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的复盘终于来了!我们有太多想跟大家分享的了,所以本期节目又是超「长」发挥。如果是跑步时听可以试试倍速播放。 这次聊到的人和事,涵盖了我们这3天的行程:24号晚上胡老师的箱根驿传分享会,25号的上马体博会,以及26号的比赛。前半部分更多的是谈谈我们看到的人和品牌,后半部分是关于赛道本身的感受。 很开心能够见到认识的以及素未谋面的朋友们,很开心听到大家给我们的加油,很开心能完成全马PB,也很开心这一年有了这样圆满的ending. 对了,这期我们做了个新的尝试:视频版播客。播客同期录的视频也会在阿B的账号「艾迪和盖德」。 最后,如果你有去现场观摩箱根驿传的打算,可以关注一下今晚19点45分 FredHu胡老师的直播,也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希望大家喜欢这期唠嗑,感谢关注:) -----------图---------- 出发前77和我跟东方明珠合影⬇️ Guide陪我跑完全程⬇️ 喜欢这次的照片!我爱上马摄影师! 携手冲线的瞬间被抓到了555 谢谢跑野的老孙在终点迎接完赛的跑者⬇️ 我们的战靴⬇️ 周杰伦在惬意地吃大白兔雪糕⬇️ 呵呵⬇️
这一期是松弛的闲聊,时长也破了我们的记录(上次最短,这次最长……)。如果你是跑步时听,可以调整到1.5的倍速嘿。 有多少男孩子是看了NBA之后迷上了乔丹、科比……然后开始热爱篮球,有多少跑者会把大迫杰作为偶像,去激励自己更严肃地跑? 在我们刚开始接触一项运动时,能够帮我们解决困惑的不再是百度,而是各大精英选手和运动博主的分享。 在面对训练深感疲惫、受挫、想放弃的时候,一篇干货或一碗鸡汤,你更需要哪个? 今天的话题就是围绕着这些“运动意见领袖”而展开的,聊聊那些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运动明星,以及现在我们比较关注的大Pro和运动博主们。 每一位有实力、热心分享、富有人格魅力的运动者,无疑都是一座灯塔,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照亮了多少人。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喜欢的运动达人和大神。 再叠个甲:在这期节目里我们大肆评论了很多运动员的长相和“作风”,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讨论一下个人偏好,如有冒犯还请大家一笑而过。 预告一下,下一期不出意外我们应该会复盘一下2023上海马拉松的参赛体验,再下一期我们会把这次没来得及聊的话题聊完——那些给我们力量的运动题材文艺作品。 大家可以提前把自己喜欢的运动类电影、动画、书籍分享到评论区,我们会在两周后的播客里念出来,和我们自己的心头好一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 ⬇️斯蒂芬·库里(Stephen Curry)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 ⬇️约纳斯.温格高(中间,右边是金牌副将范阿尔特) ⬇️早期出道时的施瓦辛格 ⬇️罗尼·库尔曼(Ronnie Coleman) ⬇️铁三运动员 Jan Frodeno (老杨) ⬇️铁三运动员Lucy Charles ⬇️中国铁三领军人党旗 感谢大家的收听与喜爱!开车请注意安全,跑步请注意呼吸,上班摸鱼请注意老板。
叮!准时更新!这期的话题是犹豫要不要开始跑步或开始跑步不久的朋友会特别关心的——受伤问题。 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在说,跑步伤膝盖。 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我认为是一部分人给自己“不想运动”找的心理安慰。不可否认,的确有很多朋友因为过于激进的训练、过度疲劳缺乏休息或者一些意外情况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受伤,但很多时候,科学地对待训练,是能够避免伤病发生的。 运动疾病也不是洪水猛兽,因为一次伤病就放弃运动,有点“因噎废食”。 学习一些实用的人体医学知识,寻找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帮助,找到伤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和恢复训练,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远离伤病。 每一个赛场上都有矫健的老者,他们向我们证明了运动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增益,也成为了我心中的榜样。希望自己也可以那样一直到老了都还能跑,奔着这个目标,我们更要秉持“循序渐进”的运动方式,科学、理性地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最后再次补充一下,我们俩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分享的信息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讨论(对了这期是Guide主讲,我只是在自己的知识盲区疯狂补课而已,要批评就批评他【狗头】)。 髂胫束综合症的病理位置⬇️ “跑者膝”的问题剖截图⬇️ 一起运动吧!爱你们~
(希望前司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高层不要来听这期播客,我怕气到你们。) 这个话题,我们私下两个人一直就会聊到。这次决定在播客里聊,还是因为最近追了《我可以47》这部「体能综艺」。从而我们想要去探讨:是不是在国内目前的大环境和运动氛围下,无论体能综艺、运动品牌、体育赛事还是运动博主,大家都很难去做到“更纯粹”? 就拿《我可以47》这档综艺来说,一开始看先导片有多期待,看完第二、第三集就有多失望。聚集了这么多体能高手,却看不到太多体能的角逐,反而热衷于国内真人秀的套路,真的让怀着期待来看的我们感觉无趣。 如果做一档更纯粹的体能综艺,就一定不会成功么? 做一个专注专业产品的运动品牌,就一定没法实现盈利么? 马拉松不在奖牌上卷、不大摆流水席,就没有吸引力么? 运动博主不整活、不搞那些博眼球的手段,就没有观众缘么? 四个灵魂拷问,我们试图去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尽然全面,非常主观甚至偏激,但我却觉得这我们迄今为止聊得最痛快的一期。 也许我们俩个人都是非常理想化的人,并不是我们看不清现实,而是在看清现实后,我们仍然很固执地想去追随理想——人们真心喜欢运动本身,传播运动的快乐,一群懂运动、爱运动的人去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更多人走近运动、爱上运动。 无它。 2020年巨石强森主持的体能节目《泰坦游戏》⬇️ 韩国体能综艺《体能之巅》⬇️
这期播客终于剪好了…实在很抱歉,因为最近每周末都在比赛,我们不得已又鸽了一期。 这期乘着上周跑完成都马拉松(半程)的兴头,来聊聊关于这次参赛的感想。这也算是我这大半年用MAF慢跑训练的成果验收。 去年第一次跑半马的成绩是2小时3分,上一次的成绩是1小时52分,这次成都半马Guide给我做私兔的情况下,跑出了1小时48分,PB了3分半。 这个成绩,对于很多跑友来说不值一提,但结合我的年龄、跑量、身体条件来说,已经是个令人满意的答卷了。我也感受到MAF训练法带来的收益。 我跑步的进步来得极其缓慢,但就像Guide在这期播客里说的,不妨多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不要总是去跟别人比,赋予进步更多耐心,把战线拉长远一些,这样才是普通人能坚持继续跑下去的良性心态。 除了对成绩的复盘,我们还就这次的参赛感受展开聊了些对赛事文化的想法。仍然是非常想感谢热情的成都群众,这是我今年跑过的原生氛围最棒的一场马拉松,热烈的加油和鼓励,绝对是我认为比赛体验里最重要的部分,当然完赛包里的小零食也很让我开心。 这里附上关于MAF的简单说明: 所谓MAF训练法,就是在不超过“最大有氧心率”的情况下,做有氧耐力(比如慢跑、骑行等)训练。最大有氧心率的公式为:180减去你的年龄,例如Eddy今年20岁,那么Eddy的最大有氧心率就是180-20=160,那么Eddy每次慢跑训练的最大心率就不能超过160(根据个体情况可以±5/10)。 这个心率下,刚开始的跑步一般人会觉得太慢了,但通过长时间的控心率跑步,MAF的配速会逐步提高,我们的有氧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最后,还是要唠叨一下,我们选择MAF,只是因为基于我们的目标和现状,这是比较适合我们、且我们能坚持下去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我们鼓励所有人都选择MAF。 如果你对提高成绩有明确目标,那么建议你根据自己的目标和体能状况请教专业人士帮助你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和课表。 如果你只是想要通过跑步来减脂和减压,那么,也可以忘记所有这些训练方法,用让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去跑就好。 对了,这一期中间有些地方会听到楼下小朋友的笑声……不知道听上去会不会有点诡异,我们也很苦恼,窗户都关上了还是能听到。 感谢大家的包容……如果听感上不适,我先表达歉意(正在考虑如何改善录音环境和设备)。
准时更新!上周因为要驱车前往上海金山比赛,所以播客停更了一期,正好这期就可以跟大家聊聊艾迪首场标铁的完赛感受。 几个月前我们一起去襄阳比铁三,我参加的是半程标铁距离,门槛相对会低很多,也是一个新手友好的距离。这次终于完成了一场标铁距离,即:1.5KM公开水域游泳+40KM自行车+10KM跑步。 两年前在金山沙滩上观赛后默默种下的心愿,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和Guide再次聊起这次的比赛也是笑声不断。虽然比赛过程里也有些小波折,但瑕不掩瑜,完全不影响整体的感受。我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报名下一场铁三比赛了(并没有)! 如果播客听完还不够,在RED上可以搜索“艾迪布鲁斯”找到我们,我在那里发了一些关于比赛的文字记录和视频。 完赛后和中国铁三领军人党旗老师合影⬇️ 金山赛区的骑车赛段很爽!⬇️ 羡慕Guide有冲线(摆拍)照片⬇️ 好不容易凑到了我自己三项的照片⬇️ 换上快速鞋带果然对快穿跑鞋有点帮助⬇️ 完赛庆祝!⬇️ 这期播客上线的日子正好是我18岁的生日,很开心能在这个有点小特别的日子来分享这场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比赛。感谢关注我们的每一位朋友,蛋糕大家随意享用~
上周末,我们俩菜鸟完成了宜昌本地的一个越野跑比赛(20公里组)。说出来很好笑,之前我们一起参加过2次越野比赛了,但每次跑完都说——“以后再也不报越野跑了!” 因为每一次的体验都很虐,对于在路跑这件事上还不算太差的我们来说,越野跑过程中的疲劳、恐惧和屁降,提供给我们的只有挫败感。 但看到就近有比赛,我们还是【又一次】报名了。神奇的是,这次完赛后,我和Guide很有默契地说了同样的话——“看看后面还有什么近一点的比赛可以参加”。 这期播客我们就想聊聊,为什么这场比赛让我们真正喜欢上了越野跑。 我们会大胆分享自己在这几场越野跑中的经验和心得,但我们不是专家,只是都不能说入门的菜鸟两只,所以这里提到的装备和跑步知识,纯属唠嗑,非常欢迎越野跑的老鸟和Pro来评论区给大家一些更专业的指导。 我们想做的就是为更多和我们一样的新手们提供一点心理建设、安全提醒和完赛信心。 越野跑的季节到了,这是一项迷人而危险的运动,准备好了嘛?那就进山吧! -------------------------------------- 第一次跑,没有专业装备👈👉第三次,有了自己的越野鞋和背包 一路拍美景,还有森林里的小可爱 哈哈是谁屁降了我不说! 完赛撒花!希望下次还是好天气!
最近MBTI 16型人格测试太火了~ 说实话要讲清4个维度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但外向(E)和内向(I)相对就很明确和易于理解。 做完测试后,我们突然想来聊聊,在运动这件事上,E型人和I型人是否也会有偏好?篮球、足球、跑步、游泳、骑车、铁人三项、高尔夫、网球、滑雪、飞盘…… 这些运动哪些是E人友好、哪些是I人友好呢? 我们还盘了盘几个主流运动领域的著名运动明星,乔丹、科比、范志毅、纳达尔、波加查、温格高、谷爱凌……他们到底是E人还是I人?——当然,全部讨论都是凭我们浅薄的认知盲猜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叠甲自救声明: 1/ 每一项运动都有它的魅力,有些运动我们相对了解多一些,但有的可能我们了解甚浅有所误读,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各类运动爱好者共同探讨; 2/ 因为我和Guide都是I型人,所以对E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然准确,但!E人是(社交)世界中的光!在我眼中,E型人往往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我们不能没有E人; 3/ 无论哪项运动,都有E人和I人同时在玩,我们只就“概率”问题做一期唠嗑。想尝试某项运动的原因可能是“好奇”,但能坚持下去一定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人格测试”。 ------------------------------- 以下从知乎上摘取了一段MBTI 4个维度的解释,给大家作一个补充。 1.维度一:内向(I)——外向(E) 内向的人倾向于于自己独处,喜欢自己思考问题,善于倾听,比较关注自我内部的情况,外向的人喜欢把精力投入到外面的人或事上,善于社交。 2.维度二:感觉(S)——直觉(N) 在面对同样的场景和问题时,感觉性人才和直觉型人才的注意力和信息获取渠道是不一样的,感觉型人格更加注重事物本身,注重细节,擅长记忆,能清晰的记录大量数据、概念、定义,对待任务会按照规章办事。 直觉型人格更加注重“第六感”,善于通过零碎的信息分析事情的发展趋势,喜欢跟着感觉走,善于突破显示,也容易失败重来。 3.维度三:思维(T)——情感(F) 从决策方式上来看,思维型人格相较于情感型人格更加理性。情感型人格更喜欢从自我价值观出发,做自己认为对的决策,而思维型人格则更加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坚持一视同仁,不会轻易被情感左右,做决定时也不会注重决策过后人的情绪体验。相较于思维型人格来讲,情感型人格更具有人情味。 4.维度四:判断(J)——理解(P) 从生活方式来看,在工作中,有的人的桌面相对整洁,办公用品摆放也井然有序,而有的人则杂乱无章。前者则是典型的判断型人格,他们的目的性较强,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理解型人格,则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比较灵果也比较开放,但是容易优柔寡断。 感谢大家的收听、订阅和分享,你们的留言我们都有认真看,感谢鼓励我们、喜欢我们、批评我们、帮内容纠错的朋友!假期快乐!
(这一期是昨天坐了7个小时高铁回来爆肝录制通宵剪辑出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现在进商场,越来越多是为了吃饭,顺便逛个街; 走进商场运动品牌店的人,大部分并不运动; 小城消费者想去店里看看新款跑鞋,却往往发现店里根本没有货; 店员能够具备销售技巧,却往往没有专业运动的相关知识…… 在电商还如火如荼的时候,运动品牌的线下零售行业却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为了让产品看上去“贵一点”,每个品牌都会在店铺形象和陈列道具上不惜重金,然而大部分运动品店都在面对客流不足、产品与人群偏差等问题。 也许很多门店“在那儿”,但它们活得并不算好。 这个终端的问题其实在之前的工作中也一直在困扰我们俩,作为品牌营销人和产品人,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终端之痛。 今天我们只是作为消费者和局外人,用更轻松的方式来聊聊我们看到的运动品牌零售困局,以及我们能想到的解决方案。 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线下体验不会死,我们期待有更好的形态出现,关于最后我们提到的项目,也欢迎有兴趣的资方来找我们聊哈哈!! 鞋类多品店Foot Locker ⬇️ 运动多品店DICK‘S SPORTING GOODS ⬇️ 健牧户外,专注越野跑和路跑产品⬇️ 创立于1997年的老牌户外多品店三夫户外⬇️ 小城市的运动品牌店,很少能看到专业跑鞋⬇️
今天是开开心心的聊天局,我们特别想聊聊最近看的一部国家地理出品的6集纪录片——《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挑战极限》(Limitless with Chris Hemsworth)。 克里斯就是雷神的扮演者,这部纪录片中,每一集都有一个关于运动、健康或长寿的主题,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需要通过挑战对应的极限考验,去体验藏于人类体内的潜能,探索常保健康的奥秘。 “长寿和健康”并不是一个无聊和遥远的话题,至少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是不会觉得无聊的。我们俩每看一集都会有很多感叹,也一次次次提醒自己,坚持运动、保持学习,都是人生中极其有价值的事。 每一集的看点除了最后让人屏息期待的极限挑战,还有很多深入浅出的知识点,以及……这可是雷神啊!动不动就脱掉上衣,不看看(^-^)合理么?咳咳~ 这里我把6集的挑战都罗列出来,欢迎大家听完这期节目在投票区选出你最想尝试的挑战!(因为只能有5个选项,最后一集的衰老体验就不列入选项了) 第一集:高空走吊车 第二集:冰冷海水里游泳 想到就浑身打颤的极寒海域游泳挑战⬇️ 第三集:断食 4 天 第四集:高空缆车爬绳30米 挂在空中一样是在快速消耗体力⬇️ 第五集:不借助工具徒步原始森林 第六集:感受衰老后的生活及死亡 穿着特制老年服的Chris正在适应自己的“衰老”⬇️ 感谢大家的收听,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可以订阅一下,如果有任何建议也欢迎留言给我们。 这里是迪谈盖论,Eddy & Guide的沙发聊天局,来了就一起喝点汽水唠嗑吧!
坚持健身100天之后,身材到底会有怎样的改变? 伴随着热血的BGM(需自行脑补哈),Eddy健身打卡100天成果验收的这期节目终于上线了!如果你也有开始健身的计划,或对健身的效果充满疑问,那么可以来听听我们这期的分享。 我在这里先贴一下100天前后的对比照片,需要说明的是,before的照片亦不是我们俩最胖的时候,其实在健身打卡之前,我们已经有2年左右的规律有氧训练,包括跑步和骑车。所以,这里展示的只是加入力量训练后身材的变化。 其实我们最后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弹眼落睛的样子,也许在这个过程里对饮食控制得更严格的话效果会更明显,但那样的生活方式对我俩来说都很难持之以恒,也会让很多人对健身的效果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毕竟,真正要做到脱胎换骨,我认为力量训练仍然是要以年为单位的。 感谢Guide一路的陪伴,让我从一个对健身知识极其无知的小白一路慢慢成长。最大的感悟是:健身塑型是一门学问,需要很多专业知识的储备,需要对自己够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我现在只能算小学毕业吧,未来也会继续坚持健身,健身房里那个身材很棒的大爷就是我的榜样。 如果想看更多训练视频也可以关注其他平台“艾迪布鲁斯”的账号。大家有关于健身的体会、感悟或者任何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感谢大家的收听和支持! 这是Eddy的BEFORE & AFTER ⬆️ 这是Guide的BEFORE & AFTER(对不起左边照片略有点……) 觉得背部练得还可以!⬆️ “以后可以不用手遮住我腰上的肉肉啦!”
Hello大家好!Eddy&Guide新一期的吐槽局说来就来了! 之前我们俩的共识是要减少吐槽向的内容,多输出一些经验和干货,但是在日常运动过程中确实遇到很多现象让我们觉得不吐不快。这一期我们会说到的健身房“七宗罪”,说实话真的苦其久矣!当面不好意思去说,背地里吐槽我们可不客气了!哼(就是这么怂)。 用“七宗罪”来命名,主要是希望我们今天的吐槽能有条理一些,不要想到哪说到哪,所提及的心态、现象和行为,当然不至于到“罪名”那么严重,我们自己也都不可避免的犯了其中的一些错误,所以,比起高高在上地审视,更多是在自省和反思吧。 先回顾一下七宗罪到底是哪七条,我们的顺序也是按照这个来的: 傲慢 嫉妒 暴怒 懒惰 贪婪 暴食 色欲 每个人对“学习”和“修养”的重视可能是参差不齐的,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我发现,其实只要两个字就够了——谦卑。意识到自己不够好并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在公共场合会顾及他人感受而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本质都是谦卑的人“理所应当”的作为。 健身先健脑,希望大家都能通过努力获得自己理想的身材。 对了,我们小宇宙的订阅人数已经突破500人了!一开始只有十几个订阅的时候,我会幻想这里就是我们和一群志同道合远方朋友会面唠嗑的客厅,有朋友来了,我们就一起聊天分享观点。现在这个客厅要容纳500多个人哎,好壮观我的妈呀。 感谢所有订阅和收听我们节目的朋友,谢谢大家的支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