复!面对不如意,人的本能就会想对外责怪 21:38 生活中我们与身体的失联时刻 对戴戴有帮助的心态和方法: 27:22 感恩的心态:去看见和感谢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付出和支撑 28:00 如何从嫌弃和指责,走向感恩?中间发生了什么 29:58 承认麻烦与嫌弃的存在,这并不冲突 30:57 不要去比较,因为面对不可通过努力改变的事实,比较只会带来痛苦 32:34 接受自己的现状现实,去哀悼一部分失去,再重新与可以做到的部分链接 36:05 不要一下子想需要达到100分,从每一个当下往前的0.01步开始 37:59 成长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出现反复时,无需感到绝望,或过度自责 41:43 自我责怪的好处:鞭策自己,恐惧的动力 42:40 要让自己选择多多的,好过只有单一、僵化的选择 43:49 选择积极画面,替代消极感受的画面,更能带来的动力 45:07 * 想象练习 46:37 想象后是否会空虚?更觉得现实很挫败吗?——无论是感恩还是积极画面,建立在接纳现实,和有0.01步的基础上 48:09 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帮助:需要积极为自己寻找正面反馈 * 不能完全结果导向,因为反馈不及时容易挫败 * 为自己争取他人的积极反馈,引导和教导他人给自己适合自己的反馈 回过头来讲减肥本身的战绩,以及具体戴戴在行动上做了什么? 56:42 1、饮食的改变 1:01:13 2、看书,去理解自己的指标异常背后的原因:了解越多,恐惧越少 1:01:41 3、戴戴实际的运动量 1:08:37 *、对比:一个不运动且体弱的我——的康复运动量——每个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差异巨大!~ - - - - - - -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收听的即刻感受,或者是属于你的减重或者康复过程中的故事,又或者是对身心健康的思考与收获! 最后,还是感谢听到最后的你~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主题:关于女性做出生育的决定 == ==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 徐林。 一期是之前在访谈Jade和mia时,她们约定想要一起聊一聊的关于生育的闲聊局。在这一期内容中,我们更多会聊到曾经常见的生育焦虑,我们如何克服这些焦虑,以及是什么让我们愿意选择开启生育这个冒险的旅程。而mia也分享了她作为已婚已育的过来人的经验与故事。 那因为正好我和Jade是结婚多年后才考虑要孩子,并且想得比较多的人;而mia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闪婚闪育,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所以我们各自都对对方的人生有不少好奇,在交流与碰撞中,希望能给你带去一些共鸣或者启发。 本期闲聊嘉宾: 两位都是之前访谈过的我的高中同学,这意味着我们都是35岁左右的年纪~ * Jade: 结婚5年,备孕中 * Mia:结婚11年,孩子9岁 本期内容Highlight: 03:37 嘉宾婚育情况介绍 04:15 对本期播客的期待 11:18 人永远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 15:02【生育焦虑1】生育损伤:让焦虑和恐惧推动我们去重视如何预防与恢复 18:54【生育焦虑2】心理挑战:产后抑郁,有很多也许来自周围人对母亲的理解与支持不够 21:29 妈妈需要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有利于身心恢复 23:07 妈妈需要被允许表达对孩子的恨和厌恶,母爱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28:26【生育焦虑3】经济压力:重头戏在教育,但每个家庭可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 39:31 缓解焦虑tips:少加群,向内看见自己的价值观,否则过多信息会淹没自己 42:12 【生育焦虑4】母职惩罚: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46:45 为了孩子有更多选择,似乎家长「逃离北上广去诗和远方过田园生活选项」就被排除了 50:27 关于备孕做更多功课,是否不仅因为性别,也和我们是更易焦虑的J人的性格关系? 53:50 哪些事情对我和Jade有勇气和信心生娃,是比较有帮助的? ——在和伴侣的相处和实践中,验证了面对困难能够一起协作解决问题,看见与承认伴侣与自己“能做到的,和不能做到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依旧觉得总体上我们是好的合作者。 1:15:58 Mia分享伴侣在带男孩子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1:24:56 闪婚的mia会想:如果二人世界更久、爱得更深,是否做父母时会更能够相互包容? * 全职妈妈的阶段,并不是不上班在家休息,而是24小时无休的上班,夜班真的需要轮班和分担! * 关于母乳:第一位的永远是妈妈的身心健康!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如果你也有关于生育的更多困惑或者感受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互动。 那这期内容就这些啦。期待大家的分享!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聊聊最近3年最顺利、只花了2周就读完的书:陈海贤老师的《重新找回自己》。 ==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内容索引: 01:01 缘起:为什么想到看这本书。 01:50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没有太多抽象的理论,而是写了很多鲜活的故事。 02:16 书本自序开篇:关于接纳不完美自己的故事。 ——接纳自己和自己作品的不完美,否则永远无法做出自己的第一个作品。 07:25 本书最后一章:关于陈海贤老师自己从浙大辞职,经历巨大失落与迷惘,开始寻找新自我的旅程。 ——真实的故事是复杂立体的,有高光时刻,也有低谷时期。不要总拿自己的低谷时期和别人的高光时刻比较。 11:46 人们总是期待一个美好的新的开始,一次华丽的蜕变。但却没有意识到: 新的开始往往意味着需要经历一次失去和结束的痛苦,再经历一段空落落的迷惘。 当我们从既定的轨道上主动或被动脱轨,我们走入了一片自我探索的黑森林,我们迷惘害怕,但却也因此有时候是不得不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 13:56 如果你没有勇气,也许只是因为你还需要为自己寻找更多爱与支持。 17:19 本书最后一个故事:女士冲动辞职,后悔后重新挽回,遭到前老板拒绝 —— 这可以不是一个关于懦弱和卑微的故事,而依然可以是英勇反抗的故事。 18:35 “去讲那个对你有利的故事,而不是让你无力的故事。” ——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用积极的叙事带来自我接纳,这样才有心理能量去真正解决问题。 20:59 全书的大概介绍 23:20 让一个个故事穿过你的身体,去寻找哪一些字句一下子击中了你的心脏。像书里的一句话:“让生命影响生命”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你有什么感受或者共鸣,写下你的疗愈故事,或者是你看这本书时,击中你的那个店。 另外,如果你看过的其他类似的疗愈书籍也欢迎分享。我们和大家一起累积、存储自己的精神食粮~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从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的角度聊聊咨询是怎么样的。希望这次的科普,可以帮助大家更多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____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这期播客就从常见的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切入,讲讲心理咨询是什么样的,以及遇到哪些状况,可能是要慎重考虑是否继续的信号。 内容索引: 03:05 误解1:心理咨询和企业咨询一样,只要咨询1、2次,并且会给一套方案。 06:24 认知行为流派的心理咨询过程举例 08:51 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过程举例 11:59 【!】如果你总觉得心理咨询师很厉害,而对自己的感受越来越糟糕,觉得自己没用、无能、虚弱 —— 可能这个咨询师不适合你。 15:30 心理咨询更像象征层面的养育关系,是有人指引、陪伴和见证你的成长。 18:22 每个流派会有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从不同角度切入,但其关系的本质都殊途同归。 19:43 误解2:心理咨询是读心术?一眼就能看穿我! 21:44【!】如果你总是觉得咨询师把你不认同的解释强加在你身上,甚至你明说了不是也不被重视 —— 那真的可以考虑换一个咨询师。 22:03 误解3:咨询不就是聊天吗?我不也和朋友聊天吗?真的会有用吗? 22:17 ① 心理咨询师是全然关注来访者的,而对于早年没有体验被养育者全然关注的人而言,这本身就已经具有疗愈性了。 24:18 【!】如果咨询师挤占了你表达的空间,比起关注你他似乎下意识更爱自我表达——也许也是需要提高警惕的信号。 24:41 ② 心理咨询是一个保密和不评判的安全的地方,你可以倾诉所有内心的秘密,哪怕是阴暗的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面相都可以被理解和接纳。 25:21【!】如果咨询师有强烈的价值判断,你感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有压力,或者你总是体验到被评价的感觉。也许可以和咨询师讨论,如果确实难以说开,那也许这个咨询师很难带给我们帮助。 25:53 ③ 心理咨询师并不是花钱哄自己开心,而是勇敢者直面自我,自我成长的修炼! 最后!祝正在寻找心理咨询师的伙伴,都能找到让你感到信任、安全的咨询关系! 也欢迎你在评论区写下你在寻找咨询师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故事!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 徐林。 本期主题:解读来自潜意识的信件,梦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多梦的人,直到学了心理咨询,好像那些曾经光怪陆离的梦,都成了一封封灵魂寄来的未读消息,我也有机会看见那些等待被拥抱的自己。 所以当桃桃说,我们要不要聊一期梦的时候,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那让我们转台到无用书斋,开启这期的对谈正篇吧。期待这一期对谈,也会令你有冲动在心里默默拆开你收到的那些消息。 串台节目:「无用书斋」 桃桃的个人播客,以个人身份努力输出,希望找到同频的灵魂,大家一起共振,希望可以为平凡的生活带来启发,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满意、自我圆满,为远方不曾谋面的人带去慰藉。 节目主播:桃桃 top2本科+藤校硕士。喜欢读书和瞎想,播客《无用书斋》的主理人。瑜伽和冥想的入门小学徒。life-long learner。 本期内容Highlight: 02:12 你的梦里有气味吗? 03:27 “流血”的梦:正在逃避的健康问题 11:49 “找不到”的梦:学生时代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位置的不甘与惶恐 14:10 梦中的“坦诚相见”:渴望被看见和接纳 17:10 做了10年的“高考”梦:一切不作数,还要重来 20:15 相似的主题,也许情感的侧重点会很不同 —— 上台演出没准备、考试不会、比赛不行?:那些梦里的害怕、担忧与尴尬 24:22 心理咨询与梦:* 别把解释权交给咨询师,TA是来帮忙和启发的,梦的最终解释权永远在我们自己手上! 28:32 一起脑暴“考试梦”可以自由联想到的意向: * 迎接一个有压力的挑战; * 不得不,被迫要做的事; * 必须要考好的压力; * 这件事要被评价了的压力; * 满意的东西被剥夺了,不算数了,需要重新再来 :① “等上了大学就好了”“等工作了就好了”“等结婚了就好了”“等孩子上大学就好了”“等你退休就好了”……的东亚谎言;② 好的标准,随着权威的喜好,一直在提高和变化…… 34:36 东西找不到,火车飞机赶不上的梦:J人噩梦,也许P点也没事? 36:27 破碎的噩梦与儿时创伤,迷惘与焦虑(迷路)、恐惧(虫子、逃跑、躲藏、高、失控)—— 孤独、无助、恐惧躲藏的小女孩【堪比恐怖故事,胆小者甚听跳过!】 46:55 预言梦:因为预言梦,桃桃爸爸躲过一场车祸! 49:10 美梦与失落:梦里与暗恋的人在一起有多甜蜜,醒来就有多遗憾与失落,那些无法达成的青春期美梦。 53:50 梦比你更早知道你的成长:从躲藏到有力量抗争。 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梦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呀?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梦,以及你对自己梦的收获与解读。 那这期内容就这些啦。期待大家的分享!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Hi,伙伴们。这里是「安心空间」,一个我们可以一起学习重新养育自己,获得信任、安全与爱的地方。我是播客主理人,心理咨询师徐林。 这期播客是年前之前来做客过的同学Jade来到深圳,带来了很多他对我的好奇,以及她想要讨论的话题和问题,我们一起面对面的面谈。因为年后做了个宫腔镜的小手术,所以到现在才剪辑完毕和大家见面。 嘉宾代理主持:Jade INFJ绿老头,海归硕士,理工科出身,目前从事时尚教育行业。感性,总是会想太多,喜欢别人夸夸,对于感知和体验充满兴趣,冥想入门学徒,喜欢看展,在大自然里放松身心。近期专攻翻译,中国翻译协会会员,是一个有拖延症又有强迫症的典型处女座。 本期内容Highlight: 00:21 近况更新 02:30 === {正片开始} === 03:59 问题1:从北京到深圳,怎么下定决心换城市?勇气从何而来? 21:04 问题2:来了深圳后遇到哪些挑战? 29:54 问题3:心理咨询学到的东西心理咨询师自己会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32:32 问题4:什么情况下可以做心理咨询? 43:27 问题5: 35岁年龄对你来说有没有什么特殊感受?有没有想要得到却没有实现的东西,会给自己设限吗? 45:56 插曲:女子学校的经历对我们两个人不同的影响 52:21 问题6:面对35岁的生育ddl,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孩子?当自己久备不孕,能真正的为他人的怀孕而高兴吗? 1:01:18 问题7:心理咨询是不是心理按摩,会不会上瘾? 1:05:23 问题8:如何面对人到中间的孤独感? 如果你对这次的分享,有任何共鸣、感触、反馈或者疑问,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这里是「安心空间」,我们下期再见!❤ ~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