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Nordic Folk/Dark Ambient/Ritual Ambient/Neofolk/Martial Folk/Drone/Minimalism/Nordic Spiritual/Neo-shamanic/Epic/Cinematic World 情感:敬畏/追忆与哀伤/孤独与漂浮/渴望与祈祷/抚慰与治愈/重生与归属 TRACK LIST * 00:00Rotlaust Tre Fell * 04:11Fehu * 10:55NaudiR * 17:27EhwaR * 21:38AnsuR * 28:09IwaR * 33:52IngwaR * 39:21Gibu * 44:5Solringen * 51:22Sowelu * 59:02Helvegen 《Runaljod – Yggdrasil》是 Wardruna 2013 年发行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也是“Runaljod” 三部曲的第二部(前作《Gap var Ginnunga》2009,续作《Ragnarok》2016)。它以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 Yggdrasil 为名,继续用音乐“朗读”24 个古北欧符文中的第 9–16 个。下面按“概念-声音-曲目-现场-影响”五个维度做一个简洁梳理。 1. 概念: • 整张专辑围绕“世界树”意象展开——树根、树干、枝叶分别对应过去、现在、未来;符文被视为树上流动的“汁液”,通过声音将之唤醒。 • 8 个符文:Hagl, Nauth, Isa, Jera, Eihwaz, Pertho, Algiz, Sowilo。每首都对应一个符文的原义、诗体密码和神话关联。 2. 声音设计: • 乐器:克拉维克竖琴、鲁尔号角、山羊角、桦树皮笛、鹿皮鼓、石块、冰面敲击、流水声等。 • 录制方式:全部在挪威野外“就地收音”——森林、峡湾、山洞、冰湖,所以你能听到风噪、篝火爆裂、远处鸟鸣,空间本身就是混响室。 • 人声:Einar Selvik 的低吟与朗诵、Lindy-Fay Hella 的空灵长音交替,偶尔加入古诺尔斯语合唱,形成仪式化的“声场”。 3. 曲目亮点(选三首): • “Rotlaust Tre” – 意为“无根之树”,用深沉的男声与心跳般的鼓点,象征人与大地失去连接后的漂浮感。 • “Helvegen” – “通往冥界之路”;完全无鼓,仅靠重叠的挽歌式合唱与号角长音,后来被美剧《维京传奇》选为葬礼配乐,成为乐迷心中的“维京安魂曲”。 • “Yggdrasil” – 用竖琴泛音、流水与远雷做底,女声在 4/4 与 5/4 之间游走,表现世界树的“脉动”。 4. 现场/视觉: • 同期巡演以“Yggdrasil Live”命名,舞台中央常悬一棵倒置的枯树,灯光从根部打向观众,营造“倒生之树”的镜像宇宙。 • 现场保留“野外收音”传统:演出前在场馆角落点燃松木与杜松,气味也是演出的一部分。 5. 影响与评价: • 挪威《Aftenposten》称其为“把博物馆里的符文石搬进了黑胶沟槽”。 • 2013 年登顶挪威 iTunes 古典榜与世界音乐榜双冠军;在 Billboard World Albums 榜最高第 9 位,是当年北欧民谣类全球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 • 为《刺客信条:英灵殿》《维京传奇》第二季提供了配乐母本,直接带动“北欧古乐热”。 一句话总结: 《Runaljod – Yggdrasil》像一部用声音写就的“世界树史诗”——你听到的不是旋律,而是树根在黑暗里缓慢生长、枝叶在星光下悄悄呼吸的整个过程。 Wardruna 是一支来自挪威的音乐团体,成立于2003年,由Einar Selvik、Lindy-Fay Hella和Gaahl创立。乐队名称“Wardruna”意为“秘密的守护者”或“低语者”,体现了他们对北欧古老传统的敬畏与传承。 音乐风格与特点 • 传统与现代融合:Wardruna致力于将北欧古老的音乐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音乐体验。他们使用大量传统和历史悠久的北欧乐器,如克拉维克竖琴(Kravik-lyre)、鹿角号(Bukkehorn)、鲁尔号角(Lur)等,同时也会使用非传统乐器和自然元素,如石头、骨头、水和火等,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 主题与灵感:乐队的音乐深受北欧神话、自然和古老传统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常常探讨自然、神话、精神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 • 语言:歌词主要使用挪威语、古诺尔斯语和原始诺尔斯语,体现了对古老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代表专辑 • Runaljod三部曲:包括《Gap var Ginnunga》(2009)、《Yggdrasil》(2013)和《Runaljod – Ragnarok》(2016),这一系列专辑以古北欧的24个符文为主题,每个专辑围绕8个符文展开,探索其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 • 《Skald》(2018):这张专辑以奥丁的语录和《埃达》等古老北欧文献为灵感,采用现场录音的方式,保留了音乐的原始和纯粹。 • 《Kvitravn》(2021):作为第五张录音室专辑,延续了之前作品的主题,并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音乐风格。专辑探讨了北欧巫术、自然、神话和精神世界等主题,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影响与评价 Wardruna的音乐不仅在民谣和古典音乐领域受到赞誉,也在世界音乐和氛围音乐等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作品被用于电视剧《维京传奇》(Vikings)的原声音乐,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乐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对古老传统的深刻理解,吸引了全球众多听众的关注。 Wardruna通过音乐搭建起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听众在现代的语境中感受到古老北欧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风格:Alternative Rock/Grunge/Shoegaze/Dream Pop/Heavy Metal/Hard Rock/Psychedelic Rock/Progressive Rock/Power Pop/Baroque Pop/Folk/Acoustic Balladry 情感:自我厌恶与忧郁/童年创伤与家庭阴影/身份焦虑与局外人感/渴望连接又惧怕亲密/愤怒与失控/短暂而脆弱的救赎 TRACK LIST * 00:00Cherub Rock * 04:58Quiet * 08:41Today * 12:02Hummer * 18:59Rocket * 23:06Disarm * 26:23Soma * 33:03Geek U.S.A. * 38:17Mayonaise * 44:06Spaceboy * 48:05Silver**** * 57:18Sweet Sweet * 58:56Luna 《Siamese Dream》是The Smashing Pumpkins于1993年7月27日发行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们商业与艺术的第一个真正突破。下面从背景、音乐、曲目、影响四个角度为你做一次系统梳理。 ---- 1. 创作背景:濒临崩溃的“完美主义” • 高压环境:首专《Gish》后的巡演让乐队身心俱疲,成员间出现药物问题和人际裂痕;鼓手Jimmy Chamberlin深陷海洛因,Billy Corgan进入重度抑郁,甚至萌生解散念头。 • “一个人的专辑”:为保证绝对掌控,Corgan几乎包办了所有吉他、贝斯、人声与绝大部分鼓的录制;James Iha与D'arcy仅贡献少量和声与乐句。录音历时6个月,花费25万美元(超出预算5倍)。 • 制作团队:由Butch Vig(后来Garbage的鼓手)操刀制作,延续了他与Corgan在《Gish》中追求的“厚重又晶莹”的吉他墙质感。 ---- 2. 音乐特色:把“金属”和“梦幻”焊在一起 维度 典型做法 听感关键词 吉他 40–60轨叠加的“吉他墙”,大量Big Muff法兹+复古电子管音箱 既厚重又带空气感 旋律 大调/小调瞬间切换,副歌旋律常在高八度漂浮 “甜美里带刺” 节奏 鼓组在Grunge常见的反拍上加入Ride镲的细碎16分音符 既摇摆又推进 情绪 歌词聚焦焦虑、自卑、家庭暴力、自杀冲动 在“失真轰鸣”里透出脆弱 ---- 3. 曲目亮点(括号内为官方单曲,★为必听) 1. Cherub Rock(★单曲) 反讽音乐圈“卖身给大公司”的愤怒宣言,开头15秒反向吉他噪音成为经典标志。 2. Quiet 高速Palm-Mute riff与空拍切分,现场必炸。 3. Today(★单曲) 看似阳光的riff实则写Corgan某天的自杀幻想;MV里冰淇淋车的黑色幽默成为90年代icon。 4. Hummer 中段突然降速的Dream-Pop段落,是“重型+漂浮”最教科书式的示范。 5. Disarm(★单曲) 弦乐+铃鼓+木吉他,直面Corgan与父母的复杂关系;因歌词涉及“割腕”曾被BBC短暂禁播。 6. Soma 6分半的慢板史诗,中段James Iha solo+弦乐层层堆叠,致幻感极强。 7. Geek U.S.A. 鼓组切分与吉他反馈实验,被许多鼓手视为90年代最难还原的录音室曲目之一。 8. Mayonaise(★粉丝最爱) 结尾的吉他feedback因拾音器收音60Hz电流声意外产生“天使翅膀”般的噪音,成为乐迷心中的“隐藏国歌”。 9. Spaceboy 加入口琴与弦乐,向Corgan患脑瘫的同父异母弟弟致敬。 10. Silverfuck 8分半长的失真马拉松,现场版常延长至15分钟,尾声的即兴噪音墙极具摧毁力。 ---- 4. 发行后的影响与遗产 • 商业成绩:首周卖出14.6万张,Billboard第10名,最终美国4×白金(400万),全球约600万销量。 • 乐评:被《Rolling Stone》评为“1993年最佳专辑之一”,《Pitchfork》2014年再版评分9.1,称其“把Grunge的愤怒升级成歌剧式宏大”。 • 技术遗产:Butch Vig与Corgan的“多层吉他墙”技术(Wall of Guitars)影响了后来Radiohead、Muse、Deftones等无数乐队。 • 文化符号:封面两张粉色天使石膏像在90年代海报、T恤、贴纸中无处不在,成为另类摇滚美学的视觉代名词。 • 现场升级:随后的《Siamese Dream》世界巡演把舞台灯光、投影艺术、弦乐组搬入摇滚俱乐部,直接催生了他们下一步双专辑《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的更大野心。 ---- 一句话总结: 如果说《Gish》是地下惊艳,那么《Siamese Dream》就是把所有私密的痛苦与偏执打磨成一座光芒刺眼的哥特水晶宫殿——它让The Smashing Pumpkins从芝加哥俱乐部一举跻身全球摇滚巨星的行列,也定义了90年代“另类”一词所能达到的最大音量与最大美感。 The Smashing Pumpkins 是一支在90年代另类摇滚浪潮中极具影响力的美国摇滚乐队,其音乐风格融合了重金属、梦幻流行、哥特摇滚、电子音乐和前卫摇滚等多种元素。为了给你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信息,我将通过搜索来查找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我重点关注乐队的历史、主要成员、经典专辑以及他们对音乐界的深远影响。 The Smashing Pumpkins(碎南瓜/粉碎南瓜乐队)是一支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另类摇滚乐队,成立于1988年。他们的音乐风格复杂多变,融合了油渍摇滚、重金属、梦幻流行、哥特摇滚、前卫摇滚、古典以及电子音乐等多种元素。 历史与成员 乐队由主唱兼吉他手比利·柯根(Billy Corgan)、吉他手詹姆斯·伊哈(James Iha)、贝斯手达西·瑞兹基(D'arcy Wretzky)和鼓手吉米·钱伯林(Jimmy Chamberlin)共同创立。比利·柯根作为核心人物,一直是乐队的主要词曲作者和创作动力。 • 1988年 乐队在芝加哥成立。 • 1991年 发行首张专辑《Gish》,风格融合了Grunge、硬摇滚、迷幻摇滚和哥特摇滚。 • 1993年 发行第二张专辑《Siamese Dream》,其中的单曲如《Cherub Rock》、《Today》等使他们进入主流视野。 • 1995年 发行双张专辑《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成为他们最畅销的专辑,并登上排行榜冠军。 • 2000年 乐队曾一度解散。 • 2006年 比利·柯根重组乐队,但原始成员中仅部分回归。 音乐风格与影响 乐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著称,将重型吉他音墙与梦幻般的旋律相结合,歌词常探讨焦虑、疏远和个人挣扎等主题。他们的音乐既有强劲的摇滚能量,又蕴含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苦涩的美。 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1979》、《Bullet with Butterfly Wings》、《Tonight, Tonight》等。 成就 • 全球唱片销量超过3000万张。 • 获得多项格莱美奖提名。 • 被认为是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另类摇滚乐队之一,推动了地下摇滚进入主流乐坛。 尽管乐队经历了多次阵容变动和内部矛盾,但比利·柯根始终是其灵魂人物,带领乐队持续创作和演出。
风格:大乐队摇摆/咆勃与硬咆勃/非洲-古巴律动/早期模态爵士/太空布鲁斯/第三流/古典色彩/自由/集体即兴 情感:神秘/迷幻/昂扬/凯旋/温柔/怀旧/野性/祈祷/孤独/沉思/解放/狂欢 TRACK LIST * 00:00Enlightenment * 05:05Saturn * 08:45Velvet * 12:06Ancient Aiethopia * 21:16Hours After * 25:02Horoscope * 28:49Images * 32:42Blues At Midnight 《Jazz in Silhouette》 Saturn LP ‑ El Saturn Records ‑ 1959 年 3 月录制,5 月发行 Sun Ra Arkestra「芝加哥时期」最完整、最平衡的一张录音室专辑,被视为其 1950 年代「宇宙爵士」美学的教科书。 1. 阵容 • Sun Ra – 钢琴、电钢、Celesta、管钟 • John Gilmore – 次中音萨克斯(核心独奏者) • Pat Patrick – 上低音萨克斯 • Marshall Allen – 中音萨克斯、长笛 • Ronnie Boykins – 低音提琴 • William Cochran – 鼓 (铜管组 3 支小号、3 支长号;全团 14 人) 2. 曲目(2009 CD 重制顺序,全长 50′) 1. Enlightenment(Ra) 2. Saturn(Ra) 3. Velvet(Ra) 4. Ancient Aiethopia(Ra) 5. Hours After(Ra) 6. Horoscope(Ra) 7. Images(John Gilmore) 8. Blues at Midnight(Ra / 全团即兴) 3. 音乐特点 • 结构:既有 Ellington 式大乐队和声(《Velvet》),也有 Ra 独创的“太空布鲁斯”和五声音阶(《Saturn》)。 • 音色:首次在钢琴上使用 Celesta 与管钟,营造星际闪光;Boykins 的弓奏低音提琴提供了“宇宙引擎”般的持续低频。 • 即兴:John Gilmore 的两首次中音独奏(《Images》《Saturn》)被后世视为自由爵士的先声,但仍保持了清晰的旋律框架。 • 节拍:多曲使用 6/8 或 3/4 的“太空摇摆”,与当时主流的 4/4 摇摆形成鲜明对比。 4. 录音与封面 • 芝加哥 Sheldon Recording Studios,单声道,真空管混音,保留了温暖、开阔的“房间感”。 • 手工丝网印刷封面:深蓝背景上金色剪影,象征“在夜色中显形的爵士”。 5. 影响与评价 • 1970 年代起被自由爵士乐手奉为室内乐式大乐队典范。 • 2009 年 iTunes 重制版进入「爵士名人堂 100 张必听」。 • 乐评人 Brian Morton 称它为“Sun Ra 最易入门、却最经得起反复聆听的作品”。 一句话总结: 《Jazz in Silhouette》像一张夜色中的星际航海图——既保留了传统爵士的优雅剪影,又悄悄打开了通往宇宙的大门。 Sun Ra Arkestra 是一支以“宇宙爵士”著称的传奇大乐队: 1. 核心人物 由自称来自土星的钢琴家、诗人 Sun Ra(本名 Herman Blount)于1950年代组建并命名“Arkestra”(把 orchestra 与 ark 方舟双关)。 2. 音乐风格 把传统摇摆、咆勃、自由爵士、电子合成器、非洲节奏、科幻音效、群体即兴熔于一炉,开创 Afrofuturism(非洲未来主义)美学。 3. 舞台特色 成员穿古埃及或太空服、戴银斗篷、跳舞、喷火;演出常含诗歌朗诵与光影装置,被称为“移动的星际剧场”。 4. 经典成员 萨克斯风巨匠 Marshall Allen(现任领队)、John Gilmore;歌手 June Tyson 等数十位乐手多年随团。 5. 经典录音 《The Magic City》《Space Is the Place》《Lanquidity》等百余张专辑,横跨独立厂牌 El Saturn 到 Impulse!。 6. 现状 Sun Ra 1993 年离世后,乐队由 Marshall Allen 继续率领,仍全球巡演、录音,是迄今最长寿的实验大乐队之一。
风格:另类灵魂乐/布鲁斯摇滚/民谣/福音音乐 情感:愤怒/反抗/痛楚/虔诚/炙热的爱与自我牺牲 TRACK LIST * 00:00Take Me To Church * 04:01Like Real People Do * 07:20Angel Of Small Death & The Codeine Scene * 10:59Cherry Wine (Live) 《Take Me to Church》并不是一张完整专辑,而是 Hozier 2013 年 9 月 16 日独立发行的首张同名 EP 的主打单曲,随后被收录进 2014 年的首张专辑《Hozier》。为了方便理解,以下把单曲本身、EP 以及专辑中与它相关的背景一并说明。 1. 单曲概况 • 发行:2013.09.16(爱尔兰独立数字发行;后续由 Island Records 全球推广)。 • 时长:4 分 02 秒,Key of E minor。 • 创作:Hozier 在自家阁楼用一台旧笔记本电脑完成词曲;鼓手 Fiachra Kinder 远程录鼓。 • 制作:Rob Kirwan(曾制作 PJ Harvey、Depeche Mode),核心编曲只有三轨——空心电吉他、人声、鼓,后期叠加 20 人福音合唱团。 2. 主题与歌词 • 表面是一首失恋挽歌,实则借“教堂”隐喻批判宗教组织对性少数群体的压迫。副歌 “Take me to church / I’ll worship like a dog at the shrine of your lies” 把宗教仪式写成禁忌之爱。 • 灵感来自俄罗斯 2013 年通过的反同性恋宣传法,以及当时爱尔兰对 LGBTQ 议题的长期沉默。 3. MV 事件 • 2013.09.25 上线的官方 MV(导演 Brendan Canty)把歌曲变成一则社会寓言:两名同性恋人被蒙面暴徒私刑。 • 8 天破 100 万点击,YouTube 一度因“暴力内容”下架;全球用户自发转载,最终播放量超 3 亿。 • 被《滚石》评为“年度最具政治震撼力 MV”。 4. 商业表现 • 爱尔兰单曲榜第 2;美国 Billboard Hot 100 第 2(停留 54 周,成为第一支在榜整年的爱尔兰人歌曲);英国、加拿大、澳洲等 12 国白金以上。 • 2015 年格莱美“年度歌曲”“最佳摇滚表现”双提名,同年 Spotify 全球串流破 5 亿。 5. EP《Take Me to Church》(2013.09) • 4 首歌: – Take Me to Church – Angel of Small Death & the Codeine Scene – Jackie and Wilson – Someone New • 仅在爱尔兰与英国数字发行,却凭口碑把 Hozier 送上 BBC Sound of 2014 长名单。 6. 在专辑《Hozier》中的位置 • 2014 年 9 月 19 日发行的同名专辑将其作为第 2 轨;专辑在美国 Billboard 200 第 2,全球销量 3× 白金。 • 现场版、Demo 版、iTunes Session 版等衍生版本随后被收录进豪华再版。 一句话总结 《Take Me to Church》最初只是一首在阁楼里写下的抗议情歌,却因一把空心吉他、福音合唱和一支震撼 MV,把 Hozier 从爱尔兰海边小镇直接送上了世界舞台。 Hozier(本名 Andrew John Hozier-Byrne,1990 年 3 月 17 日生于爱尔兰威克洛郡)是一位把传统布鲁斯、灵魂乐、民谣与另类摇滚熔于一炉的创作歌手。凭借 2013 年横空出世的现象级单曲《Take Me to Church》,他把“爱尔兰大男孩”的身份唱成了全球符号:嗓音低沉粗粝、歌词兼具诗性与政治锋芒,现场又能用一把电吉他和福音和声把体育馆变成教堂。 关键节点 • 2013:《Take Me to Church》在 YouTube 和 Spotify 病毒式传播,凭反教条与 LGBTQ 平权隐喻冲到美国 Billboard 榜亚军,格莱美年度歌曲提名。 • 2014:首张同名专辑《Hozier》发行,收录《From Eden》《Work Song》《Cherry Wine》,全球销量 3× 白金。 • 2019:第二张专辑《Wasteland, Baby!》空降 Billboard 200 冠军,单曲《Movement》《Almost (Sweet Music)》延续灵魂摇滚质感。 • 2023:EP《Eat Your Young》预热第三张专辑《Unreal Unearth》,主题围绕但丁《神曲》,曲风加入更多合成器与嘻哈节拍,与 Brandi Carlile 合作的《Damage Gets Done》成为巡演大合唱。 • 现场:2015 年在维多利亚秘密秀翻唱《Take Me to Church》让超模们“集体上头”;2024 年 Coachella 以 10 人编制福音合唱团压轴日落场,被《滚石》评为“用嗓子把沙漠唱成了雨林”。 音乐 DNA – 嗓音:介于杰夫·巴克利与 Otis Redding 之间的沙哑男中音,真假声转换像海浪拍岸。 – 吉他:开架电吉他加空心琴体滑棒音色,既有三角洲布鲁斯的泥泞,也有教堂管风琴般的混响。 – 歌词:引用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和《圣经》;写爱情、社会正义、爱尔兰乡土、死亡与救赎。 – 编曲:福音合唱、弦乐、合成器纹理层层叠加,副歌往往像集体祈祷。 – 影响:他称 Muddy Waters、Aretha Franklin、Leonard Cohen 是“三位一体”,又把 Bon Iver 的声景美学偷偷塞进副歌。 文化符号 • LGBTQ 盟友:把《Take Me to Church》MV 献给反对俄罗斯反同性恋法案的人,巡演中多次彩虹旗覆盖舞台。 • 环保与政治:在爱尔兰带头抗议天然气勘探,单曲《Nina Cried Power》直接点名民权斗士 Nina Simone、Mavis Staples。 • 现场仪式:观众把手机灯光关掉、全场合唱“Amen”式副歌,是他最标志性的“教堂时刻”。 一句话总结 Hozier 用一把吉他和一副能唱碎石头的嗓子,把爱尔兰海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泥、以及现代人灵魂里的空洞,熬成一锅滚烫的布鲁斯灵魂汤。
风格:后朋克/哥特摇滚/工业氛围/Krautrock脉冲/极简放克/Dub低频/早期合成器流行 情感:存在主义焦虑/疏离与孤独/失去控制的恐惧/冷漠的绝望/压抑的性欲与负罪/冰冷的旁观 TRACK LIST * 00:00Disorder * 03:32Day Of The Lords * 08:22Candidate * 11:27Insight * 15:56New Dawn Fades * 20:45She's Lost Control * 24:42Shadowplay * 28:38Wilderness * 31:16Interzone * 33:33I Remember Nothing 《Unknown Pleasures》是 Joy Division 于 1979 年 6 月 15 日由 Factory 厂牌发行的首张录音室专辑。它不仅是乐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被普遍视为后朋克(Post-Punk)乃至整个另类摇滚史上的里程碑。以下从多个角度做一个快速梳理: 1. 创作与录音 • 1979 年 4 月在 Stockport 的 Strawberry Studios 用 3 个周末录完,制作人 Martin Hannett 把乐队原始的生猛能量“降温”,加入大量空间感、延迟与低频回响,塑造了标志性的“冰冷距离感”。 • 乐队成员后来承认:他们起初并不完全认同 Hannett 的“离经叛道”,但这张成品最终定义了 Joy Division 的“声音美学”。 2. 音乐特征 • 节奏:Stephen Morris 的鼓机化、机械鼓点 + Peter Hook 高音旋律性贝斯线,构成“贝斯主导旋律”的典范。 • 吉他:Bernard Sumner 用尖锐、极简的削切和弦与回声营造幽闭氛围,很少传统 solo。 • 主唱:Ian Curtis 的低沉吟唱与不安歌词(疏离、城市衰败、存在焦虑)成为灵魂。 • 音色:大量混响、相位、合成器噪点,使整张专辑像一部黑白的城市夜景电影。 3. 曲目一览(原始 LP 8 首) 1. Disorder 2. Day of the Lords 3. Candidate 4. Insight 5. New Dawn Fades 6. She’s Lost Control 7. Shadowplay 8. I Remember Nothing (2007 年再版加收了单曲 “Transmission”、“Novelty” 等) 4. 视觉与文化符号 • 封面:艺术家 Peter Saville 用射电天文学脉冲星 CP 1919 的波形图,黑白极简,成为 20 世纪最具辨识度的唱片封面之一,后来广泛出现在 T 恤、海报、meme 中。 • 销量:首发时仅卖出约 1 万张,但长期口碑发酵,到 21 世纪全球累计销量已过百万。 5. 影响与后世评价 • 被 NME、Pitchfork、Rolling Stone、Q 等反复评为“史上最佳首张专辑”“百大唱片”前列。 • 启发了 The Cure、U2、Radiohead、Interpol、Mogwai 等无数后辈。 • 2007 年再版登上英国专辑榜第 19 位;2020 年 40 周年时,全球黑胶销量再次飙升。 一句话总结:如果你只想用 40 分钟体验“孤独、霓虹灯、工业城市、凌晨三点”的声音,《Unknown Pleasures》就是那张唱片。 Joy Division 是一支1976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成立的摇滚乐队,被广泛认为是后朋克(Post-Punk)风格的奠基者之一。乐队由主唱 Ian Curtis、吉他手 Bernard Sumner、贝斯手 Peter Hook 和鼓手 Stephen Morris 组成。他们以阴郁、内省的音乐风格和 Curtis 深沉、充满疏离感的嗓音闻名。 他们最初以“Warsaw”为名,1977年改名为 Joy Division。1979年发行的首张专辑 Unknown Pleasures 没有登上主流排行榜,但后来成为摇滚史上的经典,影响深远。1980年,他们发行了第二张专辑 Closer,风格更加冷峻、实验。 不幸的是,主唱 Ian Curtis 因长期受抑郁症和癫痫困扰,于1980年5月18日自杀身亡,年仅23岁。Curtis 去世后,剩余成员改名为 New Order,转向电子舞曲风格,继续活跃于乐坛。 Joy Division 的音乐虽在当年未获巨大商业成功,但其影响深远,启发了无数后来的哥特、独立和另类摇滚乐队。
风格:现代爵士/摇滚/放克/电子/布鲁斯 情感:不安/迷茫/温柔的自省/黑色幽默/反讽/致敬与感恩/破雾而出 TRACK LIST * 00:00送行 Send-off * 07:00速爱好时光 Goodtime Speedlove * 13:45未选之路 Unlived * 20:44致敬 Tip of the Hat * 26:22波普利斯提 Boplicity * 31:37遗忘 Forgetting * 40:56塔玛拉玛 Tamarama * 47:07迈克尔梦见迪斯科 Michael Dreams of Disco * 53:55清晰 Clarity 专辑《清晰 Clarity》 – 顾忠山三重奏(The Lawrence Ku Trio) 基本资料 • 发行时间:2020 年 12 月 11 日 • 乐团编制:Lawrence Ku 顾忠山(吉他 / 作曲 / 制作人) Fred Grenade(毛里求斯 / 贝斯) Nicholas McBride(澳大利亚 / 鼓) • 录音地点:上海 One Dream Studio •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 十一音乐 • 专辑长度:9 首、57 分钟,全器乐作品 创作背景 疫情全球肆虐的 2020 年,顾忠山把“在负面阴霾中逐渐找回清晰感”的真实情绪写进音乐;专辑因此得名《清晰》。乐队在停摆与隔离中反复打磨排练,最终以一次全封闭、不带观众的录音室 session 完成全部录制。 音乐风格 现代爵士为核心,融合摇滚、放克、电子与布鲁斯元素。旋律线条简洁、律动张力强烈;吉他在传统爵士音色与失真摇滚质感之间自由切换,贝斯与鼓在复杂拍号中保持松弛律动。 曲目一览 Send-off 送行 Goodtime Speedlove 速爱好时光 Unlived 未选之路 Tip of the Hat 致敬 Boplicity(Miles Davis / Gil Evans 曲,顾忠山改编) Forgetting 遗忘 Tamarama(鼓手 McBride 作曲) Michael Dreams of Disco 迈克尔梦见迪斯科 Clarity 清晰(专辑同名压轴曲) 荣誉与市场反响 • 第 32 届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作曲人奖(顾忠山〈Tip of the Hat〉)、最佳录音专辑提名 • 第 21 届南方音乐盛典:最佳爵士 / 蓝调艺人、最佳器乐专辑、最佳录音三项大奖 • 唱工委音乐奖 2022:最佳爵士演奏专辑 • 豆瓣 9.0+(90% 以上五星 / 四星评价),入选网易云「硬地原创音乐榜」月度 Top 3 聆听提示 • 推荐先听同名曲〈Clarity〉:6/8 拍律动层层递进,代表整张专辑“拨开迷雾”的主题。 • 〈Tip of the Hat〉以 7/4 拍的贝斯 riff 贯穿,吉他 solo 获金曲奖肯定。 • 若喜欢更直接的摇滚质感,可跳到〈Michael Dreams of Disco〉,失真吉他 + 放克鼓点带来现场即听感。 一句话总结 《清晰》是顾忠山三重奏历经疫情淬炼后的“情绪净化”之作:把复杂动荡的时代感受,提炼成 9 首兼具聆听性与演奏水准的现代爵士精品。 顾忠山(Lawrence Ku)简介 1. 身份与背景 • 美籍华裔吉他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华人爵士吉他第一人”。 • 1970 年代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父母来自中国台湾。 • 先后毕业于 Longy School of Music(作曲硕士)与 New England Conservatory(爵士演奏硕士),师从 Ben Monder、Charlie Banacos、George Garzone 等爵士大师。 • 1997 年移居中国,曾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任教;现任上海 JZ School 校长,培养了大批当代爵士乐手。 2. 音乐风格与成就 • 演奏横跨现代爵士、放克、融合、灵魂乐等多种风格,以音色细腻、即兴想象力丰富著称。 • 2004 年组建放克大乐队 “红节奏 The Red Groove Project”,乐队专辑《浮 Flow》《Proper Up! 正》入围/获得台湾金曲奖演奏类多项提名与奖项。 • 个人及三重奏专辑《Pictures》获第 16 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器乐专辑”。 • 与 Dee Dee Bridgewater、John Legend、Laura Fygi、莫文蔚、李荣浩、陶喆、顺子、A-Lin、袁娅维等海内外艺人长期合作,并担任巡演音乐总监或专辑制作人。 • 2021 年担任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乐队总监,改编经典作品广受好评。 3. 近期动态 • 2025 年 3 月,顾忠山率红节奏启动“20 周年全国巡演”,首站南京 1701 LiveHouse,带来新旧曲目与全明星阵容。 • 除演出外,他仍活跃于教学、大师班及跨界制作,持续推动中国爵士乐本土化和国际化。 一句话总结 顾忠山是把美式爵士语法与中国音乐语境完美结合的“桥梁型”音乐家——舞台上是一代吉他大师,教室中是中国现代爵士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风格:Dream-pop/Shoegaze/Noise-pop/Post-rock/New prog/Art-rock/indie-rock/Alternative rock/Brit-pop/电子 情感:疏离与好奇/甜蜜却短暂的悸动/自责与回溯/漫长的告别与自我和解/ TRACK LIST * 00:00Am I Wry? No * 04:54156 * 09:50Snow Brigade * 14:09Symmetry (Album Version) * 19:48Behind the Drapes (Album Version) * 23:26Her Voice Is Beyond Her Years (Album Version) * 26:12Eight Flew Over, One was Destroyed (Album Version) * 30:58She Came Home for Christmas * 34:52She Spider (Album Version) * 39:29Comforting Sounds Frengers: Not Quite Friends, But Not Quite Strangers (中文常被简称为《Frengers》,副标题直译为“不算朋友,也不算陌生人”) 基本信息 • 艺人:丹麦独立摇滚乐队 Mew • 发行日期:2003 年 4 月 7 日 • 厂牌:Sony/Epic(国际版) • 制作人:Rich Costey(曾与 Muse、Sigur Rós、Interpol 合作) • 音乐定位:Dream-pop / Post-rock / Shoegaze 与旋律摇滚的交汇点 标题由来 Frenger 是 Mew 自创的混成词,由 friend + stranger 组合而成,指“介于朋友与陌生人之间的人”——既熟悉又带一点距离感,正好呼应专辑里那种既温暖又疏离的氛围。 曲目构成 • 共 10 首歌,其中 6 首是重录自前两张限量专辑《A Triumph for Man》(1997)与《Half the World Is Watching Me》(2000),4 首为全新创作。 • 特邀女声: – Stina Nordenstam(瑞典)在《Her Voice Is Beyond Her Years》献声。 – 13 岁美国女孩 Becky Jarrett 为《Symmetry》录制童声,因网络结缘后,被乐队专程接到哥本哈根录音。 • Comforting Sounds(2003-03-24) • Am I Wry? No(2003-06-16) • 156(2003-07,欧版限定) • She Came Home for Christmas / That Time on the Ledge(2003-12-15) 音乐与制作特色 • 音色:以 Jonas Bjerre 标志性的高亮嗓音为核心,吉他大量运用延迟与混响,辅以弦乐、电子纹理,营造出“漂浮在星云里的少年日记”质感。 • 结构:Rich Costey 的制作让原本的 lo-fi 质感变得饱满、立体,却不失梦幻的朦胧感。 • 情绪:前半张(1-5 首)旋律明快、鼓点跳跃;后半张逐渐拉长音域,最终由 8 分 54 秒的〈Comforting Sounds〉完成情绪总爆发,被评论界誉为“千禧年后最动人的独立摇滚终曲之一”。 市场与评价 • 丹麦销量突破 4 万张,获白金认证。 • 国际媒体一致高分: – AllMusic 4.5/5 – Drowned in Sound 9/10 – Stylus Magazine A- – BBC 盛赞其“兼具 Radiohead 的深邃与 Sigur Rós 的澄澈”。 • 乐迷口碑:Album of the Year 网站用户平均 4.2/5,被誉为“Dream-pop 教科书级入门专辑”。 影响与遗产 • 让 Mew 首次大规模登陆欧洲、亚洲(日本、印尼、台湾)巡演,成为他们迈向国际的跳板。 • 影响了后续十年一批“旋律化后摇滚”与“独立梦幻流行”乐队,常被拿来与 Sigur Rós、Mogwai、Explosions in the Sky 并列。 • 在乐迷圈流传一句话:“没听过〈Comforting Sounds〉,别说你懂情绪崩溃。” 一句话总结 《Frengers: Not Quite Friends, But Not Quite Strangers》像是一封写给“似熟非熟”之人的长信:前半段把日常心事唱得轻盈,后半段却用 8 分 54 秒告诉你——真正的道别永远比想象中漫长。 Mew(中文名:海鸥乐团)是一支来自丹麦的独立摇滚乐队,1995 年在哥本哈根附近的 Hellerup 成立,现以英国伦敦为基地活动。 成员 • Jonas Bjerre:主唱 / 吉他 / 键盘(1995–至今) • Bo Madsen:主音吉他(1995–2015) • Silas Utke Graae Jørgensen:鼓手(1995–至今) • Johan Wohlert:贝斯手(1995–2006,2013 年回归) 音乐风格 Mew 的音乐被形容为“梦幻、神秘、充满异国情调”,融合了后摇滚(Post-Rock)、新前卫(New Prog)、自赏(Shoegaze)与梦幻流行(Dream Pop)等元素。他们受到 Pixies、My Bloody Valentine、Dinosaur Jr.、Red House Painters 等乐队的影响,旋律宏大、情绪饱满,常被乐迷称为“来自另一个星球的声音”。 创作特色 • 歌词:几乎全部出自主唱 Jonas Bjerre 之手,灵感多来自他的噩梦与梦境。 • 视觉:Jonas 会把梦境拍成动画,现场演出时用作背景投影,并亲手制作毛线布偶,成为 Mew 演唱会最具辨识度的标志。 • 和声:专辑里所有合音都由 Jonas 一人完成,高低音交错营造辽阔的声场。 代表专辑与作品 1. 《Frengers》(2003) 让乐队在丹麦一举成名,获丹麦音乐评论奖“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乐团”。《Comforting Sounds》成为乐迷心中的“心灵鸡汤”。 2. 《And The Glass Handed Kites》(2005) 欧洲口碑大爆发,蝉联丹麦销量榜冠军,并在 2006 年丹麦音乐奖横扫“最佳丹麦专辑”“最佳丹麦乐团”等四项大奖。 3. 《No More Stories...》(2009) 曲风更偏流行与电子实验,打入 Billboard 200,成为他们在美国成绩最好的专辑之一。 4. 《+ −》(2015)与《Visuals》(2017) 继续探索更简洁、直接的旋律与电子质感,巡演足迹遍布欧美、亚洲。 演出与影响 • 2009 年把首次中国专场放在台北;随后又到上海、北京等地巡演。 • 被丹麦媒体誉为“国宝级摇滚乐团”;在欧洲独立音乐圈拥有大批忠实听众,也影响了 Sigur Rós、Wild Beasts 等后辈乐队。 如果想快速入门,可以先听这三首: • Comforting Sounds(8 分钟情绪史诗) • The Zookeeper’s Boy(旋律抓耳的梦幻摇滚) • Satellites(2015 年后的新世代代表作) 一句话总结: Mew 用 30 年时间把噩梦做成银河,把旋律写成童话,成为北欧最浪漫、最“ celestial ”的声音之一。
风格:抒情流行/都市轻爵士/民谣/国风/成人童话/艺术流行/轻歌剧/咏叹调/叙事摇滚 情感:清澈而哀伤的“童话感”/ 隐秘却炽烈的“思念”/ 苦涩又温暖的“成人孤独”/ 和解与自我救赎 TRACK LIST * 00:00玫瑰与小鹿 (唱片版) * 03:17浅浅 * 07:05哥哥 * 11:37迎刃 * 16:14蓝色降落伞 * 20:11风景 * 23:38妳 (唱片版) * 27:30白墙 * 30:43大鱼 (唱片版) * 36:01一缕执念 《深的深》是周深于2017年11月6日发行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由高晓松、尹约、钱雷与周深联合制作,历时三年打磨完成。 专辑亮点 • 文艺气质浓厚:融合流行、中国风、都市情歌、成人童话等多种风格,被称为“一个人的唱诗班”。 • 顶级团队加持:由高晓松监制,尹约、钱雷等参与词曲创作,编曲由孙彬赫、张筱真等完成,录音混音横跨北京、洛杉矶多地。 • 声音极致打磨:周深首次系统录制个人专辑,从“不会唱录音棚”到完全掌握录音技巧,完成了一次专业飞跃。 曲目列表(共10首) 1. 玫瑰与小鹿 2. 浅浅 3. 哥哥 4. 迎刃 5. 蓝色降落伞 6. 风景 7. 妳 8. 白墙 9. 大鱼 10. 一缕执念 代表曲目解读 • 《大鱼》: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印象曲,空灵悠远,成为周深代表作之一,后被收入教材。 • 《蓝色降落伞》:灵感来自电影《孔雀》,古典吉他solo与周深的声线交织出淡淡忧伤。 • 《浅浅》:篇幅短小,却用极简留白表达深刻情感,旋律婉转而富有层次。 • 《妳》:高晓松私藏多年的作品,描绘明星如“火烈鸟”般光鲜背后的孤独。 • 《哥哥》:致敬张国荣,诗意盎然,是专辑中最具文学气质的一首。 发行与收藏 • 实体版本:CD+歌词本画册、粉白彩胶黑胶LP等,设计简约但极具质感,被歌迷视为“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 数字音质:提供Hi-Res无损音质,满足高保真聆听需求。 获奖与影响 • 专辑中《大鱼》与《玫瑰与小鹿》获2016亚洲新歌榜年度十大金曲。 • 被视为周深从“好声音学员”成长为“国民歌手”的重要里程碑。 一句话总结:《深的深》不仅是周深音乐生涯的起点,更是他用三年时间雕琢出的“声音自传”,温柔而深刻。 周深,1992年9月29日出生于湖南邵阳,成长于贵州贵阳,中国内地男歌手、青年歌唱家、音乐制作人。 他因独特的“空灵嗓音”和跨越性别界限的声线而闻名,既能演绎清澈柔美的女声,也能展现沉稳的男声。 教育背景 周深早年留学乌克兰,最初学习医学,后转入利沃夫国立立谢科音乐科学院学习美声,主修男高音,并于2016年以全A成绩毕业。 出道与成名 2014年,他参加《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以一首《欢颜》引发关注,正式出道。 2016年,他为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演唱印象曲《大鱼》,这首歌成为其代表作之一,也让他一举成名。 代表作品 • 《大鱼》 • 《灯火里的中国》 • 《和光同春》 • 《花开忘忧》 • 《小美满》 这些作品不仅广为传唱,还被选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荣誉与影响力 • 多次登上央视春晚 • 获得MTV EMA“最受欢迎大中华区艺人”奖 • 被联合国邀请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演唱主题曲 • 被誉为“OST大魔王”,为大量影视剧、动画、游戏献唱 个人特点 • 身高161cm,性格幽默亲和,综艺感强 • 精通多语种演唱(包括俄语、英语、日语等) • 擅长美声与流行融合,风格多变 周深以其独特的声音和扎实的唱功,打破了传统性别声线的界限,成为华语乐坛极具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歌手之一。
风格:民谣/室内乐/古典流行/轻摇滚/世界音乐/音乐剧/OST叙事 情感:归属感/漂泊感/对逝去与遗憾的温柔和解/爱与被爱的细枝末节/继续前行的自勉 TRACK LIST * 00:00心升明月 * 05:19Color Me Love (电影《爱出色》主题曲) * 08:52我始终在这里(But I Still Love You) * 13:13回到从前 * 17:39舍得 * 22:27珍爱深深 (《希夷之大理》主题曲) * 27:01依然在路上 (Jeep70周年主题曲) * 30:42贝加尔湖畔 * 34:47眷恋 * 39:24凌晨两点 * 43:36谢谢你 《依然》是李健于2011年12月10日发行的第五张个人全创作专辑,由金牌大风公司发行。 创作背景 这张专辑距离他上一张《音乐傲骨》已有两年。这两年间,李健游历了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南非开普敦、瑞士苏黎世、俄罗斯贝加尔湖、德国柏林、美国旧金山和法国巴黎等地,汲取不同文化的灵感,最终将这些经历融入了《依然》的创作中。 专辑特色 • 风格延续:延续了他一贯的“音乐诗人”风格,旋律清澈、歌词诗意,表达对生活、亲情、爱情的深刻思考。 • 国际制作:为追求更高品质,李健远赴英国伦敦的Metropolis Studio完成后期制作,该录音棚曾为Michael Jackson、Madonna等国际巨星打造经典作品。 • 跨界合作:专辑中特别收录了与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合作的《珍爱深深》,为陈凯歌执导的大型舞台剧《希夷之大理》的主题曲,这也是专辑中唯一非李健作曲的作品。 代表歌曲推荐 • 《贝加尔湖畔》:灵感源自李健2011年赴俄罗斯贝加尔湖时的感动,旋律空灵、情感细腻,被誉为“东方民谣的经典之作”。 • 《我始终在这里》:首波主打,歌词中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后仍坚守初心的情感力量。 • 《心升明月》:以诗意的语言描绘内心的澄明与宁静,极具画面感。 专辑评价 《依然》被认为是一张“可以伴随一生的温暖与澄澈”的作品,既有对过往的回望,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李健在音乐上的成熟与沉淀。 李健是中国内地知名男歌手、音乐人,197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年与校友卢庚戌组成“水木年华”组合,2001年因创作并演唱《一生有你》而走红。2002年,李健选择单飞,开始个人音乐生涯,以清澈的嗓音、诗意的歌词和淡雅的曲风著称,代表作包括《传奇》《风吹麦浪》《贝加尔湖畔》等。 他的音乐风格融合民谣与流行,歌词富有文学性,常被称为“音乐诗人”。2015年,李健作为补位歌手参加《我是歌手》第三季,凭借出色的表现再度走红。此后,他活跃于各大音乐综艺,如《中国好声音》,并持续推出新作,深受听众喜爱。
风格:Noise-pop/Fuzz-pop/Post-punk/Shoegaze/Synthpop/Electro-Rockabilly/Gothic Ballad/Noir Waltz/Drone/Noise-Drone 情感:空洞与失落/罪咎与自毁/偏执与迷恋/暴力与快感/幻灭与告别 TRACK LIST * 00:00This World Is Empty (Without You) * 02:21Run Mascara Run * 05:19EXCUSES * 09:00Junko Ozawa * 11:54Scout * 16:06Won't You Leave Me Alone * 19:29Where Are You Wild Horses * 22:45A Good Fight * 26:10This Is Where It Ends * 28:57Choke on Love * 31:16Fast Food * 35:06PENDEJO * 47:07Where Are You Wild Horses * 49:35Won't You Leave Me Alone 《2016 Atomized》(别名:Anti-Album)是丹麦二人组 The Raveonettes 的第八张正式专辑,2017 年 2 月 17 日数字发行、4 月 21 日实体上架。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整张概念专辑”,而是把 2016 年一整年“每月一首单曲”的 Rave-Sound-of-the-Month 计划最终合辑化后的成果,因此也被乐队自嘲为“反专辑”。 核心信息 • 发行时间:数字版 2017-02-17;CD / LP 2017-04-21(含 Record Store Day 黑胶) • 收录曲目:12 首,全长 46 分钟 • 厂牌:Beat Dies Records(独立自厂牌) • 制作:Sune Rose Wagner 主导,Nicki Adamsson、Peter Stengaard 参与部分曲目的共同制作与混音 曲目一览 1. This World Is Empty (Without You) – 2:22 2. Run Mascara Run – 2:57 3. Excuses – 3:41 4. Junko Ozawa – 2:54 5. Scout – 4:12 6. Won’t You Leave Me Alone – 3:22 7. Where Are You Wild Horses – 3:14 8. A Good Fight – 3:25 9. This Is Where It Ends – 2:47 10. Choke on Love – 2:19 11. Fast Food – 3:50 12. PENDEJO – 11:53(尾曲含一段长噪音/氛围段落) 音乐特点 • 延续上一张《Pe’ahi》的暗黑主题:死亡、欲望、孤独,但旋律更直接,制作更“卧室化”。 • 噪音墙+女声和声仍是招牌,却加入 808 鼓点、合成器低音与 lo-fi 质感,呈现出一种“破碎的甜美”。 • 单曲每月上线的方式让整体听感像一张情绪跳切的 mixtape:从哥特式挽歌(Scout)到工业鼓点舞曲(Excuses),再到 50 年代冲浪吉他剪影(Junko Ozawa)。 评价与市场 • Metacritic 综合评分 77/100,普遍认可其“碎片化但不失统一”的实验勇气。 • AllMusic 给出 4/5,称它是“夜色中一场低传真却闪亮的旅程”;Spin 认为“这是 Raveonettes 近年最易入耳、却又最抑郁的一次释放”。 • 黑胶版本在 Discogs 上保持 4.3/5 的高分,二手价格稳定在 17–27 美元区间。 一句话总结 《2016 Atomized》像一本用 12 张拍立得拼成的黑夜日记——独立发布、每月一张,最终冲印成一册既噪又美的“反专辑”。 The Raveonettes 是一支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二人另类摇滚组合,2001 年由 Sune Rose Wagner(吉他、主唱、多乐器)与 Sharin Foo(贝斯、主唱)组成。 音乐风格 他们把 50–60 年代的复古摇滚(Buddy Holly、The Everly Brothers 的和声方式)与 Jesus and Mary Chain 式的噪音吉他、Velvet Underground 的黑暗诗意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 “Noise-Pop” 或 “迷幻车库摇滚”:旋律甜美、节拍简洁,却用厚重的失真音墙包裹,歌词常围绕爱、欲望、罪案与心碎。 代表作品 • Chain Gang of Love(2003)——处女专辑,33 分钟 13 首短歌,《That Great Love Sound》成为标志单曲。 • Pretty in Black(2005)——加入女声团体和冲浪摇滚元素,《Love in a Trashcan》最受欢迎。 • Lust Lust Lust(2007)——回归更粗糙的音色,被乐评誉为“性感而肮脏”的回归之作。 • 最新专辑 Pe’ahi 2(2022)——沉寂四年后的第十张专辑,延续黑暗浪漫主题。 国际影响 • 2003 年 EP《Whip It On》获丹麦音乐大奖“年度最佳摇滚专辑”。 • 受邀登上 Coachella、Glastonbury、Roskilde 等世界一线音乐节。 • 2014 年曾在中国巡演(北京、上海、深圳、广州),2025 年 8 月再度回到上海演出。 一句话总结 The Raveonettes 用极简的二人编制,把五十年代的复古甜美与九十年代的噪音美学揉成一剂“黑色糖衣炮弹”,在国际独立摇滚场景中留下了独特的丹麦印记。
风格:垃圾摇滚/金属摇滚/爵士摇滚/前卫摇滚/布鲁斯摇滚/实验噪音/民族乐/室内乐 情感:高烧的愤怒/狂欢的荒诞/阴郁的悲悯/失语的孤独/灰烬后的空白 TRACK LIST * 00:00日昇 (The Sun is Rising) * 02:15启示录 (Revelation) * 08:37四万火腥 (Fourty Thousand Bloodness) * 13:08来了 (Here They Come) * 18:00紫日 (Purple Sun) * 21:49冰棱 (Icicles) * 22:49沉默海鸥 (Silent Seagull) * 27:00辩证下船 (Dialectical Laid-off) * 30:08海子归来 (Haizi is Back) * 35:16太阳,上海,太阳 (The Sun,Shanghai,The Sun) * 41:48普照 《淬日纪事》是成都独立乐队唯利玉碎计划于2024年3月18日独立发行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 概念与主题 专辑以“太阳流血、太阳坠落”为意象,描绘一个癫狂时代里“影子、狂人、祭品和灰尘”的群像。文案中写道: “巨响之下,总有尘埃散落;揉成泥像的影子,影子吞人,人如电波……我睡着又醒,咽过的苦水在胃里来回喷薄,沉默,太阳流血,太阳坠落”。 整张作品被视为一部“逐日”最终“淬日”的纪事——从追赶到焚毁,记录个体与时代的剧烈摩擦。 音乐风格与编制 乐队把垃圾摇滚、金属、爵士摇滚、前卫摇滚、布鲁斯摇滚乃至实验噪音、唢呐、马头琴、小号等多元素熔于一炉。 • 主唱/吉他穆果负责词曲、封面设计与整体概念; • 鼓手胡杨、小号编写钟海瑞等十余人参与录制,编制最大达十三人。 结果呈现出一种“在崩坏边缘起舞”的狂欢节式声响:狂躁的吉他、低咽的唢呐、爆裂的鼓击与不时插入的爵士铜管交织,每首歌都像随时会解体,却又被愤怒与戏剧性拉回原位。 曲目一览(共10首,52分钟) 01 日昇 02 启 03 四万火腥 04 来了 05 紫日 06 冰棱 07 沉默海鸥 08 辩证下船 09 海子归来 10 太阳,上海,太阳 现场与发行后,专辑被《2024华语最佳专辑30张》列入年度前十五;评论称其“器乐4+,概念3.5,人声略显稚嫩,但整体表达高级”。乐队随后开启同名“逐日”全国巡演,把《淬日纪事》的火焰进一步推向舞台。 唯利玉碎计划(The Jade-Breaking Plan For Liberty)是一支成立于2017年3月成都的独立/另类摇滚乐队。 音乐风格与作品 他们的音乐融合了实验噪音、数学后摇、古典乐、垃圾摇滚、后朋克、核元素、funk等多种风格。 首张专辑《迷海记事》于2020年6月25日发布,是一张伴随文字小说及视觉的概念专辑,主题围绕“一个人在未知海上醒来,从混沌走向目的”的过程展开。 2024年3月18日,他们发布了第二张专辑《淬日纪事》,并开启了“逐日”全国巡演。 成员阵容 乐队成员包括: • 主唱/吉他:穆果(同时负责作词作曲,中文系背景) • 吉他:李凡、赵航(不同时期) • 贝斯:假西啤、钟野(不同时期) • 鼓:胡杨 • 其他成员还包括管乐、弦乐、唢呐、钢琴等丰富编制,现场演出曾多达十三人。 演出与影响 乐队活跃于Livehouse及音乐节现场,曾进行多次全国巡演,如“亡命南方”(2020)、“四万火腥”(2022-2023)、“逐日”(2024)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阴郁、歌词充满隐喻,现场表现极具感染力,深受另类摇滚乐迷喜爱。 其他 值得注意的是,乐队曾在2021年5月12日宣布解散,但随后又以不同形式继续活动。
风格:后摇滚/梦幻流行/仙音流行/氛围音乐/室内流行/极简主义/新古典/冰岛民谣/Trip-hop 情感:子宫般的安宁/童稚的雀跃/隐秘的忧郁/火山式的爆发/史诗般的悲怆/自我救赎的慰藉 TRACK LIST * 00:00Intro (序曲) * 01:36Svefn-g-englar (沉睡的(行走的)天使) * 11:43Starálfur (凝视着的小妖精) * 18:29Flugufrelsarinn (苍蝇的救星) * 26:17Ný batterí (新电池) * 34:28Hjartað hamast (bamm bamm bamm) (心跳(砰砰砰)) * 41:38Viðrar vel til loftárása (适合空袭的好天气) * 51:56Olsen olsen (奥尔森·奥尔森) * 59:59Ágætis byrjun (一个好的开始) * 1:07:55Avalon (阿瓦隆(乐土岛)) Ágætis byrjun(冰岛语意为“一个美好的开始”)是 Sigur Rós 于 1999 年 6 月 12 日发行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被视为他们艺术风格与商业成就的“真正起点”。 一、创作与制作 • 录制时间:1998 年夏—1999 年春 • 制作人:Ken Thomas(曾与 Cocteau Twins、Psychic TV 合作) • 编制:乐队首次加入键盘手 Kjartan Sveinsson,形成经典四人阵容;鼓手 Ágúst Ævar Gunnarsson 在专辑发行数月后离队,由 Orri Páll Dýrason 接替。 • 录音地点:位于雷克雅未克的自家小录音室及冰岛国家音乐厅,动用 8 人弦乐组与铜管、风琴、手风琴等,营造交响式层次。 二、音乐特征 1. 音色:Jónsi 用提琴弓拉电吉他,制造出“冰川融化般”的持续泛音;大量混响、延迟与反向录音,使音乐仿佛悬浮于极光之中。 2. 旋律:旋律线条悠长,常以极简动机逐步堆叠成宏大音墙,典型的“后摇滚”渐强(crescendo)美学。 3. 语言:除冰岛语外,开始出现自创的“Hopelandic”无意义吟唱,让听众专注于旋律本身。 4. 氛围:冷冽与温暖并存——如《Svefn-g-englar》的“子宫式漂浮”,《Starálfur》的童真气,以及《Viðrar vel til loftárása》的史诗式悲怆。 三、曲目概览(共 10 首,71 分钟) 1. Intro – 反向播放的标题曲片段,营造梦境入口 2. Svefn-g-englar – 10 分钟经典,潜水艇声纳脉冲与 Jónsi 天使假声交织 3. Starálfur – 弦乐回文结构,被《水中生活》电影采用 4. Flugufrelsarinn – “捕蝇者”,手风琴与铜管铺陈出民谣底色 5. Ný batterí – 军鼓滚奏与爆发式失真,现场必爆曲目 6. Hjartað hamast (bamm bamm bamm) – 心跳鼓点、管风琴,情绪最激昂 7. Viðrar vel til loftárása – 弦乐与铜管交织成 7 分钟史诗 8. Olsen olsen – 口风琴与合唱,似冰岛乡村婚礼 9. Ágætis byrjun – 标题曲,歌词自我指涉:“这是美好的开始” 10. Avalon – 将《Starálfur》片段减速 4 倍而成的 4 分钟“冰下余烬” 四、发行与影响 • 冰岛:首年销量 10,000 张,获本土白金认证。 • 国际:2000 年登陆英国,2001 年由 Fat Cat 在美国发行,销量突破 30 万,成为第一批真正“出圈”的后摇滚专辑之一。 • 荣誉:2001 年首届 Shortlist Music Prize(现称 Polaris Music Prize 前身)获奖;Pitchfork 评为 2000 年年度第 2 位、2000–2009 十年榜第 8 位;Rolling Stone 列入 2000s 百大专辑第 29 位;被《1001 Albums You Must Hear Before You Die》收录。 • 影视:除《水中生活》外,《香草天空》选用《Svefn-g-englar》;《The Girl in the Café》等亦多次引用。 五、遗产 Ágætis byrjun 不仅为 Sigur Rós 奠定了“极光般”的标志性声景,也把冰岛语流行音乐第一次大规模推向全球。它那介于摇篮曲与海啸之间的情绪张力,至今仍是后摇滚新乐队的必修范本。 Sigur Rós(冰岛语意为“胜利的玫瑰”)是一支1994年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成立的后摇滚/氛围摇滚乐队,现由主唱兼吉他手 Jónsi Birgisson、贝斯手 Georg Hólm、键盘手 Kjartan Sveinsson 与鼓手 Orri Páll Dýrason 四人组成。 音乐特色 • 风格:将后摇滚、梦幻流行、环境音乐与新古典主义融为一体,旋律悠长、层次丰富。 • 嗓音:Jónsi 标志性的纤细假声常被比作“天使吟唱”,他还用大提琴弓拉电吉他,制造空灵的失真音色。 • 语言:作品多用冰岛语;另创一种无实义的“Hopelandic”呢喃式吟唱,让听众仅凭旋律与氛围自行感受。 • 氛围:音乐常被形容为“极昼微光下的雪原”,寒冷中透出温暖,平静里蓄积爆发。 代表专辑 1. Ágætis byrjun(1999)——被誉为“一个美好的开始”,把乐队推向国际;单曲〈Svefn-g-englar〉长达十分钟,被电影《香草天空》选用。 2. ( )(2002)——八首无题曲目,整体情绪由静至盛,被许多乐迷视为“后摇滚教科书”。 3. Takk...(2005)——冰岛语“谢谢”,旋律更具叙事感,全球巡演票房火爆。 4. Með suð í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2008)——加入更多民谣与流行元素,画面感极强。 现场与影响 Sigur Rós 的演出以震撼音场和北欧自然影像著称,被形容为“看得见的极光”。他们不仅定义了后摇滚的唯美走向,还影响了一大批影视配乐与独立乐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