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格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Album
主播:
日立彤、安迪橙
出版方:
LyJut
订阅数:
4,542
集数:
15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在一个热衷于借助AI回避文本的时代里,我们致力于做一档以文本为根基和旨归的播客。文本是要求你我理解和解释的东西,是待破译的符码,值得玩味的物件,甚至是花鸟走兽般活生生的东西。文本可以呈现为多种形式:诗、小说、学术论文,对话、票据、法律文件,展览、音乐、考古材料。去考察和谈论文本,就是去叩问我们赖以为生的语言,在日常生活里识别意义和荒谬,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和与我们共处的他人。我们希望能在播客里和大家一起走进让人束手无策、敬而远之的——或者相反——在切近的接触中忘了应该如何谈论的文本。
抑扬格的创作者...
抑扬格的节目...

15 推理篇第五(下)|笠井洁与《哲学家的密室》

抑扬格

2013年,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推出「东西推理Best100」榜单,票选有史以来日本与西方最受欢迎的200本推理小说。我们能在日本推理榜单的第71位找到笠井洁(1948—)的名字,以及他的作品:《哲学家的密室》。这样的排名和书名也反映了笠井在日本推理史上的地位:他绝非惊才艳艳、广受追捧的知名作家,也算不上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家,但因为其作品表现出的推理小说的自觉性、反思性,以及他高度哲学化的创作倾向,笠井洁在日本推理文坛上可谓独树一帜,也在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有一席之地。 在本期聊日本推理小说的节目的下篇中,我们就来聊聊这本笠井洁的代表作。如果要给《哲学家的密室》起一个副标题的话,或许可称《纳粹与海德格尔杀人事件》。在作品中,笠井洁剑指20世纪最知名的死亡哲学创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在历史虚构中将他的哲学与纳粹集中营的惨案并置,并又从旁枝中引出海德格尔的学生、法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列维纳斯作为对照,来对海氏的死亡哲学进行彻底的反思与反对。 笠井洁这部结构极其复杂精巧、长度上千页的作品是如何化用、挪用又反用了海德格尔哲学的?生存论的死亡哲学在他笔下展现出怎样错综的拓扑学?我们这期就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本期主播】 安迪,前德语文学研究者 昱彤,德语哲学研究者 【本期嘉宾】 郭造,德语哲学研究者 【时间线】 00:01 介绍本集内容 02:14 正片开始:笠井洁如何从另一个角度反思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 02:43 郭造介绍笠井洁生平、创作风格以及《哲学家的密室》剧情 07:21 密室作为特权——近代世界的产物? 11:53 密室意象与自我概念以及司法实践的关系 16:05 黑格尔:近代人通过市民社会和劳动脱离和家庭的关系 18:36 海德格尔的死亡概念:通过“占有死亡”获得彻底的自我规定,而密室则是标本的储物柜 22:00 两种密室的对置:“齐格飞的密室”(英雄)以及“恶龙法夫纳的密室”(折磨) 31:32 回到《哲学家的密室》的剧情 51:10 谈一谈笠井洁对海德格尔的挪用 57:38 最后聊一下推理小说中死亡概念的意义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笠井洁作品: * 《哲学家的密室》 * 《再见天使》 * 《俄狄浦斯症候群》 * 《推理小说与二十世纪精神》 其他人物及作品: * 风间贤二(1953—),《怪异猎奇:世界推理小说全史》 * 青崎有吾(1991—),《地雷格力高》 * 白井智之(1990—),《名侦探的献祭:人民教会杀人事件》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存在与时间》 *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Emmanuel Lévinas,1906—1995),法国哲学家 *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德国哲学家,“A Philosophical View of the Detective Novel” * 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l,1906—1977),美国推理小说家,“The Locked-Room Lecture” * 大卫·埃米尔·涂尔干(David Émile Durkheim,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自杀论》 *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法国小说家,“荒谬的自杀” * 格奥尔格·黑格尔(G. W. F. 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法哲学原理》 *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哲学家,《存在与虚无》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Das Unheimliche” 【音乐、插画来源】 封面设计:Chai 音乐:Frédéric Chopin, Trois nouvelles études, i in F-minor. (演奏:张础禹) 【关于我们】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小红书:@抑扬格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专题节目表(均已发布)】 * 推理篇第一|理性之光与恶之花:爱伦·坡的密室诗学 * 推理篇第二|阿加莎·克里斯蒂:八卦、女性主义与侦探人类学 * 推理篇第三|《丁丁历险记》:在祛魅世界的边缘探险 * 推理篇第四|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帝国主义的孤儿侦探 * 推理篇第五(上)|日本推理小说传统和京极夏彦的死亡哲学 * 推理篇第五(下)|笠井洁与《哲学家的密室》

67分钟
99+
1周前

14 推理篇第五(上)|日本推理小说传统与京极夏彦的死亡哲学

抑扬格

日本推理小说中向来有“炫学”的传统,作者们热爱将各种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杂糅一体、写进小说。在这两期节目中,我们会聊聊两本与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列维纳斯以及他们的死亡哲学相纠缠的推理小说:京极夏彦(1963—)的《阴摩罗鬼之瑕》与笠井洁(1948—)的《哲学家的密室》。 本期节目中,我们的好朋友郭造来我们播客做客,他从日本推理小说的前史讲起,聊了聊本格、变格、社会派与新本格推理的发展历程,解释了京极夏彦这个评价两极分化的小说家新颖又怪诞的写作方式,并最终对《阴摩罗鬼之瑕》这部炫学大作中的理论因素进行了探讨:弗洛伊德1919年的一篇小文章“论怪怖”在这部作品中时隐时现;“家”这个概念在京极夏彦笔下辗转跳跃,从儒学到精神分析、又到海德格尔;现象学的死亡哲学也在书中被挪用、被反对、被极端化又相对化。在这期节目里,我们就来试着管窥京极夏彦笔下复杂而扭曲的理论结构。 【本期主播】 安迪,前德语文学研究者 昱彤,德语哲学研究者 【本期嘉宾】 郭造,德语哲学研究者 【时间线】 00:12 为什么这期分成了上下篇? 02:49 隆重介绍我们的第一位嘉宾! 03:13 为什么邀请郭造来聊日本推理小说中的死亡哲学? 05:16 一个谜题:为什么推理小说要研究杀人? 07:02 日本推理小说的“前史”: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 08:42 江户川乱步与“战前推理小说”传统 11:29 “本格”与“变格”之分 15:57 战后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本格、社会派、新本格 22:09 日本与欧美推理小说传统的关系:接续和填补空白 26:14 难以定义、难以描述的“新本格” 33:32 聊聊对京极夏彦和笠井洁的印象以及他们的轶事;小说中叙事和理论是什么关系? 43:46 为什么选择以《阴摩罗鬼之瑕》和《哲学家的密室》为文本来聊这期播客呢?——对哲学的指涉、推理小说的自觉性、分析死亡 45:56 京极夏彦怪异的写作方式:过分简陋的谜题与冗长的变格倾向 48:28 为什么京极夏彦这样写?——“侦探”与“驱魔师”的二元结构,作为“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推理小说 56:53 《阴摩罗鬼之瑕》剧情简介 1:03:20 《阴摩罗鬼之瑕》的主角与现象学的死亡哲学之间的关系 1:08:12 《阴摩罗鬼之瑕》的理论指涉:儒学与海德格尔 1:08:48 弗洛伊德论“怪怖”(umheimlich):从“不在家”到“被压抑者的回归” 1:14:06 《阴摩罗鬼之瑕》中的“怪怖”:伯爵的“家”与“回归” 1:19:11 从弗洛伊德到海德格尔:海德格尔的“怪怖-不在家”与“向死而生” 1:21:10 《阴摩罗鬼之瑕》中被扭曲的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结构:被压抑的肉体之死、被极端化的本真之死 1:24:56 京极夏彦有忠实地表现海德格尔的哲学吗?我们的看法 1:29:11 下期再见咯!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京极夏彦作品: * 《姑获鸟之夏》 * 《魍魉之匣》 * 《络新妇之理》 * 《阴摩罗鬼之瑕》 其他人物及作品: *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小说家【欢迎收听我们的第十期节目!】 * 北村薰(1949—),日本推理小说家 * 米泽穗信(1978—),日本推理小说家,《冰菓》 * 黑岩泪香(1862—1920),日本作家,翻译家 *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日本作家 *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作家 * 夏目漱石(1867—1916),日本作家 * 江户川乱步(1894—1965),日本推理小说家 * 横沟正史(1902—1981),日本推理小说家,《本阵杀人事件》 * 甲贺三郎(1893—1945),日本推理小说家 * 权田万治(1936—),日本推理小说评论家,《日本侦探作家论》 * 佐藤春夫(1892—1964),日本作家 * 平林初之輔(1892—1931),日本作家、文学评论家,“侦探小说文坛的诸倾向” * 笠井洁(1948—),日本推理小说家,《哲学家的密室》 * 松本清张(1909—1992),日本推理小说家、“社会派”推理小说代表人物,《点与线》 * 绫辻行人(1960—),日本推理小说家,《十角馆事件》《钟表馆事件》 * 岛田庄司(1948—),日本推理小说家,《占星术杀人魔法》 *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诗人,《恶之花》 *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0—1976),英国作家【欢迎收听我们的第十一期节目!】 * 亚瑟·柯南·道尔(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1930),英国作家 * 白井智之(1990—),日本推理小说家,《象之首》 * 法月纶太郎(1964—),日本推理小说家、推理小说评论家,“初期奎因论” * 西尾维新(1981—),日本推理小说家 * 森博嗣(1957—),日本推理小说家,《全部成为F》 * 西泽保彦(1960—),日本推理小说家,《解体诸因》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Das Unheimliche” * 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德国哲学家,“死与永生” * 弗里德里希·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德国哲学家 *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哲学家,《存在与时间》 【音乐、插画来源】 封面设计:Chai 音乐:Frédéric Chopin, Trois nouvelles études, i in F-minor. (演奏:张础禹) 【关于我们】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小红书:@抑扬格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专题节目表】 * 推理篇第一|理性之光与恶之花:爱伦·坡的密室诗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二|阿加莎·克里斯蒂:八卦、女性主义与侦探人类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三|《丁丁历险记》:在祛魅世界的边缘探险(已发布) * 推理篇第四|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帝国主义的孤儿侦探(已发布) * 推理篇第五(上)|日本推理小说传统和京极夏彦的死亡哲学(本期节目) * 推理篇第五(下)|笠井洁与《哲学家的密室》(2025年11月12日)

89分钟
1k+
3周前

13 推理篇第四|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帝国主义的孤儿侦探

抑扬格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上周公布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17年的诺奖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 2000年,石黑一雄出版了他的第五本小说《我辈孤雏》(When We Were Orphans),此作当年进入布克奖短名单,但最终落败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提这个是因为《盲刺客》真的很好看,推荐大家都去看!)。在书中,石黑一雄讲述了一个孤儿侦探寻找父母的故事。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他用第一人称叙事织出一层层自欺与记忆的迷宫,并邀请读者走入迷宫、自行寻找出路。 但《我辈孤雏》不仅关于一个人,还关于豢养了他的观念、以及造成他悲剧的时代。书中主角Christopher在19世纪的英式侦探叙事中成长起来,他以之为理想、奉之为圭臬,希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侦探、惩恶扬善。然而,他所处的时代的罪恶来自他祖国的帝国殖民,而他的侦探理想难道不也是这一殖民帝国的造物?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来聊聊19世纪的英式推理小说传统与帝国殖民的关系,《我辈孤雏》如何戏仿又反讽了这一传统,以及这本书本身的语言、叙事和记忆的迷宫。 【本期主播】 安迪,前德语文学研究者。 昱彤,德语哲学研究者。 【时间线】 01:09 我们对石黑一雄的印象;为什么要聊《我辈孤雏》? 05:19 《我辈孤雏》剧情简介 09:02 19世纪推理小说中的侦探角色与现代性的人格理想 18:14 《我辈孤雏》对侦探人格理想的的颠覆:一个疯狂而无力的侦探 29:22 《我辈孤雏》:一本披着推理小说外衣的后殖民文学 34:25 19世纪英国推理小说传统与帝国殖民之间的紧密纠缠 35:44 亚瑟·柯南·道尔:一个殖民者 37:34 作为“化粪池”的伦敦:福尔摩斯与殖民帝国的焦虑 39:27 福尔摩斯的第一案:侦探在殖民帝国秩序中扮演的角色 43:21 石黑一雄笔下的“腐化”叙事 45:47 《我辈孤雏》中的理想主义道德观对19世纪推理小说传统的反讽 50:57 《我辈孤雏》的角色塑造:“我辈”何在? 55:17 石黑一雄笔下的非母语者怎么说英语? 56:59 安迪对“我辈孤雏”这个标题的胡乱解读 1:00:14 《我辈孤雏》的语言风格:很posh的英式英语 1:04:48 语言风格为人物塑造服务吗?——主角的身份焦虑 1:07:21 石黑一雄为何故意选择一种“无聊的语言”?——答案是我们也不知道 1:08:50 石黑一雄与卡夫卡的语言风格:石黑一雄是“一点简·奥斯汀,一点卡夫卡,一点普鲁斯特,再搅拌一下”吗? 1:11:17 石黑一雄与卡夫卡的区别:石黑一雄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叙事基础 1:14:24 石黑一雄写作中的强烈道德意识 1:16:14 石黑一雄与普鲁斯特的关系;《我辈孤雏》作为一本记忆小说的传统性所在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石黑一雄作品: * 《我辈孤雏》 * 《浮世画家》 * 《长日将尽》 其他人物及作品: *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德语作家,“乡村医生” *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小说家,《莫格街凶杀案》《失窃的信》【欢迎收听我们的第十期节目!】 * 亚瑟·柯南·道尔(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1930),英国作家,“福尔摩斯”系列与The Great Boer War的作者 * Yumna Siddiqi, Anxieties of Empire and the Fiction of Intrigu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 简·里斯(Jean Rhys,1890—1979),多米尼克作家,《藻海无边》 *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英国作家 *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法国作家,《追忆似水年华》 *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作家,《到灯塔去》 * 佩内洛普·莱夫利(Penelope Lively,1933—),英国作家,《月亮虎》 * 威廉·福克纳(William Cuthbert 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喧哗与骚动》 【音乐、插画来源】 封面设计:Chai 音乐:Frédéric Chopin, Trois nouvelles études, i in F-minor. (演奏:张础禹) 【关于我们】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小红书:@抑扬格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专题节目表】 * 推理篇第一|理性之光与恶之花:爱伦·坡的密室诗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二|阿加莎·克里斯蒂:八卦、女性主义与侦探人类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三|《丁丁历险记》:在祛魅世界的边缘探险(已发布) * 推理篇第四|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帝国主义的孤儿侦探(本期节目) * 推理篇第五(上)|日本推理小说传统和京极夏彦的死亡哲学(2025年10月29日) * 推理篇第五(下)|笠井洁与《哲学家的密室》(2025年11月12日)

82分钟
1k+
1个月前

12 推理篇第三|《丁丁历险记》:在祛魅世界的边缘探险

抑扬格

这期节目,抑扬格的两位比利时留子主播来聊聊比利时的国宝级漫画《丁丁历险记》! 1929年,布鲁塞尔漫画家乔治·雷米(Georges Prosper Remi,1907—1983)以埃尔热(Hergé)为笔名,创作了丁丁这位带着小狗闯荡世界的记者。之后的半个世纪中,埃尔热让丁丁在漫画格子中走遍世界,从欧洲到非洲到美洲到亚洲,从古墓到遗迹到孤岛,从深海到太空。《丁丁历险记》也随之销往全球,一代代读者得以从画框中略窥广阔世界的形貌。 与许多其他文化产品一样,《丁丁历险记》根植于一种文化叙事传统。在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一个个殖民帝国成型,西方人将世界看作供他们游历、探险、研究的场域,随之诞生了我们今天熟知的类型文学传统:推理小说、冒险小说、寻宝小说、间谍小说……而《丁丁》是它们在20世纪漫画领域的继承者:在故事中,丁丁是侦探、探险家、科学家、间谍,而世界广袤神秘,等待着他去发掘。 然而,《丁丁》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套娱乐漫画,它自诞生起就深深牵涉于政治纷争中。系列首作《丁丁在苏联》讲述了丁丁作为欧洲战士与共产主义斗争的故事,至今没有中译本。丁丁接着前往刚果,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地,试图“教化”当地人民。但是,在丁丁启程前往中国之前,画家埃尔热遇到了中国艺术家张充仁,这一相遇完全改变了埃尔热的政治立场与创作手法。而之后,丁丁还要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就试着讲述《丁丁历险记》这套漫画在19世纪的前世与20世纪的今生。 【本期主播】 安迪,前德语文学研究者。 昱彤,德语哲学研究者。 【时间线】 00:44 我们聊丁丁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02:03 对丁丁的个人印象 06:09 《丁丁历险记》融合了多种19世纪的文学类型:推理、冒险、寻宝、间谍、旅行 08:38 《丁丁历险记》里的两位侦探对推理传统中侦探-助手二元结构的戏仿 13:09 两套译名的问题 13:52 漫画人物的命名:鳕鱼、向日葵、贞洁的花 14:45 丁丁的人物形象:无名者创造的无名角色,以拟声词为名,具有完美德性,反而似乎失去了性格和特点 17:32 丁丁:青春期持续四十年的硬汉派侦探 21:44 《丁丁历险记》的世界观:延续了十九世纪的航海传统和对野性他者的殖民想象,譬如魔法在东方存在,无法为西方理性所驯服 24:44 漫画的人类学和民俗学基础:《丁丁在刚果》在博物馆写成,《破碎的耳朵》以博物馆藏品为线索展开 26:45 在战后祛魅的世界里继续探险,开启新的神秘地带:海底、太空、雪 30:05 时代印迹:埃尔热早年的种族主义与天主教意识形态 38:35 《蓝莲花》与张充仁:向写实风格转型(可以参考播客边角聊的节目) 41:17《蓝莲花》里的翔实材料、反帝国主义叙事和中西交流的主题 47:38 《奥托卡王的权杖》:埃尔热的保守主义倾向与政治寓言——反法西斯,但是拥护君主制 54:52 《丁丁在西藏》:“雪原上藏着一切秘密” 59:25 三个二元结构:理性与神秘、冒险与禁忌、文明和野蛮 1:04:59 《丁丁历险记》的核心:人与人的联结,友谊的主题超越对自然的征服 1:09:04 漫画这种特别的文本形式:埃尔热逐渐发展出复杂的叙事结构以及清晰的图像风格 1:25:08 最后回到友谊的主题——阔别40年后,埃尔热给张充仁的信 【本期节目提到的人物和作品】 《丁丁历险记》系列中的作品: * 《丁丁在苏联》 * 《丁丁在刚果》 * 《丁丁在美洲》 * 《蓝莲花》 * 《奥托卡王的权杖》 * 《神秘的流星》 * 《奔向月球》 * 《月球探险》 * 《丁丁在西藏》 其他人物及作品: * 丁丁博物馆,实际上是埃尔热博物馆(Musée Hergé),位于比利时新鲁汶(Louvain-la-Neuve) *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小说家 * 爱伦·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美国小说家【欢迎收听我们的第十期节目!】 * 米歇尔·塞尔(Michel Serres,1930—2019),法国哲学家 *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1835—1909),比利时国王 *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贪婪、恐惧、英雄主义与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亚当·霍赫希尔德(Adam Hochschild)著,扈喜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 张充仁(1907—1998),画家、雕塑家 *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法国人类学家 * 《塑人塑己塑春秋:张充仁传》,陈耀王著,学林出版社2013年 * 杜甫(712—770),《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音乐、插画来源】 封面设计:Chai 音乐:Frédéric Chopin, Trois nouvelles études, i in F-minor. (演奏:张础禹) 【关于我们】 抑扬格是一档立足文本的哲学与文学播客。 小红书:@抑扬格播客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专题节目表】 * 推理篇第一|理性之光与恶之花:爱伦·坡的密室诗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二|阿加莎·克里斯蒂:八卦、女性主义与侦探人类学(已发布) * 推理篇第三|《丁丁历险记》:在祛魅世界的边缘探险(本期节目) * 推理篇第四|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帝国主义的孤儿侦探(2025年10月15日) * 推理篇第五(上)|日本推理小说传统和京极夏彦的死亡哲学(2025年10月29日) * 推理篇第五(下)|笠井洁与《哲学家的密室》(2025年11月12日)

91分钟
13k+
1个月前
抑扬格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