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金洁、詹颖、张岩 “路怒” 即带着愤怒情绪驾驶机动车,包括在驾驶过程中对其他驾驶员或行人表现出攻击性、急躁、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比如频繁鸣笛、恶意别车、大声咒骂、甚至下车发生肢体冲突等。 吐槽、解压的一期,你怒、我怒、大家怒,我们一起来聊聊。 Timeline: 00:40 路怒定义 01:34 什么样的情况容易路怒/ 内在因素 05:51 什么样的情况容易路怒/ 外在因素 08:18 害怕给别人添麻烦 13:15 作为一个新手 18:27 抢、加塞 23:27 驾驶vs副驾驶的车内生态 25:51 路怒与同理心,对挫败的容纳度 29:36 区分自恋性暴怒与成熟攻击性 ,你要能识别你在面对什么,保命为上 36:48 关注自己的情绪状况,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 BGM: 泥巴——乔浚丞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持:徐佳音,陈怡利,姜山 九月、十月的调休和刚刚公布的退休政策,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和我一样红温了,让我们大声喊出“我要摆烂” 此时此刻一个剪了五版本期播客的人(就是我就是我),默默的闭嘴了(有人在听段子有人在照镜子bushi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我们到底在“摆”什么 Timeline: 05:20 什么是摆烂 06:10 我对我自己的状态不满意 07:03 为了应对卷的趋势 08:30 选择摆烂,好像是一种防御 09:01 就像是拼命过的人一种自我调侃 10:41 我们天天的在努力,在拼搏,到底我们人活着到底要干什么 12:03 摆烂让我们好像更获得了一些控制的感觉 12:53 环境所伤害,所攻击的这种感觉,我还给你 16:33 我们是会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更多的 17:56 是不是给你太多了 20:51 摆烂和自我照顾是关联在一起的 21:26 内化的严苛超我 22:58 松弛 24:06 想出来摆烂这个词的这些人们啊,其实是最不会摆烂的 25:51 内在的严苛的超我,他当然对我们来说是有意义甚至有价值的 28:08 这个人他可以就投入的,专注的,然后有激情的去做一件事情,但是他同时没有那个上面的那个严苛的声音 30:49 就算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依然能够允许自己放松懈怠。 34:30 当一个人他意识到他可以摆烂,他也真的接受了自己摆烂的这个状态 35:23 慢一点,或者是有一些试错的成本,或者是有一些没有那么好的结果 本期配乐: 橘子海《起床气》 莉莉周《黑》 如果你对我们的交流感兴趣,欢迎到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来找我们玩(´▽`)~
hello~我们的母婴系列又回归啦~ 这一期,我们从孩子那些令我们烦躁、愤怒、崩溃甚至恨的时刻谈起,谈一谈婴幼儿道德感的发展。 如何养育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富有感情的人? 如何让这个社会可以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一些戾气暴虐? 如何能让世界多一些和平、协商、共赢,少一些冲突、战争和极端行为? 也许最初的最初,都和小婴儿被如何对待有关。 本期主播:陈怡利 詹颖 张岩 01:03 孩子像“小恶魔”的时刻 03:58 养育者慢慢让孩子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05:28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0-4岁,无律阶段 06:45 标记孩子的行为,标记孩子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07:06 大人与孩子游戏不设置边界,大人反而成了“孩子” 07:52 大人对宝宝的回应: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 & 告诉孩子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09:31 有些大人无法设置边界,是自身的内在的困难 12:29 孩子会模仿大人,从大人的态度、反应中学习社交的技能 13:53 对婴儿、幼儿来说,惩罚绝不是最好的方式 15:13 “罪恶感是道德感的基础”,什么意思? 16:25 人的内在既有生本能(爱、依恋的倾向),也有死本能(攻击、毁灭的倾向),生死本能共同运作,与外界交互,一起塑造着一个人心灵世界。 17:13 一个人因为被爱过,因为感受到了好,当他内心升起“坏”的冲动时,ta会因为担心伤害ta爱的人而产生内疚,这是道德感最初的样子。 18:39 如何去对待一个婴儿内在的死本能、攻击性,决定了婴儿长大成人后的人格 19:58 养育者和孩子点点滴滴的相处,都是孩子“学习成人”的每一步 21:02 有暴力问题的孩子,可能在暴力的环境中长大 21:40 冷血、漠视他人痛苦、虐猫、反社会……背后是不曾被好好地爱、好好地养育。 22:50 《登天之梯》里奸杀妙龄少女的18岁男孩:理解他人情感的大脑区域发展缺失 26:01 从宝宝出生开始,大人充满感情的互动就是在刺激宝宝与情感有关的部分的发育 26:34 熊孩子:真正的需要被忽视……家长过度地侵入和控制…… 28:00 令人扼腕叹息的邻家哥哥——抢劫三轮车夫而锒铛入狱只为十几块上网钱 30:48 不曾被爱如何去爱,因为被虐转而施虐——恶的循环 31:30 你听过那个寓言故事吗?如何让一个人脱掉外套。 32:37 不是说“父母皆祸害”、“都是原生家庭的锅”,只是想理解自己、理解孩子,反思带来空间。 34:30 养育孩子、养育自己,两者交织着并行。 35:48 阻断创伤的代际传递,就从这一刻、从我们自己做起。 37:40 放下“受害者”情结,重新养育自己,改写自己的命运。 本期配乐:《因为你在》——达闻西乐队/福禄寿FloruitShow 欢迎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期待与你相遇。
本期主播:詹颖 王丽文 徐佳音 前言: 在生活中,许多女性都深受痛经的困扰。痛经,这个每月如期而至的 “小麻烦”,却常常给女性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便。它不仅影响着身体的舒适,也可能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诸多干扰。那么,痛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面对痛经我们能做点儿什么呢?让我们一同展开关于痛经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见解和应对之策。 Timeline: 01:05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有痛经的症状 03:38 原来这些症状也与月经有关 04:09 你听说过经前综合征吗? 08:34 临床上有抑郁症的女性很多也被痛经所困扰 09:36 经前综合征(PMS)与经期前情绪失调障碍(PMDD)有什么区别? 11:19 痛经与压力值有关? 11:57 痛经与生活事件的交互影响 13:52 用不同的防御方式应对痛经 15:00 集体潜意识对痛经的影响 18:39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理解痛经 30:25 家庭对女孩的性教育程度 33:54 我是从何时开始痛经的? 37:42 疼痛是身体在向我们发信号 39:38 我们能为自己做些什么?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9月1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教师节。 每个曾经经历过学校教育的人,都有过各种各样的老师,班主任、学科老师、不同学段的老师、教导主任、辅导员……校长……等等。 当我们不再在学生的位置,“老师”两个字,也许依然烙印在我们的心里,它可能化作了对权威的恐惧,也可能表现为对名师的仰慕,又或者心底永远温存着感恩和幸福,又或是相信自己会得到帮助和引导,亦或是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得到前辈、有能力者的帮助……等等。而这些烙印,也许不只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与文化、时代也都有关系。 希望经由我们的讨论,也能开启收听播客的你,对“老师”两个字的思考……你曾经遇到过怎样的老师……“老师”两个字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老师”及其所象征的,现在如何影响着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本期主播:陈怡利、金洁、张岩、詹颖 timeline: 00:09 引入 01:04 提到“老师”,我们想到了什么 02:48 “老师”的泛化使用,很多行业内都互称老师 04:47 幽默的四川人民,当街随地大小“老师” 06:22 学生对老师的不同感受,也影响着他们未来的选择 08:03 师生关系,平等 OR 不平等? 10:10 小学六年经历六个班主任的金洁有话说 11:37 吸杯子的有趣回忆里,作为环境母亲的老师 13:50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老师的需要是不同的 16:11 令人失望的老师背后,是我们对老师的更高的期待 20:05 家庭教育也影响着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21:56 故事富翁金洁:闪闪发光的刘飞老师,他值得全名打在公屏 26:51 “老师”的内涵:父性功能与母性功能,爱的底色很重要。 29:50 社会对老师的一些误解和偏见,老师的不易 31:23 天地君亲师,从古至今,老师都承担着理想化双亲影像的重任 33:40 老师不容易,家长也不容易,大家都在摸索、调整、改变 38:02 具体的老师、具体的孩子、具体的家庭,让我们更具体地相遇 39:58 海淀的宝藏学校、宝藏老师(留言私信告诉你是哪所哈哈 42:05 看到“好”:是人生智慧,也是心理能力。 44:13 希望我们的节目可以开启一个心理的空间,让听到节目的你也能思考“老师”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希望人和人之间可以多一些些理解~ PS:片头片尾的音乐,你被戳到了吗?(😏
小孩子的笑或者哭,总是可以很感染人,很容易激发人的感受,引发人的思考。 8月24日某航班上,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因为长时间哭泣被两位陌生女子带到卫生间“立规矩”,全程严厉地要求小女孩不能哭,只有她不哭才能去找奶奶。而她的奶奶据说就在旁边看着,而事后她的母亲还发声说:对两位陌生女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此视频被其中一位陌生女子上传到网络,引起了热议。 今天姜山邀请了金洁、张岩、徐佳音三位好朋友一起来谈谈这个视频中的内容。我想本意不是在评论某某人的是非对错,而是想借着这个事件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我们认为一个一岁多的小朋友应该得到怎样的对待,如果一个人长期被像视频中的小朋友一样对待可能会如何?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有你的看法,也欢迎评论。很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希望能通过这个讨论让每一个曾被严苛、冷漠对待的孩子,以及每个成年人心中的这样的孩子得到一丝的安慰。 List 02:14 我们的“观后感” 10:36 这算是创伤吗? 15:34 行为主义对人的“规训”和“塑造”(有好下场吗?) 18:01 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滥用 19:59 无力的家长 23:08 有边界感才会有力量保护自己 24:57 一岁多的小孩儿可以自我安抚吗? 25:56 用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就是残忍 30:04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32:12 创伤的”代际传承“ 33:43 还是好人多 哈哈哈 34:45 境由心生?自导自演? 37:44 大人这么对待孩子,可能ta孩子的部分也是这么被对待的 39:20 眼睛会瞎吗?---灾难化的想法vs控制 41:27 变强大吧!不然如何保护别人
本期主播:陈怡利、金洁、王丽文 还有不到十天就开学了,特别是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的孩子们,好不容易才摇中号、面试(这部分内容想了解可以看《全职爸爸》)、考察学校,终于选定学校了,在入学前家长还要做哪些准备呢?家长如何成为孩子与老师之前的桥梁?到底是谁为分离而焦虑? 在录制完当天,我采访了那位儿子去游乐场的妈妈,她说: “家长需要随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对待婴儿的方式是不适合对待小学生的,但是家长往往有一个他熟悉的模式,改变起来是困难的,而且孩子慢慢长大,一方面家长觉得可以解放,孩子可以向独立迈出一步;另一方面可能会意识到慢慢是要与孩子分离的,内心还是有点失落。” 我想这或许是人类的痛苦,人总是会有冲突的。 ——丽文 更多内容请到播客里发现吧。 Timeline: 04:18 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请家长给孩子多备一条裤子 05:52 入学准备,是一个漫长的准备 10:20 谁在为分离而焦虑? 17:45 父母的幻想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19:06 儿子去游乐场,后面有个操碎心的妈 21:17 分裂成为两类的家长 23:43 孩子需要父母的镜映 24:58 家长真正需要承担的是什么? 31:47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与老师的桥梁? 40:53 孩子对家长说:“人家只是和你说说,不是让你做什么!” BGM: 《小时候》 ——五月天 《喜悦》——许巍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 全员7人:姜山、徐佳音、金洁、陈怡利、詹颖、王丽文、张岩 这一期会由我们7个“网友”线下面基的体验,谈到为什么推荐面对面咨询。 播客最后设置了个小彩蛋,探讨了为什么我们要进入一个受训课程,这本身就是一种体验。 真正的相见都是恨晚的,不恨晚的相见不如不见。 恨晚在这里是种程度而不是时间刻度。 谈到时间刻度,我们其实日常一起碎碎念念、叽叽喳喳有三年, 一起上课、一起督导、一起读书...... 今年开始我们又一起开创了新领域,我们开始一起搞创作、搞传播, 但我们跟那些专业的媒体人还是有些不同的,不一样在我们是不专业的,哈哈哈。 所以可能我们一定程度并不知道如何去刷流量啊、带节奏啊、蹭热点啊, 但我们的每一次输出都是来自我们内在的愿望,结合我们的专业和自己的经历所做的真诚的分享。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絮絮叨叨的在这里陪伴大家。 ——张岩说 更多内容请到播客里发现吧。 Timeline: 00:12 全员回归! 02:41 金洁,见网友的奇妙体验 04:00 姜山:就像看电视跟听现场 06:00 詹颖,咨询师会不会被AI取代 06:46 丽文,咨询师的固定香水也是一种设置 08:15 张岩,咨询师无法被AI取代就像妈妈不能被机器人妈妈取代一样 09:53 詹颖,线下在一起时我们为什么无法工作? 09:53 怡利,为什么不能给朋友做咨询? 12:48 姜山,专业工作需要体验性自我与观察性自我并行 15:11 金洁、姜山,面对面咨询独特的信息场景 18:15 丽文,来访选择面询、视频背后有对亲密的复杂感受 18:45 怡利,咨询内外,梦里梦外 20:29 佳音,咨询像做梦,那还有用吗? 22:56 张岩,所以梦是怎样帮助到来访的呢? 23:51 张岩, 荣格原句:“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24:41 金洁,解梦/了解潜意识,掌握命运 25:19 詹颖,链接使得通畅发生 26:40 张岩,链接内置探索的力量 28:30 姜山,“躁狂”因为很被滋养 30:40 怡利,来访鼓起勇气来见咨询师的不易 33:38 佳音,咨询师也为了很好的见来访做了很多工作 35:37 詹颖,在恰当之处提分离,我们都如何感受分离 39:10 怡利,咨询的每次结束也都是一次分离 39:43 詹颖,结束要好好告别 40:27 张岩,躁狂式结尾 41:09 佳音,金句闪现 42:07 请别走开,结尾有彩蛋 BGM: Summertime Sadness ——Lana Del Rey 人海——燕池 期待收听节目的你给我们留言、分享你的想法、感受、经历或者疑问、困惑,希望与你们产生更多碰撞和连接。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
本期主播:陈怡利、徐佳音、金洁、张岩。 这是我们关于《头脑特工队2》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讨论。 在整理timeline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四个也像一个人内在的不同部分一样,我们重视的点有所不同,我们也有不同的风格和呈现。经由对谈,我们从彼此身上看到了不同,拓展了自己的视角,却又相互倾听、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我想,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在整合过程可以有所借鉴的吧。 ——怡利说 Timeline: 00:50 哪怕一个人有好的经历,心灵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不易的 02:18 当我们被情绪淹没时,有时需要“回神”一下 03:16 心理咨询有时也会让我们“回神”,意识到原来我不必这样 04:10 本我和超我的冲突,最终强有力的自我来协调、整合 05:41 融入一个新团体过程中的复杂体验 09:40 羡慕、嫉妒,背后也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2:03 如何在保持自我与适应环境之间找到平衡 12:52 总是在照顾别人的“小大人” VS 事事都要依赖都不想负责的“巨婴” 14:27 很有意思,我们居然到现在都没有谈到焦虑 15:13 焦虑有其功能,但以适度最为宜 16:15 焦虑并非在青春期才出现,它从生命伊始就已开始运作 17:50 焦虑无法被清除,只能被缓解,努力与之共存 19:51 焦虑程度与个人效能:倒U型曲线相关 20:49 内在的每个部分都有它的力量,丰富且充满生命力 21:44 当我们睡着了,我们的心灵中在发生着什么 23:21 焦虑的时代,焦虑的人们,如何能慢一点、停一停 24:59 解决问题不是生命唯一的事 26:46 当我们平静下来,也许我们会发现事情有了转机:过程要努力,结果要佛系 28:45 焦虑时,如何平静下来1:两个皮筋 31:26 焦虑时,如何平静下来2:写下来 32:17 焦虑时,如何平静下来3:深呼吸 33:07 焦虑时,如何平静下来4: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到没有屋顶的地方去~ 33:50 轻松愉悦一点,你比你想的更厉害 34:25 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感到好奇,欢迎进入心理咨询 本期配乐:《Every Messy, Beautiful Part of Her》——Andrea Datzman 如果你对我们的交流感兴趣,欢迎到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来找我们玩哦。
我们的小伙伴们怡利、佳音、金洁和张岩看了《头脑特工队2》这部电影,一起聊了聊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学元素,以及我们的理解和感受。 希望在电波的空间里,我们的声音能陪伴你、支持你,以启发,以慰藉。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交流。也可以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看到更多的内容。 期待与你相遇。 00:50 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就犹如我们内心活动的复杂与冲突 01:50 把情绪可视化 03:17 青春期,是我们每个成人都有的回忆 03:51 不好的经历和感受,真的可以被“消除”吗? 05:47 绝好的心理课素材 06:36 泪点就是这么早: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 08:20 即使是如此幸运的女孩,成长中也有很多不易 09:55 青春期,友谊岛就是比亲情岛要更“大”,但亲情岛并非不重要 11:30 青春期的敏感:放大十万倍解读微表情 12:10 三个人的友谊,很有意思 13:07 敏感背后,是心智化的能力 13:46 与敏感相对的钝感力,真的就很”好“吗? 15:43 不让悲伤决堤,但悲伤亦有千钧之力 17:02 水池、管道、炸大山、小球、丝柱、小树/小花……都象征着啥? 19:45 东亚高中生,怎么形成的“我不够好”? 21:43 承认“我很难过”,变化也许就神奇地发生了 24:05 从非黑即白的极端,到整合更多面的、更复杂的部分,从分裂到整合,这就是成长 27:00 我们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好人?快乐的人?还是……整合的人 27:47 当我们特别特别焦虑的时候,会体验到惊恐发作的感觉 29:24 一个人怎么能整合?前期的“好”足够吗?充分吗? 32:57 焦虑到极致,感觉自己要爆炸了、石化了、碎掉了…… 33:55 有时,崩溃之际,也是重生之时 34:29 自我身份认同:我是谁 34:49 自尊、自我价值感、我是好的吗? 35:47 在重要他人那里的体验,也是形成“我是谁”的重要部分 片头曲:《The life of Riley》—— Andrea Datzman 片尾曲:《Every Messy, Beautiful Part of Her —— Andrea Datzman 未完待续,期待下期
本期主播:徐佳音 王丽文 陈怡利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让“养生”在年轻人之间飞快流行起来(之前我不屑一顾,现在我逐字学习) 我猜想这些可能都会我们对生病、与挚爱分离的焦虑有关,本周主播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焦虑”,由此而生发出本期的播客,当我们看到体检报告单时,我们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期待你们的收听与互动,我们等你! Timeline: 02:23:亲人的突然的疾病会引发很多的焦虑 05:37:更强大的不可抗力 06:14:自己特别特别的弱小 07:58:躁狂防御 13:54:生死之后,对于生活 18:05:亲人的那种伤痛是持续一直 18:34:养生 21:44:发现你做完这些事情,你并没有因此真的感觉被滋养到 23:55:迷恋手机 28:54我们在用一些行动去隔离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一个感受 BGM: 《玉珍》福禄寿 《鲜花》回春丹
hello,大家好。 上周我们谈如何与0~6月龄的宝宝游戏,本周我们继续谈论该如何与7~18月龄的宝宝游戏。 7坐8爬9长牙,宝宝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他们开始更加积极的探索这个世界,从被动的游戏逐渐走向主动的游戏。 那这个阶段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互动呢?又如何通过游戏更加了解自己的宝宝呢? 欢迎你的收听! 本期主播:詹颖 张岩 陈怡利 Timeline: 00:09 主题:9~12月龄游戏 00:40 9月龄左右:从被动游戏转为主动游戏 05:59 为孩子的探索提供空间和支持 15:38 推荐游戏 17:25 游戏连接着一个人与其内在的现实关系,以及这个人与外在共享现实的关系 20:11 12~18月龄:把愿望和情绪藏在游戏里 29:20 建立多元刺激反馈 31:38 推荐游戏 33:25 游戏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配乐:《儿时的夏日》 如果你觉得母婴系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给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为这个世界每个宝宝的成长做哪怕一点点贡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