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呀,今天是2024年4月8日,星期一,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段时间有一个同学在微信公众号留了个言,那问题是立即行动和事缓则圆的关系会不会冲突?他问我有什么看法。 我们经常都听到一句话,叫做事缓则圆,人缓则安,意思就是,你做事的时候慢一点,就能让这件事情做的更圆满一点。 但是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立即行动,意思就是,当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立刻去行动,就不要一直想,一直想,而要立即行动,因为想再多,如果你不行动,那这件事情一定就没法产生效果。 那这两个词看似就是冲突的, 一个说做事情之前要慢一点,要多想一想,事缓则圆。 另外一个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太多,要立刻行动。 那到底哪个是对的呢?我们真正在日常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该按照哪个去行动? 这是那个留言的同学的一个问题,我发现,我们遇到一些这种可能像个道理或者说方法的问题,有时候会觉得,哎,那我该照哪个去做呢?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会先,第一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到底它适用于哪个场景? 然后适用的场景一不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是哪里不一样? 只有对一个道理有了更深的、更具体的场景的分析,我们才能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然后就能知道该如何去运用。 那你看什么场景下,我们会说你要事缓则圆,那一定就是当你遇到一件事情还没想清楚的时候,你决定哎,我要做还是不要做? 要做选择的时候,我们才会说,事缓则圆,事缓则圆,你要多想一想,才能够做出一个更正确的决定,更圆满的决定。 那什么叫做立刻行动呢? 立即行动就是当你已经决定,我今天比如说我要写一篇文章,比如说我今天要出去跑步,比如说我今天要去做一件突破自己的事情,这时候那你就立刻去行动。 那事缓则圆,就是 ——比如当你决定我今天要不要辞职,那你就要多想一想, ——比如你今天决定我要不要,和一个人讲一件比较冲突的事情,那这件事情要多想一想。 ——比如你今天要决定我要不要,去做一个离职做一个副业,那这件事情就需要停下来多想一想。 你会发现这两件事虽然表面是上是冲突的,但事实上它们适用的场景不同。 事缓则圆是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还没有下决定之前,我们需要多思考一下我们要做怎样的决定,因为选择大于努力。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选择的方向错了,那可能它造成的后果就会比较大,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选择之前,决定做或者不做,或者决定选哪个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事缓则圆,在这件事情上慢一点,多思考一点,那一定就能够得到一个更圆满的效果。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立即行动,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就类似于我每天要做什么,这其实就是一个选择性的事情, ——我是去写文章还是去聊天, ——我是去按部就班的上班,还是去思考自己的副业? ——我早上起来,我是去刷抖音还是去锻炼, 这些都属于选择的问题。 选择问题就涉及到价值观,那涉及到价值观,你觉得什么更重要? 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多思考,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审视我们价值观的机会,而价值观其实又决定了我们人生中的各个方面。 那立即行动就是当你已经决定了,OK,我今天早上起来,我一定要写文章,那起床以后,那就认认真真立刻去写文章,不要纠结犹豫说 ——啊,万一我写写的文章不好怎么办? ——万一写出来没人看怎么办? ——万一巴拉巴拉巴拉。 这种就会让一件事情变得很内耗,就当你做出决定以后,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付诸行动,让这件事情做的更好。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在做决定之前,要事缓则圆,认真思考我该选择哪一个方向,然后认真去做。 当做出决定以后,那就立刻行动,不要拖延,不要纠结,不要犹豫。 这两件事情是在不同的场景下,需要用不同的策略,当你真的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把这两个策略用好,那人生我觉得一定能够过的更好。 OK,今天又是新的一周,祝各位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4月3日,星期三,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上次我去参加了一个财富流的线下游戏,玩完以后我会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反思,因为每一局的游戏需要掷一次骰子,然后根据骰子的点数来决定自己要走几步,然后在掷骰子之前,负责游戏的教练讲了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掷骰子的时候,把骰子从那个碗里扔出去了,你就要罚500块钱啊。 在我当时听完这句话就觉得,那我掷骰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一点点,于是后面每次掷骰子,我都是轻轻的放一下。 然后到最后一结束,我发现我每次掷骰子都的点数基本上都是一二,所以我能走的步数就非常小,所以就损失了很多次这种让我领取工资的机会。 而且还有一个点是,我选了一个职业,然后并且做了很多的副业,让自己的每月现金流是比较高的,我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让我能够每月领取工资的时候,能领更多一些钱。 但我掷骰子的时候,我发现我因为害怕把骰子丢出去罚500块钱,于是我就小心翼翼的丢,就导致我没法领到那么多工资。 因为小心翼翼的时候,我就发现每次它都是一、二点,但后来我反思,这是一个我太追求安全感导致的一个结果。 就假设最坏的情况,我掷一次,那个骰子从碗里跑了出去,那这种情况最多就是罚500块钱,但我当时的那个工资已经到了2万、快3万了,罚500块钱,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数字,那我因为这样的情况,就让自己很少获得拿工资的几率。 所以我就反思,其实在人生中太过于追求安全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损失掉很多的这种机会,无论是成长的机会、还是赚钱的机会、还是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就比如发朋友圈,有人会觉得,我写完一篇文章,我不敢发朋友圈,我担心发完朋友圈,别人会觉得我这个内容写的不好、别人会觉得我这个内容写的不积极、别人会觉得我怎么又在炫耀之类的,他们会追求这部分被别人评价的安全感,所以就不去发朋友圈。 但不去发朋友圈会损失掉一些什么呢? 就损失掉你的成长不会被人看到,你没法积累影响力、你没法获得外界的反馈、你没法锻炼自己的这些勇气。 当一个人追求绝对安全感,他不愿意冒任何的风险,那他的成长一定会进入一个比较缓慢甚至停顿的状态,因为他不会愿意去做任何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但是真实的世界从来都是不确定的,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说我做之前,我就确定的知道我今天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就简单到我今天下午想要出去跑步,看似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有人可能会觉得, -万一要今天下雨怎么办? -万一我出去跑步碰到熟人怎么办? -他觉得,哎,你怎么又跑步? -万一出去跑步的时候崴到了脚怎么办? 当我们会想到很多这种因素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愿意去做这件事。 而那些我们想到的,让我们感觉不安全的事情,它仅仅是一个概率,而不是百分百会发生的,如果我们因为一些很小概率会发生的事情,而不去做一件事,那我觉得这是一种叫做因小失大的一种方式。 追求百分百安全感的人其实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他只顾当下,只顾我当下怎么做,能够让我更安全、更舒服,更能够获得一些安慰,但这对未来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 因为未来一定是不确定的,未来一定是需要我们做一些冒险、做一些尝试、做一些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依然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就类似于日更,我当时日更,这就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我根本不知道我日更完,日更上100天、200天会不会赚到钱? 如果我追求100%安全感,那我一定就不会去做这件事,但我依然还是去做了。 有不同的风险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正因为一些事情有不确定性,它的安全感不是那么足,所以这才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 可能有人认为,享受安全感,他就不去做,那你去做,我去做,我们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竞争力,我们就会在这件事情上获得一些不一样的机会。 所以当你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放弃一些安全感,这样你才能够有机会触碰到一些未来,让这件未来不确定的事情真实的发生,那就是一个我们的机会。 OK,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安 今天准时 5:30 我来给大家加餐啦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4月2日,星期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聊天这件事,他说:“我有时候聊天的时候,聊着聊着就非常不想去聊了,没有动力,觉得聊天是一件挺累的事情。” 然后我就分享了一个我自己的心得,我说:“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每次聊天,甚至每一句话打出去,都会觉得,我又想要继续去聊,充满动力的去聊,这个方法就是夸奖对方。” 就当对方无论发过来一句什么样的话,或者是提了一个问题,或者说发了一个图片,你都首先使用夸奖赞美对方。 就比如对方提问题说:“哦,我有一个问题可以咨询你一下吗?” 你就说:“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提问的人都是非常善于思考,我觉得这点非常了不起。”这就是一个夸奖。 对方比如加好友申请写了备注,你说:“啊,谢谢你这么有礼貌,每次申请好友都会备注你,觉得非常开心。”这样夸奖对方以后,对方一定就会觉得很开心。 那为什么这个夸奖会对我们有用呢?会让我们也感觉比较愿意继续去聊天呢? 因为在我看来,夸奖别人这件事,它不是为了让对方开心,当然对方确实听了夸奖会开心。 但这件事不是我们主要的目的,我们夸奖对方,对方是否开心,这件事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我们能否用心的看到对方身上的一些优点、特点,然后夸奖他,这是我们能做到的事情。 当我们能够做到对方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能够夸奖对方,那就说明我们有一双叫做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你肯定听过听过一句话,叫做这个世界上不缺少美,是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能从对方的每一句话里都能挖掘到某一个,让你觉得值得夸奖的点啊,那说明你对这个世界的敏锐度、你对外界的这种好奇心、以及发现美的眼光、非常非常的厉害。 当我们能够从每一个小事里都能够发现,哎,这件事情太好了,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我开心,这件事情非常值得夸奖赞美,那就说明我们有一双叫做感恩的眼睛。 当一个人有了感恩的心,他一定会感觉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因为人有时候为什么不开心,就是因为你觉得啊,我这里还没得到,那个东西又没做到这个,他觉得自己已有的东西满足不了他的欲望,满足不了他的一些想要,所以就会不开心。 但有感恩这些人,他会非常珍惜我现在已经拥有的,那他一定就会感觉非常幸福。 所以我们逼自己去找到对方一个点去夸,其实本质上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练习发现世界美的一个眼光,当我们能够练会这个,我们就会有一颗时刻保持感恩的心。 当有了感恩的心,我们自己就会感觉很开心,很幸福,这件事情说到最后其实和外界无关,哎,是一个让我们自己能够变得更好的方法。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个点叫做,为什么我们能够发现对方身上一个好的点呢? 有一个点叫做我们需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当然也就是要对你聊天的那个人保持一份好奇心。 我那天说完这句话以后,嗯,那个同学就说:“哎,我发现我有时候对有些人就完全起不了好奇心啊,这个怎么办?” 那我就分享了另外一个,我的一个青龙叫做“把每一天,都当成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 你想象一下,如果是你,今天是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你和一个人第一次聊天,你是第一次见到,这是一个人,他竟然用了这个头像,竟然他还有微信昵称,竟然他是来自一个叫做陕西的地方,你会好奇吗? 你当然会好奇,你绝对会好奇,这就和你今天见到一个外星人一样,你一定要会好奇的,所以你就会想出很多愿意想要关注对方的点,然后从这里面再找到一些美的地方,就会更容易一些。 所以能够夸奖对方这件事,核心在我们自己身上,在我们能否有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心态,然后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一个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当我们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就能够非常合适的找到对方,发现对方美的地方,然后给予对方一些夸奖。 当我们做了这件事以后,我们自己的心情会变得很好,然后对方也会很开心,这样两个人之间就会有一个能量的互动,那这时候聊天就不会变成一个消耗你的事情,还会变成一个,让你觉得我想要继续聊天的这样一种方式,OK,这是今天想要分享给各位的一个方法,或者说一个哲学思维吧。 因为决定一个人人生幸福的秘诀就是关系,人际关系或者亲密关系,那对于经营关系来说,线上的话聊天就是一件最好的方式。 那夸奖对方,这是一个让经营关系这件事可以持续做的更好的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感到更幸福的方式,所以,要多多的去夸奖对方,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能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的方法,祝各位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加油。
学员提问: 我想知道这样的文章发出来会有人愿意看吗? 虽然咱们反思是有助于咱的成长,但它更多的是内观,相当于视角是向内的,为了自己。 但写作,更多的目的不是为了用户吗,所谓要有用户思维,只有写出读者爱看的,咱才能实现赚钱。 光记录自己咱今天学了啥发生了啥成长了啥关人家读者什么事啊,谁关心你一点进步了多少。 读者会说,你写的全是你,与我啥关系? 虽然咱写作是为了自己成长,但也要面对市场,才能赚到钱啊 疑问,请指导 —————————— 各位早上好呀,今天是2024年4月1日,星期一,新的一周又来啦,祝各位新的一周有一个好的心情,我来给大家做个加餐。 上周六的时候我在群里,看到有同学的提问,他说:“老师,我觉得如果如果我们都是向内,为了自己的成长,这样的文章能不能给读者创造价值?别人会愿不愿意看?我们如何才能面向市场赚钱,写出这样的文章?” 嗯,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常见的问题,因为我们日新月异俱乐部给大家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你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写自己,就是像你每天在某个地方有一个成长,那你就写自己的成长就行了。 我被很多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他说:“如果你只写自己、只关注自己,那这会不会属于自嗨?就是因为你没有关注用户,相当于你没有给用户提供他们想看的东西。那这样的话,他们为什么会关注你呢?” 今天我来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分享这件事,我们经常说我要给读者提供价值,所以我要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别人才会来关注我们。 那什么才是价值呢?我们如何才能给别人提供一些价值呢? 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场景的模拟,假设我是明白,我现在写了一篇文章,我是教大家化妆的,我里面把化妆的各种技巧、各种逻辑、各种方法论、先擦脸、先用什么、再用什么,写的非常清晰。 你们觉得我写这样的文章,我完全没有写我自己,我就写你应该怎么样化妆能够把自己化的更好看,你们会愿意关注我吗?你们会觉得这样的文章有价值吗? 其实肯定不会,我敢保证100万个你们都不会,因为我从来都不化妆啊,我从来都在化妆这件事情上,我从来没有叫做没有做过这件事,我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取得过什么成绩。没人会觉得,明白写的话,这篇文章是对我没有价值的。 那再换一个例子,假设我今天写文章,我分享跑步的知识、我分享跑步的好处、我分享跑步的知识、我分享为什么要跑步,我分享跑步的各种方法,什么上午跑步还是下午跑步?哪个时间点跑步对身体的效果更好?你们会愿意关注吗?你们会觉得有价值吗? 还是你们大概率不会觉得有价值,因为我有强直性脊柱炎啊,我已经有近15年没有跑过步了,没有就正儿八经的跑过步了,因为我自己从来几乎都不跑步,所以虽然我的文章里写跑步的知识,但是完全就是一种叫做纸上谈兵。就是我从网上胡乱摘了摘抄一些读到一些书,我把这个分享给别人,没人会愿意看我这样一个就是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来分享这件事情的一个经历的文章。 再换一个角度,如果我来给大家分享如何做菜、如何每天做自己炒菜,做出一份既营养又健康的食物,你们会愿意看吗?我分享做菜的种类,然后做菜的步骤、怎么样储存食物、怎么样能把食物做的更好吃,你们会觉得有价值吗? 还是不会。 因为我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叫做点外卖,然后我的饮食习惯就早上吃水果,然后中午的话点外卖,晚上的话,煮菜,我从来不会做这种复杂的菜,我在这方面就是就是一个完全没有做过事情的人,所以我分享出来的从来不会有我的身影,都我觉得网上看到这样做菜挺好的,我就摘录下来写出来。 你有没有发现这三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场景,就是我在这件事情上我从来没有做过,我只是觉得我这样教用户,用户会觉得有价值,这是大部分人的都会觉得,我想要教用户,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有价值。 但有一个核心问题在于,我凭什么教用户?我凭什么教用户?我在化妆、跑步、做菜这方面,我凭什么能够给用户提供价值?如果我在这件事情上自己没有做过,并且做成功过、做成过成绩,我凭什么写出来教别人?没有人会愿意看我写跑步、写化妆、写做菜的,就算我想给别人提供价值,我也提供不了。 自己觉得,我要给别人提供价值,所以我就能写出价值吗? 给别人提供价值这件事,它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它是能不能的问题,这个逻辑大家一定要明白,当我在一件事情上没有做出过成绩,我一定没法给别人提供价值,我最多就是一种靠自嗨的,我觉得我能给你提供价值啊,我自认为跑步这样这样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跑过步。我想给你提供价值,所以我写出一些,看似从用户视角写出来的文章,这才是真正的自嗨。 那换个角度,我给我我写作相关的内容,会不会给你对别人有价值,太有价值了,天呐,我就更了1300多天,我靠写字还变现了近好几百万啊,我写段文章还写过10万+,我被好多大佬转发过,我有很多的实战经验。 我知道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怎么解决,所以我写的文章一定就是有实战经验的,我就写我自己就好了,别人看到我也经历过问题,我也经历过这个问题,但是没白解决过,而且获得的成绩,那他的方法一定对我有帮助,我写这时候写出的文章,我就不是那种自嗨的我要给你提供价值。 我做过这件事,我解决过了,我的文章自然就有价值。 包括我写成长,我太牛了,我从一个强直性脊柱炎,既生病,而且当时还身体没法走路,有三年时间都在每天一大段时间躺在床上,赚不到钱还负债,到现在啊,我可以一个人在互联网上有稳定的收入,我这个成长的过程太了不起了。 这包括我写情绪、我写销售、我写沟通、我写产品、我写营销、我写做课、我也做网站,为什么我写这篇文章别人会觉得有价值? 因为我在每一个方面我都做出过成绩,都从零到一做出过成绩,并且是我亲身的经历,而不是我没做过。哎,我要给你提供价值,所以我要教你怎么做。 我从来不会为了给别人提供价值写,哎,我要教你怎么做,我就写我自己呀,我在这件事情上,我做出遇到问题我解决过,并且拿到了结果,这样的文章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给别人提供价值的前提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在我要写的这件事情上,我有过真实的经验、我做成过,所以我才有资格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我才有能力给别人提供价值。 而不是我在一件事情上我没有做过,所以我想给你提供价值。然后我靠我自己的想,我想了很多能给你提供价值的地方,但是我从来不想,我如何做好这件事,那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你写一辈子都会发现,我自己完全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成长,但是我想给别人提供价值,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让大家一定要写自己的原因。 当你写自己的时候,可能一开始假设你写作,你一开始没写,没在写作方面没有成绩,那你一定提供不了价值,这是肯定的,一定的。 当你写上100天,你慢慢能够给一部分没写过作的人提供价值。 当你写作1000天,你就能够给写作500天的人提供价值。 而不是你是一个在某方面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你一开始就想给别人提供价值,然后硬逼着自己从别人的角度来写文章。 怎么可能?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最重要的核心还是回到自己身上,当你在一件事情上有足够多的成长、有足够多的实践、有足够多的经验、有足够多的拿到结果的经历,你只需要写自己,你的文章就一定对别人有价值,你不用纠结我怎么给别人提供价值。 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当你是一个在某件事情上做出过成绩的人,你的文章自然会有价值。 相反,当你在某件事情上没有成长、没有过实践、没有取得过成绩,你无论写多少花里胡哨的、我想给你提供价值的角度的内容,都不会有人觉得你有价值。 这已经不是在如何写文章能够提供价值的角度上了,而是你这个人是不是会让别人相信你是有能力有资格写这样文章的。 所以给别人提供价值,它不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如何让自己有能力、有资格给别人提供价值,那前提是在于你写的这个话题、这个领域、你有没有做出过成绩。 有的话,那你就有资格写,别人就会相信你。 没有的话,那你就不要想着给别人提供价值,因为你提供不了。 所以专注自己的成长,可能一开始你会发现给别人提供不了价值,但慢慢的当你自己成长的越来越快,你那你会慢慢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给别人提供价值不是一个,啊,我要给别人提供价值,所以我今天立刻找到一个角度,找到一个框架,我就能给别人提供,我就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了,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OK,这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核心逻辑。 今天周一,祝各位周一,新的一周有一个好的心情,加油,专注自己的成长,你就能够给别人提供价值。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我要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又是美好的周五,祝各位周末愉快,马上明天就要周末了。 上周我去参加生财有术的线下会,亦仁演讲的时候讲了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句话就是:“如果愿景足够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为什么这句话会让我感受很大呢?如果愿景足够大,什么叫愿景? 我觉得愿景可能就类似于梦想,或者说我未来的期待,或者说我未来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为什么愿景足够大,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呢? 因为无论任何一件事,在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当我们的愿景足够大的时候,你心中的那些想法、你心中会迸发出无数的动力和热情。 因为愿景越大,它带来的那种成就感、以及未来的美好、以及那种快乐的情绪,都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做完成一些事情,以及更能坚持。 比如我之前日更,为什么我能日更一千多天? 其中有一个关键就在于我的愿景足够大,但这里的愿景就会比较单纯,一方面我会觉得,哎,我日更了,我一边日更、那我的文章就会写的越来越好,文章写的越来越好,我就能涨粉,我涨粉了,我就能够接广告,我就能够变现,当时我单纯的会有这样一个想法。 为了能够涨粉、能够变现,我就会认认真真的去写,然后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文章怎么越写这个阅读量也不上去,也不涨粉啊,就会去思考我该如何让阅读量更高? 可能是我需要写出更好的文章、我需要读更多书、我需要找到更好的文章的框架、我需要更多大量的去练习、我需要更多的去熟能生巧,这些都是我在日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了问题,如果是愿景不够大,他发现啊,这么太累了,还需要每天读书、还需要每天思考、还需要每天做各种各样的事情,算了,那我不做了。 但当愿景足够大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会被我觉得,哎,这小问题,我为了达到那些更大的目的,我愿意面对这些问题。 原来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一个取舍的问题,当我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我遇到很多问题,那我是选择解决掉这个问题、认真的持续去做,还是选择放弃? 我觉得核心就在于,我做完这件事情能够给我带来的好处,是否大于我要解决问题付出的这些坏处? 当然这个不一定叫坏处,我们只是客观的用一个词来代表,比如说我们要付出时间、要付出精力、还要付出金钱、还要付出一些对抗这种问题的情绪、压力等等。 那当我会觉得,那我付出这些东西,我能够未来能够获得一些影响力、能够获得自己的成长、能够获得一些涨粉变现。 我觉得这个获得的会比我付出的要大,所以这时候我就能够做出决策,我要继续做这件事,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思考的方式,是否愿意认真的把这件事给做好。 有一位哲学家叫做尼采,他也讲过一句话,叫做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可以忍受生活加注给他的一切苦难。 就是因为当他的愿念足够大,那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苦难,他都会觉得,嗯,这是为了来锻炼我的,这是为了能帮我更好的达到自己的那种梦想,于是他就会觉得,哎,这是一个小问题,那我认真做完就好了。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从长期的角度,对人生有一个更大的这种愿景,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那这个愿景是否真的让你一想到就会啊,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很激动、很开心、很快乐,当你能真的做到这点,那达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就会觉得,这个问题还好我能够解决掉。 因为这个路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这些问题是我要达到那个梦想需要付出的一些代价,但那个梦想足够远大,所以我就不会在乎这些代价。 当一个人的这种梦想足够远大,所有的困难,所有的这种挫折,在他的眼里都是路上的一些小小的小坡,而不是那种大的山峰。 因为他的愿景足够大,他的视野足够大,把很多的困难拉长到时间里,你有没有看过某些话,某些这种地球就是从宇宙里看地球,本来我们站在地球上就是一座高山,当你把宇宙的视角拉的足够大,哎,这个高山只不过就是地球平地上的一个小小点。 这也是一种当你的把视角拉的足够大,把愿景拉的足够大,很多当下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无足轻重。 所以一定要每天思考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愿景、有什么样的梦想、有什么样的大的目标,当你能把这些东西想的更鲜艳、更有色彩、更让自己觉得我一定要认真做好这件事,做好这件事能带给我太大的好处了。 这时候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客观上的问题,有各种方法、做事的效率、以及主观上的我没动力、我焦虑、我拖延,这些都会更好的能够被解决。 OK,祝大家周五快乐,加油。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3月28日,星期四,我要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最近我听到一个故事,感觉这个故事挺有用的,它的话是这么说的: “当你在人生中遇到一些难关,或者觉得比较困难的痛苦的时候,你要想象有一个人,他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或者他能预知未来。 而且这个人他是爱你的,他希望你成就不凡,于是他会给你创造一些和你当下想要去的方向相反的事情给你造成一些阻碍,你需要从这些事情里面学到一些东西,然后在这条路上,你就会走的更远一些。” 因为一个人要变成一个更好的、获得更大的一些成就,他就一定是需要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人生本来就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说当我们遇到这类让你感觉不开心、难过、焦虑的事情,把它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一下,你就会感觉更好受一些。 因为以前我读过一本书叫做人生处处是修行,里面也有一句话叫做能力的增长需要困难,智慧的增长需要苦难。 当一个人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时候,那一定是他需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困难中,一个人才会真正的成长。 当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从容、更平静,那他一定会经历很多的这种痛苦、焦虑、难受、愤怒、抑郁等等,在每一次的情绪中,他能够慢慢认识自己,也能够慢慢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更好,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智慧增长的过程。 有人会问:“哎,你说的这个是不是属于鸡汤?明明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你非要让我把它看成一个好的?” 我个人的话,判断一个东西要不要学、要不要用、要不要结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从来不会去看“这东西是不是鸡汤”我是会看“这东西到底对我有没有用。” 因为我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是对的,你是一个鸡汤,所以我不要听你的,这种争论的方式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就算我争论出了他是鸡汤,对我来而言,有什么用呢?有什么好处呢? 没有好处。 当我发现,哎,这个方法我用了以后,让我变得更开心了、让我心情变得更好了、让我变得更豁达了,OK,那不管他是不是鸡汤,我都会认真的去践行它,我觉得这是一种更好的思维方式。 我们学习、我们独立思考、我们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判断这个东西对与错,判断一个东西“哎,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当然人的天性里面本来就会有一种,叫做自我中心的一种思维,他会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想要证明,你看我是对的吧。 但一个理性的人,他是不会去纠结对错的,而他是会纠结哎,这个东西对我有没有帮助,我纠结这个东西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对我没有好处,那干嘛要去纠结这些有的没的? 那人生你知道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是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修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回到最开始那个故事,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一定会遇到一些让你觉得难过、不开心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弄,怎么做呢? 其实最快的一个方法就是,当我们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学到的机会,我们能从里面学到一些东西,让我们未来变得更好,有一句话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件可能在我们当下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坏事、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过两天过一个月你再回头看,多亏当时发生了那件事,要不然我现在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就类似于我在2016年到2019年因为强直性脊柱炎只能在家里养病,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人生怎么这么惨,太悲惨了,我已经到人生最低谷了,完全绝望,对人生绝望,一辈子可能就这样了。 但你让我现在来看,我希不希望人生中没有这段经历呢? 我的回答是,我不愿意,因为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可能我的人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我不会有机会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语音的分享、我不会去写公众号、我不会从北京来到杭州、我不会认识一些更多的人。 当然,也有可能我在程序员的这条路上会有不一样的成就,但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以及在那段灰暗的人生里,我觉得自己的任性、以及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我要对自己人生负责,我要认真的努力,让自己过得不一样。我觉得这段经历带给我的一些收获是远远大于那些痛苦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从一些痛苦中学到东西,那这件事就会变成我们人生的财富。 OK,这就是今天的加餐,希望可以带给带给大家一些思考,祝各位保持好心情,加油。
———————————————————— 学员提问: 明白老师,晚上好。 请教一个问题: 我目前尝试日更,每天是要固定用一个模式,还是自由选择日新月异里的模型? 我之前是机会21天换一个,但有些模型暂时找不到话题写。 例如垫脚石模型,我写了三天,当天活着最近想不出有什么坏事,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3月27日,星期三,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今天的加餐来自于一个同学的提问,他说:“最近在尝试日更,是要固定用一个模式,还是自由选择日新月异里的模型?然后他是有的模型暂时找不到话题,然后就问我该怎么办?” 嗯,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每天固定用一个模式,还是自由选择日新月异月异的模型? 那我的推荐一定是叫做用一个固定的模式。 比如当下我们在参加上一期的赚钱思维的模型,需要看三篇不同的文章,然后把思维模型结合到自己身上的这个模式,那你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写。 跟着行动营的好处就是你可以看到大家在怎么写,然后对比,这是一个让自己进步更快、更好的方式。 因为你发现,哎,同样的一篇文章,别人可以从这个角度写这个事情,我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那你就多了一个角度,多了一个对这件事情的思考。 然后因为你和大家一起打卡,你就会有一个这样的环境,也能够让你更有动力地去写。 然后下一个问题是“有些模型当天或者最近想不出有什么坏事,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我觉得这个我想分享另外一件事,叫做我们人生其实一直都在追求一件事,叫做对这个世界的掌控度。 什么叫做对这个世界的掌控度?或者说我把这个定义为对自己的掌控度。 我举个例子,比如今天有人来给我送外卖,外卖汤散了,我可能就立刻情绪爆发,“你怎么这样,你怎么服务这么不好”,我就会大发雷霆这种。 还有另外一种叫做我会觉得,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今天下雨他太着急了,或者有没有可能他已经在路上,因为太着急给我送餐,摔倒了,他并不是故意要把我汤弄啥,他也很不容易,这时候我就不会生气, 你们觉得这两种情况哪种对自己的掌控度更高? 一定是第二种。 因为第一种就是我根据外界反应,我被外界的事情带着走了,第二种是我有自己的思考,我知道如何能够对自己更好。 第二种就是我可以自由控制我的情绪,我能掌控我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如果在任何一件事情上,我能掌控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决定,那相当于我对整个世界我都能够有一种更大的掌控度。 这里的对世界的掌控度不是说我要对外界的事情掌控,而是我能够通过调节我自己的一些思维、一些看事情的角度,对外界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那我们回到这个思维模型,如果有一个话题,你发现自己最近想不出了怎么办? 一种就是哎,我想不出要写什么,那换一个模型。 换一个模型,哎,我还是想不出来,那我再换一个。 然后发现写不出来,哎,那我再换一个,这是一种模式。 另外一种模式叫做,这个模式我发现我今天想不出来,哎,那我想了多久,我想了十分钟,还是想20分钟,还是想了30分钟,如果一样没想出来,那我想一小时,我要逼着自己把这个想出来。 那我之所以会有这个建议,是因为我所有给大家推荐的思维模型,都是属于最最最最最底层的模型,就无论任何事情,任何场景,你套进去都能够写出来的,就连我吃个饭喝个水,我都能够用这个思维模型写出来。 那如果没写出来,或者想不出来,那只有一个原因,叫做你在这些事情上思考的时间不够久、或者你并没有叫做认真的朝这方面思考、或者说你以前不习惯,所以你就想了想,觉得很费力,然后就想要换一个。 其实试想一下,假设你每一个思维模型,你都能够把它写出任何一个话题,那你该多牛啊,所有的话题到你这里,我都能够用这个思维模型来写出来。 这锻炼的它不仅仅是你的思考能力,而是一种你对于困难、对于这种外界的不确定性,你能够用自己的确定性、用自己的超级确定性来对抗外界的不确定。 像我来说,我每天日更、我不会没话题写的,倒不是因为我写作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我无论今天有没有话题写,我都会逼自己想出一个话题,我要让我掌控我的日更,而不是被外界的一些东西来决定我能不能写出来。 当我能够每次遇到这个类似的问题,我都能够用我的自身的掌控性来决定事情的走向,那我的自信心一定会变得很强。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是一个能够让我对一件事情的认知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所以我的建议一定就是,当你发现一个思维模型你写不出来,第一个方法你可以去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别人是从什么角度写这个话题的,而不要自己就是独立的想。 一想的话,可能就想着进入一个牛角尖,所以不论你是写哪一个思维模型,你都可以翻到那一天的一些作业,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写的,然后找一些灵感,然后找一些参考,然后一定用这个模型写出来。 如果遇到写不出来,那你就换一个,那这个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事情。这个严重倒不是说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是说这是一个我觉得是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遇到一件难的事情的态度,你是让自己想尽办法去解决困难,去让自己提升自己对世界的掌控度。 还是遇到困难,那我换一个,我退缩,我让困难来掌控我,每次遇到这个,我都会让困难掌控我,让困难掌控我。 我觉得这没有对错,这个我没有评判的意思,它就是一个不同的选择,你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许,那你就选择哪一个。 如果你对自己的期许足够高,希望自己变成一个不一般的人,那你就用后者,任何一个模型,当你想不出来的时候,想尽办法让自己想出来,当你真的能想出来,你就干翻了整个世界。 有一句话是,当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来给你帮忙,所有的困难都会给你让路。 放在这里其实也一样,当你真的下定决心,这个模型我一定要写够21天,那你一定能写够的,把这当成一个目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是“哎,我定了一个目标啊,发现今天遇到一个困难,那我放弃目标”,这样的模式我觉得对成长并没有那么大的帮助,所以这是我的建议。 OK,这就是今天的加餐,谢谢各位,祝大家今天保持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呀,今天是2024年3月26日,周二,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上周我去参加了生财有术的一个线下聚会,然后我发现我竟然还有一个奖,就是要上台去领奖,当时台下有1000多人,我在领奖的时候我就在想,哎,我好像之前也有过两次上台的这种线下聚会的场景,有领奖的经历,但我前两次就是不怎么愿意上去领奖,也就是前两次的经历和第三次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次是因为2019年,那时候是生财有术第一次办线下大会,然后我当时也是第一次从北京来到杭州这个城市。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会领奖,因为当时它是抽奖,刚好抽到了我,那我就被迫上台领了一个奖,为什么叫做被迫呢? 因为我当时还是强直性脊柱炎,那种比较自卑内向的状态,所以我是极其不情愿在大众面前,让大家看到我的。所以呢,当时领奖就是非常被迫型的。 那第二次是2020年,也是生财在杭州的一个聚会,当时因为他们提前告诉我,这是有一个奖金要来领,所以,因为我提前知道了,所以我当时我就在领奖前的半小时,我就悄悄一个人离开了会场。 然后等到快领奖的时候,他们给我发消息说让我去领奖,然后我就说:“嗯,我临时有点事,我不在会场,你们帮我领一下。”还是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一些自卑和内向,我不愿意去让大家在公众面前看到我,所以第二次我就用了一种不太好的方法,就是找了一个借口说:“嗯,我有点事。” 其实我没事,我就是不想在去台上领奖,然后我就一个人在房间里让别人帮我领了奖。 然后第三次,也就是今年上周六,我去年会的时候,当我在早上知道中午十一点半有一个奖要领的时候,我当时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我要逃、我要找一个地方假装我没在会场、假装我那个时间段刚好有事,让别人帮我代领。 而是,竟然有我的奖,太好了,那我要好好上去领个奖,我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那种“我要逃”、“我很自卑”、“我不愿意在大众面前让别人看到我”的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对于我而言很大的一个改变。 刚好那天也是6月22日,知识星球也给我推送了一个系统的消息,说我加入生财有术七年了。 俗话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我竟然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才把我这个性格的这方面,算是一种缺陷吧,给扭转过来。 其实不是一辈子,是两辈子,因为在那之前的七年,我也是这样的样子,我用了14年时间才让自己的这种对于身体的自卑、以及内向、以及不自信的这种性格慢慢有了一点点的变化。 我觉得我是一个能够主动突破自己,让自己不断变得更好的人。你会发现,当我突破了自己以后,我的想法,我的行为都会做出一个非常不同的样子。 我发现人只要有意愿,那他就一定能够认真的去想尽办法去改变自己。 虽然我很有意愿改变我对于生病的恐惧、担忧、自卑,我用了14年时间,一点一点地在改变,我去读书、我去请教别人、我去自己努力,我试图靠一些“你好,我日更了1000天,我应该可以不自卑了吧”,但发现,哎,好像我试图用另外一些东西来证明的话,掩饰自己的一些自卑,这种方法是无效的。 后来慢慢慢慢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训练自己,慢慢就发现,要改变这种内在的性格,外界的因素是没用的,只有靠自己内心。 只有靠自己日常每一点一滴的这种练习,比如一开始我不愿意在公众面前露脸,那我就先试着去楼下小区散步,哎,旁边有好多人在坐着,那我就从他面前走过去,再或者再去饭店、然后去菜市场、然后去地铁上、然后去一些线下的聚会、然后慢慢慢慢我就能够在一些大的场合能够很放松的叫做展示自己,而不是会觉得别人看到我的样子会觉得,他怎么走路还是那样、他的脖子怎么不能转。 我发现我的改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也不是啪的找到一个方法,一下子就从一个自卑的变成自信的人。 我觉得我能改变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我相信未来一定是会变得越来越好的,虽然可能我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怎么才能够让我的这种自卑的心态变好,但是我知道一定可以找到方法。 于是我就会更有这种希望的,我是带着希望在活,我每一天都会想尽办法做好手里的事,让我知道我今天应该做点什么事情,能够让我自己无论是健康还是事业、还是一些人际关系、还是一些自己的心性都变得更好。 每天每天做一点做一点,慢慢慢慢发现,哎,好像这个自卑的东西就慢慢的慢慢的不见了。 改变从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改变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很快乐的事情,但是还有但是,就是改变的快乐从来都都不在前期,而是在后面。 因为改变前期你需要付出很多的这种辛苦、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很多的对抗情绪,很多的这种压力,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点,未来其实会等待你的,就是“哇,我克服了很多恐惧、压力,我慢慢变得越来越好”。 这个时候你会感受到一些来自内在成长的一种喜悦,我觉得这也是每个人内心都会想要追求的一种状态,OK,祝大家今天能够保持好心情,加油。
各位早上好呀,今天是2024年3月22日,星期日,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昨天有一个同学在微信问我说,他想写公众号,问应该写向自我成长、日记那样的?还是应该专分细分的? 我觉得如果我们要讨论一件事情如何去做,那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先要想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比如写公众号是为什么想要写公众号? -是想要单纯的记录自己的生活? -还是希望让自己把一些知识梳理的更系统? -又或者是想要建立影响力,让自己可以获得一些互联网上的这种积累? 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方式。 那无论是哪一种,我觉得有一件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日更,为什么呢? 因为写作它是一个技能,任何的技能都需要熟能生巧,单纯地如果只是隔几天写一篇,它没法起到练习这个技能的作用,那一定就写不好。 因为就像一个跑步的人、运动员一样,他如果不每天去练习跑步,他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运动员; 像一个厨师,他如果不每天去切菜、炒菜,他也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好的厨师; 一个演讲的人,他如果不每天认真去练习,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演讲家。 写作也一样,如果你想要认真地做这件事,那日更就是一件必要的事情。然后才是下一个问题,我要写什么样的东西? 我觉得前面几种,无论是哪一种目的,有一个写的方向一定是对的,那就是写自己。 写自己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一定要思考、深入思考,就是我今天遇到什么问题,然后我是如何解决它的。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你遇到哪些你去搜索了啊、你去读书了、你去实践了、然后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然后问题你是如何又进一步去学习解决掉的。这个成长的过程,我觉得是最吸引人的。 这时候很多人看到,哎,这是一个每天不断成长、每天都遇到问题,而且他不断解决问题,他是一个成长的人,就会对你有好奇心、有熟悉感,就会愿意来接近你,靠近你,然后关注你。 那有同学肯定有一个问题,就说:“我要不要细分领域,比如我是学营销的,那我要不要只写营销,我是想要跑步,那我是不是只要只写跑步,我是做销售,那我是不是只写销售。” 嗯,我觉得可以写也可以不写,可以细分、也可以不细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持续写。 然后写着写着你慢慢就会发现,你根据用户的反馈,你会发现如果你持续的展示,你要做销售,你持续写销售的内容,慢慢你会发现,哎,好像用户看见我某一天的内容里面分享了一个和销售无关的东西,他反而会更有兴趣。 那这时候你就会知道,单纯分享销售的内容并不能够让我和用户之间产生更深的这种熟悉感,那你就知道,我可以多写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所以不用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自己定死,哎,我一定要写细分的,或者说我一定要写个人成长,你就随意写。 当你写的足够多,你才能根据用户的反馈或者根据一些阅读量、关注数等等等等,知道哪些内容是读者们想要看的?哪些内容是更有利于自己的目的的? 这时候你慢慢慢慢才能确定,我到底要朝哪个方面写,这就是一个先写,然后根据现实的反馈来迭代自己的定位。 这就和成长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没法一次想清楚,哎,我未来长期要做什么事情?我有哪些喜欢的事情?我要找到我这一辈子的热爱,这个是难度非常大。 那更好的思路就是,我当下手里能做好什么事情,我就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我当下能想到什么最优解。 一个词叫做当前最优解,如果你当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那就用这个去做,做着做着,一来你会成长,二来你会收到外界的反馈,于是你就会根据这两件东西,慢慢慢慢产生更多不一样的思考,于是你的行动也会发生改变。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的过程,这时候你的成长才会是更符合这种曲线的,人生不可能是我定一个目标,一辈子就朝这个目标走。 它一定是定了一个目标,做着做着发现,我想要一个更好的目标,然后换,然后再定一个目标,哎,又发现更好,可以再继续换。 这就是因为人生不断成长,你一定会攀登更多的高峰,你会想要不断的挑战自己,你会想要不断做一些更多不一样的事情,所以回到这个问题“写作的话,是要写个人日记,还是写细分的领域?” 我的建议是都可以,重点是开始写,开始写最重要,开始日更最重要,如果你真的确实想要在写作这方面有一些叫做成绩的话,日更,无论写什么都可以写,可以参考行动中的思维模型,按照那个来写。 OK,这是今天的加餐。祝各位周末愉快。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3月23日,星期六,祝大家周末愉快,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昨天有一个同学在会员群里问了一个问题,他说自己每天设定五点钟起床,但是发现到了设定的时间,比如他设定半个小时把文章写完,然后到了五点半以后,发现“啊,文章还没有写完。”就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于是就觉得很焦虑,很挫败,我怎么又没有完成好。 我当时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到一个案例,那就是一个人,他今天决定我要去健身房锻炼一小时,然后一小时锻炼完了以后,然后他发现“哎,我的肌肉怎么还没有一下变得和施瓦辛格一样那么大”,其实就觉得很不开心。 只是听到后面这个案例,很多同学可能都会觉得,哎,这个人怎么这样啊,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到健身房练一次,练一小时就能够肌肉变得很大,这个明显不合理呀。 但我这里要聊的不是叫做你不要急于求成之类,而是你的目标和你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 比如这个人去健身房,他设定的目标是我今天要去健身房锻炼一小时,那你让他锻炼完一小时,他有没有达到他自己的目标?很明显达到了呀。因为他设定的目标是锻炼一小时,然后他也锻炼完了,但是他纠结的却是我的肌肉怎么没有持续变大,我觉得这个属于一种叫做逻辑问题,大家可以可以明白这点吗? 他设定的目标是这个,但是他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因为如果确定了肌肉一下子变得很大,那他做的事情就不应该是锻炼一小时,而是可能一年两年,可能还需要和饮食、需要和锻炼、需要和一些拉伸全部相关联,而不仅仅是锻炼一小时就能达到肌肉就是很棒。 肌肉很棒这个目标和锻炼一小时它之间其实没有关联的,但是他会叫做有一种把目标和做的事情之间混淆的这样的思维,就会导致他明明达到自己的目标了,想的是另一个目标,就会让自己很挫败。 那我们回到那个问题,有一个同学他说:“我定了早上五点起床,然后半个小时写文章”,然后半个小时到了,他就记得是文章还没有写完,然后我就觉得,哎,我怎么写作能力这么不好。 但是你说他有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他达到了呀,他现在的目标是我五点起床,我要写作半小时,那写作半小时是他的目标。 所以他既然半小时里面就都一直在写作,那他的目标已经达到了。那至于文章有没有写完,这是另外一件事。肯定写不完啊,以前写一篇文章都要花一小时两小时,现在定了半小时,然后觉得我半小时能写完,这也不合理。 那定半小时的目标不是为了让你半小时写完,而是为了让半小时更专注,大脑的思维速度变得更快,就类似于以前半小时你可能只能写200字,但你现在半小时你可以写300字,这就是一个进步。 那每次练,每次练,每次你规定自己半小时必须写完,写完是你的一个叫做期许。 有了这个期许,你每次的半小时,只要你持续练,每次半小时写的字数一定会越来越快,可能一开始半小时只能写200字,慢慢300字、400字、500字,慢慢你半小时就能写1000字,那可能过个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你就能够做到以前可能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才能做到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要把目标和自己的预期给分开,目标是半小时我来写作,那半小时你一直在这写作,这就是一个达到目标的事情,其他事情都不要混在一起。 要不然我还可以说,哎,我规定我早上五点起床写半小时,写完以后我发现怎么还没赚到钱啊,我怎么还没有有肌肉,我怎么还没有吃到饭。这样讨论的话,他就是把很多事情揉在一起思考,这就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 所以你看成长其实很单纯,你设定的目标是五点到五点半写作,你也达到了这个目标,你五点到五点半,你确实在写作,那就OK了。 不要放一些其他的东西混在这件事里,要不然这件事情它本身就做不好,并且你也会产生好多这种内耗,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挺需要关注的地方,并且你也要每次复盘。 哎,我这次半小时有没有比之前写的更快一些?或者说写的更好一些? 没有的话,没有的话要思考,那我怎么做才能把哪些地方改进?复盘也是一个挺重要的事情。 OK,祝大家周末愉快。
各位早安,今天是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我要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昨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有个同学在晚上十点多给我发了一个消息,然后我就在早上六点给他回了消息,然后一直等到12点他才给我发消息。 他说:”我最近养成一个习惯,叫做早上醒来这段时间我先不看手机。然后先工作一段时间,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看手机。“ 因为他觉得早上看手机的话,那些信息会干扰自到自己的一些情绪,让自己的状态变得不好。于是,他就会有意识的在早上醒来的那段时间先不去看手机。 我当时看到他的这个习惯,我觉得非常好。因为这也是我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事,并且我也知道这么做确实是对的,因为人睡了一夜的时候,他的大脑是比较清澈的。 因为睡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身体清理机制,它会把大脑里昨天的很多杂质都给清除出去,所以,我们一觉醒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它不会有那种焦虑啊、担忧的状态。 但是如果我们在起床睁开眼的第一瞬间,我们就拿起手机,比如去看微信群、去刷朋友圈、去看微信的私信消息,这时候就是一场灾难。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因为朋友圈的消息、微信圈的消息、还有私信的消息,大概率都会是有一些叫做,我又赚了多少钱、我又月入多少什么、我又涨了多少粉吧啦吧啦。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觉得啊,不就看看消息嘛,它又不会影响到我,但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是人的意识被影响的时候,它是毫无察觉的。 就当你看了一个别人做了小红书,月入5万你表面上会觉得“哎,这没什么”,但你内心这个信息会进入你的意识里面,你就会产生很多很多隐性的这种想法。 比如 ”啊,别人已经月入3万了啊,我才什么都没干啊,太焦虑了,我太惨了,我要怎么办?” “我万一我赚不到钱怎么办?” “万一我做不到啊” “万一我被辞职了。” 你就会想很多很多了吧,一直想到这种宇宙都崩塌了那种灾难,当然这个想你可能不会意识到,但潜意识一定会想,而潜意识里的这些状况会影响到你的情绪,慢慢慢慢你会发现你们写文章,但老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因为老有一个东西在拉扯着你,这就是因为潜意识里那个东西已经在开始焦虑了。 所以我也同意,叫做早上起来不要看手机,你每多看一条信息,你的大脑的熵都会减少一分,不对,你大脑的熵都会增加一分,熵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就是当一个房间它越整齐,它的熵就越小;它越混乱,它的熵就越大。 我们早上起来大脑就相当于一个房子,刚整理过的房子,如果你多看一条信息,你大脑就会多混乱一分,再多看一条消消息,你的大脑大脑就多混乱两分,当你看了十条消息,你的大脑就已经变得完全混乱了,这时候你基本很难有一个很好的状态去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所以。一早上起来不看手机,这是一个刻意练自己的过程,因为我知道看消息这件事会让我状态变得不好,所以我就先不去做这件事。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积极主动的特质,他会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 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不好,我就不去做这件事, 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不好,我就不去做这件事, 知道什么事情对我不好。我就不去做这件事, 我把这段话讲了三遍,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有人知道焦虑对自己不好啊,管他呢,我就先焦虑再说,被情绪带跑。然后遇到事情,生气摔桌子,他心里知道,他每次摔完就发现事情都变得不好了。 每次焦虑完,作业没做好,任务没完成,他知道这样不好的,但是每次遇到还是该干啥就干啥,该焦虑就焦虑,该担忧担忧,该状态不好就状态不好,他不会有意识的想要我要主动去调节,他没有每次去复盘。 这样的人生其实就会存现一个,我知道什么东西不好,但是我还是被情绪裹挟着,我要去做那件事啊,这真的是一场叫做人生的灾难。 换句话讲,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不好,但他会愿意不去做这件事,这是一种叫做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想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所以我会想尽办法去做一些能够帮我达到目标的事情。 比如我知道早上起来看手机我的状态会不好,那我早上起来我就不去看手机,虽然我很想看很想看,我已经养成了十几年的习惯,早上起来就摸手机的习惯,但是我知道坚信对我有影响,我愿意克服这个以前的习惯去调整自己,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特质。 好像早起,早起太难了,但我愿意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就早起; 聊天太难了,我以前非常内向,从来不聊天,但我知道多聊天对于我的经营关系,对于事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所以我就会认真聊天。 再比如我最近要去生财发帖子,你会觉得啊,好久都没发了,发出来,万一得不了精华怎么办?万一写出来写的不好怎么办?但我知道只要不写,那就一直没法得到反馈,我就一直没法进步,所以我就会克服自己去写。 我觉得我们都需要有一个这种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好,就认真去做,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不好,那就不要去做。 人生其实很单纯的,想要让人生过好,就是上面两句话, 「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好,就去多做,知道什么事情对自己不好,就不要去做。」 能做到这点啊,那人生一定能过得更好。 OK,祝大家今天有一个好心情,周末又是快到了,放假的日子,加油。
各位早上好呀,今天是2024年3月21日,星期四,我来给大家做今天的加餐。 今天我想谈一个词叫做自信,如何提升我们对自己的自信心? 那自信这个词拓展开来就叫做自己相信自己,那相信自己的什么呢? 叫做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当一个人能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某一件事,他就是一个有自信的人,那如何能够让一个人变得有自信呢? 有没有看到答案已经在这个词的定义里了,就是当你每一件事你都能够是一个说到就能做到,那你就一定是个自信的人,你一定会慢慢觉得,嗯,我很不错,我说到做到,那我就慢慢有了自信。 所以想要让自己变得有信心、有自信,那你就在日常中给自己设定一些事情,设定一些目标,然后去做到这件事,那你慢慢就会变得有自信,那这些事情它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大的: ⭕️比如我要赚到多少钱、 ⭕️比如我要写出一篇多少的文章、 ⭕️比如我要公众号涨到多少粉、 它可以是很小的: ⭕️比如我今天我就要半小时,我要读一会儿书,那我这半小时我就在这儿读书。 ⭕️比如我今天六点我要出去散步走一会儿,那我到了六点,我真的出去散步了一会儿, ⭕️比如我今天吃饭的时候,我要只吃蔬菜和蛋白质,我今天我不吃主食,那你真的又不吃主食。 在这些细小的事情上,当你真的说到并且做到了,你也会产生这种自信的内在自驱力。 这种事情一定不能一开始从很大的事情开始,而是需要从小事开始,因为当一个人以前是做过很多说到但没做到的事情,他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哎呀,我设定了一个这么大的目标,我万一我做不到怎么办”,当有了这种不自信的内心的声音以后,他做的行动的时候,可能就大概都做不到。 那如果真的做不到,反而会让信心又变得更差,所以一定要从小事开始,这也是修炼的一个法门,叫做从小事入修,无论你要修自己的哪一个,无论是修你的情绪,还是修你的能力,还是修你的一些类似于自信,一定要从小事开始,这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成长方式。 就是无论是我们是学一个技能、还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做一个项目,都一定要遵循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就能让我们从小事上积累到这种信心、正反馈,慢慢地我们到大事的时候,就一定也会慢慢变得自信。 就比如我以前很自卑的,我不敢和人说话,无论是线上聊天,还是线下去见人,我都是会觉得“啊,万一我去看到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别人看到明白的强直,他走路他的脖子怎么不能转”,我就会心里莫名的产生一种叫做很奇怪的想法,“就觉得别人会不喜欢我。” 那怎么办呢? 我总不能一开始就上一个千人大会的的演讲,来来来,大家认识我一下,我这一下会死人的,一下子去一下这么大的,这就不叫突破舒适圈了,也不叫恐惧圈了,我觉得这已经叫死亡圈了。 所以说如果你真的一样想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一定要从小事开始。 如果可能会参加线下的两个人、三个人的这种聚会、或者说我去一个陌生人的场合,陌生人不认识我,有菜市场啊、超市啊,虽然这时候我也是在大众面前,我和服务员说几句话,但这时候大家不认识我,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慢慢习惯了以后,我发现,“哎呀,并没有对我产生什么,说一些不好的话之类的”,于是你慢慢的去参加一些熟人的聚会。 再后来我就可以做到,可能有十几个人的这种大的聚会,我也敢去慢慢站起来说话了。一开始的话,我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明白”可能说几句就紧张的,紧张的不会再说了。 然后后来我慢慢地在参加聚会的时候,别人就自我介绍,我也会好奇的提问:“哎,那你这里是为什么要做这个”,我会慢慢的让自己主动去参与,你看我也是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过程,我也是一个叫做循序渐进,而不是一开始就定了一个很大的目标,这个肯定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不妨从日常的一些小事开始。 每天给自己定一两件小事,哎,我今天就要做到这个。当你定好了目标,并且做到了,这时候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叫做你要在内心清晰的告诉自己,“我定了这个目标,我做到了,我我我太了不起了。” 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有些人给自己定了,我五点早起,然后五点早起了,他会觉得就没有什么,他自己从心里会觉得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天呐,一个人对自己做成了一件事完全不关注,他没有关注到自己日常的小的进步,这是一个挺严重的事情。 因为它会让你每天的能量很低,你只会关注到那些大的结果,赚了多少钱才叫进步,然后涨到多少分才叫进步,那我按时早起我就不叫进步,我按时吃饭不叫进步,我按时睡觉不叫进步,我按时控制情绪就不叫进步。 因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思维,成长从来都是自己看自己,我今天做一件事比我昨天做的更好,我这次做的事比我上一次做的更好,那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一定要把这个进步显化出来,显化的意思是,你要把它放大、放大到无限大,放大到我做成了一件宇宙最大的事情,这时候你自己的能量就会变得很好。 所有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你自己感觉我太了不起了,当你的能量提升了,你就会有意愿,有这种决心去做更大一些的事情。慢慢慢慢,循序渐进,你一定能够做到你之前觉得,“哎,我只有做到那些涨粉背线的事情,才叫做我进步了。” 所以如何培养自信? 一、从小事做起,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说到做到。 二、当你真的做到了,要从内心里在显化地告诉自己,我太了不起了,郑重其事的夸自己。 这两件事做好,持续一周,你就能发现很明显的效果。 OK,祝大家今天有一个好的心情,加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