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深度捆绑!一起赚钱吧,来自多多说钱。
6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一份相当轰动的文件——《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
为保护基民的利益,指引就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说白了就是,强制要求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掏腰包跟基民同坐一条船,要赚一起赚,要亏一起亏。基金经理作为高级“打工仔”,要把公司当自己家了。
我们都知道,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收费模式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人参与的公募基金,在收费上就好比拿固定工资的“打工仔”,旱涝保收。无论我们投资人赚钱与否,该给的钱还是要给,年底还要给员工发年终奖。
其中,管理费是公募基金赚钱的大头,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是1.5%,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在1%左右。基金的盘子越大,管理费收的越多。
作为“老板”,最怕的是员工上班摸鱼,不论员工是否能够为公司创造利润,你每个月都要给他发工资。想想还是挺心酸的。
而如果把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捆绑,让员工“入股”自家公司,公司赚钱的同时员工跟着赚钱,公司赚更多的钱的时候员工也能赚更多的钱,而公司亏钱的时候员工赚不到钱甚至跟着亏钱。
为给员工戴上“金手铐”,他就更有动力为公司创造利润。
公募基金也是如此。
早两年巴伦周刊出过一篇文章,数据统计分析了“高收益基金团队”的特征,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基金经理愿意购买自己的基金。
从功利角度来看,当基金经理“入股”自己的基金后,他会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从而更有动力把业绩做得更好,如此一来则有利于基金和市场的长期增长。
过去,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的自购多为自发行为,特别是行业低迷、新基金发行遇冷时,基金公司会通过自购基金的方式来拉动募集热情。
只不过,这不是强制性要求,难免会出现个别的“上班摸鱼”的现象。
而现在,新指引针对全行业绩效薪酬明确提了4项要求:
1、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2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中购买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当将不少于当年绩效薪酬的30%购买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应当优先购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
2、基金公司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3、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4、基金公司不得将规模排名、管理费收入、短期业绩等作为薪酬考核的主要依据。
简单来说,指引直接否定过去的薪酬考核方式,要求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利益和把基金持有人利益深度绑定。
一方面要避免基金经理追求短期业绩乱买股票,要求基金经理拿出奖金的一部分来买自己管理的基金 ,并根据投资者实际盈利的情况为薪酬考核依据。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离职率,奖金会分三年发放,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一致。
接下来,全行业都按新指引操作,谁也不能“偷鸡”,强制性跟我们投资者同舟共济,一起把“公司”经营好。
而如果基金经理在赎回基金时,能发一个公告就更好了。
基金经理买了啥,买多少,我们日后可以从基金年报和半年报上看到,基金年报和半年报会公布基金管理人员、基金公司和机构的持有比例。
当然,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同舟共济认购自家基金,认购与否、认购多与少,表明的只是基金经理态度。
我们不能因为基金经理买的多,就误以为对应的基金一定能赚到钱。基金最后收益如何,主要还是取决于基金经理的硬实力和我们的理性投资。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