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指南 | 石老板:年味是一家人围在一起,擀皮的擀皮,炸的炸

厨此以外

在录制这几期《过年特辑》之前,我已经很久都没对过年有太多好奇或者期待了,年复一年,每年不都差不多嘛。但和朋友们聊过年又不一样,在听到对方对食物的描述之后,惊讶地发现明明相隔万里,却有着相似的经历,甚至连年夜饭餐桌上的菜式都有很多一样的。 这种感觉很奇妙,明明​是这几年才认识的朋友,原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曾以某种形式交错过。聊完之后不止感觉和朋友们更亲近了,年也有了更广阔的意味,它不止是自己家的年,​而是真正的情感纽带。 我也忍不住重新思考什么是「新年」,不止是日历翻过一页,年龄长了一岁,也有我们对旧物、旧人、旧事的新观点和新想法。站在此时此地回望记忆中的年味食物和团聚画面,以新叠旧,确实是一年比一年更丰富了。 特别感谢「南食召」对过年特辑的支持!已经12岁的南食召,也像是一个离开家乡闯荡的年轻人。从浙江温州的鱼饼、鸭舌出发,现在也尽力呈现其他地方的特色风味,云南山珍、东南沿海的海货、广式和川式的腊味,产品越来越丰富。 南食召主营的是家庭常备的各种食材和调料,坚持本真、本味、少添加的风格。在尝试过很多餐厅和外卖之后,想经常回家吃的,就是这种让自己更舒服的味道。 【时间轴】 1:43 在相距很远的地方,吃很像的年夜饭大菜 8:12 从小就吃不腻的油炸食品和凉拌菜 15:30 离家之后试图寻找的儿时味道记忆 26:05 过年忙着接收食物,处理食物和转赠食物 33:30 在哪一刻觉得很难找回家乡的味道 43:05 哪一刻又更明确了自己喜欢的家乡味道 【本期鸣谢嘉宾】 石老板:兰州人,单立人喜剧创始人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II. Vivac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8分钟
19k+
8个月前

年味指南 | 多说一点小李:年味是爽口解腻的泡菜味儿

厨此以外

如果只用一个词描述过年的感觉,这些词通常带有一些情绪:热闹、无聊、孤独、重复... 也很难展开讨论,过年不都差不多吗? 而如果用一幅画面来描述过年做了些什么事儿,这幅画面就会有很多细节:和家里人商量哪天到家,分工做好大扫除,尤其是要提前很长时间准备年货和年夜饭餐桌上的菜式。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儿?这实在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明白,但食物肯定是年味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我请不同的朋友录了几期《过年特辑》,听他们描述过年时和食物有关的画面,这些画面太美好了,也让人久违地对今年过年有了一些向往。 这次的过年特辑特别感谢「南食召」的品牌支持,欢迎大家来南食召选年货! 南食召是一个从浙江温州出发的食材品牌,主要经营家庭常备的食材和调料。店里的产品都尽量选择本真、本味、少添加的风格,这样的味道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舒服无负担的,是可以一直吃的。就像无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家餐桌的味道一样,但是能确定那个味道是熨帖的。 【时间轴】 1:54 提前很久很久就开始筹备年夜饭了 15:56 年夜饭的菜兼顾了好食材和好味道 20:16 还能兼顾一桌菜的荤素和色彩搭配 30:10 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少一起吃年夜饭了 38:54 年轻人可以是吆喝过年的主力 44:08 食物是一个让人快乐的储备 52:41 尝试把目光放在食物本身上 【本期鸣谢嘉宾】 小李:重庆人,「多说一点」主播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I.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8分钟
14k+
8个月前

年味指南 | 重轻:年味是自然凝住的酱汁味儿

厨此以外

每年到了这会儿,大家就会说:「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这会儿的浓,是对旧时习俗的期盼,一年累到头,也该好好歇会儿,和家人聚一聚了。 也是真正到了每年过年的正日子,大家又会感慨:「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这会儿的淡,是想过年却又过不出新意的些许失落,年复一年,总还是差不多的年。 年味到底是什么味儿?这实在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明白。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人能确切感受到的年味儿都是自己家的、自己家乡的。其他地方的年味儿是什么味儿?其他人喜欢的年味儿我会喜欢吗? 带着好奇录完这一系列《过年特辑》之后,我好像不知不觉中对今年的年味儿有了更多的期待呢。 这次的过年特辑也特别感谢「南食召」的品牌支持!南食召是一个从浙江温州出发的食材品牌,最开始他们呈现了很多温州人心里的家的味道,鱼饼蒸着吃,姜酒调味,鸭舌下酒,是远行在外的温州人所熟悉的。现在的南食召做了更多的产品,保留了温州尊重食材原味的地区气质,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常备食材和调料,欢迎大家来南食召选年货~! 【时间轴】 2:05 不爱吃饺子的另类东北人 7:59 夹缝中的东北城市家常菜 11:21 囤的菜一点点变少了,锅里的菜越煮越浓了 18:16 年夜饭餐桌上印象深刻的菜式 25:12 东北人的食材执念 31:17 流变中的东北饮食文化 47:58 关于食物的记忆比美味本身更重要 【本期鸣谢嘉宾】 重轻:长春人,「不在场」主播,机核网常驻嘉宾 【本期配乐】 Pedrini- Concert baroque à la Cité Interdite Sonata No. 5 in G Major- I. Larg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4分钟
21k+
8个月前

65. 开餐厅可以不卷吗?可以不营销吗?可以不赶流行吗?

厨此以外

我现在被餐厅突然关门的消息搞得有点惊弓之鸟,一听说可能要休息要搬家要歇业,就想加上老板的联系方式,以防万一哪天真吃不上了,还能知道去哪儿找这一口。 尤其是那种平时溜达着随意吃吃的餐厅,推荐给朋友么好像也没那么正式,写个文章发一发呢好像也算不上惊艳,但它确实是日常生活里让人安稳的存在。我总是希望它们可以随时吃到,却又羞于承认平时去得太少。 等我抱着这种心情见到老章之后,又稍微踏实了点儿。老章说话很慢,做事也不急,我明明跟他聊的是开餐厅的事儿,聊完回家却怒写了两千字的稿子。他仿佛觉得一切都不是问题,并且在所有人都唱衰的时候坚定地认为永远有机会。就挺好的。 【时间轴】 0:08 开餐厅可以不卷 9:18 但选址和货源一定得好 15:08 开餐厅躲不开被投诉 19:32 毕竟稳定品控不容易 29:29 开餐厅可以不做营销 31:02 但成本得算得过来 36:03 开餐厅可以不赶流行 39:26 经典永远是有机会的 【本期鸣谢嘉宾】 老章,章记星洲·新加坡餐厅老板,餐饮从业者 【本期配图】 2015年吃的章记 2024年吃的章记 外卖点的章记 【本期配乐】 Chopin: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Op.65 - III. Larg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44分钟
12k+
9个月前

64. 日料店全用国产鱼到底行不行?

厨此以外

从去年8月停止使用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之后,日料店和国产鱼的磨合速度又被动地加快了不少。毕竟以前是可用可不用,现在却是非用不可。 一年时间说短也短,​禁渔再开渔也就一个半回合。一年时间说长也长,作为消费者也许主要体会到的是价格的变化,殊不知产业链​已经今非昔比了。 【时间轴】 0:08 全部改用国产鱼之后,日料店的套餐价格降了不少 6:36 除了食材之外,日料店还有哪些隐形成本 14:02 国产鱼的偏好和供给还不够稳定 21:27 国产鱼的筛选和分级可以更科学 28:04 国产鱼的处理已经越来越专业了 41:04 冬天的鱼好,但日料在夏天更受欢迎 45:10「国产鱼很好,而且好到所有的店都能用得起」 51:13「挖掘了好食材之后,在开心之余,也有不开心」 【本期鸣谢嘉宾】 韩显鹏,日料从业者​ 【本期配乐】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Op. 8 No. 4, RV 297 'Winter'- I. Allegro non molt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7分钟
14k+
9个月前

63. 服务员你想翻白眼也别让我看见啊!

厨此以外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有时候我走进全是北京籍服务员的餐厅,就莫名觉得有点压力。试探性的「您」字一出口,就觉得座位啊点菜啊就开始有点不受控制。 我相信这种压力是相互的,饭局刚刚开始,甚至还没聊到最热火朝天的时候,我的余光也可以瞥见服务员上菜和上酒时不知道要如何打断我们。 餐饮是一种文化,在餐桌或者餐厅里会出现的​小小冲突,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冲突。我想问问我的两位北方朋友们,怎么分辨​这儿的服务员是真客气,还是在阴阳我啊? 【时间轴】 1:03 好服务这个事儿啊,就挺难定义的 3:09 没有服务,没有服务界限和刻意服务 10:49 服务员自己也搞不清该怎么服务 16:40 服务员的工资可能比厨师高挺多 21:14 比起提供服务,有些人可能更想当爹 26:31 有些互动要么尴尬,要么让人有压力 33:56 服务员要「插话」其实挺难的 46:43 现场play:不同地区的不同餐厅服务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美食爱好者,在北京开过店 黑麦:美食爱好者,也在北京开过店 【本期配乐】 Clarinet Sonata No. 1 in F Minor, Op. 120 No. 1 - IV. Vivac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3分钟
15k+
9个月前

62. 在北京开店啊,还是得信风水

厨此以外

人在北京,有时候上周刚吃的餐厅,这周就关门了。打开点评找找想吃的餐厅,好多以前的收藏也都显示「歇业关闭」了。说来也奇怪,这么大的城市,要挑个餐厅能安稳开下去的地儿怎么就这么难呢?? 我试着把自己从消费者的角色里脱离出来,假装​自己也要开个店​,叫来两位朋友琢磨了一番,​​就想看看这件事儿可能会有多难!(本期纯属假设,如有雷同,反正也没点名道姓)​。 【时间轴】 0:43 如果想在北京开餐厅,最重要的一点是? 3:46 北京不同地区的氛围标签 9:07 进了商场,想省心但不一定受控 18:24 拐进胡同,还能享受一些生挤出来的自由 26:47 有些地区的风水啊,那都是都市传说了 40:19 怎么样是跟着风水去开店 44:25 ​怎么样又是逆着风水开店 49:13 什么地方它根本谈不上风水 57:20 得打破风水​ 【本期鸣谢嘉宾】 雨前羽街:美食爱好者,在北京开过店 黑麦:美食爱好者,也在北京开过店 【本期配乐】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in B Minor, Op. 74 'Pathétique':II. Allegro con grazia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7分钟
17k+
10个月前

61. 理想厨房 | 在建造厨房的过程里变成了一个大人

厨此以外

是在哪一刻开始对理想中的厨房有了切实的想象?是在磕磕碰碰的厨房空间里,希望未来的厨房可以更大;或是手忙脚乱做饭时找不到想用的笊篱,下定决心要整理整理;又或者被网上一张气质契合的厨房设计图戳中,希望以后的装修可以照搬;还是看到父母一同在厨房忙碌,觉得这就是厨房乃至家该有的模样。 在这个被描绘出来的「理想厨房」里,容纳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对过往生活痕迹的记录和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探讨。目前理想厨房系列已经有这些节目: * 1 油烟出去,人走进来 * 2 各用各的锅,各吃各的饭,日子还能过到一块儿吗? * 3 做饭可以不必疗愈,但请保持浪漫 * 4 选对家电是决定下厨体验的重要前置条件 * 5 客厅是厨房,阳台也是厨房,厨房更是厨房 不需要厨房的理由有很多种:在一个餐饮极度繁荣的城市里,平时可以换着花样、菜系和价位尝试许多餐厅。反倒是背靠成本高昂的食品供应链,费心费力做的饭菜,远不如出去吃来得划算又好吃。更别提整个社会都默认大家都不再需要厨房了,房子大但厨房小,在狭窄的厨房里怎么操作都很局促,不如还是出去吃吧。 不过在以上种种时刻,偶尔也会偷偷设想一下,如果能有一个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厨房该多好啊……不说别的,嘴馋的时候能复刻一下妈妈电话里教的那道家乡菜就很满足,那可是没有餐厅能做出来的。 【时间轴】 0:31 儿时的厨房:被妈妈拒之门外的记忆 8:31 留学生的厨房:边计算成本边学家乡菜 18:07 餐厅后厨:偷师来的技巧一定要用上 33:32 把不同厨房的风味和知识慢慢写入基因 37:57 理想厨房的理念:以自己的秩序感优先 41:40 理想厨房的选择:小家电要满足统筹规划 44:46 理想厨房的选择:空间要充裕,动线才合理 49:38 理想厨房的理念:专心吃饭这件事很重要 54:24 理想厨房的理念:食物很小,生活很大,日子很长 【本期鸣谢嘉宾】 微博、小红书@去她的日本 ,美食爱好者,目前定居东京 【本期配图】 1. 日常的厨房全景,台面上东西很少,水池旁边的是洗碗机 2. 置物架上的各种小家电 3. 橱柜里的收纳 4. 从国内转运来的干货都存在和室的壁橱里了 5. 备菜中 6. 窗边的用餐区域,要专心吃饭哦 7. 每次做完饭之后的清洁工作 8. 苏北风格的「全家福」 【本期配乐】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5 in D, Op.28 - "Pastorale": 4. Rondo. Allegro ma non tropp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7分钟
13k+
10个月前

60. 咖喱是最自由的!

厨此以外

遇食不决吃咖喱!咖喱永远不会辜负人,不想花太多时间做饭的时候可以煮咖喱,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点一份咖喱,觉得食物和生活都缺乏滋味的时候,一定要吃咖喱。 我就曾经把咖喱放在这样的一个位置上,它在我心里是一个足以托底的食物,但很多时候我又太过博爱,如果有尝试其他食物的机会,咖喱似乎就不会是第一选择。 而当我尝到更百花齐放​的咖喱之后,咖喱在我心里的地位又不一样了,从前觉得它深沉如大海,现在才知道它也可以很轻扬。​除了美味和抚慰之外,吃咖喱又多了许多探索的乐趣,我更爱咖喱了。 【时间轴】 0:31 咖喱是最容易获得的美味和抚慰之一 11:42 咖喱居然可以很纤细 19:11 咖喱也可以很清新 26:08 比浓郁更进一步的深邃咖喱 32:25 咖喱能有多包容?任何食物都可以做咖喱 39:00 咖喱是自由的,做咖喱的店主也是自由的 45:43 我们也要自由地品尝咖喱! 【本期鸣谢嘉宾】 微博、小红书@去她的日本 ,美食爱好者,目前定居东京 【本期提及餐厅】 * Rojiura Curry:汤咖喱连锁店,在神乐坂、吉祥寺、镰仓等地都有店 * インド料理 想いの木:位于神乐坂,连续多年的咖喱百名店。周一定休,工作日可预约 * ヨゴロウ:位于涩谷神宫前,连续多年的咖喱百名店,招牌是菠菜咖喱。周一、周日定休,不可预约,建议稍微早点去排队,第一波进去 * トマト:位于荻窪,常年是咖喱百名店,最近入选了tabelog银奖,目前是咖喱分类里排名第一的餐厅。周三、周四定休,排队时间非常长 * Kalpasi:位于千岁桥,常年是咖喱百名店,最近入选了tabelog铜奖。不定期休息,完全预约制,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和店主预约 * ビリヤニ大澤:位于神田,咖喱百名店,完全预约制 * 吉田カレー:位于荻窪,常年是咖喱百名店,周三、四、日和节假日定休 以上餐厅的营业时间、地址和预约方式均可参考tabelog.com和google map,日本餐厅有很多临时休业的情况,建议提前查询,最好提前预约 【本期配图】 1. Rojiura,有大鸡腿的汤咖喱 2. インド料理想いの木,疫情期间的外卖,和恢复堂食之后的精致咖喱 3. ヨゴロウ,菠菜底的咖喱既浓郁又清新 4. トマト,比日式咖喱更深邃的「欧风咖喱」,店里老板摆出来的香料 5. Kalpasi,老板对待咖喱的态度是更自由更随心所欲的!万物皆可咖喱 6. ビリヤニ大澤,大锅咖喱要等齐十个人才能开饭哦 7. 吉田,会玩梗的老板和营业时间极度自由的咖喱 【本期配乐】 Brahms: 21 Hungarian Dances, No.19in B Minor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51分钟
16k+
10个月前

58. 「没有一道菜能在北京真正永远地生存下去」

厨此以外

人在北京,在打算出门觅食的那一刹那,内心就会涌起一阵疲惫感。查好路线是必须的,一定要避开晚高峰和可能的交通管制,坐在餐厅里把手机玩到发烫,等候因为加班和交通状况参差到达的饭搭子们。 虽然是事先确认好的餐厅,也确实有感兴趣的菜式,但也说不清是因为已经在路上被提前消耗了体力,还是饭菜多少有些不如预期,吃完之后肚子是饱的,内心还是很空虚。饭前饭后也不大可能有其他安排,只要再次打开地图丈量各个目的地之间的距离,疲惫感马上又多了那么一点点。 这座城市的餐饮有着和城市本身相近的气质,如果我想重新理解城市里餐厅和菜系的风格,从理解城市本身开始,是不是能反客为主、更进一步? 【时间轴】 0:08 在北京吃饭,可能单程就得花一个小时 6:28 北京的城市规划,让餐厅更扎堆更趋同 12:17 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地方菜都是什么风格 19:27 北京是怎么对地方菜进行本土化改造的 25:36 这里的人一直对新餐厅怀抱好感 29:22 不过一旦餐厅不再流行,就会弃如敝屣 36:42 北京小吃从各个途径被加深了刻板印象 45:53 北京小吃不「小」,并不随处可见 53:28 「没有一道菜能在北京真正永远地生存下去」 【本期鸣谢嘉宾】 黑麦:美食爱好者,《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本期配乐】 Johannes Brahms String Quartet No.3 In B Flat Op.67: 1. Vivace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61分钟
4k+
11个月前

潮汕特辑 | 4. 潮汕美味的六边形轮廓

厨此以外

一直想做这么一个《潮汕特辑》,从市井到殿堂,把我感受到的潮汕美食一点点呈现出来。在《潮汕特辑》里可能会聊到餐厅攻略、饮食文化,甚至只是聊聊怎么烧一道潮菜。每期节目的形式和时长不一,不管你到没到过潮汕,我都想尽己所能,让你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万般滋味,是真的很好吃。 第一季潮汕特辑一共有四集: * 1)澄海:开始了!准备吃遍潮汕! * 2)樟林古港:百年港口Citywalk,续写味道的历史 * 3)促肉粿条:一人食,食一碗,鲜一天 * ✅ 4)潮汕饮食:潮汕美味的六边形轮廓 在吃过很多潮汕美食之后,因为实在是很喜欢,我慢慢试着在家复刻。一道道菜这么做下来,潮汕为什么好吃,在我心里也就慢慢变得更具象了。好吃可以是一种食材,是一种搭配,也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诉求和能力。一个多小时的抽丝剥茧表达不了全部,但我想大致描绘出一些潮汕好吃的轮廓。 特别感谢「潮汕集锦」对《潮汕特辑》的支持,这是一家以潮汕灵魂调料鱼露起家的品牌。我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潮汕传统饮食文化,潮汕饮食的深厚底蕴沉淀在前,我们的解读在后。潮汕集锦的每一种调料、酱料都可以是潮汕之所以好吃的其中一笔,随着对这些食材用得逐渐得心应手,潮汕好吃的样子就愈发细腻了起来。 【时间轴】 0:08 被潮汕菜改造的基因 4:42 贯穿始终的鲜味,展现出不同姿态 10:27 浓缩沉淀的酱料,是收放自如的鲜 13:15 鲜上加鲜的味精,是身段柔软的调味 18:42 对猪的物尽其用,在各处都增香提鲜 27:01 丰富多样的酸,爽口解腻,增加层次 41:47 香料在不同的食材和菜式间肆意碰撞 59:58 潮汕的甜浓墨重彩,也是立体的口感 1:11:03 独属于此处的蔬菜,是这片水土的味道 1:15:47 可能被忽略的元素,正是化为己用的叙述 【本期鸣谢嘉宾】 孟德斯粥,汕头人,美食爱好者。大众点评、小红书:@孟德斯粥 。 【本期配图】 1. 偷懒时做的番茄白菜墨鱼丸汤 2. 菜脯鲜虾焖冬瓜 3. 地都冬菜打底的砂锅粥 4. 用鱼露腌渍之后干煎的黄脚立 5. 猪肉焗小海鲜,鲜上加鲜 6. 亚岳朥粕粥,用猪油渣煮的粥 7. 勾了猪油的芋泥白果 8. 以酸味为主打的梅汁血鳗 9. 用油柑煮的冬瓜排骨汤 10. 加几片咸柠檬烧的鹅掌 11. 番茄肉末豆腐鱼 12. 撒了一把金不换(九层塔)的豆酱烧茄子 13. 淋上蒜头油的促肉粿条 14. 铺满蒜头的豆酱焗青蟹 15. 可以搭配卤水、鲜鱼、羊肉、辣椒甚至水果的香料「南姜」 16. 有双层白糖的李记豆腐花 17. 爽脆回甘的南澳珠瓜 18. 质地细嫩的白茄 【本期配乐】 Brandenburg Concerto No.6 In B Flat BWV 1051: 3. Allegro . 「厨此以外」是我在写了很多菜谱之后决定再往前踏出的一步,希望可以从菜场、从餐厅、从书里、从种种地方都能了解食物更多一些。烹饪并不是食物的终点,「和食物做朋友」才是想重新构建生活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在这些社交平台找到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田螺姑娘hhhaze 。

83分钟
9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