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汪榮祖 美國維吉尼亞州立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 本集節目主題是蕭公權教授的代表著作之一:《中國鄉村: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這部專書研究19世紀時期清王朝統治中國鄉村的政治社會體系,蕭公權教授廣蒐大量地方誌,參考上千本文獻,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探討清王朝對鄉村政治統治體系的設置、理論和實際運作情況。出版60年後的今日,仍是研究中國傳統的國對地方控制的史學經典。我們邀請到蕭公權先生的高足汪榮祖教授,與涂豐恩總編輯,一起深度討論蕭公權先生其人、其事及其學問。 深居簡出卻一書成名 蕭公權教授是非常學者風骨的君子,深居簡出專注於政治理論研究,憑藉博士論文《政治多元論》一舉成名。隔年就獲英國著名出版社青睞出版,受到西方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蕭先生僅二十八歲便因此書奠定學術基礎,入選首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後更是以《中國鄉村》一書,獲得全美學者聯合會獎,揚名東西方學術界,成就非凡。 大量研究材料造福其他領域研究學者 蕭公權先生的《中國鄉村》不僅對政治思想有深遠影響,還意外成為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西方學者在研究鄉村文化時,運用司法審判等資料揭示農民的生活、思想和宇宙觀,與蕭先生的鄉村研究相呼應。儘管蕭先生主要依賴官方材料描繪鄉村,現代學者從農民口供、審判記錄等非傳統來源中,補足了這一空白,使《中國鄉村》成為研究中國基層社會、生活方式的重要起點,對跨領域研究提供啟示。 🎧本集重點 02:13 漫談記憶中的蕭公權先生 12:15 汪教授讀《中國鄉村》興起拜師的念頭 14:45 介紹書中談論的鄉村建置及帝國控制 18:06 1950年代美國學界何以想探討中國鄉間議題 21:05 出版60年,後續影響了哪些領域研究發展 24:40 此刻重讀《中國鄉村》的意義 28:25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劉森堯 影評家,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是俄國文學巨頭杜斯妥也夫斯基的最後一部作品,呈現了其一生經驗累積的思想總結。故事主線是一個家庭發生的弒父謀殺案,以及案發前後幾位兒子間的互動、嫌疑與串供。更深層的意義是作家藉此探討人性,深刻書寫人性暗處的掙扎與在善惡互搏的痛苦世界,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荒誕、盡情表現醜惡人性,心靈卻異常堅定,將自己所相信的人生價值奉為圭臬。本集節目邀請資深影評家劉森堯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俄羅斯文學深度之作。 作品是作家的生命具現 杜斯妥也夫斯基作品以深刻描繪人類靈魂的鬥爭聞名。劉森堯老師直言討論其作品不可忽略他的人生經驗。在俄國出生杜斯妥也夫斯基,早年喪母,與暴力教養的父親一同生活。青年時,因參討論政府禁書被捕,在被處決的前一刻獲釋,最終被流放至西伯利亞服苦役。這樣的經歷對他的人生觀產生了巨大影響,而《卡拉馬助夫兄弟們》深刻體現了作者深入探討苦難、救贖和信仰等問題。 藉偵探情節探討道德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故事中設定了老父親這一個被害者,以及三位性格不同的兄弟,運用了許多認人物的視角來呈現事件,讓讀者不斷質疑誰是真兇,引起對正義與罪惡的深刻反思。三個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性格、動機和情感糾葛交織在案件中,展現出他們與父親之間的複雜關係。每個兄弟都被懷疑,尤其是與父親之間的仇恨最為明顯的長子。隨著調查深入,每位可能的加害者同時又是被害者,杜斯妥也夫斯基將宗教、道德和心理層面的探討融入其中,讓謎團超越簡單的犯罪推理,成為一場對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探索。 🎧本集重點 01:15 隨著人生歷練重讀才真正有體悟 04:12 西伯利亞苦役是早造就偉大作家的溫床 09:38 閱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三個面向 12:02 在故事中創造裁判官探討宗教 13:49 以偵探情節呈現家庭倫理議題 18:52 杜斯妥也夫斯基原先計畫書寫下半部 23:00 此刻重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的意義 25:30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 本集書單: 📙《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精裝上下冊)【杜斯妥也夫斯基兩百歲冥誕典藏書盒版】》:
主持人|陳逸華 聯經出版副總編輯 來 賓|王安琪 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現任東吳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 《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講述小女孩愛麗絲跌入兔子洞後,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險故事,不僅是一部兒童文學經典,更是一部跨越年齡、富有深意的奇幻之作。本集節目邀請花費六年翻譯《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的東吳大學王安琪教授,與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一起探討這部經典文學。 重譯經典的緣起 王安琪教授著手翻譯這部經典的契機,始於學生閱讀趙元任的譯本感到吃力,讓她意識到,大量使用民國初年北京方言俚語和俏皮話,以中國童謠置換英國童謠,固然新鮮有趣,卻令當今年輕台灣讀者產生隔閡。因此,她以「忠於原著,輔以譯注」的翻譯原則,並通過「西洋經典研讀」課程,讓學生對譯稿提供反饋逐步完善譯本。 將諧擬童謠重譯成詩歌韻文 《愛麗絲》的譯名五花八門,中譯版本大多在夢遊、漫遊、奇遇、歷險徘徊,或在幻境、仙境、奇境打轉。新譯本定名為《幻遊「奇」 境》與《鏡中「奇」緣》,將奇境和奇緣互相呼應。而譯本的一大亮點,是原作中諸多詩歌和童謠的處理,王安琪教授沒有選擇白話散文,而是花費大量心思將其譯成韻文。這不僅保留了原作的韻律美感,還為每首詩歌提供了對照翻譯,讓讀者能領略作者玩轉文字的絕妙創意。 雙重含義的趣味解讀 新譯本對《愛麗絲幻遊奇境》第七章〈瘋狂茶會〉中,treacle well一詞,分別從愛麗絲和睡鼠的立場來翻譯,既可理解為糖漿,也可指代一種神奇的井水,巧妙地保留了這個詞的雙重含義與雞同鴨講的荒謬。 《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表面上是一個天馬行空的童話,實則蘊含對維多利亞時代社會規範的深刻諷刺。透過王安琪教授的重新譯註本,中文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部作品的文字趣味與時代反思。 🎧本集重點 01:15 重譯經典始於趙元任譯本與年輕臺灣讀者產生隔閡 04:16 通過「西洋經典研讀」課程與學生教學相長 08:35 譯名五花八門,新譯本定名為「奇境」與「奇緣」 10:45 忠於原著將諧擬童謠譯成詩歌韻文而非白話散文 12:55 耗費六年翻譯結合閱讀趣味和學術研究 18:52 調侃維多利亞時代文以載道的傳統與道德嚴謹的社會 22:48 treacle well 雙重含義與雞同鴨講的趣味 27:06 此刻重讀的意義 28:06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 本集書單: 📙《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 📙《愛麗絲幻遊奇境與鏡中奇緣(二版)》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劉森堯 影評家,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 被後世譽為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英國小說家狄更斯,一生筆耕不輟,共留下十四部長篇小說,亦寫作短篇小說、遊記、雜文,更自辦雜誌。其自傳性小說《大衛.考勃菲爾》,以第一人稱敘事,根據他孩提、幼年時代倫敦生活的深刻回憶,以及青年時期愛情等經驗,寫出這部主角所說的「我的回憶錄」。在本書出版十七年後,狄更斯再次為之作序時,寫下:「我就像所有的慈親一樣,心底有個偏疼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大衛.考勃菲爾。」本集節目邀請資深影評家劉森堯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英國文學的不朽經典。 林紓版與思果版的譯本 劉森堯老師回想小學時初讀林紓翻譯,名為《塊肉餘生錄》的譯本,以文言文翻譯英國背景的小說,讀起來別有趣味。聯經版由思果翻譯,將譯名改為《大衛.考勃菲爾》,思果受國學影響較深,故將查理斯一世譯成皇帝,將 Little David 譯為小衛,這也成為此譯本的缺點與優點,對於熟悉英國背景的讀者而言,初讀時恐怕無法理解,但對於華文世界的讀者則具親切感。 書寫共感的青春記事 《大衛.考勃菲爾》是狄更斯的自傳性小說,以第一人稱描述從幼年到成年、結婚,一個人生的歷練,特別是青春時期所受的苦難與湧出的愛意。全書最精彩之處,描寫正值十七歲的少年,前往海邊渡假時,愛上當地的女孩。狄更斯以幽默風趣的筆調,描繪出深刻的愛戀,寫出屬於每一個人的青春記事。值得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閱讀與重讀,一方面可以獲得心靈的薰陶,另一方面可以享受狄更斯文字的優美。 🎧 本集重點 01:20 初次閱讀林紓版文言文譯本的《塊肉餘生錄》 02:41 思果版《大衛.考勃菲爾》譯本的優缺點 03:45 狄更斯文字的迷人與行文的幽默造就經典 06:22 前往Dover與姨婆的往來成就全書精彩處 08:55 自傳性小說書寫共感的青春記事 09:50 bildungsroman教育小說描寫成長經驗 10:40 閱讀這部小說的價值與意義 12:05 狄更斯的小說透過朗讀吸引不識字者 16:35 此刻重讀《大衛.考勃菲爾》的意義 16:50 朗讀書中片段 ⠀ 📙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 《大衛.考勃菲爾》 📙 《聖誕歌聲》
主持人|陳逸華 聯經出版副總編輯 來 賓|王安琪 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現任東吳大學英文系專任教授 《赫克歷險記》是19世紀「最深沉而博大的美國人」馬克.吐溫的代表作之一,故事描述頑童赫克逃離文明社會的羈束,夥同逃離奴隸制度的黑奴吉姆,協力撐著木筏順密西西比河而下尋求自由。表面上是一個叛逆男孩離鄉背井四處流浪的歷險,實際上是深入美國社會各階層文化的「意識形態批判」,以南北戰爭前,沿著河岸的鄉鎮村莊為縮影。《赫克歷險記》原譯名《頑童流浪記》,是第一本書寫美國南方的寫實主義小說,更是美國本土文學的先驅。本集節目邀請到東吳大學教授王安琪老師,與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美國文學的不朽經典。 更改經典譯名 二十年前,王安琪老師著手翻譯,歷時七年完成,並將流通已久的書名從《頑童流浪記》改為《赫克歷險記》,與馬克.吐溫前作《湯姆歷險記》對照並稱。此改動除了考慮更精準的音譯外,王安琪老師指出其深層的意義,在於赫克並不是「頑童」,真正的頑童是那個調皮搗蛋、折騰煞人、鬼點子層出無窮、不管他人死活的湯姆,相對之下,赫克孤苦無依、自生自滅、身為社會邊緣人物、抗拒世俗文明的洗腦,反而擁有一顆不被污染的赤子之心,稱他為「頑童」非常委屈他。再者,赫克積極協助吉姆爭取自由,自己則逃避禮教羈束,「歷」經各種逾越道德標準的風「險」與挑戰,也是一種「歷險」,並不是純粹外出「流浪」而已。 失而復得的手稿 《赫克歷險記》於1885年出版,同年年底,水牛城青年圖書館館長,寫信邀請馬克.吐溫將手稿捐贈給圖書館收藏,馬克.吐溫隨即將小說的手稿全數轉交圖書館,沒想到圖書館僅保存後半部手稿,前半部則遺失不知所終。後來推測,是時任館長把手稿帶回家閱讀,卻突然病逝,以至於手稿被當成他的遺物。一百年後,館長孫女整理時才發現這一疊手稿並公諸於世,確認是馬克.吐溫真跡。 出版即禁書 《赫克歷險記》當年出版時引起美國文壇譁然,衛道人士與公立圖書館紛紛公然抵制查禁,嫌其言語低俗、充滿種族歧視、誤導青少年離經叛道、凸顯「白人垃圾」的負面印象、間接肯定黑奴是「高貴野蠻人」,甚至頻繁使用nigger(黑鬼)一詞。時至今日,當年的缺點和詬病現在都變成優點與特色,甚至受到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讚揚。《赫克歷險記》被禁主因是馬克吐溫嘲弄的對象,正是主宰美國民心的思維言行與社會的宗教規範。他不客氣地指出他們言行不一的自相矛盾,因宗教過度熱忱而沖昏了頭、剝奪判斷是非能力,思想過度嚴謹、自鳴清高泯滅人類本性,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大家都飽受壓抑而不敢承認。 🎧本集重點 01:55 翻譯《赫克歷險記》的過程及聯經版本特色 05:09 失而復得的散佚手稿,補足曾被刪除的章節 10:17馬克.吐溫擅長在作品中埋下弦外之音 13:55 藉孩童之口敘事是小說創作的最大創舉 19:46 《赫克歷險記》是兒童文學嗎? 23:19 第一本以純粹美國本土文化為背景的創作竟成為禁書 27:25 1940年代文學大家加持而進入經典行列 30:58 馬克.吐溫的成長背景反映了創作方向 33:49 現今我們為何要重新閱讀經典 34:50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赫克歷險記(美國南方文學經典,完整全譯本)》
主持人|王聰威 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 來 賓|鄧鴻樹 臺東大學英美語文系副教授 《黑暗之心》是英國作家康拉德所著的中篇小說,講述一位英國籍船長,受雇前往非洲剛果地區接回貿易站一位生病的象牙商人。如此單純的故事線,在康拉德筆下、以殖民主義為背景,深刻探討文明與野蠻之間的拉扯以及人性黑暗面。而今年,正是康拉德逝世一百週年。本集節目邀請到臺東大學英美語文系教授鄧鴻樹老師,與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揭示了人類文明與野蠻交織不可忽視的20世紀經典作品。 黑暗之心的兩層涵義 康拉德以「黑暗之心」為題,表面上是指在十九世紀,歐洲推行新帝國主義和殖民運動時,視非洲為「黑暗大陸」,代表未開化、野蠻的土地。而英國人自認有責任將宗教和文明帶入這片黑暗之地,用光明的火炬教化這些蠻夷之邦。而深層涵義是,康拉德以文學創作轉變這個主流意義,試圖探討文明人將野蠻教化為文明的同時,卻忽視了自己內心的黑暗。更揭示出其內心的不確定性和自我反省,質疑文明與野蠻的真正區別。 後殖民主義的研究題材 二十世紀後,隨著後殖民理論的興起,康拉德作品是熱門的研究題材,成為後殖民論述者的攻擊對象。其原因包含他的作品中,普遍缺乏女性角色聲音,帶有種族主義政治立場等。然而,真正閱讀康拉德作品的讀者會發現,他所探討的核心問題,並不以此,他思考的是不同族群的根本問題,即「我是誰」以及「我的行為是否真的正確」。 🎧本集重點 01:31 小說中所表述的「黑暗之心」是什麼? 07:26《黑暗之心》是康拉德寫實且自傳色彩作品 14:14 以三個面向的創作背景創造主角馬羅 20:45 後殖民主義興起而成為顯學 27:05 貿易商人庫茲呈現的意象 30:02 康拉德以文學呈現出時代與社會 38:32 現在閱讀經典文學要從時代背景去理解 42:26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黑暗之心》 📙《吉姆爺》:即將出版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江蘭貞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荷馬史詩是由古希臘盲眼詩人荷馬創作,包含兩部作品:《伊利亞圍城記》和《奧德修斯返國記》。荷馬通過豐富的故事情節和生動的角色描寫,探索人性與生命緊密相關的主題,更成為理解古希臘文化、哲學和信仰的重要資料。荷馬史詩在文學、藝術和思想上,對後世都有深遠的影響。 本集節目邀請到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江蘭貞教授,與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和我們一起聊聊這部西方文化思想的里程碑之作。 吟遊詩人的口傳文學 在古希臘時代,故事和詩歌是通過口頭表達的,詩人會依據格律的創作技巧向眾人表演故事情節。古希臘人認為盲眼代表智者,因為失去視覺之後,這些人往往能以另一種方式「看見」事物的本質,更能洞察深刻的真理。因此荷馬的盲眼更為其增添智慧、神秘才能的形象,使其大受歡迎。荷馬史詩最終由抄寫員轉錄成文字,才得以流傳至今。 神性與人性的分界模糊 在荷馬史詩中,神祇與平民一樣有感情與慾望,會因為情緒嫉妒,更會因為敵意發生衝突,神祇與人類也可以通婚,生下半人半神的英雄。例如《伊利亞圍城記》中,即是由於三位女神的私慾爭搶引發戰爭,故事主角阿基里斯則是人類國王與海洋女神之子。如此描寫出神祇的人性特徵及感情糾葛,甚至會因為個人情感恩怨影響人類命運,這樣的矛盾也反映出古希臘人對於神權與命運力量的複雜理解。 🎧本集重點 02:20 分享為何開始研究古希臘時代文學 03:28 回憶初次閱讀荷馬史詩 08:00 簡介《伊利亞圍城記》與《奧德修斯返國記》 15:10 荷馬史詩在西方世界的影響力 19:05 介紹聯經版譯本的特別之處 23:15 今天如何重新閱讀經典 27:01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伊利亞圍城記(POD版)》 📙《奧德修斯返國記》 📙《諸神的起源:四萬年的信仰、信徒與信物,見證眾神世界史》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何一梵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副教授 《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馬克白》並稱為「四大悲劇」,是戲劇之王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更是認識西方文化的敲門磚。聯經版由潛心研究莎士比亞的著名教授、詩人孫大雨先生所翻譯。孫先生特別著重解釋劇本文字的深層意義,並給出譯者視角的解讀,若說閱讀是作者與讀者間的對話,那閱覽孫先生的譯本,就如同參與一場三方對談,為閱讀增添許多趣味性。 從誤解到重新理解 何一梵老師直言,年輕時候排斥莎士比亞,因為老師們總灌輸莎翁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作品被譽為文學經典。生怕被「偉大」、「經典」限制了思考,甚至將莎士比亞看作「dirty word」,視為附庸風雅、裝模作樣和虛榮心的代名詞。直到從戲劇角度重新接觸莎士比亞,進而理解莎士比亞。除了劇本本身,時代、舞台與觀眾的關係,以及劇場與社會的互動,都和今天臺灣所熟悉的面貌截然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激發了何一梵對莎士比亞的興趣與好奇,進而成為一位研究者。 從觀眾擴散到讀者 莎士比亞的劇本原本是為了讓演員在舞台上向觀眾表演而作,本質上是針對觀眾,而非讀者。但在莎士比亞去世後七年,1623年,由當年劇團的兩位同事首次將劇本彙集出版。這一出版標誌著莎士比亞從一位專注於舞台的劇作家,轉變為擁有大量讀者的文學作家。讓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更快速地傳播,並到達更廣泛的地方。 客製化的作品 在當時的封建政治背景下,莎士比亞的劇團需要找一位貴族作為贊助人,與現代的贊助不同,這種贊助關係更像是制度中的一部分,劇團會被視為這位貴族的家臣。到了1603年,新國王詹姆斯一世自願擔任莎士比亞劇團的贊助者。因此莎士比亞的許多劇本都是在為皇室服務,首演也在皇宮內部,觀眾正是詹姆斯一世。在當時,國王的家臣有責任向國王提出建議和批評,戲劇製作非常關注觀眾的身份和需求,是高度客制化的,這與現代戲劇的普遍化有很大不同。 🎧本集重點 02:09 淺談閱讀莎士比亞的經驗 04:28 從戲劇的角度詮釋莎士比亞 07:18 創作之初並不定位為四大悲劇 16:05 比較中文世界譯本 21:15 介紹聯經版孫大雨譯本的特別之處 26:28今天如何重新閱讀莎士比亞 38:34 以雙語分享《馬克白》書中的獨白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奧賽羅》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李爾王》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楊肅獻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臺灣大學歷史系楊肅獻教授,與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跟聽眾介紹「傳記之王」蒲魯塔克的經典傳世之作──《希臘羅馬英豪列傳》。蒲魯塔克相信,一個偉大民族經歷考驗,必然留下令後人景仰不已的豐功偉業,古代英雄豪傑的勇氣、智慧、剛毅和仁慈所留下的事蹟,不能讓它就此湮滅無蹤。因此以篇幅龐大的文字描繪帶領我們見證古希臘羅馬的雄偉和光榮,體驗城邦的興衰和人事的滄桑。 描繪令人嚮往堪為典範的人性光輝 蒲魯塔克描寫人物時,不但生動描述了外表,更細膩的掌握其內心活動,呈現出每個人物的特殊性,所以傳記就有了吸引力。除此之外,蒲魯塔克擷取傳主的人生片段,特別注意人的言行表現出來的品格與道德,重點描寫人性光輝的一面。這也是《希臘羅馬英豪列傳》在文藝復興時期備受推崇的原因。 跨越時空的對比列傳 蒲魯塔克為希臘羅馬人作傳,其中特點在每章幾乎都取一位希臘時代與羅馬時代的人物互相對照,先分別細訴平生事蹟和成敗得失,最後總結個人意見綜合評述兩個人物。以此突顯傳主特質和風格,更增加了閱讀希臘羅馬史料的不同切角,增添了趣味性。 🎧本集重點 04:00 書寫傳記與歷史的不同之處 13:31 蒲魯塔克以對比及綜合論述為傳記立下典範 17:50 以外貌、性格描寫人物群像建構出生動的羅馬歷史 24:28 推薦具啟發性的篇章 26:07經典對比亞歷山大大帝與凱薩大帝 35:25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希臘羅馬英豪列傳I》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希臘羅馬英豪列傳II》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希臘羅馬英豪列傳III》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希臘之道》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張淑英 臺北醫學大學副校長 《堂吉訶德》的主角堂吉訶德是個沒落的貴族,因痴迷於閱讀騎士小說,在早已沒有騎士的時代自命為游俠騎士,要遍遊世界鋤強扶弱,維護正義和公道,實行他所崇信的「騎士道」。他騎著瘦馬帶著侍從桑丘出門冒險,到處闖禍,做出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吃盡苦頭而回鄉,直到臨死前才幡然醒悟。 本集節目邀請到專長西班牙文學研究的張淑英教授,與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一起聊這部賽萬提斯在獄中完成的《堂吉軻德》,一本諷刺騎士的小說,卻意外造成騎士崇拜的風潮。值得一提的是,聯經版《堂吉訶德》是由知名作家楊絳女士翻譯之經典譯作,亦是首部譯自西班牙原典之中譯本。 生命坎坷的賽萬提斯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歷經貧窮、下獄、創作不被賞識,而後參與戰爭及被俘,總被命運耍弄直至69歲而終。正是這種種經歷,賦予他創作的養分,《堂吉訶德》的上冊是他在獄中完成的,一經發表就在西班牙讀者中造成轟動,甚至出現冒牌續作。下冊則在十年後出版,那是塞萬提斯生命的最後一年。因此這部小說成為他生命的見證,也是他個人經歷的真實反映。 發明小說的人 張淑英教授認為以當今觀點來看,一部作品被認為是經典,必先受到同儕的認可,也就是說,大家公認這部作品價值高,值得模仿和效法。《堂吉訶德》正是這樣一部經典作品,作為一部寫實主義章回小說,後世作家托爾斯泰和契訶夫曾表示受到《堂吉訶德》的啟發,在創作過程中汲取了靈感,這不僅是對塞萬提斯的致敬,也是對他文學創新性的肯定。當代的學者,如米蘭‧昆德拉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西班牙語文學研究者,都認為塞萬提斯是小說文類的創始者,顯示了他對文學的深遠影響。 🎧本集重點 01:30 閱讀經典的興趣發軔於研究《堂吉訶德》 06:41 本書有趣及特殊之處 15:00 西班牙黃金世紀成就世界文學 18:52 賽萬提斯是發明小說的人 24:30 分析中文世界全譯本 31:11 如何重新閱讀這部經典 34:41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堂吉訶德(上、下)【譯者楊絳110周年冥誕紀念典藏版】》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善本(翰德圖書)–天貓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楊肅獻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台灣大學歷史系楊肅獻教授,與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跟讀者介紹愛德華.吉朋的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羅馬帝國的偉大不只在光明面,它晦暗的歷史也成為提點後世的珍貴教材;吉朋整合史料從社會經濟、軍事及與他國關係全方面入手,探究這個文治武功且又壯盛的羅馬帝國究竟為什麼衰亡?全書一共六大卷,內容梳理羅馬一千三百年的歷史軌跡,出版迄今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仍為讀者稱頌。 長達20餘年的文字壯舉 1764吉朋展開了一場大壯遊,後曾在自傳中描述他登上羅馬廣場,坐在邱比特神廟的石階上,當時夕陽西沉,餘暉斜照在傾頹的羅馬遺跡上,象徵著羅馬帝國的結束。與此同時,他聽到教士正在唱禱,反映了基督教的興起和勝利。這一明顯的對照給吉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促使他決定探索這個偉大帝國的興衰,而後開始蒐集資料寫作,直至1786年第六卷成書,吉朋完成了400萬字的巨著。 一筆寫成羅馬帝國的興衰 楊肅獻教授提及在大學時期修讀世界通史,當時的老師將《羅馬帝國衰亡史》,稱為一部文學著作,強調其文筆優雅,但歷史解釋部分乏善可陳。這樣的描述顯然是低估了吉朋的作品,教授解釋儘管吉朋的學術研究從現代角度來看有很多缺陷,但生活在18世紀的他,建立出的歷史結構,即便到了現代有無數投入古典研究,也沒有人能完全取代他建構的羅馬史。 歷史即真理? 西方書寫歷史的一種基本態度,即追求真實。什麼是真實呢?歷史書寫要讓讀者相信所記載的事實是真實的。在17世紀以前,歐洲史學著作假定歷史家是公正的,讀者應相信他們,因此通常不交代資料來源。17世紀後,有些學者開始使用註釋來表明徵信的來源。吉朋在他的書中強調,從第一章到第71章,每一個段落都有所本,《羅馬帝國衰亡史》全書8,000個註釋,吉朋充分利用註釋來表達思想和觀念,與讀者和史料進行對話。 🎧本集重點 03:09 一次壯遊決定為羅馬書寫歷史 10:07 成書兼顧古典學問及新興考證學材料 13:56 《羅馬帝國衰亡史》為何經典? 18:53 寫羅馬也寫東方蒙古帝國 21:40 吉朋以註釋展現真正的歷史事實 25:59 內憂外患的羅馬帝國衰亡是必然結果 31:54 20世紀歷史學家的新解釋 35:49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善本(翰德圖書)–天貓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羅馬帝國衰亡史(插圖版典藏書盒精選本)》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善本(翰德圖書)–天貓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林啟屏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本集節目邀請到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啟屏,與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一起談錢穆先生的《孔子與論語》,全書共由十八篇專文組成,寫成文章年代跨度二十餘年,內容從論語的重要性談及孔子的主要思想,是錢先生整個學識歷程當中闡述精神內涵的重要著作。 融入生命的文化底蘊 錢穆先生在新亞書院時,曾因胃痛躺臥在教室的地板上,當時的學生余英時先生前去拜訪,擔憂的詢問可以為老師做些什麼?在病中的錢穆先生回答想閱讀王陽明文集,而後余先生真的為他取來。錢先生患疾仍不忘國學,足以顯示文化的精神已經融入到血肉當中,成為他生命的底蘊。 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 錢穆先生推崇《論語》及孔子思想,主張兼讀歷代的注本。其原因為儒學是逐漸積累的精神文化,各家的註解或有不同,但如此會通式的閱讀,更能接近孔子當時人與事物的連結,掌握孔子生命實踐的基本內涵。錢先生以兼蓄經典與維新的為學態度面對《論語》,推崇人人都應該閱讀,與日本學者伊藤仁齋盛讚《論語》是「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的觀點不謀而合。 文化的三個層次 錢先生推崇儒學中的文化價值,主張文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物質、經濟跟科學;第二階段是政治社會相關集體生活的規章;第三階段則是精神層面的哲學、文學及藝術,這三個層次是由低到高相通層累的。其中精神層面更是文化發展的關鍵。中國的文化發展至今,《論語》仍可以帶領讀者回到價值的領域鍛鍊涵養,讓我們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心智及精神。 🎧 本集重點 01:27 在中文系初遇錢穆的經典著作 03:10 淺談所認識的錢穆先生 06:03 周邦雖舊,其命維新的《孔子與論語》 09:58 錢穆解讀孔子思想的獨特視角 17:34 成書目的是跟一般讀者對話 24:29 出版五十年後的今日該如何重新閱讀 27:06 朗讀書中片段 📌經典聯聯看Podcast:https://linkingthink.com/50thaudio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本集書單: 📙《孔子與論語(二版)》 中華商務–天貓 中華商務–京東 善本(翰德圖書)–天貓 外圖圖書專營店–天貓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