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 天狗、河童、姑获鸟…这些“日本妖怪”其实都来自中国!

这一期是我和张云的对谈。 张云自称是一个搜集妖怪的人,他花费差不多10 年时间,搜集到了1080种中国妖怪,编辑成《中国妖怪故事》。 促使他写作此书的是一件小事。他多年前参加动漫展,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打扮成妖怪。他问其中一个人,你知道你装扮的是什么妖怪吗?对方说“知道啊,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但其实姑获鸟、河童、天狗等都是中国人最早创造并且书于典籍的妖怪。但在年轻人眼里,这些全都是日本的。 他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有一天能把这些妖怪的故事娓娓道来,告诉伙伴:‘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妖怪,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妖怪’”,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中国五千年来的妖怪文化。 我听他说,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是:中国的妖怪们也好,神仙们也好,都被遗忘太久了,寂寞太久了。 我之前看《夏目友人帐》里,对一个故事印象深刻。被人类逐渐遗忘的露神身子越来越小。随着最后一个供奉ta的人去世,无人记得的露神也消失了… 希望那些妖怪、那些神仙能撑住,能等到我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想起他们的名字来,想起他们和我们和我们祖先之间的联系。 希望这些妖怪神灵都能被人记得,不再寂寞。 以下是这一期的timeline: 01:55 谈日本7成的妖怪其实来自中国。 03:53 谈“天狗”这个妖怪起源于中国后,在日本妖怪文化中流行起来的过程。 11:08 谈日本的河童是如何受中国影响而诞生的。 14:15 张云讲了他最喜欢的一个妖怪“挑灯小童”的故事。 16:58 谈人和妖怪的关系,谈到聊斋,谈到人类中心主义,薄情的人类和容易受伤的妖怪。 19:25 谈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古代的妖怪而知道当时的人是如何生活、有什么习俗,张云讲了变婆和花月之精的故事。 26:20 雅君问张云最想和哪个妖怪做朋友。张云选择了白泽,也说了原因。 30:06 张云说如果能选择变成任何一个妖怪的话,他会选择变成天狗,也讲了原因。 35:50 张云说自己最喜欢唐代的妖怪以及原因。他在此处讲了一个狗头新妇的故事。 40:11 聊很多人对妖怪文化有误解,觉得这就是封建迷信。但其实妖怪学是一种文化。 41:33 聊中国人很熟悉的“人死了去西天”这一说法,并不是一个中国古代原生的观念,而是一个舶来品。准确说,是从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之后,才有的。 在此之前,在中国本土,管生死的不是阎王爷而是泰山府君。人死了,是往东往泰山去,而不是往西天走。 48:40 张云聊自己为什么会下决心要中国研究妖怪。 51:16 张云介绍自己喜欢的妖怪文学作品,京极夏彦的《铁鼠之槛》。 52:56 张云分享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三本书:《夷坚志》、《五灯会元》、《雕刻时光》。 56:45 雅君问张云到底是否相信这世界上有妖怪的存在。

59分钟
99+
4年前

NO.25 和六层楼聊女性应该知道(却往往不知道)的健康知识

这期是雅君和女性健康博主六层楼的对谈。 时间线如下: 00:01:35为什么“宫颈糜烂”从来都不是病,别被骗啦! 00:04:41 为什么明明避孕了还能意外怀孕?TT的正反面怎么区分,第一次吃短效避孕药多久后才有避孕效果 00:07:52为什么说吃维C不能抵消紧急避孕药的伤害 00:09:27 “生个孩子就好了”有哪些不科学之处? 00:20:05 谈“月子病靠月子养”的不科学之处,以及这句不就是催你生二胎吗? 00:24:29聊成长意味着你不要指望别人承担你的人生,你要敢选择能承担。 00:30:59处女膜其实早被岁月这根擀面杖擀破了。 00:37:20 聊“周期觉知法”避孕靠谱吗? 00:30:00 聊光是分享知识不够,还得传播观念 00:47:50老六推荐他在看的书《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积极心理学》《事实》、《批判性思维》 00:54:15聊女性私处颜色变深,恰恰说明她身体发育健康,这不是可耻的事情。 01:00:14雅君说她推荐东西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她上网看到不友善话语时的应对方式。 01:08:20谈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有orgasm。 01:12:40谈为什么不要模仿爱情动作片,老六呼吁我们要保护直肠 01:13:40谈小黄文中有哪些不科学的描述。 01:18:18聊到所谓的泡妞和钓金龟婿的课程里的套路,以及我们应该知道性行为里合意的重要性。“不仅是no means no,还应该only yes means yes”。 01:21:30 聊为什么应该把女性专属停车位改名叫新手停车位 01:26:32聊怎么看待和应对网络暴力 01:28:37老六聊做博主以来的转变 01:34:15 老六聊自己平时会从哪些渠道接收信息 01:39:08 雅君说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个电台 剪辑:鹿特丹

101分钟
1k+
4年前

NO.24 床品见人品|借《女孩之城》聊聊女性如何尊重、拥抱自己的情欲

这期是雅君和eat pray love的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新小说《女孩之城》的译者姜小瑁的对谈。 我们从这本书聊到了性解放和放纵之间的界限,聊到了女性如何拿回自己的情欲,聊到了男性凝视、厌女文化,也聊到了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这个作家很有意思和鼓舞性的人生经历等。 内容很多,本来想分两期放。犹豫了一下,还是一整期放出来。希望让你一次听到爽。 下面是时间线 00:00:50介绍《女孩之城》这本书的内容 00:05:08雅君和小瑁分别分享《女孩之城》最打动自己的地方 “我爱的人死去了,我也想和ta一起死去。但我又不能这么做,于是我想让自己的一部分死去。” 00:08:47讨论为什么在书中写到的婚外情事件中,女孩被看成是“肮脏的小婊子们”,得到惩罚,而男人却毫发无伤?这是不是一种双重标准和虚伪? 00:12:00 谈对《三十而已》中林有有的看法 00:16:10讨论为什么有些女性虽然自己是女性,却依然厌女。与此同时,有些男性却能成为女权主义者。 “一个人是不是女权主义者和性别没有必然联系,和Ta有没有给自己做性别平等教育,有没有把脑子里男权社会的那些毒给吐出来有关系。” 00:19:57雅君分享自己最早对女权主义的误解,以及后来自我更新、学习的过程。 00:24:37小瑁分享了《亚当夏娃在拂晓》中提到的和现代社会主流一夫一妻制的婚恋模式完全不同的两性感情以及育儿模式。 00:26:20 雅君谈到之前漫展,有coser穿了安全裤,还被拍裙底的事件,谈到我们认为一个行为是雅还是不雅,也是被社会文化所规训出来的。 而且这种管理和规训,在两性的身体上,严厉程度是不一样的。女性被规训、束缚得更多。 00:30:00 聊到文学艺术领域的道德和shen/查。 00:36:15谈性解放和性放纵的边界是什么? 00:41:19谈到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书 big magic(中文版译名叫《去当你想当的任何人吧》)给我们在创作上的启发 00:45:36雅君从书谈到对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这个人的理解(stubborn happiness),也介绍了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丰富跌宕的感情经历。 00:48:57为什么看《女孩之城》这本书会又心痛又觉得被治愈 00:55:17我们谈到床品和人品的关系,谈到社会给两性完全不同的性脚本。以及女性如何拿回自己的情欲。 00:58:55我们从电影《狗镇》聊到有些男性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是圣女就是荡妇”,以及男人是如何通过荡妇羞辱女性,来合理化自己暴力性侵女性的行为的。 01:01:14女性是否真的有婚育自由? 01:05:57成为独立女性的前提是什么? 01:15:27从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聊到“男性凝视”。雅君剖白道,她发现自己也会内化一个男性的视角,会从男性的喜好角度去审视自身和其他女性。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她是怎么克服这种“男性凝视”视角的。 01:21:19给男性朋友分享了一个判断自己对别人说的话是否得体合适、是否有骚扰嫌弃的标准。(这标准是一个单口演员说的,好笑又实用) 01:27:15聊到爱自带冒险性,以及人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不谈恋爱不交朋友,孤家寡人不行吗? 01:31:50聊到创造欲和毁灭欲的同根同源 01:33:20从badass聊到女性超级英雄,聊到我们如何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刻板印象 01:40:55聊到没有哪种个性、品质是被某种性别所垄断的。我们不经意中说的男性特质、女性特质这种用语,还是会传递性别刻板印象。 01:47:39小瑁推荐她喜欢的纪录片《园艺世界》(gardeners world)B站可以看,以及法国邮政因为巴黎圣母院大火,而出的巴黎圣母院纪念邮票。 01:50:45小瑁在翻译之外还做另一工作。她是pageone书店的外文书选品编辑。她聊了这份工作有意思的地方,以及她在工作期间遇到的有意思的书。

115分钟
1k+
4年前

NO.22 和一位青年职业作家聊写作、自由、生活和爱

和青年作家张天翼的一次对谈 01:40 从天翼小说集《扑火》聊起,她分享了书中她最心爱的一个故事,以及写小说对她本身的治愈。 06:43 “艺术的道德”和“现实的道德”的区别 08:49 天翼谈自己写作受哪些作家影响较大,以及小时候的那种强调“上价值”的文学教育对我们的影响 11:39 作家如何面对评论者。 14:33 大家对自由写作者的常见误解,和以写作为职业的真实状态是什么,以及一天的时间分配是怎样。 22:50 心理学上说,和我们契合的伴侣是价值观相似的人。 24:15 天翼谈如何让写作保持一个持续产出,如何定计划。 28:17 业内目前稿费的情况 32:59 如何把那些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写到细致入微 37:04 如何面对写作的挫折感 40:40 天翼解释为什么她说自己是以小说为信仰,以及写小说能给她带来怎样的精神力量 46:20 说一个作家写得“太女性化”,是一种内含性别刻板印象的评价。并由此聊到特别怕自己和女性化沾上关系的“硬汉”海明威在写作中露出的马脚。 51:13天翼谈哪些书构成她的精神骨骼,也推荐了她最近在看的书《打开一颗心》和《致薇拉》。 57:46 天翼谈自己的爱情观 01:00:33 天翼给想恋爱的年轻朋友的建议 01:01:21 天翼分享她的优质信息输入源:读书、纪录片(《文明》+《艺术的力量》)+陈丹青《局部》 01:02:44 天翼最近在做哪些新的事情?答案是戴牙套。“当你特别渴望一件事情的时候,所有东西都不对你构成阻力。如果你还是有不高兴不愿意的地方,那还是你的渴望还不够。渴望就是你的动力和你的止痛药。” “当痛苦有意义的事情,痛苦就不重要了。”

65分钟
99+
4年前

NO.21 和拖延症的这场战斗中,你可能一直在和影子搏斗|如何科学自我管理

这期是依然是和拖延症咨询师高地清风聊天,建议和第20期的内容搭配来听。 我们继续聊拖延症、聊正念、聊如何让改变发生。 这次对话涉及以下内容: ·我们对拖延症的理解有什么误区? 做了多年拖延干预的他,从自身经验出发,谈到有些人在第一次觉得自己拖延时,其实可能并不是真的拖延,而只是需要放松一下。 但因为对自我的过高期待导致TA认为自己拖延,并给自己贴上拖延的标签。他又非常不能接受自己拖延,并因此有了负面情绪和想法,而这些情绪影响了他行动,使得ta真的开始拖延了。 我们经常说提高效率,但真正的问题是,那件事是否值得我去提高效率?到底到底什么事情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是真正需要我去做的? 他建议大家观察,当我们给自己贴上拖延标签时,这个标签对我们起到的作用,是让我们感觉更好,还是让我们觉得感觉更坏了?以及,它是促进了还是阻碍了我去做有意义的事。 ·我们也聊了如何止住因为觉得自己拖延反而更拖延这种糟糕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和人建立连接,相互陪伴、见证、交流,会改善拖延。谈了人的【社交天性】,以及如何更好和人沟通。 ·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拖延,但依然产出丰富,比如达芬奇。谈了“拖延者优势”、科普了何为大五人格(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以及不同人格特质对人在拖延上的影响。 ·谈到如何应对注意力缺失与多动障碍(ADHD),以及ADHD可能有的暗面。 ·谈对亲密关系看法的转变,也推荐了《情绪聚焦疗法》,这本书让他意识到“安全感其实是人天然的一个需要,再正当不过。” ·谈最近看过并推荐的剧(《西部世界》),并畅想了如何把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自我管理的领域。我则推荐了《全知》(Onisciente)这部剧,并谈了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危机。 ·谈了“为什么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TA的每一份努力,TA都能看到其意义”。也聊了,我们如何用正念减少因自我否定导致的拖延。 ·最后,高地清风给自觉拖延的人提供了一条预防性的建议:照顾自己的身体。并解释了这条看起来很简单的建议,为什么是需要重申的。我也就此聊了如何用微习惯帮助我们开启积极的改变。 ·也谈了用什么心态去使用番茄工作法,可以使得自己有更少压力,更多动力去做事—— 如果你给自己的目标是一天完成四个番茄(一个番茄时间是25分钟。完成4个番茄,就是在四个25分钟里,都有投入工作)在用番茄工作法之前,你可以给自己提一个问题,“我今天最早几点可以完成这四个番茄?” 这个问题会让你从之前的压力状态,转变成带着好奇去观察,以及跃跃欲试的状态。

84分钟
99+
4年前

NO.20 如果你此刻所有的想法情绪都不能控制你、不能把你困在原地,你会做什么?

这期是我和拖延症咨询师高地清风一起录的。他也是一位受训中的正念老师。 这期电台包含以下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战胜拖延症,比如明明有正事要做,却忍不住玩手机、刷网页来拖延? ·清风分享了如何用正念来干预成瘾问题,他比较详细地讲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如何用正念戒烟,一个是如何用正念戒掉爱吃零食的瘾。 ·到底什么是正念? ·在疲惫劳累、无法思考时,如何使用正念? 高地清风建议我们在此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到身体的感觉上,感受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看见之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假如刚才这二三十秒的观察里边,我看到的所有这些想法情绪身体感觉通通都不能控制我,都不能把我困在原地的话,那么我会选择做什么?” ·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跟随感受,什么时候不跟随感受? 他说,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很多时候试图从心理学或者正念中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解答。但这样的解答并不存在。我们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我们具体地感受做灵活的判断和选择。 因为正念是用一种不带评判的态度去如实观察此时此刻的身心有什么现象。 ·正念中的观察具体要怎么做? 他说,观察要满足三个要素,一是不加评判,二是觉察,三是聚焦此时此刻或者叫当下。 在分享具体技术方法时,他推荐了一本谈正念的书《幸福的陷阱》,这本书里介绍了正念的一种方式:接纳承诺疗法。(此书我已经看了,很喜欢,推荐大家去读) ·我们也聊了对不同形式的正念课程的看法,其中有提到寺庙禅修。 清风他建议大家不要只是为了追求感受到无我的状态,而去做正念练习。因为正念本身是一种接纳、不强求的态度。他说,正念当中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开悟的人,只有开悟的时刻。” ·我分享了自己最近用了什么方法来减少自我审查、放松创作。 ·因为没有达到自我期待而困扰该怎么办呢?他就此谈了如何用正念的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我和他分享自己因和理想自我有差距而痛苦时,他建议我继续持续做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学习,“同时去看到自己真实的感受,既不夸大它,也不否认它,按照它实际的大小规模去看到它。只要看到它,你自然会从中学习。” ·我们也聊了,“都说要自我接纳,可我还没有自我接纳到敢自我接纳时,该怎么办?”的问题。 他建议我们可以做小事做起。选择一件小事情上,用自我接纳去做它,而不是用自我怀疑或者是听从头脑教条的方式去行动。 他也分享了自己在做正念练习时,因为持续的不自我接纳而撞到南墙之后的调整过程。 ·我们聊了对待生活的不同模式,其中他分享了两种模式,一种是劳作模式(Doing Mode),另一种是安在模式(Being Mode)。他说,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保持玩心,所谓的玩心其实就是先不给自己预设一个对错和结果。而是允许自己在这片空间里边进行探索,不去人为的划分对错。 ·正念和冥想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是什么? ·我们也聊了真正去练习去行动的重要性。沉溺于头脑想象而不去行动会让人能量萎缩。用行动和外界发生交互,才会发展出更多力量。

58分钟
99+
4年前

NO.19 人生会困苦,但不要给自己设限

这期是和朋友麦烧(微博名叫@焦溜丸子好吃)一起录的。 这期的标题,也来自于麦烧曾经发过的一条微博。 她在那条微博里写到:“26岁的我曾经想过出国留学,但一个是火候不够,一个是真的不知道物理系的本科生+几年的媒体经验能申请什么专业来读,更没有时间准备并不擅长的考试和刷分。26岁的我不会想到最终自己在30多岁时申请成功去读两年的公共卫生,不会想到自己还能穿背带裤和超短裙,也不会想到会报名mini马拉松和定下今年越野马拉松跑的目标。人生会困苦,但不要给自己设限。” 我喜欢她不断启程,不断奔赴生活新的可能性的状态。 这期我就和她聊了以下话题: ·疫情期间,她做志愿者的心得、感受 ·她Keep Moving的动力,她是怎么决定要在30岁出国读书。 ·也请她介绍了她选择的留学项目,Erasmus Mundus。这个项目的优点是可以在多个欧洲国家留学,可以申请奖学金。即便没有拿到奖学金,学费也比较便宜。 ·对网络暴力的看法。 ·今年4月她在国贸地铁站有见义勇为帮助一位被猥亵的女性脱困,她对自己做的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 ·对亲密关系的看法的转变,她是怎么处理和父母的冲突。 ·她推荐的书(《人与国家》)、影(《真爱至上》)。 ·普通人如果想为环保出点力,可以做点什么。 ·如何能申请到NGO组织的工作,对即将进入NGO的年轻人的建议。以及,她心中靠谱的、值得关注,支持的国内环保组织(她推荐了自然之友)。 ·在对现实失望时,她是如何保持心态平衡与情绪稳定的 最后我们聊了,她和家中两只猫的相遇故事。 希望你听得开心。

65分钟
99+
4年前

NO.18 学语言也好,生活也好,最大的捷径是很多人视而不见的

这期是我和小花老师(吕宇珺)的对谈。她是一名资深英语老师,也是译者、自由撰稿人。 我们聊了外语学习最常见的误区是什么,真正的捷径是什么。 也聊了她翻译的书《隔间》。这是一本讲办公室历史的书。让我惊讶的是,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白领工作形态,也就是在室内小屋里伏案工作,在历史上曾被认为是非正常的生活方式。 办事人,也就是最早的白领,在当时社会地位并不高。当年在体力劳动者比如码头工人眼中,办事人坐在灯光灰暗的小屋里,见不到阳光的生活是很悲惨的。 也聊了历史上曾有过的对女性工作者的歧视。女性在办公室曾经只能做打字员、秘书这样的工作。同时,还要被迫承受男性的性骚扰。 你能想象吗?在办公室历史上,有过一个时期,男性上司会普遍拥有“办公室娇妻”。所谓“办公室娇妻”指的就是,女性职员在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像妻子一样,给男上司提供生活照顾以及情感服务。 小花还分享了对她打败拖延症很有启发的书《拖拉一点也无妨》,也给想通过看英语原著来学英语的同学推荐了《奇迹男孩》(Wonder)这本书,也推荐了她喜欢的电影《情人》、小说《你好,忧愁》。 我们也聊了这些年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她说,这些年,她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慢慢认可了生活自身的价值。

86分钟
99+
4年前

NO.17 你会瞧不起普通版的自己吗?|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自我期待

这一期依然是和@小一身上有猫毛 聊天,我们谈了亲密关系、如何把自我期待调整到合理状态,怎么持续搞创作(而不被挫败感打倒)等 00:01:06到 00:14:16 聊各自在亲密关系中想法的变化 对【安全感】理解的变化、对负面情绪接受度的变化、对【强大】理解的变化 从00:14:17到 00:18:28聊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个真正的挚友,用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对人际交往这件事的期待是什么 从 00:18:30到00:21:00 聊我们在友情这件事上的不自信,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树立更多的自信(小一分享了她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她做事实确认) 从00:21:10 到 00:22:09 小一谈她前期是如何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好让咨询能有更好的效果以及她是怎么选咨询师的 从 00:22:11 到00:25:44我们各自推荐了自己很喜欢的【幸福课】,我推荐的是哈佛的(网易公开课上可以看),小一推荐的是耶鲁的(Coursera上可以看) 从00:25:50 到00:29:26 聊我们现阶段对自己的期待 从00:29:28到 00:37:10谈理想自我和天然自我,以及探讨如何合理设置对自己的预期,顺便聊了阿西莫夫的八卦 00:37:11到 00:42:27一小问了我一个灵魂问题“你会瞧不起普通版的自己吗”我们接着探讨了自我期待 00:42:28到 00:52:08 谈如何搞创作;小一推荐了和创意有关的书《创新公司 : 皮克斯的启示》 、纪录片 幻想工程故事 (豆瓣) , 可汗学院上和天文学有关的课;我提到了启发我写故事的书《我是个怪圈》 00:52:08 到01: 00:41从科幻小说谈到《飞奔的物种》里提出的创意三原则“break、bend、blend”,谈到《海伯利安》四部曲,以及搞创作需要接受不完美 从01:02:04到结尾 推荐对儿童教育感兴趣的朋友去读, 蒙特梭利那套书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童年的秘密》 《发现孩子》 《有吸收力的心灵》等)。

64分钟
99+
4年前

N0.16 如何快速入门不同领域|再忙碌也想探索自然和自我

这期是和朋友@小一身上有猫毛 一起录的。小一之前在果壳做工作,现在在做少儿教育。她在工作之余,把摄影、设计、自然教育等爱好玩得风生水起。这期我们聊了如何自学新技能等话题。 00:02:00 到 00:05:37 我请小一聊了她是如何快速入门不同领域。 00:05:40到00:07:21 聊如何高效记笔记 00:07:55到00:12: 27 聊生活这么忙这么累怎么还有时间坚持学习,如何应该是按自己最差状态而非最好状态做计划 00:12:28到00: 18:49小一聊自己是如何做【物种记录】以及为什么会想做【自然观察】和【物种记录】 顺便分享了她平时用来做物种记录的APP:iNaturalist (有网站有APP) 00:18:50到00:28:08 请小一分享自己平日里获取信息的渠道、推荐的博主:自然类的纪录片、中国大学慕课、光合作用字幕组、Coursera、B站、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鸟撞、the school of life、抑郁自我护理手册、赵丹赵丹喵(podcast:喵喵予渔)、魏知超:心理学新知课、吉尔伯在看剧(公号) 00:28:10到 00: 39:59请小一推荐自己喜欢的剧,我们聊了对《美国夫人》的感受(到00:37:10);《爱你,西蒙》 从00:40:00到00:47:08 谈如何和抑郁情绪共处, 推荐《恰如其分的自尊》这本书 从00:47:10到00:50:50 小一谈自己做心理咨询的感受、以及为什么《恰如其分的自尊》值得看,教会她对自己有合理期待 从00:50:52 到 00:55:30我谈哈佛《积极心理学》中提出的无条件自尊的概念,谈把人的好坏和事情的成败分开。谈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哪些事提高自己幸福感 从00:55:33到01: 03:42谈叙事自我,以及为什么我会对叙事自我有执念,顺便还谈到了台剧《想见你》、电影《永恒心灵的美丽阳光》 01:03:50到 继续推荐喜欢的书、剧等。其中提到《她说:女性人生瞬间》、《金字塔原理 》、《魔鬼出没的世界》、绘本Ocean(泰晤士 & 郝德森出版社出的)、宠物纪录片《管教恶猫》、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纪录片《像乌鸦一样思考》

80分钟
99+
4年前

NO.15 拒绝成为下一个金智英|一位全职妈妈回归职场的进击之旅

几个月前,我在后台收到了读者十六的留言。 她在留言里分享了自己从全职妈妈到回归职场这过程中所做的尝试,经历过的失败和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她是如何攒够经验值,最后找到心仪工作的。 她的留言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说,“2017年底的时候,我曾经一度非常绝望,希望能把娃送到随便什么地方,然后自己可以打打工。 我推着婴儿车到这俩托儿所问孩子能不能去,都还是太小了,被婉拒了。如果可以真希望给那时候哭了太多次的自己带句话,you will be fine.” 这段话让我想到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里,金智英也曾想过把孩子送去托儿所,也曾去家附近的面包房问能不能打一份临时工,但最后都不了了之,金智英依然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 好在十六并没有允许自己成为下一个金智英。她积极寻找突围之道。 这一期音频里,我和十六先是聊了她的育儿感受,生育过程对女性生理、心理造成的影响。 她感慨到,很多虽然之前已经有过了解,但育儿的辛苦以及这过程给家庭带来的挑战,还是超过了她预期。 也聊了她和先生在育儿上的分工。聊了经济收入对家庭分工的影响。她出于怎样的思考,决定要孩子的冠名权。 她是如何利用面试收集有效反馈,提高自身。在跨行业求职时,她有哪些面试技巧。 在面试中遇到明显的对女性尤其是对全职妈妈的歧视时,她如何应对。 在面试中谈薪资的技巧。 她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后,短时间内提出辞职,重新找下一份工作的背后考量是什么? 以及她是如何让下一家求职的企业不会因质疑她的忠诚度而拒绝给她机会。 在聊了求职的过程之后,我们也聊了如何更有效的学习,如何调整自我心态,在他人让我们失望时,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以及,十六喜欢的动画《Dr stone石纪元时代》。 最后,十六问了我,我对自己的新年期待。 我在聊天中提到的让我印象深刻的那句话,我后来查了下,出自里克尔,原文是“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be defeated by greater and greater things.” 我的翻译是:人生之目的是被更宏大瑰丽的事物击败。 附上十六的简书地址:https://www.jianshu.com/u/7725ab6468a9 大家可以去十六主页和她交流

98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