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热点】反弹一月有余,这些人气基金再当先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反弹一月有余,这些人气基金再当先锋,来自大白快跑。 大A自4月27日反弹至今有一个半月时间了。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科创50,反弹力度都不错。相较今年至4月26日这段大A回撤期,最近反弹比较猛的,除了强势依旧的煤炭之外,多是此前跌得比较厉害的行业板块比如新能源、上游资源品、军工、汽车等。 如此行情下,权益基金自然也比较给力,主动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期间平均收益率18.19%、16.90%、13.07%。 权益基金虽然今年以来平均跌幅仍超过10%,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回血,失地已然收复不少。 在这一时期的收益TOP榜里看到不少老面孔,比如期间收益率均超50%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国投瑞银先进制造混合、国投瑞银进宝混合等。 这些重仓新能源的权益基金,在4月27日之前的今年时段里,跌幅多见超30%,跌幅高居同期权益基金前列。随着近期锂电大反弹,这些人气基金也强势归来了。 在国投瑞银系的这几只著名基金之外,信澳新能源精选混合、银华乐享混合、银华智荟内在价值混合等重仓锂电的新能源路数权益基金,涨幅也超过50%。不过它们也是此前的领跌基金。 这种热门主题基金,以及做成热门主题风格的非主题基金,业绩确实很受特定赛道市场表现影响,涨跌都比较猛,持有人要是没点心理承受力怕是真吃不消。 另外,消费刺激政策加持下的汽车,这段时间整体表现领先,申万汽车一级行业涨幅达到41.92%,受益于此广发中证全指汽车指数、国泰中证800汽车与零部件ETF等以乘用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汽车主题指基涨幅也多超过40%。 乘汽车主题基金前两年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里有过不错的收益表现,此番经过大反弹后再度接近当时创下的高位。 前阵子聊到希望经理加油的兴全合润混合、睿远成长价值混合,这一时期分别反弹了16%、21.54%,期间收益率前者表现中规中矩,后者还不错。 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今年来持有较多电子、医药、家电、食品等相对沉寂的板块,业绩表现相较以往要弱不少。 傅鹏博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今年持有了较多TMT、化工、新能源设备、建材类企业,整体效果也不太好。 耐心等等看谢经理、傅经理接下来的表现吧,毕竟都是选股能力不错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基金经理,怎么着也得给他们多留点信心。

3分钟
94
2年前

0213.【攻略】首批REITs解禁,值得下手吗?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首批REITs解禁,值得下手吗?来自投桃记。 2022年6月21日,首批REITs上市一周年,即将迎来解禁潮。一年前“重金难求”的稀罕投资品种,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从价量角度思考,无非是先看底层资产价格是否和价值相匹配,再看市场供应量是否稀缺,如果是优质资产的放量时刻,自然是买入的好时机。 不同于美国以权益REITs为主导,在我国,REITs底层资产是兼具股性+债性的“国家大基建”,涵盖产业园、高速公路、仓储物流及生态环保等范畴。 按所有权归属来算,REITs可分为特许经营权类和产权类两种: 特许经营权类REITs现金流较稳定,分红率高,轻资产运营,产权类REITs除了分红之外,还存在资产升值空间,利润率更可观,权益属性更强一些,多为产业园、环保能源类。 1、内部收益率 参考年报季报数据,除了中航首钢生物质REIT之外,首批REITs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高达70~80%。 REITs底层资产所在的区位优势非常重要,比如中金普洛斯仓储物流REIT,基本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华夏越秀REIT主要覆盖汉孝高速,出行车辆以小型客车为主,刚需明显。 REITs底层资产重要评估指标——内部收益率(IRR),可以用来衡量其内在价值,避免买入价格偏离价值过高的品种。 截止6月14日,特许经营权REITs现金流亮眼,平安广州广河 REIT、浙江沪杭甬REIT的IRR分别为5.78%、5.05%,而产权 REITs资产增值更有想象空间,中金普洛斯REIT、博时蛇口产园REIT收盘价对应的IRR分别为 5.86%、5.26%。 对应到二级市场收益上,仓储物流>高速公路。截至去年年底,仓储物流REITs上市以来年化平均收益率为53.02%,高速公路为15.27%。 上市以来涨幅较高的品种,在解禁后被减持概率更大,截止上周五,上市以来表现最好的是富国首创水务REIT,其次是中金普洛斯仓储物流REIT。 2、溢价率 溢价率越高的品种,偏离价值的幅度越高,截止6月1日,中航首钢绿能REIT的溢价率最高,为43.10%;平安广州广河REIT为唯一一只折价产品,主因是派息率不及预期,流通盘较大。 3、 派息率 已上市的首批9只REITs,都已经完成首次年度分红,二级市场表现较差的中航首钢绿能REIT,早已实现预期派息率。富国首创水务、华安张江光大、 东吴苏州产业和红土盐田巷目前只分红一次,其余均已分红两次。 对比美国权益REITs当前4%以内仍在下滑的水平,国内REITs年度派息率仍比较诱人,浙商沪杭甬REIT目前已分派股息率高达12.22%。 4、 解禁规模 REITs底层资产优质、长期回报诱人,自然值得买,但当下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本次解禁规模。本次解禁主要来自非战略配售的机构投资者,而原始权益人和战略配售者还将锁定一到两年不等。这一次解禁规模接近21.71亿份,占比接近三分之一,与当前市场流通份额基本相当。 产权类REIT要比特许经营权类解禁比例更高,中金普洛斯、华安张江光大、红土盐田巷的可流通份额将达到80%,短期价量冲击较大,或出现低点布局机会。最低的是浙商沪杭甬REIT, 流通盘占比达 47.14%,预计影响较小。

4分钟
99+
2年前

0212.【热点】坚定持有,看好后市!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坚定持有,看好后市!来自孟可的思想空间。 近日金融市场有个重要消息——可转债将要发布新规。 要点有三: 1、明确涨跌幅限制:上市首日采取57.3%和-43.3%的最大涨跌幅,次日起引入20%的涨跌幅限制; 2、新老划断:过往投资者可以继续参与可转债交易,不受限制; 3、对新开户投资购买可转债进行限制:必须有10万元资产,两年交易经验。 第3点的10万元资产要求将使新入市的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参与可转债投资的资格。因为A股市场80%以上的散户股票资产都不足10万元,所以新开户的投资者十有八九是没有资格投资可转债的。 新推出的可转债新规实际上是管理层在打击投机资金在可转债上的炒作所进行的一步措施。换言之,管理层认为当前可转债市场投机性有点过大了,不利于市场的稳定。总体来说,这个消息对于可转债的投机炒作是偏于利空的。可转债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品种,很多机构和投资高手都有可转债的投资。 我认为最简单、最安全的可转债投资是申购可转债。申购成功后,等可转债上市后的第一天进行抛售即可,一般都会平均10%左右的投资收益。在牛市环境里,申购成功者在上市首日抛售大多会有20%以上的收益。 我对后市的观点: 在当前A股市场估值合理的情况下,我对后市是看好的。有不少朋友总是担忧经济会走坏,股市会下跌。我认为这不是我们价值投资者应关心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人能预测准确经济短中期的走势,更没有人能预测准短中期的股市行情。作为投资者应把目光放到那些可以确定的事情上,没有必要在无法预测的事情上下功夫。 无论后面经济是变好还是变坏,从长期看持有股票和基金都是正确的选择。投资者必须要坚信世界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好,否则我们为什么要投资呢?看好后市、看好未来是投资赚大钱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还要犹豫,那还怎么投资。 我一般不去做未来行情的预测,但是我喜欢展望未来。未来的行情虽然有可能会回调甚至会大跌,但那绝对是一个逢低买入的好机会。我的总投资策略是长期坚决地持有、长年累月地加仓,行情越跌越要加仓,耐心等待超级牛市的到来。这个时间也许是一二年、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以上,为了获得更好的人生,这样漫长的守株待兔是值得的。

3分钟
99+
2年前

0211.【闲谈】为什么说公募基金是你投资的首选?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为什么说公募基金是你投资的首选?来自彩虹种子。 今天其实我们要聊两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为什么说公募基金是你投资的首选。 第二个话题,就是来聊一聊我们今天聊这个问题的起因,它会直接影响你接下来的整个投资生涯。 好,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话题,我们要定义一下「首选」的概念。 「首选」就是说,如果某一类投资品,公募基金有相关的产品的话,我们就应该以公募基金为主,而非其他形式的产品。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1、如果要买股票型产品,买公募还是买私募? 答案是:以公募基金为主,除非私募基金的管理者是行业大佬。 理由是:公募基金的费率要低的多的多。私募基金要收取20%甚至更高的业绩提成,这个费用对于投资者来说,实在是太贵了。 而要在股票市场上获得超过平均基金经理水平20%以上的业绩,那可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除非是行业大佬亲自管理的私募产品,他们有经验、有能力、被验证过,具有明显的长期超额收益之外,否则不应该考虑。 在投资股票型产品时,买公募基金一定是绝大多数投资者的首选。 至于说,很多投资者感觉买私募基金很有面子,那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他们相当于用业绩提成的成本来支付他们想要的面子,就看这些投资者觉得值不值得了。 2、如果要买量化中性策略的基金,买公募还是买私募? 答案是:以私募基金为主。 理由是:公募基金的对冲手段和可交易的品种要少于私募基金。这导致私募基金的超额收益,有希望超过公募基金的同类产品。 这一类基金,公募基金属于人优我有的状态,还差了几口气,所以,更推荐买私募基金。 3、买固收类基金,买公募还是买理财? 答案是:波动小或者没有波动的情况下,买理财。净值型的情况下,买公募基金。 理由是:如果是非净值型产品,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买理财了,特别是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对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要稳定安稳的心理比多出来的一点点收益重要的多。 如果波动依旧非常小,同时收益率还相对不错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考虑买理财。道理和上面的原因一致。 但随着产品净值化的趋势到来,越来越多的理财也是有日常波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和选择。 因为,公募基金更加公开透明,这是制度要求,每日公布净值,每个季度公布定期报告,同时我们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更加了解,因为他们的历史业绩都是公开可查询的。 4、买股票型基金,买公募基金还是买投资型的保险产品? 答案是: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透明度更高,整个产业链更加完整和丰富,属于毫无疑问的首选。术业有专攻,对一个行业来说肯定想扩张品类,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目前状态下最好的选项,才是明智之举。 我绝对不是一味鼓吹公募基金,而是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更合适的渠道和产品。 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有的品类是非常多了。比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同业存单基金、黄金基金、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REITS基金等等。投资范围非常广、相对来说也最为透明、成本更低,投资业绩可圈可点,当之无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首选」。 好,聊完第一个话题,我们再来聊一聊第二个话题,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今天要来聊这些? 近期,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这个指引里的内容关系到每一个需要投资的人。 我们来看这份指引中的五个关键数字: 关键词一:3年 在这份文件中,三次出现了「3年」这个关键时间。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考核,公司对投研、销售等关键岗位的考核,应当结合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合规与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水平等情况,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长期投资业绩是指最近3年或以上的投资收益情况。 基金管理公司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应当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合规风控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应当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投资者实际盈利情况、投资研究等专业能力建设情况 无论是业绩的评价周期、经济效益指标的考核周期,还是奖金的发放周期,都体现出了中长期的特点,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一致。 关键词二:20% 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 关键词三:30% 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关键词四:40% 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适用人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其中,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关键词五:50% 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 50%。 总结一下,就是绩效薪酬中的一部分一定要买公司旗下和个人管理的基金。另外,这部分绩效薪酬还需要递延支付,分3年以上来发,且不得快于3年平均发放。 这几个数字,再一次让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我们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 原来我们看到一个基金经理说自购100万,300万,来购买自己管理的基金,基金公司还会拿出来作为宣传的材料讲一讲。但现在,每一位基金经理每年的收入都需要拿来自购基金了! 对于这样一份文件,我们怎能不点赞呢? 作为这个行业里的一员,我非常兴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一个影响深远的进步,相信整个行业会因为这份文件获得更稳健的长期发展! 而这样的一个好消息,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来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也正是因为这一份文件的出台,让我们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底气更加足了。

7分钟
99+
2年前

0210.【闲谈】虽然基金行情不火热,行业卷得毫不松懈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虽然基金行情不火热,行业卷得毫不松懈,来自基民柠檬。 今年这行情着实伤了不少人的心,不少投资者也离基金远了不少,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金公司卷得毫不松懈。 再现批发副总 2022年6月8日,泓德基金发布公告,一口气官宣3人新任公司副总经理,其中2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基金经理。一位是王克玉,现任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管理泓德优选成长混合、泓德优势领航等产品。在加入泓德基金之前,王克玉是长盛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是泓德基金创始元老之一,也是新公司最早打出的招牌。 还有一位是秦毅,现任公司研究部总监,管理泓德泓华、泓德战略转型股票 等产品。虽然秦毅的资历浅一些,但他也是公司的“老人”,担任公募基金经理以来,对于公司的贡献也很大。 近些年来,不少业绩优秀、管理规模大的基金经理都晋升为公司副总,从大厂开始,批发公司副总。公司副总,从最开始的高级管理岗位日渐演化为荣誉岗位。公司并不需要那么多从事管理工作的副总,大多数只是个荣誉、奖励而已。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这么做,卷得很。 少休假 2022年6月9日,工银瑞信基金公告,基金经理赵蓓将于6月13日结束产假,重返工作岗位,恢复履行工银瑞信医疗保健、工银前沿医疗股票等产品的基金经理职责。 此前,赵蓓是3月21日开始休产假的,这产假休了不到3个月就回来上班了。很显然,并没有休满。这年头,为了管理产品,女基金经理也是很拼的,就连产假都能省就省了。 不过这个事儿吧,我觉得不鼓励也不反对,尊重个人意愿。毕竟这个假是该休的,如果基金经理觉得身体状况没有问题,少休甚至不休是个人意愿,但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这样。 我就很不希望梦圆到时候又被拎出来刷一波新闻……当初成名太快,她真是承受了太多。 卷得毫不松懈 虽然行情不怎么样,但是行业整体依旧卷上加卷,说白了,还是行业发展得不错。过去两年格外好,今年只是没有之前那么好了而已,有较高的基数在,行业还是很景气的。 现在卷也有价值,毕竟行业还处于上升阶段,未来还有可观的增量,有的行业卷,再怎么你争我夺,增量都是有限的,更多的是真的你争我夺,争抢的就是对方碗里的饭。 所以怎么说好呢?卷并快乐着,幸运的是还有增量,不至于卷翻天还没有多少回报。这个是时代的红利,能卷在其中,也算是很幸运的。 而至于基金投资者,喜闻乐见卷起来,不过不成熟的市场,对于新手还是不太友好的,但是时代旋律如此,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3分钟
99+
2年前

0209.【热点】买基金和新东方做直播是一回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买基金和新东方做直播是一回事,来自认真的天马。 今天再聊聊新东方直播的事。新东方的直播间,大概从6月开始,突然爆发,涨粉无数。而在6个月前,新东方刚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数据奇差,无人理睬。这一头一尾的剧情,我们都知道了。那中间那6个月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呢? 估计有同学会脑补,剧情有可能是这样的: 年初,一群新东方老师跑来做直播,由于是门外汉,各种要领都不得法,所以数据特别差。 6月,俞敏洪高薪请来了一个直播行业的大神,这人极有经验,带领新东方直播团队进行了一波大刀阔斧的改革。效果立竿见影,粉丝立刻翻了无数倍,新东方直播从此走上了康庄大道。 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的。这是电影里才会有的情节。真实的情节,往往比电影情节更玄幻。 去年12月底,新东方开始做直播。没过一个星期,直播间粉丝就超过10万了。对于一个刚起步的直播间来说,这个速度绝对不算慢。 为什么能这么快呢?是因为俞老师的个人影响力。在俞老师的个人公众号,在各种场合,俞老师都会发给东方甄选打广告。还有很多吃瓜群众,始终想看看新东方被禁了K12业务之后,如何自救,也会时刻关注新东方的动向。两者叠加,这使得直播间的前期涨粉是很顺利的。 但俞老师的个人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老俞也不能天天去直播间讲课呀,更何况他讲的确实挺没意思的。从今年3月份开始,新东方直播间已经就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营时期了。 什么是常态化?主播,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几个人。 讲的内容,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那些内容。 讲的风格,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风格。 卖的产品,差不多就是现在卖的这些东西。 和现在的新东方直播间几乎一样,但是在3月份时的效果是什么呢?是每天也就涨千八百个粉丝。你会发现,从3月到6月初,这根线几乎就是一条线。这三个月,东方甄选那么大个团队,那么多人,每天各种迭代,各种选品,调整讲法,各种努力,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结果并没有什么变化。 你要是做错了,市场反馈不好,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你什么都做对了,人是对的,讲法是对的,选品是对的,风格是对的,你每天还在努力精进,但市场不给你任何正向反馈。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就有点像我们做定投。我们在熊市底部,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某个行业,不停的定投。基金是对的,估值是对的,时机是对的,什么都是对的,但是,你在这段时间就是不赚钱,甚至还是亏钱的。 你能熬多久?新东方团队熬了半年。就在6月初,俞敏洪还略带悲壮的给直播团队全体员工发邮件,告诉大家要坚持住,没事多看看苏东坡传。之后没两天,6月9号,新东方迎来了自己直播间的夏天。每天涨粉,由几千,变成了10万。这一幕,像极了什么?像不像股市里,牛市来了的样子。 在真实世界里,事情做对了,一定会有正向回报。但是,什么时候给你这个回报,却是不确定的。有的时候你要等一周,有时候要等一个月,有时候要等一年,有时候要等几年。终究是:回报越大,等的时间越久。俞敏洪和他的团队熬住了。你,熬得住吗?

3分钟
99+
2年前

0208.【攻略】300质量低波指数整容了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300质量低波指数整容了,来自真散装基金经理。 先上结论: ①300质量低波指数成份股权重集中度大幅提高,指数波动将显著增加(但横向对比其它指数,也剧烈不到哪里去); ②300质量低波指数成份股从科技权重向消费权重转移,整体股息率大幅提升,大市值科技股被无条件清退。 说实话,在看到300质量低波指数新修改的编制规则后,我并没有认为这个指数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其编制规则中最大的调整是将原本ROE和成长指标的对比方法从与其它证券横向对比修改为与自身纵向对比,另外将以上两个数值的计算方法从原本的综合排名排序调整为综合分值排序。这样的调整更加科学,也更强调证券自身数据的增长。 除两大指标的计算方式改变外,其余改变并不大: ①待选证券质量综合得分剔除比例从40%提高到60%。考虑到300质量低波指数50只成份股数量的限制,所以剔除比例提高影响不大; ②成份股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方法从综合得分与波动率乘积的倒数调整为综合得分与波动率相除后的商。这一调整是为了配合综合得分计算方法的变化,实际影响不大; ③单只成份股权重上限从5%放宽至10%,25%行业权重上限的要求从中证二级行业调整为中证一级行业。这一调整实际上放宽了对成份股的权重限制,但加强了对行业权重的限制。从结果上看,这一调整显著提高了300质量低波指数的个股权重集中度,影响较大。 经过本次指数编制规则修改,传统高股息证券成为新300质量低波指数最大赢家比如白酒、白色家电、乳制品、银行、煤炭等板块,而科技权重则经历了一场大溃败。不过我个人对科技权重没什么偏好,毕竟它们当下的赚钱效应不如新能源车、光伏板块那么明显,分红又不多,只是单纯市值大而已。 总之,当前的300质量低波指数像极了数年前的中证红利指数,个人感觉本次指数编制规则大修反而磨掉了300质量低波指数的特色。不过高股息证券历史收益率一贯优秀,我对本次指数编制规则修改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最近市场在涨两个主题:新能源车供应链和光伏材料。其中新能源车供应链主要受比亚迪影响,感觉这是复产复工方向的新炒法;光伏材料主要炒涨价,标的集中在上游硅料领域。另外由于新东方直播间短期爆火,导致教育板块近两天热度极高,但个人感觉没有其它故事支撑的话,这个板块也炒不起来,新东方独木难支啊。其它如电子烟、模式动物之类都是一些小题材,纯粹是资金炒作。 农业主题基金表现也很不错,其中养猪股贡献颇大。我看了下相关数据,5月猪肉价格跌幅收窄,于是有人放消息说猪周期要反转了。怎么说,近期的猪周期我没研究过,但资本市场就是炒个预期,不管猪周期是不是真的反转了,只要数据上有这个意图,资本市场就能炒一波,至于财报数据,那是后面的事了,到时候再说

3分钟
99+
2年前

0207.【热点】买新发ETF更容易赚钱?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买新发ETF更容易赚钱?来自理财老娘舅。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近几年新发的ETF越来越多? 统计显示,2020年开始至今,新成立的ETF有334只,是过去20年发行ETF数量总和的1.5倍还多! 你有没有发现另一个现象,这两年新发的ETF中,有些ETF表现还真的挺不错,这里举几个例子。 1.广发基金发行的新能源电池ETF,成立后一个月就涨了26.37%。 2.华夏基金发行的半导体芯片ETF,成立后一个月上涨24.80%。 3.国泰基金发行的有色金属ETF,成立后1个月的收益都在18%以上。 不仅是业绩表现不错,这些新发基金后来的长期表现也都不错,新能源车、电池、半导体,这些新发的热门概念ETF在其后的日子里都走出了一条向上的曲线,为很多基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问题来了,既然这些新发ETF这么赚钱,而且大多数股票ETF的发行也都经过公司的评估,我们能否将申购“新发ETF”当做是抄基金公司的作业,通过申购打新,找到一条高胜率的投资路径呢? 买新发ETF是否更容易赚钱?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将全市场594只股票ETF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测算他们上市后的收益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从短期来看,新发ETF作为一个整体,正收益概率并不算高,1周是个关键时间点,这时候正收益概率为正,可以考虑适当止盈,毕竟ETF的买卖非常方便。 在成立半年以后,新发ETF的平均涨幅开始回正,期望也变为正,意味着持有超过半年,赚钱的概率就会提高。 成立时间越长平均收益越高,成立后满两年的收益远远高于其它区间收益,且正收益概率超70%,所以投资ETF的正确姿势应该是长期持有。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有些失望,似乎失去了一个“财富密码”。但是,我们要注意一点,这个统计结果是针对全市场所有的数据,不同时间点总有些ETF会上榜,而且有些基金公司发行的ETF会频繁出现。 所以,既然“随便买”新成立的ETF似乎走不通,我们就找找看哪家基金公司发行的ETF最容易赚钱,我们就盯着这家公司的ETF,碰到合适的就下手。 哪家基金公司新发ETF最容易赚钱? 通常而言,从ETF基金的数量能初步判断基金公司的被动管理能力,毕竟ETF的维护费用不低,同时需要一定的营销能力,所以本次统计主要以新发数量为标准。 我们从数量统计来看,基金公司在管股票型ETF数量前三甲是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国泰基金,数量分别为54只、45只、36只,全是指数传统大厂。 不过,整体来看,也有些数量适中的基金公司能够另辟蹊径,发出独具特色的ETF产品。所以,我们按照基金公司股票型ETF产品数量,把所有的基金公司分成三个梯队来分别统计。 第一梯队是发行数量在30个以上的基金公司;第二梯队是在10个以上,30个以下的基金公司,第三梯队为10个以下的基金公司。 哪个梯队平均赚钱效应更好? 从结果来看,当ETF基金刚成立时,如果你最多持有1个月,那么第三梯队的基金公司表现更好些;如果你最少持有半年,那么第一梯队的基金公司是更好的选择,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家,第一梯队还包括富国基金。 哪家基金公司新发ETF最能赚钱? 具体到公司层面,由于第三梯队基金公司ETF产品数量过少,统计数据的偶然性大,因此我们仅统计前两个梯队。 在第一梯队中,平均涨幅在半年以后都为正,表现最好的是华夏基金、国泰基金,旗下ETF平均涨幅在统计区间内大多位列前茅,尤其是华夏基金,旗下ETF平均涨幅在每个阶段涨幅都为正。 在第二梯队,新发ETF成立后在各个时间平均涨幅都比较高的是华安基金、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另外,如果你想短期持有,建信基金和广发基金的新发ETF也相当不错。 最后,总结下此次统计的结论: 1.盲目买入新成立的ETF很难赚钱,我们需要找准公司和定位,精挑细选。 2.ETF大厂表现都不错,如华夏、国泰、易方达。富国等基金公司的新发ETF在成立后普遍平均涨幅较高,持有半年以上的平均涨幅为正,买新发ETF考虑大厂没有错。 3.相比短期的一周或者一个月,半年以上是新发ETF开始赚钱的关键拐点,持有2年以上的平均涨幅更高,所以相比短期买卖,似乎中长期持有才是更高的选择。

5分钟
99+
2年前

0206.【热贴】深度捆绑!一起赚钱吧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深度捆绑!一起赚钱吧,来自多多说钱。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一份相当轰动的文件——《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为保护基民的利益,指引就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说白了就是,强制要求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掏腰包跟基民同坐一条船,要赚一起赚,要亏一起亏。基金经理作为高级“打工仔”,要把公司当自己家了。 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收费模式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人参与的公募基金,在收费上就好比拿固定工资的“打工仔”,旱涝保收。无论我们投资人赚钱与否,该给的钱还是要给,年底还要给员工发年终奖。 其中,管理费是公募基金赚钱的大头,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是1.5%,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在1%左右。基金的盘子越大,管理费收的越多。 作为“老板”,最怕的是员工上班摸鱼,不论员工是否能够为公司创造利润,你每个月都要给他发工资。想想还是挺心酸的。 而如果把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捆绑,让员工“入股”自家公司,公司赚钱的同时员工跟着赚钱,公司赚更多的钱的时候员工也能赚更多的钱,而公司亏钱的时候员工赚不到钱甚至跟着亏钱。 为给员工戴上“金手铐”,他就更有动力为公司创造利润。 公募基金也是如此。 早两年巴伦周刊出过一篇文章,数据统计分析了“高收益基金团队”的特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基金经理愿意购买自己的基金。 从功利角度来看,当基金经理“入股”自己的基金后,他会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从而更有动力把业绩做得更好,如此一来则有利于基金和市场的长期增长。 过去,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的自购多为自发行为,特别是行业低迷、新基金发行遇冷时,基金公司会通过自购基金的方式来拉动募集热情。 只不过,这不是强制性要求,难免会出现个别的“上班摸鱼”的现象。 而现在,新指引针对全行业绩效薪酬明确提了4项要求: 1、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2、基金公司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3、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4、基金公司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 简单来说,指引直接否定过去的薪酬考核方式,要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利益和把基金持有人利益深度绑定。 一方面要避免基金经理追求短期业绩乱买股票,要求基金经理拿出奖金的一部分来买自己管理的基金 ,并根据投资者实际盈利的情况为薪酬考核依据。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奖金会分三年发放,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一致。 接下来,全行业都按新指引操作,谁也不能“偷鸡”,强制性跟我们投资者同舟共济,一起把“公司”经营好。 而如果基金经理在赎回基金时,能发一个公告就更好了。 基金经理买了啥,买多少,我们日后可以从基金年报和半年报上看到,基金年报和半年报会公布基金管理人员、基金公司和机构的持有比例。 当然,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同舟共济认购自家基金,认购与否、认购多与少,表明的只是基金经理态度。 我们不能因为基金经理买的多,就误以为对应的基金一定能赚到钱。基金最后收益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硬实力和我们的理性投资。

4分钟
99+
2年前

0205.【攻略】指数增强型基金怎么选?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指数增强型基金怎么选?来自懒人养基。 1、增强?也可能减弱! 指数增强型基金是介于被动指数型基金与主动基金之间的一种基金类型。它用大部分仓位跟踪标的指数、少量仓位做主动管理,也就是跟踪指数为主、主动管理为辅,因而它的收益也就可以分解了两部分:跟踪指数获得的贝塔收益,主动管理获得的阿尔法收益。 用机场或商场自动扶梯可以形象地解释指数增强基金。 自动扶梯相当于指数的贝塔,管你有没有人、人多人少,它总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急着赶路的时候我们也会在扶梯上步行甚至小跑,这时候我们的速度就是扶梯速度加上我们步行或小跑的速度;我们带着的小朋友有时候调皮捣蛋会在扶梯上来回折返甚至逆行,来回折返相当于做无用功,或者扶梯速度减去他逆行时的步行速度。 所以指数增强基金的增强收益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步行”速度和“步行”方向,“步行”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偶尔还会走曲线甚至会出现在“扶梯”上来回折返的情形,也不能排除与“扶梯”运行方向逆行而造成负收益的情形。 2、指数基金常见增强策略 翻看指数增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对增强策略的表述是大同小异的。 第一种是偏定性的基于股票基本面的增强策略。 基于指数编制本身的局限性,比较成份股或成份股外备选股:(1)所处行业市场前景是否广阔;(2)在行业中是否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3)商业模式是否良好,盈利能力有无可持续性;(4)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5)估值水平是低估、合理还是高估;(6)其他基本面差异。 通过比较成份股和备选股的相对价值,超配相对价值更高个股,减配相对价值较低个股,从而实现组合优化,实现增强收益的目标。 第二种是基于股票基本面的量化增强策略。基于企业ROE、经营毛利率、营收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估值指标等基本面构建的量化模型对投资组合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增强目标。 第三种是基于股票市场特征的量化增强策略。市场特征因子主要包括股票价格的动量/反转趋势、股票的规模因子以及其他风格因子。通过量化模型对这些市场特征因子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中高频交易抓住无所不在而又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 第四种是基于多因子阿尔法模型的量化增强策略。这种量化增强是结合了股票基本面和市场特征的综合策略,也是运用最多的指数增强策略。 模型的因子可归为如下几类:价值、动量、成长、技术、情绪、质量等。多因子量化模型利用基金管理人内部及外部数据库,综合来自市场投资者、公司财报、证券分析师、政经政策等各方面的大量信息。 基金经理及其团队可以对因子权重等模型细节进行实时干预,也可以完全放任机器按既定模型运行和自主决策。所以这种策略又分主观量化和机器量化,其实完全的主观决策和完全的机器量化都不存在,只是主观决策或机器决策的程度不同而已。 3、选择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本标准 选择指数增强型基金的基本标准与主动基金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是管理团队要稳定。换一个团队来管理,差不多就是换了一个全新的指数增强基金。 其次是增强收益要长期稳定。以年度为计量单位,大部分年度应该跑赢指数、跑赢相应的被动指数基金。 第三,基金规模适中,最好50亿以内。因为基金规模太大会影响增强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红利、价值、大盘类指数增强型基金应该力争跑赢全收益指数。如果全收益指数都跑不过,那就是行“被动”之实、躺着赚增强的管理费,就很不应该了。

4分钟
99+
2年前

0204.【闲谈】聊聊兴全可转债的故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聊聊兴全可转债的故事,来自兴全掌柜。 2004年5月11日,兴证全球基金旗下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国内首只可转债公募基金——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正式诞生。到今年的5月,这只基金已经满18周岁。 2004年,国内资本市场方兴未艾,成立半年的兴证全球基金,经过长期的审慎筹备,决定发行公司第一只公募基金产品——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时称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这也是当时国内的首只可转债公募基金,吸引了70846户持有人的关注。 在当时看来,市场可谓不温不火。2005年年报显示,兴全可转债当时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仅为4.3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19%,与之相对的是持有人户数下降为一年前的半数,仅剩39134户。同年6月,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自购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3000万份,以示对产品与市场的充分信心,这也是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历史上最早的自购。 好的投资,时间终能看见,事后来看这份成绩单,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为持有人创造了优秀的历史长期回报。自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3月31日,穿越牛熊的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014.27%,超越业绩比较基准近826个百分点。 2021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166359户持有人信赖陪伴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一同见证了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的成长,也见证了兴证全球基金的成长。 良好的业绩能够带来丰厚的分红回报,成立以来,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累计分红57次,被誉为兴证全球家的“现金奶牛”,持有人可以选择现金分红或红利再投资的方式。 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是中国证券市场中的首只转债公募基金,它的出现,有效填补了我国基金市场产品线的空白,也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范畴。 可转债具有两层属性,其一为债券的属性,其二为股票的属性。顾名思义,可转换债券本身为债券,只要不出现信用风险,到期就可以收回本金和票息,有“守”的一面;同时,可转债是含有股票期权的一类特殊债券,在一定条件下,投资者可以将手中的公司债券转换为对应的股票,有机会获得比债更高的收益弹性,因此也有“攻”的一面。 兴全可转债混合基金中可转债的投资比例最高可达95%,,力求在控制投资组合下方风险的基础上,以有限的期权成本力争获取基金资产的长期增值。 基金经理虞淼自2019年1月16日开始管理兴全可转债这只产品。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具有12年资深从业经验和公募+专户的双重管理背景,在可转债、策略、地产、交运、金融等多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虞淼的投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价值为核心,适当参与趋势行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的投资风格不算激进。” “以价值为核心”是指相对重视个股估值水平,要求标的公司未来盈利确定性和当前估值相匹配。 “适当参与趋势行情”则体现了对于景气行业估值容忍度的把握,比如公司的估值看一年相对空间一般,但如果判断五年以后的发展,如果行业处于比较好的阶段,我可能会继续持有。市场中有很多非理性的下跌和上涨,如果能利用好,或许能贡献一部分投资收益。

4分钟
99+
2年前

0203.【闲谈】定投调查报告出炉,那些关于定投的要事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定投调查报告出炉,那些关于定投的要事,来自大白快跑。 最近有一份公募基金投资者定投调查报告,里提到一些关于投资者为什么选择定投、为什么从未定投、是否止盈与止盈方式、为何终止定投等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估计不少投基小伙伴都想到过或者遇到过,今天不妨聊一聊。 力争15% 说到定投,这些年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说定投能赚很多,收益棒极了,一种是说定投不会是个骗子吧。 每次遇到前一种声音,一白总要说,定投没有那么神,而遇到后一种声音,一白也要说,定投怎么会是骗子。 关于定投的收益潜力,不知何时起,定投有时竟被当作暴富工具。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认知误区了。 定期定额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时点分散、各期买入成本分散的投资方式,在长期坚持的前提下,综合持有成本不会一直处于山顶,但也不可能持续保持低位,整体择时风险较低,最终有望凭借一个相对适中的持有成本获得一份良好的收益回报,注意,这份回报的形容词是“良好”,而不是“超好”,因为持有成本注定不会一直很低。 这个可能的良好收益有望多高呢? 以预期收益较高的权益基金来说,在所选基金本身长期盈利能力较好的前提下,力争长期年化收益率15%左右是可及的。 以主动权益基金近10年累计收益率居前10%的兴全合润混合、居前20%~前10%的富国天惠混合、居前30%~前20%的国富中国收益混合举例。 假设2012年1月起每月15日定投兴全合润混合、富国天惠混合、国富中国收益混合,至2022.1.17,满10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4.25%、10.56%、9.97%。 这10年里,在这3只基金净值长期上行趋势的推动下,基金定投收益率总体维持向上格局。 到今年年初时,大A刚经历了约一年时间结构性牛市后获利难度较大的震荡期,期间包括这3只基金在内的许多优质主动权益基金收益表现都较为平淡,定投累计收益率没有明显增长甚或小有回落,定投年化收益率因此有所下滑,但所幸期间没有遭遇重挫,这3只基金定投收益基本得以维持在了定投以来的较高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定投兴全合润混合实现了接近15%的年化回报水平。 至2022.6.5,经过今年来小半年的持续下挫后,目前定投这3只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26%、7.79%、8.66%,年化回报进一步回落到10%左右。 可以说,长期定投权益基金有望实现良好回报,在相对乐观的情景下,定投权益基金有机会斩获15%左右的较好年化回报。 这也相当于回答了部分小伙伴对定投的质疑。 定投是骗局吗?当然不是。如果小伙伴所定投的基金本身不错,那么定投就有机会带来不错的收益结果,诚不欺也。 定投的意义 但也不得不说,这3只例举基金的定投收益与基金本身的同期收益是比不了的。 至2022.1.17,兴全合润混合、富国天惠混合、国富中国收益混合10年里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25.56%、19.01%、15.72%,统统较定投收益高出一大截。 此外,从期间风险指标来看,定投这3只基金的年化波动率分别有21.69%、23.63%、14.87%,最大回撤分别有42.37%、55.19%、33.58%,相较基金本身而言,定投的收益波动性与回撤毫无优势。 既然如此,定投何用? 在这份报告中,42%定投人群选择定投是希望通过定投实现生活中的小目标,36%是因为没有时间精力打理所以选择定投这种不费脑的投资方式,29%是因为自认把握不了买入时机。 这些想法其实就说明了定投的价值。 对于那些有保值增值诉求,但又没有时间或技能去选时的小伙伴来说,定投这种在长期坚持前提下整体择时风险较小,且有机会实现良好收益的投资方式,就是合适的可选项之一。 该止盈吗?何时止盈?该止损吗?何时止损?这是很多参与或想要定投的小伙伴的疑问。 私以为,定投可以适当止盈。以主动权益基金来说,如果市场持续上涨、估值水平确实已经挺高,那手里已有盈余的定投筹码可以选择止盈。 但止盈不要太冲动、太主观,闭眼随便定个目标收益值就止盈、反反复复高频止盈,太草率了,瞎折腾不如不折腾。 至于止损,报告里提到43%终止定投的受访者因为不想亏损太多而止损,57%受访者表示亏损10%以上会终止定投,49%受访者会在亏损持续1年以内终止定投,50%受访者会在终止定投后根据亏损幅度考虑赎回。 不得不说,确实不少小伙伴对定投亏损的忍耐度很有限。 以定投权益基金来说,由于权益基金本身的风险较高,定投权益基金的收益波动性、亏损可能性都不小,一旦行情趋势走弱,收益回撤或亏损持续的时间也不会短。 这一时期的投基体验确实差一些,但事实上,这正是定投收集相对低位筹码的机会。如果能在这一艰难时期坚持定投,往往更有机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但如果期间放弃了,其实就相当于放弃了向下摊低持有成本的机会,并不明智。 当然,如果所定投的基金本身发生了重大的负面事项,比如新换了投资能力偏弱的基金经理导致基金业绩持续下滑等,那该终止就终止。

6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