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家长,有必要成为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最近在《斯多葛生活哲学》里,读到很多理念,感觉非常适合自闭症家长的心态调整。如果我们带着这些观念生活,可能会觉得“幸福”很多。 我们这一期聊了对斯多葛主义粗浅的理解,也聊到了最近周末参加的自闭症公益活动…… 以下书摘来自《斯多葛生活哲学》—— 斯多葛主义认为,在既定的情形下,能否过上幸福生活取决于一个人的选择、行为以及品格养成,而非不可控的周遭世界。这就是斯多葛主义棘手但又极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对自己的幸福生活负责,不让我们因为没有过上幸福生活而自怨自艾、颓废不前。 哲学家(philosoph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字面原义是“热爱智慧的人”(a lover ofwisdom),即热衷于学习如何生活的人,希望获得实用智慧、真正过好生活的人。 斯多葛学派的首要目标是幸福—— 与内在精灵和理想自我和谐相处,每时每刻表现最高自我。 斯多葛接受艺术:接受并热爱发生的一切 接受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而不是与之抗争。 如果我们抗拒现实,如果认为事物与我们作对,如果我们与之抗争,就可能会遭受磨难。因此,我们不应该奢望现实会有所不同,而应该接受现实。 接受的艺术在于愿意接受外部事物,甚至接受大多数人认为的“坏”事。爱比克泰德说,哲学家应该接受发生的一切,那就不会事与愿违。让你的意愿与既成之事保持一致。正如塞涅卡所说:“命运引领自愿跟随之人,拖曳顽强顽抗之人。” 还记得把狗拴在马车上的比喻吗?那条狗既可以选择享受旅程,跟着马车平稳地奔跑,也可以固执地抵制前进,被拖曳前进。反抗已发生的事,就会像那条狗一样被拖曳着,这就是痛苦。 更明智的做法是接受现实,专注于我们控制的事。

25分钟
99+
1年前

自闭症孩子,不参加这个世界的比赛

快要开学了,听同事聊起来孩子上了重点初中的焦虑,内心里感觉怪怪的,我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在听一个优秀初中生的妈妈抱怨压力,也不知道是她在凡尔赛,还是在以另一种方式安慰我:你看,NT的人生也是很累的,你们自闭症家庭其实也挺好的。 由此想到了,这个世界的比赛,以及我们的恐惧。 一 昨天在flomo里写我对年龄焦虑的态度—— #生活碎片 7岁的时候,觉得上了小学会很累。 11岁的时候,担心上了初中会很辛苦。 17岁的时候,认为二十岁很老。 20岁的时候,害怕30岁的自己一事无成。 30岁的时候,忧虑白头发会越来越多。 今年35岁,作为自闭症妈妈,觉得年龄没啥了不起的,四十岁很好,五十岁很通透,六十岁很自在,七十岁很自洽,八十岁很长寿,九十岁就牛逼大发了…… 感觉经历了ASD的考验,觉得年龄没啥可怕的,有点“投之亡地而后存,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味。 二 昨天看到“大米和小米”的一篇文章,《把自闭症儿子当狗养后,我们都快活多了》,非常赞成,只要内心能自洽,其实孩子是自闭症还是聪明伶俐的天才,都能过得不错。 三 最近在看斯金纳的书,看到一句话—— 当行为的原因显而易见时,我们往往不给予任何奖赏。 例如,我们通常不会赞扬一个人的反射性反应:我们不会因为咳嗽、打喷嚏或呕吐而赞扬一个人,即使这些行为的结果可能很有价值。 同样,我们不会过多地赞扬那种受明显的厌恶性控制支配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可能很有帮助。正如蒙田所观察到的:“凡强制实施的东西,通常更多地归功于发号施令者,而不是6执行号令者。”卑躬屈膝的人,即使他可能作用很大,我们也不会褒奖他。 ——优秀的NT小朋友不论表现得多好,还是被家长认为不够好,因为这是“你应该做到的”。而自闭症小朋友表现出一点点能力,都会得到表扬、夸奖和奖励。 四 爸爸说,自闭症家长不应该“抢盐”。 五 接受概率,接受自己被“概率”砸中的剧本,感觉日子好过多了。

37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