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8.【热点】市场底,还有多远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市场底,还有多远,来自复来指数投资。 7月24日高层提出"活跃资产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说法,当时上证指数最低到3150,自此之后,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3150是政策底。 但一般来说,市场底滞后于政策底,目前A股正处于对政策利好没反应,自发寻市场底的过程。政策底所带来的的一丝希望,往往会被市场底击碎,特别是在目前A股这个市场情绪极度脆弱的时刻。 客观来说,今年以来指数的跌幅不大,上证指数还微涨了0.12%,核心宽基指数相较于去年4月底和10月底大多都还有一定涨幅,但是为什么现在市场情绪这么糟糕,我觉得主要是磨底时间太久了,久到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长期处在一个"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无限循环中,心态确实很难不崩。比较确定的是,现在A股市场处于一个长周期的低位,但客观来说不算特别低,关于市场底,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估算一下。 先是技术底,以上证指数来说,去年4月低点是2863,10月低点是2885,可以认为2863是目前的市场底,离最新价3093还有7.4%的下跌空间。 估值方面,沪深300最新PE是11.5倍,去年10月底是10.3倍,历史上几个大型底部,2018年底是10.1倍,2020年3月是10.3倍,2014年是8倍左右,都还有一定距离。 风险补偿收益率,绝对的大底部是4%左右,一般底部是,比如去年4月和10月这种,是3.5%左右,而最新值是3.3%。 最后看股债收益比,这个指标对标的是上证50,之前的历史大跌在1.2%左右,而这次突破了历史,最新值1.59%。也确实,上证50这轮熊市行情的跌幅,已经超过2015年和2018年那两次熊市了,仅次于2008年大熊市,但2008年大熊市毕竟是始于一个超级泡沫化的大牛市顶点。 从上面这几个角度看,市场底在幅度上或许还有一定距离,毛估估在5~10%,但这次熊市持续时长已经够久了,市场情绪差到了极点,此外,政策上的定位也把资本市场拔高到了一个比之前更高的位置,所以,市场底或许没有这么远。 真要说离开这个市场,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但是每天看盘、关注涨跌,又太影响心情,如果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太大的影响,那么最好的做法可能就是买定离手干脆别看了,过个一年半载再来看,到时候很可能是另外一番风景。

3分钟
99+
1年前

0697.【热点】公募量化基金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公募量化基金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来自张茜ZQ。 量化基金经过检验的因子能在大部分时间为我们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而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发现并总结这些因子——这是量化基金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价值。 在去年底,我为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募基金组合,组合共有11只基金,今年上半年有7只实现盈利。组合之中涨幅最好的公募基金就是国金量化多因子,当时的规模是15亿,到半年报的时候规模已经增加到41亿了。 我最早是跟着专业人士从私募量化评价开始学习的。从学习的第一天起,我一直有两种互相矛盾的认知在脑海里,量化是一个神棍学还是量化是一门科学。当产品表现好一些的时候科学认知强大一些;当产品表现差一些的时候,神棍学认知又会占领我的智商高地。 说量化基金是科学,这是因为这里面有一套严格的方法论,从经过检验和得到证实的理论之中寻找到合适的回归因子,通过这些因子的暴露实现投资目标;说量化是神棍学,那是因为我现在的水平还不够,还有时候仅仅能够从历史表现之中找规律,比较难以对未来进行预测,也无法感知模型的解释力量在什么时候会下降甚至消失,每当自我迷失的时候,就会陷入神棍学认知的迷茫。 总体来说,经过检验的因子能在大部分时间为我们带来预期的投资回报,而普通投资者没有能力发现并总结这些因子——这是量化基金给我们带来最大的价值。相对于购买单只股票或者购买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量化基金持有的股票数量非常多,往往跨越行业,在这时候我们的精力是无法覆盖这么多股票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财务分析角度的,价量角度的,股票风格角度的,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能想到的,量化能做到总结信息,发现各种各样的因子,提升统计学的胜率,自然就能赚到钱。 但是如果曾经经历或者目睹过2021年下半年私募量化暴跌,就应该知道即使是长期比较优秀的量化基金,在部分时间也会存在逆风的窗口期。所以只要今天不去神话量化基金,明天他就不会是神棍。 我们可以从某些视角去观察量化基金。 首先,在市场交易相对活跃的地方,量化基金的表现往往更好。量化基金被封神的背景其实是当年市场每日成交量都破万亿的环境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噪声交易者是量化基金最佳的韭菜来源。关于这方面,有很多学术性的实验和实证,普遍的结论是在无情的人机对抗之中,没有处置效应的机器往往能战胜弱小的人类。这两年市场的成交量不足,增量资金不论因为何种原因不足,市场的表现只能是轮动的状态,因此量化基金会在相对人多的地方表现的更好一些,所以可能量化基金本身也是业绩分化的。 例如去年我其实还关注过另外一只量化基金,他持有的股票数量显著少于国金量化,原始的模型可能更偏重价值投资的角度的因子,在今年的市场环境下,价值投资的市场活跃度程度更差,这只量化基金的表现就不如国金量化。 其次,量化的规模存在容量上限,那就是韭菜的密度分布,如果噪声交易者少了,量化交易只能自相残杀,导致收益下降。 第三,过去业绩表现好的量化基金业绩有没有注水?这点在私募量化里面其实是一个需要充分考量的问题,有可能高收益的来源不是因子而是杠杆,也有可能交易的角度有猫腻,因此对于客观评级私募量化基金所需要做的工作量非常大。相对来说,公募量化基金这方面的问题会小一些,一方面是监管,另一方面是信息披露。 例如国金量化多因子这只基金,在数次净值回撤之后都能快速涨回去,这说明在其策略达到容量上限之前,这只基金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不错的一只品种。 第四,量化基金的核心是学习能力,如何判断他的学习能力?一般环境下是很难判断的,所以说一只过去表现还不错的量化基金,在没有遇到巨大的市场环境变化,或者没有达到容量上限之前,他都值得持有。但是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量化基金的学习能力会发生分化。所以每一次市场的大事件,都是对于量化基金学习能力的检验。一般来说,净值恢复快的就是学习能力强的,例如在前文之中说的另外一只公募量化在今年的净值是这样的,那么在半年的评价时候,我就会认为这只量化基金的学习能力可能存在天花板,也就会从我的关注清单之中降级。 第五,量化在某些角度还是神棍,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了解量化基金的原始模型,可以从量化基金的学习能力之中推测量化基金的原始模型,但是无法从数理的角度进行评价,也无法证明他们做了怎样的优化和迭代,毕竟这是量化基金吃饭的家伙。

5分钟
56
1年前

0696.【热点】基金投资者如何面对当下市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基金投资者如何面对当下市场,来自鸡精锦鲤。 现在应该放弃基金投资吗?当下买基金,未来能赚钱吗? 回顾A股市场,历时16年的‘3000点保卫战’几乎成了老中青数代人对于A股的共同回忆。而在近期,市场在3150附近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多次出现托底迹象。一起来看看,历史上这个位置买入基金,后市回报如何,我们以万得偏股混基金为例。 从过往这段时间来看,3150点买入基金,无论从持有基金1年、3年以上的维度相较于市场均有所跑赢。而且买入后市场调整的幅度越大,时间越长,跑赢的概率和绝对值越大,尽管市场长期位置较低,但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以来,截止至2023年8月17日年化收益高达12.39%,再次说明了优秀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产品长期能够战胜市场。因此,无论是处在3000点,或者是3150点,只要市场处在具备投资性价比的区间,都应该有所坚持,一方面既存在市场修复的预期,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优秀基金超额能力的信任。 买在无人问津处,最差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多次强调,越是最悲观的时候,越应该坚持。 以万得偏股混基金指数:持有一年回报和万得偏股混基金指数:持有三年回报为例。如果这个点位你买入后,一年,三年都不赚钱,说明这段时期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体验极差,我们以这个数据为参考发现,该区间市场长期不断寻底,磨底,但随后往往能够酝酿出较好的投资时期。 而短期持有体验较差,长期持有效果却未必,在2018年年初,买入持有一年依旧亏损,持有三年则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回报。因此从数据分析中可以了解到,底部的筹码从来都不会舒舒服服拱手相让,而且拿到筹码是一回事,能不能长期拿的住,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二,PPI同比下降放缓,本轮最长下跌周期或迎拐点。 7月份,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其中PPI7月同比下降4.4%,是今年以来首次降幅收窄。 本轮PPI下行周期自2021年10月开始,已经持续了21个月,在我们的投研体系种,PPI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跃度指标。PPI当月同比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代理变量来展示上市公司的盈利周期。 同时,PPI走势也与股市走势高度相关,根据中国自加入世贸易组织以来的PPI同比走势,可知历史上有4次PPI同比下行区间。PPI同比这一轮的高点出现在2021年10月,而最新的7月数据则是-4.4%,增速下降幅度为18.9%。本轮PPI的下跌,也是历史上跌幅最大的一次,反映了实体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7月PPI首次降幅收窄,随着企业盈利下跌趋势接近尾声,市场也将逐渐企稳。2023年下半年的股市也会随着企业盈利改善而向上可期。 最后我想说,定投是应对不确定的最好方式。 投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等待,如果我们无法把握什么时候会是牛市起点的情况下,在漫长的震荡区间里,选择定期定额的方式投资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投入,慢一点却能有更好的收获。虽然短期越投越亏,但应对当前市场,最好的办法,唯有定投。

4分钟
99+
1年前

0695.【闲谈】公募主观、量化、指数和私募基金,谁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公募主观、量化、指数和私募基金,谁是更好的投资选择,来自懒人养基。 投资没有最优解,尤其事前做投资计划的时候。但不同的投资选择,结果可能是大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公募主观、量化、被动指数和私募基金,都有什么特点,谁是更好的投资选择。 先来看2015年以来公募主观、量化、被动指数和私募基金的回报表现。 2015年以来,主动管理特征越明显的公募基金累计回报越高,即主动基金大于指数增强大于被动指数。 投资方式更灵活的私募基金,累计回报稍微不如公募主动基金,但也大幅跑赢了公募增强指数型基金指数和被动指数型基金指数。 公募主动基金的巨大优势主要是在牛市创造的。2015年、2019年和2020年公募主动基金都以绝对优势跑赢了指数基金,在震荡市况下比如2017年、2021年相对于指数基金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在明显熊市环境之下比如2016年、2018年、2022年和2023年至今则稍微不如指数基金。 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公募量化水平的增强指数型基金,在牛市和震荡市的大部分年度可以跑赢被动指数基金,熊市则与被动指数基金大致持平。 私募基金的优势主要是在熊市创造的。在2019年和2020年牛市中大幅落后于公募主动基金,甚至大幅落后于被动指数型基金,震荡市大致与公募主动基金持平,但在2016年、2018年和2022年的熊市中以绝对优势跑赢了公募主动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 再聊聊不同种类基金的优缺点。 公募主动基金在熊市和震荡市相对指数基金都不占优,但也落后不多。2021年之后主动基金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主动基金已经失去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了,更多的是呈现出一种周期属性,是对牛市超额收益的一种均值回归。 由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投资风格相对固定,公募主动基金主要靠选股和较长时间持股赚钱,这也是公募主动基金牛市回报能绝对领先于指数基金的主要原因。 在震荡市和熊市,由于缺乏增量资金,各种风格、赛道、行业、主题行情都没有持续性、轮动很快,公募主动基金投资风格相对固定,因而难以适应这种快速轮动的行情。 公募被动指数型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方面,当前A股的市场环境由于大量散户的存在,还存在超额收益空间,因此有一定主动管理特征的增强指数型基金总体优于被动指数型基金。 由于量化手段的不断进化和迭代,预计增强指数型基金和主动量化基金未来的优势有可能进一步加强。超额收益的丧失,可能会以大量散户退出直接股票交易、进入机构量化互搏时代为前提。 私募基金的最大优点是经营机制灵活、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自由度高,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运作空间。 大部分私募基金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而公募基金则更多追求相对收益,因此私募基金总体更稳健。私募基金投资决策自由、运作灵活的特点使得它对震荡市和熊市的适应性更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前述私募基金牛市较为平庸、熊市却很优秀的表现。自2021年以来,私募量化的崛起使得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私募量化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日内反向交易、没有成分股的约束。量化基金更快的反应速度、更高的换手、更广泛的覆盖、更多因子轮动的优点可以在私募量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私募基金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门槛高,对投资者资产规模有较高要求,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买不了私募基金。其次是大部分私募基金有发起人“优先收益条款”,在基金收益中要提取20%的收益,因此与公募基金“所见即所得”的收益不同,投资私募基金的实际收益要扣除收益提成。 根据前述各类基金的收益特征和优缺点,理想的选择应该是牛市投资公募主动基金,熊市和震荡市投资私募基金。但事前预测牛市、熊市和震荡市是很困难的,次优但可行的办法是按一定的比例配置一部分公募主动基金和一部分私募基金,每一到两年做一次动态再平衡。 私募基金有很高的投资门槛,并且有收益提成,那么公募基金中有没有收益回报特征与私募基金相似的产品呢?答案是有。 一部分投资框架迭代较快的主动量化基金就可以作为“平替”。比如,姚加红、马芳管理的国金量化多因子,孙蒙管理的华夏智胜先锋,王平管理的招商量化精选,胡崇海管理的国泰君安量化选股……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对国泰君安资管胡崇海与众不同的地方做一个简单介绍。 胡崇海系浙江大学数学系运筹控制专业博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访问学者,国内首批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实战投资的量化投资经理。管理公募量化基金之前在国泰君安资管有多年的私募量化管理经历,目前同时管理私募量化产品。 胡崇海团队的投资理念是“稳中求胜”,追求纯粹的Alpha,追求超额收益的稳定性胜过追求单纯的收益率,严控超额收益的波动性,过往最大回撤是同类产品中最小之一。对量化当前相对的领先有着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量化不能“包治百病”,另一方面量化的阿尔法是在不断衰减的,只有不断“精雕细琢”、迭代模型和框架才能让自己不落于人后。胡崇海量化团队是基本面和技术面大致三七开的、更偏盘中交易的一个团队。 从偏稳健的角度,胡崇海管理的公募量化基金作为私募基金的“平替”似乎是更好的选择。

6分钟
99+
1年前

0694.【攻略】感受“特殊”价值投资者的“慢”力量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感受“特殊”价值投资者的“慢”力量,来自想不出来叫什么。 经历了近两年的“心跳流”市场后,众多基民通过基金赚钱的底线一降再降,只求不要亏钱。在这种背景下,鲍无可这种年年都赚钱的基金经理,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关注到。 诚然,鲍无可在近五年的表现相当不错,对于当下市场环境下的基民,持有的基金很多动辄腰斩,此时此刻,持有鲍无可这种基金经理的产品,幸福感要明显高于很多知名基金经理的体验。 鲍无可2009年加入景顺长城,负责机械和家电行业的研究,自2014年6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在管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已经有9个年头,完整经历了2015年的大牛市,以及后来的大跌行情。从2014年6月27日至今年二季度末,这只基金的累计收益率已高达324.34%,年化回报达17.03%。 在这9年间,只有2016年和2018年出现过亏损,但该基金在2016年的熊市之下,偏股混合型基金整体下跌13.03%的情况下,也仅下跌了1.37%。 近五年,市场风格突变,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更是保持了持续五年正收益的优异成绩,而近五年间,年年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再排除多人共同管理,以及现任基金经理管理该产品时长不足5年的产品,会发现,只有9位基金经理管理的12只产品上榜。鲍无可及其所管理的2只产品,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这2只产品分别占据该列表中,今年收益的前两位,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位列第二。 但鲍无可也有“不足”之处。在2019年和2020年市场大热的情况下,如果去拉这两年的数据,很难把他拉取出来,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在2019和2020年度收益只有14.81%和14.08%,而这两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5.02%,55.91%。这导致业绩在同类中几乎垫底,所以这位十分火爆的画线派基金经理也曾坐了两年的冷板凳。 这里大致可以描绘出这位基金经理的特点:他属于在熊市中表现更为突出,但牛市中进攻不足的基金经理。他也曾在路演中这样说“控制好回撤,力争让投资者安稳地赚钱,获得超额收益,这才是我认为的让人放心的基金经理。”这足见鲍无可审慎的投资风格。 从他的成绩来看,他也确实一直在证明这一点:自2021年来,A股见顶,自此开启了两年多的熊市,不少基金在此期间回撤达到40%以上甚至更高。但他自2021年以来,截止到2023年二季度末,在沪深300同期下跌26.27%的情况下,逆势上涨37.40%,创造了64%的超额收益。与此同时,基金的最大回撤不超过9%,而沪深300在此期间的的最大回撤达到39.59%。 因为优秀的控制回撤能力,他才能够在9年里画出一条漂亮且较为平稳上升的净值曲线。 景顺长城能源基建的个股集中度长期高于同业水平,前十大重仓股占股票市值比在近两年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在今年的一季度还是能达到62.37%。 个股集中,但是为何能控好回撤呢?这可能与他的持仓偏价值,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并且长期股票仓位较低相关,不盲目追逐热点;同时,鲍无可换手率低,长期持有看好的公司,在他的投资框架中,估值保护和高壁垒共同形成了他所看重得安全边际。 鲍无可是一位偏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但是看他的持仓,似乎又与我们传统认识上的价值风格不一样,比如像银行、地产这种价值类行业并没怎么出现在鲍无可的持仓中。据他自己的解释,他认为价值投资并不意味着要买低估值的公司,他眼中的价值投资是股票未来两三年的市值折算到现在相较于当前的股价有很大的折扣。也就是意味着以100亿的价格买入一家未来价值200亿的公司。如果简单的追求低估值公司,那就很有可能落入价值陷阱,一个看似便宜的股票可能是因为其基本面的恶化导致其估值分位点的不断降低,这只看似便宜的股票很可能正处于价值毁灭之中。 鲍无可在多次访谈和总结中,反复强调,他坚持的是价值投资,因为这是一条能长期践行的投资之道。但他的价值投资是建立在安全边际的前提之上的。 整体行业布局较为均衡,涉及到医疗、传媒、有色,公共事业、能源等多个行业,长期重仓的行业有公用事业、传媒、基础化工等,而第一大重仓行业占股票市值比基本上不超过30%。 2019-2020年,市场抱团核心资产的时候,鲍无可的重仓里,既有中石化、川投能源这样的能源类企业,也有伊利股份、上海机场这类消费类公司。对于医药板块,则配置了一心堂、大参林这类连锁药店,当年市场上大热的医药核心资产,在他的持仓里并没有出现。也正因为他的重仓股行业分布均衡,没有极端地抱着核心资产,导致鲍无可在那两年牛市里,虽然是正收益,但却没有跑赢市场平均水平,业绩更是却远不如当时一些大热的明星产品。 但与之对应的,在接下来那一轮核心资产坚定下跌的行情中,鲍无可也保持了良好的收益,正所谓牛市涨得少,但熊市跌得也少。 根据基金季报资产配置图,股票仓位在2022年4季度前长期稳定在6成左右,去年10月份市场见底,鲍无可抓住机会,一举将股票仓位提高到85%左右,今年一季度又大幅降低了债券的配置,这也部分解释了他今年偏犀利的业绩。但今年二季度整体权益仓位下降16.01%,目前维持在71.34%。 二季度,鲍无可有做较大调仓,重仓多年的2只传媒股:凤凰传媒、中南传媒跌出十大重仓股。鲍无可对此的解释是:AI方向的股票交易过于投机,在AI带动两只传媒股大涨后,估值水平也随之提升,安全边际有所下降,所以他在较高的位置获利了结,随后,鲍无可并没有立马买进其他股票,而是留着仓位等待更合适的机会。所以看仓位的话,二季度景顺长城能源基建的股票仓位从87.35%降到了71.34%。 他换手率不高,长期持有看好的公司。除铜陵有色、神火股份外,其他个股均持有不少于2个报告期,平均4-5季度。其中,第四大重仓股川投能源从2014年三季报持有到现在,已持有近九年,30多个季度。他在2015年三季度建仓的川投能源,一直重仓持有至今。这家公司在鲍无可买入后,一直下跌到2016年2月,但基金经理坚持持有,此后该公司便一路上涨,是当之无愧的牛股。 总体来说,鲍无可适合那些能够忍受牛市赚取较少的收益,与此同时,熊市时也愿意少亏损一些的持有人。 在鲍无可的投资框架中,估值保护和高壁垒共同形成了他所看重的安全边际。正是由于在选股上对估值的看重,从持仓结果上来看,会比较偏价值,但又与传统的持有银行地产不同,他会去买一些公用事业、通信传媒等大部分价值类基金经理没怎么布局的行业,所以他的基金也可以在我们的基金组合中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8分钟
99+
1年前

0693.【闲谈】半年赚了30%,还有人在新能源车上赚钱啊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半年赚了30%,还有人在新能源车上赚钱啊,来自拾三圆。 前不久,比亚迪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得到一众友商的恭祝,这一派祥和的景象,仿佛几个月前疯狂打价格战的不是他们一般。 我其实是讨厌内卷的,但作为消费者,我爱看,这才是我想要的商战。毕竟在无数人都在说着“新能源汽车前景好”的今天,我近期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感受,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今年没赚着钱。 指数跌,个股涨,怎么回事?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作为反映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表现的主要指数,它的走势很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了行业的表现。从年初至今的涨跌幅情况来看,基本处于震荡下跌,跌幅甚至高达约32%。 怎么回事,说好的前景一片大好呢?就这? 且慢,同样是年初至今,我选取了3个近期常出现在大家视野中的新能源车品牌,先不论具体涨幅,单看走势肯定是要强于新能源车指数的。 小鹏汽车涨跌幅高达77.05%,虽然其中也有与大众达成合作的因素加成,但在那根大阳线出现之前,其实整体就已经开始向上攀升了。咱们新能源车的常年销冠:比亚迪,年初至今的涨跌幅为2.68%。虽不及另外两个,但是销售数据依旧亮眼。而6、7两个月销量接连破3万的理想汽车,曲线那是一路昂扬。 新能源汽车本质上来说,还是制造业,整个产业链从原矿到整车,产业链较多,所以就会出现上方那种,虽然整车的走势是向上的,但整个行业呈现出来的就未必了。 这点从新能源车的前十大权重股中也能体现,多数为原材料、制造业,唯一的消费端就是比亚迪了,而且我看了下目前的样本股清单,整车的也就只有比亚迪这一个独苗。 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看上去一片繁荣,新能源车指数却感觉有点一蹶不振。 谁在投资新能源整车中吃到了肉? 现在是新能源车百花争鸣的时代,而新能源车指数中的整车含量如此之少,其实单从行业指数曲线看是失之偏颇的。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根据整车股来找具体的基金好了。 我根据上文提到的几个整车股,筛选了下包含它们的主动型基金。投资整车股占比最大信澳新能源精选混合,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是李博,基金是行业主题基金,主要投资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赛道,所以一直以来“含源量”就不低。基金今年以来上涨了5.88%,在同类排名中称得上优秀了。 李博目前旗下管了2只基金,作为一个新手基金经理,李博现在的风格和水平,我们还无法给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测评,但从最近几个季度的持股来看,李博似乎不甘心将能力范围局限在新能源,在合约中规定的范围内,他还触及到了消费和信息技术。 对于未来的看法,李博也在季报中说了,细分赛道上仍旧看好头部整车与上游锂矿资源企业。而且小伙儿也是说到做到,在一季报的持仓中是有上调锂矿行业的占比的。 嘉实全球创新龙头股票人民币A,这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达到30.13%,作为一只3月14日才成立的新基,只能说,他真的是天选之子。作为一只QDII基金,它美股的仓位不低,而基金成立以来就遇到了海外股市大涨的行情,另一方面,基金也抄到了A股和港股的底部,叠加个股的选择,是叫人羡慕的程度。 对于后期的操作,基金经理熊昱洲在二季报中提到,基于对不同资产的估值状态,盈利趋势的判断,重点配置了全球智能汽车和相关产业链,但对于部分具备高辨识度但估值显著较高的环节龙头公司,还是倾向先做等待。目前的基金的规模还偏小,才4500多万,现在业绩那么好,可能后续规模会有进一步提升。 创金合信港股通成长股票虽然也投了整车,但是却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曲线,今年以来涨幅为-18.74%。真的是同人不同命,我一看前十大重仓股,原来汽车行业都是二季度才新增的,之前是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行业位于前列,这不免让人有点怀疑是不是形势所迫。 不过在二季报中,基金经理自己也说了,“二季度针对市场剧烈波动,降低了整体仓位将互联网科技板块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创新药整体进行较大幅度的减持,此外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配置力度”。 虽然因为二季度的汽车销量增速探底回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政策出台的因素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配置力度,但重点应该还是在互联网科技板块和创新药,表示对长期看好的公司仓位还是会保持不变。 考验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的时候到了。 如今新能源车行业正在慢慢步入红海,并非如同2020年那般,只要把握风向,就能吃到行业普涨的红利。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不断攀升,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加大,降价潮还在继续,谁能站到最后,一切都不好说。 按照目前的情况,指数已然不是最佳选择,哪怕是整车股,彼此间的差距也逐渐显露,一道判断题正在向选择题演变,保不准今后还会一道简答题,需要的是更为敏锐的嗅觉,更加精准的判断。 因此相较于自己完全看不清走向、摸瞎下决定,基金经理的选择肯定会更具专业性,毕竟人家就是专业的,有着公司的投研团队作为支撑,就不要用咱们的爱好去挑战人家的职业了。

6分钟
99+
1年前

0692.【攻略】一只具有私募禀赋的公募量化基金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一只具有私募禀赋的公募量化基金,来自喜333。 公募量化基金近来炙手可热,业绩比较出色的主观量化,有招商的王平、大成的苏秉毅等。纯量化的,有华夏孙蒙、国金马芳,国泰君安胡崇海。 今天介绍的胡崇海管理的国泰君安量化选股,其业绩可以与量化私募基金相媲美,而策略上又有别于大部分公募基金,具有私募的禀赋。 胡崇海,浙江大学数学系运筹控制专业博士,拥有13年投研经历,其中5年研究经历,8年投资经历。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访问学者。在阿尔法量化对冲策略、指数增强以及事件套利策略等方面有独到且较深入的研究,是国内首批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实战投资的量化投资经理。曾任职于方正证券研究所、国泰君安证券咨询部及研究所从事量化对冲模型的研发工作,于2014加入国泰君安资产管理权益与衍生品投资部从事量化投资工作,现任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负责团队量化投研工作。 胡崇海目前管理规模不大,一共31.77亿,分别是国君500指增、国君1000指增,国泰君安量化选股等5个量化产品。早在2011年,国泰君安资管发行了国内首支对冲基金。2013年公司开始布局基本面研究,2014年引入机器学习,2018年加入高频量价,2020年实现高频量价与基本面结合的投资策略。也就是说,量化团队拥有10年私募积淀。私募时,获得过金牛奖。 团队14年成立,团队一直很稳定。2021年开始做公募。私募上的一些特色的东西,会用到公募产品上。团队目前有11人,其中4名投资经理,4名专业投研人员,IT和交易人员3名,拥有博士学位2名,均为海内外名牌大学背景,平均从业年限10年。长期通过关注海外为主、国内为辅的卖方报告吸取成熟市场想法。 国君量化选股是胡崇海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开放式主动量化产品,22年8月发行,基准是中证全指。今年的业绩14.34%。2022年8月18日成立以来最大回撤9.94%。与偏股混合指数相比,超额收益23.83%。回撤控制的很好。若与私募基金同策略比,它的业绩可以排在前5%之内。 规模从之前的8780万,上升到8.09亿。上涨了821%。机构占比97%,基金公司自购1000万份。换手率高。行业和持股方面,截至二季报,前十大重仓股占比10.28%。个股1%左右,持股分散。全市场选股策略,目前是小盘成长风格。一季度的前三大持仓行业是传媒,计算机,电子,二季度减少了计算机,传媒,国防军工。增加了电力行业,钢铁。电力设备2.01%、计算机1.1%、钢铁1.09%、是前3大重仓行业。对比沪深300,其季度胜率100%。 除ST股,流动性靠后和市值靠后的次新股之外,上市满一年才能进入选股池,现在大概在2800只股票。根据流动性进行一定的约束,摒弃掉一些行业上的约束,风格上的约束,根据模型的打分来进行选股。风格上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得分也不会集中在某些行业,不会集中在某种风格股票上。也就是,基本上选出来股票在赛道在风格上的分布是比较分散。 该基金持股大概300只左右。在300、500、1000中都会选,而且1000之外也会选,所以整体来讲,量化选股的可容量比较大一些。 小结,该基金行业上分布比较均衡,风格也比较均衡,持股比较分散。 其投资的理念方法为:用稳健的模型,尽可能精确地捕捉股票市场模糊的确定性。 之前在资管的时候,以做绝对收益为主。所以,把严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 坚持“工匠精神”,即避免黑箱暴力挖掘因子等业内较普遍的方式,通过持续不断完善模型与扩充因子库、自研交易系统等方式“精雕细琢”,强化模型迭代能力。 量化投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有效因子、用模型合成信号、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通过概率来博取超额收益。因此“寻找有效因子”,是量化投资成功的关键。 国泰君安的因子库较丰富,储备了1500余个因子,并尽量保证其质量。很多管理人在挖掘因子的时候,都会用到各种数量模型。这种方式有个弊端,有可能挖掘到一个回测表现非常优秀的因子,但在逻辑上,因子与股价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这类因子在挖掘中可能存在多种巧合,如果将因子应用在产品中,就有可能出现因子失效的情况。而国泰君安的做法是先进行手动挖掘,在有投资逻辑支撑的基础之上,再进行因子挖掘,这种方式可以极大避免上述因子失效问题。 因子的优势劣汰,让模型来选择它在某些阶段用什么因子,国君的模型是相对比较灵活的,用多策略来叠加,每一次加因子,每一次做一个改进,是不需要伤筋动骨的去重新训练。 此外还有五大特色。 1,它量价因子占70%,换手率较高。高频与基本面相结合。这在公募中很少见。 公募一般基本面量化为主,且换手率低。简单来说,就是从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师情绪因子和机构持仓因子等低频数据,来判断股票未来的发展。但其缺点也较明显,数据更新慢,时效性较弱,横截面缺乏独立性。比如,净资产收益率,三个月可能才变一次。那么高频数据就比较好一点,就是它每一个数据在非常快的变化,使得每个横截面的相对的独立性比较高。也就是说。高频量化策略,数据更新快,能够解决基本面因子时效性问题,通过大量的实时高频交易数据进行交易,也能让组合的超额收益走得更加平稳。 高频数据是可以给机器学习提供大量的独立的样本点,随着这几年市场的扩容,它就训练的比较准确。国君是更偏盘中交易的一个团队,就是盘中充分吸收当日的交易数据来及时响应。现在每个时间点的模型都是不一样的,有些时间点偏早盘的可能基本面高一点,偏尾盘的可能量价高一点。 2,实时投资组合管理 团队运作的阿尔法量化策略通过自主研发的风险模型和组合优化模型得到日内实时的投资组合在多个不同时间段对持仓进行调仓。 3,盘中实时风控管理 自研的风险管理模型,是为了与高频的模型更加匹配。在风险控制上,与同行比是比较严格的,这也是之前是做绝对收益的团队为主有关,所以在风控上要求比较高。 4,自研的交易系统 该交易系统是经过私募赛道上多年历练的,在同行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支撑更高换手的策略。大多数公募量化,还是基于恒生的系统来做交易。 5,券商系优势 在数据的获取方面,从母公司可以得到很多一些另类数据,可以得到一些高频数据,得到公司在it上的一些支持,不管是服务器托管,一些云计算的资源,都是可以得到公司的支持。同时,它交易费率是比较低的,交易费率低才能支撑更高换手。 再聊聊业绩归因,其行业偏离度低,选股胜率高。注重阿尔法,超额收益的波动率有严格控制,其超额收益来自阿尔法的部分占比在90%左右。 最后总结一下: ①胡崇海团队是AI深度融合的精细化量化投资团队,以基本面+高频量价相结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双重驱动。 ②因子库储备较丰富,涵盖基本面、技术面、高频数据、另类数据等方向,并注重因子的差异化与另类化。通过因子之间的优胜劣汰和风格轮动来捕 捉市场的投资机会,提升了模型对不同市场风格的普适性。 ③采用全市场选股策略,注重阿尔法,组合的超额收益比较稳定。 ④量价因子占70%,有高频量化,盘中实时风控管理,自研交易系统,这些私募量化的禀赋,在公募量化中是比较稀缺的。

9分钟
99+
1年前

0691.【热点】为何市场底部总是谣言四起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为何市场底部总是谣言四起,来自研究员雷牛牛。 在投资的世界里,高潮与低谷总是交替出现,7月份大家笑的有多欢乐,8月份哭的就有多凄惨。街头巷尾,咖啡厅角落,大家都在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不解和担忧。账户的数字似乎在嘲笑我们昔日的自信,一块块破碎的梦,一滴滴滑落的泪,账户的数字在凋零,投资者的信心也在飘散。 市场走成这样,我觉得除了正常的回调以及宏观数据不给力之外,罪魁祸首应该就是鬼故事和小作文满天飞了。每次市场下行,粉丝总会拿着小作文,惶恐的提问:“听说漂亮国要全部撤离A股,是真的吗?一个叫刘宇轩的聊天记录你看了吗?好可怕,怎么办?” 初入市场的小白被这些骇人听闻的传言,吓破了胆,纷纷割肉离场,也产生了市场的二次踩踏。为什么大家这么容易相信小作文呢? 首先,当大多数人对未来失去信心时,他们更容易被这些无中生有的故事所摄,因为人们在迷茫中渴望寻找一个答案。投资市场总是反映了人类的集体心理。当市场走势不明朗,人们天生对未知感到害怕,这种恐惧情绪很容易被放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更容易相信负面消息,因为它们与其内在的担忧相吻合。另外,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谣言往往传播得比真相更快。这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更喜欢传播和讨论戏剧化、刺激性的内容。鬼故事或者负面的谣言往往更具有传播性。最后,当大家都在讨论同一个议题或相信某一种说法时,个人很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开始质疑自己的判断,从而陷入恐慌的情绪中。人们害怕错过群体的“智慧”,于是开始盲目跟风。人类对于损失的感受远远超过了收益。当有谣言指出可能的风险和损失时,人们更容易对此产生反应,因为大家天然地想要避免损失。 这些鬼故事实际上是对人性的一大考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投资只是关于资金和策略,但真正的投资难题在于如何对抗我们的人性,如何面对贪婪、恐惧和不确定性。人的天性总是期待稳定与舒适,而市场的变动常让人身处不安之中。每个投资者,无论新手还是资深玩家,都必须面对并战胜自己的内心恐惧和行为动摇。 鬼故事引发的暴跌,不仅是策略与智慧的考验,更是人性与自我对话的征程。真正的投资,不仅仅关乎财富的积累,更在于心智的成熟与自我认知的深化。只有那些在风雨中不断反思、调整,并坚守原则的人,才能真正领悟投资的真谛,看透市场背后的人性游戏。当下一次鬼故事再次充斥市场时,希望每位投资者都能以更加成熟和冷静的态度,坚守自己的投资哲学,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

3分钟
99+
1年前

0690.【热点】医药反腐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医药反腐,来自韭菜投资学。 最近医药卫生板块跌得比较多,背景是行业反腐。 大家担心的影响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部分采购和正常商务活动可能受影响延后,导致业绩暂时低于预期;二是销售格局改变,一些靠“利益”的药品可能会被淘汰出局。 实际上这不是医药行业第一次大规模反腐。2013年7月,有个著名的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这家外资制药巨头通过数百名中间人向医疗官员和医生行贿,要求他们给病人开该公司的药品。调查时公司高管交代说,行贿的“运营成本”占到药价的20%-30%,客观上推高了药价。后来葛兰素史克被开了30亿元的天价罚单,中国公司几个涉案高管被抓,英国总公司也正式致歉。随后国内医疗系统就开始了一场大规模反腐,当时卫健委还叫卫计委,颁布了“九不准”,重点就是禁止系统内人员的收入和药品、检查费用挂钩。 对药企的影响和这次也差不多,一些采购、推广、会议活动延期,不少企业2013年三季度的业绩都低于预期。 但从股价表现看,全指医药指数在2013年7月反腐之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虽然在2013年四季度跑输中证全指,但很快又追回来了,到2014年7月为止的一年内,医药指数和中证全指表现相当。 不过也不能完全拿上一次来类比,我觉得本次反腐市场之所以反应更大,更深层次的担心是医药行业的“消费降级“,即由于医保支付压力和居民自身消费压力,消费端的购买力在下降,同时又要维持基本的社会医疗责任,那么只能选择压降中间费用。 蛋糕如果变小,链条上所有人能切到的都会变小,不仅仅是反腐压降销售费用率,药企的利润率也会下降。 这个逻辑可以类比2013年的禁酒令,当时高端白酒比较依赖对公销售,禁酒令的推出也就打击了高端白酒的消费,中证白酒指数在整个2013年都明显跑输中证全指,到2014年差距才停止拉大。今年以来,全指医药和中证医疗的走势也类似,都明显跑输中证全指。 什么时候能触底,我也不知道。从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这些指标来看,全指医药和中证医疗都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但是历史低位依然可能更低,特别是当大家觉得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可能下滑的时候,那就会认为有理由给更低的估值。 不过低价格也可能给出好机会,你们看白酒,当时也是大家弃之如敝履,估值给的很低,过了几年消费又做起来了,就实现了非常好的回报。 医药也是一样,只要估值够低、价格够便宜,买入当然是有机会的,院内市场的消费受限制,或许未来药企可以在民营、私立、药店拓展新的院外市场呢? 有人说如果医药未来业绩一直不能反转,怎么办呢?这里面当然有不可控的风险,但风险可以通过仓位来控制。反正我是这样,一个机会看着再好,只要它是单一行业或者单一股票这种,都会控制仓位上限,因为都有看错的可能。看着便宜的东西,可以拿出一小部分仓位来参与,心态就很容易能更稳定,慢慢买,跌多了还可以再加。 有人嫌弃仓位太低,好机会赚不上大钱,问怎么办?我觉得做投资就不要有干一票赚一笔大钱这种想法,只要这么想,不管你好运几次,终归的结局只会是输一把大的。正道是不断通过概率上的优势,重复做很多次小仓位尝试来积累获利,任何几次的失败都不应该让自己伤筋动骨才行。

4分钟
99+
1年前

0689.【热点】失落到重生,QDII悄然走热背后的思考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从失落到重生,QDII悄然走热背后的思考,来自二鸟说。 这几年美国、欧洲、日本、印度、越南等海外股市走势强劲,投资这些地区的QDII基金收益亮眼。尤其是去年至今A股整体表现不佳,强弱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这类产品。 境内投资者借助QDII基金,可以在不兑换外币、不开设境外账户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海外股市。资金门槛低,百元甚至十元起购,满足配置海外资产、分散投资的需求,有助于回避单一市场风险。 不过,我们回顾QDII基金的发展历史后发现,这类产品早在2007年就已经发行,但直到2018年都发展缓慢。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投资这类基金又将面临哪些风险?希望大家在投资QDII基金之前了解一下以下四个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一、满载期待,出师不利 2007年A股正值牛市尾声,投资者热情高涨,国内首批4只QDII基金也承载着国人海外掘金的梦想扬帆启航,首募规模接近1200亿元。但天意弄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骤然爆发,QDII基金深受全球股市剧烈震荡的影响,净值遭遇重挫。并且在随后的11年中发展较为缓慢,2007年至2018年,QDII基金总规模始终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宽幅震荡。 出师不利,说明QDII基金面临的各种风险不容小觑。客观上,全球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风险,无法避免。主观上,海外市场和A股市场在制度设计、交易规则、上市企业投资逻辑等方面差异巨大,当时境内公募基金刚刚经历过10年左右的发展,缺乏国际投资人才储备和海外投资经验积累,在牛市中过度乐观,对潜在的风险估计不足。 二、百花齐放,涅槃重生 QDII基金起步虽然有些磕磕绊绊,但作为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的重要途径,始终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国内公募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提高QDII基金投资管理能力。比如设立境外子公司、专设海外投资团队、积极和海外投资机构合作等,补短板、练内功。现在终于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时刻。 2018年以来,随着公募基金公司QDII管理能力的提升,QDII额度常态化、规则化发放,海外市场持续走强,QDII基金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管理资产规模已达3598亿元。投资领域和资产类别不断丰富,涉及美国、欧洲、日本、印度、越南等多个国家,从股票市场拓展到黄金、债券、商品等多种资产类别,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基金产品,满足更加细分的需求。 这繁荣的背后,有诸多积极因素的刺激。比如这几年海外市场持续走强;人民币国际化正成为时代主题;投资者资产配置意识逐渐提高,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越来越大;基金公司也将海外业务作为实现自身发展的新天地。 三、一基在手,投遍全球 在具体选择QDII产品时,大家可以从产品类型、投资方向、过往业绩、产品规模、所属基金公司等方面入手。 从产品类型来看,目前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以指数基金为主,主动权益基金为辅。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指数基金需要投入的研究资源较少,管理难度相对较低,追求的是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而主动权益基金虽有望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超额收益,但需要投入较多的研究资源,海外市场也很难驾驭。 从投资方向来看,美股、欧洲、日股,属于发达经济体的股市,产品数量相对多一些,有主动管理型也有被动指数型。越南、印度作为新兴市场,产品数量比较稀缺,并且以被动指数型为主。 从规模来看,百亿规模的基金非常稀少,大多数规模都在30亿元以下。从产品所属基金公司来看,大部分都出自实力雄厚的头部公司或具有外资股东背景的公司。从业绩来看,我们选出的几只代表性基金成立以来、近3年收益率均为正,并且从中长期来看,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 四、客观冷静,善用QDII 目前海外很多股市依然保持较强的走势,QDII基金的热度也越来越高,希望大家在捕捉海外投资机会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做好风险控制。 首先,QDII基金的主要作用是跨市场的资产配置,海外市场和A股市场相关性较低,可以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前提下降低组合的波动。大家不能单纯因为热门就脱离自身的资产情况盲目跟风。 其次,在投资QDII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风险: 1、汇率风险。由于QDII以人民币申赎基金、以外币购买资产,当人民币升值时,基金持有的外币资产兑换成人民币时可能会遭受汇率损失。 2、市场风险。比如美股较为成熟、制度较为健全,但多空机制、无涨跌幅限制等制度设计和A股差异较大。而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则具有规模较小、制度不健全、波动性较高等特点,这些潜在的风险不能轻视。 最后,具体选择QDII基金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实力雄厚、海外投资能力较高的基金公司;要选择过往业绩比较稳定,规模较大的基金。当选择被动指数型基金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进行择时操作以及依据什么因素进行择时操作,以便在资产估值高低变化过程中调整配置比例。 鉴古知今,通过回顾QDII基金的发展历史,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进行海外投资的复杂性和风险,在热情高涨的时候保持一份冷静,安全出海,一帆风顺。

6分钟
99+
1年前

0688.【热点】最近一年年化收益率高达12%,这只小而美基金值得关注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最近一年年化收益率高达12%,这只小而美基金值得关注,来自怡心寻财。 今年的行情,整体来说以震荡为主,眼看着大盘要到3300点了,过不了一会儿又开始掉头向下,来到了3100点。整体就是在3100点到3300点来回震荡。 尽管如此根据数据测算,2022年以来,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滚动持有4个月相对偏股基金指数的胜率情况。发现成立时间够长且100%胜率的主要有三只,国量化多因子、智胜先锋、智胜价值成长。 在这其中,华夏家族的基金便拥有两只杰出之作,智胜先锋与智胜价值。今天,我们将聚焦于智胜先锋这只基金,探讨其卓越的投资机会。 智胜先锋是一只业绩遥遥领先于同类基金的优质基金,最近1年、最近6个月、最近3个月同类排名都为优秀。最近一年收益高达12.79%,同类型C类基金收益率也高达12.35%。最近一年来对于股票基金能够达到年化收益率10%的基金都是寥寥无几。 这只基金的业绩却不同凡响,为什么会这么优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Ai量化选股策略。 这只基金属于量化策略基金,但与传统的量化基金有所不同。它采用的是Ai深度学习选股策略。在选股方面主要采用量化模型选股、基本面选股等多种策略构建投资组合,同时还运用了数量化方法优化组合交易并购控制组合风险,实现超额收益。也就是说:通过精选个股,追求更加稳定、持续超越标的指数表现,这样整体让业绩更加亮眼。这才让这只基金在震荡行情下也有了超凡脱俗的表现。 第二,对标中证500指数。 今年以来中证500指数相较于沪深300来说表现较为稳健。华夏中证500指数智选这只基金年化收益率为5.95%。智胜先锋的业绩基准主要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高达95%。中证500又是小盘股的代表,主要代表股票有电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一些成长性非常高的行业龙头。 这只基金重仓股还纳入了一些银行股,比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今年以来交通银行业绩比较亮眼,最近一年涨幅高达37%,而且还是高股息率投资产品,光股息率都高达5%以上。 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盘股的估值处于低位,上涨空间较大,整体收益率更高。 而且从灵活的角度来看,智能先锋股票的投资范围更加灵活,毕竟这只基金并不是指数基金,而是主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理经理可以灵活选股,并不会受到单一成分股的限制,这样可以力争收益更好更高。另外这只基金还参与了科创板、创业板新股的申购,这样一来便可以获取一部分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让本身的收益更加好! 第三,拥有优秀的基金经理。 孙蒙孙经理是这只基金背后的翘楚,他北京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加州大学洛杉矶电子硕士,双重学位,拥有8年证券从业经验,3年基金经验,专注量化投资,并且还是新生代黑马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基金,从业年均回报高达17.15%。他主要擅长的就是通过创新型Ai算法刻画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并且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另外他管理的华夏智胜价值最近3年涨幅高达40.98%,业绩同样也是非常优秀的。 这只基金目前是双基金经理管理,除了孙蒙经理还有孙然晔,拥有丰富的海外量化研究背景,通过精细化因子开发,结合前沿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量化投资。任职年化回报同样高达10%以上。 我认为这只基金同样适合投资。那么具体怎么投呢?如果想长期持有,我认为定投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 毕竟优秀基金并不多,想要在这种震荡行情中赚到钱,那么长期定投必然可以收获颇丰。

4分钟
99+
1年前

0687.【闲谈】基金选择要诀,自我的几点记录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基金选择要诀,自我的几点记录,来自落雨听风的傍晚。 首先,“既好、又好”是总前提,外加能力圈覆盖行业的中长期上涨概率这一条进行验证。 比如,中长期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必然是科技类、新兴产业上涨概率大于大盘蓝筹,极少数周期类和消费类上涨概率大于传统制造业,但是基金经理必须善于轮动,禁止呆守,因为这里是波动概率也很大、也是均值回归很快的领域,必须重视的是,这些选手的行业或者选股能力圈的若干领域不能相关。 举例,安信基金旗下基金经理大多是是风格稳定、规范运作的,很不错,因而便于识别。其中成名已久的聂世林,能力圈清晰覆盖在几个行业上,选股落实在行业大盘龙头上,偏成长,这个确认的能力圈在近两年的结构性市场明显弱势,但是又不会跨出、也不该跨出这个能力圈,这个就是吃到了前几年白马龙头牛市与能力圈共振的蛋糕,然而市场一变,能力圈不能覆盖,轮动就谈不上了,长期来讲大盘蓝筹龙头的上涨概率也会明显弱于中盘价值抑或成长股,能力覆盖圈层胜率低,轮动这个应对结构化市场长期趋势的重要法宝会沦为空谈,这个相对于华商周海栋就逊色了。实际上近两年考验辨识、轮动能力的时间段,业绩差距就显现了。 但是,极少数如姜诚、丘栋荣善于低估值价值逻辑的选手,而且不是呆守大盘低估值陷阱的,因为能力可贵确实,所以是市场极少数,胜率上也会过得去,简单说就是年把时间总会轮到这种策略,这个概率也可以,所以也纳入持仓视野。 其二,必须分仓、分仓、分仓。 犹如海波,市场随机性是总前提,推演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和业绩必然相应蕴含一定偶然性和随机性,绝不能迷信。迷信个人,悲哀,证实偏见、事后偏见、幸存者偏差等等,温故而知新。怎么办,分仓,再好也只能部分。 另外,只要发现基金经理押宝某些赛道,集中持股,原则上规避。 其三,路遥知马力,着眼未来,这个基金长持行不行。 假设现在清仓后,重新买入,还愿意买入持有现在的几只基金吗,这是终极之问。我没有基金投顾或者fof的基本只买入c类份额,准备进进出出的本事,我的选择策略目前只选择出了4个选手,宽泛一点不超过6个。舍弃了他们,当下我就不知再去买进谁。只要他们不出现问题,那就持有。路遥知马力,是买进之前的考察策略,也是买进之后的持有策略。 应对基金经理均值回归的铁律,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新陈代谢是个过程,慢慢看、慢慢代谢持仓,不着急,缓则圆。急急匆匆代谢的,难道不知市场、行业、企业运行均有周期,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与之匹配共振也需要运气和时间吗,慢一点下判断。 其四,判断前,必须多运用逆向思维,多等待时间的验证。首要的逆向思维就是,我选择基金能力很弱。历史上选对的时候正好是前几年白马牛市,运气好赚了点钱,近两年震荡市浮盈擦去不少,主要是眼光不够,幸亏在重仓的基金上业绩较好弥补了一些业绩,其他持仓乏善可成,也就是投硬币的胜率,去年斧正了持仓,今年再次慢慢修正,策略上还有待时间验证,信心是有的,但是自己说了不算。这个能力弱势不羞耻,因为发现很多大V、投顾、fof的水平也是那什么,我跑赢偏股混合基金指数目前还行。 最后谈谈降低预期的话,降到多少才合适。选个中肯点的起止点,16年出到22年底,一轮结构性牛市外加一大一小两次熊市,对冲后,偏股基金平均收益年化也就6到7个点。之所以还在市场里,就是由于长期投资维度,等待最好的那些很有集中度、又不知在哪些时段、却又极为短暂爆发的上涨浪,相信一定会有,学术语言叫造成长线投资“股权溢价”的闪电。 中国a股市场企业平均资本回报率,国际公认的,只有美国市场的一半,但是散户为主的市场相对机构还有超额收益,这个基本面10年之内不会变,两者对冲,a股市场长期收益预期下降但也别太悲观。 结构性市场今后是常态了,这是大背景。轮动能力强的、行业或者企业选择胜率高的基金经理定然是稀缺资源。

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