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36 对话张悦:你承受你能承受的,往更高处走去

Hello 你好,我是雅君,好久不见。 这期「雅君FM」是我和前人物杂志主编、视频平台Figure的创始人张悦聊的一期。 去年11月,我们都在平潭参加IM电影节,有天晚上,有个特别放映,放的是一个叫《中国这么美》的节目中的片段。 这个节目是一个音乐+旅行的纪实类节目,它每期会邀请一支乐队或一位音乐人去中国某个地方旅行、生活。 他们请的乐队都很有调性,比如痛仰、五条人、九连真人、康姆士、蛙池。请的音乐人也是比较独立的那种,比如小河、陆晨、钟立风、莫西子诗等。 我看了片段之后,一方面觉得有意思,另一方面也觉得这东西不怎么常规了,节奏也有点慢,可能不会火,就约了深度参与《中国这么美》前后期制作的张悦,想聊一聊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节目。 另外,我本身也对张悦这些年一直从事和非虚构相关的事情感兴趣。想和他聊一聊,他的创作动力、做事哲学是什么。 说起来他对我当初入记者这行还有影响。 故事要从很多年前说起,当时我还在大学读书,想做记者,想去媒体实习。为此我专门买了一套黑西装,穿得特别笔挺地跑去面试。当年面试我的人就是张悦,他看我穿得这么紧张严肃,就说,你来我们这里不需要穿西装,你看看我,还有我的同事,大家穿的都很随意。当时他脚下是一双拖鞋。 我回去之后就跟朋友说,媒体这行适合自由散漫没正形的我。我就想干这个。后来我也真的就做了六年记者。现在回想,做记者的时光依然在滋养着我。 多年之后,有这么一个再次见面的机缘,我把当年这个事跟张悦说了,他也觉得很神奇。 人生就是这么好玩。很多时候,你无意中做的某件事,却在别人的人生里荡开了涟漪。 我没想到的是,这次录音里,他还聊到了之前在武汉报道疫情,在近距离感受疫情的残酷后,他无法自控的崩溃和坠入深渊,以及如何艰难地学会与深渊共处。 这段对我也很有启发。 总之,我个人还挺喜欢这一期的,也希望它能在你的生活中荡起一圈明亮的涟漪。 Timeline 00:01 聊这期录音的缘起 06:31 张悦聊为什么要把乐队们带到福建政和、甘肃靖远、河南大南坡等「非热门旅行地点」去拍摄 11:53 聊节目中顶马的陆晨陆老板和小河唱的《陀螺歌》带给我们的感动 22:38 张悦聊为什么明知小众,依然会去做这样一个节目 28:10 聊选择乐队/乐手的重要标准就是real,不装X 37:53 对有志于从事非虚构写作/影像 的人,张悦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6:01 张悦聊卓越的记者和优秀的记者之间的分水岭在哪里 52:42 张悦聊在武汉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对自己心理的重大冲击和艰难的心理重建 1:12:08 张悦送给创作者的话:「你承受你能承受的,往更高处走去」

76分钟
99+
3年前

NO. 35 胡渐彪:我是怎么教《奇葩说》选手打辩论的?

这期是我和胡渐彪的对谈。很多人最早认识渐彪老师是因为《奇葩说》,不过,他现在已经转向幕后了—— 他在担当《奇葩说》幕后培训师的同时,也参与创办并任职于一家主营业务是教人如何表达的公司,就叫「表达学院」。 我相信「语言,就是人的疆界」这句话,也是因为想要拓宽自己的疆界,我之前去上过表达学院开的表达训练营,很喜欢。 课上,我学到的不仅关于如何表达,更关于如何思考。 最近(9月3日到8日),他们会在北京开一个新的营,叫「表达实战训练营」,我决定去这个营,为此不惜推掉了部分我喜欢的工作。 趁着还没开营,「总教头」+「监工」的渐彪还没那么忙,我逮住他聊了聊。 直接上个timeline吧: 1:03 渐彪聊自己为什么从台前转到幕后? 5:40 渐彪不是在辩论中健脑,就是在运动中健身,连对象都不谈一个,这让我好奇他活得这么努力的动力是什么?他回答时,也讲了对自我的期许。 8:07 渐彪分享他用了什么办法实现对自己的期许。 11:45 上次参加表达学院办的训练营时,雅君为何会哭得稀里哗啦? 13:05 「我能够承诺的是每个参加表达实战训练营的学员都会有肉眼可见的改变。」 17:53 「我们时常会误以为知道了就是学到了。」 19:34 聊怎样学习更高效。也讲解了如何成为「嫁接式」的学习者。 25:30 渐彪讲在“多方意见相互争鸣”时,如何依然能让自己的观点闪耀、确保观众能捕捉而且重视。 29:34 为什么不少优秀的脱口秀选手在《奇葩说》会遭遇滑铁卢? 31:30 「渐彪老师,如果您教一个外行人打辩论,只许教一句,您会教什么?」 35:32 做表达学院这些年,踩过哪些坑? 37:40 渐彪分析四种不同动力类型的学员(员工):优越型、成长型、趣味性、意义型。 43:52 渐彪觉得什么样的知识产品对自己有帮助? 44:12 「我不但看B站我还看偶像剧」——渐彪说自己是多元的信徒,并解释为什么学会欣赏一个自己原来不懂得欣赏的审美是当代人的「功课」。 49:20 渐彪聊近十年里他思维方式上的一个大的变化。现在他做产品和过去做产品有什么把不同。 51:24 渐彪推荐了基辛格的书《大外交》,并讲了推荐理由。

54分钟
99+
3年前

NO.31 “凡事一定要努力这句话”全错

这期我是和朋友、广告人大志一起边喝边聊的。(所以你会听到开酒瓶、饮酒的声音) 我觉得非常适合 想入/刚入广告这行不久 的朋友听。 大志现在是在一个服务豪车的4A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之前也在奥美、电通等公司做过创意总监。他入行至今有七年了,在广告行业也算老兵了。在他入行三年时,就已经是创意总监,这个晋升速度还是挺快的。 我也问了他,怎么做到的。 我自己是一直对广告充满研究兴趣。我的工作也和广告领域多有重叠。但我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去任何一个广告公司上过一天班,所以我对大志这种正规军就会有不少好奇。 放一下对谈的timeline吧: 2:05 为什么一些创意很好的广告在客户那里会过不了 6:46 如何在广告业快速晋升 11:51 为了卖广告,广告公司会做多么细的准备工作 16:12 大志讲自己最喜欢的广告 20:40 大志解答我的疑惑“为什么品牌喜欢在一个时间段集中投放广告就不能分散点投吗?” 24:26 整天都在做广告卖产品的大志自己到底会为什么样的产品买单? 32:54 为啥大志强调建议刚入广告行的朋友留在北京/上海 41:10 大志是怎么看待直播的 45:15 给从0到1做品牌的人在推广上的建议 54:45 讲为什么 “凡事一定要努力这句话”全错 1:05:15 大志分享自己获得优质信息的渠道 1:12:23 大志讲为什么作为广告人,之前很焦虑,但最近两年不焦虑了。他是怎么跟焦虑握手言和的。 剪辑:三聲有幸_浪费

78分钟
99+
4年前

NO.30 从马金瑜事件聊开去:受害者有罪论、有毒男性气质以及父权制婚姻

这期我和“笨妈育儿育己”公号主理人甘歌聊了马金瑜事件。 甘歌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于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教学之余也会写作有关性别、家庭、女性成长和社会参与的文章。 我们谈了以下话题: 1.人们为什么热衷从马金瑜身上找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持有受害者有罪论。 2.家暴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反家暴。 3.为什么九成以上家暴案件的施暴者是男性。这和父权社会对“有毒的男性气质”的推崇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4.面对在婚姻中遭遇不幸的女性时,经常有人会留言说“不婚不育保平安”。但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有不婚不育的自由。以及,人身安全是基本人权。不婚不育不应是一个人有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 5.为什么传统那套对爱的理解,认为“爱是疯狂的、让人无法自拔、自控”会毒害我们在爱中的判断力,影响我们自我保护,也会妨碍我们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6. 如果我们反对家暴,反对受害者有罪论,也想要尽可能保护自己,我们作为个人,可以做点什么。 播客中提到的豆瓣用户@小海小海 的广播链接是: https://www.douban.com/people/4593800/status/3290427321/ 扩展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C_PqeFuZGvkot1AUpnCh5g https://mp.weixin.qq.com/s/CH5fS9gJsUthZfaMbdkZuQ https://mp.weixin.qq.com/s/H09z3OqioNICQTfp_v7j2g 雅君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微博:@Yakishare 豆瓣/知乎:雅君 剪辑:三聲有幸_浪费

102分钟
99+
4年前

NO.29 撞上30岁危机,她来了一场60天的环球旅行

这期是我和陈宇欣的对谈。我很早之前就看过她的书《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她在书中写了自己22岁时,休学去北欧旅行的经历。 我后来一直有关注她。去年11月,小欣在她的微博@陈宇欣 上发布了一条线下见面会的消息,我就去了。 在见面会上,她聊了自己在三十岁那年,60天环球旅行的经历。 我觉得既有趣又有启发,于是约了小欣来录了一期播客。 我们聊了她是怎么把环球旅行从一个愿景变成现实,也聊了如何打破日常生活一成不变的轨迹,如何重建力量感,怎么处理个人感情等问题。 放上timeline: 1:13 小欣聊旅途中拿关于“30岁”的问题问不同国家的人得到的回复,以及印象最深刻的答案是什么。 10:44 小欣讲在新西兰死里逃生的经历,以及后续对她的影响。 14:14小欣讲为什么会辞职创业,也聊了对旅游行业现状的看法。 18:43 讲她如何在迷茫期找到下一步想做什么。 23:22 讲环球旅行的注意事项。 26:17 聊如何在生活中增强力量感,如何在生活中引入小变革 38:28 聊在亲密关系中如何沟通 42:05 小欣讲吸引力法则如何在她环球旅行中发挥效应 47:40 小欣讲如何成功探访AC米兰俱乐部 53:06 讲全球旅行中发现世界越来越趋同,对旅行看法的变化和深度旅行的方法和提高旅途安全系数的tips 1:06:15 小欣聊这些年在处理工作感情上态度的转变,有勇气Say NO,有勇气说自己要什么。 和小欣的聊天,让我想到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一段台词: “我希望你有时能驻足于这个令你感到惊叹的世界,体会你从未有过的感觉。我希望你能见到其他与你观点不同的人们。我希望你能有一个你为之骄傲的人生。如果你现在的生活和你想要的不一样,我希望你能有勇气重新开始。”

88分钟
99+
4年前

NO.28 从仓库搬运工到“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聊如何在职场实现跃迁式成长

这期是我和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非线性成长》作者黄有璨,以及此书出版统筹人李佳隽的对谈。 直接上timeline吧,你可以看到话题的干货度。(根据录音整理编辑的文字版,11月29日会发在我的WX号“雅君的好用分享”里,也欢迎你关注查看) 02:30 如何让自己在职场上不会落伍,而是可以持续成长,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05:23 职场上如何让自己得到更多机会,如何结识高手? 09:22 如何找到最佳跳槽时机? 13:48 如何向上“管理”老板? 15:21 在什么情况下,降薪求职是明智的? 24:45 如何学会放手和赋权同伴? 28:32 我们可以从哪里获得高价值的反馈? 32:41 最典型的两种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 37:38 为什么“功不唐捐”这个听起来很鸡汤的词,是真实存在的? 43:25 当我们准备进入一个新公司时,需要着重了解哪3大方面? 49:05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安心做事? 57:01 聊职场属于有规则意识的成年人 1:08:02 如何实现职场上的身份转变,如何从专家到商业操盘手? 1:17:24 聊如何把对世界的不满转变成建设自身的力量 1:25:29 聊如何获取优质信息,并用其推动职业发展 希望你收听愉快 ,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交流你在职业路上总结的心得、经验:) 剪辑:三聲有幸_浪费

88分钟
99+
4年前

NO.27 想要法律保障,又不想走入婚姻?这题有解

这期是我和朋友琳娜的对谈。 琳娜是科班出身的法律人。北大法学院毕业后,她赴香港城市大学获普通法硕士,曾在法院工作八年,后来又去企业做过管理岗等职位。 虽然具体负责内容有变,但她的工作一直和法律相关。法律人的底色未变。 她在工作之余,开了一个“异教兔”的公号,写生活日常、可爱小故事,偶尔也有严肃脸法律科普。我很喜欢她的文字,就主动约了面基。 见面聊后,我们发现彼此在婚姻、生育问题上的思考和选择,多有共鸣之处。 我们都不认同“人到了时间,就该结婚生子”、“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这种论调。 比起随声附和、高唱婚姻颂歌,我们更愿意全面了解婚姻利弊,以及如果不婚有怎样替代方案。 我们也都对生育缺乏自发兴趣。在可预料的未来,没有生育计划。(之所以说,“可预料”是因为人生亦有不可预料。所以也不排除我们未来想法可能会变。) 我们就约着录了这期电台。 我们从法律角度谈了婚姻的风险、未婚/不婚者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可以做出怎么样的替代安排。 也聊了选择丁克的理由,以及丁克的风险。 又因为琳娜和男友恋情甜蜜、稳定、长久、深刻(在感情中这四点都能做到,是特别难能可贵的)。所以我还特别请她分享了,她是怎么创造和维系出这样好的亲密关系的。 01:44 从法律人角度谈中国的婚姻制度设计 06:55 谈婚姻的奇异吸引力 12:56 谈不结婚的替代方案,比如意定监护。 17:49 婚姻中的风险 18:54 为什么会选择丁克,以及如何化解来自他人压力 35:03 谈选择丁克有哪些风险 54:42 谈在亲密关系中踏过的坑,以及学会的重要课程 1:23:01 谈为什么在爱情中,不会像在生活中其他方面那样,追求保持尽可能多的可能性。 2:08:50 哪些书、影、剧值得看?琳娜分享了她的筛选方法 2:12:50 “到底为什么要结婚?”“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2:15:24 人只能承受自己能够承受的美好 上面是这期的timeline。 如果你想看更多我分享的内容,可以来以下地方找我 公号:雅君的好用分享 微博:@YakiShare 豆瓣/知乎:雅君

139分钟
1k+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