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
一本反内耗指南,愿一起走向自洽,走向绽放

Album
主播:
巴啦啦树洞
出版方:
巴啦啦树洞
订阅数:
3260
集数:
31
最近更新:
4天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一本反内耗指南 内耗的反义词是自洽——能高度协调好内外部价值体系的状态 从内耗走到自洽的道路有迹可循,最重要的指路灯就是科学,掌握的科学原理越多,就越知道怎么用最科学高效的工具重塑认知,走向绽放 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现代医学早就给你铸就了一本科学反内耗指南 在这里,你会听到如何找到人生主线、用坚固内核反PUA,也会听到如何加速积累认知和资源,成为高效能人士 目前规划了3个系列 1.我的皮层我做主:爬行脑、边缘脑都执行的是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自动驾驶,但还好我们是高级智能生物,能用大脑皮层重塑自己的情绪、认知、偏好呀,所以,爱人不是“天生注定”,爱情不需要是“沉沦”的结果,而是选择啊 2.关系是修行:男朋友、女朋友、朋友、爸妈,我们如何从关系中得到滋养,减少消耗 3.照顾好灵魂的栖息所——身体:吃好、睡好、锻炼好,顺便打破一点谣言,让小毛病中的我们快点痊愈 让我们无所顾忌,聊到尽兴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创作者...
巴啦啦树洞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音频...

Vol.31 金钱观(上) | 擅长、爱好与搞钱羞耻

Saying: 你选择的赚钱方式中,藏着你对如何与世界合作的选择 赚钱的本质是利他,是用自己的技能满足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偏好,而人的终极快乐来自于创造,并没有任何的理由,能确保我们自己最能获得心流,最能感受到创造的体验就是也满足他人需求,也符合他人/大众的偏好的 一般来讲,我们真正享受的创造过程,变现确定性和变现天花板都并不确定——伟大是无法被规划的 那在利他的工具人属性和满足自己的创造性体验之间,何去何从呢? 跟钱有关的每个话题,都是在处理自己的人生 你选择的赚钱方式藏着你对创造性体验如何利他的思考。当你的创造性体验不能利他时,怎么找到养活自己的方式,安放自己的爱好,更是一场对自己价值观、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梳理 本期,有关赚钱、擅长与爱好与赚钱的关系,以及搞钱羞耻 破除心障,行动起来就不会别扭了 Highlight: 01:29 1、赚钱的本质是交换 当你用自己的技能供给满足了他人的需求,他人以付钱的方式购买你的产品,你就赚到钱了 17:00 2、选择你擅长的 or 你喜欢的 人的底层能力所造就的擅长往往不会是狭窄的岗位、轨道,而是具备宽广的迁移域的 以及,擅长不是偶尔的正反馈,不是做事过程的一点点轻松,而是长期刻意练习后真正铸就的护城河 这种擅长,不会仅能把你引导到一个狭窄的轨道去 深层喜欢(创造型爱好,而非消费型爱好)也确实未必距离钱近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最可行的选择是选择距离钱近的事情,磨炼通用技能把它干好,用尽量少的时间养活自己的创造型爱好,而不是忽略自己爱好的变现能力,执着于用自己的爱好赚钱--爱好赚到钱是偶然,不是必然 30:49 3、搞钱羞耻 赚钱的本质是通过交易满足他人的需求 交换的过程--赚钱的过程本身不涉及价值判断,只有当你开始评判你所满足的这个“需求",这个“偏好"本身在价值尺度上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是否是'高尚的""高价值"时,才产生评判 只要市场供给与低俗、与传播毒鸡汤、造成别人身体损害或金钱损失无关,那供给行为和赚钱收获就无需“羞耻” 市场经济仅仅是一种分配资源的交换手段,这个手段具有最高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效率,仅此而已(详见:Vol.26 主流价值网的单薄,alpha male与空心人 | 如何摆脱对主流价值网的过度依赖)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小红书:Skye赵小野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分享生活公众号《Sky糯叽叽》

45分钟
99+
4天前

Vol.30 最小阻力 or 不设限的大目标, 量化 or 非量化?| 目标Flag到底怎么立?

一季度是立flag高峰季,大家立的Flag都执行如何了呀? 关于目标,一边有人说要沿着最小阻力的方式行进,设定可行的目标,避免被未实现的挫败感阻碍到,一边又有人说求上得中,求中得下,目标要定大一点,不要给自己轻松的机会 一边有人说要够具体和量化,一边又有人感觉到具体和量化的目标一直给自己压力和束缚 这些互相矛盾的声音,难道只是“适合不同的人”?难道决定如何行动的是所谓“J人P人”的倾向性? 有没有可能这些都不是目标的最关键属性? 影响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因素不是大和小,不是量化和非量化,而是动机的来源,动力的大小 当“我想要”成为了最深的动力时,不管初始设定的路径科学与否,目标定的大还是小,行动和探索都不会停了,坚持成为了唯一的选择,这个时候也就不用纠结于“目标怎么定”这个问题了,因为,总会到达 Highlight: 1、内在动机 vs 外界要求 基于内在动机的行动,总是像永动机在提供驱力一样,甚至连设定目标的环节都可以省略掉;基于外在要求的目标,尤其是当外在要求跟自己的内在需求根本不重合时,那就得上各种方法论,并做好忍受一定痛苦的准备去完成了 年轻的时候,主体性还没强到能描绘出理想生活的样子,人生主线可能还没那么清晰,有些目标,我们分辨不出是基于自己的内在需求,还是向着外部要求看齐 但成长就是这样的过程,在完成一个个外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有自己的感受,我们的收获会超出原先设定的范围,然后在一次次通关打怪中看到“我想要” 很多目标都处于这样的过渡阶段——毕竟不到终点时,一切都是没有盖棺定论的,主线会变化,动力导向的方向会变化 正因为我们是从“我们以为我们需要”持续成长到“我清楚知道这是我要的”的阶段的,很多目标都混杂了这两者,我们要去搜索各种不同的关于目标如何实现的方法,减小阻力,减小痛感,让过程收获和结果收获都最大化 2、最小阻力 or 不设限的大目标 这不是一个一努力就容易获得结果,然后因为得过且过,小满胜完全的心态,就降低自己上限的环境 比起来因为目标太快实现而止步不前,更多的情形是,我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在追寻,而世界不给我回馈,是西西弗推石头一般的苦苦求索 更何况,如果小满就是自己要的,就是让自己幸福的,又为什么要听那个所谓的“更快更高更强”,认为追求大目标就是“对”的呢? 抛弃求上得中的目标树立法吧,迎着那么多负反馈和无反馈,用最小阻力的方式进行,才能行进更远——哪怕是在追求一个动机不清晰的目标,行进更远才能收获更多,才又更大概率在碰撞和矛盾中看清自己 3、量化目标 vs 非量化仅把握主线的目标 基于强烈内在需求去做事时,很少需要用数字作为激励,作为制约,来push自己去行动的,因为不需要推,你自身就是有发动机能自驱的一辆超跑 考证、考托福这种情景,才需要用倒推法确定量化目标 还没看清一件事情的意义,不知道它和自己的内在需求匹配与否,只是模糊地知道,那是一件好事,所以想用量化目标让自己多做这件事时,才需要量化目标 而很多事,收获大小,激情碰撞的时刻的多少,并不是跟堆上去的数量成正比的,用心程度,专注程度,和你目前大脑中已有信息的串联度,才是更影响交互体验的因素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展业公众号《Yixuan茶水间》,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40分钟
99+
2周前

Vol.29 观察练习,效能感,投入感 | 打工人如何从通勤和过度劳动中夺回日常?

去年一席有一篇关于通勤、外卖、手机如何让我们和日常体验隔离的演讲,哲学果然是能给我们那难以名状的焦灼、倦怠、无意义感准确命名,并给我们一种理解和观察的视角 命名是理解的第一步,这一切的感受都被囊括在哲学对现代化的反思,对技术和科技如何改变人性的探讨中 存在主义危机、远离自然人性、主体性丧失、新自由主义的假性承诺...... 我们从这些命名开始,理解了自己的感受,这种理解能帮我们接纳,帮我们审视 然而又正如这篇演讲所说的,哲学能提供观察的眼睛,但无法提供改造现实的臂膀,从这不科学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过度劳动中解救出来自己,还是要靠勇气和咱们的街头智慧了 前些年正是被王教授所说的日常性失控所困扰,于是尝试了无数的办法来夺回主动性,夺回日常,包括营养的小目标、运动、记录、不再执念于根本性解法等...... Highlight: 1、人就是需要效能感、掌控感 但工作、追求成就等进程,在当下的环境,已经很难给我们“效能感”、“实现感”了 运动、吃得干净这两件事不一样,我们稍微用点心,塑造一下习惯,就可以得到身体的实在好处,也可以得到达成目标的正反馈 运动和营养的目标不需要定得严苛,那是自由职业者的可行范围,却太难融入朝九晚五打工人的日常了——就按照每周120分钟运动,每天吃够100g蛋白质来定目标,身体一样得到好处了 2、秩序感 追赶deadline是不会给我们秩序感和自由的 朝九还要打卡的话,那还是早起一点吧,虽然少睡一会儿很吃亏,但我们赢得了松散自在不追赶的自由呼吸 3、通勤可以干什么? 演员式的观察练习——真听真看真感受 画家的观察练习——比例、构图、颜色、形状 4、想点办法吃得开心和健康,是挽救我于打工的工具人感的最低成本选项了 把自己当个人,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好好满足自己的眼睛,才让我不仅仅是作为硅基生物活了一天——是的,我不是一通电就可以不停干活儿的硅基生物 5、记录的意义 记录感受,让我能不断排除开那些不重要还令我不开心的人和事,更让我能做深度的自我探索 记录时间利用,能让我看到自己的状态,并不断找到自己状态好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尽量复刻 记录我对一件事的推荐进度,能不断让我看到真实的反馈,而不是在情绪化的动机下忽略正反馈,从而过早放弃正确的事 记录时间开销,让我知道什么样的活动配比才是真的开心一天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展业公众号《Yixuan茶水间》,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延伸阅读: 观察的练习 观察的艺术 今天也要好好写手账啊

77分钟
99+
3周前

Vol.28 有阅读量,信息串联,精确的世界运行模型 | 自洽和有趣的共同前提是?

很多剧烈的冲突感、不能平抑的内耗,甚至是抑郁,痛苦,都跟精神贫瘠,无法理解what is happening有关 弥漫在我们身上的无聊情绪,除了过度工作,过度劳动被掏空的原因以外,也跟大脑缺乏信息串联和再创造的原材料有关——如果那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纯粹的输入,是被动的接受,那当然是很无聊的 持久的乐趣,最兴奋的灵光一现,来自我们大脑主动且活跃地加工信息,不断串联的过程 但若不是有足够的阅读量,有丰富的阅历和感受,这个信息串联的主动创造过程也不会发生——然后就是发现都是看的同一个东西,怎么别人能看出如此丰富的感受,然后做一场酣畅淋漓的表达,自己在阿巴阿巴阿巴 当然,有阅读量和变得有趣,从来不是为了对比,不是为了跟谁竞争,最好的礼物是因为更精神更丰富而让日常变得更有趣,让那么多活动变得更有自己主动参与感 提示:*本期信息密度不高,但红楼梦含量极高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Highlight: 1、只有做题体验的我们,当然是贫瘠的 灌输式的结论,远远没有我们基于自身经历、基于阅读的理解,本身就违背了人类大脑“理解”过程的基本原理 除了做题,考试,那些灌输,那些做题式思维,再也无用,当然,无用是必然的,可它几乎不仅被证明无用,而且有害了 2、红楼梦、知否、鲁迅都在我脑海交汇,让我开始触及自然人性 vs 社会性 的话题 小时候被灌输“红楼梦是批判封建制度,赞扬贾宝玉的反抗精神的”,鲁迅说封建社会是吃人的,但却从来不能真正理解,封建制度的压迫性这个如此抽象的概念 当足够的阅读量支撑起来,理解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孤立的就是人格依附,让他人定义自己,而剥夺本人的主动性;理解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流行泯灭掉的不仅仅是欲望,还是自然人性;理解了全盘接受压迫和被灌输的价值观后,人就是会变得愚昧和麻木不仁,如鲁迅笔下的那么多可怜又可恨的角色,才知道了下边这段话的分量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也以此为起点,开始理解自然人性 和 社会性 之间的矛盾、关系 3、红楼梦的角色 薛宝钗这个角色,年幼时一面觉得她知书达理,温柔可亲,一面发现她又很明显地对某些人缺乏同情心,有机器人的一面,我难以协调起来这些感受,而后才看懂,天性中有情、有悟性的一面,是被她或主动或被动地压抑了,礼教和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让她服从于 人人不平等,服从于 男性就该读书走仕途,女性就该做纺织女工,才造就了行文中,时而热情,时而无情的她 贾宝玉把只专心读书、中举的人骂做“禄蠹”(贬义),幼时的我难以理解这种反抗和我们因为懒惰好玩儿的天性不想学习有何区别,为什么那个被叫做“反抗封建礼教”,我们被叫做“懒”,后来终于明白,只被社会性所捆绑,彻底臣服于每个“当代”的充满缺陷的价值观的人,就是禄蠹啊——丢掉自然人性,丢掉率真自然 晴雯比袭人可爱,就是可爱在她身上没彻底服从那套礼教的部分,她从来没觉得贾宝玉高人一等,吵起架来可从没觉得贾宝玉是老板,自己的奴才,要有分寸呢 4、从不同的书,不同的输入中,反复读到同一个主题:主体性 万历最后选择与明朝的臣子士大夫们消极对抗,是早已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傀儡坐在一个被期待执行某些职责的“九五之尊”的位置的,这个角色从不允许你出格,有自己的意愿,这个角色,对于能力不能支撑自己大权在握,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就是个提线木偶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人们,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自然人性主导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主体性不被压抑 5、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漫长的季节 机器人的未成年时代,难以共情那种情绪,会觉得难以适应现金生产力的,就是不得不被淘汰呀,只要提供好基础的保障就好了 后来终于不是满脑门子的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了,而是和故事中角色的深深共情了 付航的脱口秀,那被以喜剧方式讲出来的“太入戏”,终于是让我深深共情,又哭又笑——大概十几岁时机器人的我是听不懂付航的吧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展业公众号《Yixuan茶水间》,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这里找到我:

61分钟
99+
1个月前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