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限
与你分享打动我们的作品

Album
主播:
杨大壹、文化有限的超哥、星光
出版方:
文化有限
订阅数:
120.98万
集数:
302
最近更新:
4天前
播客简介...
「文化有限」是一档泛文化播客,每周二更新,和你分享最打动我们的作品。 主播大壹、星光和超哥,是三位来自互联网和文化行业的从业者。 在这个可以把“知识”做成产品售卖的时代,很多人说通过几个视频、几条音频、几篇文章,就能让人认知升级、人格跃迁。 和他们相比,「文化有限」除了能给你解解闷儿以外,百无一用。我们也知道,自己对这个世界乃至我们自己,知之甚少。 好在,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提醒自己,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保持谦卑。 在各大音频平台都能搜到我们,欢迎点击订阅。
文化有限的节目...

Vol.295 十一个时区之旅:为什么有人被留在世界尽头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旅行文学《十一个时区之旅》,作者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 作品原名《帝国》,于1993年出版。既是私人报告,也是回忆录。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群国家被统一在同一个身份之下——疆域横跨十一个时区的苏联。作者跨越这个“帝国”五十年,行走全境数万公里,实地探访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从阿塞拜疆的油田到土库曼斯坦的沙漠,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到巴什基尔的山区,从北极圈的雅库茨克到咸海附近的定居点……见证事件发生现场,与上百名苏联公民交谈,呈现他们人生故事与命运的瞬间,并将来自路上的思考、洞见与历史叙事编织在一起。 雷沙德·卡普希钦斯基(1932—2007),波兰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摄影师、诗人,波兰新闻和文学界里程碑式的传奇人物,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深具影响力的作家和伟大的记者之一。他的一生堪称传奇,亲历并报道二十七场革命和政变,四次被判死刑,四十余次被拘关押。作为作家,获五十项国内国际大奖,六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创作了二十余部文学作品,其中部分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他是被翻译成最多外语的波兰语作家之一,仅次于维斯拉瓦·辛波斯卡。卡普希钦斯基将自己的作品称为“报告文学”,他的流派被称为“魔幻新闻主义”。代表作《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太阳的阴影:深入非洲的旅程》《皇帝》《沙阿之王》等。 你会听到: 1、介绍作品内容与写作背景。 2、卡普希钦斯基生平。 3、分享阅读感受。如何理解“魔幻新闻主义”? 4、精彩片段分享。 5、有哪些独特之处?旅行文学如何带领读者“抵达”?不能被视频或图像取代的是什么? 片头曲:靛厂 片尾:Кино - Перемен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80分钟
28k+
4天前

Vol.294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如何重新寻获生活的意义?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短篇小说集《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作者阮夕清。 《燕子呢喃,白鹤鸣叫》于2025年5月出版,共收录6篇小说,2021-2025年间发表在《收获》《上海文学》《十月》等文学杂志。阮夕清的书写总在探索同一个主题:在生活无以为继时,如何继续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面对的人生课题,或因时代的变奏,或缘于琐细的意外,抑或在被无力感充塞的瞬间。在他笔下,时代不是背景,而是与生活长成一体的异物,他精准地写出了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排异反应。这些作品对“失去”与“重新寻获”的思考,予人慰藉,给人勇气和力量。 阮夕清,1976年生,无锡人。写作者。1999年发表《道家昆虫学》,2009年停笔,十一年后拾笔再写。近作在《收获》《十月》《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燕子呢喃,白鹤鸣叫》是他的第一本书。 你会听到: 1、小说集内容梗概及作家简介。 2、分享阅读感受。这本小说集在讨论什么?和其它呈现“被困住、被卡住状态”的文艺作品相比,有何异同?如何理解“没有生活的生活”? 3、最喜欢其中哪个故事? 4、精彩片段分享。 5、命题:“在生活无以为继时,如何继续生活?”,选择一段源自真实生活的片段(某个真实的人 / 事 / 物)做素材。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卓依婷-山不转水转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85分钟
52k+
1周前

Vol.293 芙蓉镇: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长篇小说《芙蓉镇》,作者古华。 《芙蓉镇》1981年发表于《当代》杂志,同年11月出版。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后相继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及电视剧。小说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升迁沉浮,揭露了“左”倾思潮的谬误危害。作品内涵丰富,囊括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思考与认识,浓缩了对乡里乡亲乡镇乡土浓厚的爱恋情怀,向我们展示了从1963年至1979年间四个不同时代的社会变迁,是一幅寓政治风云于世态民情的风俗画、一曲哀婉而又严酷的山乡民歌。 同名电影《芙蓉镇》拍摄于1986年,导演谢晋,主演刘晓庆、姜文。同名电视剧《芙蓉镇》由台湾电视公司于1989年播出,是台湾电视史上首度改编自中国大陆伤痕文学作品的电视剧,前往中国大陆取景拍摄,主演赵雅芝。 古华(1942—),本名罗鸿玉,中国小说家。出生于湖南省嘉禾县。1962年发表首作《杏妹》,1971-1976年期间,作品有短篇小说《红松谷》(1971)、《丰收路上》(1972)、《山里妹娃》(1973)、《“绿旋风”新传》(1972)、《春陵村纪事》(1974)、《莽川歌》(1974);中篇小说《仰天湖传奇》(1974);长篇小说《山川呼啸》 (1976)以及散文《种春人的歌》(1973)。1978年后,创作日臻成熟,发表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数十篇短篇小说、《浮屠岭》等十几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芙蓉镇》和大量散文。1988年,移居加拿大,继续以古华之名发表了新作旧诗集《望秦楼新乐府集》(2015)和长篇小说《儒林园》、《北京遗事》(2016)、《古都春潮》等,并以京夫子之名出版《京华风云录》等多种当代历史小说。 你会听到: 1、热嘴环节:聊聊姜文新片《你行,你上》 2、00:15:03 小说《芙蓉镇》故事梗概,同名电影对小说有哪些改编?什么是“谢晋模式”? 3、作者古华简介。 4、小说阅读感受和同名电影《芙蓉镇》观影体验。和《边城》的比较。 5、精彩片段分享。 6、这部小说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如何看待作品中反思的尺度? 片头曲:靛厂 片尾曲:白西 主播:大壹 / 超哥 / 星光

87分钟
61k+
2周前

Vol.292 现代性与大屠杀:普通人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文化有限

本期节目我们读《现代性与大屠杀》,作者齐格蒙·鲍曼。 “现代性”指的是现代社会的性质或特征,起源于欧美,从15世纪后期的文艺复兴、活字印刷的发明、启蒙运动、以及航海大发现开始出现。《现代性与大屠杀》出版于1989年,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作者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的方法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齐格蒙·鲍曼(1925-2017),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与哲学家之一。出生在波兰的犹太人家庭。1970年代初携家眷前往英国,担任利兹大学社会学教授,直至退休。一生著作等身,代表作“现代性三部曲”、“后现代性三部曲”等。先后被授予阿马尔菲社会科学奖、阿多尔奖等社会学与人文领域的重要奖项。 你会听到: 1、齐格蒙·鲍曼简介。 2、《现代性与大屠杀》创作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现代性”是什么意思? 3、在论述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共生机制时,对哪些理论构建印象深刻?这些论述,是否与当下生活有联系? 4、片段分享。 5、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帮助或启示? 片头曲:香堂 片尾曲:窦唯 - 高级动物 主播:超哥 / 星光 / 大壹

90分钟
69k+
3周前
文化有限的评价...
tashuo
10个月前
广州
2
哈哈哈444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