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不达意
学习心理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Album
主播:
璞锐
出版方:
pray_0uq5
订阅数:
2919
集数:
32
最近更新:
4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词不达意的创作者...
璞锐
词不达意的音频...

032 |《父母爱情》仍然是我理想的爱情范本

春天是和爱情有关的季节。爱情可以是《装腔启示录》的暧昧拉扯(详见015|爱情始于不自洽,终于自我完整),也可以是《玛嘉烈与大卫》的心甘情愿,还可以是《父母爱情》的简单平淡。每次想到能和一个人穿过几十年的岁月,互相陪伴,共同成长,彼此渗透到对方的生命中,我就感到万分感动。 《父母爱情》一直是我理想的爱情范本,江德福(扣除大男子主义部分)也是符合我爱情审美的好男人。本期节目我分享了我对江德福和安杰婚姻的理解:江德福仅仅是会“宠”老婆吗?安杰的幸福只是因为命好嫁对了人?安杰在关系里的智慧是什么?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真的是完美的吗? 借由江德福和安杰的关系,我又觉察了自己的亲密关系,之所以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满足,是因为这段关系满足了我最看重的精神需要,也让我获得了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我认为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觉察自己真实的需要,找出靠前的价值排序,同时要找能value你美好品质的人。 爱情是一门学问,想要经营好婚姻更是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到底有哪些不能妥协的需要。 本期Highlights: Part1: 江德福&安杰 2:19 我理想的浪漫爱情:下辈子还要一起做夫妻 3:06 江德福:当代好男人范本 5:20 江德福「宠」的背后是尊重安杰的个体独立性 10:42 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真的是完美的吗? 12:49 安杰的幸福只是命好吗? 14:13 即便出身不好,安杰在关系里的配得感仍然非常高 16:10 面对求而不得的痛苦,安杰的智慧是创造自己的精神花园 17:47 安杰的主体性:“没人能做我的工作,别没数” 18:18 即便伴侣是司令,安杰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 20:05 安杰到底给了江德福什么,让江德福即便影响仕途,也毫无怨言? Part2: 我的亲密关系 24:48 择偶的基础:发自内心的欣赏,即便不是我的伴侣,我也认为他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25:13 如果只能用一个成语形容我的伴侣:情深意重 26:16 永远不会听到“你就是想太多” 28:20 把家庭和爱放在世俗成就之前 29:10 永远不会听到“我赚钱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吗“ 29:47 不是霸总式的支持,才可以获得更多平等 34:26 既没有提供物质支持,也没有分工去照顾家庭,我的伴侣图什么? 34:42 提供了100%的安全感:在我眼里,你就是最好的 36:30 提供了独特性:我只想和你做这件事 37:20 提供了亲密感:不会让关系进入假性亲密 38:17 在爱里没有太多恐惧:不怕打脸,愿赌服输,只求问心无愧 39:23 提供了好奇心:虽然工作领域完全不同,但仍参与和关注 40:29 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创造1小时专属于我们的时间 43:01 要找能value你精神品质和人格特质的人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46分钟
99+
4周前

031 | 巴厘岛启示录:生活一直都在此刻

2025年的开端,我和爱豆一来到巴厘岛度了一周假,每天的生活都高度相似:早起瑜伽、吃饭、游泳、看书、晒太阳、马杀鸡…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调整,却给了我们一个独立空间,帮我们关注身体和心理需要,然后我们都有了惊人的发现: 我突然发现我一直坚信不疑的理想生活,其实并不是我真的想要的;爱豆一也不再认为人生要被简单粗暴的割裂为40岁之前和40岁之后。我们决定从此刻开始改变,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我们已有的较为满意的生活中,生活从来都不在别处,生活一直都在此刻。 我们探讨了理想的生活方式、对个体而言到底什么算成功、我为什么每年的目标都超额实现,却仍然难说对生活是满意的,节目的最后我们两个无娃人士又简单探讨了对教育孩子的理解,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一切想法和感受都在流动,我们只需要对此刻保持关注。 很感谢这次巴厘岛的旅程,回国后爱豆一去美国出差,我一个人在上海生活,我们都尽可能践行了在巴厘岛学到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我的2025年会因此变得更为平静和幸福。 Part1 巴厘岛真是个有灵性的地方 3:16 6年后再来巴厘岛的奇妙感受 7:47只有到了40岁,才能过上另外一种生活吗? 10:03每天从关注身体开始,会发生什么变化? Part2 做(好)喜欢的工作真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吗? 13:47 一个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能解决80%的人生烦恼? 18:56 1000个人,有1000种「成功」的生活方式 20:52 每年超额完成目标,我却很难说对生活是满意的 23:42 恐惧焦虑的来源:只能接受某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28:04 2024年身体健康继续滑坡,我却对自己挺满意的 28:46 调整了年度目标后,我竟然没那么害怕(短暂)异国恋了? Part3 一些关于教育漫谈 29:40 四组关键能力:创造社会价值、和自己相处、会爱人、人际关系 30:42 为孩子创造一个关注自我需要的空间 31:32 比较和竞争让评价体系更为单一 35:20 未来20年,传统的主流叙事真的会被完全打破吗? 37:34 大学最重要的是氛围、思想和人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43分钟
99+
3个月前

030 | 自尊系列2:如何重新养育自己的自尊自信

本期节目我邀请了咨询师好友大狗一起聊一聊自尊系列的第二期,大狗是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完全没有自尊自信议题的人,具体表现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但仍然坚定地相信自己是足够好的,所以不会有完美主义、人际讨好、过度追求外界认同等一系列僵化的行为反应。这和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分不开关系,直到6岁,别人还是听不懂大狗说话,可是她的爸爸说她的讲话很有特色。父母的最大程度信任让大狗鲜有与实际状况不符的过度害怕或羞耻,而且对世界充满敬畏心。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享了自尊自信议题的临床表现,如何从情绪、行为、内在动力、系统建构的视角下理解这一议题,节目最后我们也分享了我们认为有帮助的重建自尊自信议题的tips。录制过程中,我们有很多此时此刻的发现,第0步、元认知、留白,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收获,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和发现。 3:50 自尊自信议题的3大临床表现 5:00 你能接收到别人的肯定吗? 7:06 自尊自信议题背后共通的情绪:害怕 12:30 自信和自恋的一线之隔 16:28 害怕会消耗很多心理能量,阻碍一个人尝试更多可能性 18:26 哪有人天天会考第一/始终保持进步/永远升职加薪 20:00 不是对孩子没有期待,而是非常信任孩子可以过好这一生 25:40 如果完全没有从外在关系里体验到我是足够好的,是被喜欢被接纳的,能靠自己获得自尊自信吗? 32:16 为了获得基本的认可和自尊,需要先去认同一个主流评价体系吗? 32:48 相比于第二步具体怎么做,元认知更为重要 33:40 觉察、有意识地做一件事,可以让自我更健壮 37:08 如果觉察是第1步,那第0步是先慢下来,呼吸一下 39:05 接纳、做时间的朋友都没那么容易 42:30 在做时间的朋友过程中,我做了好多好多事情 44:04 安全的关系体验会让一个人更容易寻求积极的解释 44:50 缺失仍然可以拥有宝贵的财富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51分钟
99+
4个月前

029 | 自尊系列1:拥有的都是侥幸吗?

自尊自信是临床中很常见的议题,你是否觉得不管别人怎么夸奖你,你都打心里觉得自己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认为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朋友带滤镜”看自己;或是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外归因,只认为是运气使然。我相信这并非是谦虚或是“凡尔赛”,而是一部分人真实的痛苦。本期节目我分享了我参加1年多EFT(情绪取向婚姻伴侣/个体取向)培训的感受,以及我的自尊水平是如何越来越趋于稳定。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想法或困惑,自尊系列2我会邀请一名心理咨询师好友再次探讨这个话题。 00:40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拥有的都是侥幸 6:05 当自尊水平不够高时,别人的鼓励会让我觉得是安慰 7:42 不管接收到多少次正向反馈,我只认为我是足够幸运 10:12 理性上知道参加培训是来学习的,但仍然想获得一些认可和赞赏 13:03我不再认为老师只是在哄我,而是真的相信我是足够好的咨询师 16:35 大量的暴露脱敏+修正性体验,我再也不说话发抖了 18:55 正向循环起来:越冒险,越得到正向反馈,下次就敢越冒险 19:38 自尊水平变高的体现:敢于展露真实的自己,能够接受更多开放的意见 20:16 谁也偷不走我的认同感 21:12 一次正向体验无法撼动多年形成的僵化的内在模式 22:10到底什么是自我关照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23分钟
99+
5个月前
词不达意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