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听前菜 “别人保研了,我还在为考研英语emo” “一打开朋友圈,以为全世界都在升级,只有我在原地掉线”—— 如果你也这样,别慌,这把“隐形排位赛”我们陪你打到决赛圈! ⏰ 时间轴 & 高能现场 00:13-02:23 开场:同辈压力大型共鸣现场 • 学生版“别人家的孩子”、社畜版“同龄人的年终奖”,总有一款戳你肺管子。 02:24-04:41 成绩焦虑:排行榜就是“血条” • 考好了=“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考差了=“落地成盒”; • 友情都靠分数维系?——“我当时觉得考不好他们就不带我玩。” 04:42-07:49 自评体系搭建指南 • 把“我好弱”改成“我还没到”——给自我评价加一根缓冲条; • 极端思考法:先想最坏最好,中间全是安全区。 07:50-11:17 朋友圈“报喜不报忧”滤镜拆解 • 保研、offer、高薪、发刊……全是高光截图,谁把崩溃录屏了? • 实用小tip:把“我好差”翻译成“他背后一定也熬夜到三点”,瞬间回血。 11:18-14:05 强者朋友=太阳,靠太近会晒伤 • 距离产生美,也产生自我; • “夏天太阳很毒,冬天太阳很暖”——学会调换座位,别硬晒。 14:06-17:30 友情里的“上下位”陷阱 • 一旦把自己放低位,差距就会像电梯一样“叮——”层层放大; • 真正的平等:他牛他的,我闪我的,光谱不同互不遮挡。 17:31-20:08 如何与“发光体”做朋友而不被灼伤 • 把羡慕拆成零件:哪些靠天赋、哪些靠努力,拆完就知道该买哪块零件升级自己; • 强者=身边活攻略,复制不了路径,复制得了经验值。 20:09-24:54 刻意练习“脱敏”:把情绪反应练成肌肉记忆 • 允许emo 3分钟,第4分钟开始写“成就清单”; • 从“我好差”到“他好强——我能不能问问他怎么做到的?”仅需30秒。 24:55-29:11 成就清单+夸夸群=回血双buff • 每月更新“辉煌文档”,深夜emo配BGM自带君临天下气场; • 把朋友的彩虹屁截图存相册,崩溃时翻一翻,比能量饮料还上头。 29:12-32:09 长期主义×时间魔法 • 把镜头拉远:十年后你还会为“研没保上”失眠吗? • 闭眼游戏:80岁临终回望,现在最想补救什么?睁眼=复活甲已穿戴。 32:10-35:11 环境外挂:把自己扔进“上进磁场” • 重点班效应:想摆烂都不敢,因为全班都在卷; • 利用“懒人易被环境带飞”体质,让图书馆、自习室、自律室友替你打鸡血。 35:12-39:00 具体动作打败虚无 • 身体优先:忙到没时间胡思乱想,焦虑自然断网; • 解情绪不如解问题——DDL才是最佳抗焦虑神器。 39:01-42:32 天赋会过期,努力可续杯 • 伤仲永警告:天赋不浇水也会被收回; • 可控事项列表:睡眠、运动量、看书页数、代码行数……盯死它们。 42:33-47:06 总结:把同辈压力变“同辈推力” • 压力→动力转换器:先允许,再拆解,后学习,最后升级; • 核心咒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金句速览 1. “他人之得非我之失,别人升级不影响我打野。” 2. “朋友圈是精修图,崩溃才是隐藏图层。” 3. “允许自己emo 3分钟,第4分钟开始写成就清单。” 4. “夏天太阳毒,冬天太阳暖——调座位,别硬晒。” 5. “天赋会过期,努力可续杯。” 📝 本期总结 同辈压力就像空气,看不见却无处不在; 但把它当毒气还是当氧气,阀门在你手里: • 先承认“我酸了”——情绪合法化; • 再把“他好强”拆成可复制的行动清单; • 最后把“我好差”升级成“我还没到”。 让我们一起记住:人生不是单排,是大型多人协作副本—— 有人负责输出,有人负责回血,有人负责探路。 你掉血时,别忘了身边还有队友,还有播客这个“移动泉水”。 评论区已开放,留下你最近一次“压力→动力”的转换瞬间, 我们一起组局,把隐形排位赛打成合作闯关游戏! 💡 彩蛋 听完仍觉得“道理懂,做不到”? 试试私藏“临终回望法”: 闭眼想象80岁临终前的自己, 想想此刻最遗憾没做的事…… 睁眼=复活甲穿好,立刻去做那件小事! 如果你还在复活倒计时,记得—— emo 合法,时长不限,但复活键也握在你手里哦
这一期我们来聊聊我们追求的“上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嘉宾栗子会在国考上岸之后选择放弃?为什么这份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铁饭碗”并没有让她开启快乐模式,反而让她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所谓的“好工作”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00:14-00:59 主题设定 & 嘉宾经历 • 本期主题:经济下行期,“上岸”就能一劳永逸吗? • 嘉宾栗子:国考成功→新训结束→主动辞职 01:19-03:25 为什么放弃“铁饭碗” • 工作内容、管理模式与性格/生活习惯严重错位 • “体面”≠“适合”,日子是给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04:11-08:52 考公路 & 新训大考验 • 焦虑驱动报名 → 意外高分上岸 • 800 米跑崩、鼻炎+感冒、手机没收、周日 4h 限时冲浪 • 靠“来都来了”续命三个月 10:08-12:46 正式上岗的落差 • 12h 夜班、边境调动、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 辞职那天“整个人突然松了” 13:29-16:56 关于“放弃” • 放弃≠懦弱,是自我意志的硬核表达 •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默念 100 遍 18:06-24:57 选工作 3×3 法则 • 能接受的内容/环境/氛围 • 薪酬覆盖个人&家庭支出 • 兴趣权重随人生阶段动态调整 25:37-37:37 社会期待 vs. 个人意愿 • 父母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沟通实录 • “不是上岸,因为我从来没在海里” • 允许不同声音存在,但请先让自己能自由呼吸 38:10-48:58 对年轻人的 5 条忠告 1. 先生存,再生活 2. 试错成本没你想象的高 3. 停止用别人的尺子量自己 4. 不要美化未选择的路 5. 向前走,别回头 金句速览 • “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 “放弃需要更大的勇气——坚持时所有人都支持你,放弃时才会听见反对。” •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 • “不是上岸,因为我从来没在海里。” • “学历本该拓宽选择,而不是收窄人生。” • “向前走,别回头;没有人会永远相信你,除了你自己。” 当你发现坐着的椅子让你很不舒服,不必因为“大家都坐着”而选择沉默和忍耐——站起来,走出去,所谓的“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或工作,而是你能让自己自由呼吸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主题1:公务员岗位选择与个人期望的差异 公务员岗位的工作内容、管理模式与个人期望之间的差异 工作环境与个人性格、生活习惯的匹配度问题 主题2:个人兴趣与社会期待的平衡 如何在追求个人兴趣与满足社会期待之间找到平衡点 个人意愿与外界声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坚持自我 主题3:工作中的身心压力处理 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如何处理身心压力的经验 工作与个人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主题4:就业市场中的个人职业规划 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出职业规划 如何在就业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主题5:职业转变的经验分享 从公务员岗位辞职后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对即将进入职场年轻人的建议和思考 很喜欢栗子姐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人不一定非要往高处走,人可以往四处走”。当时的她能留下,是因为她有能力,而后她选择离开,也是她用实际行动去感受、思考了,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谓”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当我们都在疑惑、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时?为什么没有在最苦的放弃了,却在正式入职之后辞职?为什么就业形势严峻却不要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为什么上岸了却放弃……”太多的疑问在我们的心头,而栗子姐给出了她的答案——因为我不觉得这是上岸,我从来没有在海里过。 这句话在我们任何纠结犹豫的时刻,都可以帮助我们回到自己回到最初的感受,我们到底置身何处,又打算去往何方?如果都没有想清楚目的地,又何必急着去赶车,去走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线路? 就像栗子姐说的那样,让我们向前走,别回头。 最后这段话是栗子姐想给可能困在现状里的朋友分享的一段话: “No one is coming 没有人会来承担你的痛苦,因为那仅仅是你的苦难。 所以停止向世界描绘你的监狱。 更重要的是:停止向自己描绘这个监狱。 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现在起身,走出去,因为监狱没有上锁。 最后,最重要的是:根本没有监狱。” 请大胆地打开房门,走向生活的战场或是舞台,我们是主演,最重要的是我们也是编剧! 写到这里窗外是瓢泼大雨,听着雨声写下这些文字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虽然现在是深夜,但是不知道我的听众朋友们,等你们打开这一期会是什么时候,那就祝大家早安,午安,晚安!😊
🎧 如果你也在「卷不动」和「躺不平」之间反复横跳,请听一位 81 岁爷爷的“超长待机人生”——他种菜园子、熬夜追剧、手写台账、跳欧阳春晓,把“活着”升级成“生活”。和爷爷聊完之后,我不禁怀疑:到底谁是年轻人啊? ⏰ 时间轴 00:13-08:39 我的童年到处都是爷爷的影子 • 爷爷清唱《敢问路在何方》,开口就让我的童年 DNA 动了! • 爷爷 65 岁确诊糖尿病的导火索:月饼太好吃了,完全停不下来,怎么办? • 现在只敢吃半个月饼,但一点不委屈:“留得健康在,不怕没饼吃。” 08:39-14:04 一路打怪升级的青年岁月 • 零下 N 度,脱袜子光脚过河,只为把文件准时送到。 • 20 岁就知道“工作留痕”:让领导签收后拍照留档,同步信息 。 14:05-25:17 “从 0 到 1”的信用社开荒记 • 带着一把算盘、一辆自行车,五年里给贫困村盖房、扭亏、放贷买粮。 • 爷爷版 OKR:半年盖好办公楼,五年内实现扭亏为盈。 25:18-34:00 菜园子才是“人生充电主线” • 退休 ≠ 躺平,凌晨 5 点下地,避开中文40℃ 高温,只为种种菜园子。 • 把茄子、黄瓜种成“夏日无限续摘”,收获的不只是菜,还有成就感。 34:01-51:59 健康小习惯贯穿日常生活 • 护眼:电视距离 2.5 m,25 W 灯泡写字,拒绝“电子包浆”。 • 睡眠:倒头就睡秘籍——“有事明天再想,天塌不下来”。 • 心态:“做人嘛,不要怄气”,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 爷爷用 81 年实测出一套“低能耗高幸福”操作系统: • 具体的事打败焦虑——菜要一棵一棵种,账要一笔一笔清。 • 微小的正反馈循环——今天黄瓜多结一条,明天就多一份起床动力。 • 把“尽人事”留给自己,“听天命”交给时间——没收成?明年再来,反正土地不跑。 所以,长寿不是 KPI,而是一场超长 RPG:主线明确(健康+热爱),支线丰富(象棋、电视、保健品),日常捡装备(茄子、玉米、台账本),偶尔翻车(月饼事件)也能满血复活。 今天的“现实版星露谷”存档就到这里啦。 耳机外的世界可能还在卷,还在堵车,还在催你交方案, 但爷爷把话筒递给我的时候,悄悄补了一句—— “先把自己这颗菜种好、爱护好,别的咱们慢慢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彼此施点肥嘿嘿~
小郭在节目结尾分享的她很喜欢的歌手的一段话,也送给听收听播客的大家,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无论你现在正在对什么感兴趣,我们都期待你发表你自己的作品。我们想象的事情是一开始都会很糟,但如果你一直做属于你的东西,事情最后都会变好,这个好不是指全世界都会超级爱你,而是会有一小群人爱你,但他们的爱很深、很有力量,那种力量会最后让你终于也能喜欢你自己。一直到最后,直到你不必证明任何事情,你还是那么喜欢你自己,这就是我们想象的事情,所以我们期待你们开始发表你们的作品,因为只有开始了,你才会察觉到有人在你从未想到的地方等你。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句话,也送给所有拥有敏感天赋、非常喜欢创作的人,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人在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等着你、支持你、爱着你。 我这档小播客也算这句话的一个实践小例子,所以如果你也准备想要创作,那就请大胆地开始吧!非常欢迎在我的评论区留言,我很愿意将这份善意和鼓励传递下去哦! 02:03-14:56 发现敏感 • 青春期自我意识觉醒,捕捉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 家庭外向 vs 自我敏感:逐渐意识到“我和他人不同” “小时候我被定义为爱哭鬼,长大后才明白——那是我的感受力在报警。” 16:36-22:32 敏感×人际关系 • 敏感=社交过滤器:自动筛掉消耗型关系,留下深度连接 • 同类相吸:敏感人互为“充电宝” “交朋友最难受的不是冲突,而是鸡同鸭讲;敏感让我们只和对的人深聊。” 23:09-31:49 敏感×创作 • 敏感=高分辨率镜头:捕捉人性的微表情 • 拒绝工具人角色,作品里的人物“离开了主线仍是完整的人” “世界糟糕透了——人被拿来用,东西却被拿来爱。” 33:31-42:44 敏感×社会结构 • 敏感是系统性压迫的警报器:能分辨“谁在伤害我” • 婆媳矛盾、职场 PUA 中的“伥鬼逻辑”一眼识破 “当你能共情弱者,你就知道刀该指向谁。” 43:21-58:41 敏感×自我认知 • 4 步拆解情绪:听取→区分事实/情绪→选择反应→记录 • 建立内部评价体系,停止把外界尺子往自己身上量 “自我是你与外界碰撞后被弹回来的那部分——敏感者看得最清楚。” 58:41-01:12:56 敏感×反脆弱 • 把敏感当疫苗:小剂量冒险→抗体→反脆弱 • 户外运动+自然充电:身体带动情绪,从池子扩容成海 “风会熄灭蜡烛,却助长火焰;我们敏感者选择做火焰。” 高敏感不是玻璃心,而是一台高分辨率雷达:当它指向外界,你能洞见真相;当它指向内心,你能照见自己——然后用创作、深度关系与微小冒险,把天赋活成铠甲。 以下是我们聊到的几个方面 1:高敏感性的自我认知 * 高敏感性个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过程。 * 高敏感性带来的优势和挑战,如对细节的敏感、对情绪的深刻理解等。 2:高敏感性与社交互动 * 高敏感性个体在社交中的体验,包括与人建立深层次联系的能力。 * 高敏感性如何处理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 3:高敏感性与创作 * 高敏感性个体在文学创作中的优势,如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细节的捕捉。 * 高敏感性个体如何利用自身特质进行创作,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4:高敏感性与自我成长 * 高敏感性个体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认知调整来促进个人成长。 * 高敏感性个体如何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和积极的态度。 5:高敏感性与社会适应 * 高敏感性个体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处理与社会规则的关系。 * 高敏感性个体如何在保持自我独特性的同时,适应社会环境。 本期提到的书籍: 《高敏感是种天赋》《被讨厌的勇气》《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主播碎碎念: 录制这一期播客的时候,因为下大雨,主播家楼上的排水系统出问题了,导致楼上被淹了,我家也开始漏水,但由于楼上好久没人住,于是大半夜主播在楼上帮忙(真的很有生活了)。不过和小郭聊完之后,我感觉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治愈!如果你也是高敏感小朋友或者大朋友,希望这一期播客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想法,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也会觉得“哇!高敏感真的是一种天赋耶✌”,那将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 我和小郭每次见面都会聊到缺氧哈哈,今年跨年在上海从前一年聊到今年,从玄学聊到政治。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总是过得非常快,我也总是想象如果能一直和好朋友待在一起,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最后再一次感谢一直以来陪在我身边的好朋友们,无论是以前我找你们寻求安慰,还是现在做播客,大家都给我了很多鼓励和支持,在朋友圈帮我宣传,很乐意和我一起录播客,人生得此友人,夫复何求!也希望大家都能和好朋友长长久久!快快乐乐!
这一期节目聊得很开心,一起登顶的经历让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而风雨交加的夜晚,则给了我们一次畅谈的机会,一切都是刚刚好。希望这一期播客,也能让你有点小触动。 当90度的陡坡让人手脚并用时,我们理解了「体面」的另一种定义——向前爬,就是胜利。夜爬的恐慌与热水泡面的救赎,像极了人生低谷的隐喻:黑暗不会因焦虑缩短,但温暖总在某一刻如期而至。 关于目标,玉子说「背包的轻重自己最清楚」,提醒我们分辨什么是「必需」,什么是「执念」。而情绪管理,或许就是承认「今天想当小狗」的坦率,和「换双筷子」的灵活。 * 真正的勇气是承认「我现在需要休息」。 * 夜爬法则:黑暗中的路,只能信任下一步。 * 「背包哲学」:带必需品,留空间给意外惊喜。* * 自我接纳从「允许今天不完美」开始。 * 情绪调节没有公式,只有当下的答案。 * 同伴的意义:不互相指责,只共同找路。 ⏰时间轴 00:00:28 特别企划:山顶小木屋中,一场未经设计的真诚对话 00:02:44 终极解忧公式:「能解决就不焦虑,不能解决更不用焦虑!」 00:03:40 健康才是长期主义:身体与心态,生活质量的双重基石 00:14:24 徒步者的顿悟:45分钟的坚持,换来云海日落的极致浪漫 00:22:38 人生隐喻:像海浪一样生活,波峰与谷底都是前进的节奏 00:28:38 关系真相:压力下的真性情,比一万次和平对话更深刻 00:31:09 心理疗愈:偶尔做一只小狗,用简单逻辑重构幸福 播客的shownotes使用播记(https://tools.thehowai.com/boji)❤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我们是否有勇气选择非标准答案的人生? 我的好朋友陆小葵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职业发展的传统路径是可以被打破的,从考研失利到放弃教师编制,总在尝试的她最终在银行业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一些讨论点: * 异地乡镇编的孤独:下班推门没有等你吃饭的人,出门没有陪你唠嗑的人 * 考研英语的阴影,一年后还记得第一篇阅读。 * 朋友是低谷期的防坠网,帮助我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 * 薪资≈精神损失费,但性价比要咱们自己核算。 * 五分钟通勤的救赎,体验下班还能看见太阳的日常。 * 领导只大五岁的优势:空调温度不用争吵。 * 从思想政治到金融理财,跨界的底气是考研自学的经济课。 * 父母态度转变史:从质疑到支持的关键是经济独立。 * 网点业绩压力像丛林法则,但至少规则透明。 * 运动解压哲学:累到极致反而清空焦虑。 * 稳定新解:能够支付错误成本的从容才是真安稳。 ⏰时间轴 00:00:23 放弃铁饭碗,陆小葵的银行业挑战引发身边人的热议 00:02:26 考研调剂与再考的心理斗争:差3分的抉择 00:04:30 勇敢转身:从考研到考编走向「世界尽头」的选择 00:06:52 银行招聘的偶然尝试,改写人生轨迹! 00:12:56 友情buff:职场「过来人」的助推力 00:22:05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选择:压力与机会的平衡 00:25:39 生活舒适与目标追求:回乡or闯荡的终极思考 00:32:35 职场幸福感:奶茶、麻辣烫与年轻同事的畅聊 00:36:43 生活自主权:选择与责任的终极命题 00:42:53 经济独立的自由:旅行与心安理得的底气 00:49:34 绝不后悔:选择所爱,享受所选,承担代价 shownotes使用播记(https://tools.thehowai.com/boji)
这一期是关于我和朋友们日常养生的一些小思考和小疑问,很多信息或许我们都听过,但是从未开始行动哈哈,所以希望听完这一期能让你在某一瞬间也产生触动,开始好好爱护在自己的身体哦! 速看版: * 规律晚睡伤肝,再充足的睡眠也无法完全补救。 * 朋克养生=心理安慰>实际效果。 * 做不到早睡早起?至少先规律作息。 * 运动搭子能让坚持锻炼的成功率翻倍。 * 运动后喝冰水=血管痉挛警告。 * 65℃以上热饮属于2A类致癌物。 * AI健康咨询可参考,但医生诊断不可替代。 * 三餐定时、饭后百步、心态平和、保暖防寒——健康四重奏。 ⏰时间轴 00:00:28 养生觉醒:年轻人不可忽视的身体素质! 00:01:24 不可忽视:「规律晚睡」还是会伤害肝脏 00:02:55 熬夜真相:事后养生补救更多是心理安慰 00:07:52 运动奇谈:从静止达人逆袭为跑步爱好者 00:08:44 神秘缘分:不加微信的运动搭子,妙不可言 00:13:47 医患关系:痊愈病人的笑容是最大动力 00:19:42 AI诊疗:我们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问诊 shownotes使用播记(https://tools.thehowai.com/boji)
Part 1|“低能量”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感觉这么累?(00:30-09:30) * 内容亮点: 定义“低能量”状态:不是懒,而是易疲惫、难进入任务状态 举例说明高能 vs 低能的表现差异(例如你们在不同领域中精力表现不同) 揭秘“隐性内耗”导致的能量耗散(比如:选项太多、拖延、自我怀疑) * 实操建议: 记录一天的“精力地图”——观察自己在哪些时段/场合最容易疲惫 精力笔记:什么活动让你觉得“累但充实”?什么活动让你“耗而无益”? Part 2|我们其实不是低能,只是能量被误用了(09:46-15:45) * 内容亮点: 高能量不等于全领域高效(比如“社交高能量” vs “任务型高能量”) 在某些环境我们反而被“误伤”了精力,比如职场开会、应酬、群聊压力 “精力错配”的表现:非任务高效型人,容易陷入“启动困难” * 实操建议: 做自己能量场景的分类笔记:“哪些场合让我掉电,哪些让我回血?” 明确精力使用优先级:1个主任务 + 2个支线,其他放弃(反向筛选法) Part 3|如何帮自己节能?低能量人类的日常破局法(15:55-25:30) * 内容亮点: 引入“反向设计”:不是从目标出发,而是从能量预算出发来定任务 工具类内容推荐: 时间盒子法(定时段做事,不求完成只求启动) 任务颗粒化(将“大目标”切成30分钟以内的小块) 降决策疲劳(早餐穿衣、选任务都有默认模板) * 实操建议: 晚上写“明天任务菜单”,不超过3个优先级任务 用“完成感”替代“完美感”:每天只做一件最重要的小事 Part 4|低能量人也能做成事吗?我们自己怎么做的(25:43-35:00) * 内容亮点: 你们各自分享一个亲身经验:在“特别低能”的状态下完成了什么? 过程不是“咬牙坚持”,而是调整了路径、策略或节奏 分享一次“用最少力气做成一件事”的策略小胜利(情绪鼓励型) * 实操建议: 构建个人“低能量救急包”: 低能量的那天,我该做什么?听什么?怎么快速恢复一点行动力? shownotes使用播记(https://tools.thehowai.com/boji)
”想象一下,你正在水里扑腾,岸边却有人举着相机喊——“记得收下巴!腿伸直!姿势优雅一点!“作为人的第一反应大多是:我都要淹死了,还管美不美? 可回到现实,我们把“优雅”换成了绩点、KPI、情绪稳定、松弛感…… 于是—— • 摔倒了第一反应不是疼,是“好尴尬”; • 项目黄了先自责“我怎么这么差”; • 连崩溃都要挑夜深人静,怕打扰别人的滤镜。 今天,我们拆穿“完美上岸”的神话: 1. 完美主义是怎样变成水里那块沉石的? 2. 为什么允许自己“不体面”,反而更快上岸? 3. 三个脱敏小练习,帮你把救生圈从石头换成浮板。 所以,先喘口气—— 点击播放,一起把狼狈活成勋章,把“别被人看见”换成“先让自己活着”。 无限向上,带你从落水到上岸,姿势不限,呼吸第一。 00:13-03:19 面子还是里子? • 落水先保命还是先摆 pose? • “体面”是谁定义的?答案:你自己。 “落难就落难,不体面就不体面——先喘气再谈优雅。” 03:20-05:56 完美主义=水中抱石 • 完美滤镜把 80 分拖成不及格 • 灾难化想象=贷款买悲伤 “你本来只要救生圈,却搬了块石头压自己。” 05:57-09:36 高标准≠高能力 • 先诚实盘点现有牌面 • 把“必须完美”拆解成“先完成” “对自己极度坦诚,是上岸前的最后一次深呼吸。” 09:37-13:18 允许失败=允许活着 • 长期成功≠零失误 • 把失败当勋章,而非污点 “活着就已经很厉害,其余只是 DLC。” 13:19-20:31 动态常态:成功与失败来回切换 • 打压式 VS 奖励式成长如何影响抗挫 • 情绪稳定不是平面直线,而是可控波段 “只有嘎掉的人才情绪稳定,活人都会波动。” 20:32-25:51 实操三件套 1. 写下你最内耗的标准→追问是谁的期待 2. 判断问题是否真实存在→不必解的题直接扔 3. 给崩溃设阈值:一周允许自己丧一天 “松弛感是水到渠成,不是演出来的。” 25:52-32:39 小剂量脱敏训练 • 休息日允许自己没电 • 摔跤后原地刷小红书:世界没塌 • 给自己情绪“电量 20% 警告”而非“强制满电” “允许先喘口气,再游向岸边——姿势丑一点没关系。” 落水时最紧急的是浮上水面,而非姿势优美;允许我们自己狼狈、失败、不完美,才能把一次性自救变成终身上岸的能力。 主要内容 主题1:逆境中的自我形象与实际解决方法 在逆境中是否应优先考虑优雅的解决方法。 分析面子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的权衡。 主题2:完美主义与现实困境 完美主义带来的焦虑和对实际问题解决的影响。 在困境中选择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的重要性。 主题3:情绪管理与自我认知 情绪波动对个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如何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主题4:社会比较与自我价值 社会比较对个人心态的影响。 个人价值不依赖于外界评价,而是内在的自我认同。 主题5:自我允许失败与成长 长期成功与失败对个人心态的影响。 今天的“狼狈自救指南”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啦 如果你正泡在水里,记得——先抬头,先呼吸,先让自己浮起来; 至于优雅,等咱们上了岸,再慢慢收拾也来得及。 节目下方有一条“不完美留言板”,欢迎你写下: “我最不体面却最管用的上岸招式”。 也许你的故事在未来就会变成别人的救生圈哦~
【 第 1 期】先去做,万一呢? 叮!您有一份勇气补给正在派送,请查收! ────────────────── 一、迈出第一步 00:00-01:00 按下录音键充满设备焦虑、话题焦虑、声音焦虑——但最终选择“先去做,万一成了呢?” 二、节目缘起 01:00-02:20 王律的回答:机会更偏爱先伸出手的人。 三、来点电子勇气 02:20-03:30 社交媒体的“全能幻觉”让门槛越来越高;本期播客想给客官来一份“电子勇气”。 四、对“先去做”的定义 03:30-04:20 先去做 ≠ 无脑冲;在不完美状态下迈出第一步就好。 五、新手小白勇闯阿布吉措 04:20-08:50 • 阿布吉措的“先去做”不是莽撞,而是评估风险后的勇敢一试:向导确认了安全底线,我们才决定继续。 * 真正的风景不在终点:没看到传说中的碧蓝湖泊,但风雪中并肩跋涉的回忆,更加珍贵 * 糟糕的天气,也可以成为风景的一部分:风雪让我们的徒步更艰难,也让登顶的成就感翻 六、失败的成本其实很小 08:50-10:20 但如果我的尝试失败了怎么办?这或许是阻挡我们去迈出第一步的重要难题。 七、行动方法论 10:20-13:40 1. 主线任务法:抓住主要矛盾 2. 倒推法:想进互联网做运营?现在补哪些能力 3. 刻意练习:把“表达/自信”当走路,摔着摔着就会了 八、互动与尾声 13:40-15:20 • 提问:最近一次“先去做”的瞬间? • 感谢您的收听,祝您生活愉快,我们下期见! 播主碎碎念:做起来确实比想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在做起来的途中,也有意外收获,例如本期节目的所有音乐都是在下在suno(https://suno.com/invite/@2944511350)制作出来的嘿嘿,找到suno也是因为在准备过程中意识到配乐的版权问题,在寻找替代方案的时候,发现了宝藏,脑海中的旋律不需要等到脑电波传输,现在就可以去尝试制作出来。关于播客的shownotes使用了这一次(https://tools.thehowai.com/boji)最后结尾的自制音乐希望可以给听众朋友们带了一点小小的乐趣,再一次感谢大家的收听,祝大家生活愉快!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