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健身100天之后,身材到底会有怎样的改变? 伴随着热血的BGM(需自行脑补哈),Eddy健身打卡100天成果验收的这期节目终于上线了!如果你也有开始健身的计划,或对健身的效果充满疑问,那么可以来听听我们这期的分享。 我在这里先贴一下100天前后的对比照片,需要说明的是,before的照片亦不是我们俩最胖的时候,其实在健身打卡之前,我们已经有2年左右的规律有氧训练,包括跑步和骑车。所以,这里展示的只是加入力量训练后身材的变化。 其实我们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弹眼落睛的样子,也许在这个过程里对饮食控制得更严格的话效果会更明显,但那样的生活方式对我俩来说都很难持之以恒,也会让很多人对健身的效果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真正要做到脱胎换骨,我认为力量训练仍然是要以年为单位的。 感谢Guide一路的陪伴,让我从一个对健身知识极其无知的小白一路慢慢成长。最大的感悟是:健身塑型是一门学问,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对自己够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现在只能算小学毕业吧,未来也会继续坚持健身,健身房里那个身材很棒的大爷就是我的榜样。 如果想看更多训练视频也可以关注其他平台“艾迪布鲁斯”的账号。大家有关于健身的体会、感悟或者任何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感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 这是Eddy的BEFORE & AFTER ⬆️ 这是Guide的BEFORE & AFTER(对不起左边照片略有点……) 觉得背部练得还可以!⬆️ “以后可以不用手遮住我腰上的肉肉啦!”
Hello大家好!Eddy&Guide新一期的吐槽局说来就来了! 之前我们俩的共识是要减少吐槽向的内容,多输出一些经验和干货,但是在日常运动过程中确实遇到很多现象让我们觉得不吐不快。这一期我们会说到的健身房“七宗罪”,说实话真的苦其久矣!当面不好意思去说,背地里吐槽我们可不客气了!哼(就是这么怂)。 用“七宗罪”来命名,主要是希望我们今天的吐槽能有条理一些,不要想到哪说到哪,所提及的心态、现象和行为,当然不至于到“罪名”那么严重,我们自己也都不可避免的犯了其中的一些错误,所以,比起高高在上地审视,更多是在自省和反思吧。 先回顾一下七宗罪到底是哪七条,我们的顺序也是按照这个来的: 傲慢 嫉妒 暴怒 懒惰 贪婪 暴食 色欲 每个人对“学习”和“修养”的重视可能是参差不齐的,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发现,其实只要两个字就够了——谦卑。意识到自己不够好并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在公共场合会顾及他人感受而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本质都是谦卑的人“理所应当”的作为。 健身先健脑,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获得自己理想的身材。 对了,我们小宇宙的订阅人数已经突破500人了!一开始只有十几个订阅的时候,我会幻想这里就是我们和一群志同道合远方朋友会面唠嗑的客厅,有朋友来了,我们就一起聊天分享观点。现在这个客厅要容纳500多个人哎,好壮观我的妈呀。 感谢所有订阅和收听我们节目的朋友,谢谢大家的支持。
不知道收听我们播客的朋友里,有没有在运动品牌工作的产品人和品牌营销人。 如果在其他平台有关注我们的话,可能会知道我和Guide以前是服务同一个运动品牌的同事,他是产品经理,我是负责品牌市场营销。所以我们这期就想来聊聊各自熟悉的领域,也分享一下运动品牌产品推广背后的故事。 但是我们录完这期之后才觉得,“产品经理”和“品牌营销”这2个话题太大了,一期播客根本聊不透,也聊不完。这次就先开个头,后面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会把这个大的话题里没聊到的部分拆分一下继续聊。 以前我们工作时,很喜欢说一句话:产品为王,品牌为后。每一个既叫好又叫座的campaign背后,都是产品人和品牌营销人的相互信任和紧密合作。 产品经理这个活好干不好干?不妨听Guide来介绍一下他之前的工作内容,然后代入一下自己~我感觉这活不好干,但很带劲儿很有价值感!当然,还是得看公司文化(这部分没忍住吐槽了好多)。 对我们做Marketing的人来说,一盘好的产品是制胜的前提,但如果不能精准洞悉目标人群、提炼清楚沟通信息、出品优质物料、布局合理的时间节奏、找准传播媒介……那么好产品也可能会“泯然众人”。 啊……没想到挖了个大坑,关于产品和品牌我真是表达欲爆棚。因为没有写稿子,所以很多观点表达得有点凌乱,语言组织得也不够严谨。大家如果以后任何想要讨论的欢迎留言,有不同观点也欢迎理性讨论。 感谢收听和订阅《迪谈盖论》的朋友们。 (在订货会上发言的Eddy⬇️) (在线下活动上为大家讲解产品的Guide)
最近一些骑行“暴徒”和骑行事故的视频,激发了我们的表达欲。这期播客我们会聊聊自己对某些骑行爱好者的看法,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刚入门的新手谈谈开始骑公路车要注意些什么。 要不要戴头盔?要不要上锁鞋?怎么减少零速摔的发生?怎么判断车的尺寸和设定适合自己?是不是一定要去做fitting?骑行比赛适合新手参加吗?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不妨来听听这期的聊天。 也想再针对最近看到的视频多说几句。我们俩都喜欢骑车(尤其是Guide),看到骑行同好,自然感觉很亲切很开心。但这次看到上海苗江路那个占据机动车道逆行团骑的视频,我是无法抑制我的愤怒的。这些人心里大概都觉得自己在比环法,组团骑刷出了个新纪录也一定会迫不及待发到社交圈里沾沾自喜吧。 会不会有刚开始骑车不久的小白也跟在这样的团体里骑?我们不知道。追求速度是很多人爱上骑行的终极原因,满足虚荣心也没什么可讨伐的。但完全无视交通法规、无视他人路权、无视生命安全的做法,我们无法认同。其实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就好了,但作为两个普通骑行爱好者,我们还是不想看到越来越多因为忽视安全而导致的骑行事故发生。 被拉爆不丢人,无视安全才丢人。能有更多人爱上骑车,让这项运动在国内更健康地发展下去,才是作为爱好者最想看到的盛世。
哎,这是我到现在为止剪得最难受的一期播客。 其实我很喜欢这个话题,因为它和我们俩曾经的工作息息相关,是我们一直想在播客里好好聊的一个话题。那么多国际运动品牌进入中国后为什么只能转型做运动生活而不能死磕专业运动?我们真的不具备这样的群众基础,让深耕专业的品牌饿不死么? 但这次我自己没有聊好。不知道是哪个节点哪句话触发了我的应激反应,后来的很多对话我都带着情绪,从而没有好好去聆听Guide的观点,自己的表达又挺没逻辑的。 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当我们在谈全民运动时,我过分纠结在“年轻人”这个群体上(犯了我自己最讨厌的错误),仿佛只有年轻人喜欢的运动才算全民化。可是遍地可见的广场舞难道就不是全民运动的星星之火么?。 关于乒乓球,我也想先跟乒乓球爱好者道个歉。如果我提前去了解一下这项运动现在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可能也就不会在节目里说那些无知的话。其实除了大爷们,乒乓球在小红书刷不到的地方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很多社群、品牌都组织了有趣的乒乓球赛,去助力这项国球运动的发展。 跟大家透露一下,这期节目原本长度有近90分钟,最后呈现给大家的被我剪到了60分钟,所以听的中间,可能有些语句的衔接会有点突兀感。但我权衡了一下,还是想把那些会让我自己感觉不适的发言剪掉。 就当是抛砖引玉吧,也希望听听大家对全民运动的看法,大家随意留言交流! 对了,感谢小宇宙对「迪谈盖论」的推荐,我们的订阅已经成功突破400了,虽然和几千几万的那些厉害的播客没法比,但我很满足!很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喜欢,下期我会好好努力的。
最近天气太热了,我们聊聊游泳吧,希望听着可以凉快点(用意念降温)。 先恭喜新晋蛙王覃海洋在本次世锦赛上狂斩5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比赛视频,覃海洋的动作效率太高了,我觉得我的蛙泳和他的蛙泳完全是两种运动。蛙泳人的骄傲!(别莫名其妙的喂!) 最近我们健身房的游泳池全面“沦陷”了,暑假班的小朋友把游泳池塞得满满当当,我们自己就去长江里跟冬泳协会的大哥大姐们一起游。但在公开水域游泳的恐惧,一点也没有减少。为了铁三比赛,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公开水域游泳一定要带好跟屁虫,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虽然游泳从未成为“潮流”运动,但绝对算得上是全民运动,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夏天还没结束,一起去游泳吧!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游泳时的欢乐、尴尬、暴躁片段~
我先预警一下: 本期播客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1. 中间逐渐分贝提高,戴耳机听的朋友请注意适当调低音量; 2. Eddy的温柔人设和Guide的知性人设将在本期彻底崩塌;(也许本来也没有) 3. 中国足球和坤坤莫名躺枪,先给球迷和iKUN道歉,如果有来听的话…… -------------------------------------------------- 我们这期播客聊的是徐云,如果不认识这个名字的话,大家可以先去B站搜索一下“徐云流浪中国”。一个江西小伙子,从2020年开始骑旅,是B站同类型账号里的顶流。今年他更是骑出国境,将冰岛作为此次行程的目的地。但7月19日,徐云在他的VLOG里突然宣布他将停止骑旅。 在找徐云的照片来配这期节目封面时,我正好在听一首叫《Golden Gate》的歌。其实徐云也没有什么质量高的照片,都是大家看视频的截图。他的VLOG里,一旦出现美好的景色,弹幕里就就会刷“愣着干嘛,快截屏啊”。 我看着徐云骑行路上的截图,一人一车,苍茫大地,生火做饭,那些日复一日的单车天涯的日子,看似无比浪漫,实际上苦得要死吧。 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会问Guide:“徐云更新了么?”如果更新了,我们就会在晚饭的时候一起看,名副其实的电子榨菜。 现在他不再骑游了,决定去拍田园生活。其实徐云还在,视频也还会更新,想看他的话,一样能看到的。在录播客时,我也一直在跟Guide吵,我觉得那些因为他放弃骑行而很生气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 但很奇怪的是,我刚刚看照片的时候突然就泪目了(一定是这首歌太催泪了)。看徐云骑游VLOG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了,任何习惯被戛然而止都会有不舒服吧,哪怕是一对相看两厌的夫妻,真的到离婚的那一天,还是会心痛。 那种苦兮兮的骑旅生活,真的让我去,我也不会去的。但是看徐云的视频就觉得很有意思,哪怕这一天波澜不惊,就看他唠叨一路,也挺好的。“在路上”的那种悲壮感,就是容易制造“偶像”。可能不自觉的,我也寄托了一部分情感在他身上。为他这个决定辩解的背后,其实我自己也会想——“你怎么能不骑了啊……” 好啦,收起这份感性。本期播客依然是想到哪说到哪的唠嗑,然后我和Guide争论的部分可能过于激烈,大家可以调小音量听,尽量不要STOP好嘛,因为我觉得结尾部分,Guide老师的发言挺棒的。 如果吵到大家,真的很抱歉,提前鞠躬~
Hello大家好!今天我们特别想来聊聊上周刚追完的网飞韩综《海妖的呼唤SIREN:survive the island》(没错,努力蹭热点)。 这部综艺是我强迫Guide跟我一起看的,因为在小某书上它的讨论度太高了,屡次刷到之后我的好奇心也爆棚了。关于这部综艺为什么会那么火,谁在为之热血沸腾,除了女性的力量之美,我们还有哪些思考,在这期播客中我们会逐一讨论。 但因为谈到女性力量这个话题,我们忍不住又扯远了一些。我自己觉得男女平权的问题很难聊,所以在节目里涉及到的讨论,其实只是我们的闲聊,并没有仔细斟酌过,希望不会冒犯到男性或女性。我们的焦点还是在“运动”与“力量感”上。 如果你也看过《海妖的呼唤》,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还没有看过,那我们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毕竟,现在这样的综艺真的还绝无仅有。
Hi Hi!隔了一周又和大家“见面”啦。上周因为我离开了几天,没有录成播客,对不起~(其实Guide努力solo了一段,如果大家感兴趣以后我悄悄放出来。) 因为上两期讲骑车和环法的互动很好,也有不少朋友来问想要入坑骑行该怎么选车,嘿这个话题可撞到Guide的“high点”上了,毕竟作为一个喜欢研究捣鼓装备的8年老鸟,他踩过的坑都可以说三天三夜(谢天谢地我们有海鲜市场)。 那今天我们就针对性地聊一聊公路车的选择以及新手必入的骑行装备,希望能够给想要入坑的新手一点参考。但所说观点也都是个人经验,如果和专业人士所述不符,大家就听个乐。 在播客里Guide提到的几款耐力型公路车,如果有朋友想了解更多,可以自行复制名称⬇️去相应的官方或第三方平台搜索: 捷安特GIANT defy 美利达斯特拉MERIDA scultura endurance 闪电鲁贝Specialized roubaix 崔克TREK domane 最后,虽然播客里Eddy一直在说要换车,但理智最后还是战胜了感性~我还是很爱我的“芝麻”,闪电鲁贝真的是一辆新手友好的公路车。 比起看上去帅,我更希望自己能骑得更远(别听,没钱换车的自我安慰而已)。 祝大家都能选到适合自己的公路车,入坑愉快,注意安全!
如果你不是骑行爱好者,看环法自行车赛肯定会让你昏昏欲睡……因为这就是我曾经的感受!但如果你是公路车迷,就一定会了解环法在所有自行车赛中的巅峰地位。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所有狂热的公路车迷心中一年一度不可错过的狂欢。 7月1日,环法开赛了。承接上期聊的骑行,我们决定做一期赛事特辑(去年,我们俩是隔空一起看的直播,今年可以坐一起看了嘻嘻)。关于今年的成绩预测,我们在播客最后也大胆妄言了一把,看看我和Guide谁能押中吧! 16:25 石头路面摔车画面 17:12 观赏性很强的团队计时赛 23:09 谁不想摸摸波加查的呆毛 28:35 弗鲁姆和康塔多 36:33 历劫的雅各布森 48:05 “盘爷”卡文迪什冲线 51:58 波加查和温格高 55:48 实力雄厚的英力士车队 59:40 狂热的环法观众
Hello大家好呀,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骑行。 Guide想聊骑行是因为他真的是个很多年的骑行爱好者,对自行车运动员如数家珍。而我想聊,是因为目前骑行堪称社媒平台上最热门的运动之一。大家玩小红书的话也许会有体感,女生只要发骑车的内容,就有流量(除了我,我的90公里骑行vlog点击还只有几百…)。 但录完后,我感觉在一期节目里其实蛮难兼顾硬核干货和现象讨论的,两边也都没有说的太清楚。所以自己感觉有点小遗憾。 所以这期节目的前半段,会听到关于自行车的几种分类,以及对于骑行安全的探讨。后半段是针对骑行爱好者的几种“主流评价”我们的看法。 大家是更喜欢听干货还是现象讨论呢?可以听完这期播客告诉我们,以后我们再深挖。 最后,推荐大家有时间去看看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部纪录片《环法自行车赛:逆风飞驰》,是一部很优秀的运动题材纪录片,能让大家更细腻地感受到自行车赛的残酷和魅力。
Hello~我们终于更新了,因为上周末的比赛这次录播客推迟了两天(对我们都是现炒没有预制菜…)。趁着比赛的余味还在,赶紧跟大家唠唠这次参加鱼梁洲铁人三项赛的经历。 总的来说,这次比赛我们俩都还是有蛮大的遗憾的,Guide因为对水温低的情况预(zi)估(wo)不(peng)足(zhang),从游泳环节就乱了节奏,导致后面的连锁反应,最终险些没有破三,收获PW (个人最差成绩);作为首铁,Eddy的参赛过程其实挺顺利的,但却因为过于保守的比赛策略而与站台擦肩而过(意难平啊555555)。 但其实不管是遗憾还是惋惜,两个人能一起完赛已经很棒了,Guide骑车的照片还被公众号选用了。一场比赛我就一张骑车照,他有50几张,大家评评理! 同一天在尚湖原本也会有铁三赛,党旗老师也去了,但由于雷暴雨的影响,比赛当天早上宣布熔断,非常可惜。举办铁三比赛真的不容易,天气、水域、车道都有要求。感谢主办方的努力,能让铁三爱好者有赛可比。和其他运动不同,如果没有比赛,铁人三项爱好者其实是很难自己完成一个完整的换项体验的。 我们是Guide和Eddy,两个铁三爱好者,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因为我们的分享对铁三感兴趣,因为这是一项充满魅力的运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