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闲谈】每次市场底部区域都能坚定抄到底,我是这么做的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每次市场底部区域都能坚定抄到底,我是这么做的,来自指数基金。 2022年上半年的沪深市场收盘了。沪深市场上半年迎来了反转,最低时候年内下跌了两成多,最后上涨回来,上半年收盘年内下跌了一成多。 我在3月份至5月份的时候,把存量资金的仓位加到了100%以上,用增量资金持续投入,而且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同时把资金储备池的资金大多数都搬到了存量资金中,即抓住了好的上车机会。 为什么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因为每天定投100元,每月20多个交易日,不是天天下跌,那么每月最多需要2000元就可以了。投那么点有什么用?主要是对心理上的作用,投资是投心理,只要方向对了,等待时间就行。只要持续投入,就不可能因为恐慌卖出做反方向! 市场不断下跌,到了底部区域持续不断买入,还是需要充分了解市场规律和人性规律的基础的,并且做到知行合一。所以投资是修炼场。 我的价值人生平台每个月都写月总结,持续抄底已经写了很多次了。其中,我的仓位管理体系也介绍了两次。 资产配置是战略,选标的和选时机是战术。市场到了低估,满仓+全部定投+搬来资金储备池的资金;中估,接近满仓+停止定投+保持资金储备池的资金;高估,仓位区间低值+停止定投并且撤出资金到储备池+增持资金储备池的资金。 除了低估之外,定投部分每月都会连续不断地补充到资金储备池中。目前市场到了中低估,存量资金的仓位100%以下了,增量积攒的资金暂时只会补充到资金储备池了。 投资道理是道理,心理是心理,要想投资好,还得重点分析心理!长期市场上涨,投资者少数盈利多数亏损,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投资什么标的,重点必须从心理误区中走出来! 不预测市场的底部,不受市场各种宏观、政策、技术、消息等纷杂因素影响,抓住本质,是最好的反恐惧的抄底方式。 害怕抄底下跌?经济是长期上涨的,下跌再多,指数基金也要回来,下黄金雨的时候要用桶接。 害怕继续下跌不愿意见到亏损扩大?甚至卖了再买回来?这可能是多数投资者在恐惧中想要的。最后也是多数投资者聪明反被聪明误。即使有了经验,比如2020年疫情恐慌的那次,市场连续大幅度下跌后,快速反弹回来,即使卖了再买,能持平回来就不错了。如果稍微晚点发现卖错了,就会高位追回来了。 人们往往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这次市场又不一样。其实,市场规律是不变的,人性规律更是不变的。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所以每次都是不同形式的回归,但是仍然回归。而人性规律在恐惧和贪婪之间摇摆,虽然形式不同,也是长期不变的。 市场长期收益往往由“极少数的上涨的时间”决定的,越是恐慌,越是容易迎来“极少数的上涨的时间”。2022年第二季度市场的触底反弹了20%,这可是约三年的GDP。 投资需要概率,也必须要接受不确定性。不是预测具体点位,而是清楚概率,无论涨跌,清楚到了哪一步做什么,最后做到知行合一。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寻找底部的一个点就是错误,认为跌了还会跌,那根本没法做投资了。正确的做法是把握好投资的底部区域,要敢买。 根据情绪要敢买,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否则不如不选时。这也是为什么我基本上不做选时。抄底也是用每月积攒的增量资金做。因为选时首先是自己反自己人性的弱点,否则出现了信号,要么你也不会做的,要么做得相反的。 独立思考也很重要,网络时代,意见不同,如果有了成熟的投资体系,很多观点,甚至很多投资者连牛熊周期都没经历的观点,就可以屏蔽了。在长期上涨而少数人盈利多数人亏损的市场,必须独立思考,做好成熟的投资体系。 市场往往亏损效应的时候,就是底部,买入后不舒服,然而坚持后会赚钱;相反往往盈利效应的时候,就是阶段顶部,买入后是非常舒服,继续向上冲的,卖了?再涨还会再买。坚持不断重复后,最后跌亏钱了。以什么方式对待市场,市场就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5分钟
99+
2年前

0225.【闲谈】消费板块怎么选,我终于有了结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消费板块怎么选,我终于有了结论,来自零城逆影。 消费行业选指数基金可能好于主动基金。但是哪个消费宽基指数更好,我也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因为很难通过编制规则去判断哪个指数未来更好,也很难从宏观的角度判断未来哪个细分行业最好。 如果用用累计超额收益进行定量分析,累计超额收益越多且越稳定,则说明该指数更强。 1、中证消费对比沪深300(约13年) 大家常说消费是长牛行业,验证之后发现确实是这样的,中间会有风格的波动,但长期跑赢的趋势很明显。 其中比较极致的是2020.1-2021.2,这段时间是核心资产行情,消费大幅跑赢。寅吃卯粮,结果就是后来一年一直在回吐超额收益。目前来看,可能回吐的差不多了,重新回到了趋势线附近。 2、美股可选消费对比标普500(约23年) 美股时间更长,再验证一次,美国是发达国家,可选消费强于必需消费。 《投资策略实战分析》用了量化方法把美国80年的股市数据做了回测(截至2014年),测试各种策略的有效性,包括每一个行业的绩效。最后的结果是,消费是最优的行业,无论是年化收益率还是夏普比例都是排名第一。 因此,大概可以得出结论,长期来看,配置消费行业好于宽基指数。 3、食品饮料全收益对比中证消费全收益(约10年) 有人说,消费里面主要是食品饮料厉害,配置消费指数不如直接配置食品饮料指数。从数据来看,食品饮料确实是跑赢了,2012-2-18至2022-6-17,食品饮料全收益为417%,中证消费全收益为384%。 从走势来看,并不支持上述结论,食品饮料在大部分年份是跑输和跑平中证消费的。只有在2020.1-2021.2的核心资产行情中大幅跑赢,后来又回吐不少。食品饮料相对消费指数长期究竟有没有超额收益?还是要打个问号。 4、中证酒全收益对比中证食品饮料全收益(约7年) 有人说食品饮料里面主要是酒更好从数据来看,酒确实是跑赢了,2014-12-10至2022-6-17,中证酒全收益为429.5%,食品饮料全收益为395.27%。 从走势来看,并不支持上述结论,中证酒在大部分年份是跑输的。只有在2020.1-2021.2的核心资产行情中大幅跑赢,但是好处是稳住了,没有太多回吐。要是考虑到夏普比率,食品饮料略微好于中证酒。 5、中证白酒全收益对比中证酒全收益(约7年) 有人说酒里面主要是白酒好,毛利高,品牌强。啤酒毛利低、运输成本高,葡萄酒中国人没那么爱喝。从走势来看,确实是这样的,趋势很明显。那是不是可以说,配置食品饮料或者中证酒,不如配置中证白酒? 6、消费红利全收益对比中证消费全收益(约9年) 区间:2013-7-2至 2022-6-14。这个区间是真实跑出来的数据,超额收益同样比较稳定。但有一段时间大幅失效,就是核心资产行情那段时间,一下子把前面7年的超额收益全都吐掉了,甚至还跑输。 主要原因是消费红利指数在那段时间调出了白酒,而那段时间是白酒最疯狂的时候。不到半年,消费红利很快就收复了实地,然后进一步扩大了超额收益。说明这个策略是有效的,任何策略都会有失效的时候,失效的时候别灰心。 8、中证白酒全收益对比消费红利全收益(约9年) 中证白酒和消费红利应该是最强的消费指数,那么这两个到底谁更强呢? 从收益来看,是白酒更强,但如果考虑波动率,是消费红利的夏普比率更高。从走势来看,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指数是平起平坐的,八项规定之后白酒跑输,但是后来又慢慢追回。 在核心资产行情中,白酒爆发,消费红利失效;2021年春节后,消费红利策略又开始生效,白酒超额收益快速收敛。目前还没有回到原点,会不会回到原点不知道。 很难说这两个指数谁更强,我倾向于认为后续白酒还是会强一点点,但从持有体验来看,消费红利更好。 9、贵州茅台对比中证白酒全收益(约13年) 最后来看一个终极对比吧,众所周知白酒龙头是贵州茅台,所以有人会说,配置白酒不如直接买茅台了。除了近几年,由于核心资产广受关注,白酒的波动性比较大。但长期来看,贵州茅台超额收益是比较稳定的,目前来看,也是在趋势线附近。 上面一层层的对比,你会觉得结论越来越清晰,但别忽视了背后投资难度的递增。 从宽基到行业,再到细分行业,再到个股,虽然收益递增,但是难度也是层层递增的,递增的程度远超收益。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研究,你根本就拿不住,更别谈超额收益了。 而且不要忽略了时间维度和后视镜效应,上面对比长的有23年,最短的也有7年,7年是很漫长的!此外,一旦进入个股层面,又不一样了。你会发现,很多个股都能跑赢贵州茅台。 然后,你是不是又要去买这些股票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多人买股票,造成了亏损,又回来买宽基基金.... 结语: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上述对比后视镜效应很强,能做这种对比的原因是: 消费行业是慢变行业,龙头不容易被颠覆,比较稳定; 消费行业有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因此有强者恒强的逻辑; 所以并不是所有行业或板块都适用这种方法。思路和结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研究。

6分钟
99+
2年前

0224.【闲谈】95后成投基新势力,说说我的理财观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95后成投基新势力,说说我的理财观,来自就叫姜诚。 蚂蚁财富发布一份95后理财报告,一些数据挺有意思。 比如,95后首次购买基金年龄更小,平均22岁买入第一只基金,足够新潮的90后也平均要到27岁才有投基初体验。换言之,在理财这件事儿上,95后已经抹平了五年时间差。 是否因为95后更有钱?不太可能,职业生涯阶梯让刚工作的年轻人大概率比较“穷”。这种更早期更积极的介入,原因更可能是理财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深层的原因是理财观念的普及,背后的推力是理财产品可达性的增强,互联网平台居功至伟。 但一件事儿干起来更方便,不等于结果就更好。据说在蚂蚁上的95后平均思考220秒就会做出买入一只基金的决定,虽然不知道这个220秒的计算依据,但想来也谈不上深思熟虑,据说比90后还快了24秒…… 关于如何选基,我也没有发言权,理由有二:一是我在三十几岁才买了第一只基金(只计算权益类,余额宝不算),也是个经验不足的投基新人;二是我只买自己的基金,属于自我感觉良好的不客观不理智盲目自信型。 我曾经反省,为何自己这么晚才开始买基金。不是理财意识淡薄,作为从业者,理财意识不太会淡薄,原因只能是“没钱”。为何会没钱?因为相比于赚的钱,花得多,余钱少,买房买车娶妻生子一样都没落下。 所以,从我自己的案例中,可以总结出一条教训和一点经验。教训是:要想早致富,就得多吃苦——年轻时谁都穷,少花点儿才能从牙缝里省出买基钱。经验是:如果能容忍晚一点致富,那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于自己——因为人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一样,都是非线性的,能力到了,起步晚,也不愁赚不到钱。 总之,对年轻人我也没太多拿得出手的建议(我也还是年轻人),只有一句话:理财意识要有,但也不用太急,因为年轻的时候,最有保持耐心的资本。

2分钟
99+
2年前

0223.【热点】10大主动权益基金跌跌撞撞的上半年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10大主动权益基金跌跌撞撞的上半年,来自大白快跑。 主动权益基金里资管规模前10的基金,合计3509.65亿元的规模在4370只2022年之前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占比5.97%,其中,最大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规模高达683.70亿元,最小的安信稳健增值混合规模也有240.08亿元。 个个规模都这么大,显然都汇聚了太多小伙伴的殷切期待。那这10只大基金今年上半年表现如何呢? 总的来说有好有坏。 683.70亿元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上半年收益率-11.71%,在偏股风格主动权益基金里表现处中游,但在主动管理型医药主题基金里表现中上。 近两年兰兰管理的医药基金主要侧重医疗研发外部服务这个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的赛道上,期间做出过较强的收益回报,但目前随着医药板块阶段性回落,她任职的医药基金净值也回撤不少。 尽管如此也得说,兰兰作为具备医学教育背景的基金经理,她在长坡厚雪的医药领域里有着不错的选股能力,对她耐心些还是值得。 552.72亿元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393.03亿元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分别由两位爱白酒的消费风格基金经理张坤、刘彦春管理,他俩过去在食品饮料引领的行情里表现比较好。 今年上半年,包括白酒在内的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中规中矩,这两只基金上半年分别跌7.98%、跌9.63%,在偏股风格主动权益基金里表现表现中等偏上,收益相对排名较去年好了很多。 334.67亿元的富国天惠混合,由著名的选股能力强、长期业绩较好、同时又很长情的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上半年收益率-13.18%。 朱少醒的投资风格偏成长,这与今年上半年周期、上游板块领先的市场风格不是很匹配,收益表现中等偏下。 这个表现其实比一白早前预期的要好。因为朱少醒是典型的高仓位、重选股型经理,长期接近95%股票仓位的持仓风格在大幅下挫市场上是要承受很大压力的。 他这回能维持接近中游的表现,想来是与他较好的选股能力、以及持仓结构向来均衡分散的特点有关。 280.90亿元的睿远成长价值混合、271.16亿元的兴全合润混合,上半年收益率分别为-16.59%、-18%,居同期偏股风格主动权益基金下游。 这两基金分别有经验丰富的傅鹏博、谢治宇管理,两位经理都有不错的选股能力,过往风控表现也不错,但这半年确实失水准了。给他们多点耐心等等看吧,毕竟都是有能力的经理。 246.16亿元的诺安成长混合,由新生代经理蔡崇松管理,上半年收益率-26.02%。 他到目前为止都是半导体赛道型选手,暂未看到他在其他板块上的配置能力。由于上半年半导体领跌,蔡经理的表现也快垫底了。 241.63亿元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今年完全由董承非先生卸任后的继任经理童兰、董理、谢治宇共管,经理比较多,但暂时没出业绩,上半年收益率-18.65%,表现居同期偏股风格主动权益基金下游。 从兴全趋势投资最近两个季度的持仓看,估计目前这只基金的更侧重由董理、童兰在管,谢治宇的精力还是更多在他自己长期管理的产品上。 265.62亿元的招商瑞文混合、240.08亿元的安信稳健增值混合都是偏债风格混合基金,属于固收 类产品。 前者由余芽芳、王垠共管,上半年收益率-2.61%,居同期偏债风格混合基金中等偏下,后者由张翼飞、李君共管,上半年收益率1.85%,居同期偏债风格混合基金上游。 余芽芳算是一位有潜力的中生代女性固收经理,她长期在管的多只偏债风格混合基金稳健性还不错,收益表现总体良好,期待她日后能更进一步。 张翼飞的固收经验与债券配置能力都是不错,他与李经理共管多年的安信稳健增值混合一直表现比较稳健。

5分钟
96
2年前

0222.【攻略】投资者怎样预防被套牢在行情的高位?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投资者怎样预防被套牢在行情的高位?来自孟可的思想空间。 今天从买入的角度聊下股民和基民是怎样被套的。最近几天有几个基民和股民说他们持有三五年也没有解套,至今依然浮亏30%左右。对此长期持有而依然亏损较重的情况,我大概总结了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牛市氛围浓烈时进场买入。 大多数人都是股市处于牛市中后期时进入股市的,这时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处于近一二年的行情高点上。这时股民进场买股票,所买的股票大多是中期行情的高位,有的股票由于基本面变差甚至成为未来10年的行情高位。实际上,熊市才是最好的买入时机。只不过绝大多数人都厌恶熊市进场,人们更喜欢在牛市进场买入,但这十有八九会买在当时行情的高位。股民和基民的被套大多都是源于此。 2 热点板块长期上涨以后买入 近些年来股市出现了结构性行情,股市大部分时间里牛市氛围不是非常明显,但是热点板块却异常明显。一个热点板块如果持续火热了6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那么在这个时候买入这个热点板块的股民,他十有八九会被套牢至少一段时间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跟风买热点,但是热点买入要及早才好。等到A股投资者差不多都对这个热点较为了解时,我们再进行买入,那么这时一般都是会买在行情的相对高点上了。 3 市场行情虽然有一定的调整,但在整体依然处于较为作多热烈的市场氛围中重仓买入。本点和前两点一样都属于对市场先生了解得不够。也属于在择时方面做得不够好。 4 虽然买入及时,但是在牛市和热点大热时仓位最重 很多股民和基金喜欢进行倒金字塔式的加仓,即行情越涨,他加的仓位越重。因为他后期看到行情很好就消除了刚开始投资时的戒心,加大了股市投资的比例,把家里的资金往股市越投越多。行情大跌以后,由于在行情高位加仓较重,行情低位时仓位较轻,所以持仓成本较高造成重仓被套。 这是一种错误的加仓方式。正确的加仓方式是行情越火热,加仓越要谨慎。行情位置较高时不但不要加仓甚至要转手减仓才行。我在这方面做的就不错,我在基金投资中在3400点以上时投资份额就比较少,在行情跌破3000点以后我才加大基金的投资力度,做到行情火热时仓位轻,行情越低迷越加仓。 简单地说为了防止入场即被套在高位,我们在投资前应提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当前市场是总体偏冷还是偏热?如果是偏冷则可以大胆建仓,如果是偏热则要保持轻仓状态。 2 自己看好的板块或个股的基本面自己真的了解吗?诚实地回答自己对基本面的了解程度。如果答案是对基本面不甚了解,那么我们就要选择少量建仓甚至完全回避建仓。把资金大部分建立在自己真正了解的板块上才是投资正道。

3分钟
90
2年前

0221.【热点】说说医药指数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说说医药指数,来自认真的天马。 今天,我们来聊聊消费、医药、科技这三大前景光明行业里面的医药行业。 一、医药行业细分 生老病死,是谁都无法躲避的人生循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生的健康一点。因此,医药行业则成了每个人在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最最刚需的问题。 医药行业如果要细分,可以分为“医”和“药”两个部分。“医”主要是指医疗,其中包含医疗器械制造商和医疗服务的提供商。医疗器械制造商很好理解,比如心脏支架、人工耳蜗、核磁共振机,这些器械得有公司来研发制造。 而医疗服务提供商里面包含的内容就多一些。像开医院、开疗养院的,这叫“医疗保健机构”。还有专门做透析中心的、做药房管理的、做核酸检测的,这些统称“医疗保健服务”。 “药”,就是指药品。除了我们常见的化学药、中药,还有生物制剂这种听起来冷门但早已不冷门的药。此外,像药店这种药品经销商,也在这个品类里面。 二、成分股及权重 在中证体系里面,跟踪医药行业的指数是中证医药卫生指数,下面简称“中证医药”。中证医药也是从中证800里面选成分股,加权方式也是自由流通市值加权。由于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它选出来的成分股数量就比较多了。到2022年4月1日,中证医药指数的成分股有87个,单只股票最高权重不能超过10%。 在成分股中,“药”这个品类占比77%,而“医”这个品类只占比23%。这个现象其实也很好理解,“药”这个分类的客户更广,规模效应也更强。开发一款新药投入巨大,小药厂根本投不起。因此,“药”类公司,龙头效应明显,且规模往往会发展到极大。 三、估值 人可以不喝白酒,但只要人活着,就不可能不看病、不吃药。从这个角度看,医药行业的增速应该比白酒行业快很多才对。 但实际情况是,医药作为民生行业,由于它的需求过于刚性了,所以各大医药公司的客户都从一个个独立的病人,慢慢变成了各国政府医保。独立的病人对医药公司是没有议价权的,但政府医保是很有议价权的。 所以,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确实很快,但医药公司的利润增长并不见得就同步增长的也那么快。因为各国的医保部门,都会找医药公司统一砍价。因此,我个人预估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速时,给与了它比白酒行业更快的增速,但也没快太多。 白酒行业我是按照18%的利润增速来预估的,医药行业则按20%的利润增速来预估。20%的利润增速,对应中值市盈率25倍,上下浮动30%,得出低估线17.5倍,高估线32.5倍。 2022年4月1日,中证医药指数估值30.53倍,处于合理区间。看好医药行业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波动承受能力,选择对应的股债比例,适当定投。 四、指数基金 中证医药指数的代码是000933,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有好几只,但规模都不大。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认为,医药行业更适合用主动基金来跟踪。医药行业里面的大公司有哪些,是明确的。大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哪些,也是明确的。理论上,主动基金经理可以预判大公司的核心产品什么时候被纳入医保,统一砍价。在砍价之后再买入,一定程度上可以躲开业绩下降。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有几只比较火的医药主动基金,由于规模太大,已经无法做什么挑选了,只能把龙头医药公司挨个买一遍。这种主动基金,本质上又变成了一个奇怪的指数基金了。

4分钟
99+
2年前

0220.【热点】哪些新能源主题基金创造了阿尔法收益?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哪些新能源主题基金创造了阿尔法收益?来自快乐时光基。 投资者买行业主题基金,一般是看好某一行业的贝塔行情。主题基金业绩表现的好与坏,往往与行业的景气度高度相关。某种程度上讲,于行业主题基金而言,行业的贝塔比基金经理个人的阿尔法创造能力更为重要。 不过,对于某些产业链条特别复杂的行业来说,细分子行业和个股之间的景气度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么基金经理也还是有积极创造阿尔法的空间。 新能源产业链涉及上游的矿产资源、中游的锂电池材料和下游的关键部件及整车制造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议价能力差异,各细分行业的景气度也并不同步。因此,基金经理在享受行业的贝塔行情时,也有挖掘个股机会的空间,寻找与市场的预期差。 目前,市场上共有40只主动管理型的新能源主题基金。这里是按照产品名称和合同约定筛选出来的结果,没有包括那些重仓了新能源股票、但是没有明确合同约束的基金。因为一旦行业景气度有所切换,这些基金很容易做调仓的动作。 我们用基金经理在任期间的收益,与行业指数在相同时间区间的收益进行比较,来计算该产品的超额收益。 但考虑到很多新能源主题基金的成立时间较晚,可观测的业绩时长较短。因此,成立于2021年及之后的,我们用产品和对应指数的区间收益进行比较;成立于2020年及之前的,我们用产品和对应指数的区间年化收益进行比较。 从结果来看,多数成立于2021年之后的主题型基金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可能的原因在于,次新基金因为建仓期的存在,避开了大跌的市场行情。其中,超额收益表现靠前的是“信澳新能源精选”、“财通资管新能源汽车”和“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 成立时间较长、并且已经积累起明显超额收益的主题型基金并不多,比较突出的有“信澳新能源产业”、“华夏能源革新”、“嘉实新能源新材料”和“创金合信新能源汽车”: 不过,主动管理贡献了负超额收益的新能源基金也不是少数。“中银证券清洁能源”、“前海开源清洁能源”和“融通新能源”的超额收益均在-15%以下。 信达澳亚的两只新能源主题基金分别是短期和长期业绩表现最为突出的产品,我们接下来对这两只产品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1、信澳新能源产业 “信澳新能源产业”是近两年大家很熟悉的网红基金了,是知名基金经理冯明远的代表作。截至今年一季度,该产品规模为140.41亿元,是目前规模排名前4的新能源主题基金。 “信澳新能源产业”主要是在2019年上半年和2021年下半年这两个时间区间积累起了相对于行业指数明显的超额收益。此外,2021年中之后,信澳新能源产业与行业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 冯明远的投资风格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放弃择时,仓位维持在90%以上;行业和个股层面均分散布局;中小市值股票的占比较高;不追高、注重估值保护;换手率不低,交易给组合贡献了一定的收益。 基金近几年的择时迹象并不明显,产品合同约束的股票仓位为80%-95%,近几年该产品的股票仓位均在90%以上。 持仓分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重仓股占比低、持股数量多。近几年其前10大重仓股占比基本都在30%以下,2021年底更是进一步下降至17.86%。近三年的持股数量近三年均在400只以上,2021年底冯明远更是拿了652只股票。 行业分布也很分散。2021年底,信澳新能源产业的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电子和汽车行业,占比合计接近50%,行业集中度远低于其他主动管理的主题型基金。 冯明远也有比较明显的交易行为,近几年的换手率并不低,2019年-2021年的换手率分别为2.72、3.92和2.92倍,较高的换手为产品创造了一定的实际收益,可见交易也是“信澳新能源产业”比较重要的收益贡献。 此外,“信澳新能源产业”的持仓以中小市值股居多。为应对管理规模的快速放大,冯明远的持股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持股个数从2019年底的223只,扩大到2021年底的652只。未来如何找到更多符合投资要求的标的,仍然是个不小的挑战。 2、信澳新能源精选 “信澳新能源精选”的基金经理为曾国富,他从2006年9月就加入了信达澳亚公司,从2008年开始管理公募产品,是一名权益老将。“信澳新能源精选”目前的规模为35.11亿,与“信澳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差距较大。 从业绩表现来看,信澳新能源精选自4月底以来的反弹力度要明显高于信澳新能源产业。4月25日至今,信澳新能源精选已经反弹51.68%,而信澳新能源产业则只反弹了28.54%。 虽然是同家公司的新能源主题基金,但是曾国富的持仓风格与冯明远完全不同。结合披露的定期报告来看,可以大致看出曾国富的投资风格是:个股和行业集中度高,是一个敢于ALL IN的选手;换手率较高,会依靠交易获取波段收益;没有出现明显的估值偏离,追高迹象不明显。 信澳新能源精选近三个季度的重仓股占比均在65%以上。2021年底的持股数量只有57只。行业分布方面,前三大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汽车和基础化工行业,占比合计为63.3%。 与行业指数相比,信澳新能源精选的重仓股平均估值并未出现明显的偏离。截至2022年一季度,信澳新能源精选的重仓股平均估值为30.5倍,比此前两个季度有明显的下降。 信澳新能源精选的换手率非常高,2021年的高达4.46倍。体现之一就是重仓股的变化比较频繁,例如2021年四季度,有6只股票为首次进入了前10大重仓股名单。个股交易同样是信澳新能源精选的重要来源之一。 总结一下,这两只主题型基金分别体现出了不同的投资风格:“信澳新能源产业”是偏均衡配置型的新能源主题基金,“信澳新能源精选”则是买细分子行业和个股的新能源主题基金。 经历过4月底以来的强势反弹,新能源赛道的配置性价比已经有所下降,目前的入场点位远没有4月底的时候那么舒适了。但是从PB角度来讲,新能源板块仍处于偏贵的状态。 不过,随着近期政策利好的持续释放,加上之前积累的超跌反弹需求,这一波上涨行情确实出乎市场的意料。但是牛市不言顶,熊市不言底,如果担心踏空这一波反弹行情,小仓位参与超额收益明显的相关主题基金,逢跌逐步加仓,或许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7分钟
99+
2年前

0219.【攻略】基金快回本,要不要卖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基金快回本,要不要卖出?来自睿知睿见。 最近市场反弹强势,有不少小伙伴表示自己之前购买的基金已经要回本了!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说:回本后就赎回! 这是不是跟很多股民也一样呢?每当股市进入情绪加速上涨期时,他们就会把之前的誓言通通抛之脑后,不管不顾地冲进股市。 道理很简答,牛市来的时候,你见到身边的人都赚钱,你是很难克服自己贪婪的本性的!所以,我劝这些想回本就卖的小伙伴务必考虑清楚,理性分析。你卖出基金的理由里面不应该有“回本”这个理由。 如果你买的是周期类基金,当周期接近尾声时,就一定要卖出,否则就会坐过山车!类似的基金还有商品类基金,比如跟踪原油价格、粮食价格的基金,他们的净值跟大宗商品的价格息息相关,当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即将坚定回落时,就一定要卖出。 但是这两类基金的卖出点很难判断,因为供需关系实在太复杂,有时候还要被疫情、地缘冲突、政治博弈等完全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打乱节奏!所以小白基友们,最好谨慎一点,不懂的东西就千万别逞能! 除了周期类,还有某些行业基金也涉及基本面变坏,比如,教育类基金就是如此,类似的还有医疗和医药基金。既然有这个担忧,最好还是换一个看得清的行业更好一些。 股市疯狂的时候,应该卖出 这一条尤其适合投资宽基指数的小伙伴们,只要指数来到高估区域,就可以逐渐减仓。 这里说的是逐渐减仓,而不是一把卖出,因为很多时候股市疯起来会完全超乎你想象,如果你提前清仓,后面可能还有很大的涨幅。 如果你买的是主动基金,这一条也适合! 但有时候股市并没有绝对疯狂,就会来一波很大的下跌!比如今年就是这样。如果仅仅从估值的角度看,2月底,其实估值就不算高了。但股市常常都会遇到黑天鹅,引发流动性危机,让股市无脑下跌。这种下跌,大部分人都很难提前做出防范,所以随时留有一定的现金仓位是必要的,不要把自己想成股神,能洞悉股市的每一个波动! 既然买了基金,至少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买,以及什么时候卖。如果连这两个最基础的问题都不知道,那么回本就可以卖,等搞明白了再说。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投资者常常会认死理,总是抱着自己的基金不愿意舍弃。 所谓的性价比是指,未来上涨的概率和幅度远大于下跌。我们做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对比。如果有某种资产的性价比明显更好,那当然可以换,即便手里的基金暂时亏损,也应该换。 只不过人都有厌恶损失,也就是不回本就不卖的人性。要克服这个人性确实也不容易。这也要求我们眼睛随时都要观察市场中有哪些确定的,有更高回报的资产。 如果你是通过资产配置在做投资,那么不同行情,不同估值背景下,我们是会用不同的股债比来应对市场的。比如在估值很低的时候,我们的股票基金仓位甚至可以加到7成或者8成。但当估值高于中位数以后,股票基金的仓位就会降到5成或者6成,并且随着估值不断涨,股票基金仓位还会不断降。 这个就是用仓位来应对市场变化,而不是总去猜涨跌。所以,当你的股债比需要调整时,就可以卖出股票型基金,买入债券或者货币基金。

3分钟
99+
2年前

0218.【闲谈】个人资产配置,到底怎么配?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个人资产配置,到底怎么配?来自基民柠檬。 看到一个数据:截至2021年末,近三年有配置客户的年化平均收益率是无配置客户是1.9倍!科学的资产配置,对于个人来说很重要,然而现在大家往往更重视具体的产品而忽略了配置。 何为个人资产配置? 其实国内外有不少的理论体系,比如标准普尔的家庭资产象限图、“四笔钱”等等,理论都是相通的,大差不差,结合面临的实际情况,具体的呈现形式略有区别而已。 “TREE资产配置体系”,“TREE”这个单词对应的同样是四类资产:T是活钱管理,是应对短期开销、随时要用的钱;R是保障管理,是为了应对各种意外和风险,为生活托底的钱;第一个E是稳健投资,是参与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钱;第二个E是进取投资,是参与投资,承担更多风险,追求更高收益的钱。 其实这四部分资产,一方面是保障功能性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给到人生更多的保障,往高了说叫财富管理,通俗点就是打理好自己的财产,遇到事儿能有备无患。平常花个钱很方便,花大钱的时候有底气,钱闲着的时候能保值增值,遇到不测的时候还能有个兜底的保障。 其实财富管理也可以是很小的概念,因为这要是做得好,人生管理也会做得不错,财富是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嘛!人赚钱图什么,不就是图个保障能够顺顺利利安安稳稳的生活嘛! 怎么做个人资产配置 既然前面都说了四笔钱,那肯定是都要覆盖的,但是个人的情况大有不同,不能照着一个模子走。 具体来说,活钱管理和保障管理都是功能性需求,得结合个人所需来;而稳健投资和进取投资都是投资部分,可以考虑诸多因素后,做一个比例配置。 活钱管理:人或家庭的支出,其实分为2个部分,日常支出和临时支出,日常支出追求的是方便,临时支出追求的是临时也能拿得出来,不能耽误事儿。所以在产品的选择上要结合个人花钱习惯,选择方便、流动性强的产品。比如说各类“宝宝类”产品,而信用卡也是应对临时支出的一个选择。 保障管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可以有理想、有计划,但是理想和计划的兑现还是得看天的,为了避免看天吃饭影响太大,保险保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保什么,主要看你依赖什么或者缺什么,比如说贝克汉姆肯定是要给自己的腿上保险,踢球的就靠这个呢!至于保多少,要结合依赖和缺乏程度,还有自身的财力来决定,依赖程度越高,就得更舍得花钱买保障,毕竟这如果真的遇到不测,损失影响太大了。 投资:稳健和进取的比例,一方面看自身条件,比如说年龄、婚姻状况,还有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另一方面看市场,综合考量宏观经济形势、各类资产的性价比等因素。自身条件定基调,结合市场情况做调整。 当前资产配置的一点比较 最后这一部分,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讲讲我倾向于在各类资产中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活钱管理:日常支出自然是“宝宝类”产品,丝滑无感,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宝宝,其实现在银行的宝宝类产品也有惊喜。临时支出,主要考虑银行的T+0理财产品,收益优势明显,大额时候也没什么限制。 保障管理: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寿险等等,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来,不过年轻人建议还是趁着年轻赶紧先配上,否则一身病基本也就告别保险了。 投资:自身条件的部分,因人而异,柠檬君属于稳中求进类型的,稳健之余还是有追求的,愿意为更高的收益承担一定的风险。 着重说一下对于市场的看法。当前市场,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的根在于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是可预期可控的事情,我们只能做好应对。国内市场中短期,资金面对于市场是极大的利好,不过市场也会担心通胀。外围市场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毕竟通胀更早起来了,压力极大。单看国内,其实股票资产本身的估值是合理的,局部存在偏低的情况,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在投资方面,我觉得也是可以相对乐观一些,稳健和进取的比例,可以适当往进取那边偏一些。 至于产品部分,稳健投资,更倾向于同业存单基金和短利率债指数基金、短债基金的切换,毕竟现在债市就是处于高位,调整也是不可不防的,长期收益水平相近,波动更小的同业存单基金还是很香的。如果风险承受能力相对高点,“固收+”产品也是考虑范围内的,股票估值合理的情况下,适度加一些股票,也是可以提升投资收益的。 进取投资,我依旧倾向于均衡配置,不确定性大的情况下,苟一些没毛病,少预测多应对,把超额收益的期望放在精选基金上,选出同类较为优秀的基金,就是有超额收益的。

5分钟
99+
2年前

0217.【闲谈】万物皆可 ETF,但有人更爱指数增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万物皆可 ETF,但有人更爱指数增强,来自六六汉堡包。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指数基金在美国和中国面临的情况,也有“南橘北枳”的味道:A股主动基金的收益更明显。 指数基金最早兴起于美股,且随着市场的日渐成熟,指数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研究显示,截止2021年底被动指数基金占到美股市值的16%,同时主动型基金的市值占比为14%,这意味着成本较低的被动型基金首次获得领先地位。 当然这两种类型的基金市值占比仍然偏低,对冲基金、养老保险、人寿保险公司和散户投资者共计占到美股市值的70%。 指数基金规模日益增大,但马斯克认为被动投资走的太远了,他认为“被动投资机构往往会代表实际股东做出违背实际股东利益的决定”,并补充称“应转向主动投资,被动投资如今已经走得太远了。” 马斯克的吐糟暂且不表,我们继续看被动基金的演变。 被动基金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ETF基金及其连接基金,其又分为指数基金和积极管理型基金,国外绝大多数ETF是指数基金。国内推出的ETF也多是指数基金。 但是,也有例外,如方舟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凯茜·伍德,人送外号木头姐,主理的ARK基金,就是一款积极管理型的ETF基金。 国内有积极管理型的指数增强基金:围绕指数设置跟踪差异区间,在此之上加入主动投资因子。同样,国内也有积极管理型的ETF基金。 在美股市场,基金教父约翰·博格曾统计过的一组数据: 从1945 年年底到1975 年年中,美股标普500指数的年平均回报率是11.3%,股票基金的年平均回报是9.7%,简单的指数基金甚至比主动管理的基金每年多赚1.6%。 在2015 年夏天,随着先锋 500 指数基金 40 周年纪念日的临近,博格决定再次做一次对比。令人惊喜的是,这一次的结果几乎和 40 年前一模一样。 指数基金每年跑赢股票基金的幅度和之前完全相同:1.6%。标普 500 指数的年平均回报是11.2%,大盘股基金是9.6%,30 年复合计算,标普 500 指数基金累计多赚946%。 由于市场处于完全不同的阶段,在国内,相对于被动投资来说,主动基金中长期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数据说话: 据wind数据,从2003-12-31~2020-3-11的近17年时间里, 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52.45%,而同期混合型基金涨幅达到620.56%, 股票型基金涨幅更高达到668.15%,涨幅是沪深300指数的差不多3倍。 指数增强和主动基金相对于被动基金来讲,在国内仍显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尤其针对规模不大的基金而言。 对于投资者来说,优选费率较低、长期业绩优秀、理念易于理解的指数增强和主动基金,显然是最优选择。当然,如果没有匹配的该类基金,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3分钟
99+
2年前

0216.【攻略】当我们谈论基金风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当我们谈论基金风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来自刘de侠。 做FOF投资研究这么多年下来,同行们最多谈论的话题就是---基金风格。似乎在机构投资人的眼里,讨论仓位是一种类似于“吃了吗您?”,“今天天气不错”的化解尴尬气氛的开场白。 而如果交流进入到市场风格的判断时,参加机构策略会的各位FOF大佬在表情上则会流露出一丝郑重,“最近丘某某切换向小盘了”,“某某大资管在加价值,减成长”都会让人竖起耳朵。大家可能都会感慨一下某个机构年初精准逃顶的神奇操作,但谁也不会真当回事。 而市场风格的判断似乎就不能那么随意了,如同股票基金经理牢牢抓住选股的饭碗,FOF投资者必须想方设法在风格上攫取alpha,既要会研判市场风格,又要懂如何拆解基金剥离风格后的真实alpha。 什么是风格 根据三因素模型,市场beta、价值成长、大小盘三个风险因子基本解释了基金经理绝大部分的收益来源。 而我们通常谈论的风格其实就是这些风险因子,他们代表了某类资产的某些特征。 既然是特征,投资风格一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和大众不一样的特征才能被称之为风格。 对于权益投资而言,市场beta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共性因子,因为所有股票所处的市场环境几乎一样,但价值成长和大小市值则非常差异化,万亿市值的茅台和30亿的ST股,百倍PE的眼科和5倍的宇宙行。 可当我们讲宇宙行划分为价值股,茅台划分为大盘股的时候,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就是股票指数。业界通过几个主要指数来分别代表价值-成长和大盘-小盘。一只股票或者一个组合必须具备和这些指数相似的因子特征,才可以被归类为同样的风格。 1. 规模风格 规模风格最常用的指数标尺是中证指数旗下的三大宽基指数,这三大指数几乎完全根据公司市值规模进行排序筛选,逻辑清晰明了。 2. 成长风格 衡量成长风格的指数在业界选择中则略有不同。 从更重视量化和因子分析的FOF视角出发,巨潮价值或成长指数更具代表性。 从大权益投资的视角出发,有产业区分度的上证50、创业板指更符合股票投资逻辑。 至此,我们基本弄清了两件事: 1)定义风格:资产相对于全市场的因子特征。 2)刻画风格:由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刻画市值风格,由上证50、创业板指数刻画成长风格,并形成风格基准。 如何划分基金投资风格 划分基金投资风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所谓基于持仓,一种则是基于净值。 1. 基于持仓的划分方式。 本质是计算基金组合的估值因子和市值因子,然后去对比上述对应基准指数的估值因子和市值因子。 毫无疑问,这种风格划分方式是非常简单易行的,但也存在重要的问题:数据滞后、数据缺失、分类偏误。 2. 基于净值的划分方式。 本质是通过约束下的统计回归来计算风格暴露,最大的问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通过因子差分和主成分分析又会导致结果缺少投资指导价值。 总结来说,基金风格分类本质上是一件相对专业化、体系化、个性化的研究工作,而不是算一个数然后去贴标签。 通常情况下,给一个基金经理贴标签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基金经理几乎一直在风格漂移。 我们能做得事情更多是不断优化基金风格分析方法,抓住其历史风格切换的主要特征,并最终判断其超额收益有多少来自于真正的alpha。

4分钟
99+
2年前

0215.【攻略】基金拿不住?一文搞懂基金波动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基金拿不住?一文搞懂基金波动率!来自基星高照。 波动率是非常重要的选基指标,是衡量基民持有体验的重要指标,我们经常看到通过FOF基金平滑波动,提高持有体验,说的就是通过配置组合降低波动,提升体验。这里面有波动率、年化波动率两个概念,其实搞懂波动率,年化波动率只是加了个复利计的年化。 一、波动率 波动率含义 波动率,是指基金回报率的波动幅度。一般的权益类基金的收益曲线呈现“波浪形”的形状,而波动率可以理解为峰顶与谷底的变化幅度,数值越大,波动性也就越大,持有体验也就越差,忽高忽低基民是很难拿住该基金产品的。 波动率特点 同等收益下,波动率越大,持有体验越差。波动率越小,持有体验越好。 波动率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基金产品的收益是来自于超额收益α还是来自于β,靠运气还是靠实力,随行业大起大落,一般靠的是运气,而如果波动率小,收益整体向上,持有体验是极佳的,靠的是硬实力了。 前提条件 波动性比较前,三个前提条件:同类基金比较,相同时间比较,相近业绩下比较更有意义。 二、年化波动率 年化波动率是在波动率上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收益波动率,具体为年化波动率是指一年为单位计算的收益波动率。 基金的年化波动率是指基金投资回报率的变化程度换算成年化的度量,从统计角度看,它是以复利计的标的资产投资回报率的标准差。 三、不同公募产品类别波动率现状 根据产品特点,一般风险收益水平越高波动率越大。近一年的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二级分类里,货币基金波动率最小,其次是中长期纯债、混合二级债,再然后是偏债混合、股债平衡,最后是偏股混合。 也就是风险收益水平越高波动率越大,想要多大的收益,就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就要承担多大的波动性。投资重要的是找准适合自己波动性的产品。 在偏股基金和普通股票基金且成立满五年的产品里,筛选的两只波动率低,回撤低,夏普比率高的产品:华泰柏瑞绝对收益(001073)和华泰柏瑞量化对冲(002804) 。两只产品波动率成立以来没超过3.7%。 虽然两只产品都是年年正收益,股票持仓也在60%以上,但是业绩基本上都被对冲掉了。 由此,通过量化指标波动率选择基金产品,还需要结合实际业绩收益来进行投资,而不是一味选择波动率低的,有时间牺牲一部分波动率换来高收益,也是值得的,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综上,选基有基金净值、夏普比率、历史业绩、最大回撤率,波动率、卡玛比率等指标,相对来看,波动率是比最大回撤率更能反映基民拿住与否的指标。当然,这些都是定量指标,还需要综合考虑定性指标上基金经理的情况,以及基民结合自己的情况,通过适合的指标去选取适合的基金才能拿得住,才有可能取得收益。

3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