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美的春天

医美之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历史的长河波澜不惊地流进了2024年。回首过去的一年,民营医美人多少有些无奈,面对步履坚定的消费降级,悲观情绪在蔓延。相比之下,公立医院的医美科室,却风景独好,反向增长,欣欣向荣。 虽然市场预测有些无聊,但抬头看路还是无法回避。历史总是有迹可循。新一年的民营医美大概率会比2023年更惨、更卷、更麻烦。 所谓更惨,说的是民营医美要开始为曾经的胡作非为买单了,有些赚了钱、嗅到味的老板正在卖机构,准备开路;所谓更卷,还没想明白的医美人仍在为了活下去而大打价格战,为了虚妄的流量向各大平台掏心掏肺掏空兜里的最后一枚铜板;所谓更麻烦,是民营医美将遭受政策层面的空前压制,同时受到来自公立医院的强力挤压而产生对患者的虹吸效应,加上各大平台肆意盘剥,盈利空间越发窘迫,回旋余地所剩无几,机构将纷纷以各种姿势告别曾经的辉煌。 所以,人们预测公立医美的春天,到来了。 有两种民营医美机构希望还在。其一是有品牌的老医美机构,有大量沉淀患者群,他们觉得只要把患者管理做好,强化客情关系,生意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另一类是特别善于做流量的机构,创始人拥有互联网思维,或根本就是互联网转行的,精于同各平台斗智斗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不管平台怎样限制打压,总有找到流量的办法。 但是无论怎么做,都拦不住老客新客涌向公立医院。因为流量时代向人心时代转移,而持续性的社会差评让人们对民营医美的品牌产生巨大怀疑。 这是多因一果的必然局面。

14分钟
13
1年前

医美药械擦边球

医美之滨

2023年11月27日,我的同事于晓冬在他的公众号“丽格晓冬”里发了一篇文章,名为《械二的超声炮将团灭?某些上游药械花样擦边与艾尔建的拼命合规》,在业内引起反响,各种观点和意见都有。文中提出了上游药械使用专家共识等方法,扩大械二批文设备或产品适应证范围到械三,或者扩大到未审批的应用部位,是厂家打的“花样擦边球”。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晓冬文章中的提法并不新鲜,圈内的各种场合都有讨论,更有甚者,有人下结论说医美药械市场本来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的确,所有医美药械都面临合规成本越来越高的局面,不但要消耗厂商大量时间和资源,往往让投机者有机可乘。比如当年流行的热玛吉和水光针,都是从生活美容以非法方式开始的,然后才渗透到医美领域。 文中说:在药械合规各种花样擦边的大局面下,聚焦超声器械顶着械二的批文,做械三的应用,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合规成本降低了,厂商获得了较好的利润空间,不断提高装机量和应用面,降低治疗成本和患者购买费用,开创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美之路的好机会。但是,聚焦超声医美治疗是“创造需求”与“耗材化”和“超级成本化”的急先锋。虽然主力厂商给自己贴上了“国货精品”的标签,却带来了涨价的快速迭代,搞出了“黄金版”。可惜是价格黄金了,合规却没有。 他的意思是国产化的医美药械本应有更亲民的价格,企业利用专家共识节约的成本,应该让利给医美机构和患者,并且不应该变着花样“创造需求”,只顾商业利益,背离了医美的人文关怀。 我的不同观点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消费医疗,企业在专家共识框架内打打擦边球,无可厚非;而且企业应该拥有定价的自由,毕竟中国的医美市场尚未走出产品驱动的时代。这种擦边球,与那些违法违规的市场行为,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19分钟
7
1年前

医美患者分层:从混乱走向有序

医美之滨

医美在神州的崛起,如同一部来历不明的地方戏,南腔北调,杂乱无章,其中一个主角——患者群体,一直在快速分化与裂变,演绎成万花筒般的独特叙事。研究医美患者渐进式的分层演变,有助于我们在历史纷乱中,找出从混乱走向有序的规律。 从不同的维度,对医美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分层方法。肉眼可见的是:自然分层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并日益呈现出与价格密切相关的特点。患者分层与患者类型划分有所不同,主要区分标志就是价格因素。以前分析过医美患者类型,有产品驱动型、价格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和品牌驱动型等;另一个维度是普通医美患者、愚昧医美患者、专业医美患者和问题医美患者等;当价格成为分层的主要标志物时,说明医美的消费属性已被市场充分接受了。 在毫无准确性可言的医美数据面前,谈患者分层有什么意思呢?把不同的维度搅和在一起,就是一锅粥,因为数据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相关的宏观数据和典型数据都需要清洗。然而,当我们回归到最原始的个体感觉上来,撇开所谓的大数据工具,照样可以琢磨出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总体而言,无论大型机构还是中小型机构,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患者分层中找到对应关系,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有限责任公司。即使蒸汽机和电气的发明也略逊一筹。 ——尼古拉斯.巴特勒(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44年)

19分钟
12
1年前

共情是陷阱吗?

医美之滨

有行业专家说,医美业已从先发红利、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时期,进入了情感红利阶段。医患共情说再次被推为主流话题。 2023年10月10日,一名中国女子在新加坡出了不大的车祸,声称在中央医院就医时等3个小时未看上医生,暴躁之下辱骂了护士,被控6项罪状,入狱5周零5天,该女子当庭认罪道歉。新加坡警方传达的信息是: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不可轻贱。可是,如果此事发生在国内呢?大概率是医护人员成为千夫所指,因为我国奉行患者至上。这位中国女性的做法确实给中国丢了人,但她毕竟习惯了国内的医疗环境,最大的问题恐怕是对新加坡医院的医患共情抱有过分的苛求,得不到的时候,便狂躁起来,歇斯底里。 医患共情在消费医疗领域或许更引人注目。为什么双美机构的医患共情做得那么好?甚至是医美销售高手的“秘密武器”,恐怕是传统的医美机构在患者关系管理上败给生美或双美机构的最大理由。哪怕在谷底时期,传统医美机构门可罗雀,而渠道医美机构却门庭若市,因为渠道获客的法宝就是对客情的长期经营,买卖双方共情到极致。 然而,来自公立医院的专家却持不同看法,上海同济医院的著名医美专家崔海燕教授说:“公立医院医生较少注重和粉丝的感情连接,也基本不与她们互动,他们希望和患者保持距离。”在医美业头部医生里,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16分钟
15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