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卷
邀你一起释卷,各抒所见

Album
主播:
Rheya
出版方:
Rheya
订阅数:
4955
集数:
21
最近更新:
1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邀你一起释卷,各抒所见 释卷,听见。这是一档信谈书卷的节目。在这里你可以放下书本和烦恼,听见朋友们聊聊最近在读的书,现实或许不似我们所见,但故事如你所读。 我很好奇,从聊一本书开始,这里可以辐射出一个怎样的宇宙呢?每本书构成骨骼和肌肉,每个冒出的想法组成大脑,声音是血液,以每一期节目为食物,希望每位听节目的你都可以在这个宇宙找到平行世界的自己。 释卷宇航员 Rheya > 瑞士建筑师|费兰特迷妹|偏爱女性写作者|户外爱好者|内核稳定 释卷宇宙小贴士 > 节目不定期掉落,在失重的宇宙取决于心情和外力 > 宇宙树洞信箱: [email protected] > 宇宙社交小红书:Rheya 释卷宇宙闪现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Spotify,豆瓣FM (信号发射持续更新)
释卷的创作者...
Rheya
释卷的音频...

21 | 当下的力量:做个烂小孩儿,快乐就好

第21期 阅读《当下的力量》会让人被一种氤氲着的宁静的氛围包裹,至少在阅读的当下,读者可以体会到自我和意识合二为一的状态,会觉知什么样的状态、行为和场景是当下的,会逃离头脑中飘忽的小剧场,会忽略掉很多冗杂的情绪。 当我们感受到身体的紧张、压抑、不舒服的时候,请打开这本书。 当我们情绪上抑郁、失落、不开心的时候,请打开这期节目。 本期你将听到: ● 书中反复提到的概念: 开悟,倾听思维,戏剧事件,意识,死亡恐惧,痛苦之身,小我与本我,临在,臣服 ● 核心观点 ○ 你不是你的意识 you are not your mind ○ 过去和未来都是幻象,只有当下是真实的 the present moment is all we will ever have ○ 接受事物的现状 acceptance of what it is ● 进入当下小技巧 ○ 冥想:有意识地停下,呼吸,觉察内在反应 ○ 更少“自动反应”,更多“有意识的选择” ○ 准确描述自己的情绪 ○ 给自己留几分钟空白 ○ 运动 >聊天的人 Rheya < 不需要外力已经处在当下 Mia < 从当下的力量这本书开始慢慢学习灵修 >相关阅读 《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当尼采哭泣》[美] 欧文·亚隆 Irvin D. Yalom 《非暴力沟通》[美] 马歇尔·卢森堡 《悉达多》 [德] 赫尔曼·黑塞 《被讨厌的勇气》 [日] 岸见一郎 / 古贺史健 《臣服实验 [美] 迈克·A.辛格 《头脑特工队》 >音乐 Balance © Liquid Mind >Highlights 02:47 这本书是我开始了解灵性的启蒙 04:25 读《明朝那些事儿》王守仁的顿悟时刻酣畅淋漓 05:57 26岁开始尝试Vipassana冥想营惊到营长 12:20《善良的我们》具象化了我们头脑中的戏剧事件 16:51 情绪低落的时候很适合读这本书 22:30 当我们不再被内心的情绪折磨的时候,就实现了开悟 23:18 Being a piece of shit is fine and fun. 27:02 倾听思维就是在观看头脑特工队中自己头脑总部里的小人 30:31 痛苦之身会让我们身体感受到的痛苦远大于外界真实的事件 34:48 小时候的分离焦虑在我身上形成了痛觉烙印 42:46 《臣服实验》的作者面对任何事情都说是 45:44 配得感低是因为内心的ego太小了 49:00 接受失恋的事实,观察自我痛苦的感受 50:54 头脑中回放过去的画面是非常耗能的,关掉后台程序 56:21 情绪是天气,而我们自己是背后的蓝天 01:01:03 全身扫描或者Freeflow会帮助我们进入心流,减缓身体疼痛 01:01:47 注意力非常集中的运动会帮助我们进入当下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Rheya

67分钟
99+
1周前

20 | 索拉里斯星:当AI 拥有意识,在梦里重逢,睁开眼挥手

第20期 随着deepseek模型开源被广泛热议,而在这之前很多人拥有了chatgpt作为自己的赛博恋人。AI已经不再只是以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是用来播放音乐,调控家居等作用,甚至可以作为出门旅行的导游,实时导览带我们逛景点,并且选择自己的母语,而不再会因为语言而限制自己对一些景点历史的了解,损失异国出行体验。我们可以问AI一些情感上的困惑,也可以准确描述自己身体的症状,他们会对不复杂的病症给出准确的治疗和恢复健康的方法。 无处不在的AI让我想到了几年前被种草的这本书《索拉里斯星》。 本期跟研究理论物理的朋友聊到了: ● 故事简介(剧透慎入,但莱姆老师的作品经得起剧透) ● 当AI拥有了意识会发生什么? ● 科学的局限 ● 人与不可知的相遇 ● 莱姆的”伪经“ 【我们有听友群啦,欢迎来玩儿:添加小助手微信:shijuan-rheya】 >聊天的人 Rheya < 正在适应有AI的世界 大师 < 研究物理 >相关推荐 《完美的真空》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provocation》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 《路边野餐》斯特鲁加茨基兄弟 《潜行者》1979年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飞向太空》1972年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索拉里斯星》2002年 史蒂文·索德伯格 《他者的消失》 韩炳哲 >音乐 Эдуард Артемьев © Слушая Баха 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 (BWV 639) © Johann Sebastian Bach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Rheya

62分钟
99+
1个月前

19 | 死于威尼斯:对美祛魅,酒神来了也别喝断片儿

第19期 《死于威尼斯》是一位追求秩序感,崇尚道德,满负声誉的作家阿申巴赫在威尼斯旅行中遇到了一位年轻的美少年,因着对美的痴迷逐渐沉沦,在与欲望抗争的过程中内心的太阳神和酒神两种声音撕扯着,最终走向生命终点的故事。 这篇短小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于生命力与衰老,美貌与丑陋,欲望与道德的思考。 本期你将听到的内容有: ● 创作者们殊途同归的辛苦劳作 ● 瘟疫的隐喻与死亡的宿命 ● 追求美与对美祛魅 这次聊天我们从天明聊到天黑,沉静下来讨论着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思忖着其中让我们困惑的话题,也试图从自己的视角来理解这则故事。 聊天的最后,身为创作者的我们认同创作是一个枯燥的苦力劳动,但也会期待我们可以在伏案工作的同时允许自己小酌两杯,跳脱出原有的秩序,尝试同酒神对话。 也希望读过这个故事之后的我们都能勇于接纳自己的本性,接受不完美,这样才能更好地包容他人。 【我们有听友群啦,欢迎来玩儿:添加小助手微信:shijuan-rheya】 >聊天的人 Rheya < 审美还在被太阳神约束心却向往酒神 呆呆 < 对于拧巴扭曲人类情感情有独钟 李同学 < 从来不看文艺电影被按头看了魂断威尼斯觉得还不错 >相关阅读 《悲剧的诞生》尼采 >音乐 Love is here © Bjorn Andresen 魂断威尼斯 © 杨千嬅 >Highlights 03:15 身为半个创作者,对晚年的阿申巴赫的状态深表理解 05:27 作者托马斯曼从威尼斯旅行归来根据亲身经历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10:17 我用道德感强迫自己并不怎么样的躯体仍然保持旺盛的精力 14:31 阿申巴赫一直在自我反思,跳出身体观察自己的行为 17:08 创作的痛苦远大于他带给我的快乐 25:30 有时候美是需要被引导的 29:30 威尼斯是宏伟与阴暗狭窄并存的城市 36:30 阿申巴赫看来,获得成就的自己才能欣赏塔齐奥的高贵的美 40:10 我为什么没有资格去体会他这样的快乐呢? 43:20 智性的审美真的更高级吗? 49:00 阿申巴赫跟塔齐奥擦肩而过,塔齐奥的笑让他沉醉 53:30 世界上有一些勾当暗流涌动,自己内心的小邪恶显得理所当然 57:25 陷入爱情让人产生一种迷思,觉得自己会百毒不侵 01:06:20 人要勇于接纳自己的本性 01:07:00 我们不要追求道德上完全没有瑕疵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Rheya

68分钟
1k+
2个月前

18 | 鱼翅与花椒:食物和语言均可表达自我

第18期 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语言习惯是性格最直接的外化。当我们初识新人,初次约会,或者因为兴趣爱好结识新朋友,最常做的事情便是一起吃饭。选择共同喜欢的食物,或者亲自下厨招待对方,约摸一餐之后,便会对对方建立起外形之外的印象,比如是很擅长引导话题的开朗外向的人,或者不善言辞的腼腆害羞的人,对诸事都有自我的评价体系的果断坚决的人,或者温和谦逊更具包容心之人。喜辣之人大约直爽,清淡口味之人或许自律,会做饭的人更加注重享受生活,经常吃快餐的人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本期你将听到三位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有关食物的故事: ● 不同语言如何描述食物口感 ● 饮食文化能否定义身份边界 ● 无所不吃的中国人 ● 父母辈的饥饿记忆 作者扶霞·邓洛普写到:”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也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让我免受未知事物的威胁。” 愿大家好好吃饭,认真生活。 【我们有听友群啦,欢迎来玩儿:添加小助手微信:shijuan-rheya】 >聊天的人 Rheya < 不喜欢吃醋的山西人 Tando < 刚从美食荒漠英国回到美食荒漠瑞士的四川人 Yves < 在茶餐厅被广东阿姨嫌弃吃太多的瑞士人 >相关推荐 《风味人间》(1-5季) 《人生一串》 《寻味东西》[英] 扶霞·邓洛普 《you are what you eat》 >音乐 成都 © 韩红&黄绮珊 >Highlights 02:15 四川人和瑞士人一起来聊美食 09:37 英国国籍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女性在四川当厨子 10:12 在英国买到签名版之后在扶霞的ins看到了照片 11:52 瑞士人第一次中餐的经历 13:38 山西人第一次吃tata 19:35 处理食材的刀法影响食物的口感 20:48 瑞士人不太会用很多形容词描述食物的口感 26:15 白人饭也有人爱? 27:29 Only barbarians eat salad 31:19 “一个农民没有吃过的东西他一辈子都不会碰” 37:02 当我们都走出成长的地域,味觉的癖好有改变吗? 39:33 社交媒体上证明自己在瑞士的照片:雪山配泡面 45:08 喜欢阿拉伯的菜但不认同他们的文化 50:20 发现世界的丰富性,用入乡随俗的心态去接受不同的饮食 52:29 什么都吃的中国人却总是”病从口入“ 56:21 根深蒂固的饥饿记忆导致报复性饮食再导致吃出病来 >声音落在 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 Spotify,豆瓣FM >互动平台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红书:Rheya

69分钟
1k+
3个月前
释卷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