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
一本反内耗指南,愿一起走向自洽,走向绽放

Album
主播:
巴啦啦树洞
出版方:
巴啦啦树洞
订阅数:
3,585
集数:
36
最近更新:
1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一本反内耗指南 内耗的反义词是自洽——能高度协调好内外部价值体系的状态 从内耗走到自洽的道路有迹可循,最重要的指路灯就是科学,掌握的科学原理越多,就越知道怎么用最科学高效的工具重塑认知,走向绽放 脑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现代医学早就给你铸就了一本科学反内耗指南 在这里,你会听到如何找到人生主线、用坚固内核反PUA,也会听到如何加速积累认知和资源,成为高效能人士 目前规划了3个系列 1.我的皮层我做主:爬行脑、边缘脑都执行的是自动化程度极高的自动驾驶,但还好我们是高级智能生物,能用大脑皮层重塑自己的情绪、认知、偏好呀,所以,爱人不是“天生注定”,爱情不需要是“沉沦”的结果,而是选择啊 2.关系是修行:男朋友、女朋友、朋友、爸妈,我们如何从关系中得到滋养,减少消耗 3.照顾好灵魂的栖息所——身体:吃好、睡好、锻炼好,顺便打破一点谣言,让小毛病中的我们快点痊愈 让我们无所顾忌,聊到尽兴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创作者...
巴啦啦树洞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音频...

Vol.36 野心、欲望与理想 | 对主流价值观难以认同的人如何过好这一生

Saying: 《红与黑》中的主角于连,是有着极大野心和欲望,却并不认可主流社会规则的典型。在1830年的法国,他只能选择或伪装,或妥协,或拼命抓住一点属于自己的机会,向上攀爬,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在神学院时,他想伪装成和其他人一样,只关心吃什么、毕业后能不能到富庶地区当神甫的人,但与真实自己的远离、扮演一个自己不认同的人的拧巴,一直在给他造成痛苦。在巴黎的沙龙里,他拼命说服自己融入这个充满了虚伪、无聊、“礼貌”的贵族社交,但他的敏锐还是没放过他,没能让他压抑下自己对这些事负面的感受 这一期以《红与黑》为主线,展现了3种不认可主流价值观的年轻人的生活选择: 1、像我们的主角一样,坚持满足野心和欲望,融入不认可的环境,求上升,那这种选择的代价自然是精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巨大痛苦 2、像于连的朋友富凯一样,远离这个不尊重自己的主流,不在这个自己不认可的规则下求“上升”,满足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就不再对“主流社会”有更多强求 3、把追求“相对高地位”、“野心”的空洞理想,填充一些有正义性的部分,有激情的部分,在利益和欲望的追求中添加进去能真的给人满足感的成分,过一种在物质利益之外,也有其他满足感的生活 你对《红与黑》中的人物,对市长、德雷纳夫人、于连、伯爵、玛蒂尔德有着怎样的理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添加微信围观更多有趣、有料的思考和分享:lyxlife0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Highlight 1、于连有可能接受朋友富凯的提议,去做生意,过着在郊区当个富商的生活吗? 这个选项似乎从来都无法进入于连真正的考虑范围内,他极度崇拜拿破仑,他有太大太大的野心要满足,他有太大太大的欲望要实现,他要的不是生活富足,不是物质充裕,而是主流社会给予他超出基本尊重之外的臣服、额外的尊重,是极高的地位和荣誉 和朋友一起做个商人,并不能满足他最根本的诉求,我们的于连,是不满足自己的野心会死掉的人,是在全书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这种追求,都没有发现有其他可以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的人 2、接到匿名信之后的市长,到底想要看到怎样的“事实”呢? 市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自我折磨的。他虚荣、虚伪、好面子、利益之上,但他的内心深处竟然还希望维持自己的正面形象,他自己内心并不是100%全然接受这个版本的自己的,出于维护经济利益的里子,和虚荣心的面子的需求,他希望维持这段婚姻关系 但自尊心又让他肯定会对出轨这件事感到极度羞耻,愤怒,他不接受“自己”为了利益压住这件事,息事宁人,维持关系,于是大脑无意识地为他找到了很多合理化的理由: 重新结婚太麻烦了、妻子已经知道了我的一些秘密了、这个事情可能不是真的...... 这就是德雷纳夫人和于连可以完成引导的真正原因——他们给市长的“事实”,是市长最希望看到的版本,是满足他真实诉求的那个版本 3、政治界和政客的选择,哪个更让人有精神的满足和平静呢? 只要选择的是自己要的,都是满足和平静的,只是我们旁观者自己心里,还有自己的一杆秤而已 一个利益至上的政客,如果选择了逆风局,那是一定会后悔莫及,想要扭转这个局面的,要他们坚定立场,选择“正确的道路”,反而是一种内心的巨大折磨,因为“顺风局”前边的胡萝卜一直吊在眼前,勾引着他们 一个曾经把政治家当作理想的人,如果因为内心曾经的动摇,改弦更张,放弃了一些东西,也当然难逃内心的指责、后悔,难以逃开对自己的不认同 最后,于连令人动容的一段独白分享给大家:

78分钟
99+
1周前

Vol.35 提升人生密度的时间管理法则,一辈子活成几辈子

Saying: 时间管理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拉磨的驴,而是为了充实又丰富的人生体验 如果人生密度是我们最在意的东西,那要怎么做时间管理呢? 这一期想聊聊记录我的时间开销一年以来,对“时间”的一些新的感悟。之前时间管理内容都有一个理念,那就是我们管理时间,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拉磨的驴,不是为了把空白列表中填满待办事项,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体验感 我最在意的是人生密度——那一天,我是化作高清摄像头,充实地拥有了丰富的体验呢?还是扛着累死的金鱼眼,把自己搁置一边,会回忆起来全是一片模糊呢? 如果是后者,而且这样的状态经常占满我的日常,那过得有点亏了,如果是前者,那不就是一辈子活成几辈子了嘛 我所有对效能的关注,对时间做的主动管理,都为这样的目标而服务 关于播客中效能记录内容的公号文章: Highlight: 01:281、大脑预热原理的应用——下了班,还要想工作吗? 大脑的工作模式有两种: CEN模式下,专注于1个任务,调动起来所有资源的“解决过程” DMN模式下,脑海中碎片信息的随机串联 当一件事情不仅仅在CEN模式下被关注,而且因为“在意”,也时常出现在DMN模式下时,灵感可能更多,预热过后,进入CEN模式也会更快 所以,擅用“DMN”模式,擅用大脑的预热原理,也是在减少做事的阻力 11:48 2、时间记录的意义是减少“意外”所造成的阻力 意料之外的困难、压力和负面感受会带来更多的负载 但计划之内,预料得到的困难、挑战和压力就会更容易应对,不调用额外负载 时间记录可以让我们不断发现“意外”,形成做事儿的合理预期——哦,原来这个事情就是需要花3个小时,而不是2个小时能做完的啊;哦,做这个事儿就是会有一些操作上的困难的啊 下次做的时候,对这些困难和资源不足之处先有预期,那应对起来会跟全是意外,不一样 33:02 3、时间的预算管理与实际开销复盘 我们生活的常态是,被紧急的事情推着走,重要的事儿总是忘记做 但重要的事儿要是总不做,那背后那些重要的生活愿景就很难实现了 做规划时,不妨先安排那些重要而很容易被挤占的事情——比如,跟父母通话,陪爱人一起做事,锻炼,这些事儿,雷打不动,写在日程计划上,并坚定执行 不然,做了再多的“事项”,人生的这些重要账户一直拖欠着,好像也很难拥有满足,靠近幸福 41:14 4、承担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代价 模糊地过是一种过法,追求高清摄像头的体验也是一种过法 模糊地过,然后回忆起来让这段日子变成一段blur,对我而言并不快乐,也不舒适,“心”不在那个此刻,怎么可能真的充实、快乐呢? 对我来说,“不在场”的浑浑噩噩,就是放弃主动觉察,放弃主动规划的代价 当然,追求高清摄像头也有代价,更敏锐也意味着对环境中“毒素”更敏感,会有更清晰的痛苦 而且这种主动本身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意味着累的 但自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清晰分辨出自己认可的生活方式,心甘情愿承担它的代价 本期播客提到的效能记录方法的公号文章: 如果记录有声音,写手帐的这一年 我的效能日记是这样记的(上) 我的效能日记是这样记的(下)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小红书:Skye赵小野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分享生活公众号《Sky糯叽叽》

50分钟
99+
1个月前

Vol.34 自信、夸夸群、价值标尺 | 自我认同感到底如何建立

Saying: 自我认同感只能靠在自己认可的价值标尺上前进来获取 还没找到自己认可的价值标志,没有建立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不知道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什么样子的,那没法有坚定的自我认同——因为此时只能以外界的某个具体标尺评价自己,靠那个尺子上的“好”“第一”获得满足 找到了自我价值的标尺,知道自己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了,也不一定就能获得自我认同感 从找到了价值标尺,到能获得自我认同感之间,隔了一座桥——行动 只有沿着身份认同,沿着为自己塑造的价值标尺不断行动,取得进展,迎接生命带给你的新感受,拿到结果,才能品味到最甘甜的满足感的 这个过程难吗?——那肯定是不简单的 但如果明白了有些痛苦是不需要去逃避的,是要去接受,走入其中,接受锻炼的,那反而痛苦会少几分,收获会多几分 这一期,聊聊自我认同、外界评价、自信心的话题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Highlights: 1、自我批判和自卑实属没有必要 从到美国那一刻,就掉入了夸夸群,瞬间从缺乏正反馈变得经常获得正反馈 ——当然,这些正反馈未必都意味着我做的每件事都很棒,更多是他们重视鼓励,重视正面回应,强调积极反馈的文化的反映 客观上有些事情有标准,有的人做的是100分,有的人做的是80分,还有人做的是60分,他们只是对以上所有人都给予正反馈 既然这种夸夸既不表征你做得有多好的情况,也不因为世上有人比你做得好而打压你 那其实你以前惯常收到负反馈,惯常被要求“谦虚”“反思”,惯常因为“有人做的比你好”就难以获得肯定的情况,显然是毫无道理且有毒的 他们认为鼓励有助于建立勇气,让一个人做得更好,我们的父辈觉得打击有助于磨砺人,让人别飘起来 认识到这一点,我更能知道太多的负反馈其实不需要放在心上了 也更能排除掉那个被我内化的自我批判、自我设限的声音了 2、自我认同感如何获得? 首先,要找到自己认同哪些东西,不认同哪些东西 这是一场刻意练习,因为社会中的很多价值观的规训是非常隐形的 请先记住,所有牵涉“好坏之分”、牵涉“应该如何”的话语都暗含价值观灌输——抓住这些话语,仔细分辨话语背后的价值排序是什么,而你对这个排序的感受是什么 同时也得明白,没人能在一片空白中塑造自我,建立价值观 足够的阅读量,了解大家对“价值”“意义”做过怎样的探索和回答(尤其是哲学家们),是在扩充你的认知库,扩充你的词汇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洞察,才可能塑造出来你的身份认同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山本耀司 3、找到尺子了,然后呢? 看清自己认同什么、不认同什么并不会自动带来强烈的认同感 知道理想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自己的身份认同基于什么,只是给我们提供了方向,提供了判断标准 ——这个方向、这个标准会减少我们的内耗,减少内心冲突感,让判断和决策都有据可依 但是,这不是终点 沿着这个标尺,以行动取得进步,才能感受到自我认同感 那种认同感很坚固,不会随着你听到的外界声音随便变化 那种认同感也很可持续,不会因为一个成就的达成就马上陷入空虚,陷入“物欲短暂满足-物欲马上增长”的循环 4、什么样的自信是值得建立的?又如何建立? 首先,“骄傲”和“谦逊”是非常没有意义的一对儿评价词汇——当一个人连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连怎么对成功做外部因素和自我能力的归因都还不知道,“骄傲”和“谦逊”就变成了对人性格和表达方式的无聊评判 年轻人都骄傲,都狂妄,毕竟,我们没体会过自身能力突不破外界桎梏的大失败嘛 根据这种反馈建立自信,或者把外界批评内化成自卑,都毫无必要 我们要建立的其实是“能精准评估自身能力和所需外界资源的理性”和“面临困难,放下自我限制,愿意拓展边界的勇气” 1)面对新任务、新目标的理性 我们会知道自己的个人能力能把事情推动成什么样,还需要哪些外界资源的助力,以及我怎么获取这些资源 这种“知道”没有捷径,是长时间认真做事,做复盘的结果 2)面对未知的勇气 当信息差已经无法辅助决策和行动时 你能沿着自己的渴望,摒弃掉无数次响起的自我限制、自我批判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都是童年听到的外界声音的内化),用勇气去推着自己行动 最后,自卑不是难以走出的状态,自信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因素——带着能满足自我身份认同的内驱力去行动,才是根本,是建立自我认同,获得生命意义的有效路径 ——Skye说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

76分钟
99+
1个月前

Vol.33 金钱观(下)| 空杯心态、金钱匮乏感、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时如何做财务规划?

这些年裸辞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处于同样境遇,但心态和做法好不一样 读书时看职场内容,老听到的一个说法就是——终将有一天,我们会在实践中知道哪些事情的结果是平台的助力,是时代的红利,哪些又是自己能力所带来的如虎添翼 离开了那个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平台、体制,那剩下能提供确定性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了,这个是看似没有确定性的未来中仅有的确定性 不过,在每一个时点上,智慧永远都有限——“请给我勇气,改变那些可改变的,请给我平静,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请给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 可我们的分辨力是不可能带我们预测未来的,带上路的,还必须有勇气,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确定性是世界本身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受它,做自己能做的,用勇气遇山开山 最后,当现金流没有外界保证时,大家心态的不同还跟原生家庭有关 ——我们的情绪系统的初始算法从出生开始就在被最亲密的养育者所书写 情绪脑(边缘系统)是一台先随机把你感受到的情绪跟外界环境随机挂钩,再不停按照前置情景做预测的机器 婴儿从爬出子宫那一刻就有共情能力,就一直在跟怀抱他的养育者共享情绪——如果养育者时常情绪不稳定,焦躁甚至发怒,那婴儿就会把共享到的情绪跟这个环境的一切挂钩,在未来的生活中出发它焦躁、发怒的线索就是随处都是,而他无法通过理性脑的压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原生家庭如果是一发生不确定性、意外就进入“备战”状态的,那我们就能从情绪脑和理性脑两个层面习得这种对不确定性的低容忍 改变这个情绪大脑设定,走出原生家庭写的算法当然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了——除了认知的准备,还需要物理距离上跟原生家庭的隔离,以及一次次抚慰自己情绪系统,找出乱麻般的情绪的发源 以上是本期内容最主要的话题,其他话题包括: * 面临人生重大决策的不确定性怎么做财务规划 * 价值投资中公司护城河对于我们建立个体护城河的启示 * 偏离了客观收入状况的极端金钱匮乏感怎么破 Highlight 01:29 1、空杯心态:有关脱离平台后面临不确定现金流的心态差异、能力和勇气 时间总归看得见,多年用心做事的经验一定能帮我们分辨一件事:什么样的结果是平台和外界因素带来的,什么样的结果是自己的能力能带来的 当自己的能力被验证过,便能取代平台成为确定性的来源 当然,每个人的能力都有边界,少有人能如此笃定地预测未来,并打包票认为我的能力一定能让我稳步地、舒适地赚到多少钱,还必须带上路的是勇气,是直面不确定性,是放弃“舒适”赚钱的想法,愿意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除了以上说的能力和勇气,注意从小养育环境的影响,并改写这个算法也很必要 25:45 2、未来不确定时,中长期规划怎么做? 在不确定性中,我们一生面临的有些开支却是确定的 无论结婚与否,我们都得有养老的开支 无论要孩子与否,我们都要为大额医疗开支做准备 中长期重大事项不确定时,先把储蓄用来应对这些必然开支项目,这会带来安全感,让我们更安心地投资自己,追求上限 我们的支出项目和储蓄项目要实现两个匹配: 1)风险的匹配:必然开支要用无风险确定性的储蓄类别去应对,提高生活品质的开支则可以用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投资收益去应对 2)时间的匹配:长期的开支用 29:44 3、公司护城河、稀缺性的分辨也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建立个人护城河 垄断资源优势:不可取代的牌照、技术 规模优势:对应人的效率优势,更快更便宜,赚辛苦钱 网络优势:社交类产品如微信,只要占据了社交网络的主流则难以被取代,人如果把自己变成资源聚合和链接点,也将发挥变现的价值 替代成本高:一些B端有门槛的产品,需要下游配合验证产品稳定性,则此时下游不会轻易把供应商换掉,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有很高的切换成本、信任建立成本,则时间的付出与积累也会成为一个人的护城河 33:40 4、偏离客观情况的金钱匮乏感 经常也是原生家庭带来的 当从小的匮乏给情绪脑写下了算法——每当有小额支出也会极度纠结并迎来痛苦时,情绪脑便习得了面临开支时,预测“痛感”的这个步骤 解开这一环也是在和从小被写下来的匮乏感算法做斗争,认知和情绪关照并行,一步步尝试满足自己,然后再慢慢体会物质的占有到底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满足感,是不是提高幸福感的良药,等到发现这可能不是很多不满足感的解法的时候,自然能很好地平衡匮乏感、物质欲望,走到跟物质平静相处的阶段 「开始挥发吧」 是一档结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内容和个人所见、所思持续分享的「自我成长」类播客,愿你我都打破内耗,走向自洽,通透不是一瞬间的努力,而是持续积累 加听友群:lyxlife0 小红书:开始挥发吧Skye 主播介绍 Skye:深i人一枚,做过科研的经济学博士,爱神经科学,爱哲学,也爱研究投资,播客「开始挥发吧」和「知钱所以然」主理人,宏观公众号《仲谋宏观笔记》,分享生活公众号《Sky糯叽叽》

45分钟
99+
1个月前
喜欢听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开始挥发吧 | 一本反内耗指南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