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和我们的ASD人生实验无关。 因为妈妈今天上午去牙科诊所做根管治疗,因为疼痛大哭,爸爸说,可以详细讲讲自己的治牙经历…… 睡前聊了四十分钟,可以说非常“精彩”了。 一边听,一边觉得:和疼痛做斗争,真的很需要勇气。 以及,大哭真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01:41爸爸的第一次看牙经历,小学五年级。 15:43第二次,荒谬而传奇的一次看牙经历。 26:08第三次,公立医院,比较正常的一次看牙经历 34:57几个因为看牙的惨痛经历得出的结论……
结合我们最近刚刚把孩子送到融合幼儿园内的机构,以及袁巧玲博士的新书《慢飞天使要上幼儿园了》,聊聊关于融合那些事儿。
本期是爸爸很想聊的话题,关于“过度努力”,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进步吗?如果我们更努力一些,孩子的进步就会大一些吗? 00:08第一次用了朋友送的麦克风。 00:45情绪问题的好转。 01:25内卷,躺平,怎么选。 10:40预期很高的坏处? 12:42努力,哄,但是实际效果? 15:53和孩子的连接,像是一根线。 17:40先做好妈妈。 18:44不躺,但是卷也不好。 20:48推荐一本书。
十一七天假期,我们安排了14个以上的目的地,由此,我们想聊聊建立生活节奏的话题。 孩子的学习需要结构化,其实,我们的生活也需要。 00:48十一假期的安排,认认真真安排了溜娃的目的地,一种“环境增容”。 04:15和NT比较(参照),会难过,但是也许有价值? 06:14融合幼儿园的话题。 09:23生活节奏的变化。 12:43我们的付出并不多,并没有为了孩子,彻底地改变生活方式。 16:46《男孩肖恩》,乐观或者悲观。 19:13乐观是我们的责任。 20:27幼儿园之后,融合还是特校?(没有答案。)
本期,我们想聊聊,作为自闭症家长,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承认、直面,才可能会缓解内心的恐惧吧。 01:00三联的报道,《“消失”的孤独症青年们,如何度过有尊严的一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和焦虑感。第一个恐惧,无处可去。 02:33常见的恐惧;商业逻辑;没有体系,就能依靠家庭? 04:30第二个恐惧,没有情感与精神的互动。 07:50ASD V.S NT,其实都会有烦恼。 10:06第三个恐惧:没,钱。 12:30担心没钱的背后,其实还是对未来没有一个具象化的想象。 14:54一小部分人的希望,可以依靠“圈子”里最先锋的家长的探索,但是要消除一个群体的恐惧,应该怎么做? 15:31消除耻感,形成更多的联合体。 21:15直面恐惧,先说出来吧。
这个中秋假期,我们带着孩子试听了一节美术课。和NT小朋友在一起上课,能力上当然还是天差地别。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似乎没有去年那么难过了,逐渐接纳了我们已经不再参与任何的“比赛”,只和自己比较,不和其他孩子做过多的参照。 没有明确目标的生活,只能更重视过程本身,或者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00:00从绘画兴趣班说起,我们的心态变化。 01:42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课堂环境,对孩子来说,完全不同,理解规则,参照他人,非常困难。 04:57放弃“追上”这件事情。 07:31动物园里的“环境增容”,给我们一些启发。 13:19兴趣班,也是全家人的周末解决方案。 14:17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用有趣的方式填满时间,其实就是生活。 17:23目标感太强,可能会容易虚无。 18:58目标与焦虑感。 20:37我们是依靠着社会参照长大的,但是过度的参照,会让人痛苦。 22:40用NT的世界的危险,来自我安慰——一种并不太健康的心理。(🤦♀️)
这是一期主题不太鲜明的播客,是我们九月初周末趁着孩子上课忙里偷闲的漫谈。主要内容是爸爸对近期情绪问题的观察更新,以及对于各种自闭症家长分享的感受。(最近晚上的时间,妈妈经常看家长分享不带娃,爸爸对此嗤之以鼻……) 00:00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与环境、人物以及人物组合的关系…… 06:29参与自闭症家长直播的体验。 09:23家长分享的几种类型,哪种值得听? 20:40动物性与社会性,反反复复,不断强化社会性。 推荐的微信公众号:小丫丫自闭症 延展阅读:Son-Rise:治愈自闭症的神奇方法还是远古的忽悠传说?
最近孩子的情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本期主要是我们在梳理彼此的想法,可能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和启发……) (自闭症孩子,早上哭,中午哭……) (爸爸用ABA忽略法,姥爷用安慰法,妈妈两头摇摆,不一样的策略,让家庭出现分歧) 分歧、争吵,家庭中的不愉快,让本来就挑战重重的自闭症父母非常痛苦。(😞) 这又是一期刚刚吵过架录的播客…… 我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还因为分歧而吵架,可能这就是难以避免的问题吧。(😂) 00:01 又吵架了!可怕的情绪问题(也包括我们大人的……) 01:03分歧的核心。 05:07你一定会记得痛苦,因为痛苦给你深刻的印象。 07:56 爸爸不赞同妈妈的两个点。 11:58生活不是ABA实验,我们可以听教科书的吗? 14:45解决它,面对它。(其实很难) 17:03和长辈在对待情绪问题和自理训练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暂时无解。 23:25你选择了这条路,未来的结果,你能不能承受? 26:11请不要彼此抱怨。
9月啦,又是开学季,想来想去,我们还是放弃了送即将四岁的孩子去幼儿园。 这一期,和大家聊聊我们纠结的过程。 00:17 妈妈之前的尝试,以及郭延庆教授去年的建议。 00:56 爸爸为什么不同意今年九月去幼儿园,三个思考的维度。 04:26 衡量去还是不去,能力的进步是一个重要标准。 05:40 两个前提:模仿、关注同侪。 09:02 效率问题。 12:15 北京的融合资源。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今天上午,被这个视频刷屏了,非常喜欢视频里叙述的故事。 我的朋友小牧说:今天还有人问我,我还说就是戳中了,大家发现都做不了快乐的人。但我今天好像比之前知足一点点,谢谢二舅。 怼怼说,我是觉得二舅和现在人条件好依然迷茫就很鲜明。最后他问二舅有没有怨天尤人过,就是所有人想问的,但我老公说问一个活出这种色彩的人这个问题就是侮辱。然后我俩半夜大打出手…… 开机说:感觉这片子跳过了最重要的部分,二舅是怎么从床上起来的,期间想了什么,怎么下定决心。知道了这个,才比较能治愈我。 我理解开机的困惑,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受到巨大打击的人,我觉得从床上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用几句话几个画面来概括。而且起来了,有时候还会倒下去,这是反反复复的过程。 以下是我的碎碎念感受: 00:24 二舅的故事梗概。 02:12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快乐的人; 03:45 对于特殊儿童家庭来说,这个视频带来不同的意义。 04:55不要后悔,不要回头看。 06:10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里,获得快乐。 08:45以后的人生,向二舅学习。
观影特辑。一部边缘人群的电影,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00:00妈妈为什么很想看这部电影 01:45 爸爸特别不想看这部电影 02:45 剧透预警 06:45 面对巨大的悲剧,他们表现出了一种高贵的平静。 08:10 爸爸眼中真实的农村生活。(并不一定客观) 11:39 “不能死”。作为自闭症父母的生命的态度。 14:00 农村适合自闭症人士生活吗? 背景信息:《隐入烟尘》@豆瓣 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武仁林与海清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 豆瓣短评摘录: ### 咆哮的小清新: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能说个啥?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能说个啥?被自家驴啃了,麦子能说个啥?被夏天的镰刀割去,麦子能说个啥? 麦子就是老四,借住别家被迫搬离一次又一次,被抽血一次又一次,被老三使唤一次又一次,被命运收割一次又一次;他都不能说个啥。 而他也从未想过说啥,只是和贵英日耕夜耘,甘苦与共。小麦在手臂印下梅花,鸡窝穿洞照出斑驳星光,雨里相互搀扶,田里共同协作,创造和守护着来自彼此的暖意和人性使然的诗意浪漫,诠释相濡以沫。 李睿珺以本片继续延伸他对土地的深沉爱意及敬畏、对农村现实困境的关注和对世间生物的悲悯心。 摄影极佳,配乐极到位,台词匠气而考究。片尾麦草的旋转摇曳,象征时间流转,万物生息,无穷诗意迸发。于是包括老四这颗麦子在内的世间万物,也都终将Return To Dust隐入尘烟
讨论了一下我们要不要辞职,我们的未来怎么办? 不过,还没有想清楚。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