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还是一个充满怨念的妈妈,如今已经止不住要跟大家分享带孩子的喜悦啦! 以下是我很少听人提到、我自己却深刻感受到的6个灵性方面的种草理由—— Shownotes: 02:21 理由1:心轮打开,每天都在爱 06:51 理由2:海底轮大清理,与家族重新联结 15:35 理由3:与源头更近, 每天都在内观 21:18 理由4:“记起”三岁以前的自己,生命更完整 29:26 理由5:更懂如何养育内在小孩 39:00 理由6:阴性和阳性能量同时开挂 关注微信公众号「神爱玩财」 回复“母亲”,查看文章 「母亲恨孩子的18个理由」 回复“咨询”或“个案”,了解代际创伤深度疗愈 下载知识星球App,加入「章鱼觉醒」社群 向我提问,与志同道合的群友一起在玩耍中落地修行 爱发电上赞助
这是一期夹杂着四川话的播客节目,是Steve在全网被消失之后,我与他跨度很广的对谈。 话题涉及灵性、音乐、电视剧、梦和一些埋藏的感受,或许总有一个瞬间让你与我们共振。 1:01 大胆讲出儿时的方言,重新融合遗失已久的人格 11:23 最近失去了很多,但也意外地收获了更多 21:04 Steve不敢承认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背后是不安全感在驱动 31:04 如果自卑源于放不下自己的ego,那放下之后是什么感觉? 42:40 为什么人总是困扰于内心空洞?空洞其实是好事? 48:23 《最后生还者》对末日生存的想象是坚信人性的 61:23 随便翻开一本书,里面就写着宇宙发给你的信号 69:56 错误很少是完美主义,错误多了却是更好的状态? 77:58 为什么“让别人失望”如此可怕,尽管不可避免? 94:09 万物皆有时,活得太用力的人不信任宇宙的节奏 99:45 你还要经历多少次失望,才能对自己满意? 112:02 科学有一天会赶上艺术,艺术有一天会赶上精神 节目中提到的内容: ,作者Rick Rubin,中文版尚未出版 Steve关于Linkin Park的评论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E0UXACQ-ld6G2Q7S_5on9Q 《最后生还者》,HBO电视剧 歌曲<Chop Suey!>,由System of a down乐队演奏 爱发电上赞助
为什么说回方言,可能是疗愈过程里缺失的一块关键? 公众号:神爱玩财 微博:@神爱玩财Jess 社群:知识星球「章鱼觉醒」 爱发电上赞助
在这个冥想音频中,你可能会触碰到匮乏、不够、不配得的根源,去爱它吧。 Shownotes 00:01 本次冥想的介绍 02:49 正式冥想开始 44:51 社群交流 BGM Nikola Tesla 369 Code Music with 432Hz Tuning [alt text] 爱发电上赞助
这期是我和创业伙伴Milk的分手现场实录。我们谈论了彼此内在的“逃跑君”,细数相处过程中的珍贵时刻,乃至愤怒和遗憾。也会有欢乐和释怀流淌出来。甚至会想,今后找恋人或商业伙伴的标准可以是:能不能好好分离。 BGM 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 - Paul Simon 爱人错过 - 告五人 嘉宾 Milk,缪老师,播客「黄色柜子」 ShowNote 15:00 看到“真心”的第一反应,快跑! 21:00 不敢划清边界、表达愤怒是因为害怕分离 30:00 不生气的人会让人感到不安全和不信任 37:00 修行半天,修来个普通人 47:00 试着列下你的愤怒清单,能正式自己的欲望 55:43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保护机制 1:03:50 State Before Story 1:06:58 分手了,想对彼此说点什么吗? 1:15:00 来聊聊工作里曾经有过的愤怒 1:27:00 分手了,我便可以当个“坏女人” 1:36:44 只要是分手双方一定会有愤怒 1:37:19 觉知地分手,也并不会是捷径 01:41:19 你为什么会想跟我当朋友? 01:45:06 我们都活得很认真 01:47:50 各自修行,互相为伴 欢迎加入我们的走心交友社群「章鱼觉醒」,说不定你也能找到一个最后能好好分手的伴侣呢(不是 [alt text] 爱发电上赞助
Shownotes 02:14 为什么《妈的多元宇宙》就算剧透了也依然很好看 09:55 母亲愿意跟着堕落,才能真的拯救女儿 14:19 “我是你妈!”喊出的不是家长权威,而是和长大的孩子重构关系 31:10 看似软弱的丈夫,其实是最man、最坚韧的男人 42:16 代表虚无的贝果并非无厘头,其实充满深意 51:25 女儿陷入虚无的根本原因不是知晓一切,而是丧失关系 61:43 多元宇宙的设定真实反映了互联网生活的空虚与混乱 70:30 恨和愤怒表达出来,爱才有生长的空间 80:39 人们能接受人生选择的多元,却不能接受选择结果的多元 94:15 我们在现实里只是人口,在网上只是流量 99:14 为什么面对本质上虚无的宇宙,慈悲是最好的态度? 110:05 贝果有多荒谬,我们在上一辈人眼里就有多荒谬 嘉宾 Steve,播客《Steve说》主播,心理咨询师 Jess,播客《神爱玩财》主播,公众号@妈的讲真 梁鸿儒,家庭治疗师 凉意,播客《超智游戏》主播,非暴力沟通和亲密关系教育工作者 爱发电上赞助
身为新手妈妈的我,孩子快7个月才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爱,于是找非暴力沟通老师凉意复盘了一下,身为身心灵工作者,为什么正念、倾听、揣测善意,生娃后啥都不会了。 当然,一个多小时的聊天也只是这半年多的一个小小缩影。还有许多面向未来再谈。 Shownotes * 孩子七个月的时候我才第一次感受到巨大的爱 * 我的宝宝是不是也“应该”和别人的孩子一样睡整觉 * 心理工作者也要面对育儿也是复杂失控不确定 * 互相矛盾的育儿建议充斥着我的生活 * 是“太黏人”的孩子还是“需要爱”的孩子 * 养育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 * 原来不仅不同的宝宝有个性化需求,妈妈也是 * 养宝宝对父母来说都是在挑战各自的底层逻辑 * 现代育儿模式中的局限:科学主义与个人主义 * 补觉这件“对的事”为什么很难被重视 * 霸道总裁式的去帮助孕妈宝妈 * 一个相互约定如何照顾反馈的聊天系统 * 没有答案的状态让我有一份敬畏 * “事后诸葛亮”是条很大的豺狗 * 怎样帮新手妈妈能帮到点子上 爱发电上赞助
BGM: Eivør - Trøllabundin 这期再次聊到受施法冥想。 受施法终归是一种平等心。 乐并不比苦更高一筹,而阴影也永远不可能盖过光。 它们只是在同等长度的一呼一吸间,进行着能量交换,像是静脉和动脉的循环流转。 而苦与乐都只是原材料,心是炼金术师。 受施法是温柔的疗愈。 比起那些长时间沉浸式、宣泄式的创伤疗愈,受施法是细水长流。 因为呼吸是一来一回的,所以痛苦再大都不至于压垮我们。 就像每一次把头扎进痛苦的河水时,都有机会抬起头喘口气。 而有了爱的加持,下次再面对痛苦时,又能再敞开一点。 受施法也打破了许多修行人所固有的自恋,因为它的一个根本前提是: 我们并不是孤立的人。 奇怪的是,在我们钻进牛角尖、对自己百般挑剔、失去所有希望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去爱众生。 好像在人类的出厂设置里,天生就写着对他人的慈悲与关怀。 哪怕当下特别不爱自己,想到千千万万人也在受苦,反倒突然涌出许多爱想给出去。 [image description] 加入章鱼觉醒社群,即可听到「与母亲的关系」主题的受施法冥想。 爱发电上赞助
知名学者萨姆·哈里斯(Sam Harris)的著作《Waking Up》的中文版《活在当下指南》近期已经上市,这是学霸猫(俞立颖)和我(朱静姝)的合作翻译作品。我们的朋友Steve请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这本书的翻译过程,一起探讨了对”正念”、“灵性”的看法。 聊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回到当下的过程。 延伸阅读 1 《我对中风的洞察》,TED演讲者Jill Bolte Taylor,www.bilibili.com/video/BV1gs411z7PV 2 《唯识:新的意识科学》,作者杨定一 3 《知觉之门》,作者阿道斯·赫胥黎 4 《无名悲伤词典》:Xeno(细诺),www.dictionaryofobscuresorrows.com/post/16571284794/xeno 5 《我:弄错身份的个案》,作者杨定一 6 《能断金刚》,作者麦可·罗区格西 7 《活在当下指南》译者后记,book.douban.com/review/14109181/ 爱发电上赞助
从备菜到炒菜,一次根植于当下的深度对话。 Shownotes 1:00 录播客前的“备菜”过程 11:41 万事皆容器,搭好容器骂人也可以很安全 18:00 察觉到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困难的 22:22 脱离走脑,走心直面真实的需要 27:30 同理心到底是什么? 32:00 偏不想非暴力沟通的时刻 38:40 把Circling团队收到的负面反馈当成拓宽边界的机会 40:27 非暴力沟通的是“好人”人格,其它人格却想要乱来 48:00 存在即虐恋——人有追求不幸的权利,在不幸里也有愉悦 51:00 我们可以吹捧自己! 58:18 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远大于承受快乐的能力,舒展轻盈会莫名吓到我们 62:22 Jess:为什么会从非暴力沟通到Circling 70:10 无理取闹的样子其实是创伤被触发的样子 78:35 非暴力沟通初学者的不服:凭什么总是我去善解人意!? 82:37 情侣间翻旧账是因为曾经跨越了自己的边界 84:21 照顾自己很容易被引导成任性,不顾他人感受 87:25 像帆船纠正航向,偏着走,才能到你想去的地方 89:10 怎样找到最适合的提请求的味道? 93:57 非暴力沟通中容易被忽略掉的重要理念:自然的给予 100:20 去两个极端摆荡后,自然知道请求该怎么表达 107:53 We are we, we are one. BGM Snatam Kaur - Mul Mantra The Beatles - Here Comes the Sun 欢迎加入圈圈社群: circlingquanquan.com 爱发电上赞助
本期节目是Steve(心理咨询师,「Steve说」和「Man立」主播)跟我的深聊,从中你或许可以照见自己“被人喜欢”的渴望。而那份“不再讨好”的勇气,说不定会在退缩几步之后,毅然决然地到来。 Shownotes 04:21 有一天Steve突然很厌恶心理咨询这份工作 12:28 沉默的喧嚣就是心里有许多话,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23:21 我们现有情绪状态,故事只是赋予状态的解释 29:34 直面自我挑剔的“播客导演” 42:42 如果鼓励自己讨好别人会发生什么? 52:25 Steve因为说话太正被拒绝串台 61:44 坦诚地抱怨也有可能帮助到他人 76:25 袒露不那么伟光正的部分,可能会带来社会性死亡 80:21 死亡是纯粹而绝对的,能与之抗衡的只有值不值得 89:44 知名主播Tim Ferriss愿意自己现场成为来访者,暴露童年脆弱经历,让嘉宾示范部分心理学(IFS)的咨询过程 https://tim.blog/2021/01/14/richard-schwartz-internal-family-systems/ 92:23 成为别人的模范,只是做真实自己的副产品 98:15 聊到最后,我们依旧是希望被他人喜欢的 BGM Creep, Radiohead - Guillem Errando violin cover Brooklyn Duo - True Colors (Cello & Piano Cover) 爱发电上赞助
很多人心中都有两个小人,一个说“我要拼!”,一个说,“我要躺!” 回想我自己的奋斗历程,好像前者主导太多,如今后者患上了“勤奋后遗症”,一自律就反抗。 于是本期节目我请来了我们社群的一位“不愿勤奋”的带领者Ling,和勤奋做视频教人赚钱的Rachel,来一起聊聊勤奋和勤奋后遗症。 BGM "Everything Is Just a Mess" by The Brook & The Bluff Shownotes 06:00 你生命中最勤奋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14:50 一份迷思:“现在要是能像过去那样努力,就会更厉害” 18:00 勤奋只是特别小的一个因素,认知、能力、策略、方向或许更重要 23:03 内容创作者回看自己的作品,大多会感到不满(吗?) 30:06 我们为何有了“勤奋后遗症” 34:25 回不去毕业前的样子,恰恰是件好事 37:58 “苦”的美学意义 40:03 讲究传承的技艺里,都会用吃苦来达到“臣服” 44:43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和尼采的“超人” 47:35 自由的副产品是迷茫 50:23 说自己不勤奋,背后是“渴望活在深刻的激情中” 51:05 激情或时机或许会来得自然而然,但很多人都不敢等待,害怕“我不动就是在倒退” 58:07 两种压力,Distress和Eustress 64:04 放下“要做出惊世骇俗的作品”的压力 66:41 不勤奋也可以是一种主动选择 72:53 许多人把单打独斗视为理所当然,其实同伴支持很重要 79:03 社会一边歌颂勤奋,又一边推崇“毫不费力” 爱发电上赞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