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前卫摇滚/数学摇滚/后朋克/当代爵士/自由爵士/卡巴莱&歌舞杂耍/拉丁音乐/乡村&抒情民谣/速弹金属/速弹技巧爵士/音乐剧&广播剧叙事/电子拼接/采样
情感:荒诞 & 黑色幽默/道德讽喻 / 愤怒/焦虑 & 狂躁/病态浪漫 / 绝望/戏谑式的“自我厌恶”/狂欢式释放
TRACK LIST
- 00:00Hellfire
- 01:24Sugar/Tzu
- 05:15Eat Men Eat
- 08:23Welcome to Hell
- 12:33Still
- 18:19Half Time
- 18:45The Race Is About To Begin
- 26:00Dangerous Liaisons
- 30:15The Defence
- 33:1427 Questions

《Hellfire》是英国实验摇滚乐队 black midi 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于2022年7月15日通过 Rough Trade 发行。与前作《Cavalcade》相比,这张专辑在叙事、编排和风格拼贴上更极端,也更戏剧化,被多家媒体称为“荒诞地狱秀”。
----
核心概念与主题
1. 第一人称罪恶叙事
• 主唱 Geordie Greep 化身“巡回演出的司仪”,以近乎 Vaudeville(杂耍歌舞)式的夸张腔调,讲述一连串“烂人”故事:腐败士兵、嗜血拳手、投机商人、战争罪犯等。
• 歌词灵感来自托马斯·伯恩哈德、贝克特、辛格等黑色幽默作家,把“地狱”处理成既恐怖又滑稽的荒诞剧场。
2. “地狱”作为隐喻
• 并非宗教意义上的地狱,而是“贪婪、暴力、资本、战争”的现代火坑;每首歌都是一出道德寓言,结局往往以讽刺或自毁收场。
----
音乐风格与制作
• 39 分钟、10 首歌,刻意保持“黑胶单张”长度,避免双碟膨胀。
• 曲式:
• 杂耍开场曲 + 拳击叙事(Sugar/Tzu)→ 军旅地狱(Eat Men Eat)→ 乡村抒情(Still)→ 黑暗卡巴莱(The Defence、27 Questions)。
• 乐器:
• 核心三人之外,请来铜管、弦乐、手风琴、拉丁打击乐等十余位客座,形成“大乐队+前卫摇滚+拉丁/乡村/爵士”的拼贴。
• 动态:
• 前一秒还是 70 人管弦齐奏的“大乐队爆破”,下一秒只剩木吉他和低语;鼓手 Morgan Simpson 的“超速爵士”鼓法贯穿始终。
----
重点曲目速览
1. Hellfire(序曲)
1 分 24 秒的“杂耍前奏”,铜管进行曲 + Greep 的半说半唱,立刻把听众拉进荒诞马戏团。
2. Sugar/Tzu
拳击擂台故事:一个邪恶小女孩枪杀了拳手。铜管与鼓组像“组合拳”一样来回重击,被多家媒体选为年度单曲。
3. Eat Men Eat
军营里的“毒酒”黑幕,中段加入拉丁手鼓与弗拉门戈吉他,最后以失真吉他“呕吐式”爆发,形成黑色幽默闭环。
4. Still
全碟最“安静”时刻——乡村抒情 + 弦乐四重奏,歌词却仍是“求救式”爱情绝望,体现“温柔即崩溃前夜”。
5. Welcome to Hell
大乐队铜管与“广播式”旁白,讽刺“战争即旅游”的荒诞;副歌突然加速到 200BPM,被乐迷戏称“地狱迎宾曲”。
6. 27 Questions
收尾卡巴莱:钢琴、手风琴、萨克斯轮番登场,歌词是“法庭+脱口秀”式 27 个自问自答,最终一句“Any more questions?” 戛然而止,像幕布落下。
----
媒体与乐迷反馈
• Crack Magazine:称他们把“怪癖边缘磨得更锋利”,从 strength 到 strength 的“淘气而奢华的成功”。
• Slant:虽看似失控,实则编排精密;刻意做成“必须整张聆听”的专辑体验,而非播放列表碎片。
• ProgArchives:技术复杂度仍高,但旋律性、可听性比旧作更友好;被赞为“十年最佳前卫专辑之一”。
• The Quietus:指出现场试演是创作关键——多数歌曲已在《Cavalcade》巡演中“演成血肉”,再进棚精炼,因此听感“火山与过山车并存”。
----
一句话总结
《Hellfire》是 black midi 把“前卫摇滚、杂耍歌舞、拉丁爵士、乡村抒情”全部塞进一口“荒诞地狱”大锅的 39 分钟连台戏:既是一次技术炫技,也是一出对现代罪恶的黑色讽刺剧。

Black Midi(常写作 black midi)是一支2017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实验摇滚乐队,以高难度演奏、剧烈风格跳跃和“什么都敢往歌里塞”的拼贴美学著称。核心成员三人均毕业于表演艺术名校 BRIT School:
• Geordie Greep – 主唱/吉他,歌词爱写荒诞叙事与黑色幽默
• Cameron Picton – 贝斯/合成器/和声,负责大量编曲与制作环节
• Morgan Simpson – 鼓手,14 岁即获“英国青年鼓手大赛”冠军,以爵士味的复杂节奏闻名
乐队名字取自日本同人圈的“Black MIDI”现象——把超密集音符堆到谱面全黑的一种炫技文化,这恰好暗示了他们“音符过载”般的听感。
代表作品与风格轨迹
1. 《Schlagenheim》(2019,Mercury Prize 提名)
长段即兴+后朋/数学摇滚基底,单曲 bmbmbm 七分钟几乎只靠一个 riff 不断变形。
2. 《Cavalcade》(2021)
转向更戏剧化的编排,加入铜管、弦乐与合唱,被比作“King Crimson 遇上百老汇”。
3. 《Hellfire》(2022)
概念感最强,故事脚本围绕战争、罪恶与“地狱巡演”展开,音乐上融合先锋爵士、探戈、电影配乐甚至歌舞杂耍(Vaudeville)。
现场与文化影响
• 出道前就在伦敦 Brixton 的 The Windmill 酒吧驻演,成为“后朋复兴”场景的重要发动机。
• 演出以“高密度、零静默”著称:曲目之间用即兴噪音或台词无缝衔接,观众常形容“像被扔进离心机”。
• 他们和 Black Country, New Road、Squid 等乐队一起,被视为 Gen-Z 的“新前卫”浪潮代表,把 prog、jazz 与朋克态度重新拉回独立舞台中心。
现状
2024 年 8 月,主唱 Geordie Greep 在 Instagram 直播中表示乐队“无限期休团”,成员将专注于个人计划,但声明“大门并未关上”。因此,目前 Black Midi 处于 hiatus(暂停)状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