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我是大卫翁,“起朱楼宴宾客”是我用来记录这个大时代的播客节目。

这一期我想开一个新栏目,叫“一百个楼塌了的瞬间”。

第一集,我们来聊一聊中植暴雷事件。

那些浅层次的是非对错,在很多的新闻报道以及媒体文章里都有分析了,播客里不再赘述,我更想聊的是这些“庞氏骗局”类的机构和产品的底层逻辑。

以及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未来应该规避什么样的财富管理机构,什么样的投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自己的财富受到此类“骗局”的侵害。

以下是简易时间轴:

00:25 促成我聊这个话题的两个原因

05:14 中植暴雷,为什么是现在?

07:05 一个机构有没有黑历史是衡量机构靠谱不靠谱的重要指标

08:55 请一定要对财富管理机构中所谓的那些央国企称号祛魅

13:24 资金池不一定是坏的,但…

16:00 中植和监管四个回合的大战

19:05 信托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发的主动管理产品一定要小心,和公募基金不是一个概念

21:10 房地产是中植最终翻车的直接原因

24:19 中植到了财富管理阶段依然能够续命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监管套利

25:10 为什么高净值投资者在这两年还愿意相信这么一个摇摇欲坠的平台?因为大家依然深陷上一个时代的投资范式不可自拔

28:01 投资建议之一:相信常识,相信投资领域的不可能三角

31:10 投资建议之二:有疑似自融资金池的财富管理机构,一律拉黑

33:00 投资建议之三:这个时代的幺蛾子会比想象中多得多,所以一定要给自己的资产设定足够厚的安全垫

34:20 愿时代善待我们这些大笨蛋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新的生活方式播客节目《犬生活》,第四期《日语,我们给你跪下了!》新鲜出炉!

欢迎听众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我正在好好运营那一片后花园~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或者给我写邮件,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节目后期制作:Siri

主播...
大卫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朝如青丝_暮成雪
1年前 上海
2
只有我们城投债可以做到不可能三角🌝
HD1038198e
1年前 四川
3
请教一下,我妈说她把一些钱放在腾讯的微众银行的活期➕,请问下这样做安全吗?我自己没用过不是很了解这个,不知道有没有用过的听友可以说一下。
杰克逊T
1年前 上海
3
作为曾经短暂参与过植物园与他方合资公司的人,只能说植物园之乱象,哪怕是老板安排的项目,从上到下,不仅是雁过拔毛、而且是雁过拔大腿。
我是陈默默
1年前 福建
3
感谢大卫翁老师🙏🏻 讲到了根本问题,不只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金融知识的传播者👍🏻
captainmiaoo
1年前 上海
4
来了
布丁乳酪
1年前 上海
4
谢谢大老师娓娓道来的解读 一下子明白了~ 感谢 👌
堡垒与花
1年前 广东
4
特别好的内容。 能不能有机会做一期公募基金底层风险的内容? 公募基金是否有可能像p2p一样爆雷? 如果不在意波动,股票型公募基金是否是比银行存款还安全?(因为不是资金池并且国家严格监管)
小疯子DJ
1年前 上海
5
诺亚的故事行内人应该懂得都懂,不是草台班子的事儿,是视而不见的“无可奈何”吧
狮心
1年前 上海
5
这几年,最大的自审,就是对央国企背书的去魅
Whitney
1年前 北京
6
00:58 虽然但是,咋还有激将法催更的听户捏……
YanKuma
1年前 北京
7
刚刚听到这期,补充几点感慨吧 一是财富管理公司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不是没发现,至少在18年就已经有详细的梳理,但是怎么分工一直扯不清。银保监是处非联办牵头部门和信托行业监管部门、人民银行是金控公司监管部门、证监会是投资类机构监管部门、地方金融局是地方上的非法集资牵头部门,每个部门都觉得事情应该别人来干。 二是现在能看到的每个暴雷的风险事件其实都是早期干预已经无法挽回之后的结果,前期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有介入。 三是从前几年的经验看,p2p和财富管理公司都是打中了大众需要的金融服务需求和自身金融知识之间不足的弱点,不同的是p2p是让投资人误以为自己也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财富管理是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近几年的一个新趋势是财富管理转变为家族办公室和投资咨询公司,还是利用原有的客户资源来做服务,只不过从资金的直接归集方变成了投资顾问角色。 另外想给其他观众一点建议,对于所说的央国企、即使在股权上穿透后是国资委控股也不要尽信,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挂靠公司;投资项目底层公司和项目推荐方直接的关系不仅要看股权,还要对照看有没有自然人关联;最后就是可以上裁判文书网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诉讼,一般人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AmosL
1年前 北京
7
听了这么多关于中植的讨论,这个是唯一一个讲到根源的内容
Cookie_N9ch
1年前 北京
8
做为跟从“有知有行”一路学习投资的小白,因为“小酒馆”结识了大老师,这期居然听懂啦中植系的暴雷逻辑。明白了什么是“自融资金池”,以及祛魅央企/国企,以及投资产品一定要有明确的标的啊。所以,嗯嗯,普通人还是踏踏实实买公募基金,买指数。谢谢大老师。
朱笛judy
1年前 北京
8
讲的清晰明白,终于搞明白了来龙去脉,非常感谢主播。
追杀碳水子
1年前 湖北
9
几年前还在券商的时候 公司发的质押还是融资黑名单里全是中植的公司 当时就内心拉黑了中植系哈哈哈
马小虎小马虎
1年前 北京
15
这期太喜欢了 帮老百姓挡雷 功德无量🙏
忱_r6AK
1年前 山东
18
巧了,上周刚听过"外部性"的那期节目。
曹小餐
1年前 湖南
20
真的很感谢大老师的分享。我妈妈的同学买了,现在就很被动。他们是下海经商,经过多年的打拼,家里一直很富足,后来想退休了,孩子也大了,生意有也没有继续做,就靠着利息生活。现在感觉到了多年奋斗付诸流水…
Summer漫游
1年前 上海
33
剖析得很深刻,目前的超级监管机构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其实就是证券时报发文章那年就开始规划了
Ass嘟嘟
1年前 河北
71
「财富管理机构」 1)有没有黑历史 比如自融资金池:财富管理机构,自己给自己集团子公司融资输血,发行产品的融资主体、担保公司同属一个集团。非常需要警惕。 2)对央国企的称号/壳祛魅 虽然央国企是第一大股东,但并不是实际控股人(比如第二大股东、第四大股东同属一个集团,该集团是实际控股人)。 『三赢股权操作行为』 ① 被借壳的央国企可以通过合并报表,给上市公司创造出利润; ② 信托公司变成名义上央企,吸引自然人的投资人; ③ 集团依然是实际控股人。 3)警惕资金池信托产品 即不说明具体企业和项目。 『银行 VS 信托』 收入来源(息差)= 贷款利息 - 存款利息。 银行许诺给存款人的收益率一定低于它现在手上贷款项目收益率; 信托公司许诺给投资人的收益率太高,必须找到真正收益率高的项目,且能度过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爆雷』 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于付给投资人的利息,资金池进入旁氏骗局阶段,吸纳新资金付旧投资人的利息。付利息的比例越来越高→难以维系→爆雷。 「中植和监管四个回合的大战」 1)2014年银监会发布《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其中很多信托公司选择“伞形信托”、中植买了公募基金牌照,成立“基金子公司”。 2)2018年证监会把“基金子公司”的漏洞补上了。中植集团成立了四大财富平台,发行地方金交所定融产品。 3)监管不让信托公司再做非标业务,中植通过中融信托发行一系列主动管理信托。 小心信托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发行的主动管理产品,主动管理是你全权授权对方去做投资,只要对方不违反合同约定,什么都能投。 4)2021年6月监管规定不得向自然人发行地方性金交所金融产品,中植通过一大批伪金交所,进行自融。 「为什么现在爆雷」 1)经济下行期,用资金池来维持企业财富管理运转机制,非常容易出问题/爆雷。因为资金池就是庞氏骗局;中植采用自融资金池,导致爆雷。 2)房地产 - 最后一根稻草 房地产企业缺钱,中植和世贸合作,让中植依然能够发出很多产品。而房地产在2022~2023年不断爆雷,导致中植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中植爆雷。 「中植 - 复盘」 1)采取自融性资金池,帮它把业务做大,同时也导致它最终爆雷。 2)一直能够领悟到“规避监管”,开辟新的战场。 3)跨部门的监管套利。 中植系几大财富管理平台,销售牌照是证监会发的“第三方财富机构牌照”、销售的产品是信托产品(不归证监会管)。中国采取的分业监管模式,导致了监管之间配合出现问题。 「上一时代投资范式」 移动互联网让全民开启了财智。 过去10年、10年里,用一个产品可以实现相对比较高的收益率、波动低、完全安全、有一定期限。 「投资建议」 1)相信投资中的常识 - 不可能三角:收益率、流动性、安全性(波动性)不可能同时存在。 比如中国5年期LPR利率4.2%,如一个存款产品收益率4%,符合不可能三角(收益率低于LPR利率)。如财富管理机构推出7%的产品,一定要在流动性、安全性上有所折扣,才符合常识;否则就要谨慎。 2)一旦有疑似自融资金池产品的财富管理机构一律拉黑。 关注财富管理机构的历史、关注产品的底层资产,具体投资项目的产品发行方、项目承接方是否有股权关系。 3)自己的资产设定足够的安全垫 在这个时代『活下去』比赚大钱重要的多。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