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85分钟
播放:
5.07万
发布:
1周前
简介...
本期节目我们读儿童文学作品《爱的教育》,作者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
《爱的教育》原名为Cuore,意大利文的意思是“心”。这部作品于1886年出版,面世即受意大利教育界欢迎,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至二十世纪初,已再版三百次,并有多种语言译本,成为全球知名的经典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人生成长的“必读书”之一。
作品通过记录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种小故事,反映出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淳厚、朴实、友爱的美德,并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作品中对“爱”的描绘淋漓尽致,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不仅对青少年,也对父母、师长是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名著。问世后百余年畅销不衰,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电影、连环画等,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爱的教育》最早于1909年被引入中国。1923年,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参照英译本翻译全书,取名《爱的教育》,成为被普遍采纳的中文名称。
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了写作生活。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了许多作品。《爱的教育》是他的代表作。
你会听到:
1、热嘴环节:讲讲“良师”的故事。
2、介绍作品主要内容和作者。
3、分享阅读感受。为什么能成为跨越百年的经典著作?
4、精彩片段分享。
5、什么是“爱的教育”?如何实现?
片头曲:靛厂
片尾曲:Portami a ballare - Luca Barbarossa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爱的教育》原名为Cuore,意大利文的意思是“心”。这部作品于1886年出版,面世即受意大利教育界欢迎,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至二十世纪初,已再版三百次,并有多种语言译本,成为全球知名的经典文学作品,被认为是人生成长的“必读书”之一。
作品通过记录四年级小学生恩里科身边发生的各种小故事,反映出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淳厚、朴实、友爱的美德,并提倡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作品中对“爱”的描绘淋漓尽致,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不仅对青少年,也对父母、师长是颇有裨益的教育经典名著。问世后百余年畅销不衰,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电影、连环画等,读者遍布世界各地。
《爱的教育》最早于1909年被引入中国。1923年,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参照英译本翻译全书,取名《爱的教育》,成为被普遍采纳的中文名称。
爱德蒙多·德·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著名小说家。参加过统一意大利的爱国战争,在行军打仗中开始了写作生活。退伍后从事教育事业,创作了许多作品。《爱的教育》是他的代表作。
你会听到:
1、热嘴环节:讲讲“良师”的故事。
2、介绍作品主要内容和作者。
3、分享阅读感受。为什么能成为跨越百年的经典著作?
4、精彩片段分享。
5、什么是“爱的教育”?如何实现?
片头曲:靛厂
片尾曲:Portami a ballare - Luca Barbarossa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晚风捎信子_
1周前
上海
46
借用纪伯伦的诗来表达我对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绿毛水怪嘛
1周前
北京
24
太阳软软的,北京昨夜大雨了,早起散步,走着走着,看到太阳,真想咬一口,啊呜!呀,烫嘴,米黄色的汤圆哟,清晨的太阳。
就是在如此的心情下打开文化有限,听这期的《爱的教育》。
我的经历告诉我,爱是在实践中以超越言语叙述的方式一代一代相传的,但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想要和他们谈论爱,我想,我们得自己活成爱的样貌,就像要教他们盖树屋,就带他们去森林,指着合适的树说,看那里 那就是树屋可能出现的地方。
一些事情被说了一千万次,依旧值得被再讲述一次,以我们各自独有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版本的“爱的教育”,重要的是,在开始讲述和分享时,我们那些在经历中,曾经种种看似并非“爱的教育”的部分,也有了被重新理解的可能,美好的被点亮,并非美好的(甚至本不该出现的)也将被勇气和希望再次解读,也将在“爱的自我教育”中得到抚慰。
我喜欢这样的想法:
“人的贵贱在于工作而不在于金钱;在于他的人生价值而不在于他的身份。 人必须战胜痛苦中包含的不够纯洁,不够高尚的因素,因为那些东西只会削弱人的意志,使人变得软弱。 死亡是虚无的,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甚至无法真正地理解它的含义。然而,生活,它却是鲜活的,有着它的自然准则,那就是——不断地进步。”
想起一行禅师说的话:
“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困难,甚至是创伤。为了保护自己,防备将来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痛苦。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能因此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
了解自己和任何一个有关“爱的教育”的故事,都会帮助我们疗愈那“内在的小孩”。
文化有限,人生有时,但爱可穿过时间,抵达无限。
韩德尔
1周前
北京
23
爱的教育不是先要求孩子“付出”,而是先让他真切感受到“自己被爱着”。比如孩子摔疼了,不是说“别哭,这点小事算什么”,而是蹲下来帮他揉一揉,说“摔得肯定很疼吧”;孩子画的画哪怕歪歪扭扭,也认真贴在冰箱上,说“你把太阳画得暖暖的,真好看”;孩子想买某个玩具但预算不够时,不是直接拒绝,而是说“我们这个月先存钱,下个月一起买”——这些“看见他的情绪、重视他的心意”的瞬间,就是在给孩子“存爱”。
只有先被这样温柔对待过,孩子才会知道“原来被爱是什么感觉”,往后才会学着把这种感觉传给别人。
不用逼孩子做“伟大的事”,而是帮他把“在意”变成简单的行动。比如吃水果时,孩子主动把最大的那瓣橘子递给妈妈,不用说“你真孝顺”,而是笑着接过来道谢——让他知道“分享”就是表达爱的方式;看到爸爸下班累得瘫在沙发上,孩子跑去拿个靠垫垫在爸爸腰后,不用夸“你真懂事”,而是说“有你这个小靠垫,爸爸舒服多了”——让他明白“关心”也是爱的样子;甚至和小伙伴吵架后,孩子憋半天说出“刚才我不该抢你玩具”,不用催他“快道歉”,而是鼓励他“能说出这句话,说明你很在意这个朋友”——让他懂得“体谅”也是爱的一部分。
爱的教育里,“犯错”比“做对”更重要——孩子可能会把爱变成“控制”(比如非要把自己的玩具塞给朋友,不接受就生气),也可能会把爱变成“讨好”(比如为了和同学玩,委屈自己让别人抢玩具),这些都不可怕,关键是帮他理清“什么是舒服的爱”。比如孩子硬塞玩具给朋友时,问他“你觉得朋友现在开心吗?如果别人硬把你不喜欢的东西塞给你,你会高兴吗?”;孩子被抢玩具不敢说时,告诉他“爱朋友不是要委屈自己,你可以说‘这个玩具我还没玩完,等我玩完再给你’”。
让孩子知道:爱不是“我想给什么”,而是“对方需要什么”;也不是“必须让着别人”,而是“既在意别人,也不丢了自己”。说到底,“爱的教育”不是把孩子教成“完美的好心人”,而是让他在日常的烟火气里,慢慢明白:爱就是“妈妈记得我不吃香菜”,是“我记得爸爸喜欢喝茶”,是“朋友难过时我陪他坐一会儿”——是那些“我心里有你,也知道你心里有我”的小瞬间,攒起来就是最实在的爱的教育。

清瘦似梅
1周前
山东
16
主播回忆的是对自己好的老师,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初中一直冷暴力我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当时我刚上初一,还很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只是被动地接受落到我身上的冷言冷语和锥子般的冷眼。奇怪的是那时的我并不恨她,反而有一种想讨好她的心态,我经常在独自流泪中幻想她是我失散多年的亲生妈妈(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也不明白),我们冰释前嫌抱头痛哭…好在一年多以后她就不教我们了,我的煎熬也终于到头。几年前同学聚会我重又见到了这位老师,她已经退休,成了一个笑容满面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亲切地叫着我的名,握我的手,我不由自主热情回应的同时不禁好奇:她的回忆里是如何看待那一年多的时光的,记忆已经将曾经的伤害扭曲成别的什么了吗?果然成人世界是最虚与委蛇的,我明明都记得,然而我们此时双手紧握,仿佛从前不曾发生过。

觉醒的卡布琦诺
1周前
江苏
10
42:54 刚听到星光老师那段话,瞬间就想起黄永玉先生说的“明确的爱,直接的厌恶,真诚的喜欢”,这话哪是说大人的通透,明明就是小孩子最本真的样子啊——喜欢就笑,不开心就闹,从不会藏着掖着。
这让我记起高二的语文课,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姓申,因为她的耐心引导和教诲我才真正明白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写作(写议论文)的魅力(≧w≦)。申老师让我们按学号轮流做课前演讲,我选的主题是“童真”,总想着怎么在越来越复杂的日子里,把心里那点孩子气留住。那时候为了做PPT,又把我最喜欢的《海绵宝宝》几乎所有剧集又刷了一遍,最戳我的居然是章鱼哥去墓地那段:他抱着花站在一块碑前,上面写着“这里埋葬着章鱼哥的梦想”。
以前看只觉得章鱼哥是个讨厌小孩的无趣大人,整天皱着眉嫌海绵宝宝吵,现在自己二十多了,才突然懂了点他的无奈——好像慢慢也变成了会为小事烦躁、偶尔觉得“没意思”的人,再看海绵宝宝那种不管不顾的天真,可他却是一个带着“孩子气”的大人,反而有点羡慕。原来长大最妙的,是能回头看懂当年不懂的角色,还能偷偷把藏起来的童真,再捡回来一点😄。
杨大壹
1周前
河北
10
🙋♂️早上好,欢迎你留言说说听这集节目的感受,你认为什么是爱的教育?
📚下周二,我们会一起聊《乔瓦尼的房间》,祝你有晴朗的一周!
牛牛_IcNH
1周前
天津
9
我小学五年级的老师特别关心学生,不只看重学习,会关心孩子的心理,会做家访,会给没人管的男孩儿洗头发,会去找回要辍学的孩子,这个老师我到现在都记得

阿桃阿树
1周前
北京
9
这是我小学看的最多的书,虽然现在已经不记得内容了,但是里面的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我还是有一些模模糊糊的记忆,是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书

鱼香Talktalk
1周前
山西
7
40:09 小孩的天真,大部分是大人假想的,这是我的基本判断。我从小就敏感,早就看透了大人喜欢什么样的小孩,就装着天真烂漫的样子讨家长喜欢。我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表演天真'的一面——小孩是天真的,无疑。但这种天真绝不是愚钝的,而是复杂的,敏感的,多面的——我想,了解了这一点,承认小孩也是会洞察他人之心的具体的人,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打破代际隔阂,真正做到共情和理解

爱读书的机器人主义者
1周前
广东
7
03:39 正在边听播客边抄教案,教师节老师太惨了,下班后拍集体照拍了一个小时,开教职工大会开了一个小时,没有任何表彰,去给中层投票,去给学校制度投票,被告知明天查教案,这会正在抄教案呜呜呜,孤独寂寞冷的加班黑夜还好有文化有限呜呜呜

腼包包
1周前
上海
7
1:18:11 这里说得特别好 不由得想到了小红书上就要不要给孕妇让座的激烈讨论 一直以来不觉得这是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但还是被一些人冷漠的言论震惊 真的希望大家不要只关心自己 也能善待他人

小麦不是庄稼而是糖
1周前
上海
6
儿童和成人就仿佛两种生物,虽然成人也曾经是儿童。戴了一层层的社会面具之后,再难摘下。说着谎的成人要求孩子拥有诚实正直的品质。还有一本以儿童视角写的书《梦想家彼得》。
大道至简_qVdi
1周前
安徽
6
14:12 确实,初学者上课需要的是先有宏观的概念,再学细节。这两年当老师后,让自己谨记自己做学生时的需求,以学生为本去上课
23659_1SGp
1周前
山东
6
高二一整年的班主任言语暴力我,安排我坐在后排垃圾桶旁边,说我高三考试进不去重点班,当时大半个班的同学都冷暴力我,哈哈最后我进去了重点一班,恨比爱长久,大学快毕业了我还是恨他
你管我听啥
1周前
重庆
5
1:02:30 这个居然很共产主义

Arekore
1周前
日本
5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已经20年过去了,当初阅读这本书的记忆依然深刻,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就是所有人都在说成绩就是一切的时候,这本书讲了不一样的东西,而且是一种很不一样的爱,这种爱不需要用大道理教育你好好学习回报父母,而是告诉我们人是什么……至今深刻

桃酥五花肉
1周前
广东
4
31:48 现代教育下的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世界,对于自我的追求,从 我 的角度来叙事 是不是有点 过 了。哇有道理
昕昕昕昕酱
1周前
上海
4
18:21 嚯!《爱的教育》!感觉真的回到了中学时期
Glintang
1周前
北京
4
03:18 我们课题组今年给导师送的是一个智能泡脚桶,每年给老师送什么礼物确实非常头疼,这里列出来我们组送过的礼物,也给大家需要的作为参考,人体工学靠背、护手霜、谭木匠梳子、肩颈按摩仪

AmberWen
1周前
浙江
3
08:43 天啊,好感动😹耿老师真好😭😭😭

自在如风er
1周前
广东
3
1:23:35 三位主播最后这一趴,关于什么是爱的教育,很有共鸣和启发,好像比片段分享更吸引我去翻翻这一本书
怎么吃饱了
1周前
辽宁
3
爱的教育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名著其次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的内容太久没看已经忘了,这期讲了这本书又让我重温了一下❤️

XIUWENWANG
1周前
江西
3
00:23 本周要考试了,超哥 星光 大壹 祝我好运!

觉醒的卡布琦诺
1周前
江苏
2
大家早早早ノ☀

觉醒的卡布琦诺
1周前
江苏
2
01:58 流行过送挂历,送巧克力,现在流行送鲜花和贺卡~
贝贝
1周前
湖北
2
今天刷半天没有看到更新,甚至看日历确认今天是不是周二

小小小白鸽
1周前
吉林
2
03:24 天哪 教师节 本来是研一学姐去送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本科生也要去 而且还是去老师家里送礼物! ! 从来没经历过😥感觉会很局促
soda_2sxy
1周前
江苏
2
今天七点没蹲到 上班摸鱼打卡下🤫
_treetree
1周前
辽宁
2
期待秋日特辑🍂

HD415770v
1周前
浙江
1
17:46 苍天呐听到这里我才发现居然是爱的教育 这本书也太经典了。 是我初中的启蒙读物。关于老师,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初中的英语老师和高中的英语老师,初中的英语老师是班主任,她是很厉害的英语老师,她他把很多自习课让给了语文和数学,但我们班的英语还是年级第一,而高中的老师就基本对着课本念书,非常的枯燥和乏味,他生病请假一周的时候,有其他班的英语老师过来代课,那一周真的很幸福,我发现自己完全听懂了,也不走神了,班上打瞌睡的同学都变少了。很可惜的是,我选择了文科,高中三年都是这个老师。简直惨绝人寰。

珂珂在喝可可
1周前
北京
1
是不是因为叙事角度过于成熟了,为啥感觉有一个成年人用小孩子的立场给我硬灌输他自己三观的割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