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7/ 控制饮食好难!减脂后,我们靠自己的努力又吃胖了

这次终于要来聊饮食啦! 谁都知道想要身材变好,控制饮食是必须的。但说到控制饮食,从最早的“节食”、“生酮”到“16+8”、“轻断食”、“碳循环”…… 能坚持下去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反正我们俩是做不到的。一个肉食动物,一个碳水脑袋,不舍得放弃食物带来的快乐,就是我们减肥路上的绊脚石。 这回就来聊聊,我们如何一口一口把自己吃胖的,然后又是如何通过运动和控制热量摄入,在今年启动减脂的。 叠个甲:这次是个闲聊局,不是饮食瘦身的严肃科普局,我们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储备还非常浅,更多的就是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身为两个减脂尚未成功的人,我们也不实在没有资格来“教”大家啥。 ----------------------- 我highlight一下这次聊天中Guide让我深有感触的几个观点: 1)如果说运动的过程就能带给我们快感,那饮食减脂的快乐只有在看到自己瘦了的时候才能获得。 2)你可以选择线性的改变饮食习惯,也可以选择阶梯式的。 3)自己能适应和坚持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那它就是不适合你的。 4)对减脂塑形需要设定合理的目标,Guide金句——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5)减脂期后如何维稳同样非常重要。 ----------------------- 最后是Eddy 对此次话题的总结: ❤️为了自己喜欢的人去减肥是非常勇敢的!这不叫媚男,这叫牛掰! ----------------------- 分享一下Guide做的减脂餐⬇️ 祝大家想要减脂的目标必成!想要饱口福的吃得开心!

59分钟
2k+
1年前

EP36/越山向海接力赛,这部公路片你会打几分?

我突然想说一句特别烂俗的话: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越山向海…… 每次聊这个话题,我和Guide都会争论起来。我甚至问过他:“你和我参加的是一场比赛吗?” 不可否认我对这个比赛是带着双重滤镜的。 首先,索康尼在2021年接棒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的金牌赞助,这事确实是我主导推进的,当时历经数月的调研、汇报、争论……最后拿到赞助权,诸多细节不再展开,就是真的,不容易。 从2021年到2022年,四场赛事虽然场场波折不断,但也都落地了。在马拉松赛事全面停摆的那两年,越山向海可以说是给了数千名跑者一个珍贵的赛事体验。正是如此,索康尼这个名字也随着比赛的知名度的增加而被更多人熟知。 为了让这个“投资”效益最大化,我们当时也与很多媒体、博主合作,通过他们去放大赛事的能见度,让赛事本身的魅力在跑圈扩大影响面。从结果导向来看,我觉得这步棋没有下错。 当然我也一直听到各种对越山向海赛事的质疑和批评,其中不乏索康尼品牌的好友,还包括和我最亲近的Guide。“封闭”和“跑圈KOL自嗨”,是的,由于比赛本身门槛较高且是邀请制为主,导致很多这样的声音出现。当我退出品牌站在局外去看今年的越山向海时,我觉得,这么说也没错。 可我同时也是一个参加过越山向海的跑步爱好者,2021年,我和Guide、大布、寅正、永宏组了“索康尼观光团”代表公司出战,当时我们给自己定了“TOP100”的目标,最后我们也拼命实现了。那是一场对我来说非常宝贵的经历,我非常真切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也看到了很多热血的、生动的画面。 也许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所以后劲更大。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样,会在完赛对这两天的细节回味很久。当时我们记录分段预估时间的那张皱巴巴破烂烂的纸,我还贴在上海家里的墙上。 大家对一个比赛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也是2021年的我没有想到的。但如果你问我,时光倒转到2年前,我还会去推动这个赞助项目么?我一秒钟都不会犹豫,会。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去参加越山向海,我还会去么? 我想不会了。因为我对这个赛事的感情太过复杂,就像我对索康尼这个品牌一样。我不确定再去参赛获得的会是快乐还是难受。 关于这个比赛的赛制,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大家可以直接听播客了解。如果你参加过越山向海,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感受,我们喜欢说真话,也喜欢听真话。 爱大家。 2021年12月出发前准备的海报、时间表,还有橙子在公司许愿墙上给我们画的画像⬇️ 开幕仪式上我们合影时又摆了这个姿势⬇️ 没有下雨就不能叫越山向海⬇️ 当时我们5个人的战靴⬇️ 那一次的越山向海,是我们的强风吹拂,我们都尽了全力⬇️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号码薄,只有它后来拥有了一个相框。 奖牌好美对不对⬇️ 和索康尼团队的合影,我们在跑的时候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眠不休,这些人真的太棒了,我想念大家。

59分钟
99+
1年前

EP34/ 聊聊我们的运动偶像和各自喜欢的运动博主们

这一期是松弛的闲聊,时长也破了我们的记录(上次最短,这次最长……)。如果你是跑步时听,可以调整到1.5的倍速嘿。 有多少男孩子是看了NBA之后迷上了乔丹、科比……然后开始热爱篮球,有多少跑者会把大迫杰作为偶像,去激励自己更严肃地跑? 在我们刚开始接触一项运动时,能够帮我们解决困惑的不再是百度,而是各大精英选手和运动博主的分享。 在面对训练深感疲惫、受挫、想放弃的时候,一篇干货或一碗鸡汤,你更需要哪个? 今天的话题就是围绕着这些“运动意见领袖”而展开的,聊聊那些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运动明星,以及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的大Pro和运动博主们。 每一位有实力、热心分享、富有人格魅力的运动者,无疑都是一座灯塔,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照亮了多少人。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喜欢的运动达人和大神。 再叠个甲:在这期节目里我们大肆评论了很多运动员的长相和“作风”,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讨论一下个人偏好,如有冒犯还请大家一笑而过。 预告一下,下一期不出意外我们应该会复盘一下2023上海马拉松的参赛体验,再下一期我们会把这次没来得及聊的话题聊完——那些给我们力量的运动题材文艺作品。 大家可以提前把自己喜欢的运动类电影、动画、书籍分享到评论区,我们会在两周后的播客里念出来,和我们自己的心头好一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 ⬇️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 ⬇️约纳斯.温格高(中间,右边是金牌副将范阿尔特) ⬇️早期出道时的施瓦辛格 ⬇️罗尼·库尔曼(Ronnie Coleman) ⬇️铁三运动员 Jan Frodeno (老杨) ⬇️铁三运动员Lucy Charles ⬇️中国铁三领军人党旗 感谢大家的收听与喜爱!开车请注意安全,跑步请注意呼吸,上班摸鱼请注意老板。

77分钟
1k+
1年前

EP33/不要「因噎废食」:理性对待运动带来的受伤问题

叮!准时更新!这期的话题是犹豫要不要开始跑步或开始跑步不久的朋友会特别关心的——受伤问题。 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在说,跑步伤膝盖。 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我认为是一部分人给自己“不想运动”找的心理安慰。不可否认,的确有很多朋友因为过于激进的训练、过度疲劳缺乏休息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但很多时候,科学地对待训练,是能够避免伤病发生的。 运动疾病也不是洪水猛兽,因为一次伤病就放弃运动,有点“因噎废食”。 学习一些实用的人体医学知识,寻找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帮助,找到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和恢复训练,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远离伤病。 每一个赛场上都有矫健的老者,他们向我们证明了运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增益,也成为了我心中的榜样。希望自己也可以那样一直到老了都还能跑,奔着这个目标,我们更要秉持“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科学、理性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最后再次补充一下,我们俩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分享的信息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讨论(对了这期是Guide主讲,我只是在自己的知识盲区疯狂补课而已,要批评就批评他【狗头】)。 髂胫束综合症的病理位置⬇️ “跑者膝”的问题剖截图⬇️ 一起运动吧!爱你们~

49分钟
99+
1年前

EP32/让运动“纯粹一点”有多难?这期我们超敢讲!

(希望前司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高层不要来听这期播客,我怕气到你们。) 这个话题,我们私下两个人一直就会聊到。这次决定在播客里聊,还是因为最近追了《我可以47》这部「体能综艺」。从而我们想要去探讨:是不是在国内目前的大环境和运动氛围下,无论体能综艺、运动品牌、体育赛事还是运动博主,大家都很难去做到“更纯粹”? 就拿《我可以47》这档综艺来说,一开始看先导片有多期待,看完第二、第三集就有多失望。聚集了这么多体能高手,却看不到太多体能的角逐,反而热衷于国内真人秀的套路,真的让怀着期待来看的我们感觉无趣。 如果做一档更纯粹的体能综艺,就一定不会成功么? 做一个专注专业产品的运动品牌,就一定没法实现盈利么? 马拉松不在奖牌上卷、不大摆流水席,就没有吸引力么? 运动博主不整活、不搞那些博眼球的手段,就没有观众缘么? 四个灵魂拷问,我们试图去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尽然全面,非常主观甚至偏激,但我却觉得这我们迄今为止聊得最痛快的一期。 也许我们俩个人都是非常理想化的人,并不是我们看不清现实,而是在看清现实后,我们仍然很固执地想去追随理想——人们真心喜欢运动本身,传播运动的快乐,一群懂运动、爱运动的人去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更多人走近运动、爱上运动。 无它。 2020年巨石强森主持的体能节目《泰坦游戏》⬇️ 韩国体能综艺《体能之巅》⬇️

62分钟
1k+
1年前

EP31/半马PB!看来MAF跑步训练法有点东西的

这期播客终于剪好了…实在很抱歉,因为最近每周末都在比赛,我们不得已又鸽了一期。 这期乘着上周跑完成都马拉松(半程)的兴头,来聊聊关于这次参赛的感想。这也算是我这大半年用MAF慢跑训练的成果验收。 去年第一次跑半马的成绩是2小时3分,上一次的成绩是1小时52分,这次成都半马Guide给我做私兔的情况下,跑出了1小时48分,PB了3分半。 这个成绩,对于很多跑友来说不值一提,但结合我的年龄、跑量、身体条件来说,已经是个令人满意的答卷了。我也感受到MAF训练法带来的收益。 我跑步的进步来得极其缓慢,但就像Guide在这期播客里说的,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不要总是去跟别人比,赋予进步更多耐心,把战线拉长远一些,这样才是普通人能坚持继续跑下去的良性心态。 除了对成绩的复盘,我们还就这次的参赛感受展开聊了些对赛事文化的想法。仍然是非常想感谢热情的成都群众,这是我今年跑过的原生氛围最棒的一场马拉松,热烈的加油和鼓励,绝对是我认为比赛体验里最重要的部分,当然完赛包里的小零食也很让我开心。 这里附上关于MAF的简单说明: 所谓MAF训练法,就是在不超过“最大有氧心率”的情况下,做有氧耐力(比如慢跑、骑行等)训练。最大有氧心率的公式为:180减去你的年龄,例如Eddy今年20岁,那么Eddy的最大有氧心率就是180-20=160,那么Eddy每次慢跑训练的最大心率就不能超过160(根据个体情况可以±5/10)。 这个心率下,刚开始的跑步一般人会觉得太慢了,但通过长时间的控心率跑步,MAF的配速会逐步提高,我们的有氧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最后,还是要唠叨一下,我们选择MAF,只是因为基于我们的目标和现状,这是比较适合我们、且我们能坚持下去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我们鼓励所有人都选择MAF。 如果你对提高成绩有明确目标,那么建议你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体能状况请教专业人士帮助你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和课表。 如果你只是想要通过跑步来减脂和减压,那么,也可以忘记所有这些训练方法,用让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去跑就好。 对了,这一期中间有些地方会听到楼下小朋友的笑声……不知道听上去会不会有点诡异,我们也很苦恼,窗户都关上了还是能听到。 感谢大家的包容……如果听感上不适,我先表达歉意(正在考虑如何改善录音环境和设备)。

54分钟
1k+
1年前

EP29/好神奇!我们真的有点喜欢上越野跑了

上周末,我们俩菜鸟完成了宜昌本地的一个越野跑比赛(20公里组)。说出来很好笑,之前我们一起参加过2次越野比赛了,但每次跑完都说——“以后再也不报越野跑了!” 因为每一次的体验都很虐,对于在路跑这件事上还不算太差的我们来说,越野跑过程中的疲劳、恐惧和屁降,提供给我们的只有挫败感。 但看到就近有比赛,我们还是【又一次】报名了。神奇的是,这次完赛后,我和Guide很有默契地说了同样的话——“看看后面还有什么近一点的比赛可以参加”。 这期播客我们就想聊聊,为什么这场比赛让我们真正喜欢上了越野跑。 我们会大胆分享自己在这几场越野跑中的经验和心得,但我们不是专家,只是都不能说入门的菜鸟两只,所以这里提到的装备和跑步知识,纯属唠嗑,非常欢迎越野跑的老鸟和Pro来评论区给大家一些更专业的指导。 我们想做的就是为更多和我们一样的新手们提供一点心理建设、安全提醒和完赛信心。 越野跑的季节到了,这是一项迷人而危险的运动,准备好了嘛?那就进山吧! -------------------------------------- 第一次跑,没有专业装备👈👉第三次,有了自己的越野鞋和背包 一路拍美景,还有森林里的小可爱 哈哈是谁屁降了我不说! 完赛撒花!希望下次还是好天气!

60分钟
99+
1年前

EP28/唠嗑局|E人I人,运动大不同?

最近MBTI 16型人格测试太火了~ 说实话要讲清4个维度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但外向(E)和内向(I)相对就很明确和易于理解。 做完测试后,我们突然想来聊聊,在运动这件事上,E型人和I型人是否也会有偏好?篮球、足球、跑步、游泳、骑车、铁人三项、高尔夫、网球、滑雪、飞盘…… 这些运动哪些是E人友好、哪些是I人友好呢? 我们还盘了盘几个主流运动领域的著名运动明星,乔丹、科比、范志毅、纳达尔、波加查、温格高、谷爱凌……他们到底是E人还是I人?——当然,全部讨论都是凭我们浅薄的认知盲猜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叠甲自救声明: 1/ 每一项运动都有它的魅力,有些运动我们相对了解多一些,但有的可能我们了解甚浅有所误读,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各类运动爱好者共同探讨; 2/ 因为我和Guide都是I型人,所以对E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然准确,但!E人是(社交)世界中的光!在我眼中,E型人往往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我们不能没有E人; 3/ 无论哪项运动,都有E人和I人同时在玩,我们只就“概率”问题做一期唠嗑。想尝试某项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好奇”,但能坚持下去一定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人格测试”。 ------------------------------- 以下从知乎上摘取了一段MBTI 4个维度的解释,给大家作一个补充。 1.维度一:内向(I)——外向(E) 内向的人倾向于于自己独处,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善于倾听,比较关注自我内部的情况,外向的人喜欢把精力投入到外面的人或事上,善于社交。 2.维度二:感觉(S)——直觉(N) 在面对同样的场景和问题时,感觉性人才和直觉型人才的注意力和信息获取渠道是不一样的,感觉型人格更加注重事物本身,注重细节,擅长记忆,能清晰的记录大量数据、概念、定义,对待任务会按照规章办事。 直觉型人格更加注重“第六感”,善于通过零碎的信息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势,喜欢跟着感觉走,善于突破显示,也容易失败重来。 3.维度三:思维(T)——情感(F) 从决策方式上来看,思维型人格相较于情感型人格更加理性。情感型人格更喜欢从自我价值观出发,做自己认为对的决策,而思维型人格则更加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坚持一视同仁,不会轻易被情感左右,做决定时也不会注重决策过后人的情绪体验。相较于思维型人格来讲,情感型人格更具有人情味。 4.维度四:判断(J)——理解(P) 从生活方式来看,在工作中,有的人的桌面相对整洁,办公用品摆放也井然有序,而有的人则杂乱无章。前者则是典型的判断型人格,他们的目的性较强,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理解型人格,则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比较灵果也比较开放,但是容易优柔寡断。 感谢大家的收听、订阅和分享,你们的留言我们都有认真看,感谢鼓励我们、喜欢我们、批评我们、帮内容纠错的朋友!假期快乐!

62分钟
99+
1年前

EP27/运动品牌的线下零售困局还有出路吗?

(这一期是昨天坐了7个小时高铁回来爆肝录制通宵剪辑出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现在进商场,越来越多是为了吃饭,顺便逛个街; 走进商场运动品牌店的人,大部分并不运动; 小城消费者想去店里看看新款跑鞋,却往往发现店里根本没有货; 店员能够具备销售技巧,却往往没有专业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电商还如火如荼的时候,运动品牌的线下零售行业却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为了让产品看上去“贵一点”,每个品牌都会在店铺形象和陈列道具上不惜重金,然而大部分运动品店都在面对客流不足、产品与人群偏差等问题。 也许很多门店“在那儿”,但它们活得并不算好。 这个终端的问题其实在之前的工作中也一直在困扰我们俩,作为品牌营销人和产品人,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终端之痛。 今天我们只是作为消费者和局外人,用更轻松的方式来聊聊我们看到的运动品牌零售困局,以及我们能想到的解决方案。 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线下体验不会死,我们期待有更好的形态出现,关于最后我们提到的项目,也欢迎有兴趣的资方来找我们聊哈哈!! 鞋类多品店Foot Locker ⬇️ 运动多品店DICK‘S SPORTING GOODS ⬇️ 健牧户外,专注越野跑和路跑产品⬇️ 创立于1997年的老牌户外多品店三夫户外⬇️ 小城市的运动品牌店,很少能看到专业跑鞋⬇️

71分钟
1k+
1年前

EP26/纪录片推荐|雷神克里斯用6种极限挑战告诉我的事

今天是开开心心的聊天局,我们特别想聊聊最近看的一部国家地理出品的6集纪录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挑战极限》(Limitless with Chris Hemsworth)。 克里斯就是雷神的扮演者,这部纪录片中,每一集都有一个关于运动、健康或长寿的主题,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需要通过挑战对应的极限考验,去体验藏于人类体内的潜能,探索常保健康的奥秘。 “长寿和健康”并不是一个无聊和遥远的话题,至少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是不会觉得无聊的。我们俩每看一集都会有很多感叹,也一次次次提醒自己,坚持运动、保持学习,都是人生中极其有价值的事。 每一集的看点除了最后让人屏息期待的极限挑战,还有很多深入浅出的知识点,以及……这可是雷神啊!动不动就脱掉上衣,不看看(^-^)合理么?咳咳~ 这里我把6集的挑战都罗列出来,欢迎大家听完这期节目在投票区选出你最想尝试的挑战!(因为只能有5个选项,最后一集的衰老体验就不列入选项了) 第一集:高空走吊车 第二集:冰冷海水里游泳 想到就浑身打颤的极寒海域游泳挑战⬇️ 第三集:断食 4 天 第四集:高空缆车爬绳30米 挂在空中一样是在快速消耗体力⬇️ 第五集:不借助工具徒步原始森林 第六集:感受衰老后的生活及死亡 穿着特制老年服的Chris正在适应自己的“衰老”⬇️ 感谢大家的收听,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订阅一下,如果有任何建议也欢迎留言给我们。 这里是迪谈盖论,Eddy & Guide的沙发聊天局,来了就一起喝点汽水唠嗑吧!

73分钟
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