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我的年末季策划,怎么能少了和Ricky的对谈呢?在上海最冷的一天(物理意义上和心理意义上),我俩在小宇宙指挥部里,从国内聊到了国外,从宏观政策聊到行业机会,还穿插了一些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 和上一期从普通人视角出发的复盘《vol.57.请回答2023:为何我们的体感会如此“糟糕”》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更多是从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视角进行的复盘和展望,所以可能术语和名词会比较多,还请海涵。 由于技术原因,这期节目是一个剪辑版本,相对完整的版本我会放在知识星球里。不过精华内容已经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所以如果不追求极致完整的朋友,其实听这期节目也已经足够了。 时间轴: 第一部分 国内宏观 02:06 去年底认为2023年会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年,结果呢? 08:52 那么,大家究竟在期待什么? 11:05 找补环节:为什么目前政策面的掣肘从未有过的大? 13:25 展望2024,基于三个理由,我们对中长期的中国依然保持乐观 第二部分 海外宏观 19:20 目前市场对明年美国经济的预期是无比美好的软着陆,这能实现吗? 21:19 去年看对了美债方向,却没赚到钱 22:28 美国股市真的能左脚踩右脚上天吗? 25:41 跳个大神吧,明年的美联储议息路径有两种可能 节目中提到我要放出的那张关于通胀的图: 第三部分 国内资本市场 29:53 双打脸环节:3200不是底、沪深300没有跑赢中证500 31:46 展望2024:反弹是必然的,但究竟会是反弹还是反转? 第四部分 行业机会 36:14 中特估这个说法已经恍若隔世,但红利股的机会依然会贯穿很久 38:08 AI和web3.0,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但恰恰代表了新兴技术革命的一体两面 41:17 扯远一点,究竟什么时候现实世界线会和虚拟世界线相撞啊喂? 第五部分 其他大类资产 43:36 我和Ricky过去两期的汇率之争暂时以我获胜告终,但展望未来两人却意外的没了分歧 47:28 关于黄金的最新看法 49:32 我来打自己的脸,关于REITS的一些反思和想法 我和Ricky的打脸特辑: vol.11.全球资本市场深度复盘暨下半年投资实战指南 vol.18.新年特辑:比起复盘2022,聊聊2023的投资机会才是正经事 vol.30.全球资本市场2023年中盘点:判断可以不准,教训必须总结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在第100回箱根驿传的现场,感受强风吹拂》新鲜出炉!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延伸阅读:Ricky任职机构的公众号“GROW思睿”,欢迎关注~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封面:Ximalaya AI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年末季第三弹,照惯例,我和知行小酒馆的雨白又相约坐在了一起复盘2023。这次和我们一起的,还有播客《听懂涨声》的主理人杨天楠老师。 前两弹看这里: vol.55.市场泥沙俱下,而我依然在场 vol.56.乱纪元生存指南:换个视角,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 对话肖小跑 而且由于某些“不可控因素”,这次我和天楠老师上演了一把酒后吐真言局… 和下周要放送的和ricky的复盘展望相比,这一次我们更多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聊了聊这一年大家都关心、也都经历过的那些事,以及对于这一年,我们的体感为何会如此之“糟糕”。 至于为什么我会称之为“过山车俯冲时凭空多出来的一个起伏”,就暂且卖个关子,大家听节目便能知晓。 以下为偷自小酒馆的时间轴: 01:27 进入正片!但,真的不建议跳过这期节目的片头,懂的都懂哈哈哈哈 Part 1 我们的 2023 是这样,你呢? 02:04 大卫翁的 2023:在异国重启人生,还开启了新播客节目《犬生活》 04:41 天楠老师的 2023:不要忘记 2023!要爱具体的人。 08:47 2023 给我们留下的共同感受:记录,真的太重要了 Part 2 市场的 2023 有多少浮浮沉沉 11:33 今年其实并非一直低迷,年初为什么会有一波反弹,又为何没有持续? 17:15 一种宏大叙事的转变:面对未知,「我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 21:23 ChatGPT 与 AI 概念: 普通投资者如何在 Gartner 曲线(技术成熟度曲线)周期中把握时机 27:21 字节 / 拼多多的崛起:互联网出海新时代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31:15 今年外贸为什么这么难:「世界工厂」叙事的转变,由「输出通缩」到需要自我消化产能 35:19 为什么 2023 年会让人觉得痛苦?可能是因为 2020/2021 年「小阳春」的存在 40:55「人的情绪和对时代的理解,常常会远超基本面的波动」 46:08 痛苦都是对比出来的:为什么美股等市场表现更好?加息真的是唯一原因吗? 52:35 宏观叙事与微观体感的割裂:年度弹幕「啊?」、房地产的痛苦 57:17 与其预测市场,不如把握真正能把握的:做好应对的准备(aka. 构建反脆弱的配置) 60:48 记账的重要性:弄清家庭资产是投资逻辑链条的第一步。 62:33 亲历 08 年经济危机后就业市场的大卫翁老师: 15 年后再看,其实影响没那么大 69:39 2023 年的美股与黄金:市场选择了「两头」,恰恰说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72:03 全球押注新兴市场的逻辑:看谁的胜率在未来三到五年更高 75:28 天楠老师突然的金句:「时间是均匀的,但爱不是。」永远需要警惕「YYDS」的时刻 80:12 黄金 / 个人养老金:要弄清真正的逻辑和需求,以及它们在资产组织中的作用是什么 Part 3 畅想 2024,祝你好运! 89:09 大卫翁畅想 2024:地缘政治风险活跃期依然会往上走。这是一切的配置的前提 91:16 杨天楠畅想 2024:明年要找一个「彩色降落伞」,损失本金其实比少赚钱更可怕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五期《四方美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小酒馆/Siri 节目封面:Pixabay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平安夜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回听这期对谈并为它写shownotes的时候,我依然会为和小跑老师对谈时擦出的那些火花而欣喜不已。 就像节目一开始我说的,这是一期蓄谋已久的串台,甚至可以追溯到2018年我第一次打开她的公众号。 这期的录制本来是冲着2023年末复盘展望去的,但最终的呈现却远远超过了这一年的维度,而是我俩对整个宏观世界的思考,以及如何去思考的思考。 别的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多看看我精心记录的时间轴,里面彩蛋很多。 以下为详细时间轴: 01:20 这期对谈的录制让我们意识到拎包即走的日子终于又回来了,或许很多苦难总会有过去的一天 03:10 我是从小跑老师的公众号的泰国金融危机一文入坑的 (延伸阅读:《危机求生记:三年后的过冬指南》) 04:30 我和小跑用春秋笔法和讲故事的手法来写金融,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金融、理解金融 06:40现在讲金融的媒体和自媒体这么多,似乎看起来普通人接触金融的门槛降低了,但其实,由于鉴别的难度加大,门槛反而是提高了 09:00 我们这期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有没有一种方法论或者底层逻辑,可以解释和看清现在就算对普通人来说也越来越重要的宏观大势 第一部分 用叙事经济学,重新理解这个世界 10:50 研究叙事将是理解这个世界变化的重要抓手 12:40 如果那个长坡厚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其说我们在给巴菲特封神,不如说我们应该给那个时代封神 14:10 小蜜蜂在冬天来临前,会感知周围所有和过冬相关的因素,并进行一系列的测算后,才会开始进行系统性的过冬准备。这就好像我们在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测算后,进行宏观的预测和投资的决策。 16:40 但如果,这些相关性不存在了呢?如果,我们真的进入乱纪元了呢? 19:00 给小跑老师最大灵感的,是“天生带反骨“的交易员群体,他们最不容易被故事影响,却最会利用故事。 20:50 08年次贷危机是美联储这个重要的宏观叙事的转折点 22:30 在1996年格林斯潘那次演讲之前,央行对市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大卫翁注:此处小跑老师的记忆略有偏差,《The Age of Turbulence》其实是格林斯潘的一本著作,于2007年出版,而1996年格林斯潘的那篇演讲名为《The Challenge of CentralBanking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24:35 伯南克时代一定要给市场明确的信号,但却也是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 27:30 为什么大家会在2008年抓住美联储这个“救世主”,或许是金融行业无意识中已经意识到过去四十年那个缓慢下行的利率长周期已经结束了 29:40 过去十几年里,美联储向市场的沟通慢慢变得过度了,而这也让市场参与者开始过度解读,看美联储的notes变成了GRE阅读理解 31:50 就在最近,网红经济学家Zoltan说破了“美联储沟通过头了”这一事实上的共识 34:20 宏观和经济数据本身不会推动市场的变化,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所形成的叙事才会 36:10 叙事经济学的基础是“人更能接受故事”,而叙事本身又是由故事和对故事的解读两部分组成 39:00 为什么现在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差距这么远?可能是因为针对数据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和隔阂 41:00 日本今年的年度汉字是“税”,只能说日本政府采取如此透明的消费税标记方式害了自己 42:10 日本化、金砖四国、欧猪五国都是一些概念和叙事 44:50 资金需要从一个地方撤出来,才能投向另一个地方,这里面新的、能被广为接受的叙事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6:20 现在的叙事高地被西方媒体及机构占领,这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第二部分 用博弈论,解释叙事什么时候会变成共识 47:20 今年小跑老师那篇《那我应该在伊利里亚做什么》给我很深的震撼,并留下了两期节目《vol.46.那我应该在伊利里亚做什么?| 投资账三季度复盘》以及《《vol.47.他说,金融市场过去四十年最重要的自动步道停运了》 48:30 博弈论和纳什均衡或许可以解释叙事什么时候会变成共识并推动市场 (延伸观影:《美丽心灵》) 51:00 当有人喊出着火了,当你意识到其他人也知道着火了的时候,夺门而逃才成为了最优解——崩盘时刻就是信息变成叙事,并且在市场上广为人知,最终造成了一致性行动的那一刻 52:20 地缘政治处在活跃期是一个共识,但会不会发生更加严重的结果还没有形成共识。 (延伸阅读:小跑推荐文章《On How People Are Seeing Things Differently》) 55:40 我以前以为这个时代高层没有信息差就不会有擦枪走火,但现在看来是有些幼稚了 57:00 在算不出来这个共识游戏会走向何方的时候,大家能做的就是分散再分散 第三部分 用第一性原理,拨开叙事的迷雾 58:10 如何避免被大V带节奏,被各种叙事所影响? 59:10 目前美联储叙事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流动性因素,这可以通过观察数据来摆脱故事表面的迷雾 60:40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看数据太难,那就找到相对中立客观的信息源,去看他们的解读 (延伸收听:《vol.42. 你需要的是能真正“打破信息差”的财经信息源》) 63:00 普通人不要去猜测周期底部,而一定基于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自身需求,去做投资、资产配置和自身规划 65:20 小跑在用文史哲解读金融,我在用逻辑链条解读大时代,在乱纪元里,文理同时存在才能两开花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四期《日语,我们给你跪下了!》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封面:Ximalaya AI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是“2023年末季”的第一期,在聊宏观、市场等主题之前,我想先聊聊情绪。聊聊在市场泥沙俱下的2023,我们为什么不得不在场、最好要在场、还是得在场。 我请来一起交流的,除了搭档Siri之外,还有一位很特别的嘉宾—夏夏。她年纪和我相仿,但却是一位全职宝妈,同时她也是天弘余额宝的首批用户,还做过余额宝的‘民间客服’。 可以说,我们三个是85后和95后的组合,同时也是职场人、创业者和自由职业者的组合。虽然非常抱歉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整期节目还是以我的输出为主,但希望能给大家在复盘时有一些情绪价值,以及在展望中带来一些启发。 本期节目特别感谢天弘基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年度栏目【人间钱话】有6档播客一起聊聊大家关心的工作、家庭、投资以及人生状态,还有当下仍在“为生活投资”的人和事,欢迎大家多多关注! 另外,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为生活投资”的故事。我们将筛选10个高质量的故事送出天弘基金“人间钱话”限量版蓝牙音箱。 天弘基金自制播客“人间钱话”也已上线,欢迎订阅! 以下为时间轴: 2:55 嘉宾夏夏是全职宝妈,也是支付宝平台10万粉丝财经达人(ID:青春姐理财记) 06:02 夏夏的2023投资成绩复盘:只能依靠打开债券基金的页面安慰自己 08:20 两个自由职业者的经验:自制力和自律是最重要的 10:10 Siri的2023投资成绩复盘:踩中红利风口,不频繁操作,让all in权益的投资账户也可以只是微亏 11:30 在投资账户里频繁操作就像是在高速收费站不断切换车道,并不会让车速变快 14:20 大卫翁的2023投资成绩复盘: 依靠只吃股息不看波动的心理账户,以及净值被极度平滑的另类私募实现了盈亏平衡… 16:00 因为工作远渡东瀛,我今年换了个生活环境,于是重新变成了一块“海绵” Part I:不得不在场 17:30 不得不在场的理由之一:人的本能是投资亏损后就想等回本再卖,所以导致不得不在场 19:00 两个案例说明投资亏损后割肉或者不割肉都可能出错,因此搞清楚底层资产到底是什么非常重要 21:20 不得不在场的理由之二:为了追赶通胀的步伐,甚至要做存款特种兵,而这背后的逻辑是中国人固有的投资范式还没有改变 25:30 不得不在场的理由之三:经济和市场泥沙俱下后,FIRE离我越来越远了 27:30 不坐班后,我们反而变得更加忙碌了 30:30 95后对FIRE的理解:更多是一种心态,而不是静态的提前退休 32:20 金融行业从业者可以期待一个大周期的到来,但最好不要将职业生涯都赌在这件事情上 34:50 不得不在场小结:因为这个压力和通胀并存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在场 Part II:最好要在场 35:40 最好要在场的理由之一:只有真的在场,才能积累投资经验 37:30 纵横股市20年的我舅舅,股市亏的钱,靠房地产赚回来了 40:20 最好要在场的理由之二:在投资中想做到知行合一,只有实际尝试过才知道有多难 42:55 每个人能承受风险的投资品种是有限的,对我来说的那条风险线是期权。但如果没尝试过,我可能不知道那条线会划在这里。 45:20 最好要在场的小结: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尝试,否则看一百本书也是纸上谈兵 Part III:还是要在场 46:50 还是要在场的理由之一:我们会放大很多事情对于当下的影响,却又会低估很多事情的长远影响 关联链接:《纽约随笔》 52:20 如何解决在周期底部要做“反人性”的投资行为? 54:50 年轻人如何解决预期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56:10 还是要在场的理由之二: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投资自己能够投资的部分 58:40 记得,要寻找一根支柱,一些陪伴的力量,才能支撑我们在市场的底部坚持下去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四期《日语,我们给你跪下了!》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一期我想开一个新栏目,叫“一百个楼塌了的瞬间”。 第一集,我们来聊一聊中植暴雷事件。 那些浅层次的是非对错,在很多的新闻报道以及媒体文章里都有分析了,播客里不再赘述,我更想聊的是这些“庞氏骗局”类的机构和产品的底层逻辑。 以及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未来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财富管理机构,什么样的投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的财富受到此类“骗局”的侵害。 以下是简易时间轴: 00:25 促成我聊这个话题的两个原因 05:14 中植暴雷,为什么是现在? 07:05 一个机构有没有黑历史是衡量机构靠谱不靠谱的重要指标 08:55 请一定要对财富管理机构中所谓的那些央国企称号祛魅 13:24 资金池不一定是坏的,但… 16:00 中植和监管四个回合的大战 19:05 信托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发的主动管理产品一定要小心,和公募基金不是一个概念 21:10 房地产是中植最终翻车的直接原因 24:19 中植到了财富管理阶段依然能够续命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监管套利 25:10 为什么高净值投资者在这两年还愿意相信这么一个摇摇欲坠的平台?因为大家依然深陷上一个时代的投资范式不可自拔 28:01 投资建议之一:相信常识,相信投资领域的不可能三角 31:10 投资建议之二:有疑似自融资金池的财富管理机构,一律拉黑 33:00 投资建议之三:这个时代的幺蛾子会比想象中多得多,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的资产设定足够厚的安全垫 34:20 愿时代善待我们这些大笨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四期《日语,我们给你跪下了!》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是为了追悼基辛格老先生的特别节目。 说是特别节目,其实我自认为是完全没有资格评价,甚至是分析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只是鬼使神差的,正好在前几天重新翻开了他的那本《白宫岁月》,正看得如痴如醉,结果手机却收到了关于他离世的新闻推送,那一刹那充满了荒谬感。 于是总是要录一期节目的,哪怕只是为了纪念他,或者聊聊我自己看完他几本书后的所思所想。 当然,我更想聊的,还是他身上体现出来的特质,映射出的这个属于少数人的大时代。 希望这个难熬的冬天可以早日过去。愿基辛格老先生和芒格老先生息止安所。 以下是简单的时间轴: 01:20 比起《论中国》,我更推荐阅读基辛格的《白宫岁月》 04:10 播客的话,推荐《晨读时间》的《09 百岁老人:基辛格的历史穿梭与世纪回眸》 06:20 基辛格肯定不是完人,但或许越是伟大的人越会有很多的缺点 08:10 要是放在今天,基辛格一定会做一名KOL 11:00 基辛格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在外交思想中奉行的是不能鸡同鸭讲,不能硬碰硬 15:00 他也是一名绝对的精英主义者,从他的《领导力》一书中,以及各种身体力行中都可以看到,他相信历史是会被少数人改变的 16:10 因为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所以精英才有用武之地 18:20 基辛格在后半辈子做的大部分事情,其实都是在为世界的精英们维护沟通管道 22:50 结尾引用一段网友在我公众号下的精彩留言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四期《日语,我们给你跪下了!》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单集封面:网络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是拖更已久的REITS系列,我们来聊聊保租房REITS这一细分类别。 不过和前两期不同,这一期我加入了更多和REITS看似无关的内容,那就是中国和海外的租房市场对比,并讨论了一些中国租房市场深层次的问题。 一方面这确实是很有意思的话题,相信对想要租房和想要一直租房的朋友们会有所启发,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中国租房市场的未来,可能对大家理解保租房REITS这类资产也会有帮助。 不知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资产,大家是否觉得是好的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过往两期REITS系列请见下,或者内容分类《稳稳收租买REITS》: vol.33.REITS科普 | 从住酒店住成“房东”的往事说起 vol.38.REITS科普 | 结合半年报,聊聊如何挑选优秀的REITS基金 以下是一些参考资料: 《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产品系列介绍——海外租赁住房REITs经验》 《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从海外租赁住房REIT看中国发展趋势》 以下是时间轴以及相关的一些资料: 01:38 租房一直是我换工作换城市最头疼的事情,没有之一 04:02 00后不但整顿职场,还在整顿租房市场 05:10 在中国,租房最活跃的地区居然不是北京上海 06:50 现在的年轻人,谁没接触过自如呢? 10:01 重资产模式的长租公寓,为什么大多都是房地产开发商做的? 11:38 海外住房租赁的三种主要模式 13:54 一半以上的人都选择租房的美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市场化的 18:00 从海外经验来看,我们具备哪几个条件后可以期待中国的住房租赁市场走向成熟 22:30 中国的住房租赁市场从2015年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 27:21 中国的租房市场很大,租房群体越来越多样化 31:50 未来租房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不是北上深,而是…? 33:00 现在国内的租房市场,不但房屋质量不够好,连绝对数量都不够 36:00 造成国内租房市场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 37:30 为什么机构对中国的租赁住房不感冒? 43:00 为什么说保租房reits是中国租赁住房市场进程的重要观察点? 45:50 不愧是我大英帝国,最大的租赁住房reits居然是学生公寓 46:40 从全球范围来看,租赁住房reits的波动不比股票小,投资者调整好心态很重要 48:10 中国的保租房定义已经不是专供中低收入,要租房的朋友其实可以紧密关注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三期《我们为什么热爱新疆(下)》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单集封面:Bing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我请回了最受欢迎的嘉宾没有之一,那就是远在伦敦的Fay,和我一起聊了聊关于量化投资的那些事情。希望通过这一期,可以让大家对量化投资有一个全面的基础认知。另外由于这一期偏科普和知识向,所以时间轴和shownotes我都有很精心的去记录,请一定多看两眼~ 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互动,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上次和Fay的对谈也很精彩: vol.37. 看上去精密专业的金融交易行业,其实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宴宾客 对了,最后请大家忽视节目开头说的50期的问题,因为和上一期节目的播出顺序有所更换,所以实际上这一期已经是第52期节目了……但不管怎样,都感谢大家的支持! 以下是简单时间轴: 03:06 如果美联储在根据经济情况在决定货币政策的话,它可能对美国经济“一无所知” 07:40 消费者信心指数就是打电话抽几十个人问出来的,不要太当真,还不如看社交媒体的情绪指标 09:50 关于巴以冲突,身在伦敦的fay有很多切身感受。在伦敦的游行,其实只有一半是关于英国自己的。 13:35 量化投资不是一个趋势,而已经是投资本身 17:11 量化投资的历史其实没有那么悠久,但在每一次大熊市里都会迎来大发展 19:40 现在不需要编程能力也可以做量化投资 21:40 我们来试图给量化投资下个定义,以及聊聊量化投资有哪些分类 定义:不依赖于个人判断,而是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投资标的未来价格。 公募: 一般投资者能接触到的量化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指数增强(购买的大部分股票基本复制指数的成分股,通过择时、择股等手段,获得比指数更高的收益回报)、量化选股(通过量化模型筛选出股票,在合适的时机买入,追求超越业绩基准的超额收益)和量化对冲(也叫市场中性,追求的是绝对收益α)。 私募: 期货策略也就是CTA(管理期货)策略,投资范围包括股指期货、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最经典的做法是捕捉价格动量的趋势性,说人话就是“追涨杀跌”,通过快速止损实现“亏小赢大”的局面。 还有比较经典的是套利量化策略,通过跨市场、跨期限、跨品种去捕捉市场的不合理价差。比如国内大商所的大豆、玉米可以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农产品进行跨市场套利;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互为替代品,受到季节性气候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跨品种套利空间;同一品种不同月份的价格强弱变化又可以带来跨期限套利。 26:50 详细聊聊指数增强,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更适合个人投资者的量化策略? 31:40 说到量化选股,fay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不同于主动选股,量化选股的核心在于前期的模型设计环节。策略的设计不能光凭经验和直觉,需要使用大量的历史数据搭建一个模型,再通过各种测试来检验模型是否有效。一旦模型投入使用,就必须严格执行,克服人性弱点和认知偏差。不到特殊情况,不做人工干预。 34:00 事件驱动型的量化选股在海外非常流行 37:50 量化对冲、市场中性和绝对收益策略在国内其实很难做,碰到打出这种招牌的公募基金要小心 41:00 高频交易其实不是投资策略,而是一种套利策略,但却因为各种影视作品成了大家对量化投资的“刻板印象” fay推荐:《蜂鸟计划》 44:50 在海外,量化领域这两年最明显的趋势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但它们其实只是手段,手段终究会被普及,投资还是要回归它的本质 48:40 用暴力无法解决艺术问题,用到目前为止的AI技术也无法解决投资难题。但未来这一切都可能会有所变化。 52:00 对于小的机构,AI以及由此带来的工具将帮助他们和大机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而对于个人投资者,工具和产品终将帮助我们触达量化投资的核心。 53:40 给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量化策略产品的实用建议: 1、找有操守的机构,买严格限制自身规模的量化产品 2、不要选太小的、太新的、模型没有经过市场冲击检验的机构和产品 3、可以尝试指数增强和Smart Beta基金,甚至可以考虑将他们作为资产配置中指数基金底仓的替代 4、不要迷信量化,万物皆可量化,万物皆是量化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三期《我们为什么热爱新疆(下)》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单集封面:网图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最近阅读的一些公募基金三季报里基金经理的所思所想。其实绝大部分的基金定期报告都不值得一读,原因我在节目一开始也介绍了,但总有一些基金经理成了“漏网之鱼”,分享了很多坦诚、有价值、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 我将他们的报告原文也一一粘贴在shownotes最后,供各位听节目时可以对比着参考。 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互动,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以下为我节目中之前与基金经理相关的内容: vol.12.我还能信任我的基金经理吗? 以下是简单时间轴: 00:40 一般来说,基金定期报告里的运作分析是怎么写出来的? 05:20 景顺长城杨锐文:三季度为什么会被市场打脸? 10:20 景顺长城杨锐文:日本长期衰退的根本原因不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而是新兴产业的失败 15:05 西部利得盛丰衍:今年四季度影响A股主要有三股力量 22:15 中庚基金邱栋荣:具有什么样特性的行业现在最值得关注? 26:40 中庚基金邱栋荣:对港股生物医药行业的最新看法 29:50 景顺长城杨锐文:当下的新能源车行业和14-16年的智能手机行业很类似 34:00 易方达张坤:什么样的巨无霸公司是好公司? 47:30 大成基金徐彦:基金经理的身不由己 51:30 中泰资管姜诚:当下市场下的行动准则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二期《我们为什么热爱新疆(上)》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单集封面:网图 1、对市场整体的看法 景顺长城 杨锐文 在上个季度报告中,我们表达了非常鲜明看好市场的观点,但是,宏观经济的复杂性超出我们的预期。年初,大家普遍认为美国衰退、利率下行,事实上却是美国经济韧性远超市场预期,美债利率创出新高。同样,大家年初普遍预期疫情退却之后,中国经济和消费都将会走向复苏,实际上是三年疫情的确透支了我们的居民资产负债表,消费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也比预想要更加慢。地产利好政策也频出,三箭齐发也无法改变地产销售的颓势,地产时代的落幕已经是必然的,过高的居民资产负债率束缚了居民加杠杆的能力,收入增长预期的破坏以及人口拐点已现,房地产不可能回到从前。地产时代的落幕同样束缚了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老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新旧引擎的切换带来的痛苦期让大家的体感都不佳。这也让很多人纷纷参照日本当年“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行过度演绎,进而加深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实际上,我们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表象,更主要的原因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被成功狙击和错过了互联网时代。新兴产业的失败才是日本长期衰退的根本原因 1、美国自80 年代开始全力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并支持韩国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最终让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市占率从1988 年的50.3%跌落到2019 年的不足10%,在科技飞速发展的40 年间折戟。 2、同时,日本引以为傲的大规模生产的低成本优势也在韩国、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过程中被侵蚀得所剩无几。 3、更糟糕的是,日本的大财团主导的模式让创新型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而且过小的国内市场无法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百花齐放的土壤,体制的约束和土壤的贫瘠都严重约束了日本国内互联网创业者的积极性。 西部利得 盛丰衍 展望2023年四季度,影响A股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其一是资本市场负债端变化。 公募、私募、外资、保险都是主要的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影响着市场的波动。其中公募、私募资金随着市场回暖,持有大票的基金或面临更大的赎回压力,主动权益类的新发公私募基金中量化相关比重提升,这将推动小市值风格继续强势。外资的流入流出受中美利差影响较大。保险资金是未来可以预期的确定性边际增量,其方向以高股息资产为主。 其二是美债利率 美债利率深刻影响着全球资本市场定价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当前美债利率的变化是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关键变量。3 年维度上看美债利率较大概率大幅下降,但站在季度维度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其三是经济的结构变化 能源安全,科技自强,内需消费,对外出口,地产托底都是重要的经济议题,而政策节上的轻重缓急对A 股结构有很大影响, 2、对行业的看法 中庚 邱栋荣: 从投资维度看恰是机会分布广泛的阶段,尤其是部分具有远大前景的成长股的估值起点接近2018年底的水平,且不少方向初露峥嵘,不能简单地归为梦想和故事,值得研究与前瞻布局。 首先,从基本面上看,经年多重压力层叠,很多公司仍不舍昼夜的努力打磨核心竞争力,积极卡位于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等方面,其孕育的技术和产品正处于爆发中,如智能驾驶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显山露水,创新药及器械等新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梦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在产业和产品层面触手可及。 其次,从投资上,这些幸存下来的“新”公司,其对应的是蓬勃的“新”需求,能见度提高意味着风险是降低的,存活率和成长性大幅度提高。在市场底部迎新去旧,为“新”定价并积极承担风险,待中流击水到轻舟过万重山,有望拥抱最好的时候。 最后,估值定价角度看,这些“新”公司现阶段非常契合低估值价值投资的要求,公司风险不断降低、业务持续甚至快速增长、盈利具有高增长性和高弹性的概率。市场整体低预期、交易低拥挤,当前买入位置的估值水平较低,有机会构建高预期回报的投资组合。 因此,我们更积极配置优质成长股,更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持续改善,盈利能力的高增长性和高弹性,甚至可以去买一些“故事”和“梦想”。 港股医药科技股较大的创新可能性,空间巨大,1)创新药械产品逐渐形成全球竞争力,格局正清晰。大量资本涌入到退潮,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迅猛,培育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至今内外压力下重回理性与专注,格局逐渐变得清晰;2)供给引领需求。医药技术的持续升级,反哺刺激高质量的医疗需求。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过程中,需求确定性高,具备消费韧性;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例如一些18A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值已经低于净现金;一些传统药企处于转型创新的过程中,账上现金充裕,PE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不管从公司还是产品的角度,都具备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景顺长城 杨锐文 经过一年半的急剧调整,产业资本也从盲目过热到瞬间冰冻,新能源车反倒是走向越来越健康的方向。电车终端需求二阶导拐头向下,行业增速最高阶段已过,同时供应链行业扩产过快,行业进入产能过剩时代,并开启了产能淘汰窗口。当下的阶段就正如2014-2016 年的智能手机产业,那段时间是渗透率见顶,估值大幅向下杀。但是,经过2-3 年的产业重构,智能手机行业又诞生了立讯精密、舜宇光学等十倍股,从2021年底至今,新能源汽车已经完成了杀估值,但是,产业重构尚未完成。一旦产业重构完成,电动车行业依旧会诞生数倍的机会。新能源车板块的估值泥沙俱下,这带来很多错杀的机会,市场低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以及部分公司的竞争壁垒。当然,未来的机会可能更多来自于智能化,而非电动化。未来的机会也不再会是全面beta,机会将更集中在某些个股的alpha,大概率会出自新技术新产品、成本和产品创新持续领先的企业。 3、对企业的看法 易方达 张坤 对基本面投资者来说,往往会花非常多的精力用于分析和判断企业未来的净利润水平,但净利润并不是终极意义的回报,到股东的回报还欠缺两步转化,一是净利润到自由现金流,二是自由现金流到股东的口袋。 对于第一步来说,间接法下的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直观的展现,净利润是企业为投资者创造回报的起点和最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最终状态,此外,跨周期的资本支出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对于第二步来说,转化不顺畅的情况更加常见。不少公司显示出良好的净资产回报率,但实际上它们把很大部分的留存收益投在了一些回报平庸、甚至很差的项目上。它们在核心业务方面年复一年的辉煌表现,掩盖了其他方面资产配置的失败。 对于基本面投资者来说,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赚钱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企业审慎投资的品质,缺乏审慎态度的投资已经成为损毁股东价值的最大杀手之一。上市公司内部会议上,CEO通常会要求子公司高管们给出一个详细的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将收益保留在子公司内部进行再投资,而不是派发给母公司。但轮到CEO本人,却很少向上市公司的股东作类似的分析。 和挥霍类似,囤积现金也同样会造成股东价值的损毁,虽然损毁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但性质是相同的。对于喜欢囤积现金的企业,企业每延迟一年向股东支付回报,就意味着股东会损失大约相当于贴现率水平的收益,这将使企业的内在价值远远低于基于DCF(现金流折现)估值的结论。而且通常情况下,如果公司拥有大量现金,管理层就容易产生巨大的投资冲动。在企业拥有大量现金时,那些能够抑制住内心的狂热,坚持和冷静地执行审慎投资原则的管理层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基本面投资者而言,企业对待投资的态度和能力,是评估其内在价值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融资时往往缺乏审慎,以发行股份收购为例,用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收购,通常被称为“买家去买卖家”,而实质上是“买家卖出自己的一部分去买卖家”。对于一个具备高回报能力的优质公司来说,考虑复利,卖出优质公司股权的一定比例从长期来看往往代价是巨大的,除非收购的卖家质量非常高,大部分情况下,发行新股收购往往会付出比现金收购高得多的成本。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采用回购股份并注销的方式。股份回购的一个好处在于,通过股份回购,管理层清楚的表明,他们关心提升股东财富,而不是忽视股东只顾拓展企业的版图,以至于做出无益于股东利益甚至损害股东利益的事。相比一家只顾扩展版图的管理层掌控的公司,投资者应给那些被证明关心股东利益的管理层掌控的公司出更高的价格。在目前优质公司估值普遍很有吸引力的状态下,我们认为回购对长期股东的价值增厚是显著大于同等金额的分红的。我们也期待看到,越来越多优质公司的总股数能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下降,这相当于长期投资者可以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缓慢增持其在优质公司的股权比例。 4、对基金运作的看法 大成基金 徐彦 三季度,本基金的操作可以被并不严密的分为两类:主动调整和被动应对。 主动调整——以价值投资的标准来衡量,指买入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卖出被高估的股票——可能您认为我的大多数操作应该归为此类,但坦白说,这一类占比很低;价值投资的确是我的理念,但理念更是一种理想。被动应对——感谢您的支持,本季度我管理的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希望您能理解,我必须在几个交易日内,乐意也好不乐意也罢,把相当比例的现金换成股票——在这里,我与其说是像那位投资大师的忠实信徒们常说的那样“耐心等待,并在最佳位置击球”,不如说是在“没有合适来球,又必须每一次都去击打”;这不合常理?恰恰相反,这才是球场上的现实。 中泰资管 姜诚 回顾今年以来的市场,整体表现并不算差,多数投资者的体验却不好,原因或许是年初乐观预期的落空:曾经有过的期许,在被剥夺之后品尝到的痛苦,远甚于从未有过期许,芒格称其为“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对市场涨跌,我们从未有过期许,因为股票内在价值的兑现,并不依赖股价上涨。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以及自产品成立以来的所有期间内,我们对市场以及个股的涨跌从未有过期许,未来也不会有。我们一以贯之的做法都是,不提前预测股价,只根据股价的波动来调整决策。 决定一项资产长期回报率的,一是该资产长期创造现金回报的能力,二是买入该资产的价格,我们关注的是“内部收益率”。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悲观者看到的是挑战,乐观者看到的是机遇。除了投资机遇之外,每当市场流传“这次不一样”之际,也都是难得的学习机遇。我们将坚持如下原则:多观察,少决策;重事实,轻判断;在认知上保持思想开放,在决策上坚持逻辑封闭。耐心是长期投资的利器。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是我的日本杂谈系列第三期,来开一个关于日本个人金融服务的吐槽局。 同时,这一期也是和霓虹电波的一次串台,我和其中一位主播,也是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魔方同学针对日本的银行、信用卡、消费贷款、证券投资等个人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期间笑声不断,火花不断。 事实上,日本的银行也好、信用卡也好、证券公司也好,错过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时代的束缚,更有一些历史的必然性。 简言之,当你在上个周期做得太完善的时候,其实反而会束缚你在下个周期锐意进取的手脚。 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互动,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以下为我日本杂谈系列之前的内容: vol.36.住进租的房子后,我收到了一沓厚厚的使用说明书 vol.41. 自动贩卖机、便利店与百元店,日本社会的“菊与刀” 以下是简单时间轴: 03:03 我在日本试图开设银行账户的经历大吐槽! 09:32 对于现在的日本银行服务而言,做生意远没有合规来得重要 16:38 信用卡资深用户的我,居然也踩坑了日本的信用卡分期! 23:31 从日本纸醉金迷的泡沫经济时代,看这个国家个人消费贷款的过去与现状 33:30 日本两种很重要的个人金融投资方式--NISA与iDeCo的介绍 38:03 日本的个人金融服务为何会故步自封,又为何错过整个时代?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二期《我们为什么热爱新疆(上)》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Siri 节目单集封面:网图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由天弘基金特约赞助播出! 不过虽然是特约节目,我还是有非常高的要求和标准的,这点请大家绝对放心,否则这也不会成为第一期特约节目了。 量化投资是我这档节目迄今为止涉足甚少的一个领域,虽然下下期大家就会听到我和Fay对于量化投资的一次对谈,但这次能和天弘中证红利低波100基金的基金经理刘笑明交流关于因子投资、Smart Beta和红利低波的相关信息,就先补上了我认为普通投资者可投范围内应该关注的量化基金的重要一课。 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互动,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以下是简单时间轴: 02:50 这期节目可以补充这档播客缺的很重要的一类资产 04:05 我俩和因子投资的缘起都是fama三因子 06:50 我想把因子投资比喻成分子料理,因为因为他们都是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了一门艺术 08:40 因子投资不是用菜系,而是用营养元素的底层逻辑去解构一顿“美食” 11:10 随着量化投资行业规模的增长,挖掘因子也成了一项非常卷的工作 15:00 因子库就像是各家机构的武器原材料库,再通过系统来锻造成自己的独门武器 17:40 创造smart beta这个词儿的人莫不是广告界人士? 24:30 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投资只是第一步,对投资的复盘才是更重要的一步。smart beta不仅让人赚到钱,还能让人知道在哪里赚到了钱。 26:15 2022年全球已经有1.5万亿美元的smart beta基金 27:40 来仔细拆一拆红利因子有效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30:20 标普500指数最近85年的总收益中有三分之一来自分红 31:20 愿意慷慨分红是公司基本面的健康表现,而所带来的现金流可以成为投资者的安全垫 33:30 红利因子对于投资当下的中国有着特别的意义 41:00 从政策、企业和投资者方面来看,红利因子投资在国内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2:54 低波动是smart beta里的经典因子 46:10 红利在讲公司质量,低波动在说市场行为,两者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51:30 红利和低波两个因子对长期持有的要求都比较高 53:40 红利低波的几个指数有什么区别?天弘为什么选择红利低波100作为跟踪的指数? 59:50 限制单一行业的最高权重以及用波动率加权是红利低波100指数很大的亮点 60:50 季度调仓会导致基金成本的提升吗? 63:50 红利低波指数基金非常符合在个人资产配置里做底仓配置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播客节目《犬生活》,必须说明的是,这真的不是一档宠物播客。。。以及,下周应该会更新第二期了。。。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Immersion 本期内容仅为投资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大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期节目其实是上一期的延伸,如果还没听过上一期节目的,建议先去听一下《vol.46.那我应该在伊利里亚做什么?| 投资账三季度复盘》。 既然是一个重大的判断,和一系列重要的投资决策或者说资产摆布,那么之后这可能会成为我播客节目的一个单独系列,一层层的展开,并与大家分享。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段刚在财新上看到的文字: “伯德和马丁•舍温撰写的 《奥本海默传》里,奥本海默在1945年11月2号的一个夜晚,来到了原子武器研究基地,也是电影中为了造原子弹而凭空搭建出来的小镇——洛斯阿拉莫斯,进行了一场演说。 文章中写到,几十年后,他在当时所说的话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他描述的世界就像量子世界一样微妙而复杂。他说出了一个直指问题核心的简单事实: 世界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欢迎大家给我写邮件互动,邮箱地址是[email protected]。 以下为我在节目中提到的一些内容: 《2022年12月:沧海桑田》 《2023年7月:探知市场温度》 《霍华德·马克斯做客鲁宾斯坦秀|即使通胀下降,利率也会长期维持高位》 节目中提到的图: 以下是简单时间轴: 01:20 宏大叙事到底该怎么说?由谁来说? 04:20 霍华德·马克斯的简单介绍 06:30 霍华德老先生在过去五十年里只做过五次预测,为什么? 12:35 关于高利率环境这个重大判断的逻辑链条应该怎么说 13:20 过去四十年发生了什么? 16:09 不断走低的利率环境到底是用什么方式来打造金融市场生态? 19:30 现在又发生了什么? 21:50 为什么全球利率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25:30 一个人经历过的时代,大概率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 27:30 那么,现在该怎么办? 34:30 不要基于“不断的”宏观预测做“大量的”投资决策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播客节目《犬生活》,必须说明的是,这真的不是一档宠物播客……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节目后期制作:Immersion 节目单集封面:《银河帝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