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11 陈庆华|餐饮行业的传统坚守与创新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Jocelyn Chen 陈庆华,美食评论家,专业美食网站 tastytrip.com 创始人,专栏文章常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以及中国东方航空杂志。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美食评论家陈庆华来聊聊这段时间她在海外关于美食的经历还有她对国内美食的感受。陈庆华在国内都业务是做餐饮店都咨询顾问及做美食行业的社交媒体推荐,未来是计划拍美食纪录片。节目中陈庆华分享了中国和西方的高级餐饮的差别、中国厨师、日本厨师和欧洲厨师的差距、如何看待餐饮榜单、算法推荐和自媒体传播?餐饮行业的传统与创新?从春节恢复开放之后,餐厅生意都非常好,陈庆华的美食团也在招募中,欢迎大家花更多时间体验喜欢的事情,创造自己愉快的时间。 节目彩蛋来罗! 2022年,姜昕在北京BlueNote举办了个人专场,这是她时隔七年重回舞台,歌声依然那么纯粹。姜昕用女性温暖细腻的力量,照亮了很多人的心。今年3月11号,姜昕将来到上海blue note为那些因为音乐而结缘的歌迷老友们,献上一场个人演唱会。演出曲目17首歌曲。在微博和朋友圈转发演出信息,我们将抽奖送出门票1张。多多支持中国的摇滚乐! 时间轴: 01:18 陈庆华在美食餐厅领域的主要业务 11:44 中国和西方的高级餐饮差别在哪里? 17:41 餐厅榜单的影响力 26:06 陈庆华怎么看待算法? 29:10 陈庆华怎么看待素食? 29:46 聊聊国际知名餐饮榜单 32:53 推荐餐厅时主席和消费者哪个更有话语权? 34:14 关于陈庆华美食团的介绍 40:19 中国厨师、日本厨师和欧洲厨师的差距在哪里? 45:35 关于餐厅菜单的文字和图片 47:44 陈庆华如何保持在美食行业领先地位? 58:47 陈庆华和烹饪之间的关系 01:03:38 关于美食纪录片的讨论 01:10:24 陈庆华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74分钟
99+
2年前

Vol. 110 罗敏|画画儿让我的一生脱离庸俗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罗敏,军旅艺术家、专职画家及教师。《灯火阑珊处》是罗敏2022年的最新创作,以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诗歌《青玉案·元夕》中最后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灵感。 通过运用绘画及拼贴等手法,带领公众走入一段往昔的美丽记忆,为身处快速变化环境中的心灵带来慰藉及期望。本次展览还将展示包括罗敏的“女兵”和“花间集”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以及2022年最新创作的“27记”的纸本素描,大幅油画“游春记2”和纸本册页“灯火阑珊处”。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著名艺术家罗敏老师来聊聊关于创作的那些事,我个人特别喜欢罗敏老师的作品,罗敏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她的作品是现实、记忆与符号的综合体,她采用传统却又富于创造性的绘画语言展示了独有的时代记忆。如白岩松所说“青春回忆的时候很美好浪漫,但经历的时候很残酷”,节目中,罗敏老师分享了她学习美术和风格形成的经历、关于母亲家庭、军旅、花卉等题材的创作思考。画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走出一步都会付出很多东西,要做成自己的东西,是需要用一生去坚守的,拥有一份自己所爱的事业,让生命得到养分。 节目彩蛋来罗! 2022年,姜昕在北京BlueNote举办了个人专场,这是她时隔七年重回舞台,歌声依然那么纯粹。姜昕用女性温暖细腻的力量,照亮了很多人的心。今年3月11号,姜昕将来到上海blue note为那些因为音乐而结缘的歌迷老友们,献上一场个人演唱会。演出曲目17首歌曲。在微博和朋友圈转发演出信息,我们将抽奖送出门票1张。多多支持中国的摇滚乐! 时间轴: 02:00 罗敏的美术专业训练经历 04:29 照片中的时代记忆 11:21 罗敏关于母亲作品关于家庭的创作思考 25:55 我们该怎么面对死亡? 30:00 罗敏军旅题材的作品 34:39 罗敏作品关于时代性的把控 39:07 罗敏吸取创作养分的途径 47:13 罗敏在作品上的尝试和调整 50:53 罗敏关于创作复杂作品的期待 52:37 罗敏如何去展示静态图像的内涵和深度 53:57 罗敏在不同地方驻地创作时候的感受 01:02:26 罗敏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68分钟
88
2年前

Vol. 109 戴显婧|《她在家》独居女性的爱与渴望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 戴显婧,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制片人,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结合影像、文本、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她将艺术创作作为探索自己的方法。摄影作品代表作:「她在家」「与树密谈」「无论纽约」「贝加尔湖:被遮蔽的时光」。 2016年,开始创作女性影像项目《她在家》,关注中国独居女性群体,呈现中国速度之下女性个体的生活及情感的多样性面貌。2021年,开始以纪录片的方式持续探索这一命题。 孤独是常态,孤独是主动选择,寂寞是被动选择。本期节目我邀请了戴显婧来分享她做女性主题纪录片《她在家》的缘由和过程以及未来的计划,聊聊女性独居这个话题。 独居是一种生活状态,是随着个体成长的间歇性时刻,可以有空间和时间去反观自身,带来的是女性的自我意志、自我关怀和悦己的生活。拍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也是和主人公交朋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她们的焦虑和困境,体会到女性的强是坚忍中透着狠劲,大多数女性的情感是敏感而极致。 时间轴: 00:20 戴显婧拍摄女性独居纪录片的原始动机和动力 10:24 戴显婧怎么看待约会软件? 18:11 纪录片是为了一个命题和意义去拍摄的 22:53 纪录片《她在家》关于整容的话题 28:23 聊聊孤独 33:01 关于城市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36:49 女性的自我探索程度比男性要高 45:04 戴显婧未来的拍摄计划和安排 57:49 戴显婧最近看的书 59:13 戴显婧的人生意义

62分钟
99+
2年前

Vol.108 马俊丰|抒情是我的人生主题,用戏剧表达真情实感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舞台剧《繁花》导演马俊丰 上海戏剧学院导演、制作人,执导舞台剧《繁花》、昆曲《浮生六记》 、后现代诗剧《郑和的后代》、当代昆剧《四声猿-翠乡梦》、校园戏剧《西泠守望》等剧目。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标签和大热IP,有着走街串巷的地图式写作气局和飞花扑蝶般的人物群像,展示了上海城市的全景。本期节目,我特别邀请了舞台剧《繁花》的导演马俊丰来畅聊下上海文化的意义以及《繁花》这部作品对我们的影响。 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各种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上海人性格也有着交杂感。金老师是作家中的作家,艺术家中的艺术家,透过对时代的观察,得心应手地将最底层最深沉的东西写出来,把人物写通写活了,小说《繁花》便书写了小人物在上海浮浮沉沉变迁的经历,“人与人无法相通”“人都是孤独的一生”。 马俊丰在上海生活了15年,他是山西人也是上海人,上海城市文化深深影响着他,他所执导的话剧《繁花》富有群像性、时代跳跃性和地域性,是用上海话方言演绎,娓娓道来,总体风格和指向性是和小说一脉相承的,保持了小说的质感和文学感,在舞台美学设计上也是花了很多的心思来呈现,非常考究。 话剧分为3季,欢迎大家走进剧场来感受《繁花》的魅力。 时间轴: 00:46 上海城市的生命力和上海文化的交杂 05:56 作家金宇澄的文学素养 08:15 世博会前后的上海人的区别 13:55 作家金宇澄的时代观察和文字感 20:45 城市方言的传播和话剧《繁花》方言沪语的处理 33:55 话剧《繁花》的舞台设计 39:17 话剧《繁花》在北京的演出效果 42:30《繁花》的话剧版和电视剧版 46:20 马俊丰玩摇滚乐的经历 53:14 剧版重现的80年代 01:00:28 马俊丰的人生意义

62分钟
71
2年前

Vol.107 赵勇 | 让更多中国人走进精酿啤酒馆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猫员外啤酒馆创始人赵勇 猫员外2017年创立于深圳,是华南地区具有实力的精酿啤酒品牌,主打自主研发生产的精酿啤酒和下酒小菜,以社区为阵地,打造"家门口的小酒馆"独特理念,营造热闹温馨的社交空间,现已开设门店近100家,致力于"让中国人都能喝上好啤酒"。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我的好朋友赵勇来畅聊下泡酒馆以及开酒馆的故事,分享了他关于深圳酒吧回忆。作为连锁酒馆品牌"猫员外"的创始人,赵勇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开一间老少皆宜、家庭聚会也会去的社区化大众化酒馆,让更多的中国人走进酒馆。 酒馆更多的是信息和感情交流的地方,除了酒的口味,餐食的选择,音乐的选择也很重要,这就要求酒吧经营者要有音乐的感觉和品味,节目中赵勇分享了音乐如何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以及酒吧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观念。如果有更多的人愿意走进猫员外,听我们的音乐,喝我们的酒,这种生活方式的和观念改变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时间轴: 01:14猫员外啤酒馆的发展 07:22赵勇为什么想开拓精酿市场? 12:43关于深圳的酒吧回忆 18:25猫员外接地气和本土化的餐饮 20:33酒吧的音乐选择 29:28 小酒馆更多是信息和感情交流的地方 29:24 酒吧的经营者要懂音乐 36:56 30年前后的消费者变化 39:01 赵勇对调和酒口味上的看法 42:41 喝早酒的文化 48:49 猫员外在客群和消费价格走大众化路线 54:34 广州、深圳、上海不同的生活价值观 01:03:15 赵勇的人生意义

66分钟
99+
2年前

Vol. 106 潘敦|如果你读懂董桥的书,可以帮你忘掉不愉快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 潘敦先生于2013年创建松荫艺术,在沪、台两地设立画廊及办事处,致力于挖掘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当代重要文化人物,并代理其书画作品,如董桥、周克希、赵珩、扬之水、白谦慎、徐俊、张大春、陆灏等。同时推广近现代名家如张充和等的作品。 松荫艺术精心策划过多场展览:如2015年在台北举办的个展“董桥墨趣”和2020年的“那些人,那些事”;2018年董桥与赵珩的联展“南北往事”;2021年在上海武康路画廊举行的“文学的记忆”;2022年的“来武康路看张充和”等,均深受观者好评。松荫艺术多元化的展览也涵盖了古代器物,如古代黄金、玛瑙器、青铜器等品类,同时多次参加香港典亚艺博、北京嘉德典亚、圣佳艺博、艺术北京等艺术博览会。 “松荫里”立足于中国文人书画,后建立“松境”专注于摄影、版画等艺术形式。两者在发掘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关注着时代为艺术带来的变革,在变革寻求能够表达出中国哲理和东方美学的作品。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潘敦来分享做松荫画廊的心得,聊一聊特别喜欢的作家董桥,董桥在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作品都是由松荫艺术来代理的。董桥是一位集大成者的作家,有着闪亮的读书人趣味,做编辑、玩收藏、写书法、写畅销书。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 时间轴: 00:35 松荫艺术潘敦结缘作家董桥及董桥的介绍 11:23 潘敦做画廊展览的方向和代理文化人物作品的心得 20:26 董桥的职业生涯和收入情况 28:43 潘敦如何看待董桥的文章? 33:51 董桥的藏品和藏书 37:12 董桥疫情三年做了些什么? 41:25 潘敦最近做的展览「依旧」 44:35 董桥的集大成特点:广泛兴趣爱好、人格魅力和号召力 49:38 香港是文化沙漠吗? 59:01 潘敦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62分钟
99+
2年前

Vol.105 沈磊和他的杯酒人生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沈磊,出生于上海, 早年留学澳洲,现在从事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代理,也在上海长乐路经营一家叫做RAY'S的酒吧,在杯酒人生中与全球各界人士交朋友。 本期节目,我来到了上海长乐路的RAY'S酒吧,和其主理人来聊聊葡萄酒酒吧的经营之道、关于2022年难忘的回忆以及2023年的展望。 2022年是非同凡响的一年,在3月到7月闭店无生意的惨淡状态下,沈磊顶着持续袭来的内外压力,坚持初衷,继续把酒吧经营下去。在沈磊看来,做生意前提是先生存,维持营运和盈利,再去谈所谓意义,而影响生意的最终归结于产品本身,在甄选葡萄酒时,他3大标准是口感优质、每天都可以喝以及价格不贵,未来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变得和喝咖啡一样日常。 节目中,沈磊向我们解密了伺酒师这个工作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分享了他喝葡萄酒及佐餐的建议,还有推荐了他所倾慕的意大利酒,在RAY'S的酒吧里甚至可以喝葡萄酒配饺子蘸醋,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搭配。在沈磊心目中,上海是座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独一无二的城市,关于2023年的展望是乐观的,未来餐饮服务业肯定会继续欣欣向荣。 时间轴: 05:12沈磊如何在惨淡的形势下继续经营酒吧? 13:13沈磊如何选择葡萄酒? 18:12聊聊侍酒师的工作和发展前景 24:05做生意要先生存盈利再做意义,归结于产品本身 27:33关于喝葡萄酒的建议 35:43 饮食和人类历史进程发展的关系 41:42 沈磊喜欢的几款意大利酒 45:20 沈磊对意大利文化的仰慕之情 52:12 聊聊法国文化 59:39 上海酒吧的包容度和对其的未来展望 01:06:20 沈磊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67分钟
71
2年前

Vol.104 孙郡|我们会被摄影作品所感动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孙郡,当代摄影艺术家,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之后运用摄影作为创作媒介,创作了被誉为“新文人画摄影”的中国当代摄影作品。 时隔8个月,我终于和摄影师孙郡碰上面,本期节目就在他的茶室这里录制,边喝茶边聊聊摄影艺术的话题。孙郡大学专业是视觉传达,早期在广告公司工作,后转型为摄影师,给很多明星做商业拍摄,如陈坤、吴彦祖、刘嘉玲、张震等等,他的作品传承了古代文人画的精神,且具有文人气质和品才,体现了意境深幽的中国美学。 对孙郡来说,摄影是一个综合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会被摄影作品所感染。摄影风格的变化与感受经历相关,他喜欢拍黑白照片手工上色,结合了绘画和摄影的风格,跟从小学国画相关,喜欢旅行拍名山大川,亲自爬山登顶拍摄,有着山水系列作品“百花录”“拂尘集”“仰山志”,一起来听听本期节目,感受下“新文人画摄影”的魅力。 时间轴: 01:52孙郡从视觉传达转到摄影的经历和认知 11:10孙郡摄影风格的养成和变化 21:09孙郡的故宫和苏州园林系列作品 27:12聊聊古代生活和汉服 32:57孙郡山水系列作品的创作影响 42:18旅行和阅读对孙郡的影响 47:00 孙郡三大系列作品:百花录 拂尘集 仰山志 57:16 孙郡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60分钟
99+
2年前

Vol. 103 腊雪儿|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困境及其他

节目简介: 腊雪儿,艺术工作者、策展人和艺术顾问,BROWNIE Project(中国上海)画廊总监。她探索艺术在当代生活众多交叉维度中的可读性和活性,活跃在包括画廊、机构、教育和商业艺术语境中,专注于发掘与发展来自全球背景的新兴艺术家。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腊雪儿来聊聊艺术圈的那些事。随着西岸艺术博览会、ART021等这些艺术圈盛事的开展,艺术领域呈现着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那么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的产出现状如何?限制新锐艺术家发挥的原因有哪些?他们该如何走出去?如今掀起的这股看展风对年轻人有什么影响呢? BROWNIE Project 致力于探寻当代艺术的革新和社会关照,支持与推广在观念和创作方式上具有开创性的当代艺术家,画廊的核心600平空间位于上海M50艺术园区,欢迎听众朋友来看看。作为BROWNIE Project(中国上海)的画廊总监,腊雪儿分享了他们是如何甄选好作品以及挑选艺术家一起合作和成长,分享了关于收藏艺术作品的建议。 为什么腊雪儿会在ART021做女性艺术家论坛,男性艺术家和女性艺术家有何区别?艺术圈趋向娱乐化是艺术家成长的必由之路吗?艺术圈和娱乐圈有什么关系吗?AI技术的发展会对艺术家有什么影响吗?一起来听听本期节目。 时间轴: 00:54 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现状和产出情况 09:22 上海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 14:21 参观展览对年轻人的影响 17:36 如何甄选好作品以及和艺术家合作? 24:21 艺术圈和娱乐圈的联系与区别 31:23 艺术家的抄袭现象 34:18 AI技术对艺术家的影响 39:36 女性艺术家和男性艺术家的差异 49:54 未来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特点 51:22 关于给艺术爱好者收藏艺术的建议 53:51 关于摄影作品和摄影师的看法 01:02:40 腊雪儿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65分钟
99+
2年前

Vol. 101 Gordon Zhang张杰|上海的酒吧究竟好在哪里?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 Gordon Zhang张杰,酒吧文化公司SG Group创始人之一,SG Group在上海和东京经营多家屡获殊荣的酒吧及餐吧,致力于打造一个人和人都可以“小啜和畅饮Sip&Guzzle”的空间,屡获酒吧业中的米其林榜单,进到了世界5强和亚洲5强。SG Group的创始人之一和代表Shingo Gokan 被公认为国际调酒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获得过酒吧行业的奥斯卡奖。 如果你喜欢泡酒吧或者夜生活,那么别错过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上海最好的酒吧老板就Gordon Zhang张杰分享下SG Group旗下酒吧的构思和经营之道,聊聊他如何在洞察酒吧行业潮流风向的变化并推动创新和发展,比如推动“早C晚A”的潮流发展(早上咖啡coffee,晚上酒精alcohol)。 酒吧行业永远是后浪推前浪,调酒师和厨师一样需要做国内外的交流及合作,节目中,Gordon分享了这些年酒吧形态的发展和运营模式,从酒吧氛围、鸡尾酒研发出品、调酒师的专业水平和沟通服务等方面,聊聊如何吸引越来越懂酒的客人持续来酒吧消费?列举了日本酒吧业态的例子,聊聊什么样的待客之道可以让客人在酒吧有很好的体验? 对Gordon来讲,他不单单是在做餐饮这个工作,最好的服务不是由下而上很尊敬的感觉,而是从内心把客户当朋友来交流,客人的尊重是让从业者获得更多的信心去深入学习,更好服务客人,和客人交朋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 时间轴: 00:51 Gordon 入行后浪推前浪的调酒行业的经历 06:29 调酒行业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15:10 Gordon的酒吧运营模式 22:32 Gordon 上海酒吧的出品反馈 28:11 业内调酒师的从业情况和市场需求 36:03 调酒师的待客之道 45:47 如何让客户愿意经常来酒吧消费? 56:03 蓬勃时髦的城市生活下,早C晚A的潮流业态变化 01:08:06 Gordon 的人生意义

69分钟
99+
2年前

Vol. 100 汪昶行|让世界感受中国设计的力量

节目简介: 本期对谈嘉宾: 汪昶行,弄设计NONGSTUDIO创始人,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助理教授,中国85后空间设计的代表人物。 第100期节目我邀请了新晋设计师汪昶行聊聊建筑和室内的设计风尚和未来设计潮流的发展。汪昶行出生上海书香门第家庭,从上海多元的文化背景和艺术家父亲的熏陶中,形成了他独到的文化洞察力,成为他设计的本源与初心。 他曾游历50多个国家300多个城市,热爱摄影与收藏,拓展了其中西融合的独特视野,节目他分享了在意大利留学和南欧国家旅行的感受,“带着专业去旅行,会形成自己的专业系统,再反哺自己的专业”。他还花费了7年的时间写了关于上海Art Deco建筑室内设计的论文,共计15万字。预计明年出版书,敬请期待。 节目中汪昶行分享了他得意的设计作品背后的创作碰撞以及学到的经验,如苏州河边的始于1908年的杜月笙粮仓改造的工作室,和誉八仙酒楼创始人宋育新一起做的成都德云楼和海上传席的餐厅项目,黑石公寓设计项目等。汪昶行决定回国是因为要做属于中国人的设计,在营造整体氛围和品质感的同时,考虑本能直观的功能性感受“舒不舒服”,让世界感受中国设计的力量。 时间轴: 00:42汪昶行的自我介绍 01:53 汪昶行在意大利和欧洲旅行经历和感受 09:38 父亲的影响和找寻中国文化的设计风格 14:01汪昶行关于上海Art Deco建筑室内设计的博士论文 19:40 汪昶行得意的建筑设计之作:苏州河边的工作室 26:43 上海誉八仙和成都德云楼的餐厅设计项目 33:45 海上传席餐厅设计项目 40:03 如何和客户沟通做设计审美优化? 45:01 如何看待新中式这个概念? 49:25 中国的设计审美系统 54:53 黑石公寓设计项目 58:08 目前中国比较受欢迎的餐厅风格和设计语言 1:05:06 汪昶行喜欢的上海餐厅 1:08:48 汪昶行的人生意义

72分钟
58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