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后摇滚/室内乐/现代极简/电影配乐/噪音摇滚/Drone/暗氛围/田野录音/美式民谣/福音音乐 情感:麻木与失重/焦躁与悲鸣/漫长的哀悼与微光 TRACK LIST * 00:00Nervous, Sad, Poor... * 20:55Bleak, Uncertain, Beautiful... 《F♯A♯∞》(1997)是加拿大乐队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的首张正式专辑,也是后摇滚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用“无歌词”的方式讲了一个末世故事:破败的城市、燃烧的列车、荒凉的雪原,以及一丝几乎听不见的希望。 1. 结构与时长 • 原版黑胶只有 3 轨,A/B 两面各 1 首,C 面为 23 min 长曲《Providence》,D 面刻有无尽循环的锁槽,象征“∞”。 • 1998 CD 再版扩充为 3 首 63 min,新增 intro/outro 与 2 段 hidden track,使叙事更完整。 2. 声音设计 • 开场《The Dead Flag Blues》先用低沉男声独白:“汽车着火,司机失踪……”随后口琴、小提琴与铁路声采样交错,像一部黑白的末日纪录片。 • 《East Hastings》前半段街头传教士的喊叫与班卓琴泛音叠加,中段爆鸣式吉他渐强被 Danny Boyle 直接剪进《28 天后》的废弃大桥段落。 • 《Providence》以 4 段“慢速呼吸”式渐强-释放完成 23 min 的史诗,尾段隐藏轨突然切入孤独的小号与火车压轨声,把“∞”做成可触的物理循环。 3. 主题与包装 • 整张唱片围绕“资本主义废墟”展开:歌词页是一张手绘的“未来北美地图”,封套附赠被货运列车压扁的加拿大 1 分硬币和一张手写“给废墟机器的失效蓝图”,暗示经济系统崩溃后的幸存者指南。 • 乐队拒绝任何成员照片与访谈,把“让音乐自己说话”做到极致。 4. 评价与影响 • Pitchfork 9.5/10、NME“90 年代百佳专辑”、《The Wire》“末世循环带”等极高赞誉,奠定了“交响化后摇滚”模板。 • 其“田野录音+弦乐+爆炸式墙音”结构直接启发 Mogwai、Sigur Rós、Swans 等后续乐队,被视为“后摇滚圣经”。 一句话总结:F♯A♯∞ 是一张把“世界毁灭”做成可触摸声音雕塑的唱片——它黑暗、冗长、充满噪音,却在废墟缝隙里留了一枚被列车压扁的硬币,当作人类最后的火种。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简称 GY!BE,中文常称“黑帝”)是一支 1994 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立的实验/后摇滚乐队,以“无歌词、长篇器乐+环境采样”的史诗式作品闻名,被《NME》称为“20 世纪最后一支伟大乐团”。 1. 起源与阵容 • 初创:1993-1994 年间,Efrim Menuck、Mauro Pezzente 与 Mike Moya 三人开始排练,1994 年 12 月自资录制了仅 33 盘的卡带《All Lights Fucked on the Hairy Amp Drooling》,奠定“田野录音+极简重复”雏形。 • 扩编:1995-1996 年大规模招募本地乐手,人数一度达 15 人;现常态 8-9 人,三吉他、双鼓、双提琴、双贝司配置,分工即兴与作曲并重。 2. 音乐特征 • 长度:单曲 15-25 分钟很常见,乐章式结构,常分 3-5 段。 • 素材:大量街头演说、火车声、便利店对话等 Field Recording,配合小提琴、吉他与鼓的渐强爆鸣,营造“末世电影感”。 • 情绪:黑暗、绝望、孤独与微弱希望交织;Efrim 曾说“如果我们的音乐让人恐惧,那只是对世界的条件反射”。 • 美学:拒绝主唱、拒绝明星化,唱片内页无成员照片,手工包装+丝网印刷+火车压扁的硬币等“反工业”行为,强调 DIY 与反媒体操控。 3. 代表专辑 • 《F♯A♯∞》(1997,手工 500 张黑胶;1998 CD 版):开篇就是荒凉口琴与末日独白,被誉为“后摇滚圣经”。 •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2000):双 CD 四首长篇,经典段落《Storm》被多家媒体评为“史上最具革命性曲目之一”。 • 《Yanqui U.X.O.》(2002):与 Steve Albini 合作,更粗粝、更政治化。 • 2012 年重组后持续发行:《Allelujah! Don’t Bend! Ascend!》《Luciferian Towers》《G_d’s Pee at State’s End!》等,依旧保持高口碑。 4. 影响与评价 • 他们把“后摇滚”推向交响化、政治化的新高度,启发了 Mogwai、Sigur Rós、Explosions in the Sky 等众多乐队。 • Pitchfork、滚石、卫报等一致称其为“实验摇滚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场被描述为“令人精疲力竭的绝美体验”,演出时“整个世界凝神止息”。 一句话总结: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用无词的黑暗交响、手工 DIY 精神与末日叙事,为后摇滚树立了难以逾越的里程碑。
风格:前卫摇滚/数学摇滚/后朋克/当代爵士/自由爵士/卡巴莱&歌舞杂耍/拉丁音乐/乡村&抒情民谣/速弹金属/速弹技巧爵士/音乐剧&广播剧叙事/电子拼接/采样 情感:荒诞 & 黑色幽默/道德讽喻 / 愤怒/焦虑 & 狂躁/病态浪漫 / 绝望/戏谑式的“自我厌恶”/狂欢式释放 TRACK LIST * 00:00Hellfire * 01:24Sugar/Tzu * 05:15Eat Men Eat * 08:23Welcome to Hell * 12:33Still * 18:19Half Time * 18:45The Race Is About To Begin * 26:00Dangerous Liaisons * 30:15The Defence * 33:1427 Questions 《Hellfire》是英国实验摇滚乐队 black midi 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于2022年7月15日通过 Rough Trade 发行。与前作《Cavalcade》相比,这张专辑在叙事、编排和风格拼贴上更极端,也更戏剧化,被多家媒体称为“荒诞地狱秀”。 ---- 核心概念与主题 1. 第一人称罪恶叙事 • 主唱 Geordie Greep 化身“巡回演出的司仪”,以近乎 Vaudeville(杂耍歌舞)式的夸张腔调,讲述一连串“烂人”故事:腐败士兵、嗜血拳手、投机商人、战争罪犯等。 • 歌词灵感来自托马斯·伯恩哈德、贝克特、辛格等黑色幽默作家,把“地狱”处理成既恐怖又滑稽的荒诞剧场。 2. “地狱”作为隐喻 • 并非宗教意义上的地狱,而是“贪婪、暴力、资本、战争”的现代火坑;每首歌都是一出道德寓言,结局往往以讽刺或自毁收场。 ---- 音乐风格与制作 • 39 分钟、10 首歌,刻意保持“黑胶单张”长度,避免双碟膨胀。 • 曲式: • 杂耍开场曲 + 拳击叙事(Sugar/Tzu)→ 军旅地狱(Eat Men Eat)→ 乡村抒情(Still)→ 黑暗卡巴莱(The Defence、27 Questions)。 • 乐器: • 核心三人之外,请来铜管、弦乐、手风琴、拉丁打击乐等十余位客座,形成“大乐队+前卫摇滚+拉丁/乡村/爵士”的拼贴。 • 动态: • 前一秒还是 70 人管弦齐奏的“大乐队爆破”,下一秒只剩木吉他和低语;鼓手 Morgan Simpson 的“超速爵士”鼓法贯穿始终。 ---- 重点曲目速览 1. Hellfire(序曲) 1 分 24 秒的“杂耍前奏”,铜管进行曲 + Greep 的半说半唱,立刻把听众拉进荒诞马戏团。 2. Sugar/Tzu 拳击擂台故事:一个邪恶小女孩枪杀了拳手。铜管与鼓组像“组合拳”一样来回重击,被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单曲。 3. Eat Men Eat 军营里的“毒酒”黑幕,中段加入拉丁手鼓与弗拉门戈吉他,最后以失真吉他“呕吐式”爆发,形成黑色幽默闭环。 4. Still 全碟最“安静”时刻——乡村抒情 + 弦乐四重奏,歌词却仍是“求救式”爱情绝望,体现“温柔即崩溃前夜”。 5. Welcome to Hell 大乐队铜管与“广播式”旁白,讽刺“战争即旅游”的荒诞;副歌突然加速到 200BPM,被乐迷戏称“地狱迎宾曲”。 6. 27 Questions 收尾卡巴莱:钢琴、手风琴、萨克斯轮番登场,歌词是“法庭+脱口秀”式 27 个自问自答,最终一句“Any more questions?” 戛然而止,像幕布落下。 ---- 媒体与乐迷反馈 • Crack Magazine:称他们把“怪癖边缘磨得更锋利”,从 strength 到 strength 的“淘气而奢华的成功”。 • Slant:虽看似失控,实则编排精密;刻意做成“必须整张聆听”的专辑体验,而非播放列表碎片。 • ProgArchives:技术复杂度仍高,但旋律性、可听性比旧作更友好;被赞为“十年最佳前卫专辑之一”。 • The Quietus:指出现场试演是创作关键——多数歌曲已在《Cavalcade》巡演中“演成血肉”,再进棚精炼,因此听感“火山与过山车并存”。 ---- 一句话总结 《Hellfire》是 black midi 把“前卫摇滚、杂耍歌舞、拉丁爵士、乡村抒情”全部塞进一口“荒诞地狱”大锅的 39 分钟连台戏:既是一次技术炫技,也是一出对现代罪恶的黑色讽刺剧。 Black Midi(常写作 black midi)是一支201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实验摇滚乐队,以高难度演奏、剧烈风格跳跃和“什么都敢往歌里塞”的拼贴美学著称。核心成员三人均毕业于表演艺术名校 BRIT School: • Geordie Greep – 主唱/吉他,歌词爱写荒诞叙事与黑色幽默 • Cameron Picton – 贝斯/合成器/和声,负责大量编曲与制作环节 • Morgan Simpson – 鼓手,14 岁即获“英国青年鼓手大赛”冠军,以爵士味的复杂节奏闻名 乐队名字取自日本同人圈的“Black MIDI”现象——把超密集音符堆到谱面全黑的一种炫技文化,这恰好暗示了他们“音符过载”般的听感。 代表作品与风格轨迹 1. 《Schlagenheim》(2019,Mercury Prize 提名) 长段即兴+后朋/数学摇滚基底,单曲 bmbmbm 七分钟几乎只靠一个 riff 不断变形。 2. 《Cavalcade》(2021) 转向更戏剧化的编排,加入铜管、弦乐与合唱,被比作“King Crimson 遇上百老汇”。 3. 《Hellfire》(2022) 概念感最强,故事脚本围绕战争、罪恶与“地狱巡演”展开,音乐上融合先锋爵士、探戈、电影配乐甚至歌舞杂耍(Vaudeville)。 现场与文化影响 • 出道前就在伦敦 Brixton 的 The Windmill 酒吧驻演,成为“后朋复兴”场景的重要发动机。 • 演出以“高密度、零静默”著称:曲目之间用即兴噪音或台词无缝衔接,观众常形容“像被扔进离心机”。 • 他们和 Black Country, New Road、Squid 等乐队一起,被视为 Gen-Z 的“新前卫”浪潮代表,把 prog、jazz 与朋克态度重新拉回独立舞台中心。 现状 2024 年 8 月,主唱 Geordie Greep 在 Instagram 直播中表示乐队“无限期休团”,成员将专注于个人计划,但声明“大门并未关上”。因此,目前 Black Midi 处于 hiatus(暂停)状态。
纪念Takk...20周年 风格:后摇滚/梦幻流行/室内乐/新古典/自赏 情感:童稚的感激/失而复得的希望/静谧的庇护/壮阔的敬畏 TRACK LIST * 00:00Takk... (感谢) * 01:56Glósóli (唯一的光芒) * 08:23Hoppípolla (跃入水坑) * 12:53Með Blóðnasir (鼻破血流) * 15:17Sé Lest (远眺火车) * 24:02Sæglópur (迷失大海) * 32:26Mílanó (米兰) * 43:04Gong (咣) * 48:38Andvari (微风) * 55:14Svo Hljótt (如此安静) * 1:02:45Heysátan (干草堆) 《Takk…》(冰岛语“谢谢”)是 Sigur Rós 2005 年 9 月发行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们首度登陆主流大厂 Geffen/EMI 的“破冰”之作。以下从四个维度快速拆解这张“北国致谢信”。 1. 声音走向 延续《Ágætis byrjun》的空灵弦乐与 Jónsi 的假声,但明显更“摇滚”:鼓组更靠前、吉他失真度加大、歌曲长度压缩到 2–10 分钟不等,出现大量 4 分钟左右的“准流行”结构,被乐队自嘲为“happy album”。 2. 语言与歌词 一半冰岛语、一半 Hopelandic(自创“无意义”音节)。官方从未给出完整英译,只在碟内小册子里用手写体冰岛词片段点缀,刻意让听众“用情绪而不是字典”接收。 3. 曲目高光 • Hoppípolla:4 分钟钢琴弦乐+铜管,副歌鼓组爆发,BBC《地球脉动》、FA 杯决赛、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预告片都曾用其做背景,成为乐队“入场曲”。 • Glósóli:低音鼓行进→弦乐加速→吉他音墙断崖式收尾,MV 里孩子们跳崖飞向太阳,被乐迷封为“北欧少年派”。 • Milano & Andvari:与弦乐四重奏 Amiina 共创,10 分钟钢琴弦乐慢板,几乎无鼓,是专辑最“室内乐”的篇章。 • Sæglópur:前半梦幻钢琴,后半 7/4 拍鼓组+失真吉他“海啸”式高潮,现场必点。 4. 成绩与遗产 首周登上 Billboard 200 第 27 位,美国一年销量 20 万+,把后摇滚第一次送进沃尔玛货架。2025 年 9 月乐队推出 20 周年重装版,加 5 首罕见 B-side 和 Dolby Atmos 空间音频,黑胶礼盒 3000 套瞬间售罄。 一句话总结: 《Takk…》像一封用冰岛语和 Hopelandic 写成的“致谢短笺”,把 Sigur Rós 原本 10 分钟的冰川叙事剪成 4 分钟的流行剪影,却保留了雪崩式的情感峰值——你可以听不懂每一个字,但一定能听懂“谢谢”背后的热泪。 Sigur Rós 是一支 1994 年成立于冰岛雷克雅未克的后摇滚乐队,目前由主唱/吉他手 Jónsi(Jón Þór Birgisson)、贝斯手 Georg Hólm 和鼓手 Orri Páll Dýrason 组成。他们以空灵、宏大的声景和 Jónsi 标志性的假声、自创语言(Hopelandic)以及“用琴弓拉电吉他”的独特演奏方式闻名。 音乐特点 • 氛围后摇滚:慢速铺陈、层层递进,从极静到爆发式的音墙。 • 古典与极简融合:大量使用弦乐、铜管、合唱团,强调空间感与情绪张力。 • 语言实验:除冰岛语外,还创造无实义的 Hopelandic,仅保留语音旋律,让听众“凭感觉”理解。 关键专辑 1. 《Ágætis byrjun》(1999) 国际突破之作,销量超 50 万张,获 2001 年 Shortlist Music Prize。代表作〈Svefn-g-englar〉被电影《香草天空》收录。 2. 《( )》(2002) 全专无标题、歌词全为 Hopelandic,8 首曲目均以“Untitled”命名,情绪从压抑到彻底爆发。 3. 《Takk...》(2005) 加入更多钢琴与管弦乐,旋律更温暖,曲目〈Glósóli〉、〈Hoppípolla〉成为影视广告常客。 4. 《Með suð í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2008) 首次引入原声民谣元素,节奏更轻快,MV 里乐队在冰岛乡间裸奔。 5. 《Valtari》(2012) 与 《Kveikur》(2013) 前者极致梦幻,后者转向暗黑、工业质感,展现两极化创作力。 现场与影像 • 演出常以影院级视觉、环形 LED 屏和极光式灯光配合,被乐迷称为“沉浸式礼拜”。 • 2007 年纪录片《Heima》记录他们在冰岛各地(废弃渔厂、无人山谷)的免费巡演,展现人与自然的共生。 影响与评价 • 把冰岛地貌的寂寥与壮美成功转译为声音,被誉为“冰川般的音乐”。 • 启发了无数电影配乐与后摇滚、氛围电子创作者;Radiohead、Coldplay 均公开表示受其影响。 一句话总结: Sigur Rós 用听不懂的语言和看得见的风景,让后摇滚拥有了“极光”的颜色。
风格:Alternative/Neo R&B/Jazz-pop&Piano Jazz/City Pop/Funk/Soul/Gospel/昭和歌谣曲 DNA/轻量电子与 Trap 点缀 情感:自我解嘲/温柔共振/恋爱焦灼/青春散场/ 时代安魂/自我和解 TRACK LIST * 00:00何なんw (什么啊w) * 05:20もうええわ (算了吧) * 10:22優しさ (温柔) * 14:22キリがないから (因之无尽) * 18:00罪の香り (罪恶的气味) * 21:34調子のっちゃって (得意忘形) * 26:16特にない (没什么特别的) * 29:42死ぬのがいいわ (不如死去) * 32:47風よ (风啊) * 37:32さよならべいべ (再见宝贝) * 41:52帰ろう (归去吧) 藤井風(Fujii Kaze)的首张录音室专辑《HELP EVER HURT NEVER》于2020年5月20日由环球音乐发行,专辑名来自父亲对他的告诫——“永远帮助,绝不伤害”,也是整张作品的创作核心概念。 1. 曲目(全11首) 1. 何なんw 2. もうええわ 3. 優しさ 4. キリがないから 5. 罪の香り 6. 調子のっちゃって 7. 特にない 8. 死ぬのがいいわ 9. 風よ 10. さよならべいべ 11. 帰ろう 2. 音乐风格 • 以R&B、Soul、Jazz为骨,再融入J-Pop与嘻哈节拍,旋律流畅却带有复杂的和声与切分节奏。 • 歌词常夹杂冈山方言与英语,兼具亲近感与都市感,被评价为“既新鲜又怀旧,像宇多田光之后久违的纯正日式R&B”。 3. 成绩与反响 • 发行即夺下Billboard Japan专辑周榜冠军,实体销量约13.4万张,数字下载亦登顶;随后拿下第13届CD店大奖“青奖”、MTV VMAJ 2020“最佳R&B视频”与SPACE SHOWER音乐奖“最佳新人”等。 • 2024年6月,专辑被美国唱片协会认证为金唱片,成为 Genius 年度综合/流行双榜冠军作品,也是继《寿喜烧》之后再次在全球范围走红的日本歌曲。 4. 创作与录音 • 全部曲目由藤井風本人包办词曲与制作,钢琴自弹自唱是核心;录音采用24bit/48-192kHz高解析度,保留大量真实演奏细节。 • 主题围绕“温柔地活下去”——在疫情与混乱的世界里,用音乐提醒人们保持善意与自我疗愈。 5. 后续延伸 • 2021年5月20日推出《HELP EVER HURT COVER》,以同名单曲封面形式发行,收录《Close to You》《Shape of You》《Beat It》等11首欧美经典翻唱,展示其对不同年代作品的消化与重编能力。 总结来说,《HELP EVER HURT NEVER》是一张将日式旋律感与现代黑人音乐无缝融合、兼具技术深度与流行度的处女作,也为藤井風赢得“令和世代最不可思議的天才”称号。 藤井风(Fujii Kaze),1997年6月14日出生于日本冈山县,是日本当下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创作型男歌手之一。他3岁学钢琴,自小在父亲经营的咖啡馆里拍摄翻弹视频走红YouTube,未出道就售罄个人演唱会门票。 2019年11月,凭数字单曲《何なんw》正式出道;2020年首张专辑《HELP EVER HURT NEVER》拿下Billboard Japan专辑周榜冠军,并获“日本CD店大奖”青奖。2022年发行第二张专辑《LOVE ALL SERVE ALL》,翌年再夺CD店大奖“赤奖”。 音乐风格:把J-Pop、歌谣曲与R&B、Soul、爵士、Hip-Hop、Trap等西样元素自由混搭,旋律灵动、节奏精巧,歌词常夹杂英文与冈山方言,兼具复古感与现代感。 代表曲目:《何なんw》《きらり》《旅路》《死ぬのがいいわ》《Workin' Hard》《真っ白》等,多次被电视剧、广告、电影选为主题曲。 奖项与纪录:2020年获Mnet亚洲音乐大奖“最佳亚洲新人”、MTV日本“最佳R&B视频”;2021、2022两度登上NHK红白歌会;是首位入选YouTube全球“Artist on the Rise”的日本歌手。 舞台特色:常穿拖鞋、自在随性,钢琴自弹自唱与即兴变奏极具感染力,被誉为“宇多田光之后又一逸才”。
风格:独立摇滚/另类民谣/后摇滚/艺术摇滚/室内流行/中西部情绪核/车库摇滚/梦幻流行/自赏/爵士 情感:失落与怀念/自我怀疑与疏离/情感过载与崩溃边缘/温柔与歉意/无力感与停滞感/希望与和解 TRACK LIST * 00:00Your New Place * 07:32Tenspeed (Shallows) * 11:24Heavy Red * 12:54Emily * 18:50Seminary * 23:46You * 27:54You Pt. 2 * 32:02Racing Mount Pleasant * 32:17Call It Easy * 44:18Outlast * 49:2034th Floor * 50:51Seyburn * 53:04Your Old Place Racing Mount Pleasant 的同名专辑《Racing Mount Pleasant》于2025年8月15日发行,是他们的第二张正式专辑,也是乐队从 Kingfisher 更名后发布的首张全长作品。该专辑历时三年、在六个不同录音空间完成,共收录13首曲目,包括此前已发布的单曲《Call It Easy》《Your New Place》等。 音乐风格与编曲特色 专辑延续了乐队标志性的“大编制独立摇滚”风格,融合了后摇滚(Post-Rock)、中西部情绪核(Midwest Emo)、室内流行(Chamber Pop)与独立民谣(Indie Folk)等元素。编曲上大量使用铜管、木管、弦乐与多轨吉他,营造出一种情绪内敛却音响宏大的对比感,被形容为“兼具后摇滚的磅礴视野与中西部情绪核的私密触感”。 例如开篇曲《Your New Place》以无鼓点的戏剧化引子开场,逐渐加入军鼓滚奏、失真吉他与管弦乐,层层递进,情绪张力十足,被认为是“即刻昭告着‘下一代伟大管弦乐团’的降临”。 歌词与叙事 歌词方面,专辑围绕一段小说式的分手叙事展开,反复出现名为“Emily”的角色,以及“34th floor of your new place”等意象,但整体呈现出一种情绪真实却人物模糊的状态,缺乏对角色的具体刻画,导致部分评论认为其“意象俗套”“叙事空洞”。 评论反响 尽管专辑在制作与编曲上获得普遍好评,被认为“精致”“成熟”“有电影感”,但也有评论指出其在原创性与情感深度上仍有欠缺。例如 Pitchfork 的评论认为,虽然乐队展现了出色的“音乐品味”与“策展能力”,但缺乏一种“不得不做这张专辑”的原始冲动,作品更像是“凭肌肉记忆复刻的演奏”。 豆瓣与微博等平台上,听众对其评价两极:有人称赞其“管弦乐部分成熟自然”“比Black Country, New Road今年的专辑更好”,也有人批评其“旋律太白”“人声单薄”“太空洞”“做作”。 总结 《Racing Mount Pleasant》是一张技术成熟、情绪细腻、编制宏大的独立摇滚专辑,展现了这支年轻乐队在编曲与声音设计上的巨大潜力。然而,它也被置于一个高标准的审视之下:在追求“经典感”与“电影感”的同时,是否能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声音语言与情感核心,仍是他们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Racing Mount Pleasant 是一支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的独立摇滚乐队,成立于2022年,最初名为 Kingfisher,后于2025年更名为 Racing Mount Pleasant。乐队成员大多毕业于密歇根大学,是一支典型的校园出身、成长于DIY场景的“00后”新生代乐队。 乐队风格 Racing Mount Pleasant 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后摇滚(Post-Rock)、中西部情绪核(Midwest Emo)、独立民谣(Indie Folk)、室内流行(Chamber Pop)等元素,常被拿来与 Bon Iver、Explosions in the Sky、Black Country, New Road 等乐队比较。他们的作品以情绪内敛、编曲宏大著称,擅长用层层递进的旋律和丰富的器乐编排营造出一种“安静却震撼”的氛围。 发展历程 • 2022年,以 Kingfisher 名义发行首张专辑《Grip Your Fist, I'm Heaven Bound》,获得《密歇根日报》“成熟得惊人”的好评。 • 2025年4月,正式更名为 Racing Mount Pleasant,并发布首支单曲《Call It Easy》。 • 2025年8月15日,发行同名专辑《Racing Mount Pleasant》,该专辑历时三年、在六个不同录音空间完成,展现了他们在编曲与情绪表达上的成长。 成员构成(2025年) 乐队目前为七人编制,包括主唱、吉他、萨克斯、鼓、贝斯、弦乐和铜管等,具体成员如下: • Sam DuBose(主唱、吉他) • Samuel Uribe Botero(次中音萨克斯) • Connor Hoyt(中音萨克斯) • Callum Roberts(小号) • Casey Cheatham(鼓) • Tyler Thenstedt(贝斯) • Kaysen Chown(弦乐) 演出与特色 他们的现场演出极具沉浸感,常结合投影、灯光与空间设计,甚至会让观众坐下以营造专注氛围。2025年,他们曾为 Cameron Winter 开场,并将作为暖场乐队参与 Geese 的巡演。 总结 Racing Mount Pleasant 是一支极具潜力的新生代独立乐队,以学院派的音乐素养与DIY精神结合,创作出情绪细腻又不失张力的作品。他们的音乐适合喜欢情绪渐进、器乐丰富、歌词真诚的听众,是近年来美国独立音乐场景中值得关注的名字。
风格:器乐后摇滚/交响乐/室内乐/巴洛克清唱剧/后金属/氛围黑金属/北欧民谣与极简钢琴 情感:敬畏/哀悼/愤怒/渴望/和解/复苏 TRACK LIST * 00:00Krokete, rettskaffen * 05:19En brennende vogn over jordet * 14:41Som skyer * 20:06Under himmelhelvingen * 22:10Til en ny vår * 32:14Å vente er å endre * 35:06Urdråpene * 43:15Din pust fra stein Spurv – 《Brefjære》(2023.09.22,Pelagic Records) 一句话总结 这是一部以北挪威极地风光为背景、把“后摇滚+室内乐+合唱清唱剧”熔于一炉的八乐章叙事交响;乐队用 50 分钟完成了一次风、桦树、蝴蝶与山之间的神话对话。 核心概念 • 四主角:桦树、山、蝴蝶、风——各自代表不同的时间尺度(个体生命→文化记忆→地质纪元)。 • 结构:八首歌=八段独白,挪威语歌词由诗人 Ole Henrik Grøn 执笔,14 人合唱团与多位客座弦乐、铜管、打击乐手共同演出。 • 灵感:主创 Gustav Pedersen 搬到北极圈内 Tromsø,“望向窗外的桦树与山,想象它们会如何交谈”。 音乐走向 1. Kronkete, rettskafen(扭曲的正义) 弦乐与合唱的冰冷序章,瞬间把听众拉进极地风雪。 2. En brennende vogn over jordet(燃烧的马车掠过大地) Russian Circles 式的重型 riff+长号、钢片琴,铺陈山岳的峻烈。 3. Som skyer(如云) 单曲+MV;轻盈的滑动吉他、女声低吟,写风的流动与记忆传递。 4. Under himmelhvelvingen(苍穹之下) 男声独唱的短暂祈祷,像极光下的静默。 5. Til en ny vår(迎向新的春天) 全专情感顶点:10 分钟从极地长夜到冰河开裂,弦乐、合唱、三连击鼓层层攀升,被多家媒体评为“年度后摇滚单曲”。 6. Å vente er å endre(等待即改变) 噪声爆裂后转入温柔人声与钢琴的留白。 7. Urdråpene(远古的呼喊) Doom-laden 吉他+铜管,山与风的怒吼。 8. Din pust fra stein(你的呼吸来自岩石) 终曲:合唱退散,只剩冰川回响与心跳般的鼓点,桦树与山完成时间交接。 声音特征 • “极繁主义”——多层吉他、铜管、弦乐、钢片琴、钟琴、男女合唱轮番登场,“more is more” 是乐队信条。 • 动态极大:同一首歌可在 30 秒内从耳语到海啸。 • 语言:全部挪威语,但旋律与氛围已让语义成为次要的“声乐器”。 评价与影响 • Distorted Sound / At The Barrier / Noizze 一致给出 8-9/10,称其为“交响后摇滚的新标杆”。 • A Closer Listen 将其列为 2023 年度摇滚/后摇滚十佳第一名:“如果有所谓完美的后摇滚专辑,就是这张”。 • 中国首秀(2024 Offside Fest)演出曲目 80% 来自本专,现场合唱采样与 Tromsø 影像同步播放,引发社交媒体刷屏。 实体与数字 • LP/CD:Pelagic Records,180 g 双黑胶,内附完整挪威诗英译。 • Bandcamp:24-bit Hi-Res 下载,包含额外文字解读与现场照片。 一句话推荐 如果你曾想象过 MONO 的宏大、Sigur Rós 的冰雾、Godspeed You! 的末世感与一场巴洛克清唱剧同时发生在极光之下——《Brefjære》就是答案。 Spurv 是一支来自挪威奥斯陆的六人器乐后摇/后金属乐队,名字“Spurv”在挪威语中意为“麻雀”。 乐队成员 • Gustav Jørgen Pedersen(吉他,主创) • Herman Otterlei(吉他) • Hans-Jakob Jeremiassen(贝斯) • Simon Ljung(鼓手) • Eirik Ørevik Aadland(现场/录音吉他手) • Simen Eifring(长号手) 音乐风格与特色 Spurv 的音乐融合了后摇(Post-Rock)与后金属(Post-Metal)元素,风格宏大、情感浓烈,常以管弦乐、合唱与摇滚器乐交织出史诗般的氛围。他们的作品常被比作 MONO、This Will Destroy You 与 Sigur Rós 的结合,兼具交响摇滚的壮丽与北欧自然的神秘。 代表作品与专辑 • 《Brefjære》(2023):第三张全长专辑,被视为乐队创作的新高峰。专辑灵感来自北挪威的自然景观与神话,设想风、山、桦树与蝴蝶之间的对话,融合古典清唱剧与后摇结构,获得国际乐评高度赞誉。 • 其他专辑包括《Skarntyde》《Myra》等,逐步奠定其在欧洲后摇场景中的地位。 现场与影响 Spurv 以极具感染力的现场演出著称,常在挪威的客厅、画廊、书店等非传统场地演出,营造出亲密而震撼的聆听体验。2024年,他们首次在中国演出,参加了第二届 Offside 音乐节,获得热烈反响。 总的来说,Spurv 是一支将自然、神话与音乐深度融合的乐队,用宏大的器乐叙事探讨时间、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第三届Can festival参演乐队经典专辑介绍 这次是:顶级秘密 风格:器乐摇滚/后摇滚/实验摇滚/数学摇滚/氛围音乐/氛围电子/现代古典&室内铜管室内乐/极简主义/电子碎拍/Glitch 情感:“向光”的幻觉/“失重”的荒诞/“暴怒”与“悲怆”的合奏/“怀旧”的失真镜像/“和解”还是“重启”? TRACK LIST * 00:00重拾巡光(Rekindling Embers) * 05:40无日登陆(No Man's Land) * 12:06八荒旧梦(Wasteland Dreams) * 19:15鸦耳山寺(The Lost Raven) * 25:06柒岛(Our Prayer)纯享版 顶级秘密《秘密对话》专辑速览 ——一部用器乐写成的“五幕荒诞城市寓言” 1. 基本信息 • 发行时间:2023-04-28 • 介质:数字 / 实体 CD / 黑胶(西安独立厂牌「折光」发行) • 全长:42′39″,五首纯器乐曲,无一句人声 2. 概念与故事线 整张专辑被设计成一条首尾相接的环形叙事: ① 重拾巡光(10)→ ② 无日登陆(5、6)→ ③ 八荒旧梦(8、9)→ ④ 鸦耳山寺(1-4)→ ⑤ 柒岛(7) 数字顺序看似跳脱,却在末尾通过采样声与开头同一段吉他泛音完成闭环,象征“逃离-迷失-回望-顿悟-重启”的循环。 3. 音乐语言 • 骨架:传统后摇的爆炸动态(爆炸段落常拉到 130 dB) • 肌理: ‑ 小号 / 长号(特邀西安交响乐团铜管组) ‑ 颗粒感失真吉他 + 复古模拟合成器(ARP 2600) ‑ 采样:地铁站广播、城墙根下的秦腔吊嗓、雨夜出租车对讲机 • 节拍:大量 5/4、7/4 交替,鼓手若晨在〈八荒旧梦〉里用刷镲制造“沙尘暴”音墙 • 调式:E♭ 弗里吉亚 → C 利底亚的无缝转调,暗合“西北—东南”的城市地理意象 4. 视觉 / 文本彩蛋 • 封面是 3D 扫描的“老西安”拆迁废墟,UV 灯照射下会浮现手写坐标 34.3416° N, 108.9398° E • 内页二维码扫进去是一段 40 秒的黑白短片:一名戴防毒面具的骑手在钟楼环岛逆行,片尾字幕 “sad people get lost easily, so you’d better laugh”——致敬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The Other Side of Hope》 5. 推荐聆听顺序 若想体验“环形叙事”,可倒序播放 ⑤→④→③→②→①,会发现鼓组采样在反向时间线上拼成一句完整的摩尔斯电码:.—..- … -.-. .- .--. . 6. 评价与影响 • 豆瓣 2023 年度独立专辑榜 No.8,评分 8.7 • 《通俗歌曲》杂志称其“把西北荒漠的粗砺装进后摇的精密容器,再一把掀翻桌子” • 巡演票房:首轮 8 城全部售罄,北京疆进酒站黄牛票炒至原价 3 倍 一句话总结 如果说传统后摇像“情绪的浪涌”,《秘密对话》更像一部无声的地下电影:42 分钟里,你跟着一束微光在废墟里兜圈,最后发现那束光其实是你自己点的火。 顶级秘密 TOP SECRET 一支来自西安的独立器乐摇滚乐队,2009 年由吉他手 ZIC、杨白以 Emo-Punk 编制起家;2013 年因成员各奔东西而停摆;2019 年鼓手若晨加入,与两位元老重组,并陆续迎来贝斯手小崔、键盘手点点(鼓手的学生兼同学),形成今天的五人阵容 。 1. 音乐性格 • 风格标签:器乐摇滚 / 后摇 / 实验摇滚 • 关键词:大段旋律、复杂走向、动态爆裂与细腻留白交替 • 精神内核:直面幻灭的理想、与世界的角斗、逆风执炬的实验姿态 2. 发行作品 首张专辑《秘密对话》(2023.4.28) • 五首纯器乐曲,以 1-10 的数字暗线串起一个“不同世界”的闭环故事 ─ 重拾巡光(10) ─ 无日登陆(5、6) ─ 八荒旧梦(8、9) ─ 鸦耳山寺(1-4) ─ 柒岛(7) 3. 现场表现 乐队常驻西安及周边 Livehouse,也与花西、逆耳等团体举行联合专场「经纬折痕」,足迹已至北京、长沙等地 。现场以灯光与视觉投影强化“荒诞超现实城市”的意象,沉浸感强烈。 4. 在线收听 网易云音乐、小宇宙播客、Apple Music 均可搜索“顶级秘密 TOP SECRET”试听或购买数字专辑 。 一句话总结 顶级秘密把 Emo-Punk 的爆裂血液注入后摇的宽广肌理,再用老西安的粗粝与浪漫酿出一杯声音烈酒——他们仍在实验,仍在逆风执炬。
第三届Can festival参演乐队经典专辑介绍 这次是:重返袖珍时光 风格:后摇滚/器乐摇滚/数学摇滚/极简主义/民族器乐 情感:乡愁式的回望/少年式的倔强与失落/深夜里的自我审问/距离与疏离/崩塌后的温柔和解 TRACK LIST * 00:00The last medal * 03:58A path in the forest * 11:43Silent night * 21:02Cut * 24:473297 km * 32:38Leave me alone 专辑名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中文又名《山峦之南》) 基本信息 • 发行时间:2015-01-20 • 厂牌:倦鸟唱片(限量 CD) • 专辑类型:乐队首张全长正式录音专辑 • 曲目总数:6 首器乐曲 • 豆瓣平均评分:≈ 8.3(5 星 30.4%,4 星 53.3%) 曲目列表与时长 1. The last medal(3:54) 2. A path in the forest(7:45) 3. Silent night(9:20) 4. Cut(4:47) 5. 3297 km(7:48) 6. Leave me alone(6:40) 创作与制作背景 • 2009 年夏乐队阵容稳定后,4 年间陆续写成这批作品;2013-2014 年在焦作和郑州两地的同期录音棚完成录音与混音。 • 这是四人编制(孙坤 / 张卓 / 张明 / 王胜功)首次完整参与的唱片,张卓的加入带来了更丰富的吉他层次与音色实验。 • 乐队把“山”视为时间与记忆的隐喻:山的南面是向阳之地,亦是回望与重生的象征——“山的另一边,也许又是另一番风景”。 音乐风格与结构 • 典型的后摇滚(Post-Rock)架构:由氛围铺陈 → 动态渐强 → 情绪爆点 → 回归静谧的“山峦式”起伏。 • 吉他使用大量延迟、混响与粒子化碎拍,营造云雾般的音墙;贝斯在低频处做长时间的线性推进;鼓组则在爆发段采用三连击与多重复合节奏。 • 完全摒弃人声,让器乐成为叙事主体;旋律动机简洁、重复,却把情绪空间留给听者自我投射。 主题意象 • “时间—记忆—距离”是贯穿 6 首歌的隐性主线: – The last medal:像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拉开回忆序幕。 – A path in the forest:林间小径的行走感,脚步与心跳同步。 – 3297 km:数字本身是一次真实旅程的公里数,也是心理距离的标尺。 • 乐队自述:“它不讲故事,而是提供一处可反复走进的场景;每一次播放,就像把袖珍镜面再擦拭一次,看到不同的自己。” 发行与巡演 • 2015-01-20 在上海“倦鸟唱片”支持下做限量实体 CD,两周售罄;随后于 4 月展开“山峦之南”全国 12 城巡演,覆盖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等站。 • 巡演现场用巨幅背投播放成员自己剪辑的 16 mm 胶片影像,进一步强化“山中镜像”的视觉体验。 反响与评价 • 落网、豆瓣后摇小组将其评为“2015 年度国内后摇 Top 3”;单曲《3297 km》长期位居网易云后摇歌单播放量前十。 • 评论关键词:“内倾、克制、有重量感”“中原乐队里少见的辽阔与细腻并存”“像把焦作的煤渣味都融进了混响里”。 简言之,《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是重返袖珍时光从学生宿舍排练房走向全国舞台的里程碑:六首歌、43 分钟,把一座“山”的向阳面与背阴面全部摊开——既是对少年时代的告别,也是他们留给听者的一枚可供反复把玩的“袖珍时光”。 重返袖珍时光是一支来自河南焦作的器乐摇滚/后摇滚(post-rock)乐队,2005 年由吉他手孙坤和鼓手翟伟琰在学生时代组建,期间几经人员更替,目前稳定阵容为: • 吉他:孙坤、张卓 • 贝斯:张明 • 鼓手:王胜功(早期为翟伟琰) 乐队的名字里,“袖珍”寓意把转瞬即逝的时光片段封存成可以反复把玩的微缩世界。他们的音乐被形容为“难以解锁的私人秘镜”:用层叠的音墙、细腻的动态和氛围感,把听众带进纵深而抽象的内心景观。 主要作品与事件 • 2010 年发行同名 EP《重返袖珍时光》 • 2015 年首张全长专辑《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发行,并随之完成全国巡演 • 2024 年 5 月推出第二张专辑《水去云回》,首次在器乐曲的基础上加入唱词(如《格拉斯微风》),并融入国风、电子、钢琴、小号等更多元素 • 2025 年 2 月启动《水去云回》全国巡演,覆盖南京、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 作为河南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后摇滚乐队,他们曾参演草莓音乐节、西安跨年音乐节、武汉 VOX 十周年等大小现场,也被多家独立媒体专访报道。
第三届Can festival参演乐队经典专辑介绍 这次是:聲無哀樂 风格:民族电子/迷幻电子/后朋克/噪音摇滚/武侠原声/爵士自由即兴/中东音阶&世界节拍/新中式 情感:荒原式“空”/夜游者的“漂”/飞升前的“悬”/酒后的“钝”/仪式中的“敬”/破裂后的“静” TRACK LIST * 00:00惊雷咒 * 08:02鹤冲天 * 10:53闲人夜游灯火会 * 14:05醉生梦死 * 18:50借酒 * 24:31虚度 * 31:02限制 * 40:31荒原 * 48:06螳螂捕蝉 * 54:27飞升 专辑概况 名称:《聲無·哀樂》(也写作“声无·哀乐”) 艺人:聲無哀樂 THEWEAPONS 发行时间:2022-05-23(独立数字发行) 时长:≈60 分钟 / 10 首曲目 创作背景 • 整张作品诞生于乐队成员“至暗时刻”——主唱杨宗勋肄业、分手、失业、负债,把武汉大成路夜市的个人游荡写进《闲人夜游灯火会》。 • 他们刻意“去旋律化”,以嵇康《声无哀乐论》“声音本身无情绪”为信条,只做“平铺陈述”,把解释权完全交给听者。 音乐设计 • 结构:8 分钟以上的长篇占半数,段落之间无传统副歌,靠层层叠奏完成叙事。 • 音色:古筝、中国鼓、笛、唢呐等民族乐器与合成器低频、鼓机、噪音墙并行;中东音阶、武侠氛围、后朋克节拍、爵士即兴都被揉进同一首曲子。 • 现场感:录音时保留大量房间残响与手击乐器的毛边,让“地下室的粗粝”与“庙堂的庄严”并存。 曲目导览(10 首) 1. 惊雷咒 – 雷声采样+古筝扫弦,8:10” 的仪式开场。 2. 鹤冲天 – 唢呐在高频撕裂,鼓手用中国大堂鼓打出 double-time。 3. 借酒 – 低声念白与古筝泛音交错,像醉酒后的喃喃自语。 4. 闲人夜游灯火会 – 采样武汉夜市叫卖,合成器铺陈霓虹灯的冷暖色差。 5. 虚度 – 全曲只用三个和弦,靠鼓的 off-beat 制造眩晕。 6. 醉生梦死 – 女声吟唱+失真低音,营造“极乐之宴”式幻景。 7. 限制 – 合成器 arpeggio 与古筝人工泛音对冲,被乐迷称作“直冲天灵盖的轰炸”。 8. 荒原 – 8:46” 的史诗篇章,中段加入班苏里笛,大漠孤烟既视感。 9. 螳螂捕蝉 – 5/4 拍的陷阱节拍,唢呐与电子 glitch 互搏。 10. 飞升 – 专辑唯一大调收束,古筝做连续的 32 分音符“飞指”,鼓组逐渐抽离,以 30 秒的静默收梢。 文本与视觉 • 实体歌词本以竖排毛笔字呈现,插入大量《山海经》意象插画。 • 封面是一幅泼墨“破山水”:山峰从中断裂,裂缝里透出霓虹紫,暗示“古典被电子撕裂”。 评价与影响 • 乐评人把它比作“新民乐后摇”:“古筝和大鼓太骚了,像《妖猫传》极乐之宴层层盛放”。 • 2022 年末入选知乎“最想安利给全世界的 8 张华语专辑”。 • 实体磁带在 Bandcamp 上架两周售罄,二手价一度炒到原价 3 倍。 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想用一小时体验“魏晋名士在赛博夜市里飞升”,这张《聲無·哀樂》就是入口。 聲無哀樂(也写作“声无哀乐”)是一支来自武汉的民族实验融合乐队,2018 年由四位武汉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键盘/主唱杨宗勋、古筝熊茗玥、鼓手杨云钦、贝斯张博——在一间地下室里成立。 名字与理念 “声无哀乐”出自魏晋名士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乐队借用这一命题,强调“声音本身没有情绪,它只是表达载体”,反对刻意煽情,希望听众在他们的音乐幻境里自行体验、独立思考。 音乐风格 • 核心乐器:古筝、中国鼓、唢呐等民族乐器与合成器、鼓机、贝斯、效果器并置。 • 关键词:赛博民乐、迷幻电子、武侠氛围、后朋克、噪音、中东音阶、自由即兴。 • 听觉体验:古筝的悠远旋律漂浮在厚重的电子低频与鼓点之上,既像修仙世界的原声,也带着地下club的震颤。 成长足迹 • 2020 年:夺得“YOUNG MUSIC 校园乐队大赛”全国总冠军。 • 2020 年起:陆续受邀录制《武汉之声 8》《武汉震动》等合辑。 • 2021-2025 年:活跃于春回音乐节、芝樱音乐节等各大现场,以极具沉浸感的演出被乐迷称为“赛博修仙现场”。 代表作品 《飞升》《惊雷咒》《限制》《荒原》《借酒》《鹤冲天》《醉生梦死》等——曲目常无传统副歌,而是用层层递进的情绪与即兴段落把观众拉入“荒原”“飞升”般的意象场景。 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想听古筝怎样在电子声场里“御剑飞行”,又想在音乐里体验一场形而上的思辨,聲無哀樂的现场和唱片都值得沉浸式体验。
第三届Can festival参演乐队经典专辑介绍 这次是:AMALA 风格:Djent-Metal/后摇滚/氛围音乐/暗氛围/Drone/当代极简/实验音乐 情感:被囚禁的坚硬/不可逆的哀伤/记忆的迷雾/俯瞰生死的宁静 TRACK LIST * 00:00殻 * 04:46逝 * 07:13霾 * 10:58宙 《殻・逝・霾・宙 (Shell, Elapse, Haze, Aeon)》 发行时间:2023 年 属性:跨界概念专辑(音乐+当代艺术) 合作方:日本器乐金属乐队 AMALA × 中国艺术家周褐褐 1. 创作缘起 2018 年 AMALA 成员随 OVUM 在中国巡演时与周褐褐结识,周随后邀请乐队为其个人展览“因彼而行/Unadulterated”创作整套配乐。AMALA 以展览中的雕塑、影像装置为母题,将周褐褐对“骨骼—生死—时间流逝”的东方哲学思考转译为重型器乐语言,最终独立成一张完整的概念专辑。 2. 结构与主题 专辑由 4 首器乐长曲组成,对应展览的四大章节: • 殻 Shell —— 躯壳的凝固与保护 • 逝 Elapse —— 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 • 霾 Haze —— 记忆与情绪的迷雾 • 宙 Aeon —— 宏观尺度下的永恒循环 整体时长约 30 分钟,无唱词,只用 7 弦吉他、5 弦贝斯、双踩鼓与合成器纹理营造“由骨至气”的声场: – 前段大量使用多重复拍(poly-meter)与 Djent 式切分,象征“壳”的坚硬; – 中段引入噪点氛围与延音,表现“逝”与“霾”的流动感; – 末段以长音墙与 5/4 拍鼓组推向高潮,对应“宙”的无限延伸。 3. 呈现方式 音乐并非单独发行,而是与周褐褐的 4K 影像装置《壳、逝、宙、霾》同步展出:观众在展厅内先听到 AMALA 的完整版本,随后影像以 20 min 剪辑版循环播放,实现“音与骨”的互文。 4. 评价与影响 乐迷与评论界把它视为 AMALA “迄今最抽象、也最具东方仪式感”的作品;豆瓣、知乎等平台将其列为“2023 年度日系重型跨界 Top 3”。专辑发行后,乐队现场演出量骤减,重心转向与视觉艺术家的继续合作,因此这张唱片也被看作他们短暂“闭关”前的阶段性总结。 AMALA 是一支 2020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器乐金属四重奏乐队,成员分别来自三支已在后摇/器乐圈内小有名气的组合:OVUM、Archaique Smile 与 Of decay and sublime。 他们把“重型”写进乐队 DNA——官方自我介绍只有一句:“We’ll show you some of the ways to play heavy music”。 音乐上,AMALA 以 7 弦吉他、类 Djent 的切分节奏和绵密鼓击为标志,试图用金属的冲击力呈现东方/亚洲的精神景观。 主要作品 • 2020 年首支单曲《Fragile》 • 2022 年 EP《A Dark Night’s Passing / Confession》 • 2022 年单曲《阴翳礼赞》(灵感来自谷崎润一郎同名美学随笔) • 2023 年与艺术家周褐褐合作的跨界概念专辑《殻・逝・霾・宙 (Shell, Elapse, Haze, Aeon)》 近年动态 2024 年 8 月,AMALA 携手泰国后摇乐队 Hope The Flowers 在中国展开联合巡演,足迹包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 一句话总结 如果你想听“用重型器乐重新诠释的东方阴翳美学”,AMALA 就是当下最值得留意的日本新声。
风格:后朋克/Dance-Punk/Krautrock/Motorik Beat/Art-Punk/Art-Rock/Funk/Jazz-Punk/Avant-Jazz/实验噪音/Noise Rock/极简主义/Steve Reich式循环/Ambient/Drone/电影配乐式弦乐/Chamber Rock 情感:亢奋/失控/荒诞/讽喻/幽闭/逃离/叙事者的分裂/自我怀疑/末日感/黑色幽默/麻木/突然暴怒/集体狂欢/个人孤独 TRACK LIST * 00:00Resolution Square * 00:40G.S.K. * 03:50Narrator * 12:19Boy Racers * 19:53Paddling * 26:09Documentary Filmmaker * 31:052010 * 35:33The Flyover * 36:44Peel St. * 41:36Global Groove * 46:42Pamphlets Squid 的首张专辑名为《Bright Green Field》,2021 年 5 月 7 日由 Warp Records 发行。它以英国科幻作家 Anna Kavan 的同名短篇为灵感,把“反乌托邦城市”当成整张作品的叙事母题——你可以想象一座高楼林立、节奏癫狂却又让人无处可逃的未来伦敦。 曲目与亮点 1. Resolution Square(0:40) 田野录音+噪点氛围,像把城市警报提前拉响。 2. G.S.K.(3:26) 以制药巨头 GlaxoSmithKline 为题,Funk 低音+铜管+弦乐,把资本都市的亢奋与病态写进三分钟爆裂小曲。 3. Narrator(8:35) 史诗级单曲,男主视角的“不可靠叙事者”与客座女声 Martha Skye Murphy 的尖叫对话,后段在鼓点与吉他回授里层层堆叠,成为整张专的情感爆发点。 4. Boy Racers / Paddling / Documentary Filmmaker 等中段组曲 把 Krautrock 的机械推进、后朋的尖锐以及爵士铜管的游离揉在一起,结构多次转折,却始终保持舞曲动能。 5. Pamphlets 收尾曲,用半拍错位鼓点+末日铜管制造“大街上发传单却无人驻足”的荒诞场景,情绪在噪音中戛然而止。 声音与制作 • 鼓手/主唱 Ollie Judge 的“喊话式”唱腔被外媒比作 LCD Soundsystem 的 James Murphy,但更加歇斯底里。 • 编曲里大量加入弦乐、小号、合成器噪声与田野录音,打破传统后朋克“三大件”框架。 • 节奏上,歌曲内部常出现 7/8、5/4 的拍号切换,却始终保持可舞性,被乐评形容为“在失控边缘跳迪斯科”。 反响 • NME、Pitchfork、The Guardian 齐给 8/10 以上高分,称它是“疫情时代最焦虑也最释放的英国摇滚处女作”。 • 年末入选多家年度榜单前三:The Quietus 年度第一、Rough Trade 年度第二。 • 现场方面,乐队把专辑曲目拆成即兴段落再重组,让原本就复杂的结构在演出中继续“变形”,成为后来欧洲巡演门票秒杀的主要原因。 一句话总结 《Bright Green Field》是一张把后朋克、Krautrock、放克、爵士、实验噪音全部扔进“未来都市搅拌机”的野心之作,也是 Squid 从伦敦独立圈走向全球评论焦点的关键钥匙。 Squid 是一支 2016 年成立于英国布莱顿、目前常驻伦敦的五人摇滚乐队,成员分别是: • Ollie Judge – 鼓手 / 主唱 • Louis Borlase – 吉他 / 键盘 / 和声 • Anton Pearson – 吉他 • Laurie Nankivell – 贝斯 / 铜管 • Arthur Leadbetter – 键盘 / 大提琴 / 打击乐 音乐风格 媒体常把 Squid 归入“后朋克”,但他们的实际跨度要大得多: • 核心:后朋克的紧张节奏与呐喊式人声 • 外延:实验摇滚、Krautrock(泡菜摇滚)、放克、电子、爵士乃至前卫民谣都被拆开、重组 • 听感:机械重复的鼓点、突兀的拍号转折、戏剧化的噪音墙,以及主唱 Ollie Judge 介于说唱与嘶吼之间的“走调式”唱腔,营造出一种“受压迫的跳跃感” 。 主要作品 • 2019 年单曲《Houseplants》《The Cleaner》让他们第一次获得全英独立圈关注 • 2021 年首专《Bright Green Field》以“反乌托邦城市”为概念,被多家乐评选为年度 Top 3 • 2023 年第二张专辑《O Monolith》进一步融入末日民谣、实验爵士与小号噪音,风格更宏大 • 2025 年 2 月发行的第三张专辑《Cowards》刻意“做减法”,用更简洁的律动、合唱与弦乐换取更直接的冲击力 。 现场与影响 Squid 的演出被形容为“在临界线上徘徊的即兴实验”——没有传统主唱与观众的互动,反而通过不断加速、刹车、爆裂的集体 Jam,让舞池既想跳舞又感到不安 。 他们和 black midi、Black Country, New Road 一起被视为“英国后朋 2.0”浪潮中最具实验野心的代表之一 。
风格:Jazzy Hip-Hop/Glitch-Hop/Future Bass/Ambient/Downtempo/Soul-Jazz/Neo-Soul/Trip-Hop/Lo-Fi Chill/Chillhop 情感:疏离、漂浮感/眷恋与自我怀疑/冷冽的孤独/微弱却孤独的希望 TRACK LIST * 00:00Children`s Introduction * 01:24Rise Son * 06:11Blind Remix (Illuminus Mix) * 09:54Colors (Illuminus Remix) * 14:55Illuminus Swing * 18:36Ancient Light * 21:48Mature Opinion (Illuminus Remix) * 26:31Findaway * 28:45Get Inside Your Heart (Illuminus Remix) * 33:18Thinking Of You (Illuminus Remix) * 37:22Future Illumination * 41:56Serendipity 专辑《Illuminus》:西原健一郎的“夜光爵士” 《Illuminus》(2012年3月7日发行)是西原健一郎的第三张个人原创专辑,也是他音乐生涯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作品。在延续前作《LIFE》的Jazzy Hip-Hop基调之上,这张专辑更深入地挖掘了电子音色与爵士乐的融合可能,营造出一种“夜色中发光”的听觉质感——既温暖,又带着都市的冷峻。 ---- 🌌 专辑概念与主题 • “Illuminus” 由“Illuminate(照亮)”与“Luminescence(冷光)”组合而来,象征音乐在黑暗中发出的柔和光芒。 • 整张专辑以 “夜” 为时间背景,描绘都市人在深夜的情绪流动:孤独、怀念、微醺、希望。 • 相较于前作《LIFE》的“白日感”,《Illuminus》更注重 内省与氛围,听感上更“湿”、更“深”。 ---- 🎶 音乐风格突破 元素 前作《LIFE》 本作《Illuminus》 节拍 传统Hip-Hop鼓组 加入Glitch-Hop、Future Bass碎拍 音色 原声钢琴、萨克斯 合成器Pad、粒子化人声切片 空间感 开阔的Live感 深邃的混响与延迟(如深夜的隧道) 合作 以日本爵士乐手为主 首次引入韩国、美国电子音乐人 ---- 🎤 核心曲目解析 1. 《Night Time》 • 开场曲,用 合成器低频脉冲 模拟心跳,钢琴旋律像霓虹灯下的独行。 • 采样了东京深夜的电车广播声,营造真实都市夜色。 2. **《Light Up》 (feat. Eri Nobuchika) • 与被誉为“日本Dido”的歌手Eri Nobuchika合作,她的气声唱腔像一缕烟雾缠绕在鼓点上。 • 副歌的 反向钢琴采样 是西原首次尝试“时间反转”效果。 3. **《Still In Love》 (feat. Cokiyu) • 邀请日本梦幻电子女声 Cokiyu,人声被处理成 粒子化碎片,像回忆的残影。 • 鼓组采用 Trip-Hop式的拖拍,营造醉酒的恍惚感。 4. 《Urban Glow》 • 全专最“冷”的一曲,用 FM合成器 模拟月光照在玻璃幕墙上的反光。 • 中间的萨克斯独奏被 比特压缩 处理,像信号失真的电台。 5. 《Hikari (光)》 • 唯一的纯钢琴曲,回归西原最本真的爵士语汇,但混入了 极微弱的白噪音(模拟雨声)。 • 结尾的 渐弱处理 像黎明前最后一盏路灯熄灭。 ---- 🎧 制作幕后 • 录音地点:东京 Studio MSR(深夜11点到凌晨4点录制,捕捉“夜的共振”)。 • 器材亮点: • 钢琴:1963年产 Steinway Model B(特意用毛毡夹在琴弦间,制造闷音效果)。 • 合成器:大量使用 Roland Jupiter-80 的 “SuperSaw” 音色,构建电子光泽。 • 鼓机: Native Instruments Maschine 采样了涩谷街头艺人的桶鼓节奏。 ---- 🌏 乐评与影响 • 日本《MUSIC MAGAZINE》 评价:“像把 Nujabes的温情 和 Flying Lotus的实验性 放进同一个深夜食堂。” • 韩国听众 将《Light Up》称为“首尔凌晨3点的官方BGM”,该曲在 Melon Jazz榜 停留了34周。 • 2021年,美国Lo-Fi Hip-Hop频道 Chillhop Music 用《Still In Love》作为 “Rainy Night” 主题混音的开场曲,让专辑在欧美再度翻红。 ---- 🎧 聆听建议 • 最佳场景:深夜开车(车窗有雨滴更佳)、凌晨写稿、失眠时戴耳机。 • 播放顺序:务必 整张连贯播放——每首曲子的环境音(电车声、雨声、电台噪音)被设计成 无缝衔接。 • 隐藏彩蛋:在《Hikari》的末尾,将音量开到最大,能听到西原在 1分58秒 时轻声说了一句“おやすみ”(晚安)。 ---- “《Illuminus》是我写给东京的一封情书—— 那些在便利店门口抽烟的人, 在出租车里哭的人, 在24小时书店里睡着的人, 你们的光,我看见了。” ——西原健一郎(2012年专辑内页手写语) 西原健一郎(Kenichiro Nishihara)是一位来自日本的作曲家、制作人、DJ,也是音乐厂牌 Unprivate Acoustics 的负责人。他以将爵士乐的优雅旋律与Hip-Hop的律动感完美融合而闻名,被誉为日本Jazzy Hip-Hop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 🎹 音乐风格与成就 西原健一郎的音乐以钢琴为核心,编织出既舒缓又优美的旋律。他的作品带有淡淡的怀旧感,同时不失现代的节拍与电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温柔律动”。他的音乐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欢迎,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量听众,作品常登各音乐榜单前列。 • Billboard JAPAN Jazz Artist of the Year 2009 提名优秀爵士艺人奖。 • 专辑《LIFE》在韩国下载网站J-POP板块获得第一名。 • 专辑《Jazzy Folklore》在iTunes爵士乐排行榜中专辑与单曲均获第一名。 ---- 💽 代表专辑 专辑名称 发行年份 简介 Humming Jazz 2008 出道专辑,奠定其Jazzy Hip-Hop风格,2025年首次黑胶化复刻。 LIFE 2010 融合爵士与Hip-Hop的标志性作品,广受欢迎。 Illuminus 2012 延续优雅旋律,加入更多电子元素。 Jazzy Folklore 2015 与多位艺人合作,展现多元风格,iTunes爵士榜冠军。 Sincerely... 2016 与Shing02合作的第五张专辑,深度探讨情感与人生。 empath 2022 2022年新作,融合国内外艺人合作,获iTunes爵士榜第一名。 ---- 🌊 代表单曲 • 《Say You Love Me》 收录于专辑《Natural Relax presented by Folklove》(2011),因被中国热门电视剧《冲上云霄2》选为插曲而广受华人乐迷喜爱。西原健一郎本人也表示,这首歌因中国粉丝的喜爱而变得特别。 • 《Flowery Flat》 轻快明亮的旋律,是其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 《waves (feat. mabanua)》 与音乐人mabanua合作,展现其标志性的温柔律动。 ---- 🎤 中国乐迷的特别缘分 西原健一郎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曾多次在中国(北京、上海、昆明等地)进行巡演,反响热烈。他在采访中提到,中国粉丝对《Say You Love Me》的喜爱让他深受感动,这首歌也因此成为他个人非常珍视的作品。 ---- 🔗 聆听他的音乐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感受他的音乐世界: • Spotify:搜索 Kenichiro Nishihara,热门歌曲包括《Say You Love Me》、《Flowery Flat》等。 • Apple Music:畅听他的所有专辑与单曲。 • 网易云音乐/QQ音乐:搜索“西原健一郎”,有大量乐迷整理的精选歌单。 ---- 西原健一郎用钢琴与节拍编织出的温柔世界,总有一首能触动你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