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硅谷顶尖创投播客《All-In Podcast》 本期节目中,硅谷四大风投大佬——Jason Calacanis、Chamath Palihapitiya、David Friedberg 和 David Sacks,人称“The Besties”——齐聚一堂,就当前最热门且最具争议的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他们首先从旧金山的城市复苏聊起,围绕市长Benioff的言论和特朗普关于国民警卫队介入的提议,展开了一场关于城市治理、犯罪率与经济振兴的激烈辩论。随后,话题转向了日益紧张的中美贸易战,特别是中国对稀土矿物实施出口管制,以及美国如何应对供应链依赖的困境。最后,他们聚焦于AI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从数据中心在当地社区引发的能源、水资源和噪音争议,到AI对就业市场的冲击。这场对话不仅信息量巨大,更充满了真知灼见与犀利交锋,不容错过。 【!存在部分内容删减!】 👨⚕️ 本期嘉宾 Jason Calacanis, Chamath Palihapitiya, David Friedberg, David Sacks,All-In Podcast 四位主持人,在科技、投资和媒体领域拥有深厚背景和独到见解。 🌟 精彩内容 💡 旧金山之辩:数据与现实的冲突 Friedberg用数据指出旧金山犯罪率显著下降,城市正在好转,与Sacks和特朗普关于“僵尸城”的描述形成鲜明对比。这场辩论揭示了对城市现状的不同解读,以及在政治叙事与实际数据之间的张力。 “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市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市中心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今年的凶杀案数量是七十年来最低的。” ⚔️ 中美稀土战:战略依赖与应对 Chamath和Sacks深入分析了中国通过补贴和非市场手段主导稀土产业的重商主义战略,以及美国因此产生的供应链依赖。他们强调了美国建立战略储备、放松监管和发展本土稀土产业的紧迫性,以应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筹码。 “如果中国突然看到了,他们就会进入市场,向现货市场倾销大量该产品。结果就是价格暴跌。” 🤖 AI与就业:富足还是失业? Sacks乐观地认为AI将显著推动GDP增长,并促使工作从机械性转向更具创造性和满足感的领域,驳斥了大规模失业的担忧。Friedberg则类比T型车效应,认为新工作将以更高薪资吸引劳动力,实现“招聘周期先于淘汰周期”的岗位转移。 “A I 是实现优秀GDP 增长(比如百分之四左右)和温和GDP增长(百分之二左右)之间的区别。” “与其说所有这些司机将失去工作,另一种说法是,所有这些司机在驾驶需求下降之前,都将得到薪水更高的新工作机会。” 🏘️ 数据中心困境:AI落地挑战 Chamath指出,数据中心在社区面临电价上涨、水资源消耗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导致科技巨头项目搁置。他呼吁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利用其巨额自由现金流,更好地与社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AI带来的切实的经济利益,以赢得公众支持。 “人们看到数据中心所在地的电价上涨了。第二,人们担心这些数据中心的水消耗…第三,很多人评论说,它还造成了实际的噪音污染。” 🌐 播客信息补充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投资人Jack Altman的深度访谈,对话嘉宾是Thrive Capital的合伙人Vince Hankes。Thrive Capital是全球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以其对OpenAI、SpaceX、Databricks和Stripe等科技巨头的精准投资而闻名。Vince Hankes将为我们揭秘Thrive独特的“集中投资”策略。他分享了Thrive如何从早期的一千万美元基金,通过对Instagram、GitHub等公司的“大胆下注”,最终成长为今天的五百亿美元巨头。Vince深入阐释了他们为何能在市场不看好时,逆势加码Stripe,甚至在股价暴跌90%后,依然果断增持Carvana。这背后是对产品、团队和长期潜力的深刻信念,而非仅仅依赖短期财务数据。他还探讨了Thrive作为一家创始人领导的投资机构,如何通过独特的文化和小型决策团队,持续进行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集中押注。对话中,Vince Hankes还深入分析了AI时代下,哪些领域蕴藏着下一个万亿级市场机会。他看好颠覆药物研发的生命科学,认为其潜力堪比OpenAI;也探讨了代码生成、垂直AI工作空间以及未来潜力巨大的消费级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他强调,赢家通吃的“幂律法则”在科技行业日益显著,规模化公司将持续累积优势,而Thrive的策略正是为了匹配这一趋势。同时,Vince也对当前早期和中期风险投资市场的过度竞争和“大支票风险投资”模式提出了独到见解。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投资哲学的深度探讨,更是对科技行业未来趋势和投资机遇的深刻洞察。 翻译克隆自:Concentrating in Winners | Vince Hankes, Partner at Thrive Capital | Ep. 27 👨⚕️ 本期嘉宾 Vince Hankes,Thrive Capital合伙人。他参与了Thrive Capital大部分重要投资,包括OpenAI、SpaceX、Databricks、Stripe等。 🌟 精彩内容 💡 集中投资的信念: Vince Hankes 强调,Thrive Capital 的集中投资策略,要求对所投公司有近乎教条般的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长达数年的深入了解和定性分析之上,而非短期数字波动。 “当你给一家公司开出十亿美元的支票时,你必须得有信念,不能还在那犹豫‘这事儿到底能不能成’。你必须得有近乎教条般的信念,坚信它一定能成。” 🚀 逆势加码的勇气:Carvana案例 在 Carvana 股价暴跌超过 90% 的艰难时刻,Thrive Capital 凭借对产品、团队和长期商业模式的深刻理解,逆势增持。这展示了其在市场恐慌中保持独立判断和大胆行动的文化。 “即使一个东西跌了百分之五十,它仍然可能再跌百分之九十。” 🔬 AI时代的万亿机遇:生命科学与机器人 Vince Hankes 认为,除了已知的 AI 应用,生命科学(如 AI 药物研发)和消费级机器人是未来潜力巨大的万亿级市场。他将 Isomorphic 视为有潜力达到 OpenAI 规模的公司,并指出消费级机器人市场可能比汽车产业更大。 “我最看好的,但似乎还很早期,市场也还没普遍认识到的,是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应该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今天,汽车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它可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这意味着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应该是最大的市场。因为机器人在你家里做事的效用,远高于一辆车。” 📈 幂律法则与规模优势: Thrive Capital 的投资哲学与科技行业的“幂律法则”相匹配,即赢家通吃,规模化公司将持续累积优势。他们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已从百亿美元迈向千亿甚至万亿市值的公司,而非早期阶段的独角兽。 “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一家已经很成熟、正从百亿迈向千亿或两千亿美元的公司,要比从几千家公司里挑出那个能脱颖而出的要容易。”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Jack Altman幸邀请到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掌舵人 Roelof Botha。作为这家硅谷传奇风投机构的第三代领导者,Roelof 将深入剖析红杉资本长达五十余年的传承文化、其独特的投资哲学以及在瞬息万变的科技浪潮中如何保持领先。他将分享红杉如何通过“托管”理念确保基业长青,如何在内部培养“危机感”以驱动持续创新,以及他眼中风险投资行业的真实面貌——为何它并非一个“资产类别”,以及资金涌入带来的潜在挑战。 Roelof 还会揭示红杉在投资决策中的“全接触式对话”文化,以及如何平衡个人判断与团队信任。他将详细阐述“成本是硅谷的秘密”这一核心理念,以及在AI时代,如何看待高昂的计算成本对初创公司毛利率的影响。此外,Roelof 还将展望机器人、医疗保健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在AI驱动下的巨大潜力。最后,他将分享红杉独特的“海盗文化”——如何吸引那些“与众不同”的创始人,以及如何打造一支既“极具竞争力”又“有一颗金子般心灵”的投资团队。 翻译克隆自:Sequoia’s Roelof Botha on Decision Making, AI, and the Next Trillion Dollar Markets | Ep. 28 👨⚕️ 本期嘉宾 Roelof Botha,红杉资本高级管理人(Senior Steward)。他于 2003 年加入红杉资本,曾任 PayPal 首席财务官。在红杉,他主导了对 YouTube、Instagram、Square、MongoDB、Unity、Natera 等众多明星公司的投资。他以其对宏观经济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公司运营细节的极致关注而闻名。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红杉的传承与压力 00:00:00 红杉的传奇与掌舵人的重压 00:01:33 领导力即“托管”:红杉的代际传承文化 00:03:14 保持领先:永不满足的危机感与持续创新 00:06:53 “下一个投资才是我们的价值”:红杉的文化驱动力 00:09:01 庆祝胜利与团队合作:超越个人成就 VC行业洞察 00:11:42 VC行业格局:历史押韵,但这次不一样? 00:14:48 为什么说“风险投资不是一个资产类别” 00:16:52 VC算术:每年万亿美元退出神话的挑战 00:18:18 资金过剩:行业是变聪明还是变愚蠢? 00:21:25 给新基金经理的建议:建立人脉与保持友善 投资决策与团队文化 00:22:36 最佳投资:争议项目与热门竞争项目并存 00:23:25 信任团队:Roelof 曾对 Spora 投资的疑虑与支持 00:24:21 红杉的“共识性投资决策”与“全接触式对话” 00:26:19 建立深厚信任:透明沟通与“当面捅刀”文化 00:28:33 思想的胜利:匿名投票与“事前验尸” 00:30:27 团队规模的限制:有效决策与信任基础 投资策略与行为经济学 00:32:20 多阶段投资的优势与挑战 00:34:21 长期伙伴关系:从第一行代码到公司上市 00:37:06 心理锚定与追加投资的挑战 00:38:55 行为经济学:识别并克服投资偏见 硅谷的秘密:成本哲学 00:40:13 “成本是硅谷的秘密”:不懈降低成本的魔力 00:41:34 普及技术:成本降低与固定成本的演变 00:43:12 高毛利率的重要性:成本优势带来竞争自由度 00:44:04 成本与扩张:DoorDash 单位经济模型的启示 00:45:19 利润即力量:支撑企业野心的燃料 AI时代的成本结构 00:46:37 AI应用毛利率下降:计算成本的挑战 00:47:16 经验成本曲线:AI模型成本将持续下降 00:49:16 模型选择:根据用例平衡成本与质量 竞争与创始人关系 00:50:50 投资冲突:模糊的帝国边界与创始人担忧 00:51:43 案例:Stripe与Square的竞争与信息隔离 00:53:29 艰难的对话:平衡竞争与伙伴关系 AI驱动下的未来领域 00:54:39 机器人技术:AI赋能下的巨大潜力 00:56:36 机器人普及:从工业到家庭的演变 00:58:12 经济驱动力:劳动力成本推动机器人应用 00:59:35 医疗保健:基因学与AI提升效率 01:02:09 金融科技:稳定币重塑金融基础设施 红杉的团队与文化 01:03:54 “海盗文化”:支持异类与叛逆的创始人 01:06:07 “杀手泰迪熊”:极具竞争力与金子般心灵的团队 🌟 精彩内容 💡 红杉的“托管”文化与传承重压 Roelof Botha 阐释了红杉资本独特的“托管”文化,将领导职位视为暂时性的责任,旨在将机构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他分享了作为第三代掌舵人,如何面对红杉长期处于行业顶峰的巨大压力,以及公司如何通过持续创新和对“不安全感”的拥抱来保持领先地位。 “红杉树能活两千年。他希望建立一个能比他自己更长寿的合伙企业,投资那些能够基业长青的公司。” 📉 为什么“风险投资不是一个资产类别” Roelof Botha 挑战了“风险投资是一个资产类别”的普遍观点。他指出,尽管有大量资金涌入,但每年能达到十亿美元以上退出规模的公司数量并未显著增加。他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揭示,当前资金投入需要每年万亿美元级别的退出才能支撑合理回报,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因此他认为风险投资更像是“无回报的风险”。 “如果你看数据,过去二三十年里,平均每年只有二十家公司最终在实现退出时价值达到十亿美元或更多,就二十家。” 🤝 “全接触式对话”与信任文化 红杉的投资决策过程强调“全接触式对话”,鼓励团队成员进行坦率、深入的辩论,但必须围绕投资本身的优劣,而非个人。Roelof 强调了建立深厚信任的重要性,通过透明的交流和互相支持,确保即使有争议的投资,也能得到团队的全力支持。 “我们希望有一场畅所欲言、全情投入的对话,我们称之为‘full contact conversation’。而且讨论必须围绕投资本身的优劣,不能涉及个人。” 💰 “成本是硅谷的秘密”与AI时代的毛利率 Roelof Botha 提出“成本是硅谷的秘密”,认为不懈地降低成本是技术普及和企业成功的关键。他解释了高毛利率如何赋予公司竞争自由度。面对AI时代应用公司毛利率下降的挑战,他表示乐观,相信AI模型成本将遵循“经验成本曲线”持续下降,因此不会因当前毛利率而放弃有产品市场契合度的公司。 “价格是竞争优势,那不是优势,成本才是优势。” 🤖 机器人、医疗与金融:AI驱动的未来 Roelof Botha 展望了AI在机器人、医疗保健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巨大潜力。他分享了对Skilled、Roco等机器人公司的投资,认为AI将使机器人能安全地与人类互动,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经济驱动下普及。在医疗领域,基因组测序成本的下降和AI工具(如OpenEvidence、Freed)将极大提升医生效率。在金融领域,稳定币有望重塑过时低效的金融基础设施,造福企业和消费者。 “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只有个位数员工,但市值达到十亿美元的公司。绝对的。我认为这指日可待。” 🏴☠️ 红杉的“海盗文化”与“杀手泰迪熊”团队 Roelof Botha 描述了红杉独特的“海盗文化”,即支持那些“与众不同”、有叛逆精神、敢于改变世界的创始人。他引用合伙人Doug Leone的话:“我们想招募到红杉的人,是想当海盗的人,而不是想加入海军的人。”他总结团队成员的特质是“极具竞争力,但又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即“杀手泰迪熊”——正直、有爱心,但为了赢而战。 “我们希望在红杉拥有一支海盗队伍,这就是我们思考团队构成的方式。”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 Nicolai Tangen邀请到 Sea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Forrest Li。Sea 是东南亚最大的科技公司,旗下拥有全球领先的视频游戏 Garena、电商平台 Shopee 和金融科技服务 SeaMoney。Forrest Li 将分享 Sea 如何从一家游戏分销商,凭借对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精准把握,成长为市值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他会深入剖析 Shopee 如何通过极致的本地化和自建物流,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脱颖而出;Garena 的《Free Fire》如何从一款游戏进化为社交平台,以及AI技术如何重塑游戏开发和玩家体验。此外,Forrest Li 还将分享他独特的领导哲学、对“谦逊”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从《阿甘正传》中汲取灵感,指引公司走向万亿美元市值的AI时代。 翻译克隆自:Forrest Li - CEO of Sea | Podcast | In Good Company | 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 👨⚕️ 本期嘉宾 Forrest Li,Sea 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Sea 是东南亚最大的科技公司,业务涵盖视频游戏(Garena)、电子商务(Shopee)和金融科技(SeaMoney)。他带领公司从一家游戏分销商成长为市值超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并开发出全球日活跃用户数最多的手机游戏《Free Fire》。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Sea 的崛起与业务版图 00:45 Sea 公司概览:使命、历史与三大核心业务 01:38 Garena 游戏业务:全球最受欢迎手游《Free Fire》 02:10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的十年百倍增长 电商业务 Shopee:本地化与物流制胜 03:19 电商灵感:中国移动电商的“魔法”体验 04:08 从零到市场领先:Shopee 如何击败巨头 04:27 核心竞争力:极致本地化与自建物流体系 05:48 物流投资:不止是金钱,更是决心与人才投入 06:45 竞争心法:长期主义与客户痴迷 07:45 Shopee 运营数据与未来发展方向 10:02 AI 在电商客户服务中的应用 游戏业务 Garena:Free Fire 的进化与AI赋能 11:04 《Free Fire》:从游戏到社交平台 11:44 游戏与社会文化:河马宝宝的全球热潮 12:39 AI 赋能游戏开发:美术与代码生成 13:48 AI 提升游戏体验:智能队友的变革 15:05 好游戏的定义:有趣、易上手、难精通 金融科技 SeaMoney:解决痛点,创造机遇 15:29 SeaMoney 的诞生:解决支付与信贷挑战 16:38 普惠金融:东南亚最大的数字消费信贷平台 未来愿景与AI战略 17:21 业务协同与未来增长点 17:39 AI 驱动的未来:万亿美元市值的路径 18:19 内部创新:鼓励员工构建 AI “智能体” 穿越市场波动 20:38 股价波动:坚守信念与技术的力量 21:21 广阔市场:将最佳实践带到更多地区 企业文化与领导力 21:56 Sea 的五大核心价值观 22:41 谦逊的力量:乔布斯与《阿甘正传》的启发 24:47 Forrest Li 的个人谦逊观 26:48 谦逊与雄心的平衡 27:48 领导哲学一:成就他人 29:03 领导哲学二:承担艰难决定 30:54 领导哲学三:建立信任 31:21 沟通方式:全员邮件与开放式问答 31:51 人才培养:从大学招聘到内部管理培训生项目 个人生活与财富观 33:33 工作强度与放松方式 34:17 财富观:自由专注热爱 给年轻人的建议 35:09 《阿甘正传》的启示:为他人做好事 35:43 涟漪效应:小善举的大影响 36:14 结束语 🌟 精彩内容 💡 从游戏分销到千亿市值:移动互联网的十年百倍增长 Forrest Li 分享 Sea 如何从一家游戏分销商,抓住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浪潮,在十年内从估值十亿美元的独角兽成长为市值千亿美元的科技巨头。他强调了智能手机和应用普及带来的巨大市场变革。 “我们可能是东南亚第一家科技行业的独角兽。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成了一家市值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十年间价值增长了一百倍。” 🛠️ Shopee 的本地化与自建物流制胜秘诀 面对阿里巴巴、TikTok 等巨头,Shopee 凭借对东南亚市场的深刻理解,通过极致的本地化策略和自建的强大物流网络脱颖而出。Forrest Li 详细阐述了如何解决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不完善的地址系统,将“最聪明的人才”投入到物流优化中。 “我们是如今唯一一家建立起强大物流能力的电商公司……你买的东西多好、多便宜都不重要,人们真正关心的是我什么时候能拿到手?” 🚀 AI 赋能游戏与电商:效率与体验的革命 Forrest Li 揭示了 AI 如何在 Sea 的两大核心业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电商领域,AI 聊天机器人处理 80% 的客户咨询,满意度与人工客服持平。在游戏领域,AI 不仅大幅提升了美术和代码的生成效率,更通过智能队友为玩家带来接近真人的社交和游戏体验。 “百分之八十的这类咨询都是由 A I 聊天机器人处理的。而且满意度非常非常高……A I 机器人变得聪明多了。它们不仅能和你一起玩游戏,给你游戏里的指引,还能和你聊天,跟你开玩笑。” ❤️ 谦逊的领导哲学与《阿甘正传》的启示 Forrest Li 详细阐述了 Sea “保持谦逊”的核心价值观,并分享了史蒂夫·乔布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和《阿甘正传》对他个人领导风格的深远影响。他认为谦逊并非自信的反面,而是驱动公司不断前进、实现雄心壮志的基础。 “我给自己取 Forrest 这个英文名,就是因为那部电影……他有一颗非常善良的心,并且非常真诚。他只是不断地去帮助别人。” 📈 万亿美元市值的 AI 愿景与对年轻人的建议 Forrest Li 展望了 Sea 迈向万亿美元市值的路径,坚信 AI 将是下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驱动力,为世界创造巨大价值。他鼓励年轻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他人做好事,因为这种“涟漪效应”最终会带来巨大的个人和社会影响。 “我们是乘着移动互联网革命的浪潮,才成为一家千亿美元公司的。我认为答案就是 A I。”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挪威主权财富基金CEO Nicola Tangan主持的播客节目《Out of the Office》 本期嘉宾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先生,是管理着近三千亿美元资产的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的CEO。淡马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权财富基金,而是一家独特的投资控股公司。Dilhan先生将深入阐释淡马锡与众不同的运营模式,以及它如何通过持有运营公司、全球少数股权投资和打造资管平台,为新加坡的长期繁荣做出贡献。 在对话中,您将听到淡马锡如何以长远的眼光进行投资,其四大核心趋势——数字化(现在更侧重人工智能)、更长的寿命、未来消费和可持续生活——如何指导其全球资本配置,以及他们如何从亚洲走向欧美,构建平衡且富有韧性的投资组合。面对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Dilhan先生分享了淡马锡对关税、全球供应链重塑和多极化世界深入洞察。他强调,在无法预测的未来中,持续的全球交流、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内部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此外,他还详细介绍了淡马锡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投资流程和组织运营中,以提升效率和回报,以及新加坡独特的价值观和成功之道。最后,Dilhan先生分享了他作为领导者的经验,以及对年轻一代的真诚建议:保持开放、广泛学习和乐观。 👨⚕️ 本期嘉宾 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的CEO。他于2021年开始执掌淡马锡,此前曾创办并发展了新加坡顶尖的律师事务所。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淡马锡的独特模式 02:02 淡马锡是什么:一家独特的投资控股公司 02:57 淡马锡与GIC的区别:资产所有者与基金管理者的不同 03:57 淡马锡对新加坡的重要性:为政府提供长期回报,支持社会项目 04:32 淡马锡的独立性:政府不干预日常运营 05:10 控股公司模式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与知识共享 投资哲学与策略 06:31 投资哲学:长期可持续回报与创造多重价值 07:19 全球投资组合:洞见获取与网络效应的重要性 07:53 投资决策流程:管理层与董事会的分级决策 08:51 地域分布与全球化:从亚洲到欧美,构建平衡投资组合 11:31 四大核心趋势:数字化(AI)、更长的寿命、未来消费、可持续生活 地缘政治与投资 12:44 未来不可预测性:情景规划与能力建设 14:41 地缘政治影响:关税、供应链重塑与多极化世界 17:45 欧洲的应对:呼吁聚焦增长,加快行动 18:27 四大趋势的深化解读:能源安全、公正转型与消费故事 私募与公开市场 & 合作伙伴 21:36 资产配置演变:从公开市场主导到私募市场增长 22:27 当前私募市场策略:谨慎选择,关注私募股权、信贷与基础设施 23:20 私募与公开市场的风险考量 23:55 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化组织与信任为本的关系构建 25:50 亚洲思维:信任需要时间建立 组织、人才与新加坡的成功 26:34 淡马锡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分布 27:42 人才招聘与价值观:MERIT体系与文化塑造 29:33 新加坡价值观与成功秘诀:贤能、诚信、长期规划与开放经济 领导力与个人感悟 33:41 领导力哲学:着眼未来,沟通与带动团队 34:28 个人成长:平和与紧迫感的平衡 35:03 沟通方式:内部开放与外部广泛交流 35:37 判断正确方向:团队共识与快速行动 36:26 AI在淡马锡的应用:赋能内部、优化投资组合与扩大投资 39:02 个人休闲与建议:跑步、广泛阅读与保持乐观 40:01 对年轻一代的建议:开放学习,拥抱变化,相信未来 🌟 精彩内容 💡 淡马锡的独特模式与长期投资 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揭示了淡马锡作为一家独特的投资控股公司,如何通过持有运营公司、全球少数股权投资和打造资管平台,实现长期可持续回报。他强调淡马锡与传统主权财富基金GIC的区别在于“拥有资产”而非“管理资金”,并分享了控股公司模式在协同效应和知识共享方面的优势。 “GIC是在管理资金,而我们是拥有资产。” 🌍 地缘政治下的投资策略 面对无法预测的未来和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淡马锡通过广泛的全球交流、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内部能力建设(包括地缘政治分析),来应对关税、供应链重塑和多极化世界带来的挑战。他指出,欧洲需要加快行动,聚焦增长,才能吸引更多资本。 “未来是永远无法预测的……你必须去广泛地、全球性地接触和交流。” 🚀 四大核心趋势与深化解读 淡马锡的投资策略围绕四大核心趋势:数字化(现已扩展至AI)、更长的寿命、未来消费和可持续生活。Dilhan详细阐述了这些趋势的内涵,例如“可持续生活”不仅关乎绿色能源转型,更包括能源安全、可负担性,以及核能、液化天然气和有序淘汰煤炭的综合考量。 “可持续生活……它关乎的是能源本身,能源安全、能源可负担性。” 🤝 关系导向的合作伙伴策略 淡马锡坚信成为一个“网络化、专注于合作伙伴关系的组织”,强调关系而非交易。他们寻求能增强自身能力的合作伙伴,并通过建立信任、分享信息和观点,实现互惠互利。Dilhan认为,在亚洲,这种信任需要时间来建立。 “我们找合作伙伴不是为了分散风险,而是把他们看作能增强我们现有能力的伙伴。” 🇸🇬 新加坡的成功密码与淡马锡的AI应用 Dilhan将新加坡的成功归因于建国元勋、顶尖的公务员和政治领导层,以及长期规划和开放的经济政策。他强调淡马锡的核心是“人的业务”。同时,他详细介绍了淡马锡如何将AI融入内部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赋能投资组合,扩大AI领域投资,并推动AI在新加坡社会的普及。 “淡马锡的核心业务不主要是投资,而是人的业务。” “AI如何为我们自身赋能……如何利用AI来让我们的投资组合更能面向未来。” 💡 对年轻一代的建议:开放、学习与乐观 作为一位资深领导者,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分享了他对年轻人的真诚建议:人生是一场旅程,要对学习和各种经历保持开放心态,广泛阅读,并对新机会保持开放。他鼓励年轻人保持乐观,相信世界总会变得更好。 “保持乐观。一定要乐观,因为世界历史已经证明,我们总会经历困难时期,但最终总会比上一代人过得更好。”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Dilhan Pillay Sandrasegara - CEO of Temasek | Podcast | In Good Company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知名播客《Macro Voices》的第五百期节目,主持人Eric Townsend与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嘉宾Lyn Alden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Lyn Alden以其独到的宏观经济分析享誉业界。在本期节目中,她将延续上周Luke Groman的讨论,深入剖析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现状,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做出严峻预测。Lyn将详细解读美国“无法阻挡的财政列车”——即巨额财政赤字——是如何驱动经济周期演变、加剧政治两极分化,并最终可能以“烈火焚身而非冰封雪藏”的方式停下。她还将从长期债务周期、法律累积和制度变迁三个维度,阐释“第四转折”理论如何预示着一个充满非线性变化的时代。此外,Lyn和Eric还探讨了“破碎的货币遇上破碎的能源”这一长期趋势,分析了能源危机与财政困境的交织影响。节目最后,Patrick Rena将带来一份精妙的黄金交易策略,教您如何在不放弃上行潜力的前提下,对冲黄金回调风险。这场对话不仅是宏观分析的盛宴,更是一份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投资指南。 👨⚕️ 本期嘉宾 Lyn Alden,知名宏观经济分析师,Macro Voices节目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嘉宾。她以其独到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对长期趋势的深刻洞察享誉业界,是Lyn Alden Investment Strategy的创始人,也是Ego Death Capital的普通合伙人。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宏观趋势与市场概览 01:12 Eric Townsend开场:Lyn Alden的压轴分析与严峻预测 02:59 宏观记分牌:市场表现与关键数据 04:06 宏观记分牌:债券、商品与下周焦点 04:55 嘉宾Lyn Alden:作为听众到最受欢迎嘉宾的历程 “无法阻挡的财政列车” 06:01 Lyn Alden与Luke Groman的宏观共识 07:06 市场情绪转变:从“危言耸听”到“普遍接受”的危机预期 08:20 财政列车的驱动力:人口结构、福利体系与结构性赤字 12:36 财政列车的影响:经济周期改变与政治两极分化 14:45 历史对比:为何本次财政危机与80年代不同 17:28 美元韧性与非线性风险:离岸债务与地缘政治冲击 22:37 代际冲突:婴儿潮与Z世代的财政战争风险 25:17 美元储备地位的四大支柱及其瓦解路径 31:12 非线性事件:资本管制与地缘政治可能加速危机 32:54 财政列车的终点:烈火焚身而非冰封雪藏 “第四转折”理论 35:52 长期债务周期:从私人到公共,最终通胀稀释 39:01 法律的累积:官僚化与“护盾失效”时刻 40:36 制度的兴衰:社会熵增与信任危机 “破碎的货币遇上破碎的能源” 42:10 能源困境:化石燃料成本上升与核能投资挑战 43:51 能源危机展望:页岩油疲软与地缘政治影响 Lyn Alden研究与服务 48:38 Lyn Alden的投资策略与Ego Death Capital 黄金交易策略 49:48 黄金基本面与对冲需求 51:00 Eric的黄金持仓与对冲设想 52:06 Patrick的期权策略:看跌期权价差风险逆转 56:50 Big Picture Trading推广与优惠 市场图表分析 58:01 标普500:攀登“忧虑之墙”与长期通胀初期 01:00:27 美元指数:横盘整理与多空博弈 01:02:13 原油:技术性假突破与区间震荡 01:03:56 黄金:量度目标与不对称回报结构 01:05:29 铀:长期看好,期限价格上涨,短期超买 01:07:40 铜:Comex与LME图表背离的解读 01:10:33 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清晰下降趋势与跌破4%预期 01:11:21 播客结束语与信息补充 🌟 精彩内容 💡 “无法阻挡的财政列车” Lyn Alden 深入分析了美国巨额财政赤字(占GDP的6-7%)的结构性原因,主要由人口老龄化和福利体系驱动。她认为这趟“列车”在可预见的5-10年内不会停止,最终将以“烈火焚身而非冰封雪藏”的方式停下,即通过货币大幅贬值和政治混乱来稀释债务的实际价值。 “这趟列车无人能挡的论点就是,在可投资的时间范围内,我非常有信心地认为,它不会停下来。那么,最终是什么让它停下来呢?我想说,是‘烈火焚身,而非冰封雪藏’。” 💥 市场情绪的剧变 Eric Townsend观察到,公众对“宏观末日”预测的态度发生了显著转变:从2020年对疫情预警的愤怒,到如今对Luke Groman和Lyn Alden严峻预测的广泛接受。这预示着我们正从“起初风平浪静”加速走向“转瞬惊涛骇浪”的阶段。 “几年前这还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现在似乎每个人都准备好接受它了,这反而让我心里发毛。因为我觉得这意味着我们正在加速。” 🌐 美元储备地位的韧性与风险 Lyn Alden阐释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强大网络效应(如18万亿美元的离岸美元债务),这为其提供了比其他货币更长的“跑道”。然而,这种韧性也面临非线性风险,如地缘政治联盟的迅速变化、合同违约或资本管制,这些政治事件可能比纯粹的量化因素更快地瓦解美元的支柱。 “让美元与众不同,也给了我们更长跑道的原因——这既是我们的优势,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自掘坟墓的工具——是存在大量对美元的固有需求,而这种需求与人们对美元的看法无关。” 🔄 “第四转折”与三大可衡量周期 Lyn Alden借鉴Ray Dalio的长期债务周期和“第四转折”理论,指出了当前时代的三大可衡量特征:长期债务周期(债务从私人转为公共,最终通过通胀稀释)、法律的累积(官僚化导致法律重置需求)、以及制度的兴衰(社会对现有制度信任丧失,新制度诞生)。这些周期共同预示着一个充满非线性变化的时代。 “一旦债务问题上升到主权层面,你进入了那个主权购买力违约的阶段,那就是‘第四转折’。” ⚡ “破碎的货币遇上破碎的能源” Eric Townsend和Lyn Alden讨论了“破碎的货币遇上破碎的能源”这一长期趋势。化石燃料成本持续上升,而核能作为解决方案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和漫长的建设周期。在一个借贷能力萎缩、政治两极分化的世界里,能源危机与财政困境的交织,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可能引发金融压制等“小危机”,并最终演变为“大危机”。 “如果这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开始对美国感到担忧,就像你说的,可能会有两种结果。它可能是一场小危机,尽管我刚才描述的这个危机在持续时间上相当持久。” 🛡️ 黄金对冲策略 面对黄金市场惊人的涨势和潜在回调风险,Patrick Rena提供了一种“看跌期权价差风险逆转”策略。该策略通过买入看跌期权保护下行,同时卖出更低行权价的看跌期权和上行看涨期权来降低成本,从而在不放弃可观上行潜力的前提下,有效对冲回调风险。 “这个结构的美妙之处在于,我显著地减弱了下行风险,为交易继续运作留下了充足的空间,而且我以远低于直接对冲的持有成本做到了这一点。”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MacroVoices #500 Lyn Alden: What Will Stop This Train?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克隆了 Marko Papic: The U.S. Gravy Train Is Ending — Cut Your U.S. Exposure in Half?! 原播客更新时间:Jul 3, 2025 他们邀请了BCA Research的首席策略师Marko Papic和Rock Link Partners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Wellum,共同探讨当前全球经济和市场面临的重大转变。Marko Papic以其一贯的逆向思维,大胆预测美国资产配置应削减一半,而世界其他地区将成为赢家。他深入剖析了美国“大而美法案”的真实影响,认为其并非外界所说的“挥霍无度”,反而预示着财政民粹主义的终结,并对债券市场产生稳定作用。他解释了为何当前财政紧缩反而能刺激美国经济,并揭示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真实面貌——一种承诺高调、交付务实的谈判策略。 Marko还通过“奥泽姆皮克”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美国过去五年经济增长的“兴奋剂”效应正在消退,从而为欧洲、新兴市场和中国等地区带来跑赢美国的机会。他分析了中东地缘政治的意外稳定,以及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潜在弱点。Jonathan Wellum则从投资组合管理的角度,补充了Marko的观点,强调了国际多元化、投资有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建议投资者应以“养老基金首席投资官”的长期视角来构建财富。本期节目将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全球投资框架,帮助您穿透噪音,把握未来的市场趋势。 👨⚕️ 本期嘉宾 Marko Papic,BCA Research首席策略师。 Jonathan Wellum,Rock Link Partner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播客简介 美国财政政策与“大而美法案” 00:23 法案的真实影响:维持现状而非挥霍 00:54 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稳定而非飙升 02:50 财政民粹主义的终结与预期逆转 财政政策与经济刺激 05:54 为何财政紧缩现在能刺激经济 06:47 长期利率下降的关键:政府借贷成本 美联储压力与股市展望 08:25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施压与“影子主席” 09:51 股市的三大支撑因素与短期回调风险 贸易政策与关税的真相 11:58 “Taco Trump”的误解:谈判而非退缩 15:14 高关税的悖论:收入与通胀的权衡 20:00 美国选民对贸易的真实态度 22:28 关税政策的最终走向预测 全球投资新格局:赢家与输家 24:12 短期赢家:科技七巨头 24:58 长期赢家:美国以外的世界 25:45 削减美国资产配置:美元贬值与估值回归 26:33 美国增长的“奥泽姆皮克”幻象 欧洲展望:告别“博物馆” 28:12 人口结构:西欧吸纳东欧人才 29:33 能源成本:液化天然气供应洪流 31:04 官僚主义:非决定性因素 31:54 美国增长的真实驱动力:财政刺激 中东地缘政治与能源安全 34:16 市场为何无视冲突:伊朗与沙特的缓和 37:46 美国“离岸平衡者”的角色 中国展望:地缘政治与市场表现 39:20 能源安全:美国纳税人保障中国石油运输 40:05 军事弱点:依赖石油的军队 40:50 经济表现:类似美国“长期停滞”时期 42:28 政策展望:搭便车时代结束,需更多刺激 黄金与多元化策略 43:03 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估值错位 44:08 黄金:现金的对冲工具,而非股票替代品 44:52 养老基金思维:长期资产配置 Jonathan Wellum 的补充分析 47:13 债券市场:已定价的赤字与稳定预期 48:45 股市:美国估值高企,国际市场机会 49:42 国际投资:谨慎选择,关注质量与流动性 52:13 美元与实物资产:对冲法定货币压力的核心 54:37 投资思维:养老基金首席投资官视角 55:59 投资策略:专注价值投资 vs. 指数投资 58:36 未来机会:有形资产、能源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 精彩内容 💡 削减美国资产配置,拥抱全球市场 Marko Papic大胆预测,投资者应将配置在美国资产上的资金砍掉一半,因为未来五年,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和中国等“世界其他国家”将跑赢美国,美元也将大幅下跌。 “我认为,你应该把你配置在美国资产上的资金砍掉一半。谁是赢家?赢家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 美国财政幻象与债券市场稳定 Marko指出,所谓的“大而美法案”并非外界所说的“挥霍无度”,而是在维持现有税收水平,其对赤字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债券市场不会因此大乱,收益率上涨的势头可能已经到头。 “这个法案对赤字的影响也基本为零。我不认为债券市场会因此大乱。” 💊 美国增长的“奥泽姆皮克”效应 Marko形象地将美国过去五年超预期的经济表现比作服用减肥药Ozempic,即过度依赖财政刺激。这种“药效”正在消退,美国增长的幻象将破灭,为其他经济体提供赶超机会。 “美国只是像个喝醉的水手一样花钱……而现在,这种药效要消失了。” 🤝 中东地缘政治的意外稳定 尽管以色列与伊朗冲突不断,但Marko认为这不会影响全球市场,因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存在一种非官方的缓和关系,且美国扮演着“离岸平衡者”的角色,确保石油的顺畅流出。 “就算伊朗和以色列互相扔核弹,同归于尽,也不会影响全球市场。因为他们能影响全球市场的唯一方式,就是必须影响到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的每一桶石油。” 🇨🇳 中国的能源安全弱点与市场机会 Marko指出,美国纳税人实际上在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对石油的依赖是其地缘政治的巨大弱点。经济上,中国正经历类似美国2010-2020年的“长期停滞”时期,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为风险资产提供了支撑。 “美国纳税人正在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个绝对的、经验上的、数学上的事实。这是一个巨大的弱点。” 💰 投资实物资产,对冲法定货币压力 Jonathan Wellum强调,面对全球债务水平的不可持续和法定货币面临的压力,投资者应将有形、硬资产(如黄金、铜、房地产)作为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以对冲风险。 “我正在购买更多的有形、硬资产、实物资产……我认为这应该是每个人投资组合的核心部分,因为我认为全球所有的法定货币都会面临压力。” 🌐 播客信息补充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嘉宾 Dylan Patel 是 SemiAnalysis 的创始人兼任 CEO,他是全球少数能以原子级精度追踪半导体供应链和AI基础设施资本流动的分析师。在本次对话中,Dylan Patel将我们带离了AI的纯软件叙事,深入探讨了这场技术革命背后的物理现实和宏大资本博弈。我们将剖析OpenAI、英伟达和甲骨文之间错综复杂的金融交易,揭示这如何成为一场赌注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帕斯卡赌注”。 探讨了AI计算的瓶颈:为什么用户体验(速度)比模型大小更重要,即便收益递增仍在延续,用户也更倾向于更小、更快的模型。Dylan解释了强化学习(RLAIF)如何成为下一阶段的算力焦点,以及我们仍然处于AI发展历程的“早期第一局”。 更重要的是,Dylan深入揭示了物理层面的挑战与地缘政治风险:从AI数据中心的巨大能源需求(以及美国电力基础设施的困境)、到全球人才战争的成本,以及传统SaaS商业模式在面对高昂的AI销货成本(COGS)下的崩溃。最后,他以其标志性的高度乐观视角,分析了中美AI竞赛的不同策略,并评估了Meta和谷歌在新一轮计算范式中的赢家潜质。这不仅是一次对技术现状的梳理,更是一场关于AI时代价值将如何分配的实战剖析。 👨⚕️ 本期嘉宾 Dylan Patel,SemiAnalysis 的创始人和 CEO。他以对半导体供应链和AI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闻名。 🌟 精彩内容 💸 史上赌注最高的资本游戏 Dylan Patel 揭示了 OpenAI、甲骨文和英伟达之间错综复杂的财务交易本质:OpenAI 的算力需求永无止境,促使甲骨文和英伟达投入数百亿乃至数千亿美元的 CapEx 豪赌,相信 OpenAI 未来能成功支付租金并带来回报。英伟达通过这种交易,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变相降低了 GPU 成本,并通过股权投资绑定客户。 “OpenAI 付给甲骨文一大笔钱,甲骨文付给英伟达一大笔钱,英伟达又付给 OpenAI 一大笔钱。这不就是那个蜘蛛侠互指的表情包嘛。” 🚀 速度>尺寸:用户体验是模型升级的掣肘 尽管模型的“缩放定律”仍在延续,但 Dylan 指出,用户总是选择速度。更大的模型往往更慢、更贵,导致用户体验差,应用普及曲线难以启动。因此,OpenAI 等公司不得不选择将模型做得更小、更快(如 GPT-4.0),以加速用户从应用中获得价值。 “如果你给一个超大的模型,它会很慢,而用户是很挑剔的。你需要响应速度比他们阅读速度还快。” 🧠 AI 仍处于强化学习的“第一局” 我们正在超越基于互联网文本的预训练阶段,进入新的“后训练”和强化学习范式。模型的下一步飞跃不是来自简单的数据量扩张,而是通过在特定环境中迭代、失败和学习,如同孩童校准自身感官。这个阶段刚刚开始,巨大的智能差距仍未弥合。 “我觉得我们才刚刚投出第一个球。模型怎么学习这类东西呢?它就是得去尝试,去失败。” 🏭 物理现实的极限:电力与供应链 AI 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面临严峻的物理约束。虽然数据中心的整体用电量份额尚小,但其快速增长揭示了美国长期缺乏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从变压器短缺到电工工资翻倍,整个供应链都在承受巨大的压力。 “现在我们都在觉得‘五百兆瓦没意思’,因为这种事太多了。那得多少钱?五百兆瓦的资本支出是两百五十亿美元。” 📉 SaaS 经济学正在崩溃 AI 导致软件开发的构建成本急剧下降,但同时对模型推理的需求(高昂的 token 成本)又使得 AI SaaS 企业的销货成本(COGS)飙升。Dylan 认为,传统的 SaaS 商业模式(低 COGS,高客户获取成本)在 AI 时代越来越难维持高利润率,市场将更加分散,或被垂直整合的巨头取代。 “因为你有这么高的客户获取成本,又有这么高的销货成本,纯软件业务的时代真的、真的很难。” 👑 Meta 正在成为新计算范式的赢家 Meta 手握从前端硬件(带屏幕的眼镜)到模型(Llama)再到服务堆栈的完整技术链,以及全球领先的推荐系统技术。Dylan 认为,当人机交互从触屏转向“告诉我做什么”,Meta 可能比谷歌和OpenAI更具优势,成为下一个计算范式的赢家。 “世界上唯一一家拥有完整技术栈的公司,从好的硬件,到好的模型,再到服务它们的能力……我认为 Meta 离成为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公司非常近了。”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Dylan Patel - Inside the Trillion-Dollar AI Buildout - [Invest Like the Best, EP.442]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这期播客,Charles Carter和Edward Chancellor深度探讨了当前席卷全球的AI投资狂潮。AI引发的资本开支热潮规模惊人(数万亿美元),让两位资本周期专家不安地联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他们通过严谨的计算,揭示了要覆盖这些巨额投资成本所必需的巨大收入鸿沟,以及目前AI应用盈利能力“相当不足”的现实。嘉宾深入分析了科技巨头投资背后的“囚徒困境”——即害怕错过(FOMO)和害怕被颠覆的双重恐惧。同时,也探讨了AI产业结构中芯片、数据中心及LLM层面的竞争加剧和碎片化风险,警告市场对“赢家通吃”的信念可能最终破灭。 👨⚕️ 本期嘉宾 Charles Carter, Marathon 投资组合的欧洲投资经理。 Edward Chancellor, 《资本周期》播客主持人。 🌟 精彩内容 💡 AI投资热潮与90年代泡沫的相似 Edward Chancellor和Charles Carter将数万亿美元的AI资本开支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狂热进行对比,认为当前的热潮在资本周期和非理性市场行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3万亿美元豪赌的严酷回报计算 如果数据中心资产寿命是5.5年,为覆盖资本成本,AI生态系统在未来几年需要产生数千亿美元的净现金流,总收入必须达到惊人的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劳动力成本的5%),这与目前AI微薄的收入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要达到20%的自由现金流利润率,那就意味着需要2.5万亿美元的收入。” 📉 AI应用的盈利真空 尽管投资巨大,但早期AI应用的盈利效果相当不理想。麻省理工研究发现,高达95%的公开披露AI项目未能提供任何利润增长。 ⚔️ 产业竞争:从集中到碎片化 虽然芯片和硬件层面存在集中趋势,但数据中心竞争正在加剧,面临价格趋向边际成本的“哑管道”风险。同时,大语言模型(LLM)行业正在走向碎片化,企业倾向于使用成本更低、可定制的小模型。 😨 巨头投资的驱动力:双重恐惧 科技巨头持续巨额投入,并非完全基于理性回报计算,而是源于“害怕错过”(FOMO)和“害怕被颠覆”的双重恐惧。比尔·盖茨等高管担心,AI代理将整合所有现有市场(搜索、购物、社交媒体),彻底重塑科技格局。 🌐 播客信息补充 原播客:AI: Mad Maths?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克隆了Azeem Azhar的一起内容。 我们正处在 AI 泡沫中吗?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 AI 领域,有人认为这是通往智能极大丰富时代的必然投资,也有人警告这不过是又一场注定破灭的金融狂热。从 16 世纪的郁金香到 19 世纪的铁路,历史上的泡沫总在重演。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眼前的到底是可持续的繁荣,还是危险的泡沫?在本期节目中,著名科技分析师 Azeem Azhar 将分享他历时数百小时研究后独创的“五指标仪表盘”分析框架。他将带领我们逐一检视投资强度、变现水平、收入增长、估值和资金质量这五个关键指标,用数据和历史的视角,清晰地诊断当前 AI 热潮的健康状况,并告诉我们未来需要警惕什么。 👨⚕️ 本期嘉宾 Azeem Azhar,著名科技分析师、投资人及《指数观点》(Exponential View) 的创办者。他长期深入研究前沿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深远影响。 🌟 精彩内容 💡 五指标仪表盘:告别凭感觉,用数据诊断 AI 热潮 Azeem Azhar 提出了一套包含五个关键指标的分析框架,像飞行员的仪表盘一样,系统性地评估当前 AI 投资的健康度。这五个指标分别是投资强度、变现水平、收入增长轨迹、估值水平和资金质量,帮助我们从宏观经济、商业基本面和金融结构等多个维度看清真相。 “它就像飞行员驾驶舱里的仪表盘,通过观察不同的仪表来判断飞机是否在安全飞行。” 🚦 红绿灯预警:哪个指标亮起了黄灯? 在五个指标中,AI 的“变现水平”——即产生的收入相对于资本投入的比例——目前仅有 15% 左右,明显处于“黄灯”警示区。这表明当前的巨额投资尚未转化为足够的回报,是整个系统中一个潜在的脆弱点。 “基于我们六百亿美元收入的估算,覆盖率是百分之十五,我会说,这个指标处在黄灯区。” 🚀 增长的引擎:为什么说 AI 增长势头绝对是绿灯? 尽管变现率堪忧,但 AI 行业的收入增长速度却极为惊人。OpenAI 等头部公司的年增长率高达 100%-200%,一些小型创业公司的增速甚至达到 500%-700%。这种爆炸性的增长是支撑当前高投入和高估值的最强劲理由。 “衡量收入增长轨迹的这个指标,绝对是绿灯。” 💰 资金的质量:谁是 AI 扩张背后最稳的“钞能力”? 与依赖大量债务和散户资金的历史泡沫不同,本轮 AI 扩张主要由科技巨头用自身充裕的现金流来支持。这些公司本身就是“印钞机”,为整个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稳定性。此外,主权财富基金和各国政府的战略投入也成为了重要的稳定器。 “科技巨头们自己就像印钞机一样,现金流非常充裕,基本上能用自己的钱来支持这轮扩张。” 🏛️ 技术革命超越金融周期 Azeem Azhar 的最终结论是,即便未来 AI 领域真的出现金融泡沫并破裂,也丝毫不会削弱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就像铁路和互联网一样,泡沫过后,留下的基础设施、人才和应用将永远改变世界。 “即使人工智能领域真的正在酝酿一个金融泡沫,并且最终破裂了,这丝毫不会削弱这项技术的革命性、重要性或实用性……毕竟,尽管铁路和网站的泡沫早就破了,但我们今天不还在用铁轨和网站吗?”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Are we in an AI bubble? (these are the 5 warning signs)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是克隆了《The Compound and Friends》在 Future Proof 音乐节的现场录制。嘉宾是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enny Johnson。富兰克林邓普顿管理着超过1.7万亿美元的资产,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巨头。 Jenny Johnson 分享了富兰克林邓普顿如何在巨额收购中整合文化、建立信任,以及其成功的“三个C”原则:客户(Clients)、协作(Collaboration)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她深入探讨了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的变革,特别是另类投资在财富管理渠道的巨大机遇,以及公司如何通过收购 Lexington Partners 等公司,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作为最早拥抱数字资产的金融巨头CEO之一,Jenny Johnson 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而非仅是加密货币)将如何彻底颠覆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实现原子结算、降低成本,并为下一代投资者创造全新的投资和忠诚度体验。她也分享了自己从收发室起步,最终成为 CEO 的励志职业生涯,以及她的“四个P”领导哲学。 👨⚕️ 本期嘉宾 Jenny Johnson,富兰克林邓普顿(Franklin Templeton)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富兰克林邓普顿管理着超过1.7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另类投资资产达2600亿美元。她被福布斯评为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之一,是金融服务行业最具前瞻性的领导者之一。 Michael Batnick & Downtown Josh Brown,《The Compound and Friends》播客主持人。 🌟 精彩内容 💡 领导力的“三个C”和“四个P” Jenny Johnson 揭示了富兰克林邓普顿在整合多家大型收购时成功的秘诀:“三个 C”——客户(Clients)、协作(Collaboration)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同时,她的领导哲学是“四个P”:人才(People)、热情(Passion)、目标(Purpose)和坚持(Persistence)。她强调,领导者最重要的决定是组建团队,并用有意义的方式描述工作,因为“这个行业就是在帮助别人实现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 🚀 另类投资的下一波浪潮 Johnson 认为,面向财富管理渠道的另类投资是下一个巨大的机遇。她特别看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Secondary PE),因为“已经有六万亿美元被投进了私募股权领域,但现在的退出实现率只有以前的一半”。二级市场管理人可以以折扣价购买多元化投资组合,且没有传统私募股权的“J曲线”效应,更适合个人投资者。 💻 AI时代的规模化生存法则 她警告,在人工智能时代,缺乏规模的资产管理公司将被淘汰,因为“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数据来训练你的模型”。她也为金融专业人士提供了建议:技术最难的部分是变革管理,那些愿意深入研究、利用新技术改进工作的人将成为赢家。 ⛓️ 区块链将接管金融基础设施 作为最早拥抱数字资产的金融巨头CEO之一,Jenny Johnson 坚信未来每一个共同基金、ETF 都会在链上运行。区块链的三大核心价值是:单一事实来源、智能合约和原子结算。她指出,这能消除金融服务业巨大的数据对账成本,并实现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交易和结算。富兰克林已将部分货币市场基金(Benji基金)在链上运行,实现每秒计息和更低的投资门槛。 ❤️ 从收发室到CEO Jenny Johnson 分享了她从十四岁在富兰克林的收发室工作开始的职业生涯,以及她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核心教训:“要是把名声搞砸了,就再也挽回不了了。”她认为,管理汽车金融业务和技术部门的经历,对她如今担任 CEO 尤为宝贵。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1.5 Trillion Money Manager Jenny Johnson Speaks Out | TCAF 208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 A16z 的一期播客。 深入探讨了半导体行业近期最震撼的两大事件:英伟达史无前例地向宿敌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以及华为发布其雄心勃勃的AI路线图。我们请到了顶尖分析师Dylan Patel和来自a16z的资深合伙人,共同解读这两场“地震”如何重塑全球芯片格局。你将听到英特尔为何甘愿“俯首称臣”,这对AMD和ARM又意味着怎样的灾难。我们还将揭秘中国在重重封锁下,如何艰难地重建半导体供应链,以及华为自研高端内存(HBM)的真实进展。此外,我们还会剖析英伟达帝国的核心:创始人黄仁勋“赌上一切”的决策哲学、让竞争对手绝望的超强执行力,以及他将如何使用未来数千亿美金的现金。最后,我们将带你一窥云巨头们的疯狂军备竞赛,以及为什么说现在“买GPU就像买可卡因”。 👨⚕️ 本期嘉 Dylan Patel,SemiAnalysis 首席分析师,以其深入、精准且时常逆共识的半导体行业分析而闻名。 Sarah Wang,a16z 普通合伙人,专注于企业软件和AI领域的投资。 Guido Appenzeller,a16z 合伙人,前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首席技术官。 🌟 精彩内容 💡 世纪联手,宿敌变盟友 英伟达投资英特尔50亿美元,震惊整个行业。前英特尔高管Guido Appenzeller分析,这一合作将诞生市场上最强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但对于AMD和ARM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彻底打乱了竞争格局。 “两个死对头,突然就联手了。这对某些人来说,简直是天塌下来的坏消息。我真没料到会这样。” 🚀 华为破局,中国芯的绝地反击 Dylan Patel深入解读华为如何在封锁下重建供应链,并发布挑战行业巨头的AI路线图。最令人惊讶的是华为宣布将推出定制化高带宽内存(HBM),尽管产能仍是巨大瓶颈,但这显示了其追赶的决心和实力。 “他(黄仁勋)说他更害怕华为而不是AMD,这有一定道理。他称他们为‘强大的对手’。” 🧠 黄仁勋的“直觉”帝国 英伟达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创始人黄仁勋独特的决策风格。他依赖直觉而非电子表格,敢于在不确定性中“赌上公司”,并以惊人的执行力,让芯片设计“一次就对”,这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核心护城河。 “我讨厌电子表格,我根本不看。我就是知道。” 💰 云巨头的豪赌与速度 AI时代,算力即权力。分析师揭示了Oracle如何凭借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和敢于下注的决心,从微软手中“抢走”OpenAI这个最大的客户。与此同时,马斯克的XAI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短短六个月内建成了曾被认为不可能的巨型AI数据中心。 “微软相当胆小,他们不愿意投资...而 Oracle 愿意赌一把。” 💊 “买GPU就像买可卡因” 随着AI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高端GPU再次成为极度稀缺的资源。Dylan Patel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形容了当下的市场:获取GPU不再是简单的采购,而是一场关乎人脉、信息和时机的暗战。 “你现在买 GPU,就跟买可卡因似的。你得打几个电话,发几条短信,问问人家:‘哥们儿,你手头有多少货?什么价?’”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Dylan Patel on the AI Chip Race - NVIDIA, Intel & the US Government vs. China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