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稳定的XX
三个小女孩的叽叽呱呱

Album
主播:
情绪稳定的Sam、GaoKY、HD501552e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2,495
集数:
11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关于成长,关于自愈,关于女性。 主播小高:数理化天才,现大厂牛马小管理 主播小饭:不像艺术生的艺术生,现燃烧自己不断奉献的一枚园丁 主播Sam:一言难尽 周二不定时更新。
情绪稳定的XX的创作者...
情绪稳定的XX的节目...

11 母女“实战”手册(一场没有结局的对话)

情绪稳定的XX

大家好,本期是一场关于和母亲对抗的讨论。从童年被控制的穿衣打扮,到青春期关于“爱好”的无声战争,再到成年后“不婚但必生”的终极博弈… 首先向大家致歉,本期和妈妈和解或者说“休战”这一部分素材丢失(痛心疾首一万遍)。 📖 收听地图(时间戳) 01:03 被拒绝的母女旅行提议 03:59 关于童年(生命不能承受之大红色的衣服和生姜) 13:01 关于礼物(零花钱,小熊和大海宝以及东方神起的专辑) 14:59 关于青春期和爱好(那些悄咪咪的地下活动) 26:58 关于催生(是的我们的妈已经放弃了催婚直接跳到催生)“劝生”金曲串烧&“大孝女”的反击 36:36 单人结局(执着的掏出“和解”非官方指南,亲测有效的五个招数) 一路走来,作为女儿的我们,好像一直在努力升级,为了长成可以自己说了算的大人。成长,对抗,成为母女关系的主旋律。在我们追求自我解放的故事里,妈妈的内心世界被无意中抹平,就像我们这次大聊“和解”,最后发现没录上一样,仿佛是命运的戏弄。 ⚠️收听提示 ✅ 适合和妈妈关系紧张的朋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安慰) ✅ 适合正准备和妈妈沟通的朋友(希望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 适合母女关系从紧张到融洽的朋友(希望你可以给我们更多方法) 📖关于母亲费兰特老师有话说(来自《偶然的创造》) 一根无形的脐带把我们与母亲的身体连接起来,让我们没法摆脱,至少我无法做到。我们不可能回到母亲的身体里,但我们也很难摆脱她们的影响。 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停止爱她是我唯一的出路,可以让我爱自己,让别人爱上我。 我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和她的世界很不同。我希望,即使在我的世界外面张望一下,她也会觉得不安。事实正是如此,她总是会悄无声息地离开。后来,事情真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退缩了,变得渺小,也失去了美丽和才能,失去了事事都争强好胜的劲头,也失去了发言权。 我和母亲和解,那是因为我发现,那些过错——我认为的过错,已经成为我的一部分,我成长的一部分,对我来说都非常重要,以至于让我觉得那是一种虚构,是我夸大其词。 🫥一个超长碎碎念 当我们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母爱这场“战争”中,为自己赢得一方自在之地时,妈妈的形象很容易被简化为一个功能性的角色,一个需要被突破的关卡,一个需要被管理的“问题”。 在正视自己,重新养育自己之前,Sam似乎从没有特别在意过,她的控制背后,藏着什么样的创伤?在成为“妈妈”之前,她是谁?如果没有“我”,现在的她会是什么样? 她可能也曾是个怀揣着梦想的少女,那些梦想或许被时代淹没,被生活琐碎磨平,最终被封存在箱底。她的“实用主义”和“不理解”,或许正是她用来保护自己不再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感到痛苦的铠甲。 而“我”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定义了她、限制了她,甚至“剥夺”了她成为另一种样子的可能性。所以,这场“母女实战”,最终的对手从来都不是妈妈。 或许母女关系就像我们本次讨论,在一个意外的地方就画下了句号。它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终极胜利。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只是下一个理解的开始。 在这场“没有结尾的对话”里,愿我们继续好奇,继续提问,继续笨拙而真诚地,艰难却又不可避免地走向对方。 🎙️:Sam,小高,小饭 🎵:我下班了-玫瑰旅馆;青春-Sanulrim

40分钟
99+
1周前

10 职场or难评?创飞我们仨的《二把手》

情绪稳定的XX

大家好,本期话题官场小说《二把手》的厌女解剖在上个月就已经敲定,由于某位盆友的拖延如今总算完成。这本书Sam和小高曾经读过,也想和小饭一起聊聊书中那些令我们不适的描写。(毕竟三个人读了都被创的鼻青脸肿)。 本期的内容主要是以读者的视角,讨论书中对女性角色的设定和描写(不涉及任何对作者的冒犯之意)。提前祝大家假期愉快~ 📖 收听地图(时间戳) 02:09 不适清单(她被当成了一盘菜) 06:55 仍是不适清单(美女主持不想活了?) 10:34 “别扭感”的来源 22:27 作者困境:批判者,还是共谋者? 30:47 理想和现实(如何抵达不需要学习职场礼仪的环境) 策划这期节目时,Sam一直在逃避。直到意识到,自己感受到最深的恐惧,不是来自那些对女性角色的描写,而是书中那种似曾相识的世界,以及那个世界里极度无助,孤独和疲惫的自己。 本期也是夹带私货的一期,Sam选取了电影《末路狂花》以及《芭比》的插曲混入,算是作为一种对冲。 ⚠️收听提示 ✅ 适合对性别议题感兴趣的盆友 ✅ 适合感同身受的“不适者” ✅ 适合正在或曾在某个庞大体系中感到 “渺小、压抑、且自我怀疑” 的盆友 ❗️本期播客批判的是《二把手》这本书中的叙事手法和男性凝视的视角,而不是在攻击现实中的男性,更不是在挑起性别对立。 🎉重读这本书,于Sam而言,是一场迟来的、为自己举行的毕业典礼。我从那个系统中物理离开了,而现在,我要在精神上真正毕业。 如果你现在正在收听,或者你看到了这里,请一定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还有无数个“我们”,请记得,你并不孤独。 🎙️:Sam,小高,小饭 🎵:Dance The Night-Dua Lipa; I Don't Want To Love You-Kelly Willis; Part Of Me,Part Of You-Glenn Frey; I Don't Want To Play House-Tammy Wynette; Forever & Again-The Kid LAROI; Going To Mexico-Hans Zimmer; What Was I Made For- Billie Eilish

33分钟
99+
1个月前

09 特别篇-妈妈和她的朋友们

情绪稳定的XX

大家好,最近Sam回了一趟妈妈的老家山西,和妈妈以及外婆渡过了美好的三天,然后又作为“小跟班”,和三位“姐姐”渡过了美好的两天。在这期间听三位60后女性细数过往,畅聊人生,萌生了干脆录制一期的想法。同时也很好奇,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这份友谊如何能持续42年? 接下来,请容我骄傲的介绍本期节目的三位嘉宾,她们分别是 左老师:文学少女、高中化学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李老师:摄影达人、高级注册会计师、合伙人; 赵主任:冬枣销冠、乒乓球教练、人事主管 由于三位嘉宾之前从未参与过节目录制,所以会紧张,会卡壳,会停顿,希望路过并停下脚步的朋友们多多包涵,同时Sam认为这不妨碍什么,她们每一位的存在就足够伟大。如有问题,是由于制作人的准备不充分和后期剪辑所导致。 📖 收听地图(时间戳) 1:15 姐姐们的自我介绍(是妈妈是妻子,更是自己) 04:55 泪点考古(两位雌鹰女人和一个小哭包) 8:01 职业起点(考出家乡的大山,我却听到了无数隐形的“大山”) 16:34 如何看待当下年轻女性的生存压力(赵主任开始偏题) 19:34 李老师的愿望(以及逐渐跑偏且无法回避的催婚话题) ✂️剪辑室的碎碎念 剪辑时我反复思考,忘了问李老师,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似乎没有像另外两位朋友那样,被孩子的照顾问题束缚住脚步?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支持系统,还是做出了一些不同的权衡? 忘了问赵主任,如果一切重来,还会不会那么相信爱情,奋不顾身?也想告诉赵主任,一切结果虽然都是自己的选择,虽然看似做了最坏的选择,但也已经是那个从农村考出大山,二十出头,什么都不懂,家里人也都不懂的女孩可以为自己做的最好的选择,我永远支持你,永远为你感到骄傲。 剪辑这期节目时,Sam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妈妈和朋友们,用读书考试翻越了故乡的大山,走进了城市。但很快发现,人生还有无数座“隐形的大山”——那些关于事业、家庭、母亲角色的期望与枷锁,无处不在,压迫到甚至当事人都习以为常。(以下内容部分来自迪普希克) 第一座山是事业上的“性别天花板” 往上是隐形的壁垒,往下是母职惩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因家庭责任而遭受的职业和经济不平等待遇,导致收入下降和职业发展受限)。 第二座山是家庭内的“隐形劳动” 她们那代人的“独立”,是双重甚至三重的负重前行。她们不仅要在职场证明自己,还要在家庭中扮演完美的妻子和母亲,以及反哺原生家庭的女儿。她们所背负的,是时代落在单个肩膀上的重量。 第三座山是精神上的“孤军奋战”。 以赵主任为例,从山西来到举目无亲的江苏,远离家人,朋友。她的情绪、压力、困惑,很难找到能完全理解的倾诉对象。丈夫作为同时代的男性,自身也缺乏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 第四座山是社会规训的“内化枷锁”。 这是最隐形的一座山,她们的“放弃”,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外部压力,更是自我选择——因为她们自己也深信,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席,家庭的责任重于个人发展。这种“自我说服”,是最深沉的无奈。 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奋斗”,更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每一代女性都在进行着两场战斗:一场是对外的,改变命运;另一场是对内的,安放自我。 而她们三人长达42年的友谊,或许就是在这场漫长的战斗中,为彼此修建的最坚固的堡垒。这42年的友谊,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维系,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生存互助系统”。 ⚠️收听提示(真诚建议在以下场景收听) * 独自一人深夜沉思时刻 * 那些“妈妈不懂我”的时刻 * 请在以下场景优先收听:当你感到焦虑、迷茫,或想获得一种跨越时间的长远力量时 💡灵魂配料(收听前请准备好) * 一点耐心:感受60后一代人沉稳、不疾不徐的叙事节奏。 * 一颗开放的心:暂时放下代际偏见,去理解另一种版本的女性主义与生存智慧。 * 一杯热茶:被一些老派观点创到时不妨喝口水压压惊。 最后经李老师同意分享她的一篇小作-《跳起来再见》 昨天女儿开学了,我送她到机场,一路顺利。一起托运行李,和她一起换取登机牌,看她过安检,时间静悄悄的,空间似乎是凝固的,只有她的身影在无声地运动着。 我就这么一直看着她,看着她展平双手、看着她旋转身体接受检査…看到她背起包包,穿上格子大衣,在转身之际,透过安检的门,跳起来,伸展手臂给我摆手。 双脚跳起来,长长的头发跳起来,衣角也跳起来,给我一个灿烂的笑,给我说再见!如冬日的暖阳,穿过清淡的光影,在静谧的时光里,给我简单而浓烈的照耀。 写到这里,Sam想到了《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想到了电影《芭比》,想到了影视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或许本次播客的制作,是Sam的一部“苦尽柑来”,妈妈的妈妈在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原播种,妈妈在无数隐形的大山里托举,我才能在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做播客。 🎙️:Sam,左老师,李老师,赵主任 🎵:我下班了-玫瑰旅馆

22分钟
99+
1个月前

08 友情的升级与降级-好好告别那些走散的人

情绪稳定的XX

大家好,首先再次感谢能够被大家感兴趣并订阅支持,最近我们的订阅量意外增长,让Sam既惊喜又惶恐。这一期我们聊一个与生死相比相对轻松的话题,算是“休息一下”。 本期是一场关于友谊的拆解和讨论,本意是好好告别那些曾经并肩前行,却渐渐走散,但始终被记挂在心上的人们。 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Sam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是无法告别的,很珍惜每一个被当作朋友的人。如果感觉到友情在消散,就会想和对方产生新的连结。几乎无法主动告别,当感到友谊降温,第一反应永远是:‘我们能不能创造点新回忆?’——就像今天我们录播客一样。” 小饭因为行程原因缺席10分钟,会在第九分钟回归嗷~ 📖 收听地图(时间戳) 01:18 友情人口普查与望闻问切(一只手数的过来和四脚朝天才能数的过来) 04:26 友情升维的奇迹(从“酒肉朋友”到“灵魂战友”) 09:49 缺席小饭从天而降 12:42 友情降级的解剖(对不起我不愿和你只走一段路) 20:49 遗产与和解(最想说的仍是感谢) ⚠️ 真诚建议 请务必在以下场景收听: * 刚和好友吵完架 * 深夜emo时独自一人 * 公司午休工位旁有同事 * 想做“人际关系断舍离”却下不了手时 * 怀念1988的经典曲目时(Sam乱说的) 一些补充: Sam这一期在后期的剪辑过程中三刷了《请回答1988》,在这里也想和朋友们安利分享这部剧,推荐理由是该剧充满细节,真诚,共同体和治愈的叙事,Sam的精神阿贝贝之一。 虽然看完也会觉得悲伤,美好总会逝去。可叹息过后,愿你我仍能笑着旺盛的活在人世界。 关于交友的年龄段也很想分享: 年轻时结交的朋友确实宝贵,毕竟她们见过青涩的你,了解你还是刺猬时的模样。但与饱经风霜的女性相识相知,才更能让我们的内心丰盈。知己,知晓自己……这个词着实精辟。哪怕一年到头都见不上一面,哪怕受疫情影响无法亲密接触,只要知道她还在那里平安地活着,便是莫大的慰藉。《始于极限》(没错真的很爱这本书了) 听到这里,你是“告别派”还是“收藏派”呢?如果和Sam一样属于“收藏派”,你会如何面对不愿告别的自己呢?我相信无论属于哪一种,我们都同意:我们不再拥有ta们,但永远珍藏ta们带来的意义。 (🍃如果可以陪伴你走过这段思考,是我的荣幸。) 🎙️:Sam,小高,小饭 🎵:我下班了-玫瑰旅馆;惠化洞-动物园;每天和你-野菊花;气球-东方神起;青春-Sanulrim;你不要担心-全仁权

27分钟
2k+
2个月前
情绪稳定的XX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