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
最前沿的longevity技术与理念♾️

Album
主播:
不朽真龙
出版方:
不朽真龙
订阅数:
1,796
集数:
15
最近更新:
4天前
播客简介...
♾️ 一家投资长生不老领域的使命驱动基金。投资之外,我们出版翻译书籍,资助行业会议和学术机构,制作播客和媒体内容,从而支持抗衰科学研究,布道续命理念信仰。 🐙 官网:http://id.life/ ⚗️ 持续招人中,加入我们:http://id.life/career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的创作者...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的节目...

我们为何投资 Whole Body Replacement (1): 从克隆说起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

近期,不朽真龙 Immortal Dragons 完成了对一家 Whole Body Replacement 领域的公司的投资。Whole Body Replacement,可以称为全身替换。这也符合不朽真龙的一个投资主题:修复不如替换(Replace Not Repair)。那么全身替换怎么做?技术有何可行性?这一系列节目跟大家讨论这几个话题。 —— 不朽真龙 一家投资长生不老领域的使命驱动基金。投资之外,我们出版翻译书籍,资助行业会议和学术机构,制作播客和媒体内容,从而支持抗衰科学研究,布道续命理念信仰。 官网:id.life 团队持续招人:立即加入 —— 时间轴 01:56 📍 什么是 Whole Body Replacement?不朽真龙为何重点投资这个赛道 * 克隆+基因编辑:这家公司的目标是从你的体细胞出发,诱导为多能干细胞(iPSC),再经基因编辑,特别抑制大脑皮层发育,最终通过克隆技术创造一个没有高级思维但生理功能完整的"bodyoid"。 * 器官移植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不仅能提供完美匹配的器官,还为未来可能的整头移植(意识转移)创造条件。听起来像科幻电影?没错,但背后的科学正逐步推进中。 * 三大技术挑战:克隆、去脑、换头,每一项都是科学界的顶级难题,需要跨越数十年的研发与突破。 05:10 📍不朽真龙的投资哲学: 与其修复不如替换(Replace Not Repair) * 面对人体的复杂性,研究疾病原因的路径充满挑战。就像无法用散落的碎片修复一台精密智能手机,有时直接替换组件是更明智的选择。 * 从异种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到干细胞培养,从基因编辑到人造器官(Bionics),替换策略可以非常多元化。 * 在这个创业者稀少的冷门领域,成为先行者意味着获得市场认可的巨大机会(first mover advantage),我们的决心无比强烈。 08:36 📍 克隆技术的前世今生:从多利羊到克隆猴 * 漫长的攀登历程:从1952年的蛙类实验,到1963年童第周的鱼类克隆,再到1996年多利羊的诞生,克隆技术一路走来充满艰辛。多利羊实验中,从277次尝试到最终1只成功,成功率仅0.36%。 * 灵长类克隆的突破:米塔利波夫团队花了9年时间才发现添加咖啡因能提高克隆成功率,而中国科学家孙强团队在8年的坚持后,终于在2018年成功克隆出猴子"中中"和"华华"。 * 背后的科学挑战:从卵细胞获取到去核操作,从表观遗传重编程到胚胎发育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不仅需要精密操作,还需要应对灵长类特有的生物学障碍。 18:13 📍 克隆技术的现实应用:从宠物复活到异种器官移植 * 现有应用场景:克隆赛马、高价值牲畜繁殖、宠物复活(每只5-10万美元),甚至古生物复活(如Colossal Biosciences对1万年前灭绝恐狼的"复活"尝试)。 * 异种器官移植的巨大机遇:异种器官移植(Xenotransplantation)不仅同时运用了克隆、基因编辑和移植技术,还能避开伦理争议,为当下器官短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创新生态的循环促进:技术应用与工艺改进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当技术找到合适的落地场景,工艺就能不断改善,成功率提高,成本下降,进而开发出更多应用场景。 32:12 📍 科学领域从来不乏"庸俗的失败论者",但后世只会永远铭记英雄带来的福泽 * Whole Body Replacement 赛道虽充满挑战,但正如历史一再证明,那些被认为不可能的目标往往只是时间问题。 * 21世纪前十年,克隆猴领域的扛旗人物米塔利波夫曾无比接近成功,他的实验遭到了当时社会的强烈抗议以及学界的冷言冷语。后来,米塔利波夫失败了,他没有继续克隆猴方向的研究。克隆猴的火炬被交到了一批中国研究者手中。 * 2018年,中中华华顺利健康降生,中科院上海神经所下属非人灵长类实验室,达成全球第一例灵长类动物克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1903年10月发表在 New York Times 上的 Flying Machines Which Do Not Fly (这些飞不起来的飞行器)。文章说,根据当前的科学工程技术水平,人造推动力飞行器还得再开发一百万到一千万年。这篇文章发表于一次著名的飞行试验失败的两天后,而在文章发布仅仅69天后, 莱特兄弟实验飞行器成功。 *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从古到今,庸俗失败论主义者从没闭过嘴,觉得电动车不行的,觉得AI下围棋不行的,在他们的庸俗失败预言落空之后,他们也从不需要负责任,从不需要付出代价,而是和其他所有人一样享受英雄带来的福泽。让他们说去吧! —— 下期预告: 基因编辑&脑积水性无脑畸形 —— 参考资料 * Spare living human bodies might provide us with organs for transplantatio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5, March 28). * Ethically sourced spare human bodies could revolutionize medicine.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5, March 26). * Viable offspring derived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s. Nature, 385(6619), 810–813. (1997). * On the ancestry and evolution of the extinct dire wolf (Version 1) [Preprint]. bioRxiv. (2025, April 11). * 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Nature, 182(4627), 64–65. (1958). * Journal of Embryology and Experimental Morphology, 10(4), 622–640. Gurdon, J. B. (1962). The developmental capacity of nuclei taken from intestinal epithelium cells of feeding tadpoles. * Nuclear transplantation in teleosts I: Hybrid fish from the nucleus of carp and the cytoplasm of crucian. Scientia Sinica, 23(4), 517–525. (1980). * Full-term development of mice from enucleated oocytes injected with cumulus cell nuclei. Nature, 394(6691), 369–374. (1998) * Evidence of a pluripotent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 derived from a cloned blastocyst. Science, 303(5664), 1669–1674. (2004) * Producing primate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Nature, 450(7169), 497–502. (2007). *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Cell, 153(6), 1228–1238. (2013). * Harvard geneticist George Church cofounds a biotech firm. Colossal. (2025, May 14) * 【直播0510】克隆发展史(以及八卦). 城主鬼谷藏龙 —— 片尾音乐 弱虫モンブラン Song: DECO*27 Vocal: GUMI Remix: Immortal Dragons

46分钟
1k+
11小时前

你的衰老时钟一刻不停,但或许可以跑赢时间 ♾️ Brian Kennedy: 我们对长寿探索已走到何处 | 他山之石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

你的身体比实际年龄更衰老还是更年轻?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你的「生物学年龄」不一定是你身份证上的实际年龄!而前者才能更准确地预测你的真实衰老速度。本期是长寿专家 Brian Kennedy 在 2024 年的经典演讲,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生物时钟的准确性,Brian Kennedy 教授提供了临床评估干预措施有效性的全新视角,对于人类能否真正逆转衰老,他也给出了对未来乐观但谨慎的预测。 —— 本期属于「他山之石」系列节目,我们收集全球 longevity 领域专家的经典演讲,通过翻译校对与AI语音克隆,让全球的科学家和思想者「用中文」为你讲述最前沿的longevity技术与理念。 本系列由不朽真龙团队制作,内容已获授权,节目中学术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不朽真龙对此保持中立。 —— 原演讲者 | Brian Kennedy 翻译制作 | 不朽真龙团队,已获完整授权 资料来源 | Brian Kennedy at ARDD2024: Where are we in the Longevity Quest —— 不朽真龙 一家投资长生不老领域的使命驱动基金。投资之外,我们出版翻译书籍,资助行业会议和学术机构,制作播客和媒体内容,从而支持抗衰科学研究,布道延寿理念信仰。 团队持续招人中:立即加入 —— Brian Kennedy 全球抗衰老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健康长寿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Buck老龄研究所所长。在衰老机制和延长健康寿命领域拥有30余年研究经验,发表300多篇高影响力论文,是多项抗衰老专利的发明人。Brian Kennedy 教授开创了多个人类抗衰老临床试验,率先将实验室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了解更多 ARDD 2024 Aging Research and Drug Discovery 是全球抗衰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每年由哥本哈根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汇聚来自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顶尖机构的科学家以及知名长寿公司的专家,聚焦讨论老龄化机制与干预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更多 —— 时间轴 02:28 📍 为什么抗衰老研究既取得巨大进展又面临挑战? * 科学发现:尿石素A这种简单分子居然能延长果蝇和鱼类寿命!尿石素A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改善小鼠肌肉功能和体重维持,这种在多个物种中都有效的分子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线索。 * 从实验到临床:我们需要理解mTOR通路在衰老和肥胖等情况下的复杂调控机制,才能开发出真正有效的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需要深入研究机制,而非仅关注表面现象。 * 终极目标:实现干预措施的个性化定制,单一干预措施往往不够,我们需要在初始评估阶段就能确定哪些干预措施适合哪类人群,并且探索如何有效地将不同干预手段组合起来,并且最终延长“健康寿命”。 10:50 📍 生物时钟:其实你的"实际年龄"并不是你的"生物学年龄"! * 临床友好型生物时钟:我们分析了170种临床特征,包括常见的血脂、血糖和血压等指标,构建了一个临床医生实际可用的衰老评估工具。这是 Brian Kennedy 与物理学家Jan Gruber和老年医学专家Fong Sheng的跨学科合作成果。 * 惊人的预测能力:在65至75岁人群的生存期分析中,我们的生物钟比传统心血管疾病评分(ASCVD)更准确地预测了谁能活得更久。测试显示这一模型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为个性化医疗决策提供了新工具。 * 炎症是衰老的关键诱发因素:我们发现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健康状态恶化的首要因素,这为未来的抗衰老研究提供了重要切入点。这一发现可能彻底改变我们对衰老机制的理解。 14:50 📍 少吃真的能让你"返老还童"吗?尽早进行药物干预可能更有效 * 科学证据:正常饮食组在两年内生物年龄增长了两岁,而限制卡路里组的生物年龄几乎没有变化!不是简单的体重减轻,而是真正的生物学年龄停滞。 * 健康人群的减少趋势: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状况最佳的人群比例不断下降,需要干预治疗的人群却在上升。数据显示了这一不可避免的趋势,特别是在有临床指标异常的个体中。 * 药物干预的积极作用:接受药物治疗且控制良好的人群,其生物学年龄甚至比不服药的健康人群更年轻。这暗示药物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整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 18:45 📍 小鼠的衰老代谢地图能否解开人类长寿之谜? * 全身组织的衰老时钟:与Peter Mullen和Steven Pilley团队合作,通过分析小鼠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物变化,创建一个全方位的衰老预测模型。 *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密仪器:在小鼠不同组织中建立的时钟让我们看到,胸腺功能在衰老早期就开始急剧下降,而脾脏和胸腺的代谢变化高度相关,暗示它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协调机制。 * 关键代谢物的变化:随着年龄增长,小鼠体内的α-酮戊二酸等代谢物显著减少。理解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衰老过程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并可能为干预策略提供新靶点。 * 从生物时钟探索本质:这些生物时钟的价值远超过简单的年龄预测功能,我们需要利用它们反向推导衰老的生物学机制,从而深入理解衰老过程的本质。Brian Kennedy 鼓励大家也从这些生物时钟的数据出发,逆向探索到衰老的基础机制。 22:26 📍 人类能否真正逆转衰老?对未来乐观但谨慎的预测 * 复杂药物组合的挑战:在衰老研究中,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甚至相互抵消。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可以协同作用。 * 回归基础生物:要理解复杂的人体衰老过程,我们甚至需要回到单细胞生物的研究。通过研究酵母等简单生物的衰老,我们能获得对基本机制的深刻洞察。 * 基础科学与跨学科合作:细胞重编程技术可能是目前唯一有希望显著延长寿命的方法,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回答根本问题:我们能真正减缓、停止或逆转衰老吗?未来5-10年可能会实现健康寿命的适度延长,但真正的突破需要持续的基础研究和跨学科合作。 —— 延伸阅读 *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bridging AI, biomarkers, gerosci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healthy longevity * Validation requirements for AI-based intervention-evaluation in aging and longevity research and practice * Principal component-based clinical aging clocks identify disease-specific accelerated aging —— 片尾音乐 弱虫モンブラン Song: DECO*27 Vocal: GUMI Remix: Immortal Dragons

29分钟
99+
11小时前

当今在世者中将有大批人活到1000岁 ♾️ Aubrey de Grey: 终结衰老的路线图 | 他山之石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

我们常把「长命百岁」作为一句真挚的祝福,但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今在世的人群中,将有相当一部分能活到1000岁,你会相信吗?本期他山之石的嘉宾是抗衰老研究先驱 Aubrey de Grey,他提出的「七大衰老损伤」理论已成为长寿研究的经典框架。,早在18年前,他就大胆预测,人类的技术发展将在几十年内追赶上长寿逃逸速度,甚至达到"无限寿命"的突破。 —— 本期属于「他山之石」系列节目,我们搜集全球 longevity 领域专家的经典演讲,通过翻译校对与AI语音克隆,让全球的科学家和思想者「用中文」为你讲述最前沿的longevity技术与理念。 本系列由不朽真龙团队制作,内容已获授权,节目中学术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不朽真龙对此保持中立。 —— 原演讲者 | Aubrey de Grey 翻译制作 | 不朽真龙团队,已获得授权 资料来源 | A roadmap to end aging | Aubrey de Grey —— 不朽真龙 一家投资长生不老领域的使命驱动基金。投资之外,我们出版翻译书籍,资助行业会议和学术机构,制作播客和媒体内容,从而支持抗衰科学研究,布道延寿理念信仰。 团队持续招人中:立即加入 —— Aubrey de Grey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抗衰老研究倡导者,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创立SENS 研究基金会,提出革命性的"七大衰老损伤"理论框架。作为 The Mitochondrial Free Radical Theory of Aging (1999) 以及 Ending Aging (2007) 的作者,他横跨生物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多个领域,被称为"激进长寿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思路挑战传统医学界限,预测通过综合技术手段,人类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实现显著延长健康寿命,甚至达到"无限寿命"的突破。了解更多 —— 时间轴 01:04 📍 衰老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 * 衰老是一场全球性的"迷思":我们对衰老的态度是一种集体心理防御机制,从而让我们在心理上更好接受死亡,因为我们相信衰老不可避免。 * 衰老与其他"不可避免"的历史悲剧相比:就像过去人们接受奴隶制、狐狸狩猎等现象,认为它们是"自然"和"不可避免"的一样,我们现在对衰老抱有同样的错误认知。 * 重新思考"健康寿命"的定义:这不仅关乎延长生命,更关乎延长健康的生活质量。即使你可以接受死亡,但变得虚弱、痛苦和无法自理的晚年生活一定是不被希望的,也不应被视为"正常"。 05:17 📍 长寿逃逸速度:对抗衰老的可行性 * 技术进步的累积效应:长寿科技不需要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关键在于技术改进的速度超过了我们衰老的速度—Aubrey称之为"长寿逃逸速度"。 * 渐进式医疗突破的力量:我们无需立即开发出能让人活1000年的完美疗法,只需在有200岁老人出现前解决200岁人会面临的健康问题,以此类推。 * 年龄与受益程度的关系:根据Aubrey的计算,如果你现在50岁左右,当第一波有效抗衰老疗法出现时,你很可能能"跳出死亡陷阱",延续生命直到下一代更好的疗法出现,然后再次续命。因此,第一个活到1000岁的人可能只比第一个150岁的人年轻10岁 10:52 📍 从小鼠到人类:抗衰老研究的关键里程碑 * "强效小鼠年轻化"实验:给已经活到相当于人类60岁的老年小鼠(2岁)进行一系列干预,让它们的平均寿命从3年延长到5年,这意味着剩余寿命延长了3倍! * 从小鼠到人类的时间跨度:Aubrey大胆预测,从实现"强效小鼠年轻化"到"强效人类年轻化"(为中年人增加30年健康寿命)很可能只需要15年时间。 * 资金是关键瓶颈:如果有足够资金支持,强效小鼠年轻化可能在10年内实现。技术路径已经明确,主要障碍是资源不足。 * "七大种类损伤"理论:衰老本质上可归纳为七种基本类型的细胞和分子损伤,包括细胞丢失、垃圾积累和基因突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可行。 16:28 📍 衰老是进化选择还是进化忽视?回应批评与质疑 * 改变公众态度的转折点:一旦看到小鼠实验的戏剧性成功,公众对抗衰老的态度将从怀疑转为热切期待,彻底改变投资格局和研发速度。 * 时间就是生命:每推迟一天解决衰老问题,就意味着全球约10万人因衰老相关疾病死亡。抗衰老研究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道德紧迫性。 * 进化角度的解释:衰老并非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是"进化忽视"的结果。基因只关心自己的传递,不关心个体是通过长寿还是繁殖实现这一目标。 * 面对主流质疑的态度:像所有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一样,抗衰老研究也面临保守主流的质疑。Aubrey de Grey 鼓励公众亲自了解证据,而非盲目相信权威。 * 乐观但理性的未来展望:虽然技术挑战巨大,但历史上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都成为现实。人类基因组测序就是完美例子—从"明显不可能"到短期内完成。 —— 延伸阅读 * Ending Aging: The Rejuvenation Breakthroughs That Could Reverse Human Aging in Our Lifetime * Strategies for Engineered Negligible Senescence (SEN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Combating Aging * Rejuvenation biotechnology: Will “age” soon cease to mean “aging”? | Aubrey de Grey —— Aubrey de Grey 在演讲中提到的七大衰老损伤」理论 —— 片尾音乐 弱虫モンブラン Song: DECO*27 Vocal: GUMI Remix: Immortal Dragons

24分钟
99+
11小时前

如果进化能创造永生基因,为什么却选择了衰老 ♾️ Peter Lidsky: 寻找衰老的统一理论范式 | 他山之石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

如果在医学会议上,你问一群顶尖专家"什么是癌症"或"什么是糖尿病",他们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是不是很荒谬?但这正是衰老研究领域的现状。面对"什么是衰老"这个根本问题,每位专家的回答都不相同。本期他山之石,Peter Lidsky 博士将为我们展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衰老可能不是随机损伤的积累,而是一套精密设计的"病原体控制程序"。 —— 本期属于「他山之石」系列节目,我们搜集全球 longevity 领域专家的经典演讲,通过翻译校对与AI语音克隆,让全球的科学家和思想者「用中文」为你讲述最前沿的longevity技术与理念。 本系列由不朽真龙团队制作,内容已获授权,节目中学术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不朽真龙对此保持中立。 —— 原演讲者 | Peter Lidsky 翻译制作 | 不朽真龙团队,已获得授权 资料来源 | Why Do We Age? Searching for a Paradigm —— 不朽真龙 一家投资长生不老领域的使命驱动基金。投资之外,我们出版翻译书籍,资助行业会议和学术机构,制作播客和媒体内容,从而支持抗衰科学研究,布道延寿理念信仰。 团队持续招人中:立即加入 —— Peter Lidsky 病毒学与衰老进化研究的跨界先锋,现任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系助理教授。提出衰老"病原体控制假说",以挑战传统的进化理论。他认为衰老是进化出来的适应性机制,用于控制病原体在种群中的传播。Lidsky 教授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对衰老本质的理解,为开发全新的抗衰老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了解更多 —— 时间轴 01:22 📍 延长健康寿命,而非延长寿命:保持尊严体面的健康直到死前的最后一秒 * 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的预算仅占总预算的9%,而其中用于基础衰老研究的资金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投给了阿尔茨海默症等特定疾病研究。 * 人类预期寿命的增长正在停滞。如果想要进一步突破,我们需要在医学科学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 * 我们应该专注于「健康寿命」而非总寿命——让人们健康地走向生命终点,然后迅速死亡。 03:34 📍 损伤累积还是程序化过程?这个岔路口决定了99%的研究努力会否白费 * 如果衰老是损伤累积,我们需要「修复」;如果是程序化过程,我们需要「破解程序」。选错方向意味着99%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 为什么体型相近、饮食相似的老鼠只能活2-4年,而松鼠却能活20年?传统的代谢率、外源死亡率理论无法解释这些例外。 * 布氏鼠耳蝠能活40年,裸鼹鼠几乎不衰老,北方袋鼬在首次繁殖后迅速死亡。这些现象用传统理论都无法解释。 08:04 📍 经典进化理论为何无法解释野外动物真实的衰老现象? *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选择「看不到」老年个体,所以不关心衰老。但野外数据显示,5岁狮子的死亡率明显低于14岁狮子,这证明自然选择确实能「看到」衰老。 * 至今没有人发现真正的拮抗性多效基因——其两种功能在进化上无法分离。所有被提出的例子都站不住脚。 * 能量在繁殖和修复间的权衡假说面临严重问题:给动物充足食物时它们变胖且寿命变短;雄性投入繁殖更少却衰老更快;贫瘠环境反而富含长寿物种。 14:00 📍 细菌的"自杀式防御"能否解释人类衰老的进化起源? * 细菌感染噬菌体后会主动自杀,防止病毒传播给亲属。这是被充分证实的"为了群体利益而死亡"的例子,也是适应性死亡的经典案例。 * Peter团队构建的模型显示,在有慢性致不育疾病的环境中,长寿突变体会被病原体"围剿",无法在种群中扩散。 * 衰老可能是进化出来的"病原体控制机制",用于清除年老且可能被感染的个体,保护整个种群的健康。 18:38 📍 为什么我们从未见过不死突变体?进化的"安全机制"如何运作? * 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确实见过"不死突变体"——裸鼹鼠就是从会衰老的祖先进化出来的。这种转变极其罕见,说明衰老被进化某种程度上"锁定"了。 * 蜂王与工蜂拥有相同基因组却寿命差异巨大,证明存在两套生理程序。更神奇的是,病毒感染能让工蜂切换到"长寿模式"。 * 进化发展出复杂的安全机制防止病原体关闭衰老程序,这些机制同时也阻止了突变和药物干预——这解释了为什么逆转衰老如此困难。 29:27 📍 细胞衰老:免疫系统的"民兵部队"还是衰老的罪魁祸首? * 细胞衰老的"免疫民兵模型":衰老细胞可能是被病毒"征召"的防御部队,它们停止分裂、产生干扰素、保护周围健康细胞,并与专业免疫细胞协作清除病毒。 * Peter团队验证了衰老细胞的广谱抗病毒能力,发现它们通过JAK-STAT通路产生干扰素实现防御功能。敲除关键基因后,抗病毒能力消失。 * 病毒清除后,这些"民兵"必须被及时清理。如果没有被"遣散",它们就会开始"抢劫"——引发慢性炎症和各种衰老相关疾病。 —— 延伸阅读 * The Evolution of Aging * Could aging evolve as a pathogen control strategy? * Is Aging an Inevitable Characteristic of Organic Life or an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 Cell senescence is an antiviral defense mechanism —— 片尾音乐 弱虫モンブラン Song: DECO*27 Vocal: GUMI Remix: Immortal Dragons

52分钟
1k+
11小时前
喜欢听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的人也喜欢的播客...
不朽真龙 ImmortalDragons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