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Can festival参演乐队经典专辑介绍
这次是:重返袖珍时光
风格:后摇滚/器乐摇滚/数学摇滚/极简主义/民族器乐
情感:乡愁式的回望/少年式的倔强与失落/深夜里的自我审问/距离与疏离/崩塌后的温柔和解
TRACK LIST
- 00:00The last medal
- 03:58A path in the forest
- 11:43Silent night
- 21:02Cut
- 24:473297 km
- 32:38Leave me alone

专辑名
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中文又名《山峦之南》)
基本信息
• 发行时间:2015-01-20
• 厂牌:倦鸟唱片(限量 CD)
• 专辑类型:乐队首张全长正式录音专辑
• 曲目总数:6 首器乐曲
• 豆瓣平均评分:≈ 8.3(5 星 30.4%,4 星 53.3%)
曲目列表与时长
1. The last medal(3:54)
2. A path in the forest(7:45)
3. Silent night(9:20)
4. Cut(4:47)
5. 3297 km(7:48)
6. Leave me alone(6:40)
创作与制作背景
• 2009 年夏乐队阵容稳定后,4 年间陆续写成这批作品;2013-2014 年在焦作和郑州两地的同期录音棚完成录音与混音。
• 这是四人编制(孙坤 / 张卓 / 张明 / 王胜功)首次完整参与的唱片,张卓的加入带来了更丰富的吉他层次与音色实验。
• 乐队把“山”视为时间与记忆的隐喻:山的南面是向阳之地,亦是回望与重生的象征——“山的另一边,也许又是另一番风景”。
音乐风格与结构
• 典型的后摇滚(Post-Rock)架构:由氛围铺陈 → 动态渐强 → 情绪爆点 → 回归静谧的“山峦式”起伏。
• 吉他使用大量延迟、混响与粒子化碎拍,营造云雾般的音墙;贝斯在低频处做长时间的线性推进;鼓组则在爆发段采用三连击与多重复合节奏。
• 完全摒弃人声,让器乐成为叙事主体;旋律动机简洁、重复,却把情绪空间留给听者自我投射。
主题意象
• “时间—记忆—距离”是贯穿 6 首歌的隐性主线:
– The last medal:像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拉开回忆序幕。
– A path in the forest:林间小径的行走感,脚步与心跳同步。
– 3297 km:数字本身是一次真实旅程的公里数,也是心理距离的标尺。
• 乐队自述:“它不讲故事,而是提供一处可反复走进的场景;每一次播放,就像把袖珍镜面再擦拭一次,看到不同的自己。”
发行与巡演
• 2015-01-20 在上海“倦鸟唱片”支持下做限量实体 CD,两周售罄;随后于 4 月展开“山峦之南”全国 12 城巡演,覆盖北京、上海、武汉、成都、西安等站。
• 巡演现场用巨幅背投播放成员自己剪辑的 16 mm 胶片影像,进一步强化“山中镜像”的视觉体验。
反响与评价
• 落网、豆瓣后摇小组将其评为“2015 年度国内后摇 Top 3”;单曲《3297 km》长期位居网易云后摇歌单播放量前十。
• 评论关键词:“内倾、克制、有重量感”“中原乐队里少见的辽阔与细腻并存”“像把焦作的煤渣味都融进了混响里”。
简言之,《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是重返袖珍时光从学生宿舍排练房走向全国舞台的里程碑:六首歌、43 分钟,把一座“山”的向阳面与背阴面全部摊开——既是对少年时代的告别,也是他们留给听者的一枚可供反复把玩的“袖珍时光”。

重返袖珍时光是一支来自河南焦作的器乐摇滚/后摇滚(post-rock)乐队,2005 年由吉他手孙坤和鼓手翟伟琰在学生时代组建,期间几经人员更替,目前稳定阵容为:
• 吉他:孙坤、张卓
• 贝斯:张明
• 鼓手:王胜功(早期为翟伟琰)
乐队的名字里,“袖珍”寓意把转瞬即逝的时光片段封存成可以反复把玩的微缩世界。他们的音乐被形容为“难以解锁的私人秘镜”:用层叠的音墙、细腻的动态和氛围感,把听众带进纵深而抽象的内心景观。
主要作品与事件
• 2010 年发行同名 EP《重返袖珍时光》
• 2015 年首张全长专辑《The Southern Side of the Mountain》发行,并随之完成全国巡演
• 2024 年 5 月推出第二张专辑《水去云回》,首次在器乐曲的基础上加入唱词(如《格拉斯微风》),并融入国风、电子、钢琴、小号等更多元素
• 2025 年 2 月启动《水去云回》全国巡演,覆盖南京、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
作为河南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后摇滚乐队,他们曾参演草莓音乐节、西安跨年音乐节、武汉 VOX 十周年等大小现场,也被多家独立媒体专访报道。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