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热爱表达的预备心理咨询师,助人助己是终生课题。

Album
主播:
日更播客的可颂
出版方:
一只大可颂
订阅数:
4,201
集数:
127
最近更新:
2天前
播客简介...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拥有的就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会裹挟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所以,创造。” 【心灵漫游记Mind Wandering】是一档由96年可颂主持的单口播客。 我认为在成长过程中,认知、行动、热爱,三者缺一不可。 立志更到1000期,一周3-5更,每期10-20分钟。 脱稿不剪辑,真诚表达、记录和分享本身就是我在玩的游戏。 祝我玩得开心,也祝你收听愉快~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创作者...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节目...

Vol 127 高能量民间偏方|感恩让人变快乐,聪明人更会感恩!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Hi 4168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你们的主播&咨询师可颂。 可颂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330+小时。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 👇本期摘要: 为什么我们明知感恩有益,却总是难以坚持?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更擅长感恩?感恩练习真的能改变大脑吗?本期从进化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动力学角度,解析感恩背后的科学机制,并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感恩练习方法,帮你真正让感恩成为习惯,提升能量和幸福感。 🧠 核心理论框架 1. 进化视角:生存优先于感恩 * 杏仁核作为威胁探测系统的原始优势 * 负面偏差(Negative Bias)的适应性意义 2. 神经科学机制: * 感恩激活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 * 皮质醇-多巴胺的拮抗作用 * 长期练习对默认模式网络(DMN)的重塑 3. 心理动力学概念: * 「嫉羡」(Envy)作为感恩的防御机制 * 内在客体关系模式对感恩吸收的影响 🎧 时间戳 & 走心时刻 00:45 为什么我要聊感恩?因为我也坚持不下来啊! * 做过感恩练习的举手——是不是总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里循环? 02:24 我有的五大困惑: * 🤔有些人天生就会感恩?我咋不行? * 😭为什么我总是“忘记”感恩? * 😄感恩真能让人变开心?科学依据在哪? * ❓大事感恩 vs 小事感恩,效果真一样吗? * 🧠到底怎么练才能不痛苦更有效呢? 06:31 颠覆认知的角度:感恩根本不是人类本能! * 大脑天生偏爱危险信号(杏仁核:我的眼里只有威胁!) * 祖先靠“警惕”活下来,不是靠“感恩” ——所以做不到?正常! 10:12 为什么我们总坚持不下来? * 真相:不是懒,是潜意识在抗拒! * “嫉羡”心理在作祟:见不得别人好?其实是你觉得自己“不配”(心理动力学视角) * 小时候好东西总分不到你?这种“匮乏感”会偷偷阻碍感恩 15:10 我居然嫉妒我3岁的女儿?👧👩 * 发现我嫉妒老公更爱女儿…(是的咨询师也有这种时刻) * 但这背后是安全感不足 → 难以接纳“爱和好东西” 18:31 感恩为什么有用?(脑神经科学视角) * 身体先骗过大脑:假装感恩 → 身体放松 → 大脑以为“真的很安全”! * 多巴胺+血清素UP,压力激素DOWN → 焦虑自然变少 23:14 我的接地气实践: * 朋友圈置顶美好瞬间(主要是给自己看!) * 早上刷牙时对着镜子夸自己一句(跟米歇尔·奥巴马学的) * 对手机、床、茶杯默念“谢谢”(听起来很蠢但有用...) 25:46 如何感恩糟糕事? * 不逼自己说“一切都很棒”!(那叫自欺欺人) * 而是:在黑暗房间里找蜡烛——承认黑暗,但照亮一角就好 28:24 为什么感恩后没感觉? * 早年经历让你“吸收不了好意”(像肠胃不好的人吃补品) * 感恩是长期修复,不是止痛药💊 30:34 对抗感恩“滞后感”的方法: * 小剂量+高频练习:早/中/晚各感恩1件小事 * 手放在肚子上说谢谢(身体温度能增强安全感!) 33:09 大事 vs 小事感恩: * 大事=强心针(稀缺但强烈) * 小事=日常维生素(每天积累,重塑“我值得好东西”的信念) 34:44 实操指南:从入门到进阶 * 入门:写感恩日记/默念谢谢/写不寄出的感谢信 * 进阶:用CBT三步骤改写坏事(事实+消极想法+感恩角度) * 日常练习:大小事结合——像吃药+食补一样搭配! 📌 可颂推荐练习 * 每天早中晚各感恩一件小事(哪怕只是“谢谢这顿饭”) * 写下感谢信(不一定要寄出) * 遇到困扰时,用CBT三步骤书写:事实 + 消极解释 + 感恩角度 * 对身边物品默念谢谢,结合微笑与身体感知 📩 联系可颂 1、预约个人心理咨询请加:mindwandering2024(备注“心理咨询”) 2、加入听友群/链接可颂:备注“听友”(两者二选一) 3、节目由可颂独立创作,未经剪辑,如实呈现思考过程,因此音质有限且可能有口癖存在,还请理解~

39分钟
99+
2天前

Vol 126 总是对别人失望、自我攻击?降低“投射”,减少内耗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Hi 4088位朋友你们好呀~ 可颂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330+小时。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服务介绍海报请见文末。 在关系里,我们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 一会儿把别人捧到天上,一会儿又失望到谷底; 对自己更是苛刻到极致,一点瑕疵就否定全部。 本期,我们聊聊背后的心理机制——分裂、投射、内摄,以及它们如何让我们陷入关系内耗和自我攻击。 你会听到: * 为什么理想化和失望常常成对出现 * 过度投射如何让关系压力山大 * 如何识别并停止极端评价 * 具体方法:暂停、分散心理支点、调整内摄内容、发展“抑郁心位”能力 * 期待管理,让关系更轻盈 无论你是在感情、友谊还是工作中感到疲惫,这期内容都能帮你少一些无谓的内耗,多一些心理的松弛感。 00:00 开场 —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关系里感到累?聊聊“分裂、投射、内摄”背后的心理密码。 02:45 关系内耗的源头 — 从“全好”到“全坏”的情绪跳跃,其实是心理在自我保护。 06:10 投射:让关系不堪重负的隐形压力 — 为什么我们总想让对方满足所有期待?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09:30 内摄与自我攻击 — 为什么别人一句话,能让你对自己失望一整天? 13:00 降低内耗的第一步:识别分裂倾向 — 当评价开始极端化,如何用暂停和觉察打断循环? 16:20 降低投射量 — 给关系留余地,让对方不必承载你全部的心理需求。 20:00 调整内摄内容 — 学会选择性“吞”下有营养的东西,拒绝无益的批评和否定。 23:15 发展“抑郁心位”能力 — 同时看见一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不急于下绝对判断。 27:00 期待管理练习 — 如何在失望时问自己:“这是对方必须给的,还是我可以部分承担的?” 30:10 收尾与行动建议 — 三个小练习,帮你减少关系内耗,让自己更平静。

29分钟
99+
1周前

Vol 125 30岁的人生决策原则:平衡、稳定、长期主义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Hi 4060位朋友们,你们好呀~ 可颂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300+小时。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服务介绍海报请见文末。 29 岁的我(接近30岁啦✌️),把人生画成了一个三角形:底座是身心健康和深度关系,顶点是财富。这不是励志口号,而是我在日常生活里一遍遍验证的平衡术。 在这期节目中,我会聊: * 为什么吃饭、睡觉、运动是能撬动人生的三根杠杆 * “动与静”“开与阖”的智慧 * 物质与精神如何同步增长,不被消费主义推着走 * 从“够”到“多”:定义属于自己的财务舒适区 * 把消费变成投资,让金钱为未来播种 如果你也在寻找生活的稳定感和内心秩序,这期可能会帮你画出自己的三角形。 00:00 开场 — 分享29岁的决策“锚点 01:26 三角形解释 — 身心健康 / 深度关系 / 财富,如何定义与关联 04:14 生活中的小决策 — 吃、睡、动三件事的复利效应 07:07 运动的力量 — 每天的主动安排与运动多样性 10:29 动与静的平衡 — 练习身心合一的节奏 12:37 “开与阖”:顺应身体节律,调节能量状态 17:42 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 物质+1,精神也要+1 23:31 何为“够”?生活中的消费与目标管理 27:03 财务目标与规划:从“够”到“多”的深度思考(提到的播客:无人知晓 E40 够与多) 31:49 消费与投资 — 如何将消费决策转化为投资决策 32:38 长期主义的财务观:让金钱成为你的未来种子 可颂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300+小时。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服务介绍海报请见文末。

33分钟
99+
1周前

Vol 124 放掉过度控制,有效掌控就够了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

Hi 4030位朋友们,你们好呀~ 可颂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300小时。如果你想要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服务介绍海报请见文末。 在今天的播客中,我们来聊聊放下对生活的控制,如何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掌控感。分享的是我对控制与放手的思考,我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自我觉察和实践。 我们都常常陷入对他人的期待与控制中,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些期待背后,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呢? 这一期,你将听到: * 掌控背后的控制欲:从亲密关系到日常沟通,如何识别自己不自觉的控制欲,学会在关系中放手。 * “做自己”与“控制自己”:分享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做自己”与“控制自己”,尝试放下对“应该做”清单的依赖。 * 孩子与成人的不同关注点:孩子们的“灯笼式注意力”与大人们的“聚光灯式注意力”,两者的差异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反应。 * 有效掌控的实践:我们如何通过区分“影响圈”和“关注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活在当下。 * 释放控制,拥抱流动:如何通过简单的自我练习,感受生活的流动与从容,做到心境的“平常心”。 如何觉察控制: 00:32 是对别人好,还是一种控制?——期待是一种隐形的暴力 06:45 反馈与沟通:有时别人不需要你“立刻”回应 08:17 亲密关系中的“我”句法:表达需求而非命令 09:02 自我控制:你是出于喜好做事,还是因为恐惧? 09:48 生活清单:我的“想要”清单与“应该”清单(want to do list VS to do list) 18:32 “What if”思维与“debug”生活:你是不是总想去改变过去,修正问题 如何从控制到掌控: 20:00 中医的平常心:如何回归自然节奏,找到内心的平和 23:04 孩子与大人的注意力差异:灯笼与聚光灯的比喻 28:50 当我“Stop trying”时,我真的"stop trying"——放弃也是一种美德 31:01 角色流动PAC理论:亲密关系中的“家长”和“小孩”角色转换 32:00 行动上忠于理性,身体上释放情绪 33:01 不健康的掌控感:自我破坏与强迫性重复 37:48 感恩与支持:宇宙在背后为你提供的一切能量与支持

38分钟
99+
2周前
喜欢听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心灵漫游记 Mind Wandering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