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88_You and I Eat the Same|两张饼子一块肉,全世界都好这一口

老朋友圆方又来了,其实在去年她刚结束了食物设计课程之后不久也约她聊了一次,发现她完全不在状态,在工作,考虑去留,人生重要选择面前,吃什么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好在乐观如她,如今也在米兰找到了自己的梦中情房,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事业伙伴,首秀就是米兰设计周,主题自然又回来了食物。 在寻找灵感期间,圆方探访了意大利很多不同地区,尝试以更本土的视角去了解本地的饮食传统,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拥有双重的体验她越发真切地看到了中意两国,甚至全球饮食文化中各种共同和共通之处,其中最经典的必须是肉夹馍类食物,两张饼子一块肉,任何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出好几种全球知名的食物,而这种对于食物的创造如此巧合,究竟是基于人类的基因还是环境的契机,这正是米兰设计周他们的参展作品“Cin Cin Pasta 面里面外 ”想要传递的信息,也是圆方未来希望继续探索的方向,他们希望通过食物设计,建立人与食物、人与自然之间真诚的连结,探索食物的身份和文化的同时,创造一个包容与公平的可持续食物体系。 当然,他们肯定不是第一个发现这些有趣之处的人,餐桌自古以来都是为人们带来丰富体验的社交场,这些体验不仅仅来自于食物本身,和人、场域、话题都息息相关,我一直有一个也许有些争议的观点就是,“如果食物只是用来果腹,那就获得太马虎了呀”。 祝大家今天也好胃口! Highlights: 00:04:18 在米兰设计周让意大利面和biangbiang面相遇 00:20:37 食物是不分国籍的共同语言 00:29:27 食品工业的发展下也要好好吃饭 00:46:39 一片叶子也分三六九等 Reference: Pappardelle: 起源于托斯卡纳的一种又长又宽的新鲜鸡蛋面。野猪肉酱宽面Pappardelle al Ragù di Cinghiale biángbiáng面 陕西关中地区的汉族传统风味面食,陕西八大怪之一,一根面条有一米多长一寸多宽,跟裤袋差不多。因为制作过程中有biángbiáng的声音而得名。制作过程有三个步骤都发出biáng的声音:1.把面从空中扔到滚烫热水而发出biáng的声音。2.由于此面宽大厚实,客人在吃面时发出biáng的声音。3.面摔在案板上发出的声音。 DOP级罗勒 DOP(原产地名称保护)级罗勒只能使用Pula(热那亚的一个地区)产的新鲜嫩叶 头茬的罗勒,叶小幼嫩 ⻄⻄里番茄茄子意面 - Pasta alla norma ⻄⻄里牛杂包 -Pane con la milza 非常重口的帕勒莫街头小吃,将小牛的肺和脾油炸后加入面包,然后挤入柠檬汁解腻,分为含乳清奶酪(Maritata)和不含奶酪 (Schietta)两款。 Scarpetta 在意大利语中,"scarpetta" 指的是用面包去擦拭盘子里的剩余⻝物或者酱汁的行 为。这个词可以被翻译成"小鞋子",意思是用面包去擦拭盘子就像是把小鞋子放进 去一样。这个习俗在意大利餐桌上很常⻅,被认为是一种尊�⻝物、不浪费的做 法,也是表达对⻝物的喜爱。 You and I Eat the Same 由非营利组织MAD出版,该组织由著名的丹麦厨师René Redzepi于2011年创立,这本选集由Chris Ying编辑,全名You and I Eat the Same: On the Countless Ways Food and Cooking Connect Us to One Another 荣获2018年纽约客最佳食物类书籍之一。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圆方(小红书@圆游意呆梨)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Louis Prima , Gia Maione ,Sam Butera & The Witnesses - Che La Luna Oracle Sisters - Asc. Scorpio

63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87_请你扮演一位文案专家,为这期讨论AI的播客起个标题

说实话,本来shownotes也想偷懒拜托AI的,无奈和TA反复沟通也没得到满意的叙述,还是自己来糊一段吧。本期的嘉宾是两位与人工智能撞了个满怀的设计学博士生,AI不仅是他们创业路上的“筋斗云”,也是学术之路的“绊脚石”,快速发展的AI技术,正在改变着学术人的研究方式、学习效率甚至教育理念。 传统设计学科几乎是受到这波AI冲击最大的学科之一,大量对原创性要求较低的设计岗位正在逐渐被AI取代,但是与此同时,设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与各学科、各行业融合交叉的过程中也有着先天的优势,也许在这个混乱的前端之后,设计师这一职业将被重新定义。当然,这一切不会自己发生,设计教育作为培养专业设计师的主流路径,必须尽快适应并布局未来,而设计师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力,则是个体“存亡”的关键。 AI已来,未来势不可挡,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AI,更是自己。 Highlights: 00:01:52 AI创业者自用推荐 00:07:45 永远不会嘲笑你无知的GPT老师 00:13:38 如何优化初次使用的感受 00:20:38 没有一个博士生,可以在AI的洪流中“幸免于难” 00:28:31 AI之于教育,一切才刚刚开始 00:39:39 AI之暗面 00:44:04 AI时代下的设计产业与设计教育 嘉宾推荐: AI学术类工具 - AI综合搜索工具:perplexity.ai - AI 文献伴读工具:scispace.com - AI思维导图工具:Linfo.AI AI图像类工具: - Nolibox - Midjounery - Stable Diffusion - DALLE-3 AI视频类工具 - Sora(Open AI推出,但目前内测阶段还没正式上线) - Runway(融资最多,在Sora没出现前综合实力最强大AI视频生成工具) - Pika(硅谷新秀) - Pixverse AI 3D类工具: - Luma.AI - Meshy - Tripo AI音乐类工具 - Suno AI 本期主播: 鸡蛋(即刻@鸡蛋Eggy)、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黄晟昱(Nolibox联合创始人)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SoulfreshBeats - R&B Type Beat "Promise" Ghost Loft,Michl - When You Loved Me Least

69分钟
99+
10个月前

vol.86_30岁从轨道翻车进旷野,做一个探索人生意义的赛博难民

本期嘉宾俏也最近给了自己一个定义,游手好闲的社会闲散人员,我一开始听到担心太过负面,她倒是毫不介意,权当是自嘲,录制的时候她刚到清迈,准备开始一段全新的旅居生活。而一年前的她,还是在伦敦知名设计院校读研的留学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向往在毕业之后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却突然选择了出发去流浪,和旅行不同,俏也这一路上总是充满了即兴的选择,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也许这一切并非突然,只是一些酝酿已久的东西终于爆发。 裁员、失业、裸辞、躺平,越来越多人被推向未来巨大的不确定中,以往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强行清零,好在,人的一生是一个过程,即使无法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收获。很羡慕俏也能够勇敢跳下轨道,去撒野,去流浪,去思考,去选择最符合当下需要追求的意义的行动,并且牢记,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的过程。 Highlights: 04:21 留学全球设计名校,却不是人生的最佳答案 09:11 人生没有那么多急转弯,小小的尝试也很可贵 14:26 到底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this is a question 24:40 羡慕背后藏着真正想要的东西 33:51 “公示”个人计划,让一个群的人监督 41:29 想到就去做,作出新型职业 【认识俏也】 1. 微信:naliece, 99% 的输出都在朋友圈和自己的游乐园社群 2. 小红书:俏也(流浪版,因为不喜欢小红书的感觉没有持续运营!看心情 3. 豆瓣 ID: 4484678 唯一用的下去的社交媒体,自我介绍有几篇文章 【嘉宾推荐】 打工换宿网站:helpx, workaway, wwoof, trustedhousesitters 沙发客:couchsurfing网站,当地社群 抑郁自救:CBT,《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了不起的我》,暂停实验室 人生探索:《斯坦福人生设计课》,《设计冲刺》,《臣服实验》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俏也 设备支持: 腾讯会议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Visions of Gideon -Sufjan Stevens 大风吹 - 草东

52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85_反向垃圾考古行动:垃圾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去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消费主义的文化下,人类的生活废弃物,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垃圾”,它的生命历程始于商品的生产者,而消费者则是直接的垃圾制造者,也是垃圾减量、分类、转化的实践者。 如今的垃圾,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自然问题,它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具有社会生命的“垃圾”们,在社会中生成、流动、转化,与不同的社会行动者互动并形成联结,甚至参与在社会事实的建构之中。那些你随手丢弃的垃圾从不曾消失,它只是去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本期的嘉宾倩雯是一名设计学科的在读硕士,基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选择了“垃圾”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对于垃圾的反向考古行和档案漂流,邀请参与者一起从不同的视角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无用之物,并且将这些垃圾和关于他们的故事一并收集起来,“收藏”进丢弃博物馆,在线上线下展出,她还为观察“购买 Buy”、“使用 Use”和“丢弃 Throw away” 这一系列和垃圾相关的日常行为起了一个颇具使命感的名字:BUT 垃圾行动计划,欢迎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这一场有趣且有意义的行动! Highlights 01:18 从反向垃圾考古到垃圾漂流档案 04:13 时代在更迭,垃圾也在变 08:37 用“垃圾”创造一场对话 18:49 艺术作品中的垃圾 24:53 你眼中的垃圾,我却当个宝 37:39 可持续意识,从娃娃抓起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倩雯(小红书@丢弃博物馆)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奥地利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焚烧厂 始建于1971年,1987年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天,维也纳的居民生活垃圾被运到这里焚烧,产生电能,而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在排出之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 BGM: The Grand Budapest Hote - Mr. Moustafa 邋遢大王历险记

50分钟
1k+
1年前

vol.84_从围棋到桌游,来自游戏世界的烧脑乐趣

桌游,桌面游戏,却不仅仅是桌面上的游戏而已!你可以把它作为一种集战略、合作、竞争于一身的游戏形式,也可以作为个人收藏的物品,或者只是偶尔调剂一下情绪的兴趣爱好。而对于如今忙碌的都市打工人,桌游不失为一种结交新朋友的好方法,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桌游涵盖的种类非常多,从棋牌到赌博,其诞生之初都是大家在桌面上发明的游戏,只不过一些侧重成瘾机制的设计,一些突出结果的重要性,一些则更追求过程的体验和收获。 本期嘉宾畅然在小时候训练围棋的时候也许就早早埋下了一颗种子,最终在各类设计巧妙的桌游上找到了土壤,辞职以后她便开启了一家桌游工作室,搜罗全世界经典和创新的桌游,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烧脑的快乐,反正主播每次都会被她带来的桌游惊艳到,尤其是一些和历史、文化甚至学科知识相关的桌游,简直是知识焦虑者的福音。 当然,桌游再好也是娱乐,要是想偶尔玩几局就能锻炼思维能力、或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恐怕是想太多了,玩物丧志可不能怪“物”哦! 某个版本的赛鹅图 Highlights: 00:01:26 从棋牌到赌博,有张桌子都算 00:08:35 线上线下,各得其所 00:13:49 时代经典,赛鹅图、大富翁、卡坦岛 00:20:16 黑帽白帽,会上瘾的可不是好帽 00:27:26 别具特色的桌游推荐,从东亚到欧美 00:40:57 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 00:53:49 不知道和孩子聊什么,就玩一局桌游吧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畅然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嘉宾推荐: 卡坦岛 The Settlers of Catan 经典策略类桌游,自1995年推出后,当年就获得了德国年度游戏大奖,在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风靡全球,一直占据各大桌游排行榜的重要位置和销量榜前列。不仅好玩,它也是人类经济生活和财务管理的一个缩影,概率学、统筹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里面的概念和规律,在游戏里都能用到。 再见了卡路里 Consumption:Food and Choices 一款由一位美国营养学家、注册营养师Karen Knoblaugh女士参与主设计的一款以食物和营养为主题的策略游戏,通过生动有趣、贴近现实的游戏设计,以一种客观中立的方式让玩家学到更多关于饮食的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需求,让人在享受美食与身体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运动消耗与控制饮食缺一不可。 灵光同线 The Mind 合作类手牌管理桌游,在不透露自己手牌任何讯息的情况下,和队友配合,依次将收牌按照数字大小递增打出。 艺术宝盒 Artbox 一款只能用指定的图形进行作画的你画我猜游戏。每回合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起始阶段、画图阶段、猜词阶段和计分阶段。 筑地鱼市 Tsukiji 一款轻松聚会向的经济类桌游,游戏人数2-4人,游戏时间约30分钟。主要玩点是商品投机,玩家需要在游戏中推测其他人的意图,并尽量利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才能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餐馆老板。 千年丝路 一款结合财商启蒙与丝绸之路主题的桌游,玩家扮演丝路商人,在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经商,模拟贸易、学习商品交易知识。通过游戏中的货物、白银等能够真实体验交易的全程。 BGM: 大富翁6 OST - 玛雅奇遇 大富翁4 OST- 打拼为将来

60分钟
99+
1年前

vol.83_用气味,为拒绝驯化的灵魂提供精神旷野

之前一直很困惑,为何香气如此温柔的气味品牌有着这样一句硬核的slogan,此次聊完后算意是懂了,“荒核”的联合创始人,本期嘉宾大椰子女士,正是拒绝被驯化的灵魂本魂啊! 大学本科期间就开始经营淘宝店倒卖“小五金”的大椰子,可以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持续创业者,但前前后后几个项目似乎都有些叫好不叫座,其中植物美学品牌“暖澡堂”的衍生品和艺术单品在我看来都有着极佳的审美,线上线下也收获了不少粉丝,但依旧没能在商业可持续的问题上找到答案。 机缘巧合之下,改名为“荒核”的工作室开始涉足香氛产品,而这一次,好运气虽迟但到,精心打磨的产品在直播经济的助推之下,终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尽管后疫情的香氛市场僧多粥少,但是前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加上创业多年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一套库存体系,倒也还过得不错,当然最大的收获大概还是收获了一枚小椰子,初为人母的新体验也给他们的新产品提供了灵感。主播zhouzhou真心希望他们的品牌可以在如今一派红海的香氛创业中稳稳发展,闷神声发财~~ Highlights: 00:01:47 本科开网店,毕设做创业,就是爱捣腾 00:05:21 出国求学未果,那就继续创业吧 00:25:43 弹性库存降低损耗,网红直播意外助力 00:37:19 与其砸钱营销,不如提升品牌力 00:41:56 吐槽的嘴有,喜欢的人更多 00:49:56 和宝宝一起再成长一次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大椰子 淘宝|微博|小红书|抖音:荒核 NuWilds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Aesop 伊索 诞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日化护肤品牌,所有产品都以植物性配方取代动物性成分,不含人造色素或人造香素,在天然植物护肤的基础上率先推行有机理念。除了产品,其极具“伊索美学”的室内设计也为业内外所称道,每家店铺的设计都会根据当地文化和周边社区做定制化的设计。 BGM: Kate Bush - Running up that hill Lou Reed - Satellite of Love 荒核的产品视觉

64分钟
99+
1年前

vol.82_善淘|慢慢地做一家慈善商店,重塑义大于利的商业伦理

本期的嘉宾抒洁是本土慈善商店品牌“善淘”的主理人之一,曾在美国就读公共管理专业,在联合国、非洲公益机构均实习过的抒洁,在陆家嘴体验了一阵子优雅白领生活发现实在不是心之所属,却在善淘做志愿者期间被他们坚持公益的韧性打动,最终在2017年的善淘落地线下之际,正式加入了这个正在艰难转型中的公益项目。 如今,善淘在她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疫情三年,甚至走出了上海,将品牌和理念带到了不同的城市,对此,抒洁谦虚地表示他们不过就是坚持慢慢做,做到了大家意识到社区和环保很重要的这一刻。 而在我看来,善淘如今的成功可不是坚持就能等来的,不同于大多数人印象中门可罗雀的街道慈善商店,善淘的门店从外观看就是一家正儿八经的买手店,毫不夸张地说,主播洲洲第一次跨进善淘江宁路店是真的被惊艳到了,之后的后每一次都不会空手而归,一方面,商品的价格极具性价比,二来部分收入还会用于帮助一些特殊群体,其三,善淘门店内的店员几乎一半都是残障特殊人士,一次购买的行为,可以说达到了三赢的结果。这一切显然不是偶然,善淘究竟做对了什么,来听听抒洁的答案吧。 公众号:善淘Buy42 Highlights: 02:24 加入善淘,双向奔赴 05:02 传统慈善超市无人问津,善淘等来机会 08:54 善淘做对了什么 16:46 用社会企业家的精神运营的公益组织 27:08 钻石不过是一块坚持到底的煤炭 33:37 不仅是商店,也是社区的纽带 40:24 让有温度的慈善商店走进中国的每一个社区 54:34 不高湛远足,但脚踏实地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抒洁 设备支持: iphone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Goodwill 好意 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最大慈善商店品牌,最早起源于一对老夫妻,为帮助无家可归的人,带着他们去收捐别人家门口的废弃家具、废品,再集中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售卖给经济较为困难的人。 目前,Goodwil的员工主要由残障人士、非法移民、难民、退伍军人以及缺乏教育或工作经验的人构成,在11多万名员工中有3万名是残障人士。在美加地区已共拥有165家地区公司,超过3300家各类慈善商店,销售额占北美二手零售行业的1/3,并持续进行多种定位创新以精进品牌宣传和募集方式。 Oxfam 乐施会 起源于英国,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来源于二战时为希腊战区挨饿的妇女和儿童提供食品的“Oxford Committee for Famine Relief”,这个组织不仅解救过阿富汗战场上的老百姓,也赞助过塞拉利昂实现5岁以下儿童的免费医疗,目前Oxfam仍在为公平贸易、全球扶贫做斗争。 众爱慈善商店 北京地区较为知名的循环商店,成立于2008年,由英国的爱心人士Leslie Simpson创办,将接受的捐赠物品转送给需要的人或机构,在店内变卖其它物品,赢利部分全部用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归属的结构》 作者彼得·布洛克以众多街区和城镇的实例,展示了缔造“真正的社区”的具体途径。为了让日常生活实现这样的转型,他概述了六种能够创造共同责任的“交谈”,并展示了如何去设计能够培养这种归属感的系统,为西方文化中日益增长的经济、关系与意识形态的隔阂提供了另一种选项。 BGM: Billianne - Que Sera Sera 世事不可强求 杨乃文 - 推开世界的门

69分钟
99+
1年前

vol.81_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运气总不会太差

“孩子和艺术的连接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力量,成长不仅关乎于知识,更关乎于视野、体验以及思考”很喜欢本期嘉宾橙子老师的这句话,作为一位插画师,同时也是一个六年级小男孩的妈妈,几年前在儿子小画的影响下,一家三口都迷上了观鸟。 说到观鸟,可不是刻板印象中的所谓“老头乐”娱乐项目,如今它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为了看到梦中情鸟,可以不睡懒觉,可以忍受寒冬烈日。对观鸟人来说,一拿起望远镜,就仿佛拥有了一扇自由之窗,可以暂时逃离学习、工作中的KPI和条条框框,此外,观鸟也可以唤醒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关注和认识,重构都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最单纯的感受还是来自于鸟本身,看到罕见鸟的惊喜,看到梦中情鸟的感动,以及各种开盲盒一般的意外发现,都是观鸟人无限的动力来源,也是都市人心的目的地。 疫情之后,这份爱好更是成了全家的事业,他们以自然作为媒介,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教育理念,带领孩子们在创作中寻找自己,勇敢去表达,大胆去分享,在一切平等的自然里,在不加批判的学习环境中呈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一面。在他们的“课堂”中,调皮捣蛋可以被容忍,胆怯害怕可以被接纳,最让我惊讶的是,无论过程多混乱,结果都充满了惊喜,连我自己的内心小孩也蠢蠢欲动起哎。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他们的动态哦(公众号@小宇宙微光),相信我,你会看到孩子最幸福的笑容。 Highlights: 02:16 从打工人到自然美育创业者 07:15 孩子们创作的绘本故事超乎想象 15:16 被儿子带进观鸟“坑” 22:56 现代意义的观鸟始于英国 26:06 藏在城市里的小动物们 32:13 以鸟会友,上海观鸟日常 46:23 人与鸟的安全“社交”距离 59:11 观鸟之乐胜似盲盒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橙子、北鹨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观鸟大年 The Big Year 2011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影片改编自1998年马克·欧布马克西(Mark Obmascik)的同名小说, 讲述三个男人竞争观看一种稀有鸟类的故事。 “大年”是全球观鸟爱好者的一种竞赛,参赛者需要用一整年的时间和精力,记录自己观察到的鸟类种类数量,数量最多者取胜。 鸟撞 又称"鸟击",是指鸟类与飞行中的人造飞行器、高速运行的列车、汽车等发生碰撞,或因玻璃透明与反光的特性而无法辨认出玻璃的存在,与建筑或玻璃相撞,造成伤害的事件。 留鸟 终年生活在一个特定地区,并且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它们通常会终年在其出生地或者称为繁殖区内生活。与留鸟相对的是候鸟,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长途迁徙以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巢寄生 某些鸟类自己不筑巢,把卵产在其他种类鸟类的巢中,由宿主代替孵化育雏的繁殖方式。 BGM: Egil Olsen - Sleep with you 村治佳織 - 森に梦みる 一起观鸟的北鹨父子: 自然课堂现场: 铜蓝鶲(photo by 北鹨):

66分钟
99+
1年前

vol.80_你为什么不能好好吃饭?看见身体,看见伤

又要一年春节时,面对即将到来的聚餐零食大鱼大肉,你此刻的心情是期待还是恐惧呢? 这是一个美味的时代,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尝遍全球美食,在任何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家常的、时髦的、网红的,一间间美食屋让人食欲大开。不知何时开始,唾手可得的美食早已不限于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情感和情绪的载体,它可以是一种奖励,一次放纵,也可能是一场发泄,食物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确实是即时的,但也是短暂的。近几年,“情绪性进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相较于心理疾病,这类行为更为常见,背后的情绪也许各不相同,但一旦食物成了唯一的出口,伴随而来的就是体重和情绪的恶性循环,好好吃饭这件听起来最稀松平常的事情真的会变得很奢侈。(往事不堪回首,不要问我为什么会知道 其实,食物只是某一种情绪载体,当我们的心灵感到饥饿时,任何自身薄弱的方面都可能会被利用、放大,很多时候,这些选择大多数时候都是毫无意识的,直到某一天我们放慢脚步,才发现早已遍体鳞伤,所以不妨先将自己的心理肌肉练强大,待到负面情绪来袭时直接给它致命一击。 公众号:乐康慧爱 小红书:会吃会爱小康喵 Highlights: 02:38 选择进食障碍的契机与初心 08:35 外部环境催生年轻患者 15:40 求助虽然重要,对象仍需谨慎 19:10 亲子关系:解铃还须系铃人 24:15 支持也分三六九等,物质类的真不太行 32:14 你以为的自省自律,也许是自我PUA 44:39 练习从相反的方向思考,强大心理肌肉 51:53 有地儿可逃也不是什么坏事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丁丁、Sissi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孤独の空腹 - 孤独的美食家 OST Alexandre Desplat- Julia's Theme(Julie & Julia OST) Joe Kaplow - I Said I Was Going and I Went

62分钟
99+
1年前

vol.79_发酵:微生物送给人类的礼物

“发酵,能将人类与真正的食物、周遭的自然重新联结。”——《发酵圣经》 正如很多人所知,多次登上全球50佳餐厅榜首的Noma主厨,是“发酵”的狂热爱好者。然而,“发酵”征服的岂止是Noma,它正在俘获越来越多世界顶尖主厨的心。 为什么是“发酵”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其实发酵并不是什么先人的智慧体现,而是地球历史上20亿年前就已存在的自然现象,人类只是刚好与它不期而遇,才得以在缺乏冷藏条件的年代延长食物的储存时间。现如今,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探索,人类已经和微生物发酵菌成为了好友,并且以东方的麹菌和西方的酵母菌为基础形成了全球多样发酵食物体系。 我们的老朋友wawa在多年前开始接触平衡饮食以后一直在实践各类发酵食物,今年夏末天时地利人和之际,参加了一次为期六天的日本发酵巡礼,亲眼看到了在工业化生产大规模普及的当下,依然在坚守传统手艺的发酵食品作坊,最重要的是,品尝到了很多美味的食物,也收获了超重的行李。 这期播客只是一个浅浅的开始,后续主播zhouzhou会督促wawa早日复出,为大家带来更多实操课程哦,敬请期待,欢迎催更! Highlights: 03:35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发酵 06:00 正确认知亚硝酸盐 07:50 米麴:日本最常用的发酵催化剂 11:22 自然发酵,用时间成就风味 14:46 爱“吃”糖的菌宝宝 23:16 融入日本每一餐的发酵食物 28:19 代代相传的传统技艺 37:12 发酵失败在所难免,成功全凭“手势” 46:37 “过期”也照样能吃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wawa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Reference: 麴 接种和生长在谷物或豆类上的米曲霉霉菌。传统上使用大米、大麦或大豆。Koji是麴的日本发音,这个过程最早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读作qu或者chhü。麴富含淀粉酶和蛋白酶,所以它可以用于许多发酵产品的催化剂,如味噌、酱油和清酒。 味噌 来自日本的两段发酵技法。第一阶段传统上用大米、大麦或者大豆制麴,第二阶段加上盐和大豆进行乳酸发酵,得到味道浓烈、甜咸兼备、富含鲜味的酱。 天贝 印尼一种饼状大豆发酵物,以根霉属的霉菌发酵而成。 渍物 日本的泡菜。有粕渍(用酿清酒剩下的酒粕腌渍),味噌渍(用味噌腌渍),糠渍(用一层米糠腌渍),盐渍(用盐腌渍)。 BGM 小森林OST - 春 料理仙姬 OST - 美味しくなあれ 野田家传统发酵味噌 发酵食堂 80后经营的自然农场

51分钟
99+
1年前

vol.78_精芬三姐妹|最幸福的国家如何让我变得更幸福

没有记错的话,芬兰已经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了,作为精神芬兰人,对此评价主播洲洲我表示不能同意更多!I can't agree more!!虽然在芬兰生活学习总共两年不到,但已经体会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幸福感,而这些幸福的时刻往往只是来自于一些日常瞬间,清晨打开窗看到一只松鼠,一个人走过结了冰的湖面,与迎面而开的陌生人打个招呼,在冬天喝一碗热腾腾的三文鱼汤,也许正是在一个几乎全员“社恐”的国家,才有机会用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相处,想一想自己想做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想也可以,自己的生骨干用和谁比较,个人的选择不必给谁交代。 生活在人挤人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要求同样的外部坏境是不切实际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拥有幸福的时刻,虽然也许大概会更难一些,但是然而并且我们也就有机会树立更强大的自我,每天哪怕是给自己一个短短的休息,让飞奔的时间定格片刻,对自己好一点点。 Highlights: 02:56 社恐不是冷漠,距离表示尊重 09:01 在芬兰也慢不下来的中国人(洲洲) 22:08 我们究竟在追赶什么 28:07 微妙的人际交往边界 31:52 人生不是在一张标准的清单上打勾勾 46:29 与其等人表扬,不如自我肯定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Lukia、高明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芬兰民谣 - 萨基雅尔维的波尔卡/Säkkijärven polkka Nightwish - I Want My Tears Back

62分钟
8k+
1年前

vol.77_逃离城市,山野求生,自然分娩,她究竟在找寻什么?

当年那个潇洒的酸辣女侠古月又回来了,第一次做客嗲声嗲气的时候,她的身份还是刚离开都市职场不久,在崇明体验生活学习种地的新农人。两年间她去到了云南更寂静的山野,还邂逅了一段亲密关系,如今已是一位一岁宝宝的妈妈,一切都不在计划之中(因为没有计划),一切也不在意料之外(要的就是意外)。 此次古月独自带娃回沪,也并非来重温都市繁华生活,而是为孩子办户口四处奔波。在大多数人看来,她似乎总是选择去过“苦日子”,但对古月来说,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既来之则安之。当然,乡村山野也并非都是岁月静好,有来自当地人的歧视偏见,小家庭内部的理念冲突,甚至还有自媒体的突然袭击,断章取义的解读一度把古月和家人冲向舆论中心,愤怒和委屈过后,是一个更强大的自我。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下午,我却看到了当年那个笑声爽朗的女侠,也看到了一位对宝宝超级耐心的新手妈妈,一个充分掌握着生活主动权的独立女性,一名敞开胸怀迎接未知的勇敢青年。 Highlights: 07:48 遭无底线自媒体过度解读 14:48 勇敢体验,更新认知,重启人生 20:08 曾经也是个上nei进juan的社畜 26:23 跟随体验,体会未知的快乐 33:43 争吵、矛盾、质疑让人成长 48:17 呵护孩子的天性和快乐 56:00 挫折失败不可怕,最怕温水煮青蛙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古月(小红书@山林里的古月)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央金拉姆 - 绿色世界 央金拉姆 - 净化 和女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爱种柿子做柿饼

69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