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1_社区的二三三事|如果无需工作,你会做些什么

打从听说Larri开始,就觉得他一直很忙,但是却很难用任何一个工作种类来定义他在忙活的事情,甚至不能简单地用“自由职业”来概括他在做的事儿,也很难猜测他曾经的专业背景。连他自己也坦白说:“我只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不想做自己没有激情的事情、不想出于热爱之外的任何其他原因被迫工作。” 脱离全职工作后,他辗转了大理、泉州、万宁、上海生活,并且尝试居住在独立空间、co-living 空间或者未来概念居住空间。他还尝试过做健身教练,未果;专门获得了瑜伽老师的培训认证,但也没有去教瑜伽;做过英语老师、期刊编译、冲浪店义工、KOL调研采访,依旧不喜欢;尝试去说脱口秀,20多场开放麦下来也发现不喜欢;琢磨过几期播客,写过几首不完整的歌,还有就是在空闲时间参与706社区的活动,承担一些小小的责任。 这样的生活或许大多数年轻人都很向往,但是真正敢于去尝试的人终究是极少数,所以Larri是哪儿来的勇气和动力,且听本期分解。 Highlights: 04:58 706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10:22 在706可以做什么活动? 17:12 如何吸引喜欢搞事情得人? 21:56 去中心化社区之路漫漫 32:15 铁打的小管家,流水的社员 36:34 web的未来让人兴奋 42:58 商业、公益、非盈利与其他 本期主播: 黑渣 嘉宾: Larri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48分钟
99+
2年前

vol.40_社区的二三三事|社区是没有围墙的学校

很难想象,像秋玲这样热爱学习的人,曾经是一个厌学的小孩,而正是对传统教育的质疑,让秋玲开始在校园以外探索重塑自我的方式。 2017年,出于内心的使命感,秋玲正式创业,成立了upbeing,从弱势群体入手实践项目式学习,对于秋玲来说,成就感并不一定来自项目的成功,而是围绕个人的成长,项目的失败本身是允许的,而个人的反思与自我迭代更加重要。随后他们又在上海的老社区落脚,希望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引导他们看到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对秋玲来说,社区就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社区可以和周边商户、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协作,共同培育出一个“共治的学习型社区”。 除了线下的社区空间,Upbeing还发起了一个线上行动平台—— “行动村”。在这个平台上,有相同社会热情和向往的人可以互相合作,集中资源,为社区带来正向的社会转变。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Upbeing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定位——个性化可持续教育的服务者,去创造一种开放式协作的学习模式,让行动没那么难,进而推动个人与社区的共生式转型。 Upbeing 官网:www.actionvillager.com Highlights: 04:30 为使命,“被”创业 07:20 从“项目式学习”线上平台开始 19:34 学习者并不一定只是学生 23:37 在定海打造全上海最破的睦邻中心 35:47 比起打成一片,更喜欢抽离观察 43:34 希望每一位合作者找到更好的自己 55:12 “Formosa”珍贵的岛屿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秋玲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62分钟
99+
2年前

vol.39_社区的二三三事|从设计师到程序员,从0到1的Mixlab

以下文字是来自于Mixlab的创始人,同时也是000号社员的Shadow(无影),在今年正式发布的《Mixlab 社群发展白皮书》的一段开场白: “社区建立之初,本是我为记录个人从设计师向程序员转行的心路历程。在 此之后,我们才陆续迎来了设计 & 编程方向的跨界者们。 社区逐步的发展过程中,我意识到,按照传统专业划分的学科已经无 法满足当前市场新岗位的涌现,为了让更多跨学科、跨界的创新者们 能够凝聚在一起共同地面对商业新浪潮的挑战,我们从小范围的 “团体交流”,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 “无界社区”。 Mixlab 汇聚了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大家在彼此的领域里毫无隔阂地 平行交流,自由协作、共享智识。” 成立至今,为了降低大家对隐私的顾虑,Shadow会亲自确认和联络每一位申请者,办法虽然又累又笨,但这份真诚或许就是无界能够链接这些创造者、艺术家、思想家、 实干家和最具“破坏与创新精神”的无学科爱好者的秘密武器。 白皮书地址:github.com/MixLabPro/whitepaper Highlights: 02:42 从以文会友的微信群开始 05:09 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吸引不同的人 09:23 基于兴趣+社区主导 12:51 共创是最高方法论 18:38 两条腿走路,让社群跑起来 32:24 无界社区的DAO探索 38:38 工作、创业、不加班的生活是存在的吗 45:38 亲自对接每一位ID申请者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Shadow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53分钟
99+
2年前

vol.38_社区的二三三事 | 在工人新村做一场生活实验

作为社区营造的小白,好公社团队边学边做走过了两年,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学术背书,孟菲斯大师的设计加持下,也算是获得了一些小小的关注,结实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共建伙伴。 但是回到琐碎的日常,如何持续地“热闹”下去,对于团队而言仍然是一个问号,加上这一波又一波的疫情,线下活动刚找到一些节奏,就开始变得和打游击一样充满不确定,越来越多的工作和活动都被迫转移到线上,虽然少了面对面交流的实感,却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也倒逼着我们开始探索新的协作模式和内容,如何打破线上和线下的次元壁,是后疫情的当下给好公社提出的新课题! 一条报道:64岁大师独自跑到上海,蜗居34㎡老破小:前所未有的快乐 https://mp.weixin.qq.com/s/TVARYh3MgEtUHGSHOqlR1w Highlights: 05:00 选择在社区里倒腾绝不是拍拍脑袋 11:43 设计驱动的社会创新,释放社会创新力 23:16 从担心没活动到担心没场地 33:19 人来人往,总能筛出一起成长的伙伴 36:39 扩张的前提是理清变与不变 45:01 线上线下社区如何打破次元壁 本期主播: 黑渣(客串) 嘉宾: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拓展阅读: 马谨,娄永琪.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社区更新——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的实践[J]. 建筑学报,2022(3):20-27. 娄永琪. NICE2035:一个设计驱动的社区支持型社会创新实验[J]. 装饰,2018(5):34-39 娄永琪. 转型时代的主动设计[J]. 装饰,2015(7):17-19.

54分钟
99+
2年前

vol.37_社区的二三三事 | 我和社区一起长大

在张罗公社的这两年,发现有越来越多人都开始关注社区议题,并且尝试用更好玩儿、更好看的方式来刷新大家对于社区的传统认知。所以接下来的六期,我们联手CSDC服务设计社区月月谈电台,同时邀请了四位线上和线下社区的主理人或成员,共同分享一下实践过程中的独门秘籍和血与泪。 第一期先由我们主场发问,来问一问CSDC的创始人之一,黑渣,是如何在这异国他乡打破地域隔阂,连接起了世界各地对服务设计感兴趣的小伙伴。 另外,作为两个由设计师发起的团队,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发掘“设计”作为一种技能在介入社区运营/营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在可期的未来,打通跨社区/社群的合作。 CSDC服务设计社区 微信公众号CSDC服务设计社区,是专注于服务设计与设计思维的分布式创新社区。作为行业的新生代集合,致力于探寻服务设计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关注服务设计领域的良性发展。通过自下而上的建立分布式创新网络,连接服务设计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学者,机构和高校,共同探讨项目、寻找趋势、解决困惑。 Highlights: 04:22 一本劣质翻译版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11:28 两年磨出服务设计蓝皮书 23:40 对留学市场这个香饽饽说不 29:47 寻找基于服务设计的商业模式 41:17 读博是为了社区更好地发声 47:05 旅游即工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黑渣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均来自美剧 Community OST): Radiohead-Creep New Radicals - You Get What You Give

55分钟
99+
2年前

vol.36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从料理小白到校园厨王的米其林打工人

嗲声嗲气又来了一位打破传统印象的女性厨师(女子公社实锤),这位曾经的校友小妹虽然人在建筑学院画图,心却是在(违建)厨房炒菜,四年景观设计的学习并没有成就一位设计师,倒是无意间诞生了一位校园厨王。 本科毕业后,经历了诸多质疑和劝退,崔迪最终还是顽固而勇敢地选择了心之所向,曲线救国前往瑞典深造酒店管理,终于得以踏入梦寐以求的后厨,打开了厨师职业的大门。 *疫情后崔迪暂时从后厨到了后台,分享关于美食的故事,期待她重回后厨挥舞菜刀 Highlights: 02:59 小当家是启蒙人,妈妈基因很关键 04:10 伸出窗户的画板=临时厨房 04:30 大学四年层层晋级,原创作品斩获校园厨王 08:37 初生牛犊不怕虎,挨个上门求兼职 12:15 凡尔赛的瑞士高校食堂 15:33 实打实的餐厅运营课程,和学校免费食堂抢客人 24:52 米其林二星实习时光,哲人style希腊主厨赠推荐信 35:18 中餐关上了门,法餐开了一扇窗 37:12 回国顺利入职米其林后厨 44:56 辞职加入小酒馆创业团队 49:29 重回后厨,中法融合菜同时满足两国菜式 55:03 女性厨师的无奈 57:42 开一家人情味和零浪费的餐厅是终极理想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崔迪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Pastorale 比利时米其林二星,坐落在比利时安特卫普近郊的Reet小村,主打欧陆融合菜,米其林指南上对这家餐厅的评价大意:“这家餐厅有着当代艺术范儿的装饰,可爱的花园和露台。最大的特色是创意菜,在食物的质地,表现形式和味道上都有着大胆而且是原创性的实验。” 网站:http://www.depastorale.be Maison Lameloise(上海莱美露滋) 位于上海中心68层的米其林一星,法国沙尼本店连续30年获得米其林三星,上海店是其全球首家分店。 网站:http://www.lameloise.com.cn/ The Pine 松涧 光与盐旗下餐厅,坐落于瑞金宾馆内, 将法式料理的烹饪技巧与精选的在地时令食材相结合,向人们呈现独特的「中式法餐」理念。 崔迪的另一个名字:Pepsi小厨 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5788471?spm_id_from=333.788.b_765f7570696e666f.2 公众号:只可逸会 https://mp.weixin.qq.com/s/VnaU-CUMiKxKKtZQEqIRqA 大闸蟹炒年糕才够过瘾 在40度的上海自制牛肉干(成功了

65分钟
99+
2年前

vol.35 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一个人吃饭,孤独吗?

回想一下,有多久没有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吃一顿饭了?我似乎在拥有智能手机之后就再也没有过了。 在令人晕眩的钢筋丛林里,我们或多或少地,都被带快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内卷的内卷,躺平的躺平。然而在「卷」和「躺」的光谱中间,一定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践行的生活姿态。 当你从疾步之间偶尔停一停,无论是抬起头,弯下腰,或转过身,总会有一些被忽略了的日常而微小的细节在那里,就像《心灵奇缘》里的乔伊高纳,被无意中飘落到手心的树叶击中,才悟到自己关于生命火花的真谛。 出于对这份温柔的向往,2021年的夏天,三个年轻人在硕大的上海,创造了一个隐匿于闹市的小小空间,一个能让人在纷繁中感到松弛而自在的地方,空间取名「zen zen 全然」。zen zen是「全然」的日语发音,而「全然」,在中文里则还有另一个意思: 专注。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zenzen的创始人之一Max,和他一起从好好吃一顿饭开始,从改变起床时间开始,从连接意趣相投的伙伴开始,体会生活中的「禅」。 *部分文字来源于zenzen官方公众号fluffy zen *长乐村店因租期闭店,三位主创将搬去村里专心研发素食,八月开始为大家带来周末营业的farm to table餐厅 Highlights: 05:20 naive的三个年轻人打造“一人食”素食空间 08:52 无地址,仅预约,食不言 10:49 不想卷也不愿躺平的中间有一处选择 12:11 zenzen是一份全然的放松 16:55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20:58 被网红也头疼 32:09 从吃饭开始练习“回到当下” 37:27 不要对冥想有太多期待,练就对了 43:50 让更多人接触好吃的素食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Max:素食主题饮食空间“zenzen”主理人之一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素食者分类: (图片来自于良食基金) 《全然大丈夫》 一部2008年的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年过三十却一事无成的肥宅,梦想创造出全世界最恐怖鬼屋的故事。是部反励志却温情满满的电影,说的是小人物即使独自在边缘徘徊,只要活出真我,也会被鼓励和接纳。 乐活杂志 LOHAS一词发源于美国,意为“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LOHAS乐活》杂志创刊于2011年,立足“关心自己,关怀他人,关爱地球”,秉持可持续的健康理念,为乐活族群传递绿色永续的生活方式, 《心灵奇旅》 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奇幻动画电影,讲述了热爱爵士乐的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在一场意外之后灵魂误入人类经验之外的奇幻之境——“生之来处”,决心重返地球的乔伊遇见了一个孤僻、早熟而厌世的灵魂“22”,两人命运互相牵连,重返地球,共同体验了一段诡谲而奇妙的生命旅程。

56分钟
99+
2年前

vol.34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不爱吃汉堡的胖子不是好胖子

魔都,作为大大小小的餐饮品牌盘踞之地,食物的口味早已不是唯一的竞争力了,不仅要好吃好看,还得足够好玩才能杀出重围。 本期邀请了好公社又一位疫情后仍然在努力坚守的小伙伴,在餐饮界打拼了十余年的原媒体人吴佳俊,分享一下自己从40平越南河粉到200平的牛油果主题餐厅,再到如今的精品汉堡连锁“绞肉机”,在两年断断续续的疫情中一路“交学费”一路成长一路变老,一边调侃希望早日退休,一边却又在倒腾更大的“食”业了。 哎,爱折腾的人老了也要折腾的呀! Highlights: 03:05 见证上海公共租界小店变迁 06:02 从媒体转行餐饮的初心 10:06 从标准化和可复制开始越南河粉店 15:07 四十平河粉店到两百平一切皆可牛油果的大店 20:00 该交的学费总是要交的 25:22 当初上海第一批精品汉堡品牌,如今失去食材优势 32:16 姑娘们竟然是汉堡店的主力消费者!? 37:07 是时候打破汉堡是垃圾食品的刻板印象啦 40:11 树立品牌形象,探索新的差异 48:12 (线上)社群运营,永远的痛 52:46 找一个理想的“练习生”真的好难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吴佳俊(绞肉机汉堡创始人)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播客中出现的餐饮店名(根据出现的时间排序): 社区小店变迁part:万寿斋、德兴馆、拳击猫Boxing Cat、毛辣果、pho for real、泽田本家、西贡妈妈、牛油果妈妈(阿姨)、红枫副食商店、一起牛油果 汉堡part:肯德基、麦当劳、卡乐星 、Charlie’s、Shake Shack、萨利亚、摩斯汉堡Mos Burger、Flash Burger、Blue Star Burger、大开沙界 绞肉机(愚园路店):

64分钟
99+
2年前

vol.33_饭要好吃,面要常见|NICE小灶吹来一阵Thai风~萨瓦迪卡

七月的魔都终于迎来了堂食回归,不用再蹲马路牙子、对暗号了,这回可以正大光明和久违的小伙伴一起畅快吃喝! 虽然自2020年至今疫情一直断断续续没有消停,但NICE小灶的口福始终不浅,原计划打包介绍一下四位为我们投食的小伙伴,没想到这就迎来了将近三个月的居家,如今上海的餐饮逐步恢复,四位的人生和事业也都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庆幸的是,他们依然在为做出美好的食物努力。 本期我们先请来了泰国主厨May,和共同筹备新店的中方合伙人Evan,为了筹备新店菜品,小灶成了他们的秘密研发中心,好口福的金牛座社长以“试菜”为由,蹭吃了不少在本地泰餐厅从未品尝过的美味料理,由此打开了对泰餐的全新认识。 背后的故事: 新店的店名「oliang」是泰语“黑咖啡”的音译,也常用来形容“交友聚会”的场所。老一辈泰国人有每天喝一杯传统“黑咖啡”的习惯,所以在泰国街头依然随处可见老式“咖啡馆”,除了黑咖啡,也会供应传统糕点和餐食;在这里,新朋旧友放松地喝咖啡,喰美食,侃大山,聊政事……这就是泰国人最日常的“以食会友”文化! Highlights: 02:11 清汤冬阴功,酸辣不减味 07:29 泰国红烧肉 vs 上海红烧肉 09:17 泰国街头网红鼻祖:猪脚饭 13:49 一口一碗的泰国船面 19:35 平凡而不平庸的冬阴功汤 22:09 泰国传统&新式甜品 29:36 泰国常见三大咖喱:红咖喱、青咖喱、马沙文咖喱 32:57 泰国不同地区的味型差异 35:28 虾酱和空心菜本不是原配 37:00 泰国人永远的保底选择:打抛 43:20 新店主推“醉汉”系列,期待吃完人间清醒 47:12 把菜甩上天线的街头掂锅“表演” 54:40 被甜到怀疑人生的试菜经历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Evan、May(泰)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原本计划在三月开张的「oliang」因为疫情不得不延期至八月开业,期待大家的报复性探店~ 先给大家看看“定妆照”解解馋: 玛莎曼咖喱Massaman Curry 古法咖喱大虾Deep Fried Prawn with Curry Powder 冬阴功海鲜汤“Tom Yum” Seafood Soup 泰式大蒜炸鱼Crispy Fish with Green Mango Salad 秘制椰酱春卷Fresh Shrimp Roll with “Hlon” Coconut Milk Relish 泰式香肠烤盘Thai Sausage Platter 鱼松西瓜Summer Watermelon Bites 其他播客中提到的食物: 猪脚饭(凤飞飞)、火山排骨、(泰北)酸肉肠、After you 榴莲冰沙、煎蕊(绿色)甜品、May所说的神秘的水果 Santol山陀儿

57分钟
99+
2年前

vol.32_身在魔都,心系雪原|那些年我在雪道上作过的死

如果说上一期洲洲的老同事只是一名平平无奇的养生滑选手,那这次就该来点硬核的了,这一次假神棍深圳老王将现身说法,来聊聊当年滑雪时的快乐和作死经历。 年初的北京冬奥会诞生了几位国民级“冰雪偶像”,冰雪运动也一夜之间蹿升全国顶流,这让远在深圳的单板发烧友老王经历了一轮“干瞪眼”的折磨。滑雪圈一直有“滑雪的尽头是骨科”的梗,但老王却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灰”,除了其作为“白色鸦片”的成瘾性,自然还有极限运动不可预计的危险性。so,本期除了一些轻松的滑雪趣事和小知识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跃跃欲试的朋友们分享一些安全小tips,毕竟滑雪虽快乐,生命价更高啊。 Highlights: 03:02 德国滑雪近水楼台,冬天不滑雪还能干啥 05:16 从新疆到北欧再到阿尔卑斯,滑雪 07:19 自学单板,越摔越勇 13:38 爱上滑野雪,专找禁止入内 18:11 夏天滑板,冬天滑雪 21:03 一摔脑震荡,友情提醒:头盔您要戴好 28:19 30岁初学者被3岁老司机藐视 35:45 二摔浑身伤,再次提醒:护具您也要戴好 45:21 残疾朋友三板照样滑得溜 49:26 自我放松的独门秘籍居然是背相声段子 50:36 滑雪必备软硬件 53:35 在奥地利见识硬核老爹,在乌鲁木齐吃雪地烧烤,在日本雪国泡汤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老王:没雪城市里的滑雪人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Freestyle 自由式滑雪 跳跃、旋转和多种极限动作,和滑板Freestyle很类似。 Freeride 高山自由滑雪 另一种分类方式 Off-Piste 滑野雪 (雪道以外)。 Ski Montaineering 登山滑雪 自己爬山然后滑下来,半天爬上去,半小时滑下来,一天只能来一趟的滑雪运动种类。 Echigo-Yuzawa 越后汤泽 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往返非常方便的滑雪胜地,也是川端康成的《雪国》故事的所在地,也紧邻举办大地艺术祭越后妻有。 美图欣赏: 日出时分无人的雪道 高山牧场文化,卖大号烤肠炸猪排的木屋休息站前放雪板的架子不是木牛流马 老王收藏的部分雪票和雪场地图。 论下盘的重要性,由慕尼黑中国雪友出镜展示 海拔3K+冰川摔后留念

69分钟
92
2年前

vol.31_身在魔都,心系雪原|朋友圈消失一年的小伙伴去哪儿了

刚闭关那会儿还穿着羽绒服,六月出关的时候上海已然进入了夏天模式,两个月的时间,洲洲我已经可以在平衡板上刷手机了,不知道今年雪季有没有机会上上道~~ 不知何时开始,越来越多人一到放假要么冲浪要么滑雪,长假就不说了,周末也不放过。加上冬奥这一波全全民科普,滑雪照就不再是北方小伙伴的专属娱乐项目,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统计,全国范围内已经兴起了770个大大小小的滑雪场,不过,毕竟路途、时间和装备、技术都是门槛,滑雪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运动的阶段,所以这一次“嗲声嗲气”请来了洲洲的一位老同事,这位曾经在朋友圈高频出现的上海姑娘,自从爱上了滑雪一度销声匿迹,虽然目前她仍然是一位养生滑为主的skier,但是体会到的是和专业选手同一份的快乐~~ Highlights 01:51 从家里滑旱冰出道到迎七星滑雪初体验 06:22 海龟同事组团松花湖,摔到懵 11:09 不普通又自信的天才少女谷爱凌 15:41 滑雪负伤“干瞪眼”,只能组团打游戏 29:44 路途略费周折的可可托海雪场,未来可期 35:56 人类滑雪起源地——新疆阿勒泰 39:55 室内滑雪机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44:20 你认真滑雪,他们认真拍照 52:01 所以大家是为什么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56:22 带个麋鹿脑袋滑雪可还行 57:12 初学者装备低成本起步小建议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鸡蛋(即刻@鸡蛋Eggy) 嘉宾: 钱阿姨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小乌龟: 初学者必备滑雪护臀神器(一只趴在你屁股上的小乌龟) 艾文(大)道: 在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为了纪念艾文先生而命名,被国内外的冰雪爱好者评为中国最难的七条雪道,排名第二位。 一些滑雪技巧名(详细信息可请教度娘: 立刃、换刃、犁式转弯、落叶飘、退坡、Ollie & Nollie、Curving(卡宾、刻滑) 身陷滑雪不可自拔的钱阿姨(可可托海)

63分钟
99+
2年前

vol.30_大人也要玩玩具 | 原创潮玩设计师养成之路

玩具早就不是小屁孩儿的专利,大人们玩起玩具娃娃(潮流玩具)来可是相当认真的,限时、限量发售,限定和联名款式早已屡见不鲜,甚至有的娃娃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收藏。而最近几年泡泡玛特的崛起,以及疯狂优衣库KAWS联名款的类似事件,都在助力潮玩不断破圈进入大众视野。但这些娃娃因为复杂的生产工序、极高的报废率以及手工定制的高昂人力,其定价早已突破了普通人对于玩具的认知。 最近好公社的橱窗C位也空降了一款原创潮玩,TA是一个名叫Trody的委屈的小朋友,本期“嗲声嗲气”我们就邀请了TA的创作者,原创潮玩设计师Troy和他的合伙人老督查,不说产业不谈商机,就来聊聊他们从买娃能手到造娃新手的酸甜苦辣吧。 Highlights: 01:30 Trody= Troy + Jude(Judy) 02:11 委屈的小王子被迫去冒险 04:18 潮玩之贵,贵得其所 06:46 从盲盒爱好者的建筑师到原创潮玩设计师 08:26 (实用贴)建模用的什么软件? 09:03 大批量盲盒vs小批量潮玩的成本差异 10:26 3D打印打样留下好多好多报废了的头和身体,一切都是值得的 15:00 潮玩ip男女各有所爱 20:04 品牌、工厂、独立设计师之间的ip交易 21:39 手办代工厂的转型 27:18 潮玩界的“富士康”了解一下 30:50 被工厂进度牵制的宣发节奏 35:03 买娃之难,难于上青天 40:20 玩具是寂寞当代人的陪伴 42:01 潮玩并不都是可可爱爱的哦 43:21 限量不是为了饥饿营销 46:26 二次创作之高手在民间 本期主播: 洲洲 、鸡蛋、幺幺 嘉宾: Tory、老督查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Reference: 日本万代 主要涉及娱乐、网络、动漫产品及其周边等。其生产的各种科幻、动漫、特摄模型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居世界第一,最著名的有高达系列等。 BJD Ball—jointed Doll, 泛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偶,起源于欧洲,曾风靡于俄罗斯,后传入日本、韩国及中国,其身高是以“分”来算。 sofubi Soft Vinyl的日语读法,Soft Vinyl是指一种PVC塑胶材料,而Sofubi则是专门指代一种日本制造的软胶玩具。第一个Sofubi玩具诞生于1966年,是由日本玩具公司丸三公司生产发售的哥斯拉。目前Sofubi可以分为特摄角色和设计师款两类。 怪根sofubi玩具

51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