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goo-Conversation

Album
主播:
盖世汽车
出版方:
Xuli_YWbv
订阅数:
659
集数:
79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C talk高端访谈
Gasgoo-Conversation的创作者...
Gasgoo-Conversation的节目...

C Talk | 时代智能杨汉兵:汽车行业“重复造轮”浪费巨大,滑板底盘将重塑产业价值

Gasgoo-Conversation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底盘技术正推动行业重新审视产业价值和研发逻辑。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智能”),作为宁德时代旗下专注于智能滑板底盘研发的子公司,其以电池为核心的磐石滑板底盘(简称“磐石底盘”),不仅推动着技术层面的集成创新,更在重塑汽车产业的研发体系和商业逻辑。 [C Talk | 时代智能杨汉兵:汽车行业“重复造轮”浪费巨大,滑板底盘将重塑产业价值] 图为: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董事总经理杨汉兵与周晓莺 汽车产业百年发展历程中,“重复造轮”的资源浪费现象长期存在。 时代智能董事总经理杨汉兵指出,以往主机厂各自投入海量资源开发差异化极小的平台与零部件,“每个主机厂都有5千到1万甚至2万研发人员,每年花费几十亿到几百亿资金,开发周期长达24到48个月”。他表示。 这种模式在电动化时代更显低效——产品同质化加剧与研发成本高砌形成尖锐矛盾。 正如手机行业从分散开发走向代工模式,汽车产业也亟待通过集约化创新突破困局。 时代智能一体化智能底盘正是针对这一痛点的解决方案。其核心设计理念是实现上下车体软硬件的彻底解耦和平行开发,大幅缩短从产品定义、研发到测试、验证的整车量产周期,同时通过可拓展的软硬件架构和标准化接口设计,一套底盘架构可适配多个车型的需求,以“共享底盘”的商业模式提升行业效率、大幅降低整车初始研发成本,也为自由的车身空间和应用场景定义,创造了更多可能。 这种“技术集成+模式创新”的双轮驱动,直指汽车产业“高投入、低效率”的沉疴。 在杨汉兵看来,安全是造车的底线。在汽车全产业链追求更高效率的同时,底盘安全尤其备受重视。据悉,当前碰撞测试大部分工况为正碰56公里/小时,大部分柱碰在30-50公里/小时之间,国际车企柱碰标准最高为50公里/小时。 对比来看,时代智能正碰和柱碰都以120公里/小时为标准,实现整车不燃烧、不爆炸。“这是油车都做不到的高标准,应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杨汉兵说道。 在安全的基础上,时代智能硬件模块化设计支持客户按需定制,软件标准化接口可快速适配各类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实现“即插即用”的开发效率。 根据杨汉兵的观察,一体化智能底盘(滑板底盘)+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但这个趋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主义。宁德时代恰恰坚持长期主义。”杨汉兵说道。 当下,一体化智能底盘的出现让行业开始重新思考整车研发逻辑和智能化时代产品定义的核心价值。 [C Talk | 时代智能杨汉兵:汽车行业“重复造轮”浪费巨大,滑板底盘将重塑产业价值] 图为:宁德时代磐石滑板底盘 上下车体解耦示意图;图源:时代智能 主机厂“全链条自研”的垂直模型,或将逐步向“底盘标准化+上车身差异化”的协同模式转变。杨汉兵将其类比为“搭积木”:底盘作为标准化基础模块,承载三电、底盘控制等核心功能;主机厂则聚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算法与造型设计等用户可见的体验层。 这种分工带来显著效率提升:时代智能磐石底盘平台可助力主机厂将研发周期压缩至12-18个月,开发成本降至自主研发的1/4-1/5,BOM成本节省5%以上。 以场景化车型为例,主机厂若自主开发小众车型需投入数十亿元,而基于时代智能平台只需进行微小改动,即可快速适配,这对销量千辆级的特殊车型尤为关键。 针对“一体化智能底盘是否牺牲多样性”的争议,杨汉兵指出,工业产品的核心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终端用户关注的续航、安全等痛点,恰恰通过底盘标准化可以得到更好解决——标准化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使主机厂能将资源聚焦于用户体验创新。 事实上,时代智能的平台并非“一刀切”,而是通过“标准化+定制化”平衡共性与个性:基础架构标准化和零部件模块化确保成本与效率,接口开放性支持主机厂在上层进行差异化开发。 截至目前,时代智能已与阿维塔、北汽、江淮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海外项目也在推进中。 [C Talk | 时代智能杨汉兵:汽车行业“重复造轮”浪费巨大,滑板底盘将重塑产业价值] 图为:宁德时代磐石滑板底盘-M;图源:时代智能 面向海外市场,时代智能瞄准“小国造车”需求——许多国家缺乏汽车产业全链条能力,但拥有民族品牌诉求。一体化智能底盘可与中国产业链协同出海,实现“技术输出+本地化生产”的海内外双赢。 时代智能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产业哲学:汽车产业的未来竞争,不仅是单一技术的比拼,更是整个价值网络效率的较量。以安全为基石、以集成创效率、以开放构生态,时代智能正在将“场景定义汽车”的理念从概念变为现实。 正如杨汉兵所言,品牌建设需要时间沉淀,但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汽车产业从“机械定义”向“智能定义”的转型中,时代智能正以底盘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的效率革命——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产业体系与商业文明的进化。当更多主机厂从“重复造轮”转向“共享底盘”,汽车产业的集约化未来或许才刚刚开始。

41分钟
22
1个月前

C Talk | 210+款中国车搭载,高通志在赋能汽车智能进入“普惠”时代

Gasgoo-Conversation

置身于2025年盛夏的苏州,高通汽车技术与合作峰会现场俨然成为智能汽车创新的风暴眼。“全球超过3.5亿辆汽车搭载高通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自2023年起已有超过210款中国品牌智能车型基于该平台诞生。”峰会现场,一组数据引业内广泛瞩目。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高通通过Snapdragon Ride平台、骁龙座舱平台、骁龙汽车智联平台等核心技术的系统性赋能。其核心价值在于为整车智能化建立了可扩展、高能效的技术路径——从顶级旗舰到主流车型,车企都能在骁龙平台上获得与定位匹配的性能方案。 正如此次峰会上最新官宣的零跑D系列首款车型选择双骁龙平台至尊版实现高算力单芯片舱驾融合,车联天下基于骁龙8775打造下一代舱驾融合域控制器,技术不再仅为金字塔尖服务,而是逐层渗透产业全域。 技术平权的深层推动力,远不止于硬件本身,其根本在于通过构建可扩展、高能效的智能汽车技术底座,实现对高性能智能体验成本结构的重构。 具体来看,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几乎涵盖汽车全域的技术方案,从面向驾驶辅助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一整套Snapdragon Ride系列解决方案,到骁龙座舱平台、骁龙汽车智联平台和骁龙车对云服务,这种开放式、可扩展架构让车企能够根据需求灵活配置性能,让硬件资源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单芯片舱驾融合的Flex架构更是核心所在。它如同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智能神经中枢”,通过骁龙Ride Flex SoC等平台将原本分散的座舱、ADAS域合为一体,以高度集成的方式显著削减硬件冗余成本,并实现信息流的跨域高速协同。 凭借从入门级到超算级的可扩展性能,使Snapdragon Ride Flex SoC成为构建中央计算架构与软件定义汽车的理想基座。目前,北汽、奇瑞、车联天下、德赛西威等12家头部厂商已采用该芯片打造量产或计划量产的车型。 [C Talk | 210+款中国车搭载,高通志在赋能汽车智能进入“普惠”时代] 图片来源:高通 作为骁龙数字底盘产品组合中的关键平台,Snapdragon Ride平台长达数年的全球验证体系及海量场景数据积累,则大幅降低了车企自研与测试的高昂隐性成本,使复杂功能落地更为经济高效。目前全球已有超20家车企采用该平台研发新一代车型,中国市场更汇聚了奇瑞、一汽红旗、现代汽车、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等30余个中国汽车品牌和一级供应商标杆项目均在此技术土壤中生根。 基于此,通过模块化架构优化成本、以舱驾融合重塑体验、借生态协同加速落地,高通汽车的产业化路径越发清晰。正如高通技术公司汽车、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 Nakul Duggal在峰会现场,接受盖世汽车最新一期开展的C Talk高端系列访谈时所说,“ADAS将像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一样成为每辆车的标配。”这一畅想,正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兑现。 更值得玩味的是,“平权”的内涵正悄然溢出中国市场边界,折射出双向赋能的全新趋势——中国汽车相关企业通过高通数字底盘方案快速实现智能体验迭代,同时将本土创新经验反向导入全球市场。“中国速度”叠加“全球广度”,正在重塑智能汽车的创新版图。 此外,Nakul Duggal以及高通合作伙伴代表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车联天下创始人、CEO杨泓泽还就骁龙数字底盘产品的技术创新优势、舱驾融合推进、生态系统合作,成本控制与价值优化等多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11分钟
25
1个月前

C Talk | Vector:立志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生态系统头号供应商

Gasgoo-Conversation

当我们审视当下汽车产业的技术图景时,几股变革力量正交织共生: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道路,电气化浪潮在中国市场尤为澎湃,车辆互联化让钢铁躯壳拥有了神经网络,而个性化需求则促使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型为移动生活空间。 在这场汽车工业前所未有的变革中,一家源自德国汽车工业中心斯图加特的科技企业——Vector公司,正以35年的技术积淀在这场智能革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Vector的核心业务聚焦于汽车嵌入式软件平台开发解决方案,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用于开发的工具和产品上;另一方面,我们提供软件平台以实现如今所说的软件定义汽车。”在被问及Vector在当前汽车行业变革下的核心价值时,Vector首席执行官Matthias Traub博士如是说。 [C Talk | Vector:立志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生态系统头号供应商] 图为Vector首席执行官Matthias Traub博士与盖世汽车CEO兼资讯总编周晓莺 在Matthias Traub博士看来,软件定义汽车正是上述新四化趋势的终极整合。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域控及中央计算演进,模块化、可扩展的软件平台成为刚需。Vector的角色正是通过工具链和软件堆栈,提供从嵌入式系统到高性能计算(HPC)的完整软件平台及开发工具,助力OEM和供应商构建稳定、模块化且可扩展的软件系统架构。 与此同时,汽车电子测试方法也正经历基本性改变。从硬件在环测试(HIL)到软件在环测试(SIL),从过去数月迭代缩短至“夜间构建”,软件开发效率、验证过程和新版本交付时间均有显著提升。Matthias Traub博士指出,这不仅是全球软件定义汽车开发的主流趋势,更是实现持续在线升级和优质客户体验的关键保障。 中国作为汽车新四化领域的领军者,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也是走在前列。如今,“中国速度”不仅是一种市场现象,更成为一种创新方法论。面对这一充满活力的市场,Vector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本土智慧——一方面与本土芯片商深度合作,提供预集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灵活扮演“工具供应商”和“技术合作伙伴”的角色,适配不同客户的灵活需求。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不仅提升了客户竞争力,也帮助Vector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面对中国汽车OEM的全球化扩张挑战,Matthias Traub博士指出,Vector依托全球化布局和丰富的跨区域本土化经验,能够为中国厂商提供涵盖技术、合规、安全等多维度的支持,帮助它们快速适应不同市场的复杂要求,进一步加速出海进程。“我认为这是除技术专长之外,我们能提供的另外一项重要优势。”Matthias Traub博士说道。 展望未来,Vector立志成为软件定义汽车生态系统的头号供应商。这不仅是其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表达,也是对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实力,更需要对不同市场、不同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正如Matthias Traub博士所言:“客户的雄心不断推动我们重新思考战略。”这种开放与创新的双重基因,或许正是Vector持续引领行业的关键密码。

23分钟
9
2个月前

C Talk | 安通林:植根中国创新沃土,驱动全球汽车内饰变革

Gasgoo-Conversation

“中国市场强劲且兼具质量的增长势能,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具有不可复制性。”2025上海车展期间,安通林首席执行官Cristina Blanco女士(以下简称Cristina女士)在接受盖世汽车专访时如是评价中国汽车市场的独特价值。这家拥有75年深厚积淀的欧洲家族企业,正以其完整的产品组合与前瞻的创新布局,深度融入中国这一全球创新前沿,并成功实现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升级。 [C Talk | 安通林:植根中国创新沃土,驱动全球汽车内饰变革] 安通林首席执行官Cristina Blanco与盖世汽车CEO兼资讯总编周晓莺;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作为汽车内饰领域的领军企业,安通林已构筑起了覆盖全球的业务网络。其产品矩阵不仅涵盖顶棚系统、车门板等传统内饰部件,更延伸至智能座舱系统、照明电子系统及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等创新领域。迄今为止,该公司已在23个国家设立了超过111 家生产工厂及即时生产中心,并配套25个技术办公室,建立了高效的研发与制造体系。 [C Talk | 安通林:植根中国创新沃土,驱动全球汽车内饰变革] 2025上海车展安通林展台;图片来源:安通林 在2025上海车展上,安通林重点展示了与未来出行相关的创新技术与产品。据 Cristina女士介绍,其展台核心亮点首推与VIA optronics联合开发的下一代智能座舱系统“SUNRISE”。通过屏幕与灯光的无缝结合呈现(Phygital)现实与数字化交融的体验,SUNRISE为安通林的一体式仪表板屏光互动智能人机交互解决方案战略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此外,OnBoardUX 智能车门系统通过安通林自主研发的算法,将车门饰板与智能玻璃技术和E-Ink电子墨水技术深度整合,使饰板表面具备多样化信息显示与功能交互能力,全面提升车内的功能性、科技感和安全性。 作为顶棚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安通林此次更将多种前沿技术融入传统内饰场景,旨在为现场观众呈现内饰技术创新的更多可能性。 支撑这些前沿成果展示的,正是安通林深植于企业基因的创新驱动内核。Cristina女士强调,公司过去75年的稳健发展,“正是源于我们将创新融入基因”。目前,安通林在全球主要业务区域都布局了本地化研发机构,并与多领域技术供应商深度合作,以开放协同的方式将前沿技术融入产品体系。 Cristina女士还指出,公司尤其关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动态,这些技术不仅能直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更通过数据驱动优化研发流程与生产效率。她总结道:“这种‘本地化研发 + 生态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是我们维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除了积极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安通林更通过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为技术驱动价值链的构建提供坚实保障。Cristina女士透露道,公司在战略部门增设了数字化、人工智能相关职位,旨在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全业务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过去公司的商业价值与运营价值分别由商务和运营团队主导,如今借助技术驱动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链等领域的价值升级,从而为客户创造增量价值。 在中国市场,安通林这一以技术驱动价值升级的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与验证。自 2003 年进入中国以来,企业通过持续的本土化投入深耕该市场,目前年度营收已突破5亿欧元。其在华业务网络覆盖27个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与即时生产中心,近 4000 人的本土团队不仅保障了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更推动着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 安通林能在华能实现如此卓越的业务规模,与其对中国市场价值的深刻认知密不可分。在Cristina女士看来,中国市场不仅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还具备其他区域市场难以比肩的创新速度和技术落地能力。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安通林已完成在华战略的迭代升级。Cristina女士回顾道,公司早期推行的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曾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对中国市场参与度的持续深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中国市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庞大的消费规模上,其独特的创新生态所蕴含的活力,能为全球市场创造更多价值。基于这一认知突破,安通林已将在华战略升级为 “在中国,为全球”。 在该战略框架下,安通林正将其在中国市场锤炼的核心能力转化为赋能中国车企出海的关键优势。Cristina女士指出,公司深度扎根中国建立的本土化研发能力,使其能精准理解中国主机厂的独特需求;同时,其丰富的全球运营经验则能为中国车企提供国际市场拓展的关键路径指导与落地支持。 此外,Cristina女士还就全球区域市场差异化洞察、安通林在华研发实践、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更多详细内容请见音频采访实录

21分钟
13
2个月前
Gasgoo-Conversation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