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邀请到HomeBijoux时贝设计创始人王晓佳继续聊聊她所创业的家居时装品牌,讨论了关于中国女性审美的话题,也分享了她的人生经历。HomeBijoux时贝的品牌理念是时光如真贝,在家还是在路上,你都是最珍贵的宝石。 网络上都是各种博主的流行穿搭信息,往往大家无一例外地各种撞衫,实际上这是审美上缺乏特立独行和独立思考,我们真的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吗?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吗?我们的审美从哪里来? 所谓生活家,是讲究生活美学和生活细节、追求生活格调的人。在家也不随意穿着,每件衣服有它属于的场合,讲究礼仪,在对的地方穿对的衣服做对的事,掌握好穿衣的分寸感、得体度、将身份标签贴得更清楚。 中国女性如何表达?我们先要想清楚我们的信念是什么,再去找表达的方式。王晓佳的创业理念是做出生命线很长的产品,给到需要的人,甚至可以传承下去。
本期节目邀请到HomeBijoux时贝设计创始人王晓佳,一起来聊聊家居时装这个领域。王晓佳从事时尚和奢侈品行业十来年,瞄准家居时装的市场,追求家的艺术美感,让家有温度、有颜色和有层次感,从家中必备的抱枕到家居服,打开了创业之门。 穿着吊带睡衣从卧室直接走到客厅,相当于直接上了大马路,在传统家居礼仪中是要在睡衣外再披个袍子,这样可以游走在家的各个角落,这是一种生活美学。讲究在家穿衣的品质感和仪式感也是王晓佳做品牌的愿景。你想成为在家也穿高跟鞋的宋美龄还是沙发土豆呢? 这个世界让人在外面很紧张,当我们回到家后要放松,但放松不代表没有美感,人的生活没有美感,就像昂贵的房子里没有一副艺术品,家里的品质书架没有书,这就不叫生活。
本期节目邀请到影像实验艺术家高远,一起来聊聊数字技术与影像艺术、赛博之美的话题。 拍摄过多人文类作品对高远在影像的开拓是一种束缚,摄影风格遇到了瓶颈期,他从生活杂志摄影领域投身到商业广告拍摄领域,现在是vivo的顾问,帮助甲方来做新技术的探索和开发,他用艺术的思考方式和前瞻性数字技术来创作实验影像作品,激发和触动观众的感官,令人耳目一新。 艺术家Frederik Heyman和团队用扫描技术创造的作品,大胆而前卫,对高远而言,Frederik Heyman可以说是新技术和艺术结合的破局者。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假以时日,扫描等先进影像技术广泛运用在生活中也不远了。 艺术创作者摆脱不了时代,事实证明,现在肯定是比过去更发达和先进。古代生活实际上是受技术制约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对于时代所赋予和预演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拥抱和享用当下以及憧憬未来。 了解高远先生的视觉创作,请关注视频号“COMO全面模型”。
本期节目邀请到影像实验艺术家高远,一起来聊聊数字技术与影像艺术的话题。高远从小接受艺术环境的熏陶,学的是法律,从事的是影像工作。法律的训练让高远在作品上有了更宏观和逻辑化的角度,而不是情绪的宣泄,在中央美院的美学训练让高远学会了用新技术讲老故事,或者用老技术讲新故事。 数字技术发展,审美颠倒变化,获得优质影像变得非常便捷。对于艺术家而言,具有独特的标识性、前瞻性、先锋性的创作手段非常重要,高远选择重塑过去的艺术手法,运用新技术,跳跃现实的束缚,在更大的空间来创作影像作品,做自己的小型梦工厂。 视觉风格在更新,如《银翼杀手》、仿古画,获得影像的方式在更新,如照相机、手机、扫描、3D打印,创作方面可以打开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艺术家 Frederik Heyman 用扫描开创了全新的视觉未来世界,他和Lady Gaga合作体现的怪诞先锋的风格深受时尚圈的喜爱。 了解高远先生的视觉创作,请关注视频号“COMO全面模型”。
本期节目邀请到意识形态广告公司董事长、质馆咖啡创始人郑松茂,和“花样爷爷”继续聊聊创意人生的概念,聊聊他的咖啡经。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咖啡,是从雀巢的速溶咖啡开始的,喝咖啡代表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慢慢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咖啡溢出的价值变成了都市生活的标配和品味身份的代表。 精品咖啡是有行业标准的,郑松茂信奉专业的力量,所创办的质馆咖啡馆严格按照精品咖啡的标准来经营的。星巴克的资产是商业咖啡,不能算是精品咖啡。 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咖啡文化,星巴克在全世界开连锁最大的挫败是在澳洲,墨尔本号称是拥有全世界最好喝咖啡的城市。台湾年轻人开咖啡馆是选择工作和生活的自由,追求自己的人生观和自我实现,而不像上海年轻人创业开咖啡厅有着追求商业资本介入的野心。 咖啡文化某种意义上是反主流文化的感觉,郑松茂天生就有一种对主流的叛逆,质馆咖啡馆的理念是做一颗孤独的北极星,不是咖啡的商人,而是精品咖啡的哲学家。
“2021油罐玩家艺术节”将于明日开幕! 将集中上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呈现“大咖展“、“艺术家房间”、“发现单元”、“当代·洗脚城”以及艺术家现场表演、讲座、工作坊等项目,同时带来“罐装Plaza”、“艺术乒乓球赛”、美食、音乐等多重互动体验,邀请艺术创作者和观众前来轻松地感受艺术,是一场以艺术为核心,最为先锋性的艺术节。 在本期的节目中,我邀请到了在《我不是药神》、《HELLO!树先生》、《暴裂无声》、《追凶者也》等影视剧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演员、艺术家谭卓,以及哲学家刘擎、艺术评论家孙冬冬。我们今天借着油罐玩家艺术节的开幕,来聊聊艺术在中国的未来。
本期节目邀请到意识形态广告公司董事长、质馆咖啡创始人郑松茂,和“花样爷爷”聊聊从华人广告界教父级人物转行自己热爱的咖啡事业的历程,聊聊创意人生的概念。 郑松茂创办的意识形态广告公司扎根本土,其中中兴百货、司迪麦口香糖等品牌案例是广告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他在上海创办了只卖精品咖啡的质馆咖啡馆,单杯咖啡最贵卖到1000元。上海已经是全世界单一城市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瑞幸咖啡点燃了咖啡市场,从消费群体、消费频次的变化可见咖啡市场潜力巨大,咖啡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世界第二大交易的商品,资本进入了咖啡赛道猛追。 套用记者采访世界首富贝索斯的对话,记者说:“你一定很厉害,你可能10年前就看到这个潮流,”贝索斯说:“哪能有这么厉害,因为我看到的是不变的东西,不是变化的东西。”
本期节目继续和斜杠青年沈奇岚女士聊聊艺术的话题,沈奇岚是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作家、策展人、艺评人,致力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 在作家的角色上,沈奇岚认为虚构写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身处迷茫的状态下,如何通过故事去表达不确定性?“作为创作者,生活给你提供的东西有时候是折磨,但有时候也是灵感”。她是《听见她说》女性独白剧的编剧之一,咏梅主演的《重塑》的话题是“中年危机”,杨幂主演的《完美女孩》的话题是"物化女性";意大利作品《那不勒斯四部曲》和、《灿烂人生》和中国电影《孔雀》形成呼应,既展现了女性困境,也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 谈到艺术策展,她认为策展的意义在于让作品得到一种新的表达,那么她在做上海宝龙美术馆的“把当代作为方法”艺术展时对作品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怎么去通过观众和艺术家的共振来完成展览的意义? 在大众层面,沈奇岚认为艺术代表着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没有高下和对错之分。而在专业领域,艺术有着严格的标准。 对于沈奇岚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持续去发现和分享那些发光的事物。
本期节目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斜杠青年沈奇岚女士,她是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作家、策展人、艺评人,致力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合作。今天一起来聊聊沈奇岚女士最近工作和生活上的思考。 这个时代是寻找灵魂的时代,大家去漂亮的艺术展打卡拍照本身没有问题,有些艺术作品是精品,那是因为它们是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证据,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让人感受灵魂的存在。 沈奇岚最近做的艺术展是位于上海宝龙美术馆的“把当代作为方法”,她还分享了去年最让她心动的一个展——多伦美术馆的“公园”。莫奈展览创下40万人买票的记录,其背后是关于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西方美好的投射,而另一方面,像大英博物馆关于中国瓷器的固定展则是对东方美好的投射。 沈奇岚相信文化的弹性,文化的弹性在于它能吸收也能自动筛选,有弹性就可以继续生长,艺术是让人心灵有弹性,就像阅读可以和伟人有思想上的交流,可以让大脑心灵有些弹性。
中秋马上要到来了,我请来了两位朋友共同呈现本期中秋茶话会特别节目,一位是新晋音乐人健崔先生,另外一位是美食评论家喜北女士,继续来聊聊月饼那些事。 月饼是节气应时应景食品,在价值上是为大众所认同和珍视的。在不同的地域,节庆食品对本地人来讲是一种生活记忆和感情,比如上海人为什么热衷去光明邨排队买鲜肉月饼?北京人为什么喜欢去稻香村排队买点心?一起来听听“脱北者”对北京稻香村的无尽吐槽。 中秋节是月饼送礼井喷时期,每年都有爆款月饼突围,随之而来的是月饼过剩的问题,这该如何解决? 美食有一个最好的属性,当你分享美食给别人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好吃。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合家团圆,一起分享月饼。
中秋马上要到来了,我请来了两位朋友共同呈现本期中秋茶话会特别节目,一位是新晋音乐人健崔先生,另外一位是美食评论家喜北女士,从月饼的渊源与流传、月饼市场内卷之争、月饼成本、价格、销售情况的变化、月饼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来展开聊聊月饼那些事。 月饼随着社交网络的出现,月饼从一个节气类食品、变成一个节日的社交货币,从以前以买到月饼为荣,到现在月饼到处流通送礼,从经典的传统口味如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到现在各种跨界网红的月饼出现在大众视野,口味越来越多元化,如10大月饼品牌和5大跨界品牌,从大月饼变成一口酥样子的小月饼,月饼的发展趋势很有意思。 每到中秋,就会想到月饼,可能很难想到一个具体品牌或某一款独家 的月饼产品,但那种对月饼口味的思恋一直在,比如和中秋强关联的口味——莲蓉和五仁馅料,这两种经典口味在月饼中的出现是它们唯一合理的地方。 近年来,月饼市场趋势的变化,出现了各种融合月饼、跨界月饼,新口味如咸蛋黄流心月饼、惠林顿月饼,虽然奇怪,但口味还不错,并不是为怪而怪,那这些新奇的产品能不能算月饼?月饼能不能和披萨一样有行业标准?
本期节目继续和著名的公关人和艺术家包一峰聊聊社交媒体对艺术的影响,分享下他对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获利、艺术影响力变化以及艺术沉淀的看法,分享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和品牌商业化的关系。 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纸媒式微,资讯的多样化和发达程度日益加深,艺术品的权利不再是艺术家、艺评人、画廊或者网红一锤定音了,艺术的范畴越来越广,艺术欣赏方式更加便捷,例如疫情之下,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艺术。评判艺术品的标准似乎变成看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朋友圈等是否刷屏?互联网是个传播工具,并不能改变艺术品打动人的直观感受,即使现在很多艺术是嫁接在社交平台上的,这是另一种创作,相当于媒介发生了改变,反而艺术回归最原始的状态,亲身体验艺术的感觉更好。 包一峰从公关人到ART021艺术推手,很顺畅地把资源从商业转化到艺术,现在的商业项目也在紧跟着艺术,一路走来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ART021从上海到北京,也即将抵达深圳,期待看到更多的惊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